|
 |
 |
|
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里,中国股市跌幅高达45%,是在衰退中痛苦挣扎的美国股市2.6倍之多。
值此股市发展的关键时刻,愚人节出版的《财经》杂志刊登了主编胡舒立《何必讳言不救市》的文章,副标题是: 股市不应救,不能救,亦不必救 。文中三个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详细]
|
股市自有沉浮,政府不应救,不能救,亦不必救。当前“救市说”肆无忌惮,传言四起,相当一部分引领者都是浸淫市场多年的老手,对于所谓救市的后果心知肚明。之所以用“亿万股民利益”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要挟救市,热衷传言,无非是企图在行情短期波动中渔一己之私利。[详细]
|
|
 |
 |
|
当前内地股市处于弱市状态,次贷危机影响给投资者造成了惨重的影响。当然股市下跌有多个原因,但是次贷危机值得高度关注,应该隔离风险。
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政府应该推出救市措施。风险必须制止,而不能愈演愈烈,无法通过市场手段制止的话,就通过政策手段制止,不能出单个措施了,要出综合措施。[详细] |
“A股已经进入‘熊市',生产成本提高,今年上市公司的盈利肯定有问题;通胀高、货币政策收紧、大小非解禁,以及巨额IPO,都对市场构成了影响。”
“美国政府是应该救市的,但中国政府没有必要救市,两个市场下跌的原因和对应的经济体不一样。股市跌了,就很负面,就呼吁救市,那怎么行呢。应该自己承担责任,自己有所担待。
[详细] |
|
|
|
|
股价没有最低,只有更低,这就是真正的系统性风险,这种风险在美国是不存在的,只有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加转轨市场才有,在这样的市场预期中,所有的参与者都是输家,散户是输家,机构也是输家,政府当然输的更多,基金连生存的可能都没有,还练什么内功。[详细]
相关阅读 水皮:救市在等待什么 |
 |
 |
历史上,许多政府都干预过股市,但有明显有利作用者少。上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美国股市的事就不提了,仅看最近美联储的几次降息,对股市也并没有什么明显作用,去年我国曾突然调整印花税,同样没有起到抑制股市过热的作用。[详细] |
|
 |
 |
|
目前只是需要考虑政府采取怎样的措施改善股市的情况。现在采取降低印花税等政策也是合适的。一开始政府的目标就很明确,就是防止股市的大起大落。既然去年股市“大起”时采取了明确的措施,比如上调印花税;那么在股市“大落”的时候采取适当的措施也是合适的。[详细] |
现在并不是政府如何来救市,而要找到这次股市下跌的根源所在。也就是说,尽管这一轮股市下跌的原因有很多,最为重要仍然是政府对市场干预太多,政府对上市公司干扰太多,特别是一些政府职能部门专门在出台一些与市场经济离谱的政策。而这些政策实行,自然让投资者无法知道这些公司的价值所在,也无法建立起投资者对这些公司的信心。[详细] |
|
|
|
|
“以证监会为主的监管单位缺乏对全国老百姓的信托责任。”昨日,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在广州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股市泡沫是无法判断的,证监会存在的职责是打击不法交易、内幕交易以及操纵股价,并鼓励股票升值,而不是“打压泡沫”。郎咸平认为,现在市场讨论的焦点已不是政府要不要“救市”的问题,而是要不要发挥以民为本的信托责任。[详细] |
 |
 |
政府对市场的管制和干预源于无法摆脱的指数情结,指数又莫名其妙地与社会稳定挂上钩,成为政府的政绩指标。只要指数仍是政绩指标,监管当局就只能是政府的政策工具,监管就不可能以信息披露和市场规则为中心,就不可避免地要干预和调控市场。只要政府继续调控,投资者就只能是政策驱动,价格就不可能反映资产的内在价值。[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