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救市第一枪:规范减持意在深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6日 13:47 东方早报

  东方早报理财一周记者/葛佳

  2005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启动,中国证券市场全流通的帷幕也被正式拉开。为了改革工作能顺利推进,非流通股股东被要求遵守一个流通锁定期。到了2007年,随着许多股改限售股陆续进入解冻期,大小非股东在成本和收益的巨大落差前,选择了汹涌抛售之路。而市场资金面也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可以说,股权分置改革中大股东通过送股的方式,获得了经过一定禁售期后的流通权利,而现在,则到了股东们逐步兑现利润的时间段了。

  市场估值有待重构

  “对于成本低于面值的大小非而言,任何价格减持都具有很大诱惑力。”江南证券分析师赵侠认为,大小非抛售股票对市场的杀伤力很大。“大小非加入二级市场,改变了市场原先的生态平衡。”宏源证券分析师刘佑成则表示,面对已然高估的股价,面对大小非的抛盘,场中机构无奈放弃抵抗,成就了落花流水般的下跌态势。

  “其实,大小非减持的数量并不大。”据刘佑成统计,截至3月25日,大小非公告的减持金额为1250亿元,似乎在市场承接范围内,但市场却选择以下跌来面对减持,“说明大小非减持对原先市场估值体系发起了挑战。

  ”上市公司股票被分为可流通和不可流通的股份后,实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被人为地割裂开来,交易价格以各自的定价方法为基础来交易。但是股权分置改革以后,意味着两种定价方法已经接轨。

  “既然接轨,就存在相互包容相互融合的过程。”刘佑成表示,现在市场上估值就处于这样一个重建过程。只有待大小非减持结束,市场重新获得平衡,基本面决定证券资产价格后,概念、题材的恶炒才可能逐步退出市场,证券投资回归价值投资才有可能,中国证券市场的市盈率、市净率也才会逐步和国际市场接轨。

  规范条例孕育而生

  伴随着全流通时代的到来,A股市场却因为大小非解禁套现的巨大压力而积弱难返。4月20日晚,证监会终于对这巨大的不可控力量进行了规范,发布了《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

  “股市连续下跌以来,一直冷漠不予表态的管理层终于说话,应该算是一个实质性利好。”西南证券分析师闫莉表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霍德明也认为,《指导意见》的出台不单纯是救市,它是一个正确的政策方向。

  不过,也有分析师对于《指导意见》的实质效果表示质疑,赵侠就指出,市场的核心问题并没被改变。

  首先,大小非股东选择在二级市场还是大宗交易系统进行减持,并非不能变通。大小非完全可以逐步分量减持,因此可以说这只是一个交易制度的变化,对于交易的意愿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而《指导意见》对于大非的约束多于小非。”赵侠认为,大非往往是控股大股东或者战略投资人,并不见得会轻易选择减持,而小非则不同,这个方案对于小非这个减持主体约束力较小。

 [1] [2] [3]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