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不要对政府救市期望过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4日 23:27 中国经济时报

  我认为政府不太可能像一肚子怨气的股民和半吊子股评家那样仅仅从股市看问题。政府行事从来都有它自己的逻辑,它不会轻易地让自己服从证券市场的逻辑

  -陈季冰

  股市的持续暴跌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中积蓄起一股强大的怨气,几近崩溃的心理将他们的殷切目光齐刷刷地引向政府,这就是过去两三个礼拜以来市场上日渐响亮起来的“政府救市论”能够引起如此共鸣的社会基础。然而,围绕“政府应不应该救市”这个问题,国内财经评论界却发生了尖锐的分化乃至对立,甚至惹出了不小的笔墨官司。这里权且称双方为“要求救市派”和“反对救市派”,不用说,两派嗓门的分贝是明显不对称的。

  我对双方的逻辑作了一点分析概括:简而言之,“要求救市派”的理由是,中国股市至今仍然是“政策市”,以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那套监管手法应对中国当前这样一个市场显然不适合。况且在去年指数疯狂攀高时政府曾出台过打压政策,所以现在市场出现同样不理智的一泻千里的股灾,出手救市是政府责无旁贷的任务。而“反对救市派”的理由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从当前行政色彩浓厚的“政策市”逐步向市场化过渡,直至充分实现金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既然如此,过去那套惯用的行政干预能少一分就应尽量少一分,而现在以行政力量救市是一种饮鸩止渴式的倒退,它将陷中国股市于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资本市场改革的失败。

  据我看,两派都有一定道理,至少它们在各自的说理层面都能自圆其说。至于选择支持哪一派观点,则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价值立场和对当下事实的判断。世界上有些事情是可以通过纯粹理性的辩论得出是非真伪的,而涉及根本价值观(例如“何为善恶”)和判断力(例如“何为美丑”)的问题,则是理性和逻辑无能为力的。有人形象地把今天的中国股市比喻为一个正在蹒跚学步的幼稚孩童,“反对救市派”认为,一个孩子要学会独立行走,只能靠他自己能力的提高,世界上哪有从不摔跤就学会走路的孩子?父母所要做的只能是尽快培养他的这种能力,同时尽量为他扫清前行路上的障碍物,老是扶着他,他就永远也学不会走路;而“要求救市派”则强调,如果这个孩子已经跌跌撞撞地独自走到了悬崖边上,父母的当务之急当然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他抱起来或拉回来再说!孩子都快要摔死了,还何谈学步?很明显,双方都有理,分歧只在于对孩子当下处境的判断迥然不同。

  当然,在很多情况下,现实利益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人们的价值立场和判断力,这是完全可以理解也无须回避的。但我认为,既然是两种观点的交锋,就不要轻易怀疑乃至攻击对方之所以持这一观点的背后动机。否则辩论就会蜕变成表面上戴着各种客观面具,实则赤裸裸的利益争吵,直至令人反感的骂街。在一个民主多元的社会,利益的直接表达决非不可以,但表达渠道和规则应当是不同的——双方大可不必搬出那么多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和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长远发展等等装扮,干脆就直说:基于我(或我所代表的社会群体)的利益,我要求(或反对)政府救市,这不就得了?这是社会中各种健康有益的辩论所应该遵从的基本规范。

  不过,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与个人的价值立场无涉,它仅仅关乎理性思辨。我预计,政府出台具有行政色彩的救市政策的可能性至少在近期是微乎其微的,因而很想劝告投资者不要对此抱过高的期望。

  单就股市论股市,当前的指数点位究竟尚属可以接受还是几近崩盘?如果进一步下跌,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还是伤害有限?这些问题都是见仁见智,可以永远争论下去。然而,我认为政府不太可能像一肚子怨气的股民和半吊子股评家那样仅仅从股市看问题。政府行事从来都有它自己的逻辑,它不会轻易地让自己服从证券市场的逻辑。我甚至认为,在当下的中国,政府在出台经济政策时甚至也不会将是否有利于推进市场化改革放在第一位。因为对政府来说,当前最紧要的经济问题是稳定物价。这一点,温家宝总理已经在今年两会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明白无误地说了出来。基于这个判断,我的看法是,政府并不希望看到股市在近期出现过于快速的上涨以至于再度出现它所一直担心的“泡沫”。有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股市与楼市,与整体物价指数之间存在着紧密的正相关关系,至于其中关联度的大小,通过计量方法可以得到比较可靠的数据。也就是说,股市的上涨迟早会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对社会物价指数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加大通胀调控的难度。再说得直白一点,股市上涨对控制物价的任务只有坏处而没有好处。这样设身处地站在政府立场上去想一想,“政策救市论”预期得到落实的概率有多大,也就一目了然了。

  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府都会把维护社会稳定当作自身的第一要务,而控制物价上涨则被中国政府视为当前阶段维护社会稳定的首要经济手段(当然还有经济以外的其他手段)。“要求救市派”的另一条重要理由是说,股市再这么不可救药地跌下去终将威胁到社会稳定。我则认为,以为放出这种“狠话”就能令他们的诉求得到满足的想法实在过于幼稚。有闲钱进入投资市场的人在一个社会中永远是少数,而投资亏损规模达到令人忍无可忍的更是少数中的少数。也许在上海、深圳这样的发达城市,股民的比例已经相当可观。但在全中国这样一个还相当不富裕的社会中,相比于年收入仅有几千元的数以亿计的农民,相比于接近10%的令他们基本生活都难以维系的CPI指数,这些社会精英们被套牢后的怨气,在政府眼里孰轻孰重,还用得着说吗?古往今来还从未有过因社会金字塔顶端的少数人群投资失败而酿成大规模社会动荡的例子,社会不稳定的火山永远埋藏在这个金字塔的底层。

  当然,话还得说回来,政府虽然不希望股市在近期大幅上涨,但肯定也不愿意看到它继续暴跌。这是因为,资本市场的水涨船高对中国庞大的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着莫大的好处;更重要的是,对未来维护社会稳定将发挥根本性作用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也在很大程度上与资本市场紧密地捆绑在一起:目前仍存在巨额亏空的全国社保基金也正指望着股市上扬的财富效应能够拉它一把呢!一个正常的社会中的利益是多元的,说穿了,政府的功能及其日常事务正是在各种不同乃至对立的利益之间寻求最恰当的平衡。

  从眼下政府对股市所表现出来的沉默和不作为态度来看,可以基本确定的是,政府判断股市的下跌尚在它认为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它仍在观望中。政府未来的行为将取决于股市的下一步走向:如果股市就此止跌企稳,那是它最乐见其成的,它也将继续沉默和不作为下去。而如果股市继续下跌甚至暴跌,政府很可能采取一些“市场化”的救市手段。事实上,有些手段如开闸基金入市等已经开始启动,未来规模和频率还会逐渐增大和加快。再接下来,不外乎是级别越来越高的官员站出来向市场喊话等等。假如上述手段全部无效,政府进一步采取降低印花税等半市场化半行政化的手段救市当然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只是那要等到政府认为股市下跌的幅度或速度已经超出了它认为可以接受的范围,但那很可能是上证指数到了3000点甚至2500点以下的事情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