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救不救市:箩筐里装的究竟是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7日 13:31 南方周末

  

救不救市:箩筐里装的究竟是什么

向春 制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救市论”暗含两个前提:其一,政府可以对股票市场进行干涉;其二,股票市场已经步入了危险期。

  当周小川强调“保护投资人利益”的时候,他强调的是制度意义上的保护。问题是,在那一整套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没有建立之前,是否应该有结果意义上的保护?


    相关组稿:

    中国股市必须走出计划经济思维

    谁主股市大轮回

    华生:股市肯定会有希望

  “救市”成了个大箩筐

  在我太太眼里,刚过两岁生日的儿子简直是个语言大师,因为他会自己造词儿。比如,吃饭前坐稳自己的餐椅后,他会挥舞着双手大喊“红黄红黄”。那是他在要自己的专用勺子:一只是红色的,一只是黄色的。得到勺子之后,他会接着喊“啊欧啊欧”。那是他要看儿童节目《天线宝宝》,《天线宝宝》中的小主人公们经常会发出“啊欧”的惊叹声。

  哲学家把他人难以理解的语言叫“私人语言”。语言是用来沟通的,你的话就你自己能懂,沟通自然会出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不仅仅是小孩子用“私人语言”,成年人其实也没少这么干。事实上,依照哲学家兼数学家莱布尼兹的看法,人类大部分的争论都是由于语言问题而导致的。他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设计一种如数学一般精准的“人工语言”,当人们有了分歧的时候,不要再用日常语言争个耳红脖子粗的,而是大家心平气和地坐下来,用“人工语言”如算数学题一般地算一算,自然就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顺便说一声,这就是我们今天广泛使用的计算机之思想起源。

  随着股票市场从六千多点的高位跌至三千来点,不断有关于是否应该“救市”的争论。正反双方激烈辩论,甚至人身攻击都使出来了。

  在这么激烈的争论背后,其实暗藏着不少语言问题。表面上看,大家谈的好像都是“救市”这同一个事儿,其实,这个“救市”就像个大箩筐,什么都往里装,而且常常出现各说各的,把个“救市”问题弄得复杂了许多。

  跟前几年曾经有过的几轮“救市”大讨论一样,此轮讨论中,有“海龟派”和“土鳖派”之分,也有“实战派”与“理论派”之别。

  我们现在就坐下来,把装在“救市”这个筐里的杂七杂八的东西都倒出来,把“救市”这个“私人语言”换算成更为精准的“公共语言”,然后再看看大家争论的究竟是什么。希望这项工作能对进一步的讨论有帮助。

  首先,“救市”的“救”本身就不止一个意思。《广雅》对“救”的解释是“助也”;而《说文》对“救”的解释则是“止也”。而“止”本身是个象形字,《说文》说它的意思是“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

  现代汉语多在“给予帮助,使脱离危险、解脱困难”、“使安全”的意义上使用“救”这个字。这样看来,“救市”的意思就是帮助股票市场、使其摆脱危险而安全起来。

  首先,仅从字面上,我们就发现,“救市论”暗含两个前提:其一,政府可以对股票市场进行干涉;其二,股票市场已经步入了危险期。

  “站队”的意味似乎超过了争论本身

  两派在这两个前提上的争论非常激烈。

 [1] [2] [3]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