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救不救市:箩筐里装的究竟是什么(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7日 13:31 南方周末

  

救不救市:箩筐里装的究竟是什么(3)

向春 制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保护投资人利益”是股票市场的基石

  “救市论”的另外一个前提是,市场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非政府出手不能使之摆脱危险。双方对此的看法亦完全对立。

  正方强调,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世界无出其右,但是股票市场却在很短的时间内近乎拦腰斩断,其调整幅度远甚于美国股市,而美国是次贷危机的中心。在《财经杂志,悠着点》一文中,正方代表刘纪鹏明确断言,此波下跌“已超出了正常波动和理性之外”。

  反方则或说政府无从判定股市是高是低(胡舒立),或曰此轮下跌乃是“从不正常的高位回落,没有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也看不出经济萧条的迹象,救什么市呢?”(许小年)

  股市的高低、股票的定价问题非常复杂,6000点上能达到均衡,3000点也可以达到均衡。因为涉及到的因素众多,而这些因素又在不断变化中,虽则不能说完全不可知,但是,要看得非常准,难。如果真有人有这个本领,中国的外汇储备也不用套在黑石上面了,直接请这个高人去美国或香港炒股指期货去,那可是年收益可达100倍的买卖呀。

  政府的说法是“避免股市大起大落”。虽则没有明确规定,在多长时间涨多少跌多少是“大起大落”,但是,今年初以来的股市大幅下跌似应在“大落”的范围内。

  我理解,“避免股市大起大落”这个提法的一个重要价值判断是保护投资人、特别是中小投资人的利益。

  说到保护投资人利益,打开证监会网站,迎面就会看到“保护投资者利益,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个口号出自前任证监会主席现任央行行长周小川。

  股票投资是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钱从投资人这边出去,跑到投资人兴许一辈子都根本无法见到的那些人的手里了,而这些人把这笔钱拿去做什么了,投资人根本无法控制,甚至无从知晓。中国人的习惯是,即使借钱给亲戚,也会掂量再三;把毕生的心血交给陌生人,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保护,谁敢干?

  所以,投资人天然地需要保护。事实上,这是股票市场能够存在的前提。投资人保护怎么讲都不过。

  这种保护无法通过自由市场来实现,而必须借助外力。比如,上市公司放了一个假信息,投资人依据这个信息做投资,吃亏了,让他自己去找上市公司论理吗?当然不是,有法院、政府为投资人做主。然后,该赔偿的赔偿,该罚款的罚款,该进监狱的进监狱。最后,没有上市公司敢骗人了,没有人敢操控股价了,没有人敢做老鼠仓了,这个市场自然就清明了。

  对于“保护投资人利益”也有两个理解。其一,建立一整套对投资人友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用这些制度性的东西来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其二,在结果上保护投资人,不能让投资人吃大亏。

  我猜,当周小川强调“保护投资人利益”的时候,他强调的是制度意义上的保护。问题是,在那一整套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没有建立之前,是否应该有结果意义上的保护?

[上一页] [1] [2] [3]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