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人民日报:再融资应公开透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7日 08:20 人民网—人民日报

  相关报道:

  人民日报:要保护好投资者利益

  人民日报:股市怎样走出大起大落

  李 琨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上市公司只有善待投资者,回报投资者,对市场充满敬畏之心,严格按照市场规则行事,整个市场的良性循环才有可能出现

  最近,股票市场持续剧烈震荡,各方面对此高度关注。总体上看,2007年的中国股市走得是太急了些,出现一次幅度较大的调整是必然的,加之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股票市场不可能独善其身。

  持续近半年的调整也在客观上对投资者进行了一次风险教育,让广大投资者更加理性地面对市场。但是,目前的过度暴跌不仅与宏观经济总体走势相背离,也较多地超出了市场正常波动的范围。暴跌之中,上市公司的巨额再融资和大小非解禁成为市场焦点,备受争议,同时也凸显出制度层面的深层次问题,值得引起警觉和思考。

  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是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底线

  从根本上说,股票市场有两个最基本的功能,即为企业融资和让资本分享企业收益。在实际的市场运行过程中,投资者拿出的是真金白银,上市公司拿出的是投资方案和收益预期,市场的作用就是在两者之间达成某种平衡。

  显然,前者在接受上市公司给出的收益预期时,必须同时承担预期落空的巨大风险,这是必须接受的游戏规则。这一规则使投资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弱势,因此,任何国家的政府都特别强调对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另一方面,遵守这一规则也是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最起码的底线。

  然而,这次平安巨额再融资的做法却穿破了这一底线。既没有披露巨额融资投向的具体方案,更未对投资者给出一个明确的收益预期。或许真如平安所说,资金投向涉及商业秘密,但作为上市的公众公司,如果有不能公开的内容,可以采取发债、贷款等其它方式筹资,更何况上市公司利润真正分配到投资者手中的只是一小部分(多则1/2,少则只有1/10乃至不分配),其未分配利润完全可以用来再投资。而既然要向市场公开增发,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上市公司应当珍惜自己的公信力,注意与广大投资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按照常理,既不说明资金的具体投向,也不能给投资者明确的预期收益,这样的融资行为是不会得到股东同意的,但结果却是巨额再融资的方案在股东大会上高票通过了。

  我们且不去追究其背后的原因,重要的是,由这一行为引发的严重连锁反应已危及到整个市场的公信力和发展根基。因为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平安面对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股东,还有广大潜在的投资者,他们对是否投资平安既然有选择权,就有知情权。公开增发而不说明资金投向和预期收益的行为,实质上构成了对所有投资者权益的漠视,也是对市场规则的践踏。

  当然,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否认平安是一家资质不错的上市公司,也是A股市场举足轻重的公司。越是这样,就越应珍惜自己的公信力,慎言慎行,遵守市场基本的游戏规则,注意与广大投资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事实上,时下最应该对市场产生恐慌的是上市公司,而不应该是投资者。上市公司必须明白,广大投资者才是其“衣食父母”,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上市公司的成长。投资者可以亏损出局,但上市公司必须生存。如果投资者不断撤资,上市公司就会总体失血。就像一个年轻人,虽然处于快速成长期,但也会营养不良,成长因此而大打折扣,严重者或戛然而止。

  因此,上市公司只有善待投资者,回报投资者,对市场充满敬畏之心,严格按照市场规则行事,才能平复广大投资者的恐慌和不满,整个市场的良性循环才有可能出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