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市动态分析:政府该不该救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4日 11:20 股市动态分析

  股市动态分析

  上期文章,我提出了当前股市困局的主要矛盾——对宏观经济前景以及资金供给能力的悲观预期。因此,解决股市困局已不在股市本身,如果不能有效引导或改变投资主体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A股市场进入熊市的可能性正在增大。技术上的超卖或非针对上述两大因素的实质利好,只会有限度改变行情阶段性下跌的斜率或进度,难以带来总体趋势上的质变。

  在上述前提下,我赞同,管理层在股市下跌过程中对价格的“袖手旁观”;我也十分赞赏,每个周末证监会对股市“注资”的行为(发行新基金);我更体会到,在制度建设推进程度上,证监会的艰辛。但问题是,市场还有多少时机与机会,让我们这样等待下去?

  本文所要谈的内容是,结合市场预期是可以被引导的结论,管理层应加快调整策略。

  市场预期有必要正确引导

  我认为,当前所有预期是假定的,不是实事,市场预期是可以被引导的。

  我更愿意将股市称作是预期市场,股价的涨跌是多数投资者或者是资金与筹码实力处主导地位的机构预期的一种趋势性标价。引导预期的导向与力量,才是影响股市的根本。

  我认为,不同的投资者预期并不一定趋同,预期也并非是理性的,预期是十分容易受到影响的,因此预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并在相当程度上达到较高趋同性。尤其是在信息传导十分快速便捷的网络时代。羊群效应既助涨也助跌。

  我们常说,要对中国股市有信心,但只有好的市场预期,才能产生信心。作为管理层是有责任引导市场预期,投资者才能有真正的信心。

  高层对今年宏观经济的预期称作是“最困难的时期”,这一点,足以让市场人士引发思考。

  调降股市交易印花税就是一种引导市场预期,强化信心的信号;控制新股发行节奏、规范管理再融资、限售股解禁就是维护股市供需平衡的策略。

  下面我们讨论两个问题:

  什么是市场化,证监会与市场化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市场化是市场的问题,还是体制的问题?

  我认为,证券监管部门已经做到了一定程度的市场化,就是不干预价格,但价格机制的建设是滞后的,或者说,当前的“市场化”是在没有健康的市场化机制的前提下对价格的不干预。

  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长期是需要完善价格机制,但短期的价格是在不完善的价格机制中形成的扭曲价格,是否要等同呢?

  定价相当程度上是投资者的预期决定的,没有制衡价格的机制,实质上是对预期的扭曲。

  当然,市场预期与市场化的问题,见仁见智,并非是一个大道理。我更关注管理层的战略方向选择上的问题,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判断失当,后果将是严重的。

  机制建设的困局

  我认为,随着A股市场规模的膨胀,制度化建设推进的难度将日益加大。但我并不认为,当前着力推进创业板,是证券市场很重要、很紧急的事。市场制衡机制的创建,要比创业板紧急的多。

  我也不赞同,市场规模越大、多层次市场越多,市场就会越稳定的观点。近三个月来,股指下跌的速度,从某种意义上是对07年股市膨胀的一种内在否定。

  我一直认为,从年初开始,管理层存在误判形势的可能。加大资产供给对冲资金流动性过剩是对的,但我们是否准确判断了2008年的资金供给与去年的不同,是否准确评估了中国经济环境在08年有别与07年呢?

  我还注意到,各省市在加大当地创业企业上市的“海选”中,其政府给出的奖金是空前的,但我搞不清,对股市中的投资者究竟会带来多大财富?从紧的宏观基调下,究竟针对谁从紧?

  我对股市未来的忧虑,更甚于对中国宏观经济的预期,A股市场还没有建立在平衡期中的消化能力。行情的大起大落、机构与政府间的博弈、内幕交易引发的诚信危机、估值理论与现实间的距离、监管与法规的滞后,都需要一次次在行情的洗礼中加以进化。

  我也十分理解,发展到今天A股市场已越来越社会化与国际化,诸多事项并非是证监会一家能决定的。权小责任大,或许也是证券市场体制的困局。

  我在今年初展望08年股市中提出制度建设的进度已成2008年证券市场的迫切问题,但要进行或能够进行必要的制度建设,还需要从中国上层建筑的变革为前提。否则,仅靠尚福林一人之力,A股市场或许已到了顶点。

  我依然坚持,A股市场不是中国经济状况的“晴雨表”,而是中国改革的“温度计”。2008年证券市场的机遇与命运,应取决中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度。

  我注意到,十七大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取代惯用的“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出政改要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可以说,长期以来政改滞后所累积的风险,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针对当前股市危局,我们希望管理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必要尽可能将投资者的预期向好的一面加引导,不要被所谓的市场化干扰,最市场化的欧美国家正在全力拯救股市。在最困难的时期,理应为国分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