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救市论战愈演愈烈 沪深股市应有中国特色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7日 13:12 东方网

  来源:东方网 作者:方翔

  随着清明节小长假的过去,关注政府是否应该出手拯救股市的争论开始进一步急剧升温

  近日,中国人民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发表《财经杂志悠着点》一文,关于是否应当救市的争论也愈加激烈,虽然这场“救市”论战对于目前处于低潮期的股市有何影响,我们不得而知,但是通过回眸中国股市在这些年

  论战之后的走势,或许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参考。

  股市:是救还是不救

  当全球主要股市在美国股市的带动下,在第二季度的第一个交易日纷纷走势“开门红”走势的时候,上证指数却出人意料地跌破3300点;当中国股市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里,跌幅高达45%,是在衰退中痛苦挣扎的美国股市2.6倍之多的时候,市场上关于是否救市的论战达到了“白日化”的程度。主张救市的这方以水皮、刘纪鹏以及时寒冰等为代表,而在反对救市的一方,同样有许小年、胡舒立等重量级舆论家。双方观点尖锐对立,问题越来越上升到了股市兴衰、资本市场存亡这样的高度。

  在4月1日出版的《财经》杂志刊登了主编胡舒立《何必讳言不救市》的文章,副标题是:股市不应救,不能救,亦不必救。对此,刘纪鹏先生发表了《财经杂志悠着点》一文,再次指出政府挽救股市信心的必要性。在此之前,北京大学教授霍德明一句“我坚决反对用下调印花税来激活股市”就曾引起了众多专家的反对,著名财经评论家水皮就表示,“不救市所有人都是输家”。燕京华侨大学的校长华生则表示,“现在采取降低印花税等政策也是合适的”。每次股市波动,都会爆发一轮救不救市之争,拨开迷雾见真相,不妨让我们从以往的论战中,看看其对于股市论战的影响。

  论战:市场影响深远

  回眸历次有关股市的论战,虽然每次论战不一定能有明确的结论,但对于中国股市却有非常深远的影响。2001年1月,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接受传媒采访时,对当时中国股市发表了一些看法,认为当时中国股市投机成份较重,股市盛行的违规、违法行为使投资者得不到回报;“全民炒股”很不正常,良好的投资机会和投资场所均不成熟;中国股市中股票的市盈率太高,60多倍的市盈率存在着太多的股市泡沫。吴敬琏的观点很快就引发了证券市场的巨大震动,更在经济学界引起了热烈讨论。特别是2月11日,五位重量级经济学家——厉以宁、董辅礽、萧灼基、吴晓求、韩志国参与的“恳谈会”上,与会的五位学者对吴敬琏的观点一致作出反击。他们认为吴敬琏的观点是缺乏经济学家应有的理性思考与专业眼光,“以不规范为由,把资本市场打入冷宫的看法,不可取”。

  随后,一场关于中国股市泡沫的大辩论随即展开。中金公司的研究部总经理许小年放言:沪指如果掉到500点,不会对中国经济有太大影响。2001年8月15日,据香港媒体报道,高盛亚太区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在香港说:中国内地股市市盈率在20、30倍比较合理,1000多家上市公司只有12家值得投资。这言论一时也掀起喧然大波。股市其后果然大跌,辩论随着10月份关于是否停止减持国有股而达到白热化,最后的妥协是暂缓。现在的不少老股民都应该对2001年到2005年的那场漫长熊市记忆犹新,而其“始作俑者”应该就算是这些论战了。

  前景:不能照搬西方

  经历了五年的熊市之后,沪深股市在2005年和2006年成交极度萎缩,有时两市交易量加在一起只有几十亿元,新股一发行就跌破发行价,大量的股票价格都低于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几个月下来股价涨跌不过一两分钱,基金和券商经营惨淡,连发基本工资都困难,这个股市已完全丧失了融资功能,根本起不到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可以说是死水一潭。现在虽然情况还不至于这么糟,但市场的信心之差已经是有目共睹了。

  上证指数从6124点调整到3300点之下,而我们的投资者的信心跌幅却远远超过了这个幅度,因为股价没有最低,只有更低,这就是真正的系统性风险。在这样的市场预期中,不救市,所有的参与者都是输家。散户输,机构也输,政府当然输得更多。任何政府,都应当对股市的长治久安负责,不断推出有益股市健康成长的政策,这个问题是丝毫不必辩论的。然而,它和政府是否救市,也是毫无关系的。建立强大的资本市场需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一步步扭转目前市场中不尽如人意之处,而不是以没有学到位的西方理念,照搬到中国股市,以损害国内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的方式,损害中国资本市场的根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