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浪财经
[2021银行业发展论坛 | 于学军:银行的治理结构及股东都应当公开和透明] [影子银行的规模大幅压缩,风险得到明显缓释] [张文武:高水平打造科技自立自强,维护总体国家安全] [徐瀚:数字化金融创新不能搞噱头、玩概念、做盆景] [王志恒:中国实现碳中和需数百万亿元资金支持 年均资金缺口近2万亿元] [胡昌苗:积极倡导住房租赁战略] [周万阜谈养老金融:既要服务好“已老” 也要服务好“未老”] [姚红:积极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协同发展] [2021金麒麟保险高峰论坛 | 任春生: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商敬国谈未来保险之路:在不确定的未来寻找确定性] [阮琦:企业数字化转型没有固有模式可遵循] [刘挺军:保险行业进入到医养并非偏离主业,和搞金融多元化不一样] [李全:保险业现在需要的是“新生”,是道路、系统、全面的升级] [王光剑谈构建保险行业发展新生态:破茧新生 破壁前行] [董克用:保险业在养老金产品上大有可为] [郑秉文:惠民保承保主体或出现两种极端状态] [2021波特菲勒高峰论坛 | 曹德云:保险资产管理面临三大挑战] [成家军:银行理财市场迎来全面净值化时代] [蔡概还:未来个人资产交由专业的人打理将成为主流] [涂宏:理财子公司逐渐崛起成为银行理财市场的主力军] [谢国旺:未来资管应重视投研能力] [段兵:理财公司须推进专业化和市场化转型] [王庆华:金融科技在资管的运用尚在探索初期] [苑志宏:ESG发展呈现出新趋势] [汪圣明:资管头部化将越来越突出] [杨平:保险资管公司如何乘势而上有所作为] [2021智慧金融峰会 | 李东荣: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仅凭一腔热情是不够的] [黄益平:大数据是数字金融的“石油”] [姜俊:商业银行要把金融级的科技能力向社会赋能] [祖梅:数字化转型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 [赵磊:以客户为中心的线上化经营是蓝海市场] [杨宇红:无处不在的银行服务成为用户刚性需求] [伊劲松:元宇宙或能构建出新金融形态] [陈璐:数字金融服务有四大特征] [关铁军:前瞻部署数字化转型的能力中心] [药明:老年人是数字时代的“慢跑者”,不能被抛弃] [王强:零售是数字化转型的最大受益者] [2021意见领袖年会 | 陈道富:银企关系正在发生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周月秋:金融机构有必要加快布局老龄客群] [陈卫东: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测与管理] [管涛:2022年中国能否继续享受出口红利取决疫情控制和经济重启] [连平:解决实体经济融资的问题首先还是要靠信用] [温彬:现在影响银行最根本的是资本约束] [曾刚:未来银行业分化会加剧] [赵建:通过金融发展缩小共同富裕差距] [李奇霖:未来可能是去地产化、去城投化时代] [李宗光:半导体等将持续成为未来十年的风口]

银行的治理结构及股东都应公开透明

银行的治理结构及股东都应公开和透明,没有理由藏着掖着,这几年加强法人治理监管,取得很大进步。 [详细]

高效能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要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加强体制机制变革,加强科技队伍建设,紧贴经济社会需求,提升服务能力、惠及社会民生、赋能时代发展,书写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详细]

数字化金融创新不能搞噱头、玩概念

数字化金融创新不能搞噱头、玩概念、做盆景,要走进服务现场,找准客户痛点,扎扎实实地推进问题导向型和体验驱动型创新。 [详细]

碳中和是全新命题、长期课题

碳中和是全新命题、长期课题,需要以前瞻性思维进行战略布局,为绿色发展指明方向、规划路径。 [详细]

积极倡导住房租赁战略

要积极倡导住房租赁战略,坚持落实“租购并举、房住不炒”,以住房租赁盘活社会资源,助力解决大中城市租购平衡问题,纾解住房焦虑,防范房地产市场的“灰犀牛”风险。 [详细]

既要服务好"已老" 也要服务好"未老"

零售金融要服务好人民的养老和享老需求,既要服务好“已老”,也要服务好“未老”。我国老龄人口规模日益扩大,老龄化程度正在不断加深,预计到2025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将超过3亿,占总人口比例超过20%。 [详细]

商业银行应提高站位

商业银行应提高站位,将“双碳”目标融入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加大对绿色金融和气候融资企业和项目的支持力度。 [详细]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开启未来银行之路

在低碳经济的大潮中,千行百业都在发生深刻变化,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脉,“金融活,则经济活,金融稳,则经济稳”,推动绿色转型,既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也是强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客观要求。 [详细]

商业银行应抓住当前数字化转型机遇

数字经济时代下,商业银行应抓住当前数字化转型加速的机遇,以数据为驱动,构建数字化服务新模式。 [详细]

绿色金融是商业银行转型的内在需求

绿色金融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绿色金融项目市场前景好,风险低,可长期发展。截至今年9月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14.08万亿元,资产质量整体良好,近5年不良贷款率均保持在0.7%以下,远低于1.75%的同期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 [详细]

科技赋能金融 强化使命与担当

科技赋能金融,是对金融的提质增效,并未改变金融的本质。因此科技赋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遵循金融运行的基本规律和行为约束,实现健康创新发展。 [详细]

外资银行应积极参与碳市场体系建设

外资银行可以利用在国际平台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积极参与中国碳市场的体系建设,探索出更多基于碳信用的创新金融产品。 [详细]

金融机构具有重要的赋能和支撑作用

在这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中,金融机构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具有重要的赋能和支撑作用。 [详细]

低碳文明时代的金融发展

虽然中国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发出政府积极支持绿色金融的信号,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当前绿色金融体系下,绿色的定义仅依赖于政策文件规定的范围,缺乏碳计量的底层逻辑,这就会导致部分机构曾经发生对高碳行业“一刀切”的问题,加剧了转型过程中的“过渡风险”。 [详细]

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迫在眉睫

数字化转型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从国家战略、监管工作要求以及行业发展诉求来看,保险作为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具有密切关系的服务业,如不进行数字化转型,行业发展就没有立身之处,贯彻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的要求也就无从谈起。 [详细]

未来保险路在不确定的未来寻找确定性

数字化时代的未来,人才、资本的重要性将会超过金融资本。保险业应该主动地储备适应数字时代需要的人才,没有人才的公司是不会长久的,金融资本的过剩和人才资本的短缺将会并存。所以,数字化时代其实是人才资本稀缺的时代,人才资本会越来越得到高的估值。 [详细]

企业数字化转型没有固有模式可遵循

通过实践可以深感受到,企业数字化转型没有固有模式可以遵循,每家企业转型的方式、路线会有自己的选择,但大家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目标和决心一定是一致的。数据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核心生产要素,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大势所趋。 [详细]

保险行业进入到医养并非偏离主业

从行业的原理上来说,保险从支付端、从上游向下游进入到医养,这是一个纵向的产业链的深耕,它和搞金融多元化,搞多元经营是不一样的。 [详细]

保险业现在需要的是“新生”

这次大会的主题“破局与新生”,正是当下全行业上下求索的核心问题。这两年,大家一直在深入的找问题找症结,寻“破局”,但到今时今日,已经认识到局部、短期、点对点的破,不是解决之路,保险业现在需要的是“新生”,是道路、系统、全面的升级。 [详细]

构建保险行业发展新生态:破茧新生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换挡、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正成为保险行业面临的共同命题。变的是环境变量,外部环境剧烈变化,带来行业发展新的矛盾;不变的是行业初心,回归保障既是底层逻辑又是必由之路。 [详细]

回归保险本源的四个核心问题

保险的互助共济本质,不仅决定了过去的保险发展,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保险的未来。互助共济特性是保险安身立命之本,如果保险失去了内在的这个特性,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详细]

“破局”是从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中国企业包括中国险企本身在这个行业具备的竞争力也在逐年不断地提升和加强。 “破局”,是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从增速到提质的破局。其实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真正地按照寿险规律,未来这样去前进,可能对所有的整个行业的发展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详细]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重构银保发展引擎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银保渠道发展的核心命题,实际上就是如何围绕客户需求这一真正的中心,发挥银行与保险各自比较优势,1+1>2地实现客户的底层需求。 [详细]

顺势有为 布局养老新赛道

随着社会对科学规划养老生活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养老金市场将迎来飞跃式发展。在第一、第二支柱养老保险方面,保险行业提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基金的管理服务,受托管理和投资管理的企业年金基金规模均超过一万亿元。 [详细]

在保险生态服务模式创新中获得更大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保险中介机构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是国家统筹安全和发展的战略,全面提升了对各行业的风险管控要求,直接或间接赋予保险中介机构更复杂、更专业、更系统的保险和风险管理服务要求。另一方面,政府推动“放管服”改革,保险行业持续开展了保险中介市场的乱象整治工作。 [详细]

互联网保险的变与不变

过去几年,互联网保险行业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也带动了整个保险产业的创新和一些新变化的驱动。借助于互联网渠道,其实带动了整个场景层面的创新,也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保障需求。 [详细]

保险业在养老金产品上大有可为

第三支柱会提供各种各样的产品,而保险业提供的养老金产品是稳健的,不是这一年某一个时刻赚的最多,但是它长期来看是稳定的,国家有各种政策来扶持合格的养老金产品,保险业大有可为。 [详细]

中小险企突围需找准自身定位

搭着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经历快速增长阶段后,我国保险行业将由“做大”转向“做强”。这就需要保险行业在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前提下,丰富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着重提高科学发展能力。 [详细]

数字化转型助力中小险企新增长

中国寿险业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整个市场大公司的市场份额占比仍然占大多数,从盈利的公司看,大公司基本都处于一个稳定的盈利状态,中小公司的盈利,成立时间越短、规模越小的公司,盈利性也相对比较弱。 [详细]

保险的下沉市场空间巨大

目前整个市场寿险行业面临着一些挑战、下滑,但是这种下滑的压力不是所有公司的压力,相对来讲中小型公司会好一些。目前面临的这种市场激烈竞争的程度,它也不是所有市场的竞争。 [详细]

惠民保承保主体或出现两种极端状态

由于惠民保利润的形式主要还是以管理费的形式来出现的,在保险主体那里就会出现两种极端状态,一个极端状态就是赔付率过低,另一个极端的状态是赔付率过高。 [详细]

以惠民保热为契机推进商业健康险体系建设

惠民保是普惠性的定制保险,具有衔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险的作用,可以说,是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详细]

现在或是惠民保走向医保化或商保化的十字路口

中国惠民保的发展往后看,跟政策关系还是比较大的。未来惠民保发展两三年或三四年后再回头看今天,可能就是一个十字路口。就是惠民保产品到底是走向医保化还是走向商保化,是两个不同的方向。 [详细]

政府定位决定商保公司在惠民保中所扮的角色

好的一个惠民保,它应该是构建起一个以城市为单位的,或者是以一个地区为单位的医疗健康的生态体系,为整个当地的老百姓,为整个大人群的健康,能够提供从前面的预防保健到最后临终关怀比较全面的一个保障。 [详细]

保险资产管理配置的关注重点

保险资产管理行业要发挥大类资产配置这一核心专长,通过高质量的资产负债管理,实现保险资金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三者和谐统一。大类资产配置要着重聚焦趋势性、成长性和长期性,特别是国家发展趋势、产业趋势、人口趋势、消费趋势、市场趋势、行业趋势、技术趋势的,都应是保险资产管理配置的关注重点。 [详细]

银行理财市场迎来全面净值化时代

就银行理财行业来说,银行理财市场规模稳健增长、市场主体进一步丰富、业务净值化转型进展显著、银行理财市场迎来全面净值化时代。 [详细]

未来个人资产交由专业的人打理将成为主流

未来个人资产交由专业的人打理将成为主流,我国的财富越来越多,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境外实践已经证明,财产交由他人专业打理,是必然的趋势。这个他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机构。从境外实践看,主要以法人机构为主。 [详细]

理财子公司逐渐成为银行理财市场主力军

作为银行理财转型的重要一环,伴随着理财市场发展有序推进,理财子公司逐渐崛起成为银行理财市场的主力军。作为脱胎于银行资管的理财子公司,具有与母行业务之间较强的关联性和协同性,推动了银行理财子公司在资产配置、渠道建设、客户基础以及产品设计方面形成独有的比较优势,将始终致力于深耕财富管理这片“沃土”。 [详细]

未来资管应重视投研能力

以往的银行系理财子公司更注重配置,对于市场化的获取资产相对偏弱。监管政策更改后,所有人都必须转换赛道,回到真正的对市场化投研,对行业、资产的研究和看法上。 [详细]

理财公司须推进专业化和市场化转型

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面临着公司化、净值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四化”转型任务。现在已经开业的理财子公司基本完成了公司化、净值化的转型。下一步,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理财公司必须推进专业化和市场化两方面的转型。 [详细]

金融科技在资管的运用尚在探索初期

资管行业面临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专业的投研能力、需要调整的投资者投资偏好和心理预期。如何尽快探索出一条创新突围之道,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一席之地,是值得全行业共同探讨的重要命题。 [详细]

ESG发展呈现出新趋势

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伴随着新冠疫情的反复,极端气候现象带来的各类灾害对全球经济复苏造成了持续的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ESG投资增速并未受到影响,ESG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 [详细]

资管头部化将越来越突出

理财机构方面,据我们跟踪,前十大机构规模占全理财市场的比例超过60%,相比往年明显提高。考虑到资管业务的人才集聚和品牌效应的特征,我们认为资管头部化将越来越突出。 [详细]

保险资管公司如何乘势而上有所作为

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家资产管理机构可以担保自己在任何一类大类资产表现都非常突出。所以总体的思路是,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尤其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如何去发挥自己相对比较优势,和其他资产管理机构进行合作,而不是一味强调竞争,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详细]

探索未来资管发展之路的五个面向

就未来资管之路的发展趋势,资管机构可以向绿色资管、科技资管、信义资管、民生资管、生态资管五个面向持续转型升级。 [详细]

把握新趋势迎接新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

资管机构要充分发挥资本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枢纽作用,引导不同资本形态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创新企业深度融合,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成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 [详细]

年金信托、养老信托有助于缓解养老压力

在老龄化即将到来之际,年金信托、养老信托有助于缓解人们的养老压力,不至于因为退休而使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另外,在放开“三孩”、鼓励适度生育的政策环境下,教育信托有助于纾解父母对新出生子女未来教育费用的焦虑。 [详细]

香港的股市会给大家一个惊喜

最近一段时间,香港股市在疫情中反复,美联储的taper,国内政策变化交错的影响之下,还是依然出现了波动,对新港股指数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响,但是从长期的趋势来看,香港股市会逐渐消化掉造成波动的这些不利因素,将积极乐观的因素吸收进来,最终保持稳健、平稳的上涨。在这个总体的趋势下,有了beta的加持,香港的指数将会有更加惊艳的表现。 [详细]

看机构闭着眼睛买产品的时代过去了

看机构闭着眼睛买产品的时代过去了,接受权益投资的波动,布局资本市场,并且坚持长期投资,必将成为中国居民和社会财富配置转型的主要方向。 [详细]

量化投资在市场所占份额应该是不断扩大

随着我们金融的改革日益加深,而且也随着我们在量化投资方向的人才不断地培养,我们的量化投资在全市场所占有的份额也应该是不断扩大的。 [详细]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仅凭一腔热情是不够的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不平衡问题,涉及金融机构、客户、合作方等多个方面。因此,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凭一腔热情恐怕是不够的,还需要多方协作、科学规划、务实推进。 [详细]

商业银行要把金融级的科技能力向社会赋能

商业银行要在沉淀了金融级的科技能力的基础上,向社会输出。商业银行要用金融级的科技力量来赋能政府,实现政府的数字化治理、营商环境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服务的提升。 [详细]

数字化转型应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

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零售业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通过构建覆盖前、中、后台的数字化能力打造智慧个金,将数字化基因植入个金业务的全产品、全流程、全领域,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更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详细]

以客户为中心的线上化经营是一片蓝海市场

如果说银行传统的“拼网点数量”的同质化竞争方式面向的是红海市场,那么以客户为中心的线上化经营,则是一片蓝海市场,在这片市场中竞争,需要的是摒弃旧理念,倡导新思维。 [详细]

无处不在的银行服务已成为用户的刚性需求

此次金融峰会的主题 “数字驱动,智慧为民”与网络金融业务发展思路非常契合,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金融服务平台全面发展,把数据内化于心,围绕“服务为民”开展“全渠道、全场景、全链路”建设,将智慧外化于形。 [详细]

元宇宙未来或能构建出新的金融形态

元宇宙能够让人跟世界的感知发生重大的变化,也就是说,人可能从现实到虚拟,虚拟到现实之间。但是元宇宙是否能够构建出一个新的金融形态,这也不是一个确定的内容。未来,元宇宙可能会在2028年左右产生新的应用场景和价值,也就是随着6G到来的时候会被广泛的商用。 [详细]

数字金融服务四大特征

数字金融服务的特征是线上化、移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它提高了办业务的效率,比如利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建立模型、规则,经过几代迭代以后,它可以自动化地进行审批,大大节省了审批效率,同时把专家经验判断也固化下去,减少了人为的不确定性干预。 [详细]

大数据是数字金融的“石油”

大数据是数字金融的“石油”,没有数据就很难发展数字金融。但是数据的政策,现在中央提出来“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在这个同时需要用创新型的思路来看待怎么样管理数据。 [详细]

前瞻部署数字化转型的能力中心

无论选择形神俱变的化学式重组,还是照猫画虎式的转型,都将从正反两方面证明:数字化转型基于线上化、成于数字化、兴于智能化,决胜于精细化。 [详细]

老年人是数字时代的“慢跑者”,不应被抛弃

老年人是数字时代的“慢跑者”,不应成为被抛弃者,商业银行应该积极贯彻落实国家适老化相关政策要求,为老年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详细]

零售是数字化转型的最大受益者

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金融科技的不断成熟和广泛应用进一步夯实了数字化转型的根基。其中,零售战略转型,逐渐成为数字时代做优渠道、客户、产品和服务经营的先导和关键。 [详细]

零售转型已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主旋律

零售转型已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主旋律,个人客户的金融需求日趋多样化,需要银行能高效、准确的提供更具综合性、定制化的财富管理与规划服务,而在这其中,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必将成为助力商业银行服务能力提升的新引擎。 [详细]

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高度紧缺

整个数字化转型的工作框架实际上分为几步:首先,通过业务的数据化,实现数据资源和数据资产的形成。第二,数据资产的服务化,实现整个数据资产对业务场景的数字化应用的赋能。第三,通过数据服务的智能化,也就是从数字化向智能化升级,实现终极目标,也就是实现智慧银行或者是智能银行的发展。 [详细]

四五线城市、农村的金融服务相对不足

一、二线城市的金融服务并不欠缺,但四、五线城市及农村的金融服务相对不足。虽然国有大行、农信社有网点建设,但在实际操作方面仍有问题待解。 [详细]

银企关系正在发生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银企关系正在发生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在进入数字时代之前或者说现在的银企关系,对企业的各种金融服务都主要是在银行体系内部完成的,也就是说,银行要向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金融服务的提供基本上都是由银行内部来独立完成的。 [详细]

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需要的普惠金融

大力发展广大老百姓、中小微企业需要的普惠金融。有必要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从较多“为高净值客户服务”向“为全民服务”转变,从“锦上添花”向重视“雪中送炭”转变,进一步体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共享”元素,让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和普通老百姓享受得到、享受得起现代金融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详细]

双碳目标政策体系构建并非简单地“关停并转”

我国的双碳目标政策体系构建仍处于起步阶段,政策的节奏、力度与经济运行的匹配度有待加强,不是简单地关停并转,或是搞一刀切式的减碳做法,或是盲目地下指标,简单化地处理、短期化地处理,这可能会影响整个中国经济平稳运行,也跟国家整体的政策目标不相称。 [详细]

2022能否继续享受出口红利取决疫情控制和经济重启

预计2022年,中国能否继续享受出口红利的关键,取决于全球疫情的控制和经济重启,依然面临较多的内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没有只涨不跌或只跌不涨的货币,涨多了会跌,跌多了会涨,警惕偏离程度与纠偏力量成正比引发的调整。 [详细]

新发展格局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重构

在过去几十年发展中,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大量的信贷资金可能都是在一些重资产的行业,比方说在房地产方面,比如说在融资平台,比如说对传统能源的贷款方面,显然这些资产的结构跟我们下个阶段中国经济的转型、高质量发展是并不符合的。 [详细]

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问题首先要靠信用

解决实体经济融资的问题,首先不是所谓的金融体系的流动性,首先还是要靠信用,靠银行的信贷,靠债券市场,靠表外业务等等。从银行信贷来看,商业银行货币创造的功能明显地削弱,主要原因是因为存贷比的状况,表明信贷投放能力受到限制。 [详细]

银行业息差收窄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息差收窄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传统的息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业务模式当然会受到挑战。所以,这种模式下面,它的收益能力肯定是持续下行的。 [详细]

通过金融发展来缩小共同富裕的差距

中国的金融体系不同于欧美国家,中国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主要是由国家所有,我们在发展金融的过程中发展了很多有利于中低收入者的一些金融的产品和业务,比如说普惠金融、县域金融还有大众的理财。 [详细]

未来可能是去地产化、去城投化的时代

我们注意到近期高层发表了一些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文章,里面强调要修正唯GDP论。最近中央领导频繁在强调'还债、去杠杆、堵窟窿也是一种政绩。这种情况下,市场预期的稳增长、宽财政、宽信用也许并不存在,而且从长期来看,更大的可能性是去地产化、去城投化的时代。 [详细]

基础软件等将持续成为未来十年的风口

清洁能源、半导体、基础软件、卡脖子的科技创新和进口替代,将持续成为未来十年的风口。此外,5G 持续渗透下,AR/VR 技术进步,元宇宙将对社交、娱乐产生深远性影响。 [详细]

政策的发布应该及时公开而且透明准确

政策的发布应该有一个及时公开而且透明、准确的信息的发布,要使得市场能够在一个公开公平的环境下,使得所有市场上的投资者都能够获得一个公平的操作环境,我们特别需要避免暗箱操作,避免一些内部人提前获得信息,从而能够提前进行内部人的交易。 [详细]

未来银行越来越跟现在的银行长得不一样

我们在未来的几十年会观察到中国银行业的业务结构也会经历一个两头变大而中间缩小的过程,这其实是一个相对比较确定性的发展的趋势。这样一个业务结构的变迁,会使得原来我们觉得应该理所当然要做大做强的业务,可能在未来其实是不断收缩的。可能未来我们看到的银行越来越跟现在的银行长得不一样。 [详细]

银行业务转型已迫在眉睫

要让银行去适应经济结构转变,从原来的粗放式地做城投、地产,变成真的要去服务那些非常新兴的行业,有些甚至是高技术、高科技的产业或企业。 [详细]

商业银行所有转型的核心都是客户

商业银行所有的转型,核心都是围绕着客户,银行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在争取客户,银行的产品和服务落脚点都是客户需求和客户体验。新发展格局下金融再出发,商业银行要更加重视客户的地位,不仅要做好存量客户的经营维护,更要做好新增客户的引流。 [详细]

居民资产持有结构将出现金融类资产提升趋势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居民资产七成以上配置以房产为主,而就目前的政策导向态度,相信房地产投资回报回归正常收益将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趋势 [详细]

元宇宙NFT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

在现在这个社会发展到这个程度当中,信用是可以用数据来验证的,验证下的这个数据或者数据来源出现的问题可能就是你是否不可篡改,是否可信,是否是可验证的,NFT和区块链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详细]

12月13日 【点击进入:2021银行业发展论坛】
时间 主题
09:30-09:40 开幕致辞
09:40-10:20 主旨演讲
10:20-12:00 主旨发言
12:00-14:00 休息
14:00-17:00 主题演讲
12月14日 【点击进入:2021保险高峰论坛】
时间 主题
09:30-10:00 主旨演讲
10:00-10:45 主题演讲
10:45-12:00 主题发言
12:00-14:00 休息
14:00-15:30 专题讨论
15:30-17:00 专题讨论
12月15日 【点击进入:2021波特菲勒高峰论坛】
时间 主题
09:30-10:30 主旨演讲
10:30-12:00 主题演讲
12:00-14:00 休息
14:00-17:00 主题演讲
12月16日 【点击进入:2021智慧金融峰会】
时间 主题
09:30-10:30 主旨演讲
10:30-11:10 主旨演讲
11:10-12:00 主题发言
12月17日 【点击进入:2021意见领袖年会】
时间 主题
09:30-10:30 第一篇章
10:30-12:00 第二篇章
12:00-13:30 第三环节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