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消息,由新浪财经主办的“第14届金麒麟金融峰会”于12月13日-17日隆重举行,主题论坛“2021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今日召开。浦发银行行长潘卫东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创新模式、数据驱动,高效服务实体经济》的演讲。
潘卫东表示,数字经济时代下,商业银行应抓住当前数字化转型加速的机遇,以数据为驱动,构建数字化服务新模式。浦发银行亦将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在数字化创新转型的跑道上,与各行各业并肩同行,为“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很高兴受邀请参加本次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
2021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不仅深刻感受到各行各业数字化的加速度,同时,银行业面临更多新的使命和责任。如何加速金融服务创新,与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同频共振,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我结合浦发银行的思考与实践,和各界一起探讨交流。
一、以客户为中心,建设全景银行
2020年,结合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以及中国丰富的生态场景和客户需求,浦发银行提出开放银行2.0——全景银行建设目标。即围绕个人、企业、金融机构等客户的各类服务需求,构建生态场景和平台,通过与合作伙伴共建共享方式,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综合化、泛金融服务。过程中,充分运用数据智能,实时感知用户需求并精准匹配。达到“面向全用户、贯穿全时域、提供全服务、实现全智联”的四全目标。
借助数字科技的力量,把我们的金融服务像“血脉”一样融入实体经济肌体中,渗透到每一个细胞,甚至是那些微细胞。金融服务可能是无形、甚至无感,但它能够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在,并发挥催化剂的作用。
因此,在全景银行目标的指引下,我们以客户为中心,深度融合“金融+科技”,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服务触点前置,突破传统渠道,将金融服务融入客户的场景生态中。渗透到企业供应链、产业链以及数字城市、民生服务的每个节点,提供无缝、无感、便捷的服务。例如,我们运用物联网技术深入个人家居、新能源车充电桩、物流仓库等场所,实现客户场景的主动识别,加载智能推荐、支付结算等金融与非金融服务,提升服务的主动性、时效性。
二是,经营内涵升级,以“金融+科技”融合的模式,提供个性化打包服务,为客户赋能、增值。如今,线上化、生态化业务模式已成为各行业突破传统业务瓶颈的关键。因此,银行需要从提供标准化产品,转变为关注客户细化分层和个性化需求,以“金融+科技”组合拳方式提供符合产业需求、场景特点的个性化、一站式解决方案。
三是,经营模式替换,用数据智能代替经验,实现“数据+算法”的数据驱动经营模式。面对海量的客户、瞬息万变的市场的需求,要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通过实现数据的自由流动,化解经营中面临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驱动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即,基于数据智能分析,更精准地服务客户;通过数据增信,深化普惠金融;实现数据穿透,管控风险、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二、模式升级,打造全景式服务
近年来,浦发银行瞄准数字技术前沿,组建业务与科技的融合团队,把数字科技全方位融入到产品、服务、风控、运营、财务等领域,打造全景式服务,实现服务能力、服务内涵、服务边界三个层次的全面升级。
首先,智能化的金融服务。
在2019年底,我们基于前沿AI及数字孪生技术,对标真人岗位角色,研究推出3D虚拟数字员工“小浦”,具有拟真形象、智能对话、情感化互动等特点。目前数字员工“小浦”,在智能客服、网点引导、财富规划、信贷审核、合同检查等多个岗位发挥作用,直接赋能对客服务和内部经营。此外,图像识别、文本识别、语义理解等智能技术还被深度应用于在线营销、反洗钱、合规等场景。人工智能技术创造的“数字劳动力”,大幅提高了服务效率和准确率。
此外,我们今年提出了“打造最智能的财富管理银行”的目标,围绕“智能洞察、智能投研、智能交互、智能规划、智能风控”五大核心领域引领业务升级,构建集需求洞察、投研规划、交互陪伴于一体的智能财富管理体系,实现对全量客户、全生命周期、多场景、泛在式服务体验的提升,满足客户的投融资一体化需求,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其次,一站式的金融服务。
在长期陪伴客户成长、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企业客户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缺订单、缺资金,产能闲置等困境,也面临缺人才、缺技术而引发的传统管理模式转型难、外部供应链生态协同难等痛点。银行与实体经济同生共荣,运用数字化手段解决信息不足的难题,下沉并拓展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输血造血,是金融机构的历史使命。因此,要以客户为中心,从场景切入,以“科技+金融”一体化方案,为客户提供打包式、综合化的金融及非金融服务,惠及千行百业,惠及千家万户。
今年,我们面向中小企业推出“靠浦薪”一站式办公数字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和员工提供“金融+科技”一体化服务。“靠浦薪”平台覆盖差旅、人事、薪酬、财税、协同办公等企业日常场景,提供开箱即用、可配置、轻量级的组合式工具,并配套以代发、理财、零售信贷、员工福利平台等增值服务,满足企业和员工的全方位需求。
第三,无处不在的金融服务。
金融科技对社会的价值还体现在为供应链、产业链中发挥要素作用,使实体经济迸发活力。浦发银行基于“数字科技”这一关键变量,联动G、B、C端,深入产业链,助力实体企业提能增效、加速转型。
一是广链接,把金融服务融入千家万户。纵深推进“千家万户连接”,通过API 融入更多用户的生产生活场景,链接金融服务和养老、仓储物流、汽车金融、教育医疗、生活消费等生态场景。目前已对接超过2万个合作伙伴,通过电子钱包、信贷融资、保证金存管、外汇服务等近1200个API,为客户提供跨行业、跨场景的便捷金融服务。
二是扩消费,我们打造生活服务APP——浦惠到家,已发布惠买单、惠助农、惠大牌、惠健康等专区,入驻家电、食品、服饰、家化、母婴等各类商户2000多家,注册个人用户超过1900万。浦惠到家通过聚焦C端用户,赋能B端企业线上经营,联动地方政府,拉动消费提升,助力惠农扶贫。
三是促流通,服务实体经济重要环节。我行在仓储物流领域,推出具有质押融资能力的智能仓储管理平台--浦慧云仓,赋能仓储企业数字化,为中小企业通过货物监管获得金融服务提供平台。
四是助生产,为产业链增实效。我行推出“浦惠e融”数字化融资平台,集融资、支付清算、资金管控等多功能为一体,与制造、钢铁、文旅、物流、酒店等30多个行业实现生态共建、场景互嵌。平台自正式上线以来,累计放贷近15万笔,累计放款超530亿元。截至目前,基于数字风控模型发放的在线信用贷款余额超40亿元,有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诉求,全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
三、数据驱动,塑造全智联引擎
在全景银行建设蓝图中,“全智联”是中枢,数据则贯穿全场,是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设全景银行就是要推动银行的经营模式从经验依赖向数据驱动转变,从报表统计向数据赋能转变,从数据孤岛向数据融通、价值共创转变。要实现上述三个转变,我们需要思维变革、实践创新。
一是打造新基础,用数据驱动,感知认知世界。
随着物联网、移动通讯、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应用,不断将物理世界的信息和知识数字化,构建数字孪生体,为我们感知并认知世界提供新视点。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洞察用户潜在需求、掌握生产交易全过程、更精准地匹配供需。
例如在零售线上营销服务方面,我行依托8500多个数据标签,构建“千人千面”的智能化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提供场景嵌入式营销,更加实时、精准、主动服务客户。以手机银行线上智能推荐为例,上线后点击率提升41%,成交率增长1.7倍。在内部管理方面,打通各系统数据,实现穿透式管理,通过数据实时穿透,结合可视化技术,随时掌握全行存贷款规模、财富经理销售情况等信息,从而精准指导分支一线开展客户服务,或及时调整各区域市场营销策略。数据在深刻地改变金融业务的逻辑。
二是编制新报表,以数据资产度量企业价值。
随着数字化的加速,每天社会经济和生活各类活动的数据都在爆发式增长,需要管好“数据”这一无形的高价值资产,让数据发挥更大的价值。
一方面,我们以客户为中心、以业务为导向,不断开发贴近业务一线需求、解决业务一线问题的数据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和业务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将数据作为一种全新的资产形态进行管理,构建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对数据资产的认定、确权、估值、处置等活动进行规范。
我们已经启动企业数据资产价值计量的估算工作,通过《数据资产经营报表》对数据资产的规模、价值、运营能力和管理水平进行全面度量。通过这张新报表,展示数据对于业务质效提升、经营模式变革的推动力,同时促进新的数据需求的挖掘与交付,形成数据管理与数据应用的良性循环。
三是构建新生态,筑价值共创的数据经营平台。
众所周知,数据不同于其他生产要素,只有被重复使用、多场景运用,数据的价值才会越来越高。孤立的数据不但不能充分发挥数据潜能,反而会因为某些数据超过“保鲜期”而价值损耗。因此,就需要打造数据价值流通的基础设施、机制和生态,破解数据“不敢流”、“不想流”、“不易流”的难题。
要建设满足隐私保护要求的可信技术底座,保障数据流通安全,守住风险底线,维护客户权益。与合作伙伴共同研究数据要素流通的服务体系与机制,产品化经营、市场化估值等方法。还要打造数据价值流通的生态,激活数据动能,用数据创造价值增量。
数字经济时代下,商业银行应抓住当前数字化转型加速的机遇,以数据为驱动,构建数字化服务新模式。浦发银行亦将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在数字化创新转型的跑道上,与各行各业并肩同行,为“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责任编辑:李琳琳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