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直播
东北亚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 杜金富 新浪财经讯 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9月19日—20日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东北亚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杜金富出席并发表闭幕致辞。 杜金富表示,本次论坛的举办,必将打造东北亚经济对话平台,汇聚各界思想和力量,融合创新和经验、理解和认同,信心和希望,为振兴东北、构建东北亚区域合作体系做出贡献。 以下为发言实录: 杜金富: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媒体朋友们,经过两天热烈的研讨,今年东北亚经济论坛即将落下帷幕,19日上午本次论坛顺利开幕,辽宁省政协主席夏德仁同志,辽宁省葫芦岛市王力威同志等领导发表了重要讲话,六位领导嘉宾及专家学者,围绕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做了精彩的主旨演讲,19日下午辽宁省葫芦岛市黄晓霞同志介绍了本市经济情况,使我们深度认识了葫芦岛市的经济运行态势,来自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四省区的八位企业家代表,围绕行业前沿与热点问题进行了精彩分享。 另外观看了偶邦科技人工智能机器人的高科技展示,20日上午设置了东北振兴的东北经济韧性一带一路与东北亚区域合作,东北亚贸易发展与中日韩FTA,农村金融助力东北乡村振兴,金融科技等五个平行分论坛,各位专家学者们围绕这五个主题,进行了热烈的思想碰撞与深度交流,本次论坛内容丰富,成果丰硕,让我们受益匪浅。 东北亚经济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东北亚地缘经济发展,东北亚区域合作等热点问题,积极开展东北亚经济论坛,学术叫做,高端培训,期刊专报,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其中东北亚经济论坛是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在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四省区商务厅及地方监督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北京有关宏观经济部门、研究部门,以及东北财经大学、吉林大学、黑龙江社科院等各大院校,在经济管理领域强大的资源优势,为提升对国家东北战略的认识,推动国家战略落实,促进东北亚区域合作而着重打造的一个标志性品牌。 2018年10月,我们已经在大连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东北亚经济论坛,今年是第二届,论坛的主题是新时代、新思想,助力东北亚振兴与开放,新思路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就是要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面对前所未有的时间经济政治形势,面临颠覆性的世界经济革命,共同探讨东北亚经济未来如何发展,东北亚贸易区域合作如何展开等问题,长期以来扩大合作与交流,避免争端与摩擦,实现共同繁荣与发展,是东北亚各国的共同利益所在,也是东北亚经济研究院持续努力的方向。我们相信本次论坛的举办,必将打造东北亚以经济对话平体,汇聚各界思想和力量,融合创新和经验、理解和认同,信心和希望,为振兴东北构建东北亚区域合作体系做出贡献。本次论坛规格高、顶级学者演讲、代表性广泛、议题面宽、探讨深入、启发深思,论坛在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四省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圆满落幕,在此我代表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向远道而来的领导、专家学者、嘉宾表示诚挚的谢意,向为本次论坛提供大力支持的辽宁省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兴城市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本次论坛的联合主办单位,中国国际商会、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新浪财经网,表示诚挚的感谢,向本次论坛的协办单位: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金融监督管理局和商务厅,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东北大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财经咨询北京有限公司表示由衷的谢意,向大力支持本次论坛的新华网、人民网、金融日报、中国中企业协会、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财经杂志、中国金融家、当代金融家等社会各界朋友,全体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团队,以及酒店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还要特别感谢中国平安集团、内蒙古远兴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对本次论坛的大力支持,未来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将在各位同仁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促进东北亚区域合作,贡献智慧力量,最后我宣布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圆满闭幕,谢谢大家,期待明年再见。 [详情]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 笪志刚 新浪财经讯 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9月19日—20日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笪志刚在汇报总结分论坛“东北振兴中的东北经济韧性”时表示,本场分论坛嘉宾发言的内容非常丰富,观点非常鲜明,各有侧重,高屋建瓴,聚焦主题侧重振兴,既有理论支撑也有实践的引领。大会的四位主题报告的发言人的内容,具有国际视野,政策的深度,区域的广度,展现了学者的风范,很好地支撑了“新时代、新思路,助力东北振兴与开放”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的内容。 以下为发言实录: 笪志刚: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接下来很容幸代表第一分论坛向各位做一下简单的汇报。 按照会议的安排,在今天上午有50人参加,四位演讲嘉宾,包括主题报告和互动环节,时间非常紧凑,在各位发言嘉宾的配合下,在互动嘉宾的配合下,在所有与会嘉宾共同努力下,这组实现了预期的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成效,取得了圆满成功。在此我也代表分论坛,作为主持人向所有的演讲嘉宾,互动嘉宾,还有与会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起来,这组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个是我们这种发言的内容非常丰富,观点非常鲜明,各有侧重,高屋建瓴,聚焦主题侧重振兴,即有理论支撑也有实践的引领。大会的四位主题报告的发言人的内容,具有国际视野,政策的深度,区域的广度,展现了学者的风范。 在互动环节,上下互动,关键碰撞,妙语连珠,生动幽默。所以说如果再看具体的四位嘉宾的发言,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副院长周天勇教授的发言,聚焦辽宁省,包括北部的渤水西调的工程,对国家区域布局的意义,对辽宁的优势,辽宁的发展潜力,提出了务实的前瞻性的对策和建议。 何大新教授,从东北振兴是文化,从经济现象的本质是文化,一切交流的起点都是文化的角度,提出了开放大文化,实施大教育,正官气,健全法制,发展生态,尤其是提出了激发东北地区的坚守、担当、奋斗精神的六大建议。 肖所长从整个产业和园区的发展,产业发展主题应该是谁,应该怎么做,如何为企业降低最低的负担,只说了园区建设是产业发展的降低成本最佳的路径。 本土的崔岩教授,从关于东北振兴问题的思考,以辽宁为例,梳理了辽宁在上一个十年振兴的成就,另外也盘点了问题,同时针对现在辽宁的新现象、新目标、新要求,也提出了机遇和挑战,尤其是提出了一些老生常谈,但不得不谈,希望在这个论坛能够破题,能够拿出好的结果的论辩。 在互动环节,各位嘉宾围绕各自的选题,又做了进一步深入的阐述,而且即兴发挥,还有和现场嘉宾的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应该说第一分论坛的整体的效果支撑了这次新时代、新思路,助力东北振兴开放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的内容,再次感谢在本论坛发言的四位嘉宾,互动的嘉宾,还有所有50人参会的代表,谢谢你们。[详情]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副院长 庞德良 新浪财经讯 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9月19日—20日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副院长庞德良在汇报总结分论坛“‘一带一路’与东北亚区域合作”时表示,东北振兴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企业的问题。他相信,本次论坛得出的一些有益经验,一定会对深化东北亚区域经济理论研究,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为发言实录: 庞德良:我们第二分论坛的主题是一带一路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这样的主题,分论坛的几位嘉宾做主旨报告,即有理论功底深厚的教授学者,也有来自企业界的商业精英,即有国内的学者,也有韩国和蒙古的学者,发言的选题上即有理论和模型的阐释,也有商业的分享。 来自韩国产业研究院的部长,他做了题为韩国制造业2030的报告,介绍了韩国政府制造2030计划,这里提出了对接,寻求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中加强中韩科技合作,助力中韩制造业的发展。 来自于蒙古国的巴图校长,做了区域合作和蒙古国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客观实事求是的分析了蒙古经济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也对优势进行了阐述,他提出面向东北亚,加强共享经济互联互通,资源优化等方式,促进共同的发展。 第三位是来自韩国的李凖晔教授,做了题为韩国的新南方政策,在这个报告中提出了非常重要的观点,指出了由于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正在不断提高,即使韩国将部分制造业由转动转移到东南亚国家,也难以削弱中国跟韩国的经济联系,这样使得从理论上他论证了不用过于担心韩国产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这样的一个结论。 王邵延教授做了百年大局与一带一路这样的主旨报告,他提出中国40多年的改革开放,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可供世界借鉴,中国愿意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与其他国家分享自己的发展经验,与其他国家共建美好未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建。 四位都是专家学者,第五位是企业界商业精英李海峰会长,做了新时代、新特征、新作为,共建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报告,他和我们分享了兴城泳装产业发展的经验,他的介绍使我们非常振奋,因为兴城的泳装产业占了全国的40%,他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非常宏伟的目标,他讲:借助于一带一路政策,实现互利共盈,未来葫芦岛泳装产业,将以产品为重点,以品牌为媒介,以海外仓为载体,在东北亚及其一带一路国家建立生产基地、销售基地,实现货通全球的目标。 在东北振兴,目前我看评价不太高的情况下,辽宁特别是葫芦岛有这样的产业,我觉得这个非常真的珍惜,在此我也对企业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说到底,东北振兴的问题是企业的问题,某种意义上不是政府官员和学者的问题。圆桌会议上,五位嘉宾对不同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想总的论坛和分论坛,这种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得出的一些有益的经验,对我们深化东北亚区域经济理论研究,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实践发展,一定会有重要的贡献,谢谢大家。[详情]
韩国建国大学国际通商学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金旭 新浪财经讯 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9月19日—20日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韩国建国大学国际通商学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金旭在汇报总结分论坛“东北亚贸易发展与中日韩FTA”时表示,在东北亚区域合作当中,中日韩三国的交流合作是密不可分的。东北地区如何与中日韩FTA,还有中国和韩国,中国和日本之间进行多方面的协作,这是目前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金旭表示,未来,我们应当进一步围绕中日韩区域合作,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东北亚区域经济更具活力。 以下为发言实录: 金旭:非常感谢在百忙之中很多嘉宾出席这样的分论坛,我们的论坛以围绕着东北亚贸易发展和中日韩FTA这个议题去讨论的,我是来自韩国建国大学的金旭。 我很长时间没这样用中文的方式交流,感到非常荣幸。在这个分论坛当中,邀请到了五位非常重量级的嘉宾,来自于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中心的宋志勇先生、许圣茂先生、河合正弘先生、施锦芳女士、杨臣华先生等等。 我们的论点每个嘉宾都有非常理论加实际相结合,探讨的富有现实意义的发表,我觉得大家的话题都是围绕着目前热点问题集思广益,都做出了积极的发表和认真的探讨了有关的内容。其中的内容我简单总结一下: 第一个在当今单边制度,贸易保护主义的环境下,中日韩三国应该更加团结在一起,为打造新的FTA共同努力,这是我得出的第一个结论。 第二个,在东北亚区域合作当中,与中日韩三国的交流合作是密不可分的,在这种环境下,尤其像施锦芳院长所提出的,东北地区如何与中日韩FTA,还有中国和韩国,中国和日本之间进行多方面的协作,这也是目前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施院长也提出了一些做法,我也提议能不能再借鉴这个政府组织对企业的支持,还有很多的新产业、新能源领域,还有现在人口面临老龄化,也可以对于新的医疗,老年市场这方面进一步的合作,这方面是不是有很多可做的探讨性的东西在呢,这也是我感到非常高兴的议题。 还有一个我印象比较深的,两位国外的嘉宾,一个是日本的河合正弘,他所提出来的,在中日韩FTA,这样的国际协作当中,他特别强调中国的作用,中国的协调作用。因为大家也知道,最近日韩之间也有一些经济贸易上的纠纷,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们又面临将来更大的区域贸易合作和中日韩的贸易合作,这中间中国更加积极的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来促进区域合作,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 还有许圣茂先生围绕半导体讲的非常详细,知识产权,还有全球价值链当中中日韩的协作问题,日韩经贸合作面临一些冲突的背景下,他的观点应该更加重视中日韩三国的产业价值链的协调和合作,这是他的观点。 杨臣华老师的观点当中,我是非常感到高兴的,把内蒙和东北地区和东北亚区域合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扩大整体的合作范围和路径,这个非常新颖,我也非常感谢他能提供这样比较好的建议。 我从参加这次会议,来到美丽的兴城,围绕着新时代、新思路、助力东北振兴开发东北亚经济论坛深有体会,我们有进一步围绕着中日韩区域合作,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我们区域的经济更具有更好的活力,谢谢大家。[详情]
金融时报社社长 邢早忠 新浪财经讯 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9月19日—20日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金融时报社社长邢早忠在汇报总结分论坛“农村金融助力东北乡村振兴”时表示,振兴东北经济需要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 邢早忠指出,整体上看,目前金融机构在机构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方面有较大的突破,但是如何应对当下内外部的复杂形势,特别是当前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战略的历史交汇期,实现决战决胜战略目标,三农发展中的短板问题,难点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他强调,要进一步优化农村的基础金融环境,当前农村信用信息没有能够做到有效整合,信息的部门化、碎片化制约了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风险意识淡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需要持续改善,在这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监管部门要推动很多的工作,要引起重视。 以下为发言实录: 邢早忠: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我们分论坛四的主题是农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我们进行了很强的互动,我们大家一致认为,重农股本,国是大纲,乡村振兴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站在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关口,加快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使广大农民缩贫困人口,中国要富农村必须富,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但是我们也认为,乡村振兴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路径选择和制度供给十分重要。 第一个观点,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以中国大国地位相称的强势农业。有三个观点,一个要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要推进农业的特色化、多元化、品牌化、高端化,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业新动农,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农村电商,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要实现绿色发展,农业是永恒的产业,农业生产过程也是生态保护的过程,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强化农村环境的治理,要建立山水林田湖草的保护系统。 第二个观点,实施乡村振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围绕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进行改革创新,激活主体、要素、市场,这里包括在制度上进行加大创新力度,包括土地制度,包括承包地的三权分制,土地的延包,宅基地的三全分支,经营制度的改革创新,在人才制度上也要改革创新。要培养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村经营人才。 在政策创新方面,包括财税政策,基础设施的建设政策,金融政策,保险政策等等,都要进行多方面的创新。 第三个观点,重视借鉴世界各国在乡村振兴中的经验教训,世界各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乡村衰败是普遍的现象,由于各国的自然禀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结构的不同,选择的不同的向乡村振兴道路。比如说美国、英国、日本等多少,但在拉美国家,不仅农业农村发展失败,而且使整个经济陷入困境,纵观美国日本乡村振兴比较成功的经验,有两个因素在乡村振兴起决定性作用,一个是制度设计,二是资金保障,时间关系不展开说了。 汇报的第四个观点,要加大对乡村振兴的资本投入,在乡村振兴的意见当中,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 在资本的投入当中,一个是要加强财政资金的投入,这部分的投入只要用用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投资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有一个数据,2018年我国一般公共预算中用于农林水的支出为20786亿,占到公共支出总额的只有9.41%,这个比例以后还要不断增加。 二是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农业产业化的投入,比如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项目资金投入,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投入,资金投入当中第三是要加大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这三方面的投入,我们认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是重中之重。 第五个观点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整体上看现在金融机构在机构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方面,有较大的突破,但是目前如何应对经济下行的内外部的严峻形势,特别是当前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战略的历史交汇期,实现决战决胜战略目标,三农发展中的短板问题,难点问题需要及时解决,特别是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农村产业融合和农村产业升级等重大转变,推动生态宜居工程尤为迫切。在这里乡村金融服务一个是要进一步优化农村的基础金融环境,当前农村信用信息没有能够做到有效整合,信息的部门化、碎片化制约了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风险意识淡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需要持续改善,在这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监管部门要推动很多的工作,要引起重视。 第二个形成多层次的普惠金融供给体系,当前大型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都建立了专门服务三农的机构,下一步要大力发展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商业堡垒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多种类型的金融和准金融机构,发挥其差异化的补充作用,这种作用一个是要更多的融资,二是提供信用增进,再一个是进行风险分担,再一个是进行资产处置,大力发展各类农业保险,我们提出来农业保险要扩面,扩大覆盖面,要增品,要增加品种,要提标,提高标准,以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大力发展期货、期权金融产品。 三是大力发展金融科技,赋能乡村金融,解决传统农村金融服务中的成本高,难度大,利润低,风险大问题,解决普惠金融不普惠的问题,客户服务中的痛点,以更低的价格,更有效的服务广大农村地区。 四是发挥政府的有形之手的作用,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我们说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包括三农,边远地区的客户,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要实行普惠金融的服务可得,商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目标,要发挥政府的带动作用,成本负担作用,风险分散作用,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建立普惠金融发展的专项资金,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完善财税政策等等,这些方面政府在这方面还要加大工作的力度。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很好的消息,9月16号财政部发布了关于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情扣除的有关政策的公告,公告称:金融企业根据贷款分类指引,对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进行分析分类以后,按照一线的比例集体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这是很好的政策。刺激类贷款的集体比例是25%,可疑类贷款的集体比例是50%,损失类贷款的比例是100%,从今年的1月1号一直执行到2023年的12月31号。以上就汇报这五个观点,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详情]
新浪高级副总裁 邓庆旭 新浪财经讯 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9月19日—20日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新浪高级副总裁邓庆旭在汇报总结分论坛“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振兴东北经济”时表示,金融科技完全可以成为促进东北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邓庆旭表示,东北高校林立且金融机构众多,这为发展金融科技提供了人才保障和发展土壤。金融科技的发展可以打破地域的界限,并重构商业边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倒逼僵化的体制机制自我变革。对原先倚靠重工业的东北而言,亟需发展新兴产业,而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金融科技的发展将为新兴产业注入动力,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不过,邓庆旭也强调,注重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筑牢风险底线。金融科技运用得当可以把创新之活力注入到经济发展之中,成为新动能。但金融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若急于求成、忽视风险,在给金融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风险,所以,要发挥金融科技的优势,必须同时兼顾效率和风险。 以下为发言全文: 邓庆旭: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是分论坛五的主持人——新浪高级副总裁邓庆旭,非常荣幸能够在今天上午的压轴环节向大家汇报总结。 我们是最后一个分论坛,同时也是人员组成最多的分论坛。本场分论坛共有六位嘉宾,他们分别是:辽宁省沈抚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贾魏、辽宁振兴银行行长陶志刚、恒久远金融咨询PFS董事总经理唐岫立、盛银消费金融监事长沈荣生、浙江孚临科技有限公司CEO 唐科伟、深圳区块大陆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杨扬。 经过几位嘉宾的分享和讨论,我们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金融科技完全可以成为促进东北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原因有几点: 首先,东北高校林立且金融机构众多,这为发展金融科技提供了人才保障和发展土壤。其次,金融科技的发展可以打破地域的界限,并重构商业边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倒逼僵化的体制机制自我变革。最后,对原先倚靠重工业的东北而言,亟需发展新兴产业,而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金融科技的发展将为新兴产业注入动力,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不过,在讨论中我们也认识到,注重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筑牢风险底线。金融科技运用得当可以把创新之活力注入到经济发展之中,成为新动能。但金融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若急于求成、忽视风险,在给金融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风险,所以,要发挥金融科技的优势,必须同时兼顾效率和风险。 在谈论了金融科技振兴东北经济的诸多可能性后,我们一致相信,金融科技与东北经济的故事在未来只会愈发精彩。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新浪财经也将一如既往的秉承客观、准确的态度,关注并记录东北振兴的点点滴滴,继续做好资讯服务。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祝在座的各位周末愉快![详情]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周天勇、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专家、四川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何大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崔岩出席分论坛“东北振兴中的东北经济韧性”并参与圆桌讨论。 以下为圆桌讨论实录: 主持人:非常感谢在座的各位嘉宾,在互动环节王洪章院长也来到了互动现场。刚才的四位嘉宾聚焦这次会议的主题,着眼振兴提出了具有理论支撑又有实践引领的报告,周教授关于辽宁省两个重大战略性工程,何局长关于文化东北振兴的核心,还有肖所长关于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的关系,尤其是崔教授代表辽宁省讲了辽宁振兴中的机遇和挑战,都给大家从不同的视角提供了非常好的精彩分享,也提供了新的思索和思考。 接下来的环节,时间安排是11:20准时结束,然后移步到五楼举行闭幕式,时间有限,我首先行使主持人的权利,先就刚才主持人的发言抛砖引玉的问每位发言人一个问题,各位最好用三分钟左右时间做一个答复,然后留一点时间给台下各位参会的代表和嘉宾有一个互动的时间,欢迎各位提出自己的思考,或者简单的概括一下自己的感想,尤其欢迎提出麻辣烫的问题。 刚才周天勇教授,我会看天勇谈经济的栏目,周教授在土地、财政、人口方方面面的研究,包括宏观项目上,不管在中央党校还是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刚才讲的辽宁两个重大战略性工程,由于时间限制没有说的很透,包括里面提到了国际上有好多调水改土成功的先例,也说了加拿大的例子,能不能利用这个时间,稍微再举出一个国际上调水改土比较成功的,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的例子,另外辽宁的两个重大工程,既是中国北部新经济带的需要,也是中国区域布局的需要,不仅对辽宁是机遇是优势,是未来的潜力,可能对东北三省区域一体化有什么新的路径引领。 周天勇:因为我为什么提这两个事呢?我今年在财政部底下组织了一个会上有一个信息,地方专项债五月份基本上发到50%多,四川大概争取了1000亿多,我看了一下辽宁80个亿,我说怎么差别这么大,这是一。 第二个关于渤水西调这个工程,在工程院列入,从渤海调水,调华北,改造土地,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后来我问了几个辽宁的同志,他不知道,所以这是一个。 其实调水改土已经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重大战略,全国性的战略,不是辽宁的战略。全国大概调700多亿立方米水,有300多亿的水从这边调,水每年都调这个产业多大,还有综合的项目。 那么现在调水国际上最成功的例子,实际上是美国西部的调水,调了200亿,就是用山脉的雪山以及水系调到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除了工业和城市用水以外,它的农业发展也基于这个,西部的农业水资源的解决,主要还是这个。 除了我提到印度和加拿大以外,其他的比如说埃及、以色列、澳大利亚,包括俄罗斯、埃塞俄比亚,为了解决它的农业用水,都成功的进行了调水,所以辽宁确实有这么一个比较大的机遇,所以我觉得因为我在东北亚经济研究院,还有在辽宁学习这么长时间,通过今天也是呼吁一下。 另外是这两个项目,特别是大烟隧道工程,对整个俄罗斯远东,整个哈、沈大,烟大,以及到长三角一线形成一个东部丁字形的,沟通的区域是非常关键的,实际上也就是2000多个亿的投资。我认为现在整个经济体量,在经济箫条时期拉动特别需要,国家应当做一个综合的宏观经济比较,上哪些项目合算,我认为这个项目是最合算的。 另外是假如说调水形成北部新经济带的话,整个形成大的丁字形的新的经济布局。 主持人:谢谢周教授的分享和解读。接下来刚才大家对何大新教授提到的东北振兴的核心是文化,大家都有同感,我觉得何教授曾经担任新华社辽宁分设社长的时候,有很多金句都成为公众的语言,比如说共和国长子,资金体外循环,裁判不能进场踢球等等,又在报告里提出来开放大文化,实施大教育,正官气,恢复法制,尤其我觉得最后那个,激发东北人的坚守、担当、奋斗的精神,围绕这个文化振兴,作为东北振兴的核心,你有怎样的思考或者有怎样的金句。 何大新:一个国家的质量,一个地区的质量,实际上是生活在这个国家和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人的思考的质量,国家与国家的比较,在这你跟你的同学,你跟同事的比较,是你的思考的质量,跟他人的思考质量有关。 东北的这个问题开始提出来,一切经济现象都是文化现象的延伸,在史学界已经得到公认,经济现象是文化现象的延伸。 振兴东北,文化是核心战略,实际上是大文化,是系统工程。不像经济那样,有很多明显的抓手,它是系统工程。但是本身它又处处是抓手,比如说一个物理形象,大家比较常看到的,就是我们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看起来是经济现象,营商环境其实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现象,到你这了,大家不高兴,投资项目的选择,项目的确定,把银子掏出来,这是后来的问题,最开始他来得高兴,来以后他得高兴,他看到这有前途,这很快乐,所以他才愿意来投资。 我觉得就文化来讲,是当前东北最重要的,也是很需要的,也是很实际的。 举个例子,我现在在四川成都工作,在这里21年,服务员没气过我一回,成都的服务员哪会有让顾客生气的,到成都去不会有任何一个服务员让你生一回气。营商环境这是具体的,但是从大的看,包括体制,包括制度,包括政治。抓手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文化的建设。 从文化的角度来讲,应该说东北什么时候有吸引力了,形成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东北振兴是有的,而且我对东北的振兴一点不悲观。首先它是一个风水轮流转,是历史的选择,不管美国成为老大,还是日本的辉煌,是历史的选择,不是单靠一个人的努力。昨天有人说,东北经济形成波谷的时候,资金又要到这里来了。 东北的优势是取代不了的,文化发出吸引力的时候,东北的经济会焕发出比别的地方更有特色的、更有贡献的辉煌。我们一讲自己的辉煌,也回不去了,我们即便是讲复兴,你复不到以前的兴旺,现在对东北振兴,大家都知道我们回不到过去计划经济的辉煌石器时代,我们将要达到一个什么程度,这种轮廓是不是清晰的呢?最核心的东西,我觉得就是文化的问题。 主持人:谢谢,我们也盼望着像何教授期盼的一样,东北能够迎来一个用文化来吸引投资和世界眼球的一天的早日到来。 今天肖教授讲了产业和园区的关系,挺有意思的,现在国内也在热议产业和园区的关系,在吃饭的时候在聊,也知道您和韩国、日本有很多的交往,刚才您讲产业,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产业建设的主体,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们有哪些成功的经验,或者是教训? 肖金成:实际上改革开放之初,在八十年代资金短缺,这是当时的情况。我们希望引进外资,希望外国的技术到中国来。 但是刚改革开放,大家说我们把资本主义放进来,行不行?外国企业说我到社会主义中国办企业,产权能不能得到维护?这两个问题都有担忧,我们怎么办?实际上我们设立了四大特区,明天要到北京讲中国的故事,那么中国的故事就是从中国的特区讲起。设立特区干什么?我划一块地方,通过一个法律,建立一套机构,制定一套政策,基础设施搞的比较完善,外国企业、外国资本可以放心的到这里来。 深圳特区多大面积?300多平方公里,现在是1000多,是在保安县的小镇上,300多平方公里,在这个小圈里。全国都变成很开放的,不太可能,不太容易。那么找几个人是可以的,去的人比较超前,比较开放。第二,通过了一个法律,这就形成了小区域范围内的改变。300平方公里可以吸引很多产业,后来在沿海搞了开发区,开发区都是30平方公里,大连30,其他的也都是30,不大,一个300,一个30,在这些地方大量的外资企业进来,外资企业比如基础设施的完善,来了我能够给你保证服务,这个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改革开放40年我回顾了一下,最有效的就是特区、开发区。实际上东北的面积很大,将近100万平方公里,把100万平方公里投资环境改善,营商环境改善,把所有人的观念都变得非常适合产业发展,我觉得也不太容易。但是我在小的地方,能不能做?我觉得完全可以做。实际上平台有没有?有,开发区并不少。 第二个新区,金普新区,长春新区,哈尔滨新区也不小,但是新区干什么?开发区干什么?是要聚集产业,在这个范围内投资环境能不能改善,能不能有投入,把基础设施搞的能不能比较完善,让企业来,这完全是可以的,实际上很多企业也愿意到东北来,不是不愿意,不是没有利润可图,我觉得利润很丰厚。这些我觉得应该是东北要好好考虑,平台有了,关键把平台建设好,这个事是政府可以做的,也会很有效。 主持人:谢谢肖司长。今天有来自北京的、四川的,还有主场的辽宁省的,崔教授这么多年东北振兴进入第二轮,辽宁不管是经济总量还是什么都是老大,辽宁的振兴是东北地区的风向标也是器仪表,未来在新一轮振兴中,辽宁如何发挥在东北地区的排头兵、领头羊,另外促进东北区域一盘棋,区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引领振兴辽宁,您有怎样的思考? 崔岩:这个问题很大,也非常复杂。从整个东北地缘优势来讲,还是从整个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来讲,东北三省各有各的优势,但是总的来讲,辽宁确实是在前位。 从地理优势上来讲,因为辽宁是一个沿海省份,有几个港口,处在整个东北亚的核心地带。怎么样发挥代表作用,这是很复杂的,需要进行研究的。 比如说辽宁如果先行起飞,能否带动黑龙江和吉林两个省份,在多大程度上会带动,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看三个省份的经济连接度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因为辽宁处在关内以及其他地区和东北地区连接点,所以葫芦岛就是一个最核心的连接点,但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三个省份在振兴的产业发展规划中,高度趋同,都发展重工业,都发展装备制造业,它是一个在发展规划中缺乏协调的问题。因为实际上要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来进行发展规划。 另外一个是有了这个协调的规划,那么产业分工,才能加强我们相互之间的经济连接度。实际上沈阳有一个批发市场,是很重要的轻工产业批发市场,这个批发市场只是南方轻工产品服装流通环节的一个节点,我们始终在东北没有建立起轻工产品的供应基地,这是为什么?这就是一个产业发展的问题。 再举一个例子,从地理优势上来讲,吉林省从铁路到大连,到丹东岛都很近,运输成本也不会很高,而通过图们江运输,即使在江上挖了也不能太大,所以说加强地区分工和合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另外一个我们可以建议中央,虽然东北振兴,但是整体上在行政上没有任何协调机制,能不能建立起一个协调机制。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好,作为黑龙江的学者也受益匪浅,有很多新鲜的思考,再次感谢四位嘉宾的发言。接下来给现场观众留一个提问的时间,哪位如果提问请报一下所在单位,告诉我们向哪位嘉宾提问,谢谢。有没有? 提问:我来自建行大连分行,我想向崔岩教授提一个问题,关注到今年8月26号,中央的财经委第五次会议的时候,总书记对于东北做出了大段的表述,其中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国企改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打造对外开放的新前沿,因为在东北大连一直是东北三省对外开放的前沿,那么对打造对外开放的新前沿,我关注崔教授是日本问题的专家,东北主要是对日对韩,在接下来这个阶段,对于大连这个区域,如何对日打造新的开放营商的环境,我想问崔教授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谢谢。 崔岩:实际上的PPT也少了一些东西,时间关系没有讲。去年辽宁省推出了整个对外开放新的规划,实际上是把过去十几年各时期的规划都统合在一起,去年年底到今年,又有很多新的东西,一个是习总书记和中央提出,要把东北建设成对外开放的新前沿,这个提法主要是着眼于近期东北亚局势和缓,比如说中国和日本关系进入正常发展轨道,俄罗斯也有向东转向,东方战略,朝鲜特别是朝鲜半岛严峻的局面得到和缓,有朝鲜核问题,向和平解决的方向转变,这个可能性,如果这些东西都来了,那么东北亚会进入一个快速的合作发展的新的阶段。 就东北来说,在目前的形势下,对外开放合作重点还是在韩国和日本,实际上是克强总理提出来叫深耕日本。实际上辽宁省最早是对日开放,大连开发区,但是我们实际上没有借助开放的历史机遇来推进体制改革。 新的时期反思这个问题,经济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我们和日本韩国的合作,还有很大的潜力,很多研究也出现了,我们不能着眼于传统的产业,传统的重工业的升级改造,这是一个点。在新兴产业、IT产业、高技术产业方面,我们仍然有很多合作的机会。 另外一个,今后的产业发展、产业规划,不能光着眼于制造业,我们要想提高整个产业的生产效率,必须去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它是支撑产业生产效率的一个重要的支柱。在这个方面,和日本、韩国的合作有巨大的空间,谢谢。 主持人:因为时间关系,一会整体要移步到五楼主会场参加闭幕式,再次感谢四位演讲嘉宾的精彩报告,精彩互动环节给我们呈现的分享,还有今天台下的建行朋友提的问题,也再次感谢各位嘉宾代表不离不弃,参加论坛的学术研讨活动。[详情]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崔岩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崔岩出席分论坛“东北振兴中的东北经济韧性”并发表题为“新时期东北振兴中的辽宁经济·机遇与挑战”的演讲。 以下为发言实录: 崔岩: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会议安排我做这个发言和大家交流。 刚才的题目又稍微换了一下,昨天听主旨报告,换了一个题目,东北发展振兴问题的思考,以辽宁为例。现在东北振兴已经进入到一个关键时期,大家都在鼓劲,而且也出现了很多的新的好的迹象,所以说我们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但是因为我们在这是进行学术讨论,学术研讨,是属于内部的讨论,和媒体、政府的宣传有些区别,我在这里还是想讲一讲,现在目前所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过去所取得的成绩,还有哪些问题遗留,导致了前几年衰退的景象。 政策的问题昨天已经讲了非常多了,我们都是专家,对这些了解的也比较多。我首先想说的是,我们对十几年来,特别是前十年的东北振兴战略,应该有一个反思和认真的思考,它取得了哪些成果?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今后我们的发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基本上是03年的时候开始,中央推出东北振兴战略这个政策。 十几年的时间,东北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现在笼统的说,东北刚才几位专家讲的,我认为都是对的,指出了我们存在的问题。但是东北振兴这十几年的时间,特别是在前十年,它有成就、有成果,也遗留下来了很多问题。 整个总体上的政策方向,大家都是肯定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在具体落实上,在地方发展规划和振兴措施上,还有些问题,和实际的经济环境也是相关的。 十年振兴所取得的成绩,我们作为东北人、辽宁人,在我们真实生活中是切实感受到的。但是我今天想指出的一点问题,经过十几年的振兴,东北经济根本的问题,重大的结构问题,并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变。 当然在总结我们成就的过程中,我们也说发生了很多的改变,但是它并没有根本的改变,这个是很多研究指出的问题。比如说重工业为主的结构,经济结构,轻工业发展的比较慢,工业占主要地位,国有经济占比过大,这个是刚才前一位讲的是产业衰退,实际上传统产业处于衰退状态,在东北地区显示的更为突出,这个是一个问题。 另外一个是体制改革还是严重滞后,这个我就不多说了,一会我们再说,就是说政府主导,国企主导这种体制。 刚才讲到了文化,我也是很赞成的,但是实际上东北的传统文化观念非常陈旧,和市场经济体制是不相吻合的,但是我们实际上在40年来的中国改革开放中,东北人民也经历了非常艰难痛苦的转型,实际上文化观念说绝对落后,说还是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东西,我也不完全承认,也是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总体来说它还是制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昨天讲到的新时期东北振兴战略,十八大以来新的振兴战略,实际上是以新东北经济现象作为背景,实际上东北新阶段的严重衰退,它和中国经济的转型是同步的,是吻合的。但是在全国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东北的转型就更为严重,面临了更多的困难,这个数据我不说了,昨天已经讲了很多,特别是在2016年,辽宁经济出现了负增长,成为全国唯一负增长的省份,主要的经济指标都是大幅度下降,这几年东北经济,辽宁经济面临了非常严峻的困境,这个是我们为什么现在都在关注东北,讨论东北问题的一个背景。 在这个背景下,2015还是2016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实际上构造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昨天专家领导都已经讲了这个含义,它可能在前一阶段的振兴战略之上,又赋予了非常多的新意在里面。 这些目标昨天已经讲了,要在实现东北经济的现代化,具体目标建成“一带五基地”,这些具体的政策内容。 我是来自辽宁,所以说对东北问题,主要对辽宁的问题,辽宁的经济着重来说一下。 新一轮的东北振兴到现在实施几年来,应该说东北特别辽宁经济应该触底反弹,熬过了最为困难的时期。实际上从2017年开始就已经触底反弹,开始企稳。 今年第一季度,辽宁GDP增长率时隔17个季度重返6%的增长大关,从产业层面来讲,产业结构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刚才我们说到了,对前一阶段振兴战略或者我们发展的反思,为什么这些结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有外部的原因,前十年的东北振兴,恰好和中国的重工业发展高潮相吻合。那么在市场极大需求的情况下,东北以及辽宁产业发展,是在低水平扩张。因为我们生产的机床,生产的设备,很低质的东西,生产出来就有人买,而且我们像鞍钢全国并购,把攀枝花都并购了,因为钢材需求是非常巨大的,在这种巨大的市场需求下,我们延迟了改革。 另外政府在好的经济效益情况下没有推进国企改革,这个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传统的体制,传统的结构,不但没有改变,而且进步延续甚至放大,这个是我们值得反思的问题。 近几年辽宁上上下下都面临着非常巨大的压力,过去辽宁老大,至少是全国排在前列的经济省份,面临这样的局面,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最近有些报道,对辽宁和东北经济出现新的、好的迹象给予了报道,比如说中国新闻周刊,它的报道是辽宁走出负增长的900天,投资升温,引进千亿元项目。人民日报也是最新的报道,做好三篇文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个报道是讲产业的。一个是对传统产业要升级改造,一个是积极发展新兴的产业,另外一个大力扩展技术创新,都举了一些例子,刚才我说了,我们正处在一个鼓劲的时候,但是我们仍然存在,我们不能光看这些报道,因为政府的报道和新闻传播的报道是让我们鼓劲,作为内部研讨的时候不能不看到这些报道背后存在的问题,如果老生常谈的问题,如果真真实实的推进下去,那么就会获得一些成功,取得一些改革和发展的进步。 比如说刚才讲到了技术创新的问题,过去经常说东北的机床如何如何,刚才老师讲了,机床被国家央企收购了,沈阳机床集团被央企收购了。讲到新兴产业,沈阳的新风机器人如何如何,现在这个企业不断扩大,确实有规模技术,但是这个由科技人员创建的企业,他的管理是不规范的,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如果一旦规模扩大,他是不是会面临着危机,这些问题都需要加以重视,主要的问题一个是政府体制改革问题,实际上讲到体制改革,政府的体制改革居于核心的地位,现在根据中央的调整,机构调整已经做了非常大的幅度,实际上不仅仅局限于营商环境,首先政府要重新定位,要合理配置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另外一个产业组织结构,企业层面的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再一味的发展重工业是绝对不行的。企业从微观角度讲,可能是可以发挥自己的特定优势,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要提高全社会的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的话,必须要全面均衡的发展。 东北辽宁还有一个问题,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中心城市和地方经济,县域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严重阻碍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 还有一个对外开放的问题,实际上刚才老师讲到比如大连开发区,东北特别是辽宁,对外开放比较早,大连开发区是建立了日本的工业集聚区,但是实际上丧失了这个机遇,就是说用对外开放来深化改革,推进改革是没有取得成效的。那么今天看来,前面已经有人讲过,利用扩大开放来倒逼改革,这点也有道理,但是对于辽宁、东北来说,未必有效。 因为南方是在没有产业基础机制之上来通过扩大开放、实现推进改革的,但是东北情况完全不一样,东北的历史包袱太重,依靠对外开放来倒逼改革,恐怕是有难度的。时间关系简单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再次感谢崔教授的精彩分享,应该说对辽宁上个十年的成就和问题的梳理,应该说成就很客观,问题也很中肯,针对新一轮的辽宁在振兴中出现的一些新的现象,按照新的目标和要求,梳理了机遇和挑战,也提出了一些问题。 虽然自己说是老生常谈,但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能够谈出对策,谈出成效,谈出好的结果来。主题报告就结束了,在后面有茶歇,大家简单休息10分钟然后再开始圆桌互动环节,再次感谢四位演讲嘉宾的分享。[详情]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 肖金成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出席分论坛“东北振兴中的东北经济韧性”并发表题为“产业发展与园区建设”的演讲。 肖金成表示,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没有产业就没有财政、没有税收。因此,我们研究东北经济振兴,就要研究东北的产业发展,研究如何产业重建。 以下为发言实录: 肖金成:首先感谢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我在一个访谈里发了牢骚,我很少在东北发言,我是研究区域经济的,区域经济就是把中国分成若干个部分,最早分两部分,然后又分成三部分,现在分成四部分。东北板块,我们把东北变成一个整体来研究,很少到里边来,最先从外边看东北,因为东北就是板块,所以我们发表文章都是东北如何东北如何,也很少说吉林、辽宁、黑龙江,老这样也不行,今天的题目叫“产业发展与园区建设”。 研究区域的,为什么来谈产业?因为我觉得东北问题归结到产业问题。我在九八年之前是研究国有企业改革,为什么研究国有企业改革?原来我是学财经专业,我是东财大毕业的,在大连生活过四年,很多同学都是东北人,对东北还有一些了解。我研究国有企业改革,实际上就是研究东北的国有企业改革。我对东北的国有企业从兴盛到衰落,全过程我都研究了。 为什么不研究国有企业,研究产业呢?我改研究区域,因为我感觉国有企业不需要研究了,因为已经没有多少国有企业了,这是我不研究国有企业的原因。因为东北实际上就是产业问题,就是产业衰落了,产业衰落了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我们知道产业会带来就业,为什么东北人才外流?为什么东北人要往外走?就是在当地没有很好的就业岗位,没有很高的收入,当然要出去。 东北当时很多都是山东、河北移来的,为什么来?这里有产业、有收入,现在产业不行了,当然要走,不走不就是傻瓜吗。 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没有产业就没有财政、没有税收,没有财政没有就业,政府该怎么运行,没有消费服务业怎么发展,一个个的环节就在这里了,我们要研究东北的产业发展,所以我也提出,东北要产业重建。 东北的产业基础是很雄厚的。刚才已经说了,沈阳是共和国长子,共和国的第一装备部,装备制造业很发达,而且能源矿产、森林都为共和国做了很大贡献,刚才说你老讲这些,就变成阿Q和祥林嫂了,祥林嫂只关心这点事,所以不能这么谈。现在考虑产业如何重建,产业不重建,不振兴产业,花钱的时候找国家要,就业怎么解决?大家都去盖房子,钱从哪里来?这些东西是要重视的。 不是说东北的政府不重视发展产业,很重视,而且各级政府都很重视。尤其是我在辽宁省委党校,辽宁要搞六大产业体系,还听过和林毅夫的争论,东北到底发展什么产业,我说将近1亿人,将近百万平方公里,讨论发展什么产业、不发展什么产业?这不小儿科吗!这么大的面积,这么多的人口,还发展什么产业、不发展什么产业!关键是哪些产业都可以发展,关键不能发展起来不是构建什么产业体系的问题,是有没有人来投资、有没有人来在这发展产业的问题,这才是关键问题。大家也知道了,投资者之所以不来,人之所以不来,是因为营商环境问题,原因找到了,营商环境如何改善呢?当然也有很多的途径,很多的招数,大家都谈了很多,营商环境改善谈何容易,振臂一呼营商环境就改善了,法制就建立起来了,实际上很多大家都知道,谁来干?怎么干?从哪入手?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不是建立什么体系,不建立什么体系,不是发展什么产业不发展什么产业,也不是说大家共同为营商环境而努力,我觉得这些东西大家都想到了,都说到了,问题是很难做到。 我们现在有一个根本的变化,可能大家都没有注意到,我们40年的改革开放,最大的变化我们是变计划经济体制为市场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是把全国的税收集中到中央,然后由中央配置资源。我所在的国家发改委,原来叫国家计划委员会,我1982年到财政部的时候,所做的是国家计委在哪个部门投资多少,在哪个项目投资多少,我就往哪拨钱,我做了好几年这样的事,只要给予确定了就做,税务局是收上来了,我们是负责国家基建司,钱到了项目就要建,产业是政府发展起来的,不是别人发展的,所以那个时候我们说讨论在哪发展,发展什么产业,建什么产业体系,那是有用的,现在有用吗?现在能发展产业吗?建一个钢铁企业、大数据企业,建一个手机。 过去曾经在大连搞了录像机产业,建完了最后发现大家不看录像了,又看DVD了。这个是计划经济末期的时候政府想做点事,想振兴一下电子产业,没想到市场的变化,使投资打了水漂。现在政府不再投资办企业,也不再投资搞这个厂、那个厂,现在最大的变化,是谁在发展产业?是企业在发展产业,不是政府。现在给政府出招,你发展什么不发展什么,已经没有用了,关键是企业愿不愿意投、愿不愿意在这里兴业,关键是企业。 企业我们现在说有民营企业、也有国有企业,有大量的是股份制企业。那么股份制在哪投资,投资者说的算,投资者就是资本家。马克思研究资本论,资本它的偏好,追逐的就是利润。 马克思说了,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家可以冒上绞架的风险,有很多风险很大的,照样有人做,是因为利润高。资本追逐利润我们千万不要忘了,投资者去哪投资,不到哪投资,最基本的一点是利润率。我们前提不要忘了,我们说营商环境改善,改善怎么办?但是有一点,作为投资者,作为企业家,灌再多的酒如果不赚钱是不会来的,这也是企业生存之道,有很多企业破产了,就是他没把这条原则坚持好,所以资本家,投资者就是资本家,资本是追逐利润的,利润有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创新,第二个途径是降低成本。 创新很难,但是可以降低成本。现在全国很多政府都是要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就可以增加利润。过去计划经济的时候我们到哪搞项目,当地政府干什么的,叫吃大户,东北问题没少吃大户,国家在那建一个项目,本来需要10个亿,结果花了20个亿,另外10个亿被当地吃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再吃大户恐怕就不行了,为什么呢?作为投资者作为企业家他是有选择的,一吃大户他掉头就走,他不会来,这就是现在的市场经济的特点。 我觉得这点我们千万要记住,怎么去降低成本?我接着说第二个题目,园区建设。 为什么要建设园区?就是降低成本。所以政府在发展产业上也不是无所作为,有所作为怎么办?实际上就是要改善投资环境,改善投资环境或者改善营商环境,不能从全领域,整个100万平方公里来改善投资环境,那是很难的。一定在较小的范围内,比如说10平方公里,100平方公里,最多不能超过1000平方公里。为什么我说这个话,1000平方公里是什么概念?1999年我到大连做过考察,考察的是大连开发区,大连开发区当时多大面积?30平方公里,30平方公里分三期,为什么分三期?他们的管委会主任说,没有那么多钱,因为我每平方公里要投入1个亿,10平方公里10个亿,大连财政只给我10个亿,不能搞30平方公里。所以要知道,九十年代一平方公里一个亿,现在一平方公里要几个亿?那个时候是五通一平,如果做到七通一平,做到九通一,需要投入多少钱?你不投入这么多钱,哪个企业敢来?哪个企业愿意来?难道这些东西还要企业来干吗? 贵州的毕节,到云南的昭通,他们为了招商引资把标准厂房建起来,买了设备,来了就能生产,三个月肯定能生产出产品来,给企业服务的很到位。东北有很多不利条件,那么看看贵州,去看看云南,企业都可以到那去,到毕节,汽车厂在那建起来了,贵州的毕节,一个汽车厂,他能到毕节,为什么不到东北。 沃尔沃发动机制造厂,落户在张家口,我当时讲为什么没落户在邯郸?为什么不落户在大连?为什么不落户到长春?难道张家口比大连还要差吗,一定是政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他就会来,因为政府承担了大量的成本,在这个时候政府就不要太聪明了,就要干赔钱的买卖,不干赔钱的买卖,这个企业怎么会赚钱! 所以我说,东北改善营商环境,改善投资环境,从园区开始,你有100个亿就搞三平方公里,要有300个亿就高10平方公里,然后在这10平方公里做文章,我觉得就会有效果。 改革开放之初广州、福建、浙江没有什么国有企业,没有这个基础,但是经过30年,现在发展最快的是广州、福建和浙江。尽管产业衰落了,但是我们的产业技术比那个时候的广州、福建、浙江好得多,就拿那个时候开始,现在的观念还不如那个时候的观念吗,现在的时候还如那个时候的人吗,现在的资本的总量,还不如那个时候我们面对的资本市场吗?所以说,资本短缺都不是问题,没有项目不是问题,产业没有来源不是问题,技术统统不是问题,问题是从哪做起,怎么能给企业降低成本。 资本跟着利润走,资本跟着产业走,人才跟着产业走,如果没有产业人才来了就不会发挥作用,每天吃拿卡要,再高的素质也会变得非常差,谢谢。[详情]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亚洲研究所所长宋志勇、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许圣茂、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原所长河合正弘、东北亚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施锦芳、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臣华等五位嘉宾出席分论坛“东北亚贸易发展与中日韩FTA”并参与了圆桌讨论。 以下为圆桌讨论实录: 主持人:目前针对我们国际经贸环境,受制于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情况的猖獗,您觉得中日韩FTA当中,需要克服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想听听您的高见。 宋志勇:中韩这么多年很不容易,应该有一个好的结果,那到目前为止,最好的就是双方要签署一个RCEP+的自贸协定。就我个人而言现在面临的困难可能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们过去所面临的一些两国之间的一些问题,有可能对中日韩谈判有一个比较大的影响,就是突发事件,像我提到的日韩的贸易摩擦,过去大家以为日韩之间在贸易方面、投资方面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结果现在出现了这个问题。所以我想,中日之间,日韩之间,过去的一些问题,我们必须得重视,如果不重视的话,可能会让我们很好的谈判结果要么停滞下来,要么退后。不管是从军事方面,还是从其他方面,朝鲜半岛,美国对整个东北亚影响力大得超乎我们的想象。所以,从实际情况来看,中日韩要想签署FTA,美国如果真不同意的话,可能还真不太容易。我们各个因素都要考虑,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比较大的两个困难。 未来如何发展呢,我们中日韩之间互补性大家都很清楚,如果我们真的能签署FTA的话,可能对于我们整个三国之间,甚至是东北亚地区发展有很大的促进,怎么发展,就是我们三国之间加强合作。那举个例子,现在日本出现一些在外资并购方面让大家想不到的事情,如果从能理解的方面来讲,保护自己国家的一些竞争力,但是我个人的理解,竞争绝对不是保护出来的,是通过竞争之间才能保。如果不去发展,你只是保护你的技术,你是保护不了的,世界这么大,都在开发这么多好的产品,你只是保护你自己的技术,我相信也保护不了。另一方面,我想中日韩之间在合作过程中,还是应该要求同存异,日韩属于发达国家,中国比过去来说整体有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建立中日韩过程当中,还是应该考虑一下中国这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当然了,过去我们中国提到的特别是农业问题,但是现在中国的发展,随着中国对世界认识的进步,我想对开放的程度也会越来越大的,而且这种开放的程度,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从中国这几年对外开放所采取的措施也可以看出,过去我们对好些认识也增强了,那未来中国开放程度越来越大,我们也希望日韩我们之间共同确定一个很好的目标,共同朝着目标努力,我想建立中日韩自贸区可能相对比较顺利了。这是我个人的一些浅显意见,谢谢大家! 主持人:半导体作为一个非常敏感而关注的一个行业,尤其对半导体在汽车领域有这么多的发展,那半导体这种产业价值链方面,涉及到中日韩三国的问题,出现这样的矛盾,如何来看待?请许圣茂老师简单谈一下。 许圣茂:这个问题对我来讲重量太重了,我觉得韩国现在执政党所提倡的国产化,从长期的角度来说,当然是需要的,每个国家都指望国产化。但是,我们的国际分工不是一年两年造成的,没有国家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企业国际分工不是国家来安排的,是企业发展的市场规律。所以,我也希望三国早日找到一个结合点来解决这个问题。比方说韩国有一个叫中小企业部,部长跟SK(音)老板崔会长说,为什么不用韩国自己的晶圆?崔会长说达不到纯度,而日本的可以达到,这个纯度是韩国永远达不到的水平,韩国企业能生产是生产,但是生产的氟化氢的纯度纯度只有99.999。从半导体领域,纯度是制造芯片的合格率,一盘晶圆的成本大概几十万人民币一张,在三星电子或者是SK来讲,不能因为政治原因,被勉强用国产的晶圆,所以韩国还是需要日本和中国的帮助我们来成长,我相信韩国的成长也有助于中国的发展。谢谢。 主持人:我们希望早日解决相关的问题。我们河合正弘先生在很简短的时间内,给我们演示了非常精确的有关中日韩的FTA还有RCEP很多的信息,我提的问题是说,中日韩之间签署FTA是需要有不少时间和路子走,在当前的情况下,中韩之间已经有FTA,中日之间是否能首先签署FTA,是不是有可能更快一些签署?然后再建中日韩三个FTA?就这个问题想听取一下您的意见。 河合正弘:他就中国和日本是否会先签定FTA的可能性进行一下回答,现在日本和中国两国没有进行FTA的交涉,而是三国之间在进行交涉,或者说是中国和日本都参与进RCEP的交涉当中。日本和韩国这个交涉已经是在进行了,中国和日本是不会先签贸易协定的,或者是说要么签是中国、日本、三国CJKFTA,或者是RCEP的贸易协定。 主持人:对东北地区和东北亚合作方面的问题,施老师谈得非常到位,在日本和中国之间这种合作也是谈得非常多。那么东北地区是如何在中日韩FTA当中发挥作用的? 施锦芳:我们要建立东北亚合作经济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东北亚合作一体化组织,这个比较难,所以一步一步来。中日韩FTA谈了15轮了,技术层面来讲非常地完善了,包括贸易方面的,投资方面的,甚至是环境等等,谈得已经很完善。从民间到官方,一直在推进这个谈判,但是现在的问题在哪里,就是三国的互信,一直在影响着中日韩FTA的推进。所以,我的一个观点,就是一定要利用好FTA中日韩这个平台,因为很成熟了,利用这个平台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东北地区怎么做?为什么说对东北地区重要?因为东北地处中日韩三国中心,东北地区和日本、韩国主要的贸易投资集中在我们的辽宁,辽宁的大连和沈阳,接下来吉林该怎么做?黑龙江在推进对俄贸易的同时,如何加大对日和对韩的贸易?还有一个问题,日本昨天江部长(音)讲话当中,我们现在对企业的支持太少了,我们是不是考虑要支持像日本的贸易振兴机构一样,在中国也有很多布局,在大连也有,我们是不是也为了把我们东北的企业,不单纯是为了辽宁的,接下来把东北和内蒙的企业组织起来,走出去,走出去非常难,我们两国在生产要素上的差距太大了,难度很大,我们到第三方国家,“一带一路”国家,到这些国家去投资,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实际上,从经济学的理论来讲,国家经济合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七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怎么办呢?什么信息?得有信息才能投资。所以我们应该学习日本,日本每年都做在中国的意向调查,显示有一半的企业还想到中国来投资,问他你想到中国的哪里投资?在投资过程当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刚才我的汇报当中提到,我们对日本的投资和日本对华的投资是非常不平衡,这种情况怎么解决?都不了解中国的企业,那包括中国到日本和朝鲜投资的时候,你面临什么困难?需要政府给你解决什么支持?这个要解决的。还有一个东北亚进口博览会,要实现贸易顺差,扭转贸易不平衡,我们也需要在这个方面做一定的工作。 主持人:非常高兴地看到,这次看到内蒙也加入到东北区域的合作,我长期在韩国,您能不能再进一步给大家解读一下,内蒙和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可行性有多少,要做什么? 杨臣华: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讲一直在考量,实际上内蒙本身就是一个在内陆的地区,横跨中国的三北,东北、华北、西北,是连接中俄、中蒙,同时向南是中国的各腹地的一个地方,过去看是市场的末端,实际上我觉得这是市场的开阔地,也是一个曾经辉煌,一定时期被忽略的地方。这些年,内蒙古在能源、生态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在目前我们国家也是一个最基础的东西了,一个是生态,一个是能源。我们本身就融入在东北地区,我们过去把东北老工业基地划了内蒙古的一半,也就是说,我们内蒙古东部的五个盟市,这种行政性思考和地域性的思考是人为的隔离,包括政策的制定,今天我们也是地方政策的制定者和研究者,这种政策对地区来讲是没有的,就是人为的。实际上这种连接,东西跨越和南北连贯,可以说都是内蒙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不仅仅是地缘方面和空间方面的。我想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大家也可以看到,我们东北亚一个靠海边境的资源限制性,靠的是贸易,包括日本、韩国,没有贸易是不行的,也就是没有全球化,他要像美国搞逆全球,那就是有问题了。我们都要需要横跨欧亚的时候,内蒙这个窗口和内蒙这个重要的走廊和向哪开放,这是不可忽略的。更重要的是它的经济基础已经奠定了,我们资源有储备,如果和中蒙俄走廊再联系起来,可以说对东北亚整个局势会有大大的帮助。谢谢。 提问:今天各位老师的演讲非常精彩,大家准备了PPT,对我们也是非常尊重。今天的主题是东北亚贸易,那东北亚地区博览会,上海也是一个博览会,我们银行或者是金融企业的角度,也是非常喜欢自贸区的。那施老师提了好几个建议,怎么帮助东北地区呢?刚才您说对接日本的地区,比方说是医疗、养老,很多日本的金融机构等各个部门提得也非常多,来了日本的中国政府也提得非常多,我们在日本的角度来说,不光是东北地区,或者是南方广东、深圳,都邀请我们医疗产业人或者是养老,或者是环保,对日本的企业来说,在中国工作的人,他能够知道的优势在哪里,但是一般的日本人不知道,或者是西部的优势是什么,南方的优势是什么都不知道,如果可以继续对接的话,那东北的优势是什么,这个是我们金融机构必须需要的。 施锦芳:东北优势是什么,东北相对日本来说,我们有自然资源的优势,比如说稀土的产量占全球第一,杨主任也介绍了,我们内蒙有丰富的资源,黑龙江、吉林、辽宁相对自然资源相对日本是有优势的。有一个方面,我们的劳动力相对日本有优势,为什么?我们日本的劳动力的规模和结构都有问题,日本少子化、老龄化是全球的冠军,我们中国现在劳动力总量没有问题的,但是劳动力的结构有问题,我们在调整结构,我们也出台了很多政策,现在也放开了“二孩”的政策,相对于日本来说,我们劳动力还有一定的优势。我们还有一个制度优势,我们有两个自贸区,自由贸易实验区,我们自由贸易实行南北布局,我们要先行先试,现代管理这一部分我们要先行先试,可能别的区域我们达不到的事情,做不了的事情,我们到这个区域来先行先试,跟日本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来进行一个结合,还有一个,东北我们还是有人才优势的,我们东北的全国高校的数量和我们质量都很高,数字可能不太准确,虽然出现了人才流失,但是我们东北出台了很多政策,引进人才和把我们自己的人才留住。大连有一个特别好的优势,日企为什么要布局在大连,因为我们大连有很多会日语的专业人才,所以希望我也期待我们和日本有更多的合作。 杨臣华:你发现的优势和我们的优势互动起来才是真正的优势,优势永远是动态的,要放在静态来讲,就不是一个优势。所以,这里面最为关键的,我总结你们的优势也是我们这边的优势,你们需要的也是这边的优势,就是看你们需要什么。还有一个,从文化角度,我们也有一些相对的优势。 主持人:非常精彩的提问和答复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分论坛即将要结束了,感谢大家的参与!谢谢![详情]
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专家 何大新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专家、四川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何大新出席分论坛“东北振兴中的东北经济韧性”并发表演讲。 何大新表示,东北问题的本质不是经济滑坡,而是整体缺乏自信,缺乏活力,对外缺少吸引力。自信、活力、吸引力是什么?是文化。 何大新还表示,生存环境若不温馨,企业家家属也不愿意来,乃至影响科技含量高的巨型企业到东北落地。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何大新:东北问题的本质不是经济滑坡,而是整体缺乏自信,缺乏活力,对外缺少吸引力。自信、活力、吸引力是什么?是文化。 东北现象的本质是文化现象,第一讲进东北问题的本质是文化,一切经济活动都是文化的延伸,十几年前在美国纽约举办了一次经济发展和文化转型的研讨会,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专家都去了,我们国家也去了。之后在这个会议上达成个共识,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文化,一个社会不管发达和不发达,表面上看起来是经济形态,实际上都是文化形态。 经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个文化过程,大家还知道一个很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也是社会学家杰里米·里夫金,他在很多年前写了一本《第三次工业革命》,商业是文化的延伸。当今世界的所有较量,比较强弱的是军事,所有的较量最终都是文化的较量,都是价值观的较量。 从历史上就缺少商业经历,从文化来讲,东北缺少神话,今天没有时间讲这些,从经历上来讲没有商业经历,因此缺少商业精神,缺少创新意识,残留了计划经济意识,当今缺乏市场观念,已经成为阻碍东北发展的重要因素。 华为不仅登上了科技的高峰,给国家贡献着很大,而且还做着非常伟大和普通的事情,他向全世界诠释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告诉全世界中国文化是理性的、是向上的、是淡定的、是包容的、是涵盖的,涵盖的是硬的,骨头是硬的。让全世界感受到了中国企业的底蕴,这个底蕴的最深处是文化。 东北处境不妙,一是历史选择的变化,这是第一个最重要的客观原因,第二个是文化的观念保守,第三个是地缘政治原因。我们周边国家他们把国家安全当做最重要的事情,没把经济发展当做最重要的事情。第四是计划经济的后遗症。 从经济角度东北缺什么?第一GDP产出总量,第二财政收入,税收、钱。第三是科技含量高的巨型企业,全国著名的现在一个没有,第四繁荣大市场,第五是类似张家界这样的品牌。再从文化角度看,第一是精气神、志气,第二市场经济观念,第三宽松的营商环境,第四公正的法律环境,第五高效的政府运转体系,第六温馨和气的生存环境。经济元素不同程度的影响文化元素,而文化元素更大范围的影响经济元素。 没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怎么行?法律不公正,谁敢到这里投资?一个国家一个区域政府强大,这个地区才强大,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的企业强大,这个国家这个地区才强大。 生存环境若不温馨,企业家家属也不愿意来,乃至影响科技含量高的巨型企业到东北落地。 现在东北像过去闯关东。闯关东来都是农民,我们不应该贬低普通人的生命价值,但是从文化构成来看闯关东是农民。但得是技术员、得是干部、得是知识分子,才能支援大三县去。反复这么几次,东北的人才精血就流失了,后来到东北来的就是哪的小保姆,打工仔的,现在出去的都是知识分子,人家的知识分子到东北来读书完了还回去,在哈工大读书、在吉大读书,然后回去,我们的大学生还是不回来。这样的话东北真正发展的动力,发展的动机就是人才。大学生往哪去,哪的发展前途一定辉煌。 东北的城市管理、政府管理、企业管理,如今明显滞后,管理本身是一种价值观的展示,是信仰的展示,综合而言就是文化的展示。 第二文化是从土里长出来的,对文化二字做准确定义是很难的,但是东方和西方的学者已经有的比较统一的理解,文化是人类涉及政治、经济等方面所有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 文化是精神生活,精神产品是文化,很好理解。物质产品怎么是文化呢?我跟大家说,好比黄土,不是文化,但是捏成盆就是产品、就是文化,这个盆装着捏盆人和他所处的环境文化特点,你是印加人你捏的就是玛雅文化,你是哪的人,捏的盆就装着你那个地方的文化,所以说物质产品也有这个文化特征。 文化土壤就是培养出不同文化的地方具有当地特色的气侯、地形、山水、语言、生态环境、饮食习俗,乃至人的性格、制度、哲学、信仰都是文化。信仰和哲学我在文化中分为第三层文化或者叫高级文化,因为一开始山水是环境文化,环境文化本身就是土壤,人是从土里长出来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人是动物,由古猿进化过来的。第三个层次是最高的,比如说哲学、价值观,本身是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文化之子,但是它形成以后,又成文化之母再影响。形象说电影、电视剧、小说。本来是文化之子,是这个国家的文化写出来的,但是成为一种物理形状之后,又成为文化之母,然后再影响人。丘吉尔说我们塑造了建筑物,建筑物而后影响了我们,天安门、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我们用文化塑造了他,他成为了文化又影响了我。 每一个群体都生活在特定的区域内,讲的是水生智者,山生仁者。东北人的性格特征反应了东北的环境特征。环境对人的因素影响不是绝对的,否则我们就会陷进地理结论论的陷井,这是西方的观点,在世界上曾经批判过。 东北文化的特点,一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红山文化跟江苏的梁武文化,跟半坡文化,跟河南仰韶文化,并称为世界三大文化群,现在公认的是接近7000年的就是红山。 东北第二个是杂交文化,是多民族的混居区,历史上以杂交为特征,居住在东部的扶余,已经混为汉族人了,蒙古人有人种的概念,十八世纪末期,西方人在殖民地文化的基础上,他们生产出来的人种学,他们把人类表面的人类分成五种人,其中有一个是黄种人,还有一个是蒙古族,蒙古族只有1000多年历史,从成吉思汗开始,蒙古人也是源于东北。 东北振兴我觉得首先要振兴文化,造成东北现状的重要元素是文化元素,有多少人能认识到,如果能认识到了,我想办法就有了。谢谢大家。[详情]
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周天勇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周天勇出席分论坛“东北振兴中的东北经济韧性”并发表演讲。 周天勇表示,东北振兴不能就东北封闭地谈东北,而是一定要从全国经济布局去考虑。从全国整体的经济来看,需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一些土地利用率低的国家,土地对经济增长的潜能可能被忽视了。中国的土地资产增加和投入产出,推动经济增长还有很大的潜力。 周天勇还表示,应重视专家们的关注点和建议,积极参与工程院、水利部的规划,地方主张要联动,甚至是地方联手专家拿方案,积极与工程院沟通,让他们做一个渤水西调龙头基地工程,或者大烟海底隧道的方案。 以下为发言实录: 周天勇: 东北振兴不能就东北封闭地谈东北,而是一定要从全国经济布局去考虑。从全国整体的经济来看,需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一些土地利用率低的国家,土地对经济增长的潜能可能被忽视了。中国的土地资产增长加和投入产出,推动经济增长还有很大的潜力。另外,调水改造中国北部干旱地带土地,以及贯通大烟海底隧道,可重塑横向北部新经济带和纵向东北—沿海地区整体经济带,形成辽南辽西为枢纽的丁字形地区经济布局。 一、调水改土经济增长潜能与渤水西调龙头工程 从2017年土地面积、人口密度,劳均耕地等国际比较看,中国13亿人,960万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144个人,劳均耕地9点几亩。 美国3.2亿人,963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33个人,劳均耕地1070亩,是农业劳动力的耕地面积。日本1.27亿人,37万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336人,但是农业劳均耕地30人。印度13亿人,320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400人,劳均耕地是2亩。英国劳均耕地154亩,每平方公里260多人。韩国农业劳均耕地21亩。中国劳均耕地虽然平均9亩多,但全国统算,把国有农场、东北这些地多的除去,人均也就5亩左右,到南方也就二三亩。见下表。 所以中国土地和农业的情况,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并不是很大,但农业劳均耕地面积全世界最小。我们2.6亿农业劳动力种了20.3亿亩耕地,美国237万农业劳动力种了25亿亩耕地,这是天量的差别。中国每年1/5的粮食要进口,花费500亿美元左右。经常听有些专家说小农户和大市场对接,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在全球经济开放体制下,这种规模太小的农业模式必然是穷途末路。一家种了三五亩地,和国际市场接轨,年初说我们还要种大豆,5亩地种的大豆,补贴补不起,而不补贴必定破产。 中国的华北和西北农业、生活和工业缺水,虽然这几年气候变暖有所缓解,但是总体上仍然干旱。中国有40多亿亩未用土地,大部分分布在华北和西北,东北西部还有一部分。把这些雪山、高山峻岭全部抛掉以后,其中至少30亿亩是可改造可利用的,。 我们曾经调过水,主要是应对华北城市和工业缺水而调的。实际上是为调水而调水。我觉得调水和改土要结合起来。增加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这样调水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就会复合式增加。 现在有一派学者将调水视为洪水猛兽,极力反对调水。他们的理由是,大规模调水开发会破坏生态;南水北调成本过高,经济效益不好;三峡大坝也有一些问题。并提出,不要以调水而开源,应当以节流为主,即实施节水战略。 水的供给越是充足,用水的成本就会下降;水的供给越是紧张,用水的成本会提高;节约使用的水,其技术和方式的投入是有成本的。节约的程度越高,其节水的边际投入成本就越大,好像水是节约了,但是水的成本很高,水价很昂贵。短缺往往使行政提倡节约,这是一个计划经济的理由,而计划经济节约用水,又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短缺。这是无数社会和政策试验提出的规律。 没有水根本就谈不上生态,发展的空间就狭小,就是荒漠一些地区。调水要与建电站区别出来,南水北调成本高有它的体制问题。国际上调水比中国都多,美国调了300亿立方米水。其中洛杉矶、旧金山等西部这一带调了200亿立方米水。这个地区的农业城市工业发展就是这200亿立方米水兴起的。没有调水,就没有美国西部的兴起。 我们想一想印度,300平方公里国土,13亿人口,怎么养活印度人?我看了一下数据非常吃惊,它调了1386亿立方米,竟然有23亿亩耕地,其中水浇地比例较大。相当于每个人调了100立方米水。中国14亿人口,把老祖宗的都江堰那些都算上,总共才调了337亿立方米,人均24立方米水。 加拿大那个国家都调了1900多亿立方米水。其实,我们虽然是国土和人口大国,但是调水和耕地相对是弱国。我们祖宗是开疆,我们应当第二次拓土。开疆和拓土不是一回事,开疆是把这个疆域开天辟地形成国土。而拓土是把形成的国土改造成可利用的耕地、林地、宅地和其他建设用地。 我们土地的人口密度并不大,还有的是未利用土地。如上图所示,从深蓝到黄的地方,这是降水多的分布。从深棕到深黄的地方,都是干旱的地方。像内蒙东部就有降水不足的面积的干旱地带。这些地方只要有水就长庄稼,就会长林木,就可以改造成工业用地、城市用地、生活用地。 关于中国的调水,最大的方案有红旗河和渤水西调两个,还有水利部的南水北调小西线工程。当然,调水工程需要考虑地质、距离、水量、成本、是否自流等诸因素。我的看法是:调水一定要与改土结合起来;多水源并举、外水内调、近水近调;多种来源、多种方式、多种路线、多种技术组合;考虑综合成本和风险高低,取低调水成本、地质等风险小等方案;改造沙漠和盐碱地与有关技术相结合;改土和可利用土地分配与土地体制改革和市场机制相结合;调水改土政府公共支出、长期开发贷款、企业为开发主体、社会力量进入、市场化运作结合起来;从用水结构上,自流水用于农业灌溉(当然,要普及节水高效农业),调水用于城市生活和工商业,循环中水等用于林业生态及地下水回灌;建立起水资源的分配和水权交易机制。 南水北调西线还没动工,如果搞起来能调170多亿立方米水。渤水西调他们想一直向西调到南疆,我认为距离太远,成本可能太高。调到东北西部和华北,可能距离上最优。我还是很赞成渤海水淡化向西调北京、天津、辽宁、河北、蒙东、蒙中、山西、陕北的这一半方案。 淡化取水,有的说在渤海湾中间这个地方,有的说在渤海湾北部的这个地方。渤水西调已经列入工程院的重大研究项目,我在去年研究时,提出了与其他调水相结合,与改土相结合,形成中国北部新经济带。 这个地方为什么对辽宁非常重要呢?第一、就是要取水,海水淡化,海水淡化最低成本能降到每立方米3块钱,前一阵子我到广东去,有一家科研单位海水淡化制氢综合,还有化工,那可能降2块钱左右。 假如说就说2块钱,或者3块钱的海水提上来,管道运输,运到这带,加上成本,它用来工业城市商业用水,把腾出来的水做农业这种办法。这个地方如果发展取水的话,取330亿立方米水,基本上把华北及内蒙东北、中部这一带的干旱情况都解决了。但是大大的缓解了。从全国来讲,主要是北部新经济带半干旱未利用土地,包括一部分干旱草原改造出来,多的话能不能改造出10亿亩耕地,草原已经转换成耕地,比如说有8—10亿亩耕地,还有1—2亿亩林地、园地,再有六七千万亩的建设用地转化,这样就可以取消耕地红线,也可以取消建设用地指标,这是总体上的想法。 但是对于辽宁来说,如果真正实行这个战略,它是非常大的机遇,取水,水运到这里是有偿使用的,水形成巨大的产量,而且300多亿立方米的水是有偿使用,得花钱的,这是第一; 第二是取水带的核电、热电和淡化联运,余热淡化水;第三是综合的产能,比如说制氢、化工、盐化工等等,制碱。另外装备,整个海水淡化的这些装备的制造,管道等等。 这个工程咱们国家比较大的战略性意义是什么呢?其实我最近看经济增长计算索洛模型,最早的模型有土地,它的假定是土地是固定的,而且土地上投入化肥,投入资本是边际递减的,所以在索洛模型里拿掉了,人口是变动的,资本是变动的。但是如果我们拓土,比如说每年增加多少,我们增加十年,在索洛模型中就应该土地投入要素,而且可以推动经济增长,每年就会加大一个百分点的增长率。我前几天给我的团队讲了一次课,我说调水拓土做一个理论上、学术上的,可以研究计算一下,如果土地要素增长加入这个索洛模型,每年新获得的增长潜能有多大?而且,用实实在在的土地要素投入的增加,来计算增长,是实有的资产,会有实有产出,是靠谱的经济增长。 我认为辽宁应当积极,甚至省里出钱,把这个项目研究一下,。项目应当摆在什么地方,装备、制造、淡化和电的联运条件如何。因为取水口各外都可以,只是是不是最优。河北有取水口,天津也有取水口。应当把这个水口放在哪等等,我认为辽宁应当有所竞争准备。 辽宁海湾水污染程度低;离蒙东蒙中干旱距离近,特别是辽东、蒙东,渤海海水淡化向西调水;绕开人口密集和建设成本高的地方;工业基础条件较好;各种发电、装备、化工、制氢等等可联动。 海水淡化,综合化工,输水管道,各类装备可形成一个产业体系,而且是持久的将海水转化为资源和产品,卖水及衍生品产业,辽宁相当于卖海水,而且衍生的产业是一个体系,这是比较大的机遇。 二、东北—沿海贯通经济带与大烟海底隧道 从全国的经济运输和流通看,现在辽宁半岛以及辽西走廊断点和卡脖子的两个地方。货到大连、烟台这个两地方卸下来,再装船、再物流、再仓储,到这又装卸,运到山东河北,以及东北和等地,成本非常高。而且,两地的人员流动,公路、铁路、高速和高铁都形成断点,绕辽西走廊经过天津,甚至北京,时间增加,距离绕远,流动成本提高。再拓展东北与关内辽西、京津通道,在人口密度大,拆迁费用太大,建设成本很高,绕行的成本不低。 因此,大烟海底交通隧道,这是第二个大的工程。我觉得大烟隧道对整个东北、华北东部的长三角,甚至与“一带一路“东北周边经济连通,有非常大的意义。 我们花2400亿的钱去修一条铁路合算,还是我们花同样的钱把这一海底隧道打通,公路、铁路、高速、高铁连通合算呢?我认为还是这一大可改变经济布局的工程合算。把这个隧道打通,是真正振兴东北的非常重要的战略性的工程。 开通了东北到东部的第二通道,它是直的,不是绕京津线,疏通了东北到关内的“卡脖子”问题,隧道建设期投资、材料、装备制造、施工等拉动辽鲁两地的各类需求。节约了东三省与中国东部经济区的运输时间和成本,改善了东北、华北和长三角的产业分工协作和市场,重塑经济布局。如果把这个隧道打通,疏通东北周边等地,东北、到中国华北的长三角经济,甚至远到珠三角的沿海经济通道。 而辽宁,则在调水形成的横向北部经济带与大烟隧道纵向东北至沿海经济带的结点上,其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 投资应当选择升值的资产,特别是土地,改造了土地会形成资产,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瓶颈和做强中国的重大项目。选择这个项目,我们也有储蓄和积累能力,有这种能力了,不像几十年前没钱。技术装备、施工能力,已经达到建设重大项目的能力了,而且有一些施工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还过剩,需要加以利用。应当政府主导,监督预算,竞争参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因此,专家们的关注点和建议要重视,积极参与工程院、水利部的规划,地方主张要联动,甚至是地方联手专家拿方案,积极与工程院沟通,让他们做一个渤水西调龙头基地工程,或者进一步的大烟海底隧道的方案,我认为辽宁省应当把这个两个预案做好。十四五规划向哪投?我觉得还是舆论的影响,避免一般性工程项目课题的弊病,着重讲对东北振兴产业发展区域联动对外开放和经济增长的潜能,体制改革,解放思想都非常重要,这两个工程,不仅对全国重要,对振兴东北重要,对于辽宁更是有切身的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详情]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新浪高级副总裁兼总编辑邓庆旭、辽宁省沈抚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贾魏、辽宁振兴银行行长陶志刚、恒久远金融咨询PFS董事总经理唐岫立、盛银消费金融监事长沈荣生、浙江孚临科技有限公司CEO唐科伟、深圳区块大陆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杨扬出席分论坛“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振兴东北经济”并进行了圆桌讨论。 以下为圆桌讨论实录实录: 邓庆旭:第一个问题,这些年的东北经济比较低迷,尤其从2014年起,东北三省的GDP增速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这样大背景下,金融科技能否给东北经济带来新的增长动力,整体来看东北经济有哪些短板和不足,该从哪些地方突破,我们请六位嘉宾聊一下。 贾魏:东北经济的发展有他客观的必然性,刚才我讲我们在资源整合和资源利用上,在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上,新中国也成立这么多年了,发展历史过程当中,也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包括人力资源,智能资源的利用。当然我们还有一些巨大的潜力,这些潜力的发展,是需要有新的技术的推动和新技术的产生,不断的应用过程当中,实际上我们下一步的发展,包括我们的转型,包括整个环境的打造都是要用技术的视角和力量驱动,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探讨了很长时间,最近政府也给东北发展的很多的政策支持,我相信只要我们把这个政策充分用好用足,在一个新的平台的状态下,重新整合,使我们的资源的配制更加合理,任何一种技术,包括金融科技,科技金融都会有实施和运用的空间。 陶志刚:金融科技是不是能给东北经济带来推动力,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振兴东北是一个大课题,内涵很丰富,金融科技并不能包治百病,不能包打天下。但金融科技可以在某些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比如说精准服务小微企业,助力服务三农,促进消费金融发展,这些都会对东北振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以服务小微企业为例,我们知道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全国大概有两千多万的小微企业,八千多万的个体工商户;就辽宁省而言,我们看到去年底的数据显示,有82万户的小微企业,205万户的个体工商户。就全国而言,小微企业每年可以带来50%的税收,60%的GDP增长,70%的专利申请,80%的就业,是国民经济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经济的毛细血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各界一直在提,也说明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小微企业有他自身的特点,小、多、散、弱,缺抵押、缺担保,甚至没有财务报表。按照传统银行的业务模式,小微企业很难得到银行融资,因为银行融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痛点就是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业反复讲KYC,了解你的客户,其实传统银行在这方面手段并不多,真正能做到KYC不容易。而金融科技的发展,使我们有了新的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者创新银行业金融服务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解决KYC问题就有了底气。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金融科技能够帮助银行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尤其是对我们这种小型银行,小微银行来讲,金融科技是我们服务小微企业非常好的一个帮手,我觉得在这个方面金融科技还是可以大有作为。 唐岫立:东北地广人稀、气侯寒冷、冬季漫长,我觉得东北非常适合以互联网为依托的金融科技的落地,儿媳东北的人才和资源也非常丰富,像著名的哈工大、大连理工、哈船舶、吉大,这都是全国知名的理工科,特别是高科技领先的这样一些院校,像哈工大的机器人、航空航天的技术在全国领先,我是觉得我们东北,在这一次的这种转型也好,变革也好,我们要能够摒弃过去的那种墙里开花墙外香,加大协同的作用,能够抱团取暖,这点我们应该真的像温州人学习,温州人团队。为什么东北人不那么团结,东北人被乘坐是东北虎,老虎是单打独斗的,因为强大,现在东北是不是走到了一个,在全国人民的眼中,我们已经到了一个弱,到穷,到慢的这样一个地步了,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们真的应该开始是不是也有了大家团结协同合作的这样的一种条件和动力了,谢谢。 沈荣生:东北经济这几年也一直是全国人民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我个人的看法,东北经济现在已经起稳在回升,以辽宁为例,昨天我也注意看了一下,辽宁整个GDP的总量在全国排第14位,与2017年持平,经济增速在全国排27位,这可能也不是一个高的指标,但是我想这是在辽宁经济真实客观的一个有效的GDP的数字,科技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从我们的表面上看,比如说核算上来讲,投资进出口加上消费,三架马车,但是我想,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根本是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这里面金融科技作为一项重要的因素,在金融界赋能来讲是重要的。金融科技对金融机构作用,一个是教育效能的提高。过去我们一天做完的事,现在一秒做完了。第二个,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通过大数据这些海量的计算,我们能够为客户也好,提供一个更为精准的画像。第三个是风险管理,我们风险管理的手段和技术能力会有一个很大大提高。 所谓作为金融机构来讲,拥抱金融科技,是最积极的,大家可能原来对银行机构的印象都是可能相对来讲比较保守,但恰恰事实证明,我们在金融科技的利用、使用上投入是最大的,特别是像我们这些新型的金融机构,比如说消费金融公司,像我们这种,我们现在的完全的去拥抱金融科技,用金融科技的手段来实现我们的业务定位和业务功能。 唐科伟:关于金融科技的观点,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根据银行业务来看,目前的金融科技主要体现在对于从获客到风控这么一个全流程的角度上起到了一个颠覆式的作用,这里面要拆开来看,如果是符合小额分散,基本上金融科技是完全颠覆了过去的操作流程。如果是对于一个大的,比较集中的,金融机构更多的是提升效率,节省成本的作用,所以我想为什么过去金融科技讲的特别多,特别热,是因为银行的传统业务,早期都不太做小额分散,因为觉得投入产出比比较低,从这个角度讲,如果是做小额分散,无论是从获客和审批来讲,没有人愿意做。这为什么是金融科技颠覆了零售金融的概念,零售金融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界定,比如说我以前在巴克莱的时候,英国对于SME(音)的定义是你的放贷是五千万英镑以内,就属于零售金融了。当然这个数字在中国,目前又不太一样,就是以前的小微企业大概是五千万人民币,现在是大家比较强调的是一百万人民币的小微,或者是小小微,这样对于一百万以内完全实现金融科技化、数字化、人工智能化基本上是没有问题了。所以这是金融科技他的局限性和他的真正颠覆性,还是要拆开来看。 杨扬:回到东北,其实大家都说东北没有人才,发展比较慢,其实我觉得这个都不是问题,我们中国像移动支付发展的那么快,很大一个原因是信用卡之前支付手段,他比较落后,因为他比较慢,实际上应用新兴的技术阻力反而比较小,推动的很快,因为我落后,发展慢,不能够发展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第二个是说没有人才,或者说是人数比较少,其实你看像新加坡或者瑞士人也不多,很多金融科技公司,很多发展原自于北欧,北欧也没什么人,少人才这个也不对,可以分布式办公。 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点,如果东北能做到赶上还是很快,第一个是政策上要能够支持,比如说金融科技公司现在需要沙盒,金融科技有些时候是会挑战一些既往已经建制化的一些东西,他最后的效果会怎么样,会不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很多科技公司在进行运用的时候,他们会有很多顾虑,如果有监管上的沙盒的支持,其实会很有效的去尝试一些新的方向和新的手段。第二点,我们不要局限在东北,东北的企业是一个虚拟的一个概念,企业建在这,市场迈向全世界,因为整个世界现在是通过互联网也好,通过金融科技也好,已经连在了一起了,最后从哪里发力无所谓,这也是为什么北欧的企业,从金融科技上也可以占有一席之地非常重要的原因,要促成这第一个和第二个的成功,或者说是往前走的话,有一点很重要,一定要有足够多的风险资本,在这里会去支持这些企业,进行发展。所以当地的企业如果给了沙河,就表示说这一个不确定的商业模式他有可能会比较确定,风险资金可以进来,可以把风险转嫁给民间,让他们去消化,用一个市场化的手段去扶持这些大量的中小企业,他们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邓庆旭:谢谢,大家都提到了有建设性的概念。我们想问一下贾主任能不能从这几方面谈一谈,如何给东北创造好的金融科技的孵化环境。 贾魏:这个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因为东北的营商环境一直以来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近年来,应该说我们加大了力度来改善改良,提升我们的营商环境,从我新区建设以来,我是2017年10月份建设以来,我们实际上把如何做一个很好的营商环境,作为我们非常重要的目标,工作的原则来做的。近年来也是取得了很多的成绩。简单报几个数字,两年来,实际上我们真正实施一年以来,我的市场总体增加了3000家,注册审批速度非常快,我们叫1330,一天完成企业的注册,3天办完不动产登记,30天拿到施工许可,这个我们一直在坚持,现在实际上我们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一个企业的注册。 对于东北地区,特别是比较敏感的,基金的发展啊,我们也采取了非常包容的态度,包括在政策设立上也采取了包容的态度,这一年来,我们在整个的提速上,GDP水平在8左右,接近10,这在东北地区从一个小的区域发展来看,速度比较快。财政收入水平,一直保持在20%以上,整个的招商引资的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强,特别是我们获得了国家政策支持以后,我们实际上有能力和一些新兴产业的高科技公司来开始对话,比如说腾讯,比如说华为,比如说目前国内领先的科技型企业也在对话。 对于发展来讲,我还是那个观点,特别在金融发展来讲,我们采取的是差异化的原则,所谓差异化就是要做我们新的没有的、缺的,要弥补我们区域内产业结构的空白,也弥补我们科技金融这一类的企业的空白,至少在我们这打造一个新金融的高低。在政策上及因为党中央国务院很关注我们的发展,政策上给了很大的空间,我相信目前我们正在围绕东北地区最好的一个政策洼地在打造他。刚刚杨总几次谈到的政府和金融科技公司发展的友善程度,这个也请大家相信,我们也在不断的在寻求或者是在不断的定位政府在发展金融行业中扮演的角色,或者在发展科技金融,或者金融科技这个领域过程中,我们应该扮演的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政府这个角色有的时候很尴尬,推动发展审慎监管,和地方金融风险,以及地方发展的冲动之间的一些矛盾,对政府来讲也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所以地方政府也有必要在不断的提升自身掌握的技术能力、把握趋势方向的这样一个。我想有了这样一个技能上的提高,实际上对企业,对高科技企业,对新兴行业的友善程度也会提高,这是我们需要在认知过程当中的提升。总之,我们现在在打造一个行业,推动一个行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更核心的是对行业的理解、认知、对他未来发展的包容。 邓庆旭:谢谢主任,随着大刷据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多大型银行业依托的金融科技具有比以往更强的金融产品创新和风控能力,中小银行,中小机构是否有能力运用好,中小银行是否具备自主研发的配套条件。 陶志刚:小银行能不能用好金融科技?我觉得从我们振兴银行,和很多新成立的民营银行近几年的实践中,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凡是目前发展比较快的小型银行、民营银行,都是比较好地运用了金融科技手段,这个就不展开说了。 其实,对于小型银行来说,运用金融科技不一定要自己全都去研发,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多地通过合作、吸收、优化,来应用金融科技的成果。术业有专攻,科技的专注于做科技,金融的专注于做金融,金融是我们的强项,但是要和科技融合。按照人民银行前一段时间刚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金融科技就是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对金融科技的应用,对我们中小银行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以振兴银行为例,我们目前就和数十家金融科技公司有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我们引进他们的技术能力,和业务能力融合在一起,共同推动业务发展。 说到中小银行如何突围的问题,其实我并没有被大银行包围的感觉,所以也就不存在如何突围的问题。大银行做大银行的事情,小银行做小银行的事情。小银行关键是要和大银行差异化发展,错位竞争。大银行做的是大事情,小银行做的是小事情,但是也有大意义。俄国著名作家契科夫曾经说过,世界上有大狗有小狗,小狗不应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慌乱不安,所有的狗都要大声的叫,—-按照上帝给的嗓门叫就好了。 沈荣生:这个问题的针对性确实很强,从我们消费金融公司的角度来讲,我们作为一种新型的机构别无选择,只能去全力的拥抱金融科技,对于我们来讲,比如说现在银行业在金融科技的运用上,大的银行他也在同步去发展,比如说我看到一个数字,建设银行电子交易替代达到95%以上,我们作为小机构来讲,我们去实现的我们所有的都是在线上两进行一个交易,这是我们的一个对金融科技的态度。具体来讲,我们如何去实现和金融科技的结合,这确实是一个课题和挑战。 刚才陶行长也介绍了,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对于中小的机构,体量上来讲,规模上来讲,从人才的储备,业务的品种和性质来讲,我们没有必要去建立一个大而全的一个体系,现在目前上市场化的金融科技公司,在中国这几年发展非常快,定位在某一个领域做的很深的企业大量的存在,我们完全可以才却一种合作、共赢、共同成长的方式,术业有专攻,我要去做的话,我不一定有外面的专业公司做的好,我就可以找一些头部的,做的比较好的,比较适合我们这样一些产品和金融科技企业去合作,从渠道、获客,一直到风控,一直到资金管理,到贷后的监控、催收,现在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所以这些我们从金融科技的运用的角度讲,我们觉得我们还是选择还是非常大的。 第二个,在引进合作的基础上,我们可能会选择一些有重点的领域,去加强,去突破,我们选择适合我们的地方,去发力,形成我们有自己特点的金融科技的产品,或者是能力,进而第三个阶段,在某一个领域内,实现我们金融科技的一个品牌,或者是一个输出也好,还是突破也好。我们也注意到了,现在很多金融机构,特别是小的金融机构,已经申请专利技术了,有些公司做的很好,这也是我们后续去发力,持续改进的方式了。 邓庆旭:谢谢,唐科伟主任您也讲讲,你们作为第三方的公司提供哪些务实的方案。 唐科伟:其实我们跟振兴银行已经在谈合作了,沈总待会会后我也找您谈一下。我们目前能够提供的一些支持,包括实际上咱们孚临是一个,虽然是一个新公司,但是已经是B轮融资,目前估值有一亿美金,我们目前对跟金融机构的合作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我们围绕的是我们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这一块,从前端的营销,我刚才也解释了一下,电商的营销和金融的营销不太一样,他是围绕着风险,这个是独特的一个算法体系。到中间的大数据风控,尤其是在零售领域,我们的团队比较齐整。然后是随后的预警系统,比如说我们跟一个大的股份制银行的信用卡中心,就在谈联合做预警,咱们这个贷款放出去以后,有长达一年的产品,包括信用卡,包括现金分期,消费金融这一块怎么样监控客群的质量变化,然后再到贷后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效率的提升这一块,是属于我们也在做的,大概是这么一个情况,我们是一个围绕算法、大数据、人工智能去支持从前端获客到最终的贷后管理,全流程的服务。 邓庆旭:近几年区块链技术发展迅猛,这个概念其实我们也不是特别的了解,但是我们也想问一下,区块链具体腾给东北经济带来什么,有没有从哪些行业加以运用的。 杨扬:首先区块链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技术,大概最早是2008年才开始,他是被命名为区块链其实是2013年,真的是非常年轻的技术,索性中国的技术跟美国技术一样好,这是一个优势。一个缺点主要是两个,第一个是目前行业没有非常大的共识,确定标准和具体的应用的方向,我们公司现在在跟工信部一起合作,制定中国第一版区块链标准的白皮书,明年会发布。第二个是因为非区块链行业对区块链的接受度和认知不够,所以目前在区块链能够在哪个行业上应用,大家可浅海在探索一下。像1997年的互联网。 现在来看,可能有一到两个比较合适的方向,我觉得可能东北可以使用,一个是关于粮食方面的融资和溯源可能可以用到,这个专门为这次过来做的小小的准备,做的调研。现在要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可能需要做到一些小额的关于农用的,农民这些融资,让他们去做一些事情,种植粮食之后,再把这个尾款进行回收。他是碎片化的,信息高度的分散,比较适合区块链去做,据我了解没有人做这个,如果东北有兴趣,可以跟银行合作,也是扶持农业,未来也是国家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方向。通过区块链的技术能够把这些微粒的贷款发放下去,为什么说这个有可能,因为腾讯做的,基于区块链技术发票其实已经做的比较好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方向。 第二点,也是结合我们公司的监管科技,如果东北这边,政府愿意尝试率先对某一个监管条例代码化,这个就不需要再找律师了,某些条例我们可以先展开试点,把他实现代码化以后,接几家公司起来,效率会非常高,如果真的做到这点的话真的是世界领先水平。因为除了新加坡和卢森堡政府在推,其实连美国海没有干这个事情。 邓庆旭:金融机构在运用新技术的时候,其实有两个是特别需要关注的,就是平衡技术创新和风险防空的关系,唐岫立女士有很丰富的监管经验,请您谈谈自己的看法。 唐岫立:这个问题非常好,也是现在社会公众非常关心的问题,风险的定义,其实我们很多人是并不是太清楚的,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科技创新他确实会带来银行的风险,银行的本质就是管理风险,其实毫无疑问的,科技他一定会给银行的风险管理也好,或者叫经营管理也好,带来新的工具,新的方法,他会提高他的效率,会提高他的质量,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我们也知道,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在我们现实的管理中应用的时候,因为银行他不是普通的企业,他一旦试错,他的成本会比较高,他会波及我们社会的安定,所以这种科技在银行里的应用,往往是要慢一点。等到那些科技的产品成熟了、稳定了,我们才把他拿到银行那边来使用,这也是我为我们存款人,广大存款人负责任的一种做法,谢谢。 邓庆旭:我们最后一个大的问题,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讲一讲,随着消费升级的不断持续,人们对消费信贷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虽然我国整体的非金融不断的走向繁荣,东北的消费市场不很发达,主任刚才也讲了,我们连P2P这种坏账都很少,主任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贾魏:没有什么发言权,因为这段时间一直做很基础性的工作,对整体市场的研究看的比较少。但是我觉得随着整个经济复苏,或者是东北经济重新回到比较正常的增长轨道上来以后,东北的消费还是有非常大的潜力的,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如何迎接新一轮的消费的高潮的出现,这是我们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当然金融科技肯定会很助理,很给力,引导一个消费的过程。但从地方政府角度讲,我们可能更多的还是要关注一下消费者的保护问题,邓庆旭提的问题多少有点违背邓庆旭的初衷,但消费者的保护也是这样,就像我们用科技技术来创新一样,刚才唐女士讲是双刃剑,一方面技术在创新,一方面技术创新所带来的风险也同时并存,所以我们一直在关注如何在这两点上得到一个很好的平衡和推进。 对于消费者的保护,除了在教育,新一代的消费,利用新技术的消费,没有问题的,但是老一代的消费怎么办,我们人群沉淀越来越多,健康状况又越来越好,消费能力越来越强,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希望能有新的技术支撑,包括刚才两位技术大咔讲到机构本身的控制,实际上监管的控制也是非常关键的步骤,我们希望能在这上面找到一个平衡。我们也很自信,随着东北经济不断的攀升,我们的消费也会越来越好,我们也希望各家银行用好技术力量,使我们的消费走上健康、稳步、发展的轨道上来。 邓庆旭:可以每个人讲一些自己想说的话。 陶志刚:谈到消费金融的事情,和大家分享两个数据,一个是东北三省约有1.1亿人口,其中88%年龄都在65岁以下,一个庞大的人口规模,是消费金融发展的基础;第二个我看到京东曾经发布过一个数据,2017年在京东平台上消费的人群中,2008年到2017年这十年时间,东北三省在“双十一”的消费金额有五千倍的增长。其中辽宁省的消费能力排名,在全国排名第12位,黑龙江排21,吉林排24,东北三省的消费潜力是巨大的,发展消费金融很有潜力。 另外我补充说一点,刚才提到的小银行做金融科技的问题,小银行实力明显不如大的金融机构,投入方面有限制等,但是金融科技依托的技术都是新成果,甚至还有一些新的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对于同样的新技术,大的机构和小的机构,在某种程度上在同一起跑线。谁更重视,说不定就能弯道超车。小的金融机构决策半径更短,决策效率更高,新技术可以更快地得到应用,在某种程度上小机构也是有比较优势的。 唐岫立:消费金融发展的话,首先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前面在主题演讲的时候也讲到,东北地区商气比较弱,因为我们国有成分比较重,大家都在国企里面上班,也不会出来创业,还有我们是农业大省,所以老百姓对于借代的需求比较弱,大家知道2011年9月份的时候,温州爆发了金融危机,因为中小企业,个体经商户他们觉得贷款难,贷款贵,在民间借代最后崩盘了。2012年我到黑龙江调研,黑龙江大家都不愿意贷款,我们的银行愁的是,一开门大家来存钱,没有人来贷钱,银行想赚的是什么钱,必须有人贷款银行才能赚钱。 另外一点,东北的金融其实并不弱的,东北的银行家数很多,比如说辽宁有15家城商行,60多家农商行,其实浙江你看他经济总量那么大,他都不是每一个地市都有城商行的,所以东北的消费信贷如何能够快速的发展,还是要基于我们一个整个东北的经济,包括人的观念,一些基础条件,我们来合理的评价和预期。 沈荣生:关于消费和金融方面,我想谈三个观点。第一在东北来讲,东北的老百姓还是有消费能力的,消费能力很强,敢于花钱,敢于消费。但是对于消费金融的产品的使用上,还是饱受一些,和南方发达地区相对偏饱受一些,从我们比如说辽宁以及东北三省,居民的杠杆率上看还是偏低的,北京的资产都放在房子上,整个的杠杆率偏低的。这块一个是发展空间比较大,另外是怎么去挖掘消费信贷的市场。 第二,谈人才和人员的问题。我们看到辽宁,东北三省都面临人才外流的问题,辽宁城镇居民的自然增长率去年好像是稍微微微负一点,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人,有人才有消费,从我们这个消费金融公司的角度讲,我们也制定了一个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的战略。第一个我们要去和重点的一些高校在数据、科技方面去进行合作,制定一个管理培训计划,招聘一些优秀的本地或者外地的优秀的毕业生。第二个,我们也制定一个沈籍人员或者辽籍人员返乡的计划,我们现在也看到了,随着东北经济在逐步的回暖,在外地的这些,比如说从事科技,互联网数据的这些人员,在慢慢的往回回流的趋势已经形成了。所以我们制定了这么一个计划,优先招聘这么样的人员,来充实到我们的企业服务当中。 第三,我们去拥抱金融科技,去使用金融科技,但金融科技不是万能的,他可能也会产生带来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在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同时,相关的一些比如科技方面的治理,数据方面的一些治理的基础、架构,包括一些我们面向的消费者,金融知识的普及,消费者金融保护,以及其他的比如说一些像征信,这些相关的基础方面的东西,可能还要同步去加强,配套去使用,才能更好的发挥我们金融科技的作用。 唐科伟:利用金融科技来刺激消费金融的话,确实是对于东北来讲,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一个点。这个点如何既实现互联网化,又实现区域化,我的看法是要充分挖掘本地居民的消费的需求的一个,随着时间迁移的变化特点,为什么本地居民很多时候不愿意借钱,这个通过大数据能够分析出来,因为人借钱有时候有冲动性,有时候有场景性,还有时候根据他自己本身的现金流的变化决定的,这些数据特点都可以通过大数据算法挖掘出来。所以我在跟一个股份制银行谈合作的时候,他有一百多万张信用卡,但实际活跃的特别少,这个时候为什么不活跃,办了信用卡也不用,对于银行来讲,对于这个居民来讲都是一种损失,所以抓住刚才所说的消费的冲动性,或者场景化,就能够大幅度提高信用卡的活跃度,这是从落地的角度,技术科技能够帮助金融机构有效的转化提高消费金融的落地,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考虑,一方面我们要刺激,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管控好风险。如果是能够结合本地居民的一些宏观经济指标,负债率、杠杆率对应的这些情况,不让年轻人过渡消费,但是适度刺激中年人,或者是中年以上的消费,或者是这样的话,从总体的风险管理的角度,是非常必要的。 杨扬:我跟大家的观点不太一样,我觉得对东北来说,金融科技帮不了消费的提升,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美国大部分人花钱,花不到发工资的那一天,必须要借钱,很多金融科技公司,给他们非常简单的方式,就借两三天的钱,这个业务非常大,这个跟他们的习惯有关。咱中国人就比较爱存钱,我所认识的不少可能老一辈的人都这样,有一个生活习惯的问题。你给他更多的更好更便利,他没有需求就做不到。其实就不一定是金融科技的事,但是确实有可能是通过科技的手段,比如说像一些短视频APP,通过视频,这及方式,通过市场营销的方式改变大家的消费习惯,这个是可以的,但是光是从金融科技的角度我觉得很难。换句话说,广义的消费金融,消费金融发展起来不一定只是局限于东北,如果东北的政策到了,消费金融公司注册在东北,面向全国,面向全世界,消费金融业可以做起来。 邓庆旭:主要让有钱人多花钱,没钱的不要过渡花钱。非常感谢各位嘉宾,在我们新浪财经上也会有这次论坛的详细记录,也感谢各位观众坚持到现在,谢谢大家。[详情]
浙江孚临科技有限公司CEO 唐科伟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浙江孚临科技有限公司CEO唐科伟出席分论坛“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振兴东北经济”并发表演讲。 以下为发言实录: 唐科伟: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杭州的企业,我分享的题目是银行4.0转型,我们公司是一家科技公司,我们的公司主要定位是帮助金融机构,尤其是在当前这个情况下,在比如说针对东北的经济条件下,怎么样去帮助咱们东北的银行业去利用科技,进一步服务实体企业,进行金融科技驱动的数字化转型这么一个定位。所以在当前的银行业,其实大家都知道是变成了一个科技驱动、数据驱动、人工智能驱动的这么一个情况。 我个人的背景是,我之前在蚂蚁金服担任网商银行的风控输出的这么一个负责人,在之前我是在伦敦巴克莱银行从事大数据风控的工作,过去一直聚焦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去驱动数字金融这么一块业务。在两年前我创建这家公司,主要是帮助银行的业务,尤其是零售金融业务,实现自动化、数据化、互联网化这么一个整体的转型,这个在过去几年的情况下,大家能够看的到,AI、云计算、大数据这些,从以前的一些概念,到逐步落地,在这个落地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比如说东南沿海小微企业多,到了东北大的核心企业多,在不同的区域背景下,怎么样利用这些技术,比如说大数据到底在核心企业为主的这么一个环境下,去发展对应的数字金融业务,这是一个针对不同的区域会有不同的设计,在不同的收入条件下,怎么样根据各个区域的居民收入背景去设计对应的消费金融服务,来服务刺激本地的消费,所以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所以我觉得金融科技本身具有场景化、区域化,不能够统一而论。比如说最近我跟广东的一个大的银行,他在广东本地有七千万客户,广东省他分粤西、粤北,居民收入差异很大一个是烟枪发达地区,一个是靠近湖南内部地区,对应的消费金融的产品设计完全不一样。 我也跟东北的一家大型股份制银行行长交流,关于东北的小微企业,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利用这个数字金融的能力,去发展小微企业融资,东北的小微企业,大部分都是围绕着核心企业,我们如果是按照传统的一些方法那一般都是供应链的思维,供应链的思维是完全依赖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供应链数据,在这个基础上,对于供应链数据的依赖性往往会导致很多小微企业收信不充分,在这及基础上我们怎么样用互联网的的大数据,进一步下沉到更小型的,微型的企业,刺激毛细血管,怎么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方法,去进一步的服务这些小微企业,这是属于跟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不太一样,这也是我跟目前东北的大型股份制银行谈的合作,怎么样突破传统供应链金融的思维,用更新的产品设计,更新的数据采集方式,更新的风控能力,全流程的帮助他实现数字金融转型这么一个工作。 这是我结合自己的一些工作经验,以及当前正在从事的一些实践的项目来谈一下针对咱们东北的经济情况,怎么样帮助东北的银行,帮助东北的实体经济。 在当前这个情况下,大家都知道数字金融这么一个概念,是属于金融科技驱动的一个目标,数字金融在零售金融这个领域,零售金融是SME和对应的顾客这两个领域怎么样实现全流程数字化,从前大家流行的一个术语来说,叫做数据中台的概念,首先要把银行打造成一个大数据银行驱动的银行,大数据中台的驱动,背后的含义是什么,从理论上来讲,大数据中台的驱动,第一步从业务的设计、产品的设计,就应该让大数据专家参与,比如说我们要给某一个核心企业,对应的这一系列的小微企业,来进行对应的融资产品设计,从一开始不仅仅是咱们的产品经理,也要包括我们的大数据专家,我们一起去看,所以我举个例子,像我跟正大集团的副董事长,他们带领的整个团队,正大集团在中国一共是五个区,对应有五个副董事长主管,五个区域每一个区域都有几万个小微企业来围绕正大集团的生态链。正大集团他的整个IT系统都是在云上,而且直连泰国的IT中心。在这个基础上,他对应有一定的数据基础,但不是很充分,因为他只是反映了正大集团本身的供应链的数据,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服务正大集团的生态链,我们需要有对应的数据补充,这个数据可以来自于政府,可以来自于对应的税务、工商、IT企业,服务IT化公司的时候留存的数据,这些各种各样的数据综合在一起,核心企业对应的生态链的风险的理解,是需要我们前期产品设计的时候,我们大数据专家就要介入,把这个数据收集起来,针对不同的客户分级,不同的对应的风险来源,以及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大数据专家到底怎么样去,能不能够设计有效的模型,有效的风控策略,来抓住对应的产品的客群特点,客群需求来设计合理的产品,所以这是一个大数据中台的概念,在大数据中台的基础上,怎么样从第一部产品设计,到对应产品风控体系的设计,风控体系设计的前提是数据体系的设计,对应有模型体系、策略体系,这一系列的配套的设计思想,才能够实现全流程的数字化,所以这是在帮助银行进行业务数字化转型的这么一个过程中,大家银行界从业务流程设计,到对应的操作流程,都应该进行一个跟以前完全不一样的改变。 在这个的基础上,对应银行的组织架构的改变,像刚才咱们陶行长和沈总讲的,银行的组织架构已经以科技人员为主,科技人员到底占比是多少,其实是不一的,但总体来讲,这个趋势是一个大中台、小前台这么一个概念,在这个基础上,小前台根据不同的战略团队,不同的场景,灵活组织小的分队,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对应设计产品,对应驱动业务,大中台起到赋能前台的作用,大中台的所有的数据应该打通,不管是银行本身的帐户数据,还是对应的业务场景刷据,还是我们去直连的头部平台的数据,包括我们的银行,如果是直连头部银行,从监管的角度来讲,银行风控不能外包,如何把风控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面,对应的会有主动风控的要求,而不是说我们完全依赖于头部的资产平台,去做风控。所以这是从组织架构设计来讲,我们如何去保证在数字化金融转型的这么一个过程中,我们从业务到组织进行一定的保证。 我刚才介绍,第一我们要理解行业,第二我们要数据驱动,技术为先这么一个思路,才能够让数据和技术是正确的符合行业的发展,能正确的反映行业的背景、业务的风险,客群的特点这是整个数字银行,或者数字金融的一个前提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也目前聊开放银行比较多,开放银行其实从我的理解,API银行是开放银行的一个具体的表现形式,最终开放银行的承载形式是联合运营,那联合运营的一个具体的内涵就是我们怎么样联合本地,比如说东北的业务场景,如果我们东北的银行希望能够把风险分散,跟东北本地经济进行一定程度的结合,怎么进行全国的一些客群,全国的业务场景,进行一些互相的渗透,比如说像刚才咱们两家金融机构讲的,目前的客户都是全国化,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怎么样去跟头部平台进行联合运营,头部平台的分工,银行的定位,对应科技公司的定位,这三者之间,到底应该怎么样进行一个联动,最终实现不仅仅把业务指标做好,把客户服务好,同时风险也能够在联合风控的这么一个基础上,能够控制的住,同时他还能够符合我们监管的需求。这是一个对应的从开放银行的角度,怎么样利用组织,利用各个生态的不同的实体,去联动,共同实现彼此的KPI目标。 这是一个概念,叫做风险资产生成管理概念,从前期的业务设计到职能营销,职能营销,什么叫职能营销,大家都比较了解,像现在大家到电商平台上购物,基本上能够实现千人千面,这个千人千面电商的智能营销,跟我们目前所说的金融智能营销有什么不一样,一个简单的例子,电商的营销我们是给商品展示,让客户给钱给我们,但是在金融领域的智能营销,是我们展示这个商品以后,我们实际上是把钱给出去。在这个基础上,整个营销是一个基于风险的,他前端的营销的客群的不同,决定了我们后面的客群风险、产品设计以及对应的风控体系建设都会不一样。所以前端的营销跟后端的风控必须要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够在最终营销的第一道口子上,我们找到了正确的合适的客群,这样对后面的风控也会有所帮助,这是一个概念。我们怎么样基于风险的这么一个营销,以及背后的大数据风控进行统一。 风控体系建设,其实这一块目前,我觉得针对东北的情况,我们东北的国企占比成分比较严重,在这个环境下,我们怎么样去跟东北的大数据进行结合,这是我觉得对于银行业务数字化的一个核心关键。东北的大数据来自于哪里,是来自于核心企业,还是来自于政府,还是来自于我们的一些科技公司,这是属于不仅仅是银行的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其实也是东北的监管环境,或者是东北政府需要一起来大力支持的,东北的政府能不能够把自己掌握的一些核心的政府数据,开放给对应的金融机构,让金融机构能够利用这些核心大数据,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比如说税务、社保、工商,对应的这些数据,目前在东南沿海其实已经有限的进行开放、融合了。像浙江有专门的大数据管理局,其实我在三年前也来过东北,跟咱们东北的一些人社厅聊过基于人社大数据进行合作,这一块到底落地还存在一些什么样的困难,政府有什么样的顾虑。金融机构以及对应的科技公司怎么样去解决政府的顾虑,大家一起协同,把东北本地的居民和企业服务好,所以这是我觉得,对于政府来讲,对于银行来讲,大家应该要齐心协力,营造一个好的数字金融生态,把这个数字金融生态营造好了,也许过两年以后,大家会发现,本地的这些科技驱动银行,科技银行可能会发现,东北的本地服务跟全国性的客户服务一样的具有吸引力,或者甚至说风险能够实现完全可控,而不是受整个东北的宏观环境的影响,导致银行的风险难以控制,所以这是一个对于利用金融科技去振兴东北经济,通过数字银行的这么一个方式去服务东北经济,我们政府和银行应该要营造一个好的数字金融生态,要做的事。 接下来可能一两分钟我就讲一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怎么样实现这些数字金融转型,一个人才的保障,人才的保障需要观念的革新,在这个里面,当前来讲,数字金融人才是非常少的,包括数据公司找对应的人才,既要懂金融、互联网、大数据,在这个基础上,咱们东北的院校,可以对应的建设对应的数字金融专业,比如说东北财大、东北大学,都是非常优秀的大学,东软集团在全国都是属于龙头企业,所以对应的数字金融的人才其实应该是有非常好的培训基础,能不能跟咱们这些银行、科技公司一起,大学三方一起联合,培养对应的数字金融人才,这样在想方设法让数字金融人才服务本地的科技公司,以及对应的银行,这样的话才能够真正的把金融科技在东北从人才的角度落地,这是我的一个建议,谢谢。 主持人:谢谢唐总给我们很完备的银行向数字化发展的方案,接下来我们还有圆桌的对话环节。[详情]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杨臣华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杨臣华出席分论坛“东北亚贸易发展与中日韩FTA”并发表演讲。 杨臣华表示,把沿边口岸和沿海港口这种优势发挥到最大,把城市群和发展轴和各个地区的经济区来形成大的经济腹地,构建一个陆海内外联动的方向。 杨臣华还表示,为了东北经济区的区域结构更加优化和东北区域功能更加坚固,增强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我们要不断作出努力。同时,在东北亚这个经济圈里面,我们也为我们中蒙俄自由贸易区和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尽快形成,也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杨臣华:刚才施教授给我们展示了一下东北亚的合作趋势,我这个题目的设计,主要在“一带一路”框架内的东北亚经济圈的构建问题,同时,也是我们中蒙俄和中日韩,我认为这个是分开的,这两个最有可能形成自贸区的合作共赢。前面的研讨非常有技术性,也为我们带来了希望,同时也看到了一些方向。那么中日韩和中蒙俄这一块对接起来,最有可能形成我们六个国家东北亚最好的自贸区的示范。 我们内蒙中心提议搞1+4+若干个案例,我们想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如何把东北经济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与合作,这是一个大范围的思考和资源配置的方式。大家也知道,我们现在进入关键期了,喊了这么多年东北振兴,我们自身都有体会,大家也看到已经越来越近了,同时,中蒙俄自贸区也要开始建成一些行动。通过我们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对接,有很多东西面临在我们眼前,宋部长也说了,蒙古和俄罗斯这边,我们这几年也在接触,我们主动地促进他们,通过互赢的方式这种趋势越来越接近了。只有合作,才能降低政治上的不和谐,或者是说政治上的一些反对,合作最终是共赢的趋势。我想,在东北亚地区这几个国家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我是分两步走,那如何做好我们东北自己区域的事情? 我们要考虑到,如何把沿边口岸和沿海港口这种优势发挥到最大,把城市群和发展轴和各个地区的经济区来形成大的经济腹地,构建一个陆海内外联动的方向。经济区不仅是有东北经济区,还有和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整个中国内的国家确定的几个区域计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不是孤立的,你要自己自拉自唱永远是不行的。我们特别提到一下,一直讲东北地区印象当中就是东北三省,实际已经改变了,内蒙古横跨三个北,东北、西北、华北,我们基于这方面来考量一定要全面细致。而且按照这个棋盘来讲的话,是一个大的平台,大的布局。这样思考问题,我们才能共计,才能合作得更好。我们不是按棋子布局的,我们是按合作共赢,必须跟中蒙俄经济走廊和在“一带一路”如何谋篇的问题。中蒙俄经济走廊和东北亚重要窗口方面,我们提出来四条横轴,按照我们这个区域,那就是东北区域的一轴,包括内蒙古一共是四个横轴,实际上就是横跨南北,横跨欧亚,是这样的情况。在每一块大家可以看到,都涉及到东北的东北以及内蒙古,最后连接到内蒙古整个中国的大西北,然后向南,可以跟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是这样的思路来确定的。 这个功能定位,跟我们国家对东北地区和内蒙都是一致的,一个是生态方面的,一个是安全方面的,再一个就是能源方面的,还有农牧业,也就是粮食是最重要的,还有一个是我们的产业方面,安全方面。我觉得这方面跟我们国家在对这个地区的战略定位非常吻合,非常一致,我们考虑这种是可以构建一个大北方,我们谈大北方,实际上东北和内蒙古整个是北方的区域范围,有北方的话,我们在考虑我们如何发挥作用,在东北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才可以相连接起来。我们可以提出来,作为大北方的作用是怎么样的生态圈。在这个方面,我们是分政治划分,一个是中国自己分南北,南北方的实力基本上是四六开,以长江为边界,北方15个省占40%的总量,南方16个省占60%的大总量,这个时候可以看出趋势,中国的南北方四六开,对于我们东北经济区来讲,我们是占北方这一块的20%,就可以看出我们集聚的力量,我们的优势更强。从京津冀这一块已经形成了新的板块和新的优势,再下一步,东北这个经济区的板块,经济集聚的力量,可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合成一体,必须是基于这两个方面来说。 从这个棋盘上可以看出,我们这四个横轴和两个纵轴形成的都是一种带动的作用,主要就是一个谋篇,下一步布局的时候,如何开放合作共赢?这方面考虑的范围更大一些,实际上往上走,这两个最重要的纵轴,就是哈尔滨、长春到沈阳,到大连这一块,它是直接联系到环渤海,也是我们现在东北亚直接对外窗口,这是最重要的组成。再一个纵轴,就是北部,和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到内蒙古的锡林郭勒,这是面向东北亚和面向中蒙俄最关键的布局,形成我们四个“带”,特别强调原来东北三个带,特别是京沈这一代,必须延伸到呼和浩特,这也是对中国北方来讲最重要的支撑。所以,你讲能源支撑、生态支撑、产业支撑,光谈三省不行,必须把内蒙古放进去。 在这个框架当中如何来解决我们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起来应该是两个层面,一个是国家层面,我们觉得从这四个地上考虑政策和布局,我们现在有些政策还是局部性比较强的,这是我们作为地方的感觉。比如说怎么增强活力的问题,这个区域范围内,民营经济发展是最弱的,土壤是最弱的,在这个方面,我们的相关政策国家如何来助力?不光是本地区的营商环境问题,实际上很多政策在它的主体环境当中,南北方不一样,实际上还是土壤的问题,整个东北地区都存在这个问题,那就是在增强活力这方面。国家已经给我们充分定位了,对内蒙是一个战略的定位,对东北区域来讲,无论是哪一个定位都是非常吻合的。再一个,增强产业凝聚力的问题,和我们竞争力是相辅相成的,我们现在各种产业没有一个拳头产业,所以这个地区来讲,就缺乏一个产业凝聚力,都想搞,最后还是不行,所以还是要围绕国家发展定位来抓住,能源方面抓什么,生态方面抓什么,在这方面的话,增强产业凝聚力方面,也是整体经济区的竞争力方面的问题。为了东北经济区的区域结构更加优化和东北区域功能更加坚固,增强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我们要不断作出努力。同时,在东北亚这个经济圈里面,我们也为我们中蒙俄自由贸易区和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尽快形成,也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这就是我们今天大家要来讨论的问题。谢谢大家![详情]
深圳区块大陆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杨扬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深圳区块大陆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杨扬出席分论坛“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振兴东北经济”并发表演讲。 以下为发言实录: 杨扬:大家好,我叫杨扬,我是南方人,但是我老婆是沈阳人,所以也算是个半个东北人。我本科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以后在英国读了计算机工程,投资银行做了十几年,2013年到2018年一直在纽约做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员,2018年6月,去年回国创业,建立了这家深圳区块大陆公司。我们公司是一个做用区块链技术做监管科技的公司,我们是创业公司,对标的是区块链的accenture,我们是拿了北极光创投、星合资本以及乾元坤一的风险投资,我们一共做了两轮融资,现在在做第三轮融资,也是非常典型的粤海街道办的这么一家公司的样子。 我今天带来的演讲主题叫做金融科技之美,简单来介绍一下,目前有两个概念,一个叫金融科技,一个叫科技金融,他的区别是什么,金融科技是从金融的行业里面自发的产生出了科技的势能。科技金融是反过来由科技公司尝试去做金融的业务,我们这里举两个例子。美国有一家银行capital one,他基本上是纯虚拟的在线银行,你的信用卡可以在网上去做,这个很明显拿了银行的牌照,发展出来一个科技的业务。另一个比较出名的例子是脸书,是一个纯的科技公司,可是他们现在也开始尝试做金融的业务,他们近期要做的脸书的libra,他们要取代传统的支付的这么一个事情,所以脸书libra是非常典型的科技金融的例子。 金融科技在我们看来是社会化大分工的这么一个步骤,最早社会化大分工原自于第一部福特汽车,原来一台车很多个工人一起去干,分布成一个个小零件,流水式的发展出来。我们金融的产业一直在走这么一个过程,在1970年,最早时候叫银行,其实银行业是金融体系一个社会化大分工的一个体系,银行专职管流动性和信用的风险,是独立出来的这么一个专业的人士为大家去做这些风险上的管理。同时,债券就是更加细化出来,作为信用的产品独立出来,让人只投信用的部分。金融衍生品1970年最早是美元在欧洲的美元,那个时候不受纽约的监管,那个时候就有很多金融衍生品,包括外汇、利率、信用的衍生品,更进一步西画了金融的风险,变成一个个产品,把这些产品交给他应该有的投资人,让他们去搞。从产品和业务的标准化在我看来,基本上是已经完成了,这个社会化大分工的下步,应该是什么呢。 目前银行其实还有很多人,有银行家要去触达后面的企业,其实现在大家一直在做的一个事情一,我们看《长安十二时辰》,大数据的模式,蚂蚁金服大多数是程序员,通过建模的方式,2013年有一个报告,拿蚂蚁金服和保商银行做比对,保商银行做的最好,蚂蚁金服几百个人就能可以跟他做一样的业务,这个很厉害,6年过去了蚂蚁肯定做的更好了。 再往后走,香港其实最近已经发布了虚拟银行的牌照,应该我没有记错,有6家还是8家,微众银行、阿里银行,虚拟银行的概念就已经是走到了一步非常重要的这么一步。金融科技是否已经找到了最终发展的方向呢,在我看来并没有。 这里面最大的一个问题是金融科技同样是存在这个风险和隐患的,并不是说科技的发展就一定是完美的,他肯定是好的,但他不一定是完美。最大的问题是监管者其实还并不能够认识到这个像传统金融行业那样认识到金融科技所带来的风险,包括我们最近能看到的P2P相关的一些事情,就是说这些新金融科技,他所蕴含的风险。 这里面我们所认为最大的原因是,因为监管条例是用书面文字所书写的,而目前金融科技很多的商业逻辑,是用计算机代码去进行驱动的,所以书写的监管逻辑和计算机代码之间的逻辑是有一个鸿沟。 新加坡政府央行已经在尝试实现这么一个事情,把监管的法律条文变成计算机代码,他们是拿证券和期货的法律,翻译成计算机代码,交给金融科技公司执行,保证百分之百的合规,而且非常的有效率,不需要有律师在中间做没有效率的转化。这里面也有我们的一份贡献。这个方式称为codified regulation,也同时得到卢森堡政府的支持,卢森堡证监会他们提出下一代卢森堡架构也非常明确了刚才我说的监管条例代码化的,要放到他的下一代监管里面。同时新加坡政府非常激进,他们提出全新的概念APIbanking,银行不再是虚拟的牌照。他们把银行的一个个部门像市场买菜一样,通过公开的市场一块一块买过来,银行有企业的部门,有放贷的部门,有风控的功能,你只要注册一个虚拟银行,拿到牌照,可以通过市场上不同的供应商买回来,不仅仅是IT的解决方案,而是整个解决方案,比如说我一家虚拟的银行,有可能用A公司的,我是绝对有可能说我用A公司的风控的模块,但我在业务上用的C公司、D公司和E公司的,把他组合起来,这个银行究竟是什么,就不知道,就不是传统中你有一个这种中心化的这么一个银行,而他只是一个非常虚拟的一个概念,这个是目前新加坡央行正在主推的这么一个事情。你可以认为说他更像是去超市买菜,购物车里有西瓜水果,银行未来就是拼凑的概念。 更进一步的,有人提出一种概念,叫智能合约,在计算机代码的层次上,重新定义商业的架构和行为,这个其实跟前面我们说监管合规的计算机代码化其实是相一致的,未来这种企业,或者是商业逻辑和契约精神,是用计算机代码来进行完成,可以达到一个自动化,中间不需要人为的进行翻译的一个过程。脸书就是这个想法的一个推广者,libra按他们的想法,在明年年中,或者明年下半年,联合了世界28家比较大的科技公司,一起做金融支付系统和智能合约概念的这么一个东西的变革。但是这个概念还是比较超前,目前也受到各国监管部门的挑战,最后能不能落地,我们其实拭目以待,但他其实确实也是有可能会代表的一个方向。他最大的事情就是因为脸书上面有28亿的用户,有机会推广成功,但这是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一个尝试,不论他未来是不是,脸书无论会不会成功,但是有可能对于我们中国的企业来说是一个机会。 无论是金融科技还是科技金融,其实现在地域上的限制在逐渐的消除,包括新加坡的opean banking,虚拟的,分布的工作方式是会是未来的主流,人员工作不一定要在一栋大楼里面,大家可以在各个地方。 从科技给东北带来的机会,我这边有个想法是,东北的概念其实可以扩展一点,东北一个问题,人才大家都在外面,但是我在国外,美国、英国也好,他们是东北人,他们都会跟我说,他是东北人,即使他在美国生活了很长时间。可能因为生活的原因、家庭的原因,他不能回到东北来工作生活,但并不碍于他是东北人的身份。新加坡注册很多公司,但是这些公司几乎没有雇员是在新加坡,这个就给东北带来一个启示。如果东北的政策包括税收,对区块链、金融科技是起到非常友好的态度,全球的东北人或者东北的人才,都愿意来这里建一家公司,但是工作的地点不一定要在这,尤其是像开放式银行和金融科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潮流,东北可以抓住这么一个机会,把这些人才吸引回来,但是并不需要强求他们一定要回到东北去工作,只要他们的企业他们的税收能够留在东北就可以了。谢谢。[详情]
东北亚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大连)、教授、博士生导师 施锦芳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东北亚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大连)、教授、博士生导师施锦芳出席分论坛“东北亚贸易发展与中日韩FTA”并发表演讲。 施锦芳表示,东北亚区域经济地位的重要性,使得该区域的一体化发展及FTA建设成为迫切需要。施锦芳还指出,针对中日两国贸易不平衡,双边投资不平衡状况,希望东北区域能商讨建立一个进口商品博览会,对接日本优势产业,把日本先进的养老和护理保险经验吸收过来,促进东北三省的医养一体化。另外,施锦芳认为推进中日韩FTA谈判是重点,加快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能共赢。 以下为发言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分享我平时做的一些研究成果。今天我主要从微观视角出发,以中国东北地区和日本经贸合作为出发点和聚焦点,就如何进一步扩大中日之间、中日韩三国之间以及东北亚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与大家探讨。我给大家的汇报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内容:东北亚区域经济社会概况,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经贸合作,日本和中国东北地区的合作。另外,我将结合汇报内容谈一下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首先第一部分。简单普及一下东北亚区域地理概念。从微观视角讲,东北亚区域涵盖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四国以及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从宏观视角讲,就是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六国。而无论是微观还是宏观角度,东北亚区域都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中日韩三国和朝鲜半岛之间的飞行时间仅一个小时,中国和蒙古、朝鲜、俄罗斯三国边境接壤。除地缘优势外,红字凸显的指标也体现了东北亚区域的重要性,该区域的人口和面积均占到了全球的五分之一,与此同时城市化率也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接下来,看一下东北亚区域的经济概况。如表所示,一是东北亚区域GDP总量占到了全球的四分之一,其中中日韩三个经济体贡献了主要力量。二是东北亚区域出口贸易总额约占全球的20%,但同时该区域进口贸易较少,从经济学角度讲,较大的对外贸易顺差不利于一国经济长远发展,因此,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三是东北亚区域FDI和OFDI不平衡,其吸引外资相对较少,故而今后可以在这两个层面上重点做做文章。 再来看一下东北亚区域的人口和劳动力。中国和俄罗斯是该区域的人口大国,日本和韩国则面临着严重的人口少子老龄化问题,蒙古和朝鲜的人口年龄结构较为年轻,且两国人口增长率很高。因此,该区域的人口与劳动资源禀赋并不平均。再看森林面积,中国的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相对较小,还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蒙古因其沙漠地形限制,其森林面积也不理想,而森林面积较高的则是日本、韩国、俄罗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朝鲜的森林资源也非常的丰富。接下来区域宏观经济指标,从GDP总量来看,中国第2,日本第3。但从人均GDP来看,日本是28,中国是77,韩国是33。从经济学视角和国际贸易视角出发,若各个国家间经济互补,特别是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力、技术、现代管理、信息等生产要素互补,则各国可以合作建立FTA。例如,鉴于美加墨三国的经济互补性,NAFTA成为一个成功案例。尽管特朗普上台后认为NAFTA损害了美国的利益,但依旧不可否认NAFTA的积极作用。由此,东北亚区域经济的互补性也为FTA的成立奠定基础。 刚才河合正弘老师已经给大家列示了非常详细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比较,下面我再补充一下。当前,东盟、北美自贸区、CPTPP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已经成立,RCEP(东盟+中日韩+新西兰、印度和澳大利亚)谈判也进入最后阶段,而与以上组织的成员国相比,东北亚六国的人口、土地、GDP及经济增速都非常有潜力。由此,我们也具备建立这种区域经济合作及FTA的前提。值得一提的是,RCEP国家与东北亚区域国家有较多的重合,加速RCEP的谈判及建设,对于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作用重大,而如何通过规则制定发挥RCEP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作用则是我们未来关注的问题。当然,规则制定的积极延伸最终也会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 其次第二部分。中日经贸合作。从中日两国贸易状况来看,中日双边贸易规模很大,但2012年以后中日关系恶化,双边贸易规模也因此下降。2017年中日关系回暖,李克强总理访问了日本,安倍首相也率领日本500名商界领袖访华,这对中日双边贸易推动量非常大,也因此中日贸易规模有一个较大的提升。从中日双边投资情况来看,如图所示,关注两个问题。第一,中日双边投资状况和两国贸易趋势相似,也是从2012年以后,随着两国关系恶化,双边投资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第二,按照图示,黑色部分是中国对日本的投资,空心的部分是日本对华的投资,相较之下,我们能发现中日双边投资间的问题,中日之间的投资虽然总量大,但是日本对华投资远远超过了中国对日的投资。涉及到投资方式,我们发现中国对日本的投资主要采取并购方式,而日本对华投资多采用绿地投资。绿地投资可以拉动制造业,拉动就业,对经济增长具有非常直接和重要的影响。 再次第三部分。日本和东北地区的经贸合作。日本与东北地区的贸易结构不平衡,中国东北地区和日本的贸易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日本则以资本密集型产品贸易为主。同时日本对东北地区的投资也非常不平衡,这和前面日本与中国整体的贸易投资不平衡状况相类似。最后简要总结一下日本与东北地区经贸合作的特点:一是日本与东北地区的贸易投资规模地域差异较大,辽宁与日本经贸合作最为密切频繁,规模也最大,吉林居于中间部位,黑龙江最小,这主要与黑龙江对俄合作比较多有关。二是日本与东北地区的经贸合作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三是日本对东北地区的贸易投资具有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属性。 最后一部分谈一点思考。针对中日两国贸易不平衡,双边投资不平衡状况,提出一个观点,希望东北区域能商讨建立一个进口商品博览会,对接日本优势产业,把日本好的养老经验,还有护理保险,吸收过来,落地到东北三省来,实现医养一体化。另外,推进中日韩之间FTA的谈判也是重点。最后,中日两国有竞争,但两国也有共同利益存在,双方可携手到“一带一路”国家投资,通过第三方市场合作实现双赢或三赢,最后达到共赢。 时间关系我就讲这么多,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详情]
恒久远金融咨询PFS董事总经理 唐岫立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恒久远金融咨询PFS董事总经理唐岫立出席分论坛“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振兴东北经济”并发表演讲。 唐岫立建议,东北振兴的关键有五点:第一是尊重市场规律,第二要培养契约精神,第三要树立东北的自信,第四是外部经验引入的时候要注意与东北实际相结合,第五,要尊重专业性和专家。 以下为发言实录: 唐岫立:我是东北人,东北生东北长,在东北工作过十一年。在著名的东北财经大学一直读拿到博士学位,工作起步于中国人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沈阳分行,30多岁以后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到了中国银监会,后来到温州做了几年温州银行副行长,在上海做了两年金融科技,在金融科技如何支持经济发展的领域,应该说有一定的实践。 现在有一些兼职:是两家商业银行独立董事,是东北财经大学的教授,是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和浙大经济学院校外硕士导师,还有北京的几个高校及美国著名咨询机构特聘专家等,被朋友们称为政、商、学跨界精英。 我们在研究探讨金融科技如何支持东北振兴之前,首先要了解东北经济的特点。我认为东北的衰落是整个国家制造业走衰的具体表现,大家都知道东北是国家的重工业基地,我当年在东北工作那十一年,重点研究的就是东北的企业,那时国有企业比较多,我监测分析五百户东北的大中型企业,这五百户企业使用银行贷款是东三省贷款总额的90%,一边分析研究这些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资金使用效率,一边用我们银行的金融统计数据分析三省金融运行的质量,我是可以前瞻性的预判到银行贷款的质量。因为银行贷款好不好,取决于使用它的企业。金融数据变动滞后于企业变化。 东北的经济结构“两重”的特点比较明显,一个是重工业比重较大,一个是国有成分比重大。所以这些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们国家的经济重心向东南沿海转移,具体的结构调整措施包括降低国有成分比重,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还有降低重工业比重。而且我们一些机械设备、生产流水线开始大量进口。东北经济低迷是国家战略转移的一个具体体现。 东北有非常多的优秀资源,到了北京,面向全国;到了浙江、上海工作之后,我时常与东北家乡做比较,东北优势有几个方面比较突出: 第一,东北的四个大城市,城市化起步比较早,城市化程度比较高,东北的地市县一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好于江浙闽。 第二,东北的人才资源丰富,像刚刚发言的贾主任,水平之高大家已经感受到了。东北居民的整体受教育程度、职业化教育的程度都是优于全国,甚至要优于东南沿海地区。我在温州的时候,大家知道温州很厉害,浙江排名第三,温州被称为世界的温州,但是温州人整体受教育程度、职业培训程度比东北还是有差距。 第三,东北资源丰富,地广人稀,沃野千里、大江大河、青山绿水。像江浙闽一带是山多、地少、人多,普遍八山一水一分田,所以江浙闽一带的竞争是生存竞争。为什么那些地区的人个子比较矮,除了基因主要是吃不饱饭还要干重活,那一带的地耕种起来比东北难得多。生在东北应该是很幸运的。 第四,东北人的外型好,男士高大魁梧、女士高挑大气。拼颜值的时代无疑是优势。第五,东北是农业大省,工业经济落后使得自然环境被破坏程度远远小于东南沿海地区,现在人们对食品之绿色的高度重视是东北的一个新发优势、后起优势。 我去过江浙闵一带地市县乡镇一级地区,民营加工制造企业,对于污水废气排放是没有什么处理的,都是直排。很多民营企业居住与小工厂是在一起的,对自己健康的破坏是严重的。 我们再讲讲东北现在存在的问题。投资不过山海关之后,作为一个东北人,我也觉得脸上不好看,我开始留心跟大家了解一下投资不过山海关是为什么,到底是怎么来的。听到的一些评价是主要集中在几个问题: 首先就是官气重,东北的官僚主义很重,领导特别喜欢刷权利感、权利欲,但我觉得这和东北国有成分重是相辅相成的。 其次是观念比较僵化。这是过去的那种优越感,比如资源丰富、教育背景好、城市化起步早等养成的。所谓穷则思变,东北人的日子过的还是挺好的,所以就没有变革的动力,因为人都有惰性。历史上徽商、温商等,为什么勤劳,为什么要走出去,是因为他留在那个地方吃不饱饭,会挨饿,逼着他必须走出去从商,商气重是因为穷。东北沃野千里,随便抓一把玉米撒在地上都能长出来,不用出去经商。所以在东北这块土地上,我觉得很难培养出像江浙闵一带那样浓烈的商气,那么浓厚的市场化的经济。 三是经济增长慢。但我觉得这是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要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东北恰恰是第二产业比重大,是被要求降低的。东北又是农业大省,农产品价格上涨比较慢,凡是农业的省份都穷,也不是东北特有的问题。东北是一个老工业基地,进入了成熟期,或者说进入中老年期,那肯定发展要慢,所有的事物都是新兴阶段发展快,因为原来基础弱,原来的盘子小,发展的快。所以我觉得对于东北经济发展慢,还是要做一些更具体的分析,做细分,找到慢的原因,看看慢的是不是合理,不要简单的跟人家去比较GDP增长的速度。 四是人才与人口外流的问题比较严重。前一段有一些文章,说东北人口是净流出。我同意东北人往外走主要是因为气侯寒冷,还有收入低。其实收入低有点类似于当年我们中国人都喜欢出国,赚美金,美国的人力成本高,再加上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差异,在美国赚到钱,变成人民币拿回来就很有钱。东北很多人出去也有这样的目的,同样的工作在深圳可以赚更多的钱,拿回来东北花。东北的收入低,物价也低,整体的消费水平成本都是低的,所以我还是那句话,对于东北的人才人口外流,收入低的问题,我们还要有一个更具体的细分。 我个人觉得,振兴东北的思路应该有两条线:一条是发挥东北装备制造业基础深厚的优势,服务于国家大战略、中国制造的大战略。从这一两年开始,中国制造崛起已经非常明显地被提上了首要日程,前面我讲了,这么多年中国制造是走衰的,现在我觉得应该到了东北依靠制造业要重新起步腾飞,或者叫振兴的一个契机或者大的转折期来临了。 另一条是做好东北新兴产业的设计,就如我们今天的主题,金融科技怎么助力。谈到科技,关健词是互联网、金融科技,包括大数据、云计算,时间关系这个不细说了。 对于东北的几条建议,第一,尊重市场规律,国内有不少成熟经验。第二,要培养契约精神,不够诚信是很多民间资本进入的障碍。第三,要树立东北自信,我们要多看自己的优势和资源,第四,外部经验引入时要注意与东北实际相结合,寻找一些真正了解东北的专家,切实给东北提一些好的建议。第五,要尊重专业性和专家,搞经济,特别是搞金融科技,领导重视非常重要,但领导往往并不一定是专家,所以还是要多尊重多发挥专业的力量。 谢谢大家。[详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晓山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杜晓山出席分论坛“农村金融助力东北乡村振兴”并发表演讲。 杜晓山认为,金融服务东北振兴要以持续的手段服务小微、新型的金融需求。目前土地经营权的收益、分配、流转、交易、抵押担保等仍不健全,资本、科技等要素在农村的配置仍然比较缺乏。 在杜晓山看来,农村金融主要需要服务三个方向,一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例如说水、路、电、网、征信系统等;二是服务于农村地区各生产经营方面的需求,不管是大、中、小、微,各需求方需要多层次、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三是服务于农村地区各方在生活消费上的金融需求。 以下为发言实录: 杜晓山:谢谢主持人,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刚才两位教授、领导,对农村金融怎么支持乡村振兴讲了非常好的意见,我想结合东北的一些情况谈谈,这次会议的主持是金融助力东北乡村振兴,所以我想除了一般性的全国普遍存在的农村金融的状况以外,我也结合咱们东北地区,再大一点包括东北亚地区金融服务东北乡村振兴提出一些个人的思考。就像昨天大会发言嘉宾说,谈不上什么决策、供给、参考,这些都谈不上,只是一些思考。 我讲这么几个问题,一个是我认为东北三农的特点,第二个是关于乡村振兴,包括东北农村地区的看法,最后就是刚才那个嘉宾提到的关于社会企业类的,实际上就是合作金融和一些社会企业类的,非盈利性的一些金融补充形式,来谈点看法。 若干特点呢,我现在的看法是,至少有这么四个,一个就是跟全国来说,第一个特点就是它有大、中、小农业土地规模,这样的农业生产是在东北地区,在我们国家可能是属于唯一的地区,当然新疆什么的可能也有一点,但是主要的还是在东北。我进的东北包括内蒙,举例说大的,我们的国营农场,国营农场例如说北大荒集团,北大荒集团是一个一二三产业融合,而且生产的粮食产量,包括加工都特别多。至于中小的,刚才两位嘉宾已经提到的,我就不说了,就是小农在我们国家是主体,我们目前还有2.3亿户农户,其中小于10亩地有2.1亿农户,所以我们的小农户特别明显,但是东北的状况有点不同。 第二就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产区,就是我们东北,咱们举个例子说,东三省,不算内蒙在内的粮食总产量就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0%,黑龙江省一个省就大概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0%,我们有31个省、市、自治区,不算港澳台,而且商品粮调出占全国的60%。我刚才讲,北大荒集团它生产的粮食,黑龙江占10%,北大荒占黑龙江的一半,也就是5%,所以说大农业,现代农业,在我们东三省是体现的集体明显,非常重要。习总书记来,专门讲希望黑龙江对国家的粮食做出决定性的贡献,这个是事实,我们肯定还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往前走。 第三个我认为在2015年12月的时候,经国务院批准,八部委专门发布了《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这个也是在东北地区很突出的要求,当然到底做得怎么样,我看到了一些评论,好像是褒贬不一,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很大的特点,作为一个省来说,做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当然其他示范区什么的都不是农业了,我谈的是农村地区的四个特点。 第四点是东北亚对外开放前沿区位优势,东北亚地区的国家我们跟他们接壤或者是比邻,沿海、沿边,因此还延伸到中亚和“一带一路”国家的大通道,因此对俄、蒙、日、朝、韩的农产品,农业的生产贸易投资、合作等是最前沿、重要的地区,所以这是国家的一个大战略重要的载体地区所在地。 第二个问题我们来谈谈金融服务农村振兴的一些有关的中央要求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就我个人的观点,农村金融主要需要服务哪三个方向,我认为农村金融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个方向:一是服务于现代农业;二是服务于农村地区各需求方,不管他是大、中、小、微,各需求方的多层次的、差异化的金融需求服务;三是各个需求方的,刚才第二条是生产经营的需求,第三个是生活消费的需求。 这三个金融服务需要的方向我们必须做的,第一个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例如说水、路、电、网、征信系统等等,下面生产经营,生产经营是各个不同主体,然后接着就是各种不同主体的生活消费需求,这三个主要的方向。 同时我又认为我们的农村金融目前需要有这些方向,但是我们做的不够的是哪些问题呢?也是三个问题,主要是三个问题。一是我们为中国的现代农业的服务,农业现代化的服务,金融服务不足,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对多层次,或者叫各个层次的金融需求方的差异化需求满足不了,甭管是你的服务水平、产品、方式和你的意愿,都还存在着差距,包括你的能力。第三个问题是我们的农村保险加上其他的一些,但是主要是农村保险是一个非常大的短板,尤其是农业保险。当然了,金融服务除了这个以外还有直接融资、债券、股票上市,还有金融租赁、信托、期货等等这些都不足,但主要的还是农业保险不足。 这是三个应该供给的方面和三个弱点,这是我的一个简单的概括。 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中央讲的非常清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所以今年的一号文件专门对这个乡村振兴怎么落实提出了非常具体的一些要求和意见、做法,这是今年的一号文件,涉及三农的。那么《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和今年的一号文件正好是互相配合的,当然也是为了进一步贯彻前一两年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年到2022年的有关要求。 指导意见要求农村金融改革的正确方向是要完善市场体系、组织体系、产品体系,促进农村金融资源回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支持重点弱点等等,这是总的来说是这样,我就摘了一些中央要求的提法。包括围绕农业农村抵质押物、金融机构内部信贷管理机制、新技术应用推广等等,这里要求就是要满足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发挥各种金融市场的功能和作用,拓展乡村振兴资金的来源。那么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生态环境,这又是一个。 实际上我们讲农村金融要解决一个覆盖面的问题,解决一个可获得的问题,第三个满意度,这是检验你成败的三个主要方面,实际上都是融在一起的。刚才讲的是指导意见,就是金融服务三农政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又强调了乡村振兴问题县域金融机构、银行业要激励约束机制,回归本原的问题,增速的问题。具体的对商行的三农事业部的考核激励机制,还有一系列差异化的政策,担保等等,这些都提出来了。 那么对保险这块大家注意,保险这块提了这么三个方面,扩面、增品、提标,什么叫扩面?我们的保险覆盖面不够。增品是什么?增加多样化的品种,有针对性的,要解决各种差异化的需求。什么叫提标?就是说提高保险的标准,我们现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如果真给你保了的话也只保成本,提标的意思就是我们要解决一个农民的收入保险、价格的保险、气象指数保险等等不同新品种的保险,只有这些做到了,除了国家强调的粮食完全自给,谷物基本自给,这是中央的要求,推进谷物、小麦、玉米全成本保险还有收入保险试点。要谈这些,我昨天听发言里面已经有潘艳辉女士专门谈他们是怎么做的,刚才我讲的是东北北大荒集团,那是国营的,像昨天那女士那个是一个职业农民企业家,她也是大规模农业,已经有二十几万亩,她争取明年要达到四十几万亩,三年之内要达到一百万亩,那就是非常大规模了,而且到目前为止是14个村,其中三个村是村委带领着全村加入。所以实际上我后面要谈的,怎么落实中央,我们党在农村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小农如何和现代农业结合,或者叫融合发展这些要求,昨天我听了她的想法,我觉得在东北地区她可以做到这么大一个民营的,而且到目前为止四个行政村完全和她合作,她组成了一体化的,这和中央强调的发展集体经济是契合的,他们的经验是在东北地区大农业民间的经验。 今年一号文件也谈了很多,实际上和前面八部委的指导意见都是互相配合的,一号文件更多强调的是今年的工作和近一两年的工作,脱贫攻坚战马上就要完成,所以又提出了脱贫攻坚的问题。乡村振兴和三农的金融需要是多样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的供给也必然要多样化、差异化的,并需要加强综合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如何让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形金融更好地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健全金融服务组织体系,这在东北地区表现尤为明显。 现在金融,尤其是信贷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足,小微新型经营主体、农户贷款受到较多的限制,信贷的结构要进一步优化。大家可以从央行发布的数据,发现我们2018年涉农的增速低于整个银行的贷款增速。 所以长期以来,中央的文件或者是省的文件浮于政策和道义的多,而真正的获得感不明显。大家看这张表,这张表是人民银行的,可以看到我们的涉农贷款逐年下降,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虽然这么强调支农,可是实际情况确实这样的,这就让我们看出问题的严重性。 当然还有一些农机融资贷款,我还知道有些机构的金融租赁,因为大农业需要大机器,大机器又是很贵的,你买了非常不合算,所以就有一些新模式出现。 那么中小银行,尤其是农商行,中央对他们都有要求,对小额贷款都有要求。刚才李春生会长谈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问题,他比较强调了合作社内部的“三位一体”的合作,这个现在确实是一个问题。 不管怎么说,从普惠金融的视角看,金融服务东北向振兴主要是要以持续的手段,服务小微、新型的金融需求。客观来讲,目前土地经营权的收益、分配、流转、交易、抵押担保、处置边线等仍不健全,资本、科技等要素在农村的配置仍然比较缺乏,所以受到农村规模化经营主体少、农村产权资源全能较弱的制约,这是一个大的课题,当然大家都在探讨,刚才也有一些专家提了意见,中央的文件都点出来了,但是能不能落到地,这确实是金融机构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刚才我讲到我们对东北亚的开放,对外开放的合作高地主要加强出口信用保障,支持信用保险保单、质押融资,统筹境内外资源,跨市场金融服务需求,为企业搭建沟通平台,推动东北地区企业农业跨境服务,支持东北亚国际农业、生产、贸易合作。这里有个例子,这个例子还是有说服力的,哈尔滨银行在2015年联合俄罗斯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联邦储蓄银行发起第一个中俄两国非官方合作平台,中俄金融联盟,经过多年发展金融机构已经发展到72家了,而且今年我们中国财长对话声明欢迎这个联盟,启动融资跨境服务。 最后简单再说几句,我还要强调的就是合作金融,我强调的合作金融要有两个字——规范,不是挂个牌子就叫合作金融,要规范的合作金融和非盈利小贷金融,一会白女士会涉及小额信贷组织,非盈利的,就是保本归利,服务弱势群体、贫困群体的,包括供销社,供销社2015年11号文件专门谈供销社深化改革的时候,谈的“三位一体”也有这方面的内容,所以合作内容有很多的东西,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说了。 昨天我听了戴相龙同志提的一个意见,他说农信社系统为农民服务要制度化,意思就是现在只是说,没有奖惩制度,也没有规范性的文件,奖惩包括竞职免责这些慢慢在落实,而且他提出要保留合作制,并且逐步让农民占大股,我是非常赞成这个观点的,现在我们的合作经营假的多,实际上商业金融多,这个问题要解决,还是要因社制宜,不要一刀切地商业化改革。 合作金融公益、非盈利小额信贷组织的作用问题,这是农村金融市场,金融组织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缺点,这是我的一个基本观点。其他的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说了,谢谢。[详情]
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原所长、日本国环日本海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 河合正弘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原所长、日本国环日本海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河合正弘出席分论坛“东北亚贸易发展与中日韩FTA”并发表演讲。 河合正弘认为,在水产业方面,中国非常强,日本比较弱,韩国是介于两国之间。在高附加价值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上,中国是很弱,日本相对较强,对于各个国家来说都是有弱势,弱势需要保护,所以在谈判进展过程中就很困难。从各国的强弱中可以看到,各国弱的地方需要保护,RCEP在谈判过程中,也是需要建立一个高质量的贸易合作伙伴,中日韩三国应该建立一个更自由化的更高质量的自由贸易协定。 河合正弘表示,中日韩三国建立高质量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可以给亚洲带来巨大的利益,亚洲也表示会支持建立自由的多边贸易体系,不再重复中国在RCEP是发生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中日韩FTA质量是高于RCEP的。 以下为发言实录: 河合正弘(日):我是河合正弘,今天很荣幸能够受主办方的邀请来做这次演讲,非常荣幸。我今天对区域全面经济合作关系协定和中日韩FTA面临的挑战跟大家做一个简短的演说,刚才商务部的宋部长也对特朗普的特权进行了一些说明。RCEP和FTA都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RCEP和FTA如果两大贸易协定能够组成的话,可以向世界各国发出一个强烈信号,我们亚洲之间也是建立一个自由、多边的贸易体制。当局都花费了很多时间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过程,为什么花费这么长时间,经历了什么样的困难?谈判结束需要什么样的因素?什么样的条件?我今天就此跟大家做一些演说。不光是中日韩之间的FTA,还有RCEP,我今天还要对RCEP和CJK之间的区别对大家做一下介绍。 RCEP是以东盟为主的,包括日本、中国、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6个国家为主的贸易协定,中日韩的FTA和RCEP都是2013年开始进行交涉谈判的。大家知道,中国和韩国已经签订了贸易协定,但是日本和中国以及韩国都没有签订贸易协定。我们都知道,美国自从脱离TPP之后,那TPP协议就已经终止。这个是世界大型的自由贸易协定,从这张表可以看到,第一是FTAAP,现在是属于提案建议当中,第二是TTIP,第三名是TPP,RCEP是属于签署待查没有生效。现在这些为止,是FTAAP是世界第一的,但是如果RCEP签署成功,是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无论是占全世界的人口,以及占全世界的GDP,都是属于覆盖面最大的。中日韩覆盖额也是很广的,对外投资额度也是非常大的。对于中日韩来说,贸易关系都展示在下表当中,对中国来说,日本和韩国都是它非常重要的进出口合作对象。这个是海外价值链的表格,表格可以看到,对于中国和日本韩国是三国非常紧密合作伙伴的对象国。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把中间的几个表跳过了,继续跟大家说RCEP,刚才我也提到了RCEP是以东盟为中心的16个国家参与的大型的FTA,不像TPP那样,但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光包括了发达国家,也包括了发展中国家,甚至还有一些中低收入的国家都在参与其中。不像TPP那样雄心勃勃,这个一旦RCEP达成协定,那会带来一个非常大的经济效益,图表中看到红色部分,是取消关税所带来的效果,橙色是取消非关税带来的效果,两方都是带来很大的效果,虽然国家不同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不同的,但是对于GDP都是有一个非常显著的效应。RCEP至今为止是经过了非常多次的谈判,经过了87轮的谈判,9次是部长行为的,以及两国领导人峰会。在RCEP20左右章节中,3个章节有了附件,合起来有10个章节接近达成了协议。对于三国之间有争议的章节也接近达成协议,其中最为困难的是有三个章节,一个是货物贸易,一个是知识产权,还有一个是电子商务。这个表是详细介绍了20个章节,从颜色区分可以看到,橙色是我们说的困难,还有已经解决的7个,大家有时间可以抽空看一下。 RCEP至今为止,谈判都有哪些障碍呢,我们接下来对此进行简要的论述。日本和印度在意见上产生了一些分歧,日本是希望实现高度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希望有高质量的贸易,很注重投资规则的,特别是在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和电子商务领域中。从日本观点来说,看中国是觉得中国是缓慢的,特别是商品和贸易服务之间,还有知识产权和电子商务,刚才宋部长已经说了,也许宋部长对于这个有不同的意见,但是之后还可以进行交谈。中国货物已经进入了印度,但是印度非常担心是否会因为中国的货物进入导致印度的制造业无法进行发展,从而停滞。日本和韩国现在有一些关于进出口贸易冲突的问题,如果希望这个谈判在2019年结束的话,那需要一些因素。我们中国将在RCEP谈判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首先就是中日双方要达成意见的统一,在高质量RCEP建设中,中国占有非常重要的关键因素。第二个,就是中印双方,需要中国给予印度更长的时间来让印度实现制造业的贸易自由化。最后就是提到的中国和韩国,需要进一步地加快谈判脚步。中国和印度可以看接下来三个数据来显示,印度对中国进出口的比例,可以看到印度发展对中国贸易自由化是非常难的,印度的进口是出口大约4.5倍,印度是很想发展他的工业自由化的。至今为止,中日韩包括印度、新西兰、东盟这16国贸易协定下,这个表是关税自由化的比率。印度对东盟自由化是非常低的,印度对东盟是78.8,这个是RCEP人均GDP,顺序是从大到小排列的,印度人均GDP是非常低的,印度还是很贫困的。 我们可以看到,中日韩三国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强势和劣势,我们可以看到,水产业,中国非常强,日本比较弱,韩国是介于两国之间。我们可以看高附加价值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国是很弱的,日本相对强的,对于各个国家来说都是有弱势,弱势需要保护,那所以在谈判进展过程中就很困难。现在我们从刚才各国的强弱中可以看到,各国弱的地方需要保护,RCEP在谈判过程中,也是需要建立一个高质量的贸易合作伙伴,中日韩三国应该建立一个更自由化的更高质量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中日韩三国建立高质量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可以给亚洲带来巨大的利益,亚洲也表示会支持建立自由的多边贸易体系,在这里我不再重复了中国在RCEP是发生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中日韩FTA质量是高于RCEP的。接下来重要的就是以亚洲为中心建立世贸组织改革。非常感谢大家![详情]
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 白雪梅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原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白雪梅出席分论坛“农村金融助力东北乡村振兴”并发表演讲。 白雪梅表示,中和农信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采用了“四线三级”的矩阵式管理体系。“三级”包括有总部、区域和分支,“四线”是服务前端、风控线、后台支持线,还有内审线。中和农信也使用了自己的移动服务平台,在手机上已经可以完成从客户资料的采集、上传,再到发放,以及后续对客户的贷款情况进行监控的全过程。 以下为发言实录: 白雪梅:非常荣幸这次主办方能邀请我们来参加这次论坛,而且我注意到在这个分论坛是农村金融来助力东北的乡村振兴。谈到金融这一块的时候,我注意到没有请传统的金融机构,而是找了我们这么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机构来分享我们怎么在做农村金融方面的经验。 我觉得选我们有可能是就像前面几位领导和专家说的,在做农村金融这方面是我们整个金融的一个很明显的短版,中和农信是做的比较纯粹的机构,所以我也给大家讲讲我们是怎么做的。我们对中和农信的评价是有情怀的企业,负责任的金融。 我分这么六个方面跟大家介绍一下中和农信是怎么做的,第一方面我们是谁。中和农信是一家扎根农村的小微金融服务机构,我们的宗旨就是为那些不能充分享受到传统金融服务的县域内的中低农户,量身定制以小额信贷为主的信贷服务产品,以帮助他们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早日实现美好的生活。大家看中间这一部分,使命就是要打通农村金融最后100米。 我们到现在都做到了哪些规模呢?有一组数据。其实我们是从1996年开始,累计放款笔数305万笔,累计放款金额495亿元,惠及农户超500万,贷款余额103亿,再贷客户42万户,大于30天的风险贷款率1.49%,现在在全国20个省开展业务,有325家分支机构,覆盖的村庄超过了10万户。我们看右边这一张图,是我们覆盖的点。 目前客户的情况是这样,农户将近90%,我们的借款人里边初中和以下文化水平84%,妇女59%,少数民族21%。右边是客户对中和农信的评价,98%觉得对我们的服务感到满意,51%是除了在中和农信以外没有在其他金融机构贷过款,我们的效率情况是7天之内拿到贷款的占到91%,现在的再贷客户如果还有需求的话,会再次找到中和农信的几乎是百分之百。 这是我们的产品情况,无抵押贷款百分之百,贷款里面纯信用的大概是20%,还有80%是会有保证人的,这个在国际上小额贷款来讲也是非常通用的一种方式。单笔额度低于5万的占到了91%,户均贷款余额是2.5万,这个数据是一个非常非常有说服力的数据,因为从国际上来讲,我们来评价一个小额贷款机构是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说他服务的广度,你服务了多少客户,刚才我们说过我们在贷客户是四十多万,再就是你的深度,就是你服务到了怎样贫困度的人数,通常可以通过贷款额度体现,贷款额度越小说明借款人贫困数是越深的,中和农信是2.5万元,这也是一般机构很难想象的。 这个图片是一个真实的员工照片,穿着中和农信的工服。现在有将近70%的人是客户经理,我们在300多个县是有机构的,就是要靠我们这样的客户经理在线下开展业务。百分之四十几是女性职工,42%贷款用于农村种养殖,还有一些消费,用于家庭的不时之需。 这是我们一直在讲,我们要做看得见、摸得着、可持续的贷款服务。 从公司来讲,现在我们可以说是充分运用了移动互联网技术,采用了四线三级的矩阵式管理体系,我们的三级包括有总部、区域和分支,四线就是我们前面的服务前端,我们的风控线、后台支持线,还有内审线。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中和农信也使用了自己的移动服务平台,在手机上已经可以完成从客户资料的采集、上传,一直到整个发放的过程,后续对客户的贷款情况监控的全过程。 中和农信是从1996年就开始开展小额贷款业务,当时是中和农信的前身是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小额信贷项目,这也是刚才杜教授谈到的,我们的出身是做公益性的扶贫类的小额贷款机构,当年是接受了世界银行的援助,我们通过援助资金,在山区开展的小额信贷项目,当时的做法是借鉴了孟加拉的格莱美银行的做法,这些年也进行了一些本土化的改良,现在目前这张表就是我们产品主要情况介绍。 2018年中和农信也像很多金融机构一样,我们开发了手机上可以申请贷款的APP,叫中和金服,右边这张图就是一年多的时间我们中和金服累计客户的情况,注册量100多万人,累计授信额度28.6亿,其中支用24.3亿,平均支用额度1.3万,风险贷款率也略低于总体的风险贷款率,这就可以是一次授信多次循环使用,大大方便了现在的客户群体。 除了在做小额信贷以外,我们同时在协助保险公司做一些保险产品的推荐,截止到7月末保单的数量大概是62万份,其中出险之后已经理赔的是1400多个农户,挽回的经济损失是800多万元,这些有我们原来的信贷客户,也有非信贷客户。 因为中和农信的出身,我们除了经济效益以外还要讲究社会效益,所以除了提供金融服务以外,我们还做了很多客户的保护和客户的赋能的工作,包括有万场的金融教育,“家乡计划”是和一些高校的合作,高校大学生到农村跟村民们普及知识,还有农技培训、普惠金融研究支持,“她计划”是一个健康的倡导项目。 另外我们自己成立了一个中和基金,其实就是通过我们的员工捐款的形式,在客户处理一些临时家庭困难的时候提供紧急性的捐助,现在筹集了300多万,现在捐出了200多万,1600多人从中受益。 这是我们的一个愿景,展望未来中和农信还是要抓住互联网技术的契机,打造农村小微金融领域最专业、负责任的标杆企业,打通中国农村金融的最后100米,我们希望在2020年的时候能够有百万级的客户。 这是我们的使命,打通农村金融最后一百米,谢谢大家。[详情]
辽宁省沈抚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贾魏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辽宁省沈抚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贾魏出席分论坛“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振兴东北经济”并发表演讲。 贾魏表示,在沈抚新区的金融发展规划当中,我们发现金融科技领域堪称是一片“荒漠”。但同时,目前面临的劣势也是发展的优势。虽然金融科技仍然是“荒漠”,但这意味着我们在发展金融科技时,有足够的想象的空间。 以下为发言实录: 贾魏:谢谢主持人,作为第一个演讲嘉宾还是有点压力,这个题目也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题目,刚刚主持人讲今年来这么火热的一个题目,在东北地区或者在我们面对的这个行业里面,我们面对的这个领域里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所以在讲科技金融这个之前,我想把我这个新区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沈抚新区不是一个新区,是一个新设立的老区。2007年李克强总理在辽宁做书记的时候就提出沈抚的同城化发展,后来逐渐上升为沈阳经济区的发展概念,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概念一样。这十年来,由于体制和机制上的安排,两市在整个的融合上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和障碍。因此在新一轮东北振兴过程当中,辽宁省委省政府就决定将两个区融合发展,这样就把他并作一个整体的概念,出现在辽宁这个新的版图上。 沈抚新区面积不大,但是距两市,在沈阳和抚顺两市之间,是一个连接两个百万级人口城市的一个新的区域,去年9月13日,国务院批复了沈抚新区改革方案中很清晰的明确了他的定位。第一个定位就是要做东北地区开放合作的先导区,这也是东北地区的一个短板,对外合作是我们很明显的短板;第二个定位就是要做营商环境的标杆区;第三个定位是要做改革创新的、创新引领的、创新驱动的引领区,与我们今天的话题息息相关;第四个定位是要做辽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所以我们就提出了一个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十年增长级这么一个概念,大家都是搞经济工作的,增长级这个压力还是很大,量还是质量,怎么来体现。 这个新区在成立初始,我们就确定了这么几个模式和路径上的选择,做了一些基本的规范。一个想法就是产业的高新化,发展什么样的产品,这也是我们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主题。第二个是如何建设,我们提出品质化建设,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第三是产城一体化,总理之前指出,沈阳抚顺百万级的城市,他们已经高度的融合,高度的契合,深度的关联,在这一个关联区,打造这么一个新的示范区,对两个市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调整都非常重要。还有发展要绿色化了,我们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管理的现代化这样一个过程。 在新区发展过程中,在规划的产业过程当中,我们却陷入了一个迷盲的境界,规划一个什么样的产业。大家对辽宁的产业结构一直以来也是在观望,在看,我们传统产业结构发展了近一百年,无论是上世纪初,还是解放后,我们和苏联援助,到现在建成自己的工业体系,这个区域发展近一百年,资源、人才的集聚、人口的集聚、各类的集聚可以说一直极致化了,充分的释放,走上了他的一个新的转型的这么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如何来定义他的新的产业结构,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发展重要的问题。 在产业结构过程当中,金融如何参与进来,现在产业发展,金融资源的配置,越来越重要,金融如何参与进来,其实这也是今天我来和大家交流的很重要的一个话题,实际上我们是切实的选择了金融科技,或者叫科技金融。实实在在的选择了这个,我们看这个区域,东北整个的区域,从全国的整体布局来讲,战略的提升是一点点向上面走的,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自主创新区到区域发展,现在实际上国家在整体战略上,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板块战略,所谓板块战略,第一个粤港澳大湾区,第二个长江经济带,第三个京津冀,第四个是东北。东北这个板块很特殊,因为地缘、地理概念,所以上海关是一个标志,山海关之外是一个独立的,或者是体系比较完整的板块,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放在这个大局里去考虑。像不久前中央新一轮振兴东北的一个意见里头明确指出,他是关乎国家发展的大局的这么一个区域。 从经济角度上,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如何利用新兴产业的崛起这是一个并行的局面。传统产业一方面要被淘汰,一方面面临着升级,面临两个课题。新兴产业的发展业面临了是否选择这样一个地域来实现新兴产业的立足,从我们自身的整个社会环境来讲,昨天我们在讨论的时候我讲了一个话题,东北地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区域,东北集聚了1亿两千万人口,在生活习性、语言沟通、文化底蕴高度相似,交流没有障碍,不像南方隔个村还要带个翻译。这和我们未来发展金融科技或者金融科技的应用,也是关系相当密切。 我们在这中间发现,我们缺少了很多东西。在我沈抚新区的金融发展规划当中,我们提出了我们是科技金融的荒漠,因为科技发展、科技技术的驱动的金融创新在东北地区发展的沉闷,不好意思讲,我们的P2P平台暴雷的都很少,活跃的程度和整个的土壤,确实有他缺失的一面,所以我们在这里面,我在我们这个发展规划里就明确的提出了这么一个概念,金融科技我们是荒漠。所以金融荒漠和整个科技金融和新金融发展之间这种非常缓慢,我觉得我们给他定义为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一个要素之一,没有给他更多的展开。 我发展科技金融了,回到我们自己的话题,有什么优势,实际上就是我们目前面临的劣势,这个劣势就是我们发展的优势,我们是荒漠,我们没有,我们怎么做都可以,我们有足够的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去任何任意的驰骋。传统经济的薄弱,和新经济诞生的初期,应该说我们在新进入动能转化上,对我来讲,我的成本非常低,我不需要研究我们的转化问题,甚至在我的新区里边,我将放弃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和新经济之间建立的动能转化的成本是很低的,本来是一个弱势,我现在认为应该是一个优势,而且应该是一个核心的优势。我们在规划过程当中,一定会有SWOT这种分析,但是我想分析之后,我们确定的几个想法,一个叫机会开拓战略,因为我这是一张白纸,所以我有机会引进外部资源,有机会来构建一个新的结构,来支撑一些我要实现的一些目的,所以我们有机会利用外部资源来弥补我们内部的劣势。 另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来扩张内部的优势。所以在金融服务上我们就建议要使用新金融,像普惠金融、科技金融这些概念,从机构表现形式上,就是我们原来努力发展的一些供应链金融、融资担保、小贷这些,这些都是一些比较普通的形态。这也是我们选择和白沙岛合作的重要的原因,我们选择和民营经济合作。大多数我们要做一个事情,肯定天天会找一些股份制银行,请你到我这开个分行,开个分支机构,用这些东西来支撑,但是我们恰恰选择了新金融来支撑,这是我们在金融发展的一个理念。 第二个战略叫威胁转化,打造白沙岛金融小镇,我的想法是在一个物理空间,对新金融,对科技金融,对金融科技提供一个平台,金融科技现在到处都是,网络这么发达,尤其5G上来以后,大家在哪做都行,在深圳、上海都行,但是他需要一个应用场景,这个场景可能是物理的,也可能是虚拟的,这个物理场景的提供者就是我要用白沙岛这个生态金融小镇,就像瀚华董事长提的,我们要用新的金融生态支撑这个东西。我们在战略初期回避外部的威胁,用全新的概念支撑科技金融的发展。 当然有很多地方需要探讨,希望通过这次论坛有理论上的冲击和新的概念上的学习,也和大家共同来交流。实际上是做了一个小广告,也希望大家,如果有在金融科技发展上的一些想法、规划、理念、实践或者是一些需要,欢迎大家到沈抚新区来,欢迎和我们瀚华一起做的白沙岛金融小镇,在这里面开拓你们的事业,让我们共同为金融科技这个行业做出一点我们的努力。谢谢。[详情]
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海外知识产权室次长 许圣茂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海外知识产权室次长许圣茂出席分论坛“东北亚贸易发展与中日韩FTA”并发表演讲。 许圣茂认为,汽车产业和半导体产业都面临一些危机,汽车生产企业现在已经进入到硬件激烈的竞争,还有汽车消费市场已经饱和了,所以最近很多汽车企业是按照他们的二手车市场来弥补他们在新车市场受到的亏损。 许圣茂还表示,在半导体企业方面,像手机等这样的小型消费市场也接近了饱和的状态,但是他们还有一个机会,就是在汽车市场、汽车产业里面半导体的功能会越来越多。 以下为发言实录: 许圣茂(韩):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叫许圣茂,感谢邀请我参加这么大的论坛,非常荣幸,能有这么好的机会。我们有个机构,我们在中国现在有19个办事处,9月底在吉林省的长春也会开设一个办事处。我们在中国工作的时候受到很多中国政府和机构的关爱和保护,例如商务部的亚洲司,还有各省市的商务厅和商务局,在9月底的时候,吉林省商务厅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表示感谢。 我曾经在中国工作过13年,主要是在大连工作6年半,北京5年,在沈阳2年。今年到2月份,我回韩国以后,不觉得我回韩国了,我有点长期去韩国出差的感觉。我在韩国中文系毕业以后,有了很好的机会在中国工作。虽然是中文系毕业的,我的汉语还是很差,所以在有一些词汇和表达方式上会有很多差距,请大家见谅。 上面写的是CES,(英文),每年一次,在美国的拉斯维加斯举办了一个很大的全球最大的消费家电博览会,这是1990年美国的展会,左上角是关于游戏的,这边是电子吉他,这是当时的电脑,这个电脑的显示屏叫CRP(音),就是很厚的。1990年代,CES主要的产品都是消费的家电。这个是最近在CES展示的一些车辆,我选择这个图片,这样大家都能相信这个不是汽车博览会,这是消费家电博览会展示的车辆,这是最新的车辆。像丰田还有其他等等牌子都有。这个是明年CES的广告,我们都可以看到,除了消费家电以外,最大的就是汽车。最近中国有一个汽车广告,叫“芯”动、行动,我这个PPT没有那个图片,芯动是我们心别动,是另外一个心,是“芯”,“芯”动我们才能行动,我觉得中国这个广告很有创意性。 一部手机里面,大概能有几个半导体?未来的无人驾驶小轿车,会有大概几个半导体?可以推测吗?我听说有2000个半导体,比如说驱动系统,制动系统,有2000多个半导体。无人驾驶车里面的专列有多少?25万个。所以今天我想强调的话题,是5G时代,汽车产业和半导体产业之间的融合合作,这是今天要一起共享的一个话题。这个是上周在英国金融时报发了一个文章,这个图片里面数字50的意思是50以上,这个产业在扩展,50以下是缩小的状态,自经贸摩擦以来,很多方面,比如说机械等,下降最严重的是汽车产业,已经降到了46,缩小的范围最大的一个产业。 我觉得汽车产业和半导体产业都面临一些危机,汽车生产企业现在已经进入到硬件激烈的竞争,还有汽车消费市场已经饱和了,所以最近很多汽车企业是按照他们的二手车市场来弥补他们在新车市场受到的亏损。半导体企业的话,像手机等这样的小型消费市场也接近了饱和的状态,但是他们还有一个机会,就是在汽车市场、汽车产业里面半导体的功能会越来越多。这个应该是去年的一个统计,5G企业当中,最近开发汽车方面的半导体越来越多,第一名是305件的专利被美国的高通吞了,这是高通公司申请的专利。因为图片在韩国报纸,我才涂的,两个红色的是韩国企业的数据,中国企业的话,现在有华为、OPPO和中兴,一共是227件,跟韩国企业加起来差不多的数量。日本的话,日本现在有27件专利正在申请。这个图片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半导体企业大概在中国汽车产业里面他们申请的专利是越来越多的。这个是汽车生产企业在美国专利申请的情况,现在我在总部,从2月份开始负责知识产权,实际上从2009年在北京工作的时候,这十年当中一直负责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权,外观设计,最近我主要是负责专利的情况。无论是哪个里面,还有哪个国家的企业或者是个人,现在我们面临的现实是大家最想要申请的国家还是美国的,所以这个是往美国申请专利的情况,申请量最多的是日本的丰田,下面是韩国和美国企业的顺序。这个汽车生产企业在欧洲申请专利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名到第四名在欧洲申请的汽车专利,不是汽车企业,他们是半导体企业,在汽车领域最靠前的才是这个企业当中第五名,是博士(音),是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最近包括韩国的汽车公司,他们面临着一个竞争的状态,汽车企业和半导体企业之间的竞争。虽然他们觉得是竞争,但是汽车生产企业和半导体企业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多。 大家都知道无人驾驶车辆里面的智能水平等级,有六个阶段,从0开始,到5水平,0水平是我们现在一般开车的,就是驾驶员不能喝酒,驾驶员应该专注拿着方向盘开车,这是完全被驾驶员控制的状态。第二阶段,现在大部分的车辆是处于第二阶段,还有第三阶段是从今年开始利用,第三阶段我们可以放在自动驾驶的状态。这个图表红色是相当于传感器,中间的灰色是关于计算控制的机器,还有最右边绿色的是无人驾驶,驾驶辅助系统半导体的未来是前途最好的。到了2025年,我们能达到第三水平,就是在车辆比较少的公路上,我们可以放开方向盘,可以打开看手机,或者是打开啤酒,但是还是不能喝酒的。四、五的阶段是2030年才能实现,到2030年全部的过程是由车辆来控制,今年的8月8日在一个媒体发表了一个文章,业内人士说,不到2030年已经可以达到水平五的状态了。这是全球车载半导体市场规模展望,到明年会超过400亿美元的。 介绍一下韩国车载半导体产业状况,虽然现在在北京也有工厂,但是韩国在车载半导体国产化比例还是很低的,只能有2%的水平是韩国的国产化的能力,主要的企业还是三星电子和LG电子为主,这个是一个例子。三星电子最近开发了(英文)半导体,是给奥迪提供半导体,下面的ASIC是一种量身定制的半导体,半导体分两种,一种是内存,像男人的领带,谁都能戴的,但是ASIC这种芯片像衣服,需要量身定制。韩国现在在全球半导体领域领先的只有在内存领域,但是占的比例不超过30%,所以现在韩国半导体业内一个忧虑是怎么能在稀土半导体里面向中国和美国超越。主要企业以及国际间企业的合作情况,现代汽车企业委托德国公司设计动力芯片和电力还有车体芯片,他们制造完了以后,再供给给现代汽车,如果半导体数量多的话,那车也要更大一些,所以为了减少空间,在开发三芯合一的芯片。我觉得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已经开始觉醒,我为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加油,希望中国的半导体产业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大起来,从中国的内需开始积累经验,开始和日本、韩国合作,慢慢发展成我们东北亚的一个半导体的摇篮和起点。谢谢大家![详情]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何广文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农村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何广文出席分论坛“农村金融助力东北乡村振兴”并发表演讲。 何广文表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要更多地利用科技手段,另外也要促进乡村的信息化、智能化,要迎接数字时代的到来,要打造智慧乡村,要促进企业的信息化、产业的信息化,通过打造产业生态圈来提供金融服务。同时,要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与保险、期货结合起来。此外,还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引入PPP模式。 以下为发言实录: 何广文:大家早上好,我是大学教授,一直是搞研究的,可以说我是一个学习者和观察者,我一直是在研究农村需求,后来研究农村金融的供给,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来看农村金融。我观察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从目前来讲,在我们国家不管是在发达地区还是在欠发达地区,除了极个别的贫困县以外,我们一个县都有比较多的金融机构,都有好几家,这是看得到的。另外一个方面,我们的金融总量也不缺,机构不缺,总量也不缺,是不是得出这样的结论?但是如果从需求的角度观察会发现,有些地方大家是不是满足力比较低,从不同角度得出了不同的结论。那么到底怎么一回事呢?我们要想把这个问题研究清楚还是要从需求出发,然后看我们是怎么供给的,看这种供给是否能够满足需求,再寻找完善的路径,我觉得是这样一个思路。 我们要研究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我觉得首先还是需要搞清楚乡村振兴怎么振兴,它的模式是什么,金融需求在哪里,我们怎么来服务,在现有的模式下是否能够满足这些需求,怎么来完善,我觉得应该认识这样一种思路。 对于乡村振兴大家清楚,这是十九大报告提出来的五句话,二十个字,这不用多说了,大家都清楚。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而且后来还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规划,那么这个规划实际上是一个30年的发展规划,乡村振兴分三步走,2020年、2035年和2050年,实际上是一个30年的发展规划。 对于这个规划我们要清楚,不管是产业发展或者说治理有效,或者是叫做生活富裕等等,实际上都会产生金融需求,都会产生投资需求,那么这种投资它的来源无外乎私营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私营资本是有限的,所以还需要插上金融的翅膀,乡村振兴不能不依靠金融。 但是有些分析我们需要思考,乡村振兴到底怎么振兴,采取什么样的模式,需求在哪里,这些需求有什么特征,我们怎么来满足,这是我想跟大家一起简单用有限的时间跟大家一起探讨的。 对于乡村振兴,我们现在要明确它的主体是农户,乡村振兴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在有些地区,在实现过程当中,我们出现了政府主导的这样一种状态,似乎是政府的事。那么一讲乡村振兴,大家都在搞旅游开发,搞农业结合,都在搞旅游,出现这样一种状态。另外在这个过程当中,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农旅结合过程中出现政策之间不协调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要保护耕地,另外一方面我们要搞旅游开发,这里面就存在一些矛盾,在有些地方存在片面性,政府先去出资给补贴,扶持一个企业的发展,搞农旅结合,我们国土部门通过卫星一看,占了耕地,要拆掉,拆分调动以后要恢复耕地,有些地方怎么干的呢?已经是水泥地了,要恢复有成本,就拉点图去盖在水泥地上,就算恢复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有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另外在这个过程中,似乎农户就被边缘化,好像是政府的事,是开发商的事,是这样的概念在里头。我们在推进过程中,农户做的比较多的都是被动参与,因为投资比较大,主要靠资本拉动,都是这样的一种状态。 那么对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中央政府已经有关于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在指导意见里面提到有五大突破口,并且有二十多个着力点,就是产业兴旺的要点,关于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很值得研究,我们怎么来进行产业振兴。那么这里面有很多点,实际上也就是说这些着力点是我们需要发力的地方,一共有二十多项着力点,这不用多说了。 根据我的研究和调研,产业振兴它的路径我觉得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要处理好一些关系,就是发力粮食相关产业还是非粮产,根据指导意见要明确,实际上要发力粮食相关产业,就是主席讲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口粮不能丢,所以这两个方面怎么取舍的问题。 另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有些地方一讲农村产业发展,要发展产业,就是搞非粮产业,就是非粮化,这个问题也需要处理好。 同时根据我的调研,乡村振兴有六大模式,这六大模式主要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互联网+农业电商平台”、田园综合题模式,延伸产业链模式,以及工商资本推动型和“农业+特色小镇”这样一些模式,这样一些模式在不同的地区都有体现,具体体现不一样,同时发展的层次或者程度也不一样,很值得研究。 举个例子,大家一谈到田园综合体就谈到无锡的东方田园,都到无锡去看东方田园,它是依靠大字本完成的,是依托无锡、上海一代强大的消费者群体,但是在很多地方是没有这样的条件的。但是我们在一些地方也形成了一些其他形式的田园综合体,当然对什么是田园综合体大家还需要研究。 另外一个要依靠工商资本,农业的发展不能不依靠大户,不能不依靠工商资本,小农户或者贫困农户他仅仅是劳动力,很难成为创业家和企业家,所以农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工商资本,需要依靠农人,需要依靠大户。但是我们要研究怎么依靠能人,依靠大户,依靠工商资本。工商资本我也看到有些成功的模式,也有比较多的失败案例,那么这里面主要的要素我觉得需要处理好与土地和农户之间的关系,这里面有很多模式值得研究,值得再深入探讨。 另外作为乡村振兴它的金融需求到底在哪里呢?根据我的观察,除了主要来自于产业振兴以外,还体现在其他一些方面,我在调研过程中总结出来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个是传统产业的规模化,传统产业的规模化就是我们的农业、养殖业等等,它的规模化,这是在农村领域现在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很重要的方面,农村产业适度规模化也是农业发展的未来,也是农民的未来,这是一个趋势,是方向,我们不能不研究农业产业的适度规模化,在这个基础上的专业化、产业化、合作化。现在在专业化基础上的创业需求越来越突出,农民在外面务工,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有了资本积累以后就回乡创业越来越多,但是要注意农村领域的创业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技术构成相对比较低,创业模式雷同的情况比较突出。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现在农业发展已经不是片面做大的问题,而是做优、做强、做特的问题,也就是农业发展的约束从目前来讲已经不是要素组合的问题,不是劳动力,不是资金、不是技术的约束,主要是市场约束,也就是生产出来怎么卖,所以农业创业最大的约束是市场约束。所以在农村领域创业的话,我觉得也有比较多的成功的案例,也有比较多失败的案例,失败的案例主要是没有解决市场约束的问题。大家每天都要吃饭,农业是一个日部落产业,政府也有很多政策措施和办法来激励农业创业,但是大家要清楚我们的农产品,比较多的农产品都已经处于基本供求均衡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和其他的产品还不一样,它还没有办法通过简单的经济学原理、价格原理来解释。一般的产品如果供给多了,价格就会下降,需求可能上升,会拉动进一步的生产,但是在农产品面前,这个原理可能不太适用,大家要清楚,你生产多了价格可能下来了,但是消费量不一定能下得去,这就是农产品它的特征。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农业创业我们需要注意。 另外就是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现在我们搞产业大家要清楚,我们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处于一个关注弱势、关注细节、关注未来的阶段,我们现在要发展产业,我们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关注弱势,就是要关注发展的包容性,整个社会要包容性地发展,包容性地增长,使得那些弱势群体也有机会共享增长。关注细节就是要注重质量,注重技术的提升等等,这是大家要清楚的。关注未来就是要关注环保,要可持续。 同时延长产业链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主题,主要表现在农业领域前端、后端以及发展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出现新的经营主体、新的业态,以及要培育新兴产业,培育农业新型主题,培育产业集群,以及产业化的联合体等等,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有很多案例值得大家去研究。 同时乡村振兴所依赖的农村新业态和新型经营主体不断产生的过程在加速,从农村来讲我们传统的种养殖规基础之上的小额信贷需求在下降,这并不是说这些小额信贷需求没有了,并不是说农户的需求没有了,而是在转型,小农他的需求出现,就是消费需求的提升,买车,进城买房,家里房屋要改造,所以出现了家庭农场、电商,通过电商来销售自己农场的产品,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越来越突出。 作为乡村振兴来讲,我们的需求特征表现在哪里呢?它是否属于普惠金融需求呢?作为乡村振兴的需求,根据我的理解要看到产业振兴的需求,很多方面我们是可以通过商业化、可持续的模式来推进的,我觉得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不管是什么产业,我们在推进的时候,金融服务的提供也需要通过商业可持续的方式来满足它的需求。另外我觉得不宜片面强调要低利率,要以双方可持续的方式,合理的市场利率来提供金融服务。 产业发展的需求可以通过商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来满足,但是乡村文明,或者生态宜居这样方面产生的金融需求,它可能带有公共物品薪资的投资基础上所产生的需求,有不少需求是在短期内无利的,或者是低利的、微利的,甚至是无利的,但是在长期内可能对整个社会来讲是有利的,是能够走到产业上的可持续发展的。所以在这个基础下,乡村振兴还需要政策性金融,以及政府的公私合营,或者PPP,政府购买服务等等这些模式的金融服务。同时大家清楚,我们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农户群体巨大,即使是城镇化率有了明显提高,现在快到70%了,但是农民群体仍然巨大,所以我们的农户小农格局很难改变,小农的需求仍然是普惠金融需求,仍然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满足,来进一步深化普惠金融服务。 对于普惠金融,大家对它的定义很多,也有人认为它是政策性金融,也有人认为是扶贫金融,也有认为是低利率金融,但是普惠金融不是政策性金融,不是贫困金融,不是低利率金融,我对它的定义是使那些没有享受到或者没有充分享受到低利率群体在有需要的时候也能够有机会以合理的成本有尊严地持续性地获得金融服务的一种格局,是未来我们要达到的一种状态。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只不过更关注了一些没有享受到或者没有充分享受到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满足他们需求的同时我们更关注的是信贷需求,是这样一种状态。 另外作为乡村振兴我们怎么来创造新的服务,来提供金融服务呢?我觉得从需求这个角度考虑比较少,更多是考虑供给,从供给角度我们中央五部委今年还出来了乡村振兴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值得大家好好学习。这里面与乡村振兴发展规划适应,我们制定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三个阶段,这也是一个金融发展的长远规划,这是农村普惠金融推进的发展规划,我觉得很值得研究。 但是从金融推进乡村振兴来讲,我觉得应该基于这样几大趋势来思考。服务要更多地利用科技手段,另外要在促进乡村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之上创新更多基于产业生态圈、产业金融生态圈的打造,通过产业金融来实现,来提供金融服务。要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要与保险、期货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引入PPP模式,要政府采购等等这样一些,要多角度地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来发力,特别是对于需求端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同时要促进乡村的信息化、智能化,要迎接数字时代的到来,要打造智慧乡村,要促进企业的信息化、产业的信息化。 我就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有很多问题还需要再深入地探讨,谢谢大家。[详情]
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会长 李春生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合作社联盟副主席、亚太地区主席,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会长李春生出席分论坛“农村金融助力东北乡村振兴”并发表演讲。[详情]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亚洲研究所所长 宋志勇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亚洲研究所所长宋志勇出席分论坛“东北亚贸易发展与中日韩FTA”并发表演讲。 宋志勇表示,中日韩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贸易伙伴,2018年中国与东北亚地区五国贸易额合计约7585.7亿美元,中国、日本、韩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合作也是非常紧密的,如果能建成对整个东北亚区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宋志勇还表示,未来能否建设东北亚自贸区,想法可能太大胆了,但整个东北亚地区,一方面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另一方面,各国之间互补性都比较强,中日韩相互之间有很大的互补性,实际上俄罗斯和蒙古与中日韩之间的互补性也有很大,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以下为发言实录: 宋志勇:首先非常感谢有这个机会到论坛上来发表我的一些简单的研究观点和想法,我发表的这个题目叫做《加快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主要是分四个方面,一个是东北亚自贸区建设情况,一个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挑战,第三个是中日韩FTA对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最后是谈几点我自己的想法。 东北亚整个的建设情况,应该说最主要的是大家知道,东北亚是6个国家。自贸区建设,从进入到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加入到WTO以后,中国在自贸区的建设非常快,第一个是与东北签署了自贸区协议,也是一个政治决断,当时我们对整个自贸区的认识比较粗浅,做了一个早期收获,对东盟做了比较大的带动,因为他们的热带水果啊,对东盟要求比较高,我们签署这个协定,等于说早期对东盟开放比较大。从这个意义来说,自贸区建设逐渐发展起来。目前来看,我们到2019年8月份,已经完成谈判的自贸区有17个,涉及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签署协议的16个,生效的有15个,正在谈判的有12个,涉及到国家有20多个,还有包括正在研究的。应该说,在我们签署这个谈判阶段,半数以上都是周边国家,而且实际上大家仔细看一下,基本上我们签署的这些自贸协议,更多是发展中国家,还有一些发达国家,体量比较小,我们与韩国和澳大利亚签署自贸协定,对我们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过去我们签得更多的是发展中国家,大家认为中国可能就是这个水平,实际上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中国在自贸区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 中日韩自贸协定的开始,始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在这之前,我们对整个自贸协定是不太信任的,新加坡成为了日本第一个签署自贸协定的国家,应该说是这几年自贸协定协定建设,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今年是与欧盟正式签署批准了双方的自贸协定,还有一个就是日本在美国退出TPP以后,重新推动TPP,最后签署了11个国家的CPP,也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这是做的一个表,里面是相应的内容。韩国也是,在中韩签署自贸协定里面来,它走得是最快的,实际上,韩国在对外开放签署自贸协定,最开始与美国自贸协定谈判下来这个是大家没有想到,后来韩国逐渐地扩大开放,特别是与中国自贸协定的签署,应该说对韩国的对外开放和与各国的交往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包括他们现在已经签署了和正在谈判的也比较多。实际上韩国签署的美国、欧盟包括中国这几个大的市场,基本上是谈下来了,所以韩国自贸协定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再就是俄罗斯,俄罗斯国家比较特殊,整个自贸协定的建设相当于比较滞后,签署协定也是一些以前的加盟国和小的国家,蒙古就更不用说了,蒙古真正签署的自贸协定就是日本和蒙古签了自贸协定,叫EPA,现在中国和蒙古也正在谈签署自贸协定的。研究阶段已经开始了,做的可行性研究,我们前一阵上个月去蒙古调研的时候,听当地的人说,不是那么很热心,也不是很乐观。 谈一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挑战。东北亚地区,各位都很清楚,整个东北亚地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区,最重要的可能是朝鲜半岛在这个里面影响是很大的,大家肯定会考虑到的。朝鲜半岛是全球的热点地区之一,经常会出现一些比较紧张的局势,大家都意想不到的,甚至到2017年的时候,当时的状况已经是比较严重了,但是到了2018年,大家谁也没有想到,朝韩之间有了比较大的缓和,朝鲜和美国的领导人竟然见了面,这个大家是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所以,朝鲜半岛对中日、日韩的矛盾,我相信大家也经常能够看到,还有日俄领土之间的问题。所以,面临着这种复杂性可能是超乎我们的想象,一些突发事件常常让我们过去取得的成果前功尽弃了,起码再继续谈判是有很大的影响。 逆全球化的动向,这是在媒体上都可以看到的,首要就是英国脱欧,当时的情况是对世界冲击很大,现在大家所知道的是英国这种脱欧,一会说行,一会说不行的,大家觉得英国是很奇怪的一个国家。之后整个欧洲的内部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过去主张欧盟的这些政党确实力量还是存在的,但是一些右翼势力,包括主张退出欧元区的势力在上升,各个国家都在有。美国,整个逆全球化的影响太大了,特别是特朗普当选之后,他提出的美国优先政策,当选之后,很坚定的就是执行美国优先,不管是对盟国和中国等其他国家,在税务方面是绝对不会含糊的。而且他认为,他过去签署的这些自贸协定也不符合他的要求,包括跟韩国,都要重新谈判签署。还有一个他现在提出来WTO的问题,认为WTO过去偏袒一些国家。再就是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更主要的是他们在这种贸易保护主义采取的一些新的措施,包括对高端产品甚至是投资要素的流动的限制,包括外资融入产生更多的限制,对很多企业提高安全审查度,把知识产权等各方面都加入到贸易保护措施中来,形势可能并不是像我们想象得那样,应该是比较严峻的。 中日韩对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中日韩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贸易伙伴,2018年中国与东北亚地区五国贸易额合计约7585.7亿美元,中国、日本、韩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合作也是非常紧密的,如果能建成对我们整个东北亚区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无论是中国发表的《关于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若干意见》,提出了战略构想,包括日本未来也提出来要加快倡导自由贸易,努力成为全面、平衡、高水平的世界规则的制定者,而且,最近在10+6共同加入中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的谈判中也在积极努力,包括和美国的谈判,都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韩国也是。所以,在对外区域经济合作上,应该是三国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我想,三国合作可以缓解局势,首先是缓解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使之向好的方向发展,会起到比较大的作用。我们看到朝韩之间的缓和,朝鲜与美国首脑会晤,包括朝鲜把经济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面来。这些方面的形势,对中日韩未来区域合作建设,对整个东北亚地区经济稳定都会起到比较大的作用,而且有助于朝鲜半岛积极向好的方向发展。通过各国加强合作,可以降低对抗的风险,我们确实是面临着很多问题,如果中日韩之间加强合作,确实是有助于我们之间降低很多风险,包括这种对抗的情绪。所以,我想中日韩之间这种区域合作,对整个东北亚地区也是很有意义的。有助于贸易保护主义,大家知道,中日韩三国发展这么好,与经济全球化有很大的关系,日韩不用说了,他们把全球市场作为他们的重要市场,所以整个经济全球化,对中日韩经济发展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且随着中日韩经贸关系的发展,也有助于参与到全球化经济进一步发展过程中,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国家到这个阵营中来。 最后提几点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第一,加快推进中日韩FTA谈判。大家知道,2012年中日韩开始谈判,谈到今年一直是取得的进展不大,但是在第15轮的谈判中,中日韩的部长有了一个共识,我们要加快中日韩FTA的谈判,而且要打造一个RCEP+,现在10+6的谈判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按照现在的说法,年底前,应该是能签署自贸协定,所以中日韩未来建成FTA肯定要高于这个,这个是打造的共识,不断地提高规则标准,提升域内贸易投资自由化水平。第二,积极探讨推进东北亚地区贸易便利化。我觉得,贸易便利化方面,我们必须取得一个比较大的进展,涉及到信息共享,货物清关、通关,包括检验检疫标准的互认等各方面,信息的共享可以促进我们双方各国之间的这种交往,有助于贸易投资的发展。第三,未来能否建设东北亚自贸区,想法可能太大胆了,但是我想,整个东北亚地区,一方面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另一方面,各国之间互补性都比较强,中日韩我们总谈是相互之间有很大的互补性,实际上俄罗斯和蒙古与我们中日韩之间他们之间的互补性也有很大,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所以,我想对我们建立东北亚自贸区应该是有利的。最后,东北亚各国已经签署了一些自贸协定,我想这是已经有了一些比较好的基础,不管是签署多的还是签署少的,包括蒙古只有签署一个自贸协定的,但是对整个未来建设东北亚自贸区应该还是有一个很好的基础。所以,我想未来我们各国可以加强努力,共同加强合作,来争取在东北亚地区建合作自贸区。谢谢各位![详情]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经济学博士、韩国产业研究院经济统计分析本部长、首席研究员李镇勉、蒙古国财经大学副校长巴图呼亚嘎、韩国仁荷大学李凖晔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王绍媛教授、葫芦岛泳装协会会长李海峰等五位嘉宾出席分论坛“‘一带一路’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并参与了圆桌讨论。 以下为圆桌讨论实录: 主持人:下面开始分论坛的第二个阶段圆桌讨论,我首先根据主题和以上五位专家的主旨报告,我分别提一提问题然后大家再提问题,因为我们11:20分必须结束,所以时间比较紧。按照顺序先给李先生提一个问题,因为我们的主题是“一带一路”与东北亚区域合作,李先生提到了韩国制造业2030这样的计划,当然和我们制造业2025计划对接也很有空间,更重要的是我想问一下李先生,对韩国制造业和东北地区制造业的产业合作,有什么考虑?特别是最近辽宁自贸区,黑龙江也批了自贸区,在自贸区平台上产业合作有什么建议? 李镇勉:感谢主持人的提问,在我看来,当前韩国制造业2030跟中国这边的对接从大的脉络来讲有两个大的思路可以考虑。这两个方案一个是企业层面的,企业智能化的角度。还有一个方面是地区层面,地区产业园地区经济合作的层面给予思考。 在当前这样一个智能时代,特别是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时代背景下,我认为借助于地区产业园经济合作的平台,韩国政府也特别重视这一块,希望和中国在产业园合作方面,借助于这次科技浪潮的推动,在AI、大数据产业方面谋求更深远的合作,而且韩国政府目前也正在推进这方面的工作。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我在发言中提到的仁川、威海,韩中FTA自由贸易区示范园区。而且目前在仁川这样一个韩中FTA自贸示范园区中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韩国政府正在打算想把这些经验是否有机会推广到中国国内,比如像东北地区就是很好的机会,谋求跟韩国在城市之间产业园区之间利用韩中FTA的机会平台,谋求产业园区合作的平台以及发展的空间。 而且韩国政府现在也在烟台、湖州这些地方寻求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产业深入的合作,如果这一条路径能够顺畅打通的话,相信以后韩国政府和东北地区政府之间以及地方上的合作层面会打开新的合作空间。如果这种示范园区能够非常好的运行,在东北地区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韩国企业不断入驻,而中国企业也可以通过在韩国建设园区,或者FTA示范区的机会进入到韩国市场,对双方来讲都是共赢的成果。 还有在“一带一路”方面,借助于“一带一路”的合作契机,有一定的想法。中国“一带一路”政策实际上在韩国来讲也有演讲者提到的南方工作,韩国也有同样的北方政策,北方政策跟“一带一路”战略对接还是非常普遍的,所以这样的对接可以跟“一带一路”形成一个非常好的助力。以后借助于“一带一路”和韩国的新北方政策,谋求在东北地区中韩合作新的发展平台。 主持人:下面问一下巴图校长,中国“一带一路”在努力推进中俄蒙经济走廊,我想问一下从蒙古国的角度看推进中俄经济走廊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巴图呼亚嘎:谢谢主持人的问题,我们三个国家一起探讨了几年经济走廊的问题,他们已经说好了进行30多个项目,最大的挑战就是投资的问题,谁来投资,在哪里进行什么样的投资。蒙古国算是外国债务比较大的国家,所以我们很小心的决定贷款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吸引投资者。 主持人:谢谢巴图校长,看来我们蒙古吸引投资最大的问题是风险问题,因为债务太高。下面对李教授提的问题是想请他进一步阐释一个问题,因为他在报告中提出中国和东南亚经济关系,东南亚对中国经济依存度越来越高,同时韩国也有一些企业从中国转移,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要转移到东南亚。这种情况下李先生仍然坚持实质上这对中国的影响并不是太大,因为转移出去的产业到了与中国最密切、产业连接最密切的地区和国家,请李教授进一步阐释一下这样的观点。 李凖晔:我认为目前对于东南亚贸易结构带来巨大变化的变革有几个因素,首先最大的变革就是第四次科技革命。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环境下,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生产成本,生产肯定会在一个劳动力和生产成本较低的地方进行。第四次科技革命之后,生产会在离大市场很近的地方进行。所以虽然日本、韩国的企业去了东南亚国家,但是看美国和德国的一些品牌已经出现了回归本国本土的迹象。我认为在产业转移的问题上,可能是因为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原因,更重要的并不是产业如何转移,而是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信息技术在大数据的时代下会把这些生产成本和手段大幅度缩减,以后可能这些生产在距离上都不会是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以后可能会把他们的产业重心比较倾向于印度市场,如果说韩国的企业向东南亚转移是因为生产力成本下降而转移,这种生产力从成本角度来讲可能朝鲜的生产力成本会更低,以后韩国和朝鲜的合作可能会更加广泛。虽然现在看朝韩合作有一些困难和阻力,但从长时间来看这种局势会越来越明朗,而且朝韩之间肯定会有更大的合作发展趋势。 最后我再举一个例子,一百年前韩国最有钱的富人在韩国买了一块地,在什么位置呢?是在和朝鲜接壤的位置,我认为在东北亚合作当中,朝鲜半岛也是非常重要的流域。 主持人:谢谢李教授。下面问绍媛一个问题,您是东北财经大学。现在东北三省基本上一谈到“一带一路”,政府的观点、政府的角度都叫“融入”,现在叫“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您觉得从辽宁省角度来讲,目前我们感到“一带一路”倡议非常大,你觉得我们辽宁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方式和路径有哪些? 王绍媛:这个问题太尖锐了。如果从辽宁省的角度来说融入“一带一路”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从中俄蒙开始的经济走廊,从辽宁大连的角度,还要提出“16+1”产业园的建设,这可能是辽宁整体从中俄蒙的角度,大连从“16+1”的角度要加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合作。因为我是从学校基于理论上的研究,对实践了解的并不是特别多,但是大概知道从辽宁角度出发,可能最重要的还是产业园的合作。 主持人:其实“一带一路”倡议说到底是一个国际合作,如果从经济角度来讲它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国际经济合作我个人认为,不能赋予它太多、太高的期望,特别是我们东北三省,因为受地域的影响,进行地域合作的时候主要还是讲中俄蒙走廊通道的建设,通道建设有很多难题难以解决,走廊建设也是这样,所以需要更广阔的思路来代替东北三省地区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当中。下面请李会长,“一带一路”对兴城泳装产业集群带来了哪些机遇? 李海峰:我个人认为“一带一路”为兴城泳装带来了两点机遇:第一、“一带一路”国家有65个国家,涉及人口44亿人,我们的产业以前主要出口国还是以欧美为主,通过“一带一路”有了一个庞大的市场,给我们带来市场机遇。第二、从兴城泳装走出去,整合国际上的优质资源,提高我们企业的竞争力,带来了这样的机遇。举个例子,比如产业当中有通过海外的投资、并购在这些国家整合的设计、渠道、品牌,包括低成本的生产力。通过这些来提高整个产业垂直的延伸。比如有的企业在菲律宾建了工厂,通过菲律宾我们还可以辐射东南亚的工厂,也在越南建了工厂,哥伦比亚也是北美泳装产业集群,又是西班牙的后裔,通过并购以后可以通过它辐射中、南北市场,这两点我认为是给我们产业带来的两点机遇。 主持人:时间恰好,在座提问题的时间基本上没了,以后有机会我们跟各位专家学者私下交流,按照会议规定我们圆桌讨论到此结束,下一步我们要移动到主会场五楼。[详情]
葫芦岛泳装协会会长 李海峰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葫芦岛泳装协会会长李海峰出席分论坛“‘一带一路’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并发表演讲。 李海峰介绍,上世纪80年代,葫芦岛兴城泳装以“脚踏缝纫机,提篮小卖”起家,后来在省、市、县党委、政府的积极推动下,目前已经发展成为规模化的泳装产业集群,自主品牌达到1325个,电子商务发展全国领先,电子商务公司过万家,跨境国内电子商务贸易额达到40多亿元,国内电商80%在兴城。18年阿里巴巴授予示范市称号,实现了线上线下结合全途径营销模式。 以下为发言实录: 李海峰:谢谢庞院长。下面我给大家介绍葫芦岛泳装产业的发展情况。自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已过去整整五年,五年中“一带一路”建设由点及面,在发展中不断前进。经过五年的全面推进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远景转化为现实。特别是葫芦岛兴城泳装产业集群,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迎难而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国际竞争力、市场话语权和社会责任方面已经不断彰显兴城泳装行业的新价值。 兴城泳装集群发展的情况,上世纪80年代,葫芦岛兴城泳装以“脚踏缝纫机,提篮小卖”起家,后来在省、市、县党委、政府的积极推动下,目前已经发展成为规模化的泳装产业集群,自主品牌达到1325个,电子商务发展全国领先,电子商务公司过万家,跨境国内电子商务贸易额达到40多亿元,国内电商80%在兴城。18年阿里巴巴授予示范市称号,实现了线上线下结合全途径营销模式。 2019年9月葫芦岛兴城被授予泳装城市称号,2015年被中国纺织工业会确立“纺织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地区”,16年被中国服装协会确定为中国服装“十三五”创新产业示范基地。2011年兴城泳装行业协会成立,2016年园区被国家工信部确认为东北首个“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17年天诚电商产业园被商务厅确定为电子商务培训基地。葫芦岛兴城已经成为国内领先的产业集群。我做到生产量最大、市场最大、发展最好,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泳装产业的标准制定者和发展的风向标。 依托全球化营销模式优势,纺织服装产业作为传统支柱产业,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经济格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变化,当前经济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而葫芦岛兴城泳装产业在全局营销的时机趋于成熟。局统计世界五大泳装进口量是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和法国,其余进口国分别是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尼、斯里兰卡、柬埔寨等国家,中国是泳装市场进口的主要来源国,依托海外数据化仓储。天诚泳业占21个国家规划建设33个海外数据化仓储物流中心,依托阿里巴巴、易贝带动泳装产业跨境电商快速发展。从19年开始地葫芦岛兴城泳装产业开始在全球谋划布局,并购海外知名泳装产业,包括美国、英国的著名品牌。2018年葫芦岛市进出口投资贸易集团与德容集团联合收购了美国百年品牌Jantzen。一批企业在欧盟国家注册,借助“一带一路”政策互利共盈。当前所处行业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强,行业发展不再是联合游戏,行业成本趋于扁平。大量区域贸易协定也加剧了贸易碎片化,以市场、资本、网络、政策、文化为纽带,全球一体化深入发展,区域间、国家间、产业间的资源能力正在广泛增加。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国际产能协助顺利推进,“神聚”成为行业价值重塑的内在逻辑,消费需求日益多元,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创新迭代持续加快,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深度融入,开放式创新、体系化创新、可持续创新、协同创新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构建开放合作共享的产业生态,通过横向连接企业整合资源,扩大订单规模,通过纵向联系在原料、设计、生产、运输、销售等行业进行优化组合,节约成本。用“一针一线”串联起“一带一路”沿线纺织业广阔市场,乃至全球市场是葫芦岛兴城泳装产业的目标。 希望我们葫芦岛泳装行业协会与各国商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欢迎各国有识之士到葫芦岛参观考察形成合作。葫芦岛兴城泳装产业已经走了十年自主品牌创新之路,通过海外品牌的拓展,全产业链实现总产值300亿元,我们希望将葫芦岛兴城打造成全球泳装之都,谢谢大家。[详情]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王绍媛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王绍媛出席分论坛“‘一带一路’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并发表演讲。 王绍媛表示,“一带一路”就是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之路。未来,我们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向其他国家介绍中国发展的经验,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强调求同存异,共同建设美好的未来。 以下为发言实录: 王绍媛: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个问题。我们这个论坛有一个特殊性,算是一个小型的国际性的论坛,又有“一带一路”。所以今天给我的任务就是围绕着“一带一路”,然后把中国经济建设的经验,中国经济建设的智慧向在座的国际友人进行交流,所以我就选了这样一个题目“百年大变局与一带一路”,实际上想介绍的核心内容是中国“一带一路”提出的一个大的背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大背景从国际的角度来说,就是我们常说的百年未遇的大变局,为什么说是百年未遇的大变局呢?我简单分析一下它的三大因素。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回归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一个简单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实际上从内在的要求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到一定程度一个必然的选择,同时适应了百年未有的大变局,这就是今天要介绍的两大部分的内容。 首先,我们都知道二战之后世界经济发展呈现的是全球化的趋势,而全球化发展到今天,由于资本的推动,也带来了全球化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不光是中国经济,从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都可以看出,未来经济主要的推动力就是技术。从历史发展的经验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在技术革命中如果占据了一个领先的地位,它在那个时期的全球格局中就会居于一个领导地位。所以新技术革命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世界未有的大变局的一个根本性的因素。而今天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以人工智能为主的这些新兴技术的产生,不仅催生了许多新的经济业态,同时也有利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所以在这样一个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之下,伴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我们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就是为了共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第三方形成一个经济发展新的动能。 世界最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有一个报告,创新远景2030,这个报告中有一个预测,到2025年大概还将会有12种新技术的创新,而每一种创新的新技术都会带来世界经济的增长,下面就是它所预测的新的技术。所以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不管是发达还是发展中的经济体,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发展共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把创新上升到国家战略,刚才韩国的教授所介绍的韩国制造2035,中国制造2025,还有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包括这张图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创新驱动战略的设想。可能被我们更加熟知的德国工业4.0,由此可以看出新技术革命在全球的发展。 刚才所提到的也就是在技术的推动下,全球化是未来一个必然的趋势,这种必然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但是二次战后到今天的发展可以看到,全球化带来的好处是全球经济的蛋糕做大,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矛盾。这些矛盾,比如说全球化与经济多元化之间的矛盾,全球化与文化多元性之间的矛盾。技术的发展与世界格局发展不同步的矛盾,正是由于这些矛盾的出现,全球化是一个必然趋势,又有全球化矛盾带来的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就造成了一个局部失序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中需要更加有效的全球治理格局,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全球治理体系必须要与时俱进进行调整,这就是目前百年未遇大变局制度的因素。所以我们把全球治理体系简单进行一下总结,100多年以前根本无所谓也不存在全球治理的规则,大家遵循的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一个守城的大国,担心一个兴起大国的竞争,可能就遵循丛林法则,挑起战争进行解决。 工业革命开始以后,随着工业革命发展,全球经济的提升,世界中心转移到了欧洲,所以世界治理的中心也就转移到了欧洲的治理。我们再看欧洲的治理,我们也都知道从历史上英国率先实施工业革命,再加上它的殖民统治,形成了日部落帝国,所以在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的治理规则,主导者就是英国,而英国治理主要地区就是欧洲,也就代表了世界。 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之后,它是有一个变节的效应,德国从农业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后,经济也有了快速的发展。到了20世纪初的时候,随着德国实力的提升就想挑战英国的地位,成为世界治理体系的一个主导者。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国家,就是美国。美国1865年完成南北战争,快速进入了工业化。20世纪初,美国也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但是美国当时所遵循的基本治国理念就是华盛顿的治国理念“孤立主义”,美国只要建设好美国的美国,建设好美国的美洲就可以了,不要介入欧洲大陆,也不要介入世界的事情。所以德国在欧洲挑战英国,挑起了一次世界大战,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和英国来说两败俱伤,经济都在下滑。而已经发展起来的美国,在1917年就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基于“孤立主义”的思想依然无益于治理全球体系,所以欧洲就没有一个国际规则进行指导,在这样一个混乱时期没有规则,很快爆发了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战刚开始对于美国人来说也并不是有益于要介入战争,1941年珍珠港事件,所以罗斯福总统开始让美国人民意识到世界的和平需要美国人的参与,世界的和平需要美国人的贡献。因此美国介入了二次世界大战,二战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在美国的一个小城市布里顿森林召开了一系列的会议,贡献了美国全球治理的思想,形成了战后全球治理的基本格局,这就是战后治理格局。有联合国的安理会保证全球这么多年全面的安全,在贸易领域里,1948年运行的关贸总协定,1995年被世界贸易组织所正式取代,在短期的资金融通领域里保证国家金融的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保证成员国生产所使用的长期性资金的融通,有世界银行,区域性的开发银行。战后为了保证全球资本和金融市场的稳定,美国对它跨国资本的流动进行了自主的限制,这就是战后全球治理格局的一个大致的框架。 但七十年代全球进入了滞胀时期,美国代言人华尔街游说美国政府,美国政府开始放松对资本管制,也就是最后一个治理规则发生变化,但是必然会带来一定风险,这个风险很难用数学公式管控,我们知道最终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二战后的这条治理体系,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应该与时俱进进行调整。但是目前关于这些治理规则,虽然有矛盾丛丛,大家就挑战还没有达成共识。在这种失序状态里,规则又没有完整的调整起来,所以在规则调整过程中,国与国之间的实力就开始出现了变化。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我们发展到今天综合实力快速度增强,中国也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一个次变量,我们改革开放的经验、改革开放的智慧贡献出去,带动周边国家,带动全球经济进入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提出了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所谓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在尊重各个主权国家的前提下强调人类的共同性。2013年9月、10月分别提出了、完善了“一带一路”的倡议,“一带一路”的倡议就借用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通过这个历史符号介绍、推广中国经济建设的经验,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共同发展。 所以我们回到第二部分,“一带一路”就是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之路,这个倡议提出的背景,首先是借用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符号。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的丝绸之路实际上就是连接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欧洲、非洲国家的交通商业路线。最开始我们的丝绸之路因为是中国主要贸易产品,丝绸、瓷器,以此形成古丝绸之路的名称。古丝绸之路从运输方式上来看,最主要的就是从长安进行的陆上丝绸之路,还有从广州惠州开始的海上丝绸之路。后来丝绸之路的发展北上蒙古高原,途径天山北路,我们也叫草原丝绸之路。 这就是我们古代丝绸之路的形成,借用了古代丝绸之路之后,我们要把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介绍出去,重点在这个地方,把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给大家简单演示一下。我们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到今天,实际上是摸着石头逐渐积累经验,逐渐开放,我们叫它滚动式逐步开放。经过这一段历史的大家都知道,我们最刚开始开放的是东南沿海的四个城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又开放了东南沿海连线城市,其实在地理上我们把这些城市连起来,就相当于一个线,同样摸着石头主要体现的就是总结经验进一步开放,在这条线基础上我们又开放了沿海地区的面。首先珠三角、闽东南三角、长江三角洲,然后辽宁半岛,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步基本完成,有点、面、线的开放。东南沿海开放后我们要继续扩大开放格局,在这个基础上开放沿边地区、东北地区,就是今天所研讨的主题东北亚的合作,还有西北地区通向中亚地区,还有西南地区开展东南亚的经济合作。我们在东南沿海沿边地区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内陆地区,首先是沿江开放五个城市,然后逐步开放国内各个省的省会城市,这样中国的改革开放基本上就形成了东南沿海、沿边由东向西内陆逐步开放的格局。 我们都知道在开放发展的梯度中必然带来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一个弊端,那就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这种情形下,我们会继续完善经济发展和开放的格局,在2005年形成的区域开放发展格局,东西互动,协调发展,这是一个总的规划,我们都知道东北振兴,东部地区已经率先发展,继续来发展,发展的是以生产型服务业为主。中部地区崛起,西部大开发。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国内的局势已经基本形成的前提下,我们要进一步开放,在这样的趋势下,中国的十九大就提出,我们要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就是在目前的情形下向周边更加深度的融入到国际体系。所以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尼的时候就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议,我们就叫它“一带一路”。从“一带”的角度有三个方向,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方向,这个方向下面有远期可考虑,北冰洋方向,大家昨天都听到了主旨报告,其中提到中国要开始通过蒙古、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北冰洋航线,发展冰上丝绸之路,这就是我们丝绸之路建设提出的一个大背景。 我把“一带一路”倡导基础的内涵给大家介绍以下,我们都知道“一带一路”的提出,不管未来的发展是如何的,我们有初心和原则,这是了解“一带一路”最关键的内容。“一带一路”是开放性、包容性的区域协议。开放性是容纳“一带一路”国家,包容性是欢迎第三方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第二个基本原则共商共建共享,它的核心也就是合作发展,而它的主体是企业,不是政府,所以企业要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来进行产业合作。务实合作的平台,也就是利用各个沿线国家的潜力和比较优势,同时对接沿线国家现有的发展规划,蒙古国的学者已经介绍了他们国家的发展与“一带一路”的对接,其实我们“一带一路”的对接包括印度季风计划、土耳其东向发展计划,都是与我们“一带一路”倡议是连接的,通过“一带一路”实现人文交流,跨越不同区域、不同文化、不同宗教。 比如大学之间的合作,我是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的老师,我们学校有很多蒙古国的留学生,也有很多俄罗斯的留学生,这都是“一带一路”建设所带来的成效。“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重点刚才说是企业,所以加强实体合作,实体合作有两个表现,主要是经济走廊建设。这张图非常明显,六大经济走廊。第一是新亚欧大陆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中国、西亚经济走廊,北向中蒙俄经济走廊,南向印、中、缅经济走廊,这是我们合作的实体方式。现在走廊建设主要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和未来第三条亚欧大陆桥,合作重点是产业合作,基础就是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发展基础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要用好基础设施,就是互相投资。所以“一带一路”倡导的是多向投资,多方合作,也欢迎这些国家到中国来投资,这是我们合作的重点。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都知道“一带一路”倡议到今天刚过去六周年,六年时间我们取得了很多成效,可以用三个词共商、共建、共享来分享。共商,通过各种各样的论坛,将“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倡议变成全球共识,我们共同打造和谐的家园,将发展的成果汇集到沿线国家,让所有参与方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未来“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是我们新的理念,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以“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于中国,发展到今天更始于世界。它是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方案的表现,希望把沿途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我们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想向其他国家介绍中国发展的经验,与其他国家分享中国的贡献和中国的经验,我们没有意图,一定要把中国的发展模式推出去。所以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强调的是求同存异,共同建设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详情]
韩国仁荷大学 李凖晔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韩国仁荷大学李凖晔教授出席分论坛“‘一带一路’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并发表题为“韩国的新南方经济政策—增加值贸易的分析与政策应对”的演讲。 以下为发言实录: 李凖晔(韩):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有点感冒,不好意思。我是来自韩国的李凖晔教授,简单介绍一下我是1994年到北京读博士学位,可以说韩国留学生第一批最早到中国学习的留学生。 今天我发表的题目可能和东北亚关系不大,但是细想的话也是有一点关系,就是韩国新南方政策,也就是说韩国对东盟国家的一些出口和国际教育的问题。 本来是兰教授来翻译,但时间关系我就自己说中文吧,虽然我的中文不太好。今天我提供一些简单的数据,第一个数据是东盟国家最近15年当中它们对于世界贸易的关系。左边的是东盟国家对世界的出口,右边是东盟国家的进口。东盟国家第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他们的出口很热,进口速度增长非常快,这是一个很显著的特点。第二个特点是东盟国家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在提高,主要是2010年中国变成了东盟国家第一个贸易伙伴国,这个右边的图表是东盟国家进口的依赖程度,也就是中国是对东盟国家出口最多的国家。 今天我主要是通过用简单的投入产出表分析一下东盟国家如果使东盟国家和中国经济有变化,对出口和贸易方面有什么影响。做这个分析时我做了一个模拟分析,原来是夸张一些,结果看起来比较显著,我就夸张一下,不是说一定要发生这样的事情的意思。 这是国际学术比较常用的附加值投入产出表的分析办法,我们原来分析是以出口总额来分析,但这个可能看不到出口总额对国家的影响,现在国际贸易方面主要是把出口总额变成不同的一个附加值的出口项目。最详细的16个出口的附加值项目,16个最核心、最重要的附加值项目是Pure Double Counting,比如其他国家出口给中国,中国再出口给其他国家,他们来往是两次,如果重复的项目做的话也反映出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是比较好的,加入世界网络里面程度比较高的意思。 这个统计数据是根据联合国2006-2015年的投入产出表计算出来的,Vertical Specialization是总出口外国的意思,如果东盟国家出口,用多少程度外国附加值的意思。10个东盟国家当中利用外国附加产品是不同的,对外开放度比较低的一些国家,他们的程度是比较低的。 这个图表是中日韩三国对东盟国家不同的出口附加值数据,第一位是国内附加值。最左边的64.1,这个意思是韩国出口给东盟国家,韩国国内的附加值是多少。如果我出口100元的产品,韩国国内的附加值是64.1%。中间是日本,它们生产出来的附加产出是85.1。第三是中国,中国2005年是53.9,中国对东盟出口的时候,中日韩之间国内附加值是最低的,我们是中间,日本是最高。日本生产出口的时候是以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给东盟。下面这个图,日本是最低的5.2,2015年6.5,也就是说日本出口给东盟就完了。但中国和韩国是一旦出口,然后再进口来,加工再出口给世界各国。所以中日韩三个国家对东盟的关系比较密切,但他们怎么来和东盟国家经济形势有差异。 下面是我做的一个模拟分析,刚才我说比较夸张一些,这样比较容易看到方向,重要的不是数据的绝对值,主要是数据的方向是很重要的。世界经济需求在50%的话,世界经济需求提高的话,东盟哪些国家会受到最大的影响?最大的影响是2005年的越南,还有新加坡。为什么世界需求增加对越南影响这么高?因为越南是东盟十个国家当中对世界生产网络价值最高的一个国家,所以外部需求增加,他们受到的影响是最多的。 如果世界需求增加,东盟国家需求增加,哪个国家的出口增长,韩国也要提供援建,哪些国家受到的影响是最多的呢?从下面的出口总额来看中国是第一,中国是世界需求增加对东盟出口总额增加最多的国家。但是从附加值来看,中国没有。美国、日本、德国、韩国这些国家附加值的增加是比较多的。 第二个图当然是不会发生的,方向是这样,如果中国经济不景气的话哪个国家受到影响最多?世界生产网络加入程度最高的国家,他们的影响是比较高的,比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非常有意思的是,如果中国经济不景气的话,有可能东盟和中国之间的出口会减少,这样的话其他发达国家对东盟出口也受到影响。对新加坡来说,如果中国和新加坡之间的对外贸易减少的话,受到影响的是美国、日本和印度,还有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受到影响的话,韩国也是排在前四位受到影响。 以上是我发表的内容,我总结一下,现在韩国政府、韩国企业受世界贸易局势的影响,中国生产成本的提高,我们国家很多企业专门来到东盟来生产和出口。但是与世界国家之间的生产网络是非常密切的,我们会回避中国的风险来到东盟,但也回避不了世界与经济形势的变化。谢谢,我就讲到这。[详情]
东北亚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 杜金富 新浪财经讯 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9月19日—20日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东北亚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杜金富出席并发表闭幕致辞。 杜金富表示,本次论坛的举办,必将打造东北亚经济对话平台,汇聚各界思想和力量,融合创新和经验、理解和认同,信心和希望,为振兴东北、构建东北亚区域合作体系做出贡献。 以下为发言实录: 杜金富: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媒体朋友们,经过两天热烈的研讨,今年东北亚经济论坛即将落下帷幕,19日上午本次论坛顺利开幕,辽宁省政协主席夏德仁同志,辽宁省葫芦岛市王力威同志等领导发表了重要讲话,六位领导嘉宾及专家学者,围绕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做了精彩的主旨演讲,19日下午辽宁省葫芦岛市黄晓霞同志介绍了本市经济情况,使我们深度认识了葫芦岛市的经济运行态势,来自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四省区的八位企业家代表,围绕行业前沿与热点问题进行了精彩分享。 另外观看了偶邦科技人工智能机器人的高科技展示,20日上午设置了东北振兴的东北经济韧性一带一路与东北亚区域合作,东北亚贸易发展与中日韩FTA,农村金融助力东北乡村振兴,金融科技等五个平行分论坛,各位专家学者们围绕这五个主题,进行了热烈的思想碰撞与深度交流,本次论坛内容丰富,成果丰硕,让我们受益匪浅。 东北亚经济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东北亚地缘经济发展,东北亚区域合作等热点问题,积极开展东北亚经济论坛,学术叫做,高端培训,期刊专报,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其中东北亚经济论坛是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在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四省区商务厅及地方监督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北京有关宏观经济部门、研究部门,以及东北财经大学、吉林大学、黑龙江社科院等各大院校,在经济管理领域强大的资源优势,为提升对国家东北战略的认识,推动国家战略落实,促进东北亚区域合作而着重打造的一个标志性品牌。 2018年10月,我们已经在大连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东北亚经济论坛,今年是第二届,论坛的主题是新时代、新思想,助力东北亚振兴与开放,新思路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就是要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面对前所未有的时间经济政治形势,面临颠覆性的世界经济革命,共同探讨东北亚经济未来如何发展,东北亚贸易区域合作如何展开等问题,长期以来扩大合作与交流,避免争端与摩擦,实现共同繁荣与发展,是东北亚各国的共同利益所在,也是东北亚经济研究院持续努力的方向。我们相信本次论坛的举办,必将打造东北亚以经济对话平体,汇聚各界思想和力量,融合创新和经验、理解和认同,信心和希望,为振兴东北构建东北亚区域合作体系做出贡献。本次论坛规格高、顶级学者演讲、代表性广泛、议题面宽、探讨深入、启发深思,论坛在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四省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圆满落幕,在此我代表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向远道而来的领导、专家学者、嘉宾表示诚挚的谢意,向为本次论坛提供大力支持的辽宁省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兴城市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本次论坛的联合主办单位,中国国际商会、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新浪财经网,表示诚挚的感谢,向本次论坛的协办单位: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金融监督管理局和商务厅,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东北大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财经咨询北京有限公司表示由衷的谢意,向大力支持本次论坛的新华网、人民网、金融日报、中国中企业协会、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财经杂志、中国金融家、当代金融家等社会各界朋友,全体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团队,以及酒店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还要特别感谢中国平安集团、内蒙古远兴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对本次论坛的大力支持,未来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将在各位同仁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促进东北亚区域合作,贡献智慧力量,最后我宣布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圆满闭幕,谢谢大家,期待明年再见。 [详情]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 笪志刚 新浪财经讯 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9月19日—20日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笪志刚在汇报总结分论坛“东北振兴中的东北经济韧性”时表示,本场分论坛嘉宾发言的内容非常丰富,观点非常鲜明,各有侧重,高屋建瓴,聚焦主题侧重振兴,既有理论支撑也有实践的引领。大会的四位主题报告的发言人的内容,具有国际视野,政策的深度,区域的广度,展现了学者的风范,很好地支撑了“新时代、新思路,助力东北振兴与开放”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的内容。 以下为发言实录: 笪志刚: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接下来很容幸代表第一分论坛向各位做一下简单的汇报。 按照会议的安排,在今天上午有50人参加,四位演讲嘉宾,包括主题报告和互动环节,时间非常紧凑,在各位发言嘉宾的配合下,在互动嘉宾的配合下,在所有与会嘉宾共同努力下,这组实现了预期的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成效,取得了圆满成功。在此我也代表分论坛,作为主持人向所有的演讲嘉宾,互动嘉宾,还有与会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起来,这组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个是我们这种发言的内容非常丰富,观点非常鲜明,各有侧重,高屋建瓴,聚焦主题侧重振兴,即有理论支撑也有实践的引领。大会的四位主题报告的发言人的内容,具有国际视野,政策的深度,区域的广度,展现了学者的风范。 在互动环节,上下互动,关键碰撞,妙语连珠,生动幽默。所以说如果再看具体的四位嘉宾的发言,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副院长周天勇教授的发言,聚焦辽宁省,包括北部的渤水西调的工程,对国家区域布局的意义,对辽宁的优势,辽宁的发展潜力,提出了务实的前瞻性的对策和建议。 何大新教授,从东北振兴是文化,从经济现象的本质是文化,一切交流的起点都是文化的角度,提出了开放大文化,实施大教育,正官气,健全法制,发展生态,尤其是提出了激发东北地区的坚守、担当、奋斗精神的六大建议。 肖所长从整个产业和园区的发展,产业发展主题应该是谁,应该怎么做,如何为企业降低最低的负担,只说了园区建设是产业发展的降低成本最佳的路径。 本土的崔岩教授,从关于东北振兴问题的思考,以辽宁为例,梳理了辽宁在上一个十年振兴的成就,另外也盘点了问题,同时针对现在辽宁的新现象、新目标、新要求,也提出了机遇和挑战,尤其是提出了一些老生常谈,但不得不谈,希望在这个论坛能够破题,能够拿出好的结果的论辩。 在互动环节,各位嘉宾围绕各自的选题,又做了进一步深入的阐述,而且即兴发挥,还有和现场嘉宾的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应该说第一分论坛的整体的效果支撑了这次新时代、新思路,助力东北振兴开放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的内容,再次感谢在本论坛发言的四位嘉宾,互动的嘉宾,还有所有50人参会的代表,谢谢你们。[详情]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副院长 庞德良 新浪财经讯 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9月19日—20日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副院长庞德良在汇报总结分论坛“‘一带一路’与东北亚区域合作”时表示,东北振兴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企业的问题。他相信,本次论坛得出的一些有益经验,一定会对深化东北亚区域经济理论研究,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为发言实录: 庞德良:我们第二分论坛的主题是一带一路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这样的主题,分论坛的几位嘉宾做主旨报告,即有理论功底深厚的教授学者,也有来自企业界的商业精英,即有国内的学者,也有韩国和蒙古的学者,发言的选题上即有理论和模型的阐释,也有商业的分享。 来自韩国产业研究院的部长,他做了题为韩国制造业2030的报告,介绍了韩国政府制造2030计划,这里提出了对接,寻求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中加强中韩科技合作,助力中韩制造业的发展。 来自于蒙古国的巴图校长,做了区域合作和蒙古国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客观实事求是的分析了蒙古经济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也对优势进行了阐述,他提出面向东北亚,加强共享经济互联互通,资源优化等方式,促进共同的发展。 第三位是来自韩国的李凖晔教授,做了题为韩国的新南方政策,在这个报告中提出了非常重要的观点,指出了由于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正在不断提高,即使韩国将部分制造业由转动转移到东南亚国家,也难以削弱中国跟韩国的经济联系,这样使得从理论上他论证了不用过于担心韩国产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这样的一个结论。 王邵延教授做了百年大局与一带一路这样的主旨报告,他提出中国40多年的改革开放,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可供世界借鉴,中国愿意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与其他国家分享自己的发展经验,与其他国家共建美好未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建。 四位都是专家学者,第五位是企业界商业精英李海峰会长,做了新时代、新特征、新作为,共建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报告,他和我们分享了兴城泳装产业发展的经验,他的介绍使我们非常振奋,因为兴城的泳装产业占了全国的40%,他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非常宏伟的目标,他讲:借助于一带一路政策,实现互利共盈,未来葫芦岛泳装产业,将以产品为重点,以品牌为媒介,以海外仓为载体,在东北亚及其一带一路国家建立生产基地、销售基地,实现货通全球的目标。 在东北振兴,目前我看评价不太高的情况下,辽宁特别是葫芦岛有这样的产业,我觉得这个非常真的珍惜,在此我也对企业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说到底,东北振兴的问题是企业的问题,某种意义上不是政府官员和学者的问题。圆桌会议上,五位嘉宾对不同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想总的论坛和分论坛,这种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得出的一些有益的经验,对我们深化东北亚区域经济理论研究,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实践发展,一定会有重要的贡献,谢谢大家。[详情]
韩国建国大学国际通商学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金旭 新浪财经讯 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9月19日—20日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韩国建国大学国际通商学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金旭在汇报总结分论坛“东北亚贸易发展与中日韩FTA”时表示,在东北亚区域合作当中,中日韩三国的交流合作是密不可分的。东北地区如何与中日韩FTA,还有中国和韩国,中国和日本之间进行多方面的协作,这是目前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金旭表示,未来,我们应当进一步围绕中日韩区域合作,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东北亚区域经济更具活力。 以下为发言实录: 金旭:非常感谢在百忙之中很多嘉宾出席这样的分论坛,我们的论坛以围绕着东北亚贸易发展和中日韩FTA这个议题去讨论的,我是来自韩国建国大学的金旭。 我很长时间没这样用中文的方式交流,感到非常荣幸。在这个分论坛当中,邀请到了五位非常重量级的嘉宾,来自于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中心的宋志勇先生、许圣茂先生、河合正弘先生、施锦芳女士、杨臣华先生等等。 我们的论点每个嘉宾都有非常理论加实际相结合,探讨的富有现实意义的发表,我觉得大家的话题都是围绕着目前热点问题集思广益,都做出了积极的发表和认真的探讨了有关的内容。其中的内容我简单总结一下: 第一个在当今单边制度,贸易保护主义的环境下,中日韩三国应该更加团结在一起,为打造新的FTA共同努力,这是我得出的第一个结论。 第二个,在东北亚区域合作当中,与中日韩三国的交流合作是密不可分的,在这种环境下,尤其像施锦芳院长所提出的,东北地区如何与中日韩FTA,还有中国和韩国,中国和日本之间进行多方面的协作,这也是目前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施院长也提出了一些做法,我也提议能不能再借鉴这个政府组织对企业的支持,还有很多的新产业、新能源领域,还有现在人口面临老龄化,也可以对于新的医疗,老年市场这方面进一步的合作,这方面是不是有很多可做的探讨性的东西在呢,这也是我感到非常高兴的议题。 还有一个我印象比较深的,两位国外的嘉宾,一个是日本的河合正弘,他所提出来的,在中日韩FTA,这样的国际协作当中,他特别强调中国的作用,中国的协调作用。因为大家也知道,最近日韩之间也有一些经济贸易上的纠纷,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们又面临将来更大的区域贸易合作和中日韩的贸易合作,这中间中国更加积极的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来促进区域合作,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 还有许圣茂先生围绕半导体讲的非常详细,知识产权,还有全球价值链当中中日韩的协作问题,日韩经贸合作面临一些冲突的背景下,他的观点应该更加重视中日韩三国的产业价值链的协调和合作,这是他的观点。 杨臣华老师的观点当中,我是非常感到高兴的,把内蒙和东北地区和东北亚区域合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扩大整体的合作范围和路径,这个非常新颖,我也非常感谢他能提供这样比较好的建议。 我从参加这次会议,来到美丽的兴城,围绕着新时代、新思路、助力东北振兴开发东北亚经济论坛深有体会,我们有进一步围绕着中日韩区域合作,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我们区域的经济更具有更好的活力,谢谢大家。[详情]
金融时报社社长 邢早忠 新浪财经讯 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9月19日—20日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金融时报社社长邢早忠在汇报总结分论坛“农村金融助力东北乡村振兴”时表示,振兴东北经济需要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 邢早忠指出,整体上看,目前金融机构在机构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方面有较大的突破,但是如何应对当下内外部的复杂形势,特别是当前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战略的历史交汇期,实现决战决胜战略目标,三农发展中的短板问题,难点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他强调,要进一步优化农村的基础金融环境,当前农村信用信息没有能够做到有效整合,信息的部门化、碎片化制约了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风险意识淡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需要持续改善,在这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监管部门要推动很多的工作,要引起重视。 以下为发言实录: 邢早忠: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我们分论坛四的主题是农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我们进行了很强的互动,我们大家一致认为,重农股本,国是大纲,乡村振兴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站在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关口,加快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使广大农民缩贫困人口,中国要富农村必须富,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但是我们也认为,乡村振兴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路径选择和制度供给十分重要。 第一个观点,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以中国大国地位相称的强势农业。有三个观点,一个要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要推进农业的特色化、多元化、品牌化、高端化,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业新动农,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农村电商,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要实现绿色发展,农业是永恒的产业,农业生产过程也是生态保护的过程,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强化农村环境的治理,要建立山水林田湖草的保护系统。 第二个观点,实施乡村振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围绕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进行改革创新,激活主体、要素、市场,这里包括在制度上进行加大创新力度,包括土地制度,包括承包地的三权分制,土地的延包,宅基地的三全分支,经营制度的改革创新,在人才制度上也要改革创新。要培养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村经营人才。 在政策创新方面,包括财税政策,基础设施的建设政策,金融政策,保险政策等等,都要进行多方面的创新。 第三个观点,重视借鉴世界各国在乡村振兴中的经验教训,世界各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乡村衰败是普遍的现象,由于各国的自然禀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结构的不同,选择的不同的向乡村振兴道路。比如说美国、英国、日本等多少,但在拉美国家,不仅农业农村发展失败,而且使整个经济陷入困境,纵观美国日本乡村振兴比较成功的经验,有两个因素在乡村振兴起决定性作用,一个是制度设计,二是资金保障,时间关系不展开说了。 汇报的第四个观点,要加大对乡村振兴的资本投入,在乡村振兴的意见当中,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 在资本的投入当中,一个是要加强财政资金的投入,这部分的投入只要用用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投资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有一个数据,2018年我国一般公共预算中用于农林水的支出为20786亿,占到公共支出总额的只有9.41%,这个比例以后还要不断增加。 二是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农业产业化的投入,比如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项目资金投入,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投入,资金投入当中第三是要加大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这三方面的投入,我们认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是重中之重。 第五个观点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整体上看现在金融机构在机构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方面,有较大的突破,但是目前如何应对经济下行的内外部的严峻形势,特别是当前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战略的历史交汇期,实现决战决胜战略目标,三农发展中的短板问题,难点问题需要及时解决,特别是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农村产业融合和农村产业升级等重大转变,推动生态宜居工程尤为迫切。在这里乡村金融服务一个是要进一步优化农村的基础金融环境,当前农村信用信息没有能够做到有效整合,信息的部门化、碎片化制约了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风险意识淡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需要持续改善,在这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监管部门要推动很多的工作,要引起重视。 第二个形成多层次的普惠金融供给体系,当前大型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都建立了专门服务三农的机构,下一步要大力发展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商业堡垒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多种类型的金融和准金融机构,发挥其差异化的补充作用,这种作用一个是要更多的融资,二是提供信用增进,再一个是进行风险分担,再一个是进行资产处置,大力发展各类农业保险,我们提出来农业保险要扩面,扩大覆盖面,要增品,要增加品种,要提标,提高标准,以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大力发展期货、期权金融产品。 三是大力发展金融科技,赋能乡村金融,解决传统农村金融服务中的成本高,难度大,利润低,风险大问题,解决普惠金融不普惠的问题,客户服务中的痛点,以更低的价格,更有效的服务广大农村地区。 四是发挥政府的有形之手的作用,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我们说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包括三农,边远地区的客户,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要实行普惠金融的服务可得,商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目标,要发挥政府的带动作用,成本负担作用,风险分散作用,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建立普惠金融发展的专项资金,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完善财税政策等等,这些方面政府在这方面还要加大工作的力度。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很好的消息,9月16号财政部发布了关于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情扣除的有关政策的公告,公告称:金融企业根据贷款分类指引,对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进行分析分类以后,按照一线的比例集体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这是很好的政策。刺激类贷款的集体比例是25%,可疑类贷款的集体比例是50%,损失类贷款的比例是100%,从今年的1月1号一直执行到2023年的12月31号。以上就汇报这五个观点,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详情]
新浪高级副总裁 邓庆旭 新浪财经讯 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9月19日—20日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新浪高级副总裁邓庆旭在汇报总结分论坛“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振兴东北经济”时表示,金融科技完全可以成为促进东北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邓庆旭表示,东北高校林立且金融机构众多,这为发展金融科技提供了人才保障和发展土壤。金融科技的发展可以打破地域的界限,并重构商业边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倒逼僵化的体制机制自我变革。对原先倚靠重工业的东北而言,亟需发展新兴产业,而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金融科技的发展将为新兴产业注入动力,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不过,邓庆旭也强调,注重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筑牢风险底线。金融科技运用得当可以把创新之活力注入到经济发展之中,成为新动能。但金融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若急于求成、忽视风险,在给金融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风险,所以,要发挥金融科技的优势,必须同时兼顾效率和风险。 以下为发言全文: 邓庆旭: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是分论坛五的主持人——新浪高级副总裁邓庆旭,非常荣幸能够在今天上午的压轴环节向大家汇报总结。 我们是最后一个分论坛,同时也是人员组成最多的分论坛。本场分论坛共有六位嘉宾,他们分别是:辽宁省沈抚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贾魏、辽宁振兴银行行长陶志刚、恒久远金融咨询PFS董事总经理唐岫立、盛银消费金融监事长沈荣生、浙江孚临科技有限公司CEO 唐科伟、深圳区块大陆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杨扬。 经过几位嘉宾的分享和讨论,我们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金融科技完全可以成为促进东北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原因有几点: 首先,东北高校林立且金融机构众多,这为发展金融科技提供了人才保障和发展土壤。其次,金融科技的发展可以打破地域的界限,并重构商业边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倒逼僵化的体制机制自我变革。最后,对原先倚靠重工业的东北而言,亟需发展新兴产业,而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金融科技的发展将为新兴产业注入动力,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不过,在讨论中我们也认识到,注重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筑牢风险底线。金融科技运用得当可以把创新之活力注入到经济发展之中,成为新动能。但金融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若急于求成、忽视风险,在给金融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风险,所以,要发挥金融科技的优势,必须同时兼顾效率和风险。 在谈论了金融科技振兴东北经济的诸多可能性后,我们一致相信,金融科技与东北经济的故事在未来只会愈发精彩。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新浪财经也将一如既往的秉承客观、准确的态度,关注并记录东北振兴的点点滴滴,继续做好资讯服务。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祝在座的各位周末愉快![详情]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周天勇、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专家、四川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何大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崔岩出席分论坛“东北振兴中的东北经济韧性”并参与圆桌讨论。 以下为圆桌讨论实录: 主持人:非常感谢在座的各位嘉宾,在互动环节王洪章院长也来到了互动现场。刚才的四位嘉宾聚焦这次会议的主题,着眼振兴提出了具有理论支撑又有实践引领的报告,周教授关于辽宁省两个重大战略性工程,何局长关于文化东北振兴的核心,还有肖所长关于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的关系,尤其是崔教授代表辽宁省讲了辽宁振兴中的机遇和挑战,都给大家从不同的视角提供了非常好的精彩分享,也提供了新的思索和思考。 接下来的环节,时间安排是11:20准时结束,然后移步到五楼举行闭幕式,时间有限,我首先行使主持人的权利,先就刚才主持人的发言抛砖引玉的问每位发言人一个问题,各位最好用三分钟左右时间做一个答复,然后留一点时间给台下各位参会的代表和嘉宾有一个互动的时间,欢迎各位提出自己的思考,或者简单的概括一下自己的感想,尤其欢迎提出麻辣烫的问题。 刚才周天勇教授,我会看天勇谈经济的栏目,周教授在土地、财政、人口方方面面的研究,包括宏观项目上,不管在中央党校还是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刚才讲的辽宁两个重大战略性工程,由于时间限制没有说的很透,包括里面提到了国际上有好多调水改土成功的先例,也说了加拿大的例子,能不能利用这个时间,稍微再举出一个国际上调水改土比较成功的,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的例子,另外辽宁的两个重大工程,既是中国北部新经济带的需要,也是中国区域布局的需要,不仅对辽宁是机遇是优势,是未来的潜力,可能对东北三省区域一体化有什么新的路径引领。 周天勇:因为我为什么提这两个事呢?我今年在财政部底下组织了一个会上有一个信息,地方专项债五月份基本上发到50%多,四川大概争取了1000亿多,我看了一下辽宁80个亿,我说怎么差别这么大,这是一。 第二个关于渤水西调这个工程,在工程院列入,从渤海调水,调华北,改造土地,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后来我问了几个辽宁的同志,他不知道,所以这是一个。 其实调水改土已经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重大战略,全国性的战略,不是辽宁的战略。全国大概调700多亿立方米水,有300多亿的水从这边调,水每年都调这个产业多大,还有综合的项目。 那么现在调水国际上最成功的例子,实际上是美国西部的调水,调了200亿,就是用山脉的雪山以及水系调到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除了工业和城市用水以外,它的农业发展也基于这个,西部的农业水资源的解决,主要还是这个。 除了我提到印度和加拿大以外,其他的比如说埃及、以色列、澳大利亚,包括俄罗斯、埃塞俄比亚,为了解决它的农业用水,都成功的进行了调水,所以辽宁确实有这么一个比较大的机遇,所以我觉得因为我在东北亚经济研究院,还有在辽宁学习这么长时间,通过今天也是呼吁一下。 另外是这两个项目,特别是大烟隧道工程,对整个俄罗斯远东,整个哈、沈大,烟大,以及到长三角一线形成一个东部丁字形的,沟通的区域是非常关键的,实际上也就是2000多个亿的投资。我认为现在整个经济体量,在经济箫条时期拉动特别需要,国家应当做一个综合的宏观经济比较,上哪些项目合算,我认为这个项目是最合算的。 另外是假如说调水形成北部新经济带的话,整个形成大的丁字形的新的经济布局。 主持人:谢谢周教授的分享和解读。接下来刚才大家对何大新教授提到的东北振兴的核心是文化,大家都有同感,我觉得何教授曾经担任新华社辽宁分设社长的时候,有很多金句都成为公众的语言,比如说共和国长子,资金体外循环,裁判不能进场踢球等等,又在报告里提出来开放大文化,实施大教育,正官气,恢复法制,尤其我觉得最后那个,激发东北人的坚守、担当、奋斗的精神,围绕这个文化振兴,作为东北振兴的核心,你有怎样的思考或者有怎样的金句。 何大新:一个国家的质量,一个地区的质量,实际上是生活在这个国家和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人的思考的质量,国家与国家的比较,在这你跟你的同学,你跟同事的比较,是你的思考的质量,跟他人的思考质量有关。 东北的这个问题开始提出来,一切经济现象都是文化现象的延伸,在史学界已经得到公认,经济现象是文化现象的延伸。 振兴东北,文化是核心战略,实际上是大文化,是系统工程。不像经济那样,有很多明显的抓手,它是系统工程。但是本身它又处处是抓手,比如说一个物理形象,大家比较常看到的,就是我们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看起来是经济现象,营商环境其实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现象,到你这了,大家不高兴,投资项目的选择,项目的确定,把银子掏出来,这是后来的问题,最开始他来得高兴,来以后他得高兴,他看到这有前途,这很快乐,所以他才愿意来投资。 我觉得就文化来讲,是当前东北最重要的,也是很需要的,也是很实际的。 举个例子,我现在在四川成都工作,在这里21年,服务员没气过我一回,成都的服务员哪会有让顾客生气的,到成都去不会有任何一个服务员让你生一回气。营商环境这是具体的,但是从大的看,包括体制,包括制度,包括政治。抓手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文化的建设。 从文化的角度来讲,应该说东北什么时候有吸引力了,形成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东北振兴是有的,而且我对东北的振兴一点不悲观。首先它是一个风水轮流转,是历史的选择,不管美国成为老大,还是日本的辉煌,是历史的选择,不是单靠一个人的努力。昨天有人说,东北经济形成波谷的时候,资金又要到这里来了。 东北的优势是取代不了的,文化发出吸引力的时候,东北的经济会焕发出比别的地方更有特色的、更有贡献的辉煌。我们一讲自己的辉煌,也回不去了,我们即便是讲复兴,你复不到以前的兴旺,现在对东北振兴,大家都知道我们回不到过去计划经济的辉煌石器时代,我们将要达到一个什么程度,这种轮廓是不是清晰的呢?最核心的东西,我觉得就是文化的问题。 主持人:谢谢,我们也盼望着像何教授期盼的一样,东北能够迎来一个用文化来吸引投资和世界眼球的一天的早日到来。 今天肖教授讲了产业和园区的关系,挺有意思的,现在国内也在热议产业和园区的关系,在吃饭的时候在聊,也知道您和韩国、日本有很多的交往,刚才您讲产业,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产业建设的主体,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们有哪些成功的经验,或者是教训? 肖金成:实际上改革开放之初,在八十年代资金短缺,这是当时的情况。我们希望引进外资,希望外国的技术到中国来。 但是刚改革开放,大家说我们把资本主义放进来,行不行?外国企业说我到社会主义中国办企业,产权能不能得到维护?这两个问题都有担忧,我们怎么办?实际上我们设立了四大特区,明天要到北京讲中国的故事,那么中国的故事就是从中国的特区讲起。设立特区干什么?我划一块地方,通过一个法律,建立一套机构,制定一套政策,基础设施搞的比较完善,外国企业、外国资本可以放心的到这里来。 深圳特区多大面积?300多平方公里,现在是1000多,是在保安县的小镇上,300多平方公里,在这个小圈里。全国都变成很开放的,不太可能,不太容易。那么找几个人是可以的,去的人比较超前,比较开放。第二,通过了一个法律,这就形成了小区域范围内的改变。300平方公里可以吸引很多产业,后来在沿海搞了开发区,开发区都是30平方公里,大连30,其他的也都是30,不大,一个300,一个30,在这些地方大量的外资企业进来,外资企业比如基础设施的完善,来了我能够给你保证服务,这个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改革开放40年我回顾了一下,最有效的就是特区、开发区。实际上东北的面积很大,将近100万平方公里,把100万平方公里投资环境改善,营商环境改善,把所有人的观念都变得非常适合产业发展,我觉得也不太容易。但是我在小的地方,能不能做?我觉得完全可以做。实际上平台有没有?有,开发区并不少。 第二个新区,金普新区,长春新区,哈尔滨新区也不小,但是新区干什么?开发区干什么?是要聚集产业,在这个范围内投资环境能不能改善,能不能有投入,把基础设施搞的能不能比较完善,让企业来,这完全是可以的,实际上很多企业也愿意到东北来,不是不愿意,不是没有利润可图,我觉得利润很丰厚。这些我觉得应该是东北要好好考虑,平台有了,关键把平台建设好,这个事是政府可以做的,也会很有效。 主持人:谢谢肖司长。今天有来自北京的、四川的,还有主场的辽宁省的,崔教授这么多年东北振兴进入第二轮,辽宁不管是经济总量还是什么都是老大,辽宁的振兴是东北地区的风向标也是器仪表,未来在新一轮振兴中,辽宁如何发挥在东北地区的排头兵、领头羊,另外促进东北区域一盘棋,区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引领振兴辽宁,您有怎样的思考? 崔岩:这个问题很大,也非常复杂。从整个东北地缘优势来讲,还是从整个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来讲,东北三省各有各的优势,但是总的来讲,辽宁确实是在前位。 从地理优势上来讲,因为辽宁是一个沿海省份,有几个港口,处在整个东北亚的核心地带。怎么样发挥代表作用,这是很复杂的,需要进行研究的。 比如说辽宁如果先行起飞,能否带动黑龙江和吉林两个省份,在多大程度上会带动,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看三个省份的经济连接度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因为辽宁处在关内以及其他地区和东北地区连接点,所以葫芦岛就是一个最核心的连接点,但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三个省份在振兴的产业发展规划中,高度趋同,都发展重工业,都发展装备制造业,它是一个在发展规划中缺乏协调的问题。因为实际上要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来进行发展规划。 另外一个是有了这个协调的规划,那么产业分工,才能加强我们相互之间的经济连接度。实际上沈阳有一个批发市场,是很重要的轻工产业批发市场,这个批发市场只是南方轻工产品服装流通环节的一个节点,我们始终在东北没有建立起轻工产品的供应基地,这是为什么?这就是一个产业发展的问题。 再举一个例子,从地理优势上来讲,吉林省从铁路到大连,到丹东岛都很近,运输成本也不会很高,而通过图们江运输,即使在江上挖了也不能太大,所以说加强地区分工和合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另外一个我们可以建议中央,虽然东北振兴,但是整体上在行政上没有任何协调机制,能不能建立起一个协调机制。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好,作为黑龙江的学者也受益匪浅,有很多新鲜的思考,再次感谢四位嘉宾的发言。接下来给现场观众留一个提问的时间,哪位如果提问请报一下所在单位,告诉我们向哪位嘉宾提问,谢谢。有没有? 提问:我来自建行大连分行,我想向崔岩教授提一个问题,关注到今年8月26号,中央的财经委第五次会议的时候,总书记对于东北做出了大段的表述,其中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国企改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打造对外开放的新前沿,因为在东北大连一直是东北三省对外开放的前沿,那么对打造对外开放的新前沿,我关注崔教授是日本问题的专家,东北主要是对日对韩,在接下来这个阶段,对于大连这个区域,如何对日打造新的开放营商的环境,我想问崔教授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谢谢。 崔岩:实际上的PPT也少了一些东西,时间关系没有讲。去年辽宁省推出了整个对外开放新的规划,实际上是把过去十几年各时期的规划都统合在一起,去年年底到今年,又有很多新的东西,一个是习总书记和中央提出,要把东北建设成对外开放的新前沿,这个提法主要是着眼于近期东北亚局势和缓,比如说中国和日本关系进入正常发展轨道,俄罗斯也有向东转向,东方战略,朝鲜特别是朝鲜半岛严峻的局面得到和缓,有朝鲜核问题,向和平解决的方向转变,这个可能性,如果这些东西都来了,那么东北亚会进入一个快速的合作发展的新的阶段。 就东北来说,在目前的形势下,对外开放合作重点还是在韩国和日本,实际上是克强总理提出来叫深耕日本。实际上辽宁省最早是对日开放,大连开发区,但是我们实际上没有借助开放的历史机遇来推进体制改革。 新的时期反思这个问题,经济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我们和日本韩国的合作,还有很大的潜力,很多研究也出现了,我们不能着眼于传统的产业,传统的重工业的升级改造,这是一个点。在新兴产业、IT产业、高技术产业方面,我们仍然有很多合作的机会。 另外一个,今后的产业发展、产业规划,不能光着眼于制造业,我们要想提高整个产业的生产效率,必须去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它是支撑产业生产效率的一个重要的支柱。在这个方面,和日本、韩国的合作有巨大的空间,谢谢。 主持人:因为时间关系,一会整体要移步到五楼主会场参加闭幕式,再次感谢四位演讲嘉宾的精彩报告,精彩互动环节给我们呈现的分享,还有今天台下的建行朋友提的问题,也再次感谢各位嘉宾代表不离不弃,参加论坛的学术研讨活动。[详情]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崔岩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崔岩出席分论坛“东北振兴中的东北经济韧性”并发表题为“新时期东北振兴中的辽宁经济·机遇与挑战”的演讲。 以下为发言实录: 崔岩: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会议安排我做这个发言和大家交流。 刚才的题目又稍微换了一下,昨天听主旨报告,换了一个题目,东北发展振兴问题的思考,以辽宁为例。现在东北振兴已经进入到一个关键时期,大家都在鼓劲,而且也出现了很多的新的好的迹象,所以说我们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但是因为我们在这是进行学术讨论,学术研讨,是属于内部的讨论,和媒体、政府的宣传有些区别,我在这里还是想讲一讲,现在目前所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过去所取得的成绩,还有哪些问题遗留,导致了前几年衰退的景象。 政策的问题昨天已经讲了非常多了,我们都是专家,对这些了解的也比较多。我首先想说的是,我们对十几年来,特别是前十年的东北振兴战略,应该有一个反思和认真的思考,它取得了哪些成果?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今后我们的发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基本上是03年的时候开始,中央推出东北振兴战略这个政策。 十几年的时间,东北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现在笼统的说,东北刚才几位专家讲的,我认为都是对的,指出了我们存在的问题。但是东北振兴这十几年的时间,特别是在前十年,它有成就、有成果,也遗留下来了很多问题。 整个总体上的政策方向,大家都是肯定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在具体落实上,在地方发展规划和振兴措施上,还有些问题,和实际的经济环境也是相关的。 十年振兴所取得的成绩,我们作为东北人、辽宁人,在我们真实生活中是切实感受到的。但是我今天想指出的一点问题,经过十几年的振兴,东北经济根本的问题,重大的结构问题,并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变。 当然在总结我们成就的过程中,我们也说发生了很多的改变,但是它并没有根本的改变,这个是很多研究指出的问题。比如说重工业为主的结构,经济结构,轻工业发展的比较慢,工业占主要地位,国有经济占比过大,这个是刚才前一位讲的是产业衰退,实际上传统产业处于衰退状态,在东北地区显示的更为突出,这个是一个问题。 另外一个是体制改革还是严重滞后,这个我就不多说了,一会我们再说,就是说政府主导,国企主导这种体制。 刚才讲到了文化,我也是很赞成的,但是实际上东北的传统文化观念非常陈旧,和市场经济体制是不相吻合的,但是我们实际上在40年来的中国改革开放中,东北人民也经历了非常艰难痛苦的转型,实际上文化观念说绝对落后,说还是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东西,我也不完全承认,也是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总体来说它还是制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昨天讲到的新时期东北振兴战略,十八大以来新的振兴战略,实际上是以新东北经济现象作为背景,实际上东北新阶段的严重衰退,它和中国经济的转型是同步的,是吻合的。但是在全国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东北的转型就更为严重,面临了更多的困难,这个数据我不说了,昨天已经讲了很多,特别是在2016年,辽宁经济出现了负增长,成为全国唯一负增长的省份,主要的经济指标都是大幅度下降,这几年东北经济,辽宁经济面临了非常严峻的困境,这个是我们为什么现在都在关注东北,讨论东北问题的一个背景。 在这个背景下,2015还是2016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实际上构造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昨天专家领导都已经讲了这个含义,它可能在前一阶段的振兴战略之上,又赋予了非常多的新意在里面。 这些目标昨天已经讲了,要在实现东北经济的现代化,具体目标建成“一带五基地”,这些具体的政策内容。 我是来自辽宁,所以说对东北问题,主要对辽宁的问题,辽宁的经济着重来说一下。 新一轮的东北振兴到现在实施几年来,应该说东北特别辽宁经济应该触底反弹,熬过了最为困难的时期。实际上从2017年开始就已经触底反弹,开始企稳。 今年第一季度,辽宁GDP增长率时隔17个季度重返6%的增长大关,从产业层面来讲,产业结构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刚才我们说到了,对前一阶段振兴战略或者我们发展的反思,为什么这些结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有外部的原因,前十年的东北振兴,恰好和中国的重工业发展高潮相吻合。那么在市场极大需求的情况下,东北以及辽宁产业发展,是在低水平扩张。因为我们生产的机床,生产的设备,很低质的东西,生产出来就有人买,而且我们像鞍钢全国并购,把攀枝花都并购了,因为钢材需求是非常巨大的,在这种巨大的市场需求下,我们延迟了改革。 另外政府在好的经济效益情况下没有推进国企改革,这个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传统的体制,传统的结构,不但没有改变,而且进步延续甚至放大,这个是我们值得反思的问题。 近几年辽宁上上下下都面临着非常巨大的压力,过去辽宁老大,至少是全国排在前列的经济省份,面临这样的局面,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最近有些报道,对辽宁和东北经济出现新的、好的迹象给予了报道,比如说中国新闻周刊,它的报道是辽宁走出负增长的900天,投资升温,引进千亿元项目。人民日报也是最新的报道,做好三篇文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个报道是讲产业的。一个是对传统产业要升级改造,一个是积极发展新兴的产业,另外一个大力扩展技术创新,都举了一些例子,刚才我说了,我们正处在一个鼓劲的时候,但是我们仍然存在,我们不能光看这些报道,因为政府的报道和新闻传播的报道是让我们鼓劲,作为内部研讨的时候不能不看到这些报道背后存在的问题,如果老生常谈的问题,如果真真实实的推进下去,那么就会获得一些成功,取得一些改革和发展的进步。 比如说刚才讲到了技术创新的问题,过去经常说东北的机床如何如何,刚才老师讲了,机床被国家央企收购了,沈阳机床集团被央企收购了。讲到新兴产业,沈阳的新风机器人如何如何,现在这个企业不断扩大,确实有规模技术,但是这个由科技人员创建的企业,他的管理是不规范的,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如果一旦规模扩大,他是不是会面临着危机,这些问题都需要加以重视,主要的问题一个是政府体制改革问题,实际上讲到体制改革,政府的体制改革居于核心的地位,现在根据中央的调整,机构调整已经做了非常大的幅度,实际上不仅仅局限于营商环境,首先政府要重新定位,要合理配置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另外一个产业组织结构,企业层面的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再一味的发展重工业是绝对不行的。企业从微观角度讲,可能是可以发挥自己的特定优势,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要提高全社会的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的话,必须要全面均衡的发展。 东北辽宁还有一个问题,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中心城市和地方经济,县域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严重阻碍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 还有一个对外开放的问题,实际上刚才老师讲到比如大连开发区,东北特别是辽宁,对外开放比较早,大连开发区是建立了日本的工业集聚区,但是实际上丧失了这个机遇,就是说用对外开放来深化改革,推进改革是没有取得成效的。那么今天看来,前面已经有人讲过,利用扩大开放来倒逼改革,这点也有道理,但是对于辽宁、东北来说,未必有效。 因为南方是在没有产业基础机制之上来通过扩大开放、实现推进改革的,但是东北情况完全不一样,东北的历史包袱太重,依靠对外开放来倒逼改革,恐怕是有难度的。时间关系简单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再次感谢崔教授的精彩分享,应该说对辽宁上个十年的成就和问题的梳理,应该说成就很客观,问题也很中肯,针对新一轮的辽宁在振兴中出现的一些新的现象,按照新的目标和要求,梳理了机遇和挑战,也提出了一些问题。 虽然自己说是老生常谈,但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能够谈出对策,谈出成效,谈出好的结果来。主题报告就结束了,在后面有茶歇,大家简单休息10分钟然后再开始圆桌互动环节,再次感谢四位演讲嘉宾的分享。[详情]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 肖金成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出席分论坛“东北振兴中的东北经济韧性”并发表题为“产业发展与园区建设”的演讲。 肖金成表示,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没有产业就没有财政、没有税收。因此,我们研究东北经济振兴,就要研究东北的产业发展,研究如何产业重建。 以下为发言实录: 肖金成:首先感谢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我在一个访谈里发了牢骚,我很少在东北发言,我是研究区域经济的,区域经济就是把中国分成若干个部分,最早分两部分,然后又分成三部分,现在分成四部分。东北板块,我们把东北变成一个整体来研究,很少到里边来,最先从外边看东北,因为东北就是板块,所以我们发表文章都是东北如何东北如何,也很少说吉林、辽宁、黑龙江,老这样也不行,今天的题目叫“产业发展与园区建设”。 研究区域的,为什么来谈产业?因为我觉得东北问题归结到产业问题。我在九八年之前是研究国有企业改革,为什么研究国有企业改革?原来我是学财经专业,我是东财大毕业的,在大连生活过四年,很多同学都是东北人,对东北还有一些了解。我研究国有企业改革,实际上就是研究东北的国有企业改革。我对东北的国有企业从兴盛到衰落,全过程我都研究了。 为什么不研究国有企业,研究产业呢?我改研究区域,因为我感觉国有企业不需要研究了,因为已经没有多少国有企业了,这是我不研究国有企业的原因。因为东北实际上就是产业问题,就是产业衰落了,产业衰落了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我们知道产业会带来就业,为什么东北人才外流?为什么东北人要往外走?就是在当地没有很好的就业岗位,没有很高的收入,当然要出去。 东北当时很多都是山东、河北移来的,为什么来?这里有产业、有收入,现在产业不行了,当然要走,不走不就是傻瓜吗。 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没有产业就没有财政、没有税收,没有财政没有就业,政府该怎么运行,没有消费服务业怎么发展,一个个的环节就在这里了,我们要研究东北的产业发展,所以我也提出,东北要产业重建。 东北的产业基础是很雄厚的。刚才已经说了,沈阳是共和国长子,共和国的第一装备部,装备制造业很发达,而且能源矿产、森林都为共和国做了很大贡献,刚才说你老讲这些,就变成阿Q和祥林嫂了,祥林嫂只关心这点事,所以不能这么谈。现在考虑产业如何重建,产业不重建,不振兴产业,花钱的时候找国家要,就业怎么解决?大家都去盖房子,钱从哪里来?这些东西是要重视的。 不是说东北的政府不重视发展产业,很重视,而且各级政府都很重视。尤其是我在辽宁省委党校,辽宁要搞六大产业体系,还听过和林毅夫的争论,东北到底发展什么产业,我说将近1亿人,将近百万平方公里,讨论发展什么产业、不发展什么产业?这不小儿科吗!这么大的面积,这么多的人口,还发展什么产业、不发展什么产业!关键是哪些产业都可以发展,关键不能发展起来不是构建什么产业体系的问题,是有没有人来投资、有没有人来在这发展产业的问题,这才是关键问题。大家也知道了,投资者之所以不来,人之所以不来,是因为营商环境问题,原因找到了,营商环境如何改善呢?当然也有很多的途径,很多的招数,大家都谈了很多,营商环境改善谈何容易,振臂一呼营商环境就改善了,法制就建立起来了,实际上很多大家都知道,谁来干?怎么干?从哪入手?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不是建立什么体系,不建立什么体系,不是发展什么产业不发展什么产业,也不是说大家共同为营商环境而努力,我觉得这些东西大家都想到了,都说到了,问题是很难做到。 我们现在有一个根本的变化,可能大家都没有注意到,我们40年的改革开放,最大的变化我们是变计划经济体制为市场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是把全国的税收集中到中央,然后由中央配置资源。我所在的国家发改委,原来叫国家计划委员会,我1982年到财政部的时候,所做的是国家计委在哪个部门投资多少,在哪个项目投资多少,我就往哪拨钱,我做了好几年这样的事,只要给予确定了就做,税务局是收上来了,我们是负责国家基建司,钱到了项目就要建,产业是政府发展起来的,不是别人发展的,所以那个时候我们说讨论在哪发展,发展什么产业,建什么产业体系,那是有用的,现在有用吗?现在能发展产业吗?建一个钢铁企业、大数据企业,建一个手机。 过去曾经在大连搞了录像机产业,建完了最后发现大家不看录像了,又看DVD了。这个是计划经济末期的时候政府想做点事,想振兴一下电子产业,没想到市场的变化,使投资打了水漂。现在政府不再投资办企业,也不再投资搞这个厂、那个厂,现在最大的变化,是谁在发展产业?是企业在发展产业,不是政府。现在给政府出招,你发展什么不发展什么,已经没有用了,关键是企业愿不愿意投、愿不愿意在这里兴业,关键是企业。 企业我们现在说有民营企业、也有国有企业,有大量的是股份制企业。那么股份制在哪投资,投资者说的算,投资者就是资本家。马克思研究资本论,资本它的偏好,追逐的就是利润。 马克思说了,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家可以冒上绞架的风险,有很多风险很大的,照样有人做,是因为利润高。资本追逐利润我们千万不要忘了,投资者去哪投资,不到哪投资,最基本的一点是利润率。我们前提不要忘了,我们说营商环境改善,改善怎么办?但是有一点,作为投资者,作为企业家,灌再多的酒如果不赚钱是不会来的,这也是企业生存之道,有很多企业破产了,就是他没把这条原则坚持好,所以资本家,投资者就是资本家,资本是追逐利润的,利润有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创新,第二个途径是降低成本。 创新很难,但是可以降低成本。现在全国很多政府都是要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就可以增加利润。过去计划经济的时候我们到哪搞项目,当地政府干什么的,叫吃大户,东北问题没少吃大户,国家在那建一个项目,本来需要10个亿,结果花了20个亿,另外10个亿被当地吃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再吃大户恐怕就不行了,为什么呢?作为投资者作为企业家他是有选择的,一吃大户他掉头就走,他不会来,这就是现在的市场经济的特点。 我觉得这点我们千万要记住,怎么去降低成本?我接着说第二个题目,园区建设。 为什么要建设园区?就是降低成本。所以政府在发展产业上也不是无所作为,有所作为怎么办?实际上就是要改善投资环境,改善投资环境或者改善营商环境,不能从全领域,整个100万平方公里来改善投资环境,那是很难的。一定在较小的范围内,比如说10平方公里,100平方公里,最多不能超过1000平方公里。为什么我说这个话,1000平方公里是什么概念?1999年我到大连做过考察,考察的是大连开发区,大连开发区当时多大面积?30平方公里,30平方公里分三期,为什么分三期?他们的管委会主任说,没有那么多钱,因为我每平方公里要投入1个亿,10平方公里10个亿,大连财政只给我10个亿,不能搞30平方公里。所以要知道,九十年代一平方公里一个亿,现在一平方公里要几个亿?那个时候是五通一平,如果做到七通一平,做到九通一,需要投入多少钱?你不投入这么多钱,哪个企业敢来?哪个企业愿意来?难道这些东西还要企业来干吗? 贵州的毕节,到云南的昭通,他们为了招商引资把标准厂房建起来,买了设备,来了就能生产,三个月肯定能生产出产品来,给企业服务的很到位。东北有很多不利条件,那么看看贵州,去看看云南,企业都可以到那去,到毕节,汽车厂在那建起来了,贵州的毕节,一个汽车厂,他能到毕节,为什么不到东北。 沃尔沃发动机制造厂,落户在张家口,我当时讲为什么没落户在邯郸?为什么不落户在大连?为什么不落户到长春?难道张家口比大连还要差吗,一定是政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他就会来,因为政府承担了大量的成本,在这个时候政府就不要太聪明了,就要干赔钱的买卖,不干赔钱的买卖,这个企业怎么会赚钱! 所以我说,东北改善营商环境,改善投资环境,从园区开始,你有100个亿就搞三平方公里,要有300个亿就高10平方公里,然后在这10平方公里做文章,我觉得就会有效果。 改革开放之初广州、福建、浙江没有什么国有企业,没有这个基础,但是经过30年,现在发展最快的是广州、福建和浙江。尽管产业衰落了,但是我们的产业技术比那个时候的广州、福建、浙江好得多,就拿那个时候开始,现在的观念还不如那个时候的观念吗,现在的时候还如那个时候的人吗,现在的资本的总量,还不如那个时候我们面对的资本市场吗?所以说,资本短缺都不是问题,没有项目不是问题,产业没有来源不是问题,技术统统不是问题,问题是从哪做起,怎么能给企业降低成本。 资本跟着利润走,资本跟着产业走,人才跟着产业走,如果没有产业人才来了就不会发挥作用,每天吃拿卡要,再高的素质也会变得非常差,谢谢。[详情]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亚洲研究所所长宋志勇、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许圣茂、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原所长河合正弘、东北亚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施锦芳、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臣华等五位嘉宾出席分论坛“东北亚贸易发展与中日韩FTA”并参与了圆桌讨论。 以下为圆桌讨论实录: 主持人:目前针对我们国际经贸环境,受制于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情况的猖獗,您觉得中日韩FTA当中,需要克服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想听听您的高见。 宋志勇:中韩这么多年很不容易,应该有一个好的结果,那到目前为止,最好的就是双方要签署一个RCEP+的自贸协定。就我个人而言现在面临的困难可能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们过去所面临的一些两国之间的一些问题,有可能对中日韩谈判有一个比较大的影响,就是突发事件,像我提到的日韩的贸易摩擦,过去大家以为日韩之间在贸易方面、投资方面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结果现在出现了这个问题。所以我想,中日之间,日韩之间,过去的一些问题,我们必须得重视,如果不重视的话,可能会让我们很好的谈判结果要么停滞下来,要么退后。不管是从军事方面,还是从其他方面,朝鲜半岛,美国对整个东北亚影响力大得超乎我们的想象。所以,从实际情况来看,中日韩要想签署FTA,美国如果真不同意的话,可能还真不太容易。我们各个因素都要考虑,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比较大的两个困难。 未来如何发展呢,我们中日韩之间互补性大家都很清楚,如果我们真的能签署FTA的话,可能对于我们整个三国之间,甚至是东北亚地区发展有很大的促进,怎么发展,就是我们三国之间加强合作。那举个例子,现在日本出现一些在外资并购方面让大家想不到的事情,如果从能理解的方面来讲,保护自己国家的一些竞争力,但是我个人的理解,竞争绝对不是保护出来的,是通过竞争之间才能保。如果不去发展,你只是保护你的技术,你是保护不了的,世界这么大,都在开发这么多好的产品,你只是保护你自己的技术,我相信也保护不了。另一方面,我想中日韩之间在合作过程中,还是应该要求同存异,日韩属于发达国家,中国比过去来说整体有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建立中日韩过程当中,还是应该考虑一下中国这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当然了,过去我们中国提到的特别是农业问题,但是现在中国的发展,随着中国对世界认识的进步,我想对开放的程度也会越来越大的,而且这种开放的程度,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从中国这几年对外开放所采取的措施也可以看出,过去我们对好些认识也增强了,那未来中国开放程度越来越大,我们也希望日韩我们之间共同确定一个很好的目标,共同朝着目标努力,我想建立中日韩自贸区可能相对比较顺利了。这是我个人的一些浅显意见,谢谢大家! 主持人:半导体作为一个非常敏感而关注的一个行业,尤其对半导体在汽车领域有这么多的发展,那半导体这种产业价值链方面,涉及到中日韩三国的问题,出现这样的矛盾,如何来看待?请许圣茂老师简单谈一下。 许圣茂:这个问题对我来讲重量太重了,我觉得韩国现在执政党所提倡的国产化,从长期的角度来说,当然是需要的,每个国家都指望国产化。但是,我们的国际分工不是一年两年造成的,没有国家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企业国际分工不是国家来安排的,是企业发展的市场规律。所以,我也希望三国早日找到一个结合点来解决这个问题。比方说韩国有一个叫中小企业部,部长跟SK(音)老板崔会长说,为什么不用韩国自己的晶圆?崔会长说达不到纯度,而日本的可以达到,这个纯度是韩国永远达不到的水平,韩国企业能生产是生产,但是生产的氟化氢的纯度纯度只有99.999。从半导体领域,纯度是制造芯片的合格率,一盘晶圆的成本大概几十万人民币一张,在三星电子或者是SK来讲,不能因为政治原因,被勉强用国产的晶圆,所以韩国还是需要日本和中国的帮助我们来成长,我相信韩国的成长也有助于中国的发展。谢谢。 主持人:我们希望早日解决相关的问题。我们河合正弘先生在很简短的时间内,给我们演示了非常精确的有关中日韩的FTA还有RCEP很多的信息,我提的问题是说,中日韩之间签署FTA是需要有不少时间和路子走,在当前的情况下,中韩之间已经有FTA,中日之间是否能首先签署FTA,是不是有可能更快一些签署?然后再建中日韩三个FTA?就这个问题想听取一下您的意见。 河合正弘:他就中国和日本是否会先签定FTA的可能性进行一下回答,现在日本和中国两国没有进行FTA的交涉,而是三国之间在进行交涉,或者说是中国和日本都参与进RCEP的交涉当中。日本和韩国这个交涉已经是在进行了,中国和日本是不会先签贸易协定的,或者是说要么签是中国、日本、三国CJKFTA,或者是RCEP的贸易协定。 主持人:对东北地区和东北亚合作方面的问题,施老师谈得非常到位,在日本和中国之间这种合作也是谈得非常多。那么东北地区是如何在中日韩FTA当中发挥作用的? 施锦芳:我们要建立东北亚合作经济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东北亚合作一体化组织,这个比较难,所以一步一步来。中日韩FTA谈了15轮了,技术层面来讲非常地完善了,包括贸易方面的,投资方面的,甚至是环境等等,谈得已经很完善。从民间到官方,一直在推进这个谈判,但是现在的问题在哪里,就是三国的互信,一直在影响着中日韩FTA的推进。所以,我的一个观点,就是一定要利用好FTA中日韩这个平台,因为很成熟了,利用这个平台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东北地区怎么做?为什么说对东北地区重要?因为东北地处中日韩三国中心,东北地区和日本、韩国主要的贸易投资集中在我们的辽宁,辽宁的大连和沈阳,接下来吉林该怎么做?黑龙江在推进对俄贸易的同时,如何加大对日和对韩的贸易?还有一个问题,日本昨天江部长(音)讲话当中,我们现在对企业的支持太少了,我们是不是考虑要支持像日本的贸易振兴机构一样,在中国也有很多布局,在大连也有,我们是不是也为了把我们东北的企业,不单纯是为了辽宁的,接下来把东北和内蒙的企业组织起来,走出去,走出去非常难,我们两国在生产要素上的差距太大了,难度很大,我们到第三方国家,“一带一路”国家,到这些国家去投资,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实际上,从经济学的理论来讲,国家经济合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七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怎么办呢?什么信息?得有信息才能投资。所以我们应该学习日本,日本每年都做在中国的意向调查,显示有一半的企业还想到中国来投资,问他你想到中国的哪里投资?在投资过程当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刚才我的汇报当中提到,我们对日本的投资和日本对华的投资是非常不平衡,这种情况怎么解决?都不了解中国的企业,那包括中国到日本和朝鲜投资的时候,你面临什么困难?需要政府给你解决什么支持?这个要解决的。还有一个东北亚进口博览会,要实现贸易顺差,扭转贸易不平衡,我们也需要在这个方面做一定的工作。 主持人:非常高兴地看到,这次看到内蒙也加入到东北区域的合作,我长期在韩国,您能不能再进一步给大家解读一下,内蒙和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可行性有多少,要做什么? 杨臣华: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讲一直在考量,实际上内蒙本身就是一个在内陆的地区,横跨中国的三北,东北、华北、西北,是连接中俄、中蒙,同时向南是中国的各腹地的一个地方,过去看是市场的末端,实际上我觉得这是市场的开阔地,也是一个曾经辉煌,一定时期被忽略的地方。这些年,内蒙古在能源、生态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在目前我们国家也是一个最基础的东西了,一个是生态,一个是能源。我们本身就融入在东北地区,我们过去把东北老工业基地划了内蒙古的一半,也就是说,我们内蒙古东部的五个盟市,这种行政性思考和地域性的思考是人为的隔离,包括政策的制定,今天我们也是地方政策的制定者和研究者,这种政策对地区来讲是没有的,就是人为的。实际上这种连接,东西跨越和南北连贯,可以说都是内蒙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不仅仅是地缘方面和空间方面的。我想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大家也可以看到,我们东北亚一个靠海边境的资源限制性,靠的是贸易,包括日本、韩国,没有贸易是不行的,也就是没有全球化,他要像美国搞逆全球,那就是有问题了。我们都要需要横跨欧亚的时候,内蒙这个窗口和内蒙这个重要的走廊和向哪开放,这是不可忽略的。更重要的是它的经济基础已经奠定了,我们资源有储备,如果和中蒙俄走廊再联系起来,可以说对东北亚整个局势会有大大的帮助。谢谢。 提问:今天各位老师的演讲非常精彩,大家准备了PPT,对我们也是非常尊重。今天的主题是东北亚贸易,那东北亚地区博览会,上海也是一个博览会,我们银行或者是金融企业的角度,也是非常喜欢自贸区的。那施老师提了好几个建议,怎么帮助东北地区呢?刚才您说对接日本的地区,比方说是医疗、养老,很多日本的金融机构等各个部门提得也非常多,来了日本的中国政府也提得非常多,我们在日本的角度来说,不光是东北地区,或者是南方广东、深圳,都邀请我们医疗产业人或者是养老,或者是环保,对日本的企业来说,在中国工作的人,他能够知道的优势在哪里,但是一般的日本人不知道,或者是西部的优势是什么,南方的优势是什么都不知道,如果可以继续对接的话,那东北的优势是什么,这个是我们金融机构必须需要的。 施锦芳:东北优势是什么,东北相对日本来说,我们有自然资源的优势,比如说稀土的产量占全球第一,杨主任也介绍了,我们内蒙有丰富的资源,黑龙江、吉林、辽宁相对自然资源相对日本是有优势的。有一个方面,我们的劳动力相对日本有优势,为什么?我们日本的劳动力的规模和结构都有问题,日本少子化、老龄化是全球的冠军,我们中国现在劳动力总量没有问题的,但是劳动力的结构有问题,我们在调整结构,我们也出台了很多政策,现在也放开了“二孩”的政策,相对于日本来说,我们劳动力还有一定的优势。我们还有一个制度优势,我们有两个自贸区,自由贸易实验区,我们自由贸易实行南北布局,我们要先行先试,现代管理这一部分我们要先行先试,可能别的区域我们达不到的事情,做不了的事情,我们到这个区域来先行先试,跟日本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来进行一个结合,还有一个,东北我们还是有人才优势的,我们东北的全国高校的数量和我们质量都很高,数字可能不太准确,虽然出现了人才流失,但是我们东北出台了很多政策,引进人才和把我们自己的人才留住。大连有一个特别好的优势,日企为什么要布局在大连,因为我们大连有很多会日语的专业人才,所以希望我也期待我们和日本有更多的合作。 杨臣华:你发现的优势和我们的优势互动起来才是真正的优势,优势永远是动态的,要放在静态来讲,就不是一个优势。所以,这里面最为关键的,我总结你们的优势也是我们这边的优势,你们需要的也是这边的优势,就是看你们需要什么。还有一个,从文化角度,我们也有一些相对的优势。 主持人:非常精彩的提问和答复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分论坛即将要结束了,感谢大家的参与!谢谢![详情]
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专家 何大新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专家、四川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何大新出席分论坛“东北振兴中的东北经济韧性”并发表演讲。 何大新表示,东北问题的本质不是经济滑坡,而是整体缺乏自信,缺乏活力,对外缺少吸引力。自信、活力、吸引力是什么?是文化。 何大新还表示,生存环境若不温馨,企业家家属也不愿意来,乃至影响科技含量高的巨型企业到东北落地。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何大新:东北问题的本质不是经济滑坡,而是整体缺乏自信,缺乏活力,对外缺少吸引力。自信、活力、吸引力是什么?是文化。 东北现象的本质是文化现象,第一讲进东北问题的本质是文化,一切经济活动都是文化的延伸,十几年前在美国纽约举办了一次经济发展和文化转型的研讨会,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专家都去了,我们国家也去了。之后在这个会议上达成个共识,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文化,一个社会不管发达和不发达,表面上看起来是经济形态,实际上都是文化形态。 经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个文化过程,大家还知道一个很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也是社会学家杰里米·里夫金,他在很多年前写了一本《第三次工业革命》,商业是文化的延伸。当今世界的所有较量,比较强弱的是军事,所有的较量最终都是文化的较量,都是价值观的较量。 从历史上就缺少商业经历,从文化来讲,东北缺少神话,今天没有时间讲这些,从经历上来讲没有商业经历,因此缺少商业精神,缺少创新意识,残留了计划经济意识,当今缺乏市场观念,已经成为阻碍东北发展的重要因素。 华为不仅登上了科技的高峰,给国家贡献着很大,而且还做着非常伟大和普通的事情,他向全世界诠释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告诉全世界中国文化是理性的、是向上的、是淡定的、是包容的、是涵盖的,涵盖的是硬的,骨头是硬的。让全世界感受到了中国企业的底蕴,这个底蕴的最深处是文化。 东北处境不妙,一是历史选择的变化,这是第一个最重要的客观原因,第二个是文化的观念保守,第三个是地缘政治原因。我们周边国家他们把国家安全当做最重要的事情,没把经济发展当做最重要的事情。第四是计划经济的后遗症。 从经济角度东北缺什么?第一GDP产出总量,第二财政收入,税收、钱。第三是科技含量高的巨型企业,全国著名的现在一个没有,第四繁荣大市场,第五是类似张家界这样的品牌。再从文化角度看,第一是精气神、志气,第二市场经济观念,第三宽松的营商环境,第四公正的法律环境,第五高效的政府运转体系,第六温馨和气的生存环境。经济元素不同程度的影响文化元素,而文化元素更大范围的影响经济元素。 没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怎么行?法律不公正,谁敢到这里投资?一个国家一个区域政府强大,这个地区才强大,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的企业强大,这个国家这个地区才强大。 生存环境若不温馨,企业家家属也不愿意来,乃至影响科技含量高的巨型企业到东北落地。 现在东北像过去闯关东。闯关东来都是农民,我们不应该贬低普通人的生命价值,但是从文化构成来看闯关东是农民。但得是技术员、得是干部、得是知识分子,才能支援大三县去。反复这么几次,东北的人才精血就流失了,后来到东北来的就是哪的小保姆,打工仔的,现在出去的都是知识分子,人家的知识分子到东北来读书完了还回去,在哈工大读书、在吉大读书,然后回去,我们的大学生还是不回来。这样的话东北真正发展的动力,发展的动机就是人才。大学生往哪去,哪的发展前途一定辉煌。 东北的城市管理、政府管理、企业管理,如今明显滞后,管理本身是一种价值观的展示,是信仰的展示,综合而言就是文化的展示。 第二文化是从土里长出来的,对文化二字做准确定义是很难的,但是东方和西方的学者已经有的比较统一的理解,文化是人类涉及政治、经济等方面所有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 文化是精神生活,精神产品是文化,很好理解。物质产品怎么是文化呢?我跟大家说,好比黄土,不是文化,但是捏成盆就是产品、就是文化,这个盆装着捏盆人和他所处的环境文化特点,你是印加人你捏的就是玛雅文化,你是哪的人,捏的盆就装着你那个地方的文化,所以说物质产品也有这个文化特征。 文化土壤就是培养出不同文化的地方具有当地特色的气侯、地形、山水、语言、生态环境、饮食习俗,乃至人的性格、制度、哲学、信仰都是文化。信仰和哲学我在文化中分为第三层文化或者叫高级文化,因为一开始山水是环境文化,环境文化本身就是土壤,人是从土里长出来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人是动物,由古猿进化过来的。第三个层次是最高的,比如说哲学、价值观,本身是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文化之子,但是它形成以后,又成文化之母再影响。形象说电影、电视剧、小说。本来是文化之子,是这个国家的文化写出来的,但是成为一种物理形状之后,又成为文化之母,然后再影响人。丘吉尔说我们塑造了建筑物,建筑物而后影响了我们,天安门、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我们用文化塑造了他,他成为了文化又影响了我。 每一个群体都生活在特定的区域内,讲的是水生智者,山生仁者。东北人的性格特征反应了东北的环境特征。环境对人的因素影响不是绝对的,否则我们就会陷进地理结论论的陷井,这是西方的观点,在世界上曾经批判过。 东北文化的特点,一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红山文化跟江苏的梁武文化,跟半坡文化,跟河南仰韶文化,并称为世界三大文化群,现在公认的是接近7000年的就是红山。 东北第二个是杂交文化,是多民族的混居区,历史上以杂交为特征,居住在东部的扶余,已经混为汉族人了,蒙古人有人种的概念,十八世纪末期,西方人在殖民地文化的基础上,他们生产出来的人种学,他们把人类表面的人类分成五种人,其中有一个是黄种人,还有一个是蒙古族,蒙古族只有1000多年历史,从成吉思汗开始,蒙古人也是源于东北。 东北振兴我觉得首先要振兴文化,造成东北现状的重要元素是文化元素,有多少人能认识到,如果能认识到了,我想办法就有了。谢谢大家。[详情]
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周天勇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周天勇出席分论坛“东北振兴中的东北经济韧性”并发表演讲。 周天勇表示,东北振兴不能就东北封闭地谈东北,而是一定要从全国经济布局去考虑。从全国整体的经济来看,需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一些土地利用率低的国家,土地对经济增长的潜能可能被忽视了。中国的土地资产增加和投入产出,推动经济增长还有很大的潜力。 周天勇还表示,应重视专家们的关注点和建议,积极参与工程院、水利部的规划,地方主张要联动,甚至是地方联手专家拿方案,积极与工程院沟通,让他们做一个渤水西调龙头基地工程,或者大烟海底隧道的方案。 以下为发言实录: 周天勇: 东北振兴不能就东北封闭地谈东北,而是一定要从全国经济布局去考虑。从全国整体的经济来看,需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一些土地利用率低的国家,土地对经济增长的潜能可能被忽视了。中国的土地资产增长加和投入产出,推动经济增长还有很大的潜力。另外,调水改造中国北部干旱地带土地,以及贯通大烟海底隧道,可重塑横向北部新经济带和纵向东北—沿海地区整体经济带,形成辽南辽西为枢纽的丁字形地区经济布局。 一、调水改土经济增长潜能与渤水西调龙头工程 从2017年土地面积、人口密度,劳均耕地等国际比较看,中国13亿人,960万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144个人,劳均耕地9点几亩。 美国3.2亿人,963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33个人,劳均耕地1070亩,是农业劳动力的耕地面积。日本1.27亿人,37万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336人,但是农业劳均耕地30人。印度13亿人,320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400人,劳均耕地是2亩。英国劳均耕地154亩,每平方公里260多人。韩国农业劳均耕地21亩。中国劳均耕地虽然平均9亩多,但全国统算,把国有农场、东北这些地多的除去,人均也就5亩左右,到南方也就二三亩。见下表。 所以中国土地和农业的情况,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并不是很大,但农业劳均耕地面积全世界最小。我们2.6亿农业劳动力种了20.3亿亩耕地,美国237万农业劳动力种了25亿亩耕地,这是天量的差别。中国每年1/5的粮食要进口,花费500亿美元左右。经常听有些专家说小农户和大市场对接,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在全球经济开放体制下,这种规模太小的农业模式必然是穷途末路。一家种了三五亩地,和国际市场接轨,年初说我们还要种大豆,5亩地种的大豆,补贴补不起,而不补贴必定破产。 中国的华北和西北农业、生活和工业缺水,虽然这几年气候变暖有所缓解,但是总体上仍然干旱。中国有40多亿亩未用土地,大部分分布在华北和西北,东北西部还有一部分。把这些雪山、高山峻岭全部抛掉以后,其中至少30亿亩是可改造可利用的,。 我们曾经调过水,主要是应对华北城市和工业缺水而调的。实际上是为调水而调水。我觉得调水和改土要结合起来。增加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这样调水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就会复合式增加。 现在有一派学者将调水视为洪水猛兽,极力反对调水。他们的理由是,大规模调水开发会破坏生态;南水北调成本过高,经济效益不好;三峡大坝也有一些问题。并提出,不要以调水而开源,应当以节流为主,即实施节水战略。 水的供给越是充足,用水的成本就会下降;水的供给越是紧张,用水的成本会提高;节约使用的水,其技术和方式的投入是有成本的。节约的程度越高,其节水的边际投入成本就越大,好像水是节约了,但是水的成本很高,水价很昂贵。短缺往往使行政提倡节约,这是一个计划经济的理由,而计划经济节约用水,又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短缺。这是无数社会和政策试验提出的规律。 没有水根本就谈不上生态,发展的空间就狭小,就是荒漠一些地区。调水要与建电站区别出来,南水北调成本高有它的体制问题。国际上调水比中国都多,美国调了300亿立方米水。其中洛杉矶、旧金山等西部这一带调了200亿立方米水。这个地区的农业城市工业发展就是这200亿立方米水兴起的。没有调水,就没有美国西部的兴起。 我们想一想印度,300平方公里国土,13亿人口,怎么养活印度人?我看了一下数据非常吃惊,它调了1386亿立方米,竟然有23亿亩耕地,其中水浇地比例较大。相当于每个人调了100立方米水。中国14亿人口,把老祖宗的都江堰那些都算上,总共才调了337亿立方米,人均24立方米水。 加拿大那个国家都调了1900多亿立方米水。其实,我们虽然是国土和人口大国,但是调水和耕地相对是弱国。我们祖宗是开疆,我们应当第二次拓土。开疆和拓土不是一回事,开疆是把这个疆域开天辟地形成国土。而拓土是把形成的国土改造成可利用的耕地、林地、宅地和其他建设用地。 我们土地的人口密度并不大,还有的是未利用土地。如上图所示,从深蓝到黄的地方,这是降水多的分布。从深棕到深黄的地方,都是干旱的地方。像内蒙东部就有降水不足的面积的干旱地带。这些地方只要有水就长庄稼,就会长林木,就可以改造成工业用地、城市用地、生活用地。 关于中国的调水,最大的方案有红旗河和渤水西调两个,还有水利部的南水北调小西线工程。当然,调水工程需要考虑地质、距离、水量、成本、是否自流等诸因素。我的看法是:调水一定要与改土结合起来;多水源并举、外水内调、近水近调;多种来源、多种方式、多种路线、多种技术组合;考虑综合成本和风险高低,取低调水成本、地质等风险小等方案;改造沙漠和盐碱地与有关技术相结合;改土和可利用土地分配与土地体制改革和市场机制相结合;调水改土政府公共支出、长期开发贷款、企业为开发主体、社会力量进入、市场化运作结合起来;从用水结构上,自流水用于农业灌溉(当然,要普及节水高效农业),调水用于城市生活和工商业,循环中水等用于林业生态及地下水回灌;建立起水资源的分配和水权交易机制。 南水北调西线还没动工,如果搞起来能调170多亿立方米水。渤水西调他们想一直向西调到南疆,我认为距离太远,成本可能太高。调到东北西部和华北,可能距离上最优。我还是很赞成渤海水淡化向西调北京、天津、辽宁、河北、蒙东、蒙中、山西、陕北的这一半方案。 淡化取水,有的说在渤海湾中间这个地方,有的说在渤海湾北部的这个地方。渤水西调已经列入工程院的重大研究项目,我在去年研究时,提出了与其他调水相结合,与改土相结合,形成中国北部新经济带。 这个地方为什么对辽宁非常重要呢?第一、就是要取水,海水淡化,海水淡化最低成本能降到每立方米3块钱,前一阵子我到广东去,有一家科研单位海水淡化制氢综合,还有化工,那可能降2块钱左右。 假如说就说2块钱,或者3块钱的海水提上来,管道运输,运到这带,加上成本,它用来工业城市商业用水,把腾出来的水做农业这种办法。这个地方如果发展取水的话,取330亿立方米水,基本上把华北及内蒙东北、中部这一带的干旱情况都解决了。但是大大的缓解了。从全国来讲,主要是北部新经济带半干旱未利用土地,包括一部分干旱草原改造出来,多的话能不能改造出10亿亩耕地,草原已经转换成耕地,比如说有8—10亿亩耕地,还有1—2亿亩林地、园地,再有六七千万亩的建设用地转化,这样就可以取消耕地红线,也可以取消建设用地指标,这是总体上的想法。 但是对于辽宁来说,如果真正实行这个战略,它是非常大的机遇,取水,水运到这里是有偿使用的,水形成巨大的产量,而且300多亿立方米的水是有偿使用,得花钱的,这是第一; 第二是取水带的核电、热电和淡化联运,余热淡化水;第三是综合的产能,比如说制氢、化工、盐化工等等,制碱。另外装备,整个海水淡化的这些装备的制造,管道等等。 这个工程咱们国家比较大的战略性意义是什么呢?其实我最近看经济增长计算索洛模型,最早的模型有土地,它的假定是土地是固定的,而且土地上投入化肥,投入资本是边际递减的,所以在索洛模型里拿掉了,人口是变动的,资本是变动的。但是如果我们拓土,比如说每年增加多少,我们增加十年,在索洛模型中就应该土地投入要素,而且可以推动经济增长,每年就会加大一个百分点的增长率。我前几天给我的团队讲了一次课,我说调水拓土做一个理论上、学术上的,可以研究计算一下,如果土地要素增长加入这个索洛模型,每年新获得的增长潜能有多大?而且,用实实在在的土地要素投入的增加,来计算增长,是实有的资产,会有实有产出,是靠谱的经济增长。 我认为辽宁应当积极,甚至省里出钱,把这个项目研究一下,。项目应当摆在什么地方,装备、制造、淡化和电的联运条件如何。因为取水口各外都可以,只是是不是最优。河北有取水口,天津也有取水口。应当把这个水口放在哪等等,我认为辽宁应当有所竞争准备。 辽宁海湾水污染程度低;离蒙东蒙中干旱距离近,特别是辽东、蒙东,渤海海水淡化向西调水;绕开人口密集和建设成本高的地方;工业基础条件较好;各种发电、装备、化工、制氢等等可联动。 海水淡化,综合化工,输水管道,各类装备可形成一个产业体系,而且是持久的将海水转化为资源和产品,卖水及衍生品产业,辽宁相当于卖海水,而且衍生的产业是一个体系,这是比较大的机遇。 二、东北—沿海贯通经济带与大烟海底隧道 从全国的经济运输和流通看,现在辽宁半岛以及辽西走廊断点和卡脖子的两个地方。货到大连、烟台这个两地方卸下来,再装船、再物流、再仓储,到这又装卸,运到山东河北,以及东北和等地,成本非常高。而且,两地的人员流动,公路、铁路、高速和高铁都形成断点,绕辽西走廊经过天津,甚至北京,时间增加,距离绕远,流动成本提高。再拓展东北与关内辽西、京津通道,在人口密度大,拆迁费用太大,建设成本很高,绕行的成本不低。 因此,大烟海底交通隧道,这是第二个大的工程。我觉得大烟隧道对整个东北、华北东部的长三角,甚至与“一带一路“东北周边经济连通,有非常大的意义。 我们花2400亿的钱去修一条铁路合算,还是我们花同样的钱把这一海底隧道打通,公路、铁路、高速、高铁连通合算呢?我认为还是这一大可改变经济布局的工程合算。把这个隧道打通,是真正振兴东北的非常重要的战略性的工程。 开通了东北到东部的第二通道,它是直的,不是绕京津线,疏通了东北到关内的“卡脖子”问题,隧道建设期投资、材料、装备制造、施工等拉动辽鲁两地的各类需求。节约了东三省与中国东部经济区的运输时间和成本,改善了东北、华北和长三角的产业分工协作和市场,重塑经济布局。如果把这个隧道打通,疏通东北周边等地,东北、到中国华北的长三角经济,甚至远到珠三角的沿海经济通道。 而辽宁,则在调水形成的横向北部经济带与大烟隧道纵向东北至沿海经济带的结点上,其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 投资应当选择升值的资产,特别是土地,改造了土地会形成资产,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瓶颈和做强中国的重大项目。选择这个项目,我们也有储蓄和积累能力,有这种能力了,不像几十年前没钱。技术装备、施工能力,已经达到建设重大项目的能力了,而且有一些施工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还过剩,需要加以利用。应当政府主导,监督预算,竞争参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因此,专家们的关注点和建议要重视,积极参与工程院、水利部的规划,地方主张要联动,甚至是地方联手专家拿方案,积极与工程院沟通,让他们做一个渤水西调龙头基地工程,或者进一步的大烟海底隧道的方案,我认为辽宁省应当把这个两个预案做好。十四五规划向哪投?我觉得还是舆论的影响,避免一般性工程项目课题的弊病,着重讲对东北振兴产业发展区域联动对外开放和经济增长的潜能,体制改革,解放思想都非常重要,这两个工程,不仅对全国重要,对振兴东北重要,对于辽宁更是有切身的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详情]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新浪高级副总裁兼总编辑邓庆旭、辽宁省沈抚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贾魏、辽宁振兴银行行长陶志刚、恒久远金融咨询PFS董事总经理唐岫立、盛银消费金融监事长沈荣生、浙江孚临科技有限公司CEO唐科伟、深圳区块大陆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杨扬出席分论坛“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振兴东北经济”并进行了圆桌讨论。 以下为圆桌讨论实录实录: 邓庆旭:第一个问题,这些年的东北经济比较低迷,尤其从2014年起,东北三省的GDP增速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这样大背景下,金融科技能否给东北经济带来新的增长动力,整体来看东北经济有哪些短板和不足,该从哪些地方突破,我们请六位嘉宾聊一下。 贾魏:东北经济的发展有他客观的必然性,刚才我讲我们在资源整合和资源利用上,在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上,新中国也成立这么多年了,发展历史过程当中,也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包括人力资源,智能资源的利用。当然我们还有一些巨大的潜力,这些潜力的发展,是需要有新的技术的推动和新技术的产生,不断的应用过程当中,实际上我们下一步的发展,包括我们的转型,包括整个环境的打造都是要用技术的视角和力量驱动,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探讨了很长时间,最近政府也给东北发展的很多的政策支持,我相信只要我们把这个政策充分用好用足,在一个新的平台的状态下,重新整合,使我们的资源的配制更加合理,任何一种技术,包括金融科技,科技金融都会有实施和运用的空间。 陶志刚:金融科技是不是能给东北经济带来推动力,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振兴东北是一个大课题,内涵很丰富,金融科技并不能包治百病,不能包打天下。但金融科技可以在某些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比如说精准服务小微企业,助力服务三农,促进消费金融发展,这些都会对东北振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以服务小微企业为例,我们知道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全国大概有两千多万的小微企业,八千多万的个体工商户;就辽宁省而言,我们看到去年底的数据显示,有82万户的小微企业,205万户的个体工商户。就全国而言,小微企业每年可以带来50%的税收,60%的GDP增长,70%的专利申请,80%的就业,是国民经济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经济的毛细血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各界一直在提,也说明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小微企业有他自身的特点,小、多、散、弱,缺抵押、缺担保,甚至没有财务报表。按照传统银行的业务模式,小微企业很难得到银行融资,因为银行融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痛点就是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业反复讲KYC,了解你的客户,其实传统银行在这方面手段并不多,真正能做到KYC不容易。而金融科技的发展,使我们有了新的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者创新银行业金融服务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解决KYC问题就有了底气。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金融科技能够帮助银行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尤其是对我们这种小型银行,小微银行来讲,金融科技是我们服务小微企业非常好的一个帮手,我觉得在这个方面金融科技还是可以大有作为。 唐岫立:东北地广人稀、气侯寒冷、冬季漫长,我觉得东北非常适合以互联网为依托的金融科技的落地,儿媳东北的人才和资源也非常丰富,像著名的哈工大、大连理工、哈船舶、吉大,这都是全国知名的理工科,特别是高科技领先的这样一些院校,像哈工大的机器人、航空航天的技术在全国领先,我是觉得我们东北,在这一次的这种转型也好,变革也好,我们要能够摒弃过去的那种墙里开花墙外香,加大协同的作用,能够抱团取暖,这点我们应该真的像温州人学习,温州人团队。为什么东北人不那么团结,东北人被乘坐是东北虎,老虎是单打独斗的,因为强大,现在东北是不是走到了一个,在全国人民的眼中,我们已经到了一个弱,到穷,到慢的这样一个地步了,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们真的应该开始是不是也有了大家团结协同合作的这样的一种条件和动力了,谢谢。 沈荣生:东北经济这几年也一直是全国人民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我个人的看法,东北经济现在已经起稳在回升,以辽宁为例,昨天我也注意看了一下,辽宁整个GDP的总量在全国排第14位,与2017年持平,经济增速在全国排27位,这可能也不是一个高的指标,但是我想这是在辽宁经济真实客观的一个有效的GDP的数字,科技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从我们的表面上看,比如说核算上来讲,投资进出口加上消费,三架马车,但是我想,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根本是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这里面金融科技作为一项重要的因素,在金融界赋能来讲是重要的。金融科技对金融机构作用,一个是教育效能的提高。过去我们一天做完的事,现在一秒做完了。第二个,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通过大数据这些海量的计算,我们能够为客户也好,提供一个更为精准的画像。第三个是风险管理,我们风险管理的手段和技术能力会有一个很大大提高。 所谓作为金融机构来讲,拥抱金融科技,是最积极的,大家可能原来对银行机构的印象都是可能相对来讲比较保守,但恰恰事实证明,我们在金融科技的利用、使用上投入是最大的,特别是像我们这些新型的金融机构,比如说消费金融公司,像我们这种,我们现在的完全的去拥抱金融科技,用金融科技的手段来实现我们的业务定位和业务功能。 唐科伟:关于金融科技的观点,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根据银行业务来看,目前的金融科技主要体现在对于从获客到风控这么一个全流程的角度上起到了一个颠覆式的作用,这里面要拆开来看,如果是符合小额分散,基本上金融科技是完全颠覆了过去的操作流程。如果是对于一个大的,比较集中的,金融机构更多的是提升效率,节省成本的作用,所以我想为什么过去金融科技讲的特别多,特别热,是因为银行的传统业务,早期都不太做小额分散,因为觉得投入产出比比较低,从这个角度讲,如果是做小额分散,无论是从获客和审批来讲,没有人愿意做。这为什么是金融科技颠覆了零售金融的概念,零售金融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界定,比如说我以前在巴克莱的时候,英国对于SME(音)的定义是你的放贷是五千万英镑以内,就属于零售金融了。当然这个数字在中国,目前又不太一样,就是以前的小微企业大概是五千万人民币,现在是大家比较强调的是一百万人民币的小微,或者是小小微,这样对于一百万以内完全实现金融科技化、数字化、人工智能化基本上是没有问题了。所以这是金融科技他的局限性和他的真正颠覆性,还是要拆开来看。 杨扬:回到东北,其实大家都说东北没有人才,发展比较慢,其实我觉得这个都不是问题,我们中国像移动支付发展的那么快,很大一个原因是信用卡之前支付手段,他比较落后,因为他比较慢,实际上应用新兴的技术阻力反而比较小,推动的很快,因为我落后,发展慢,不能够发展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第二个是说没有人才,或者说是人数比较少,其实你看像新加坡或者瑞士人也不多,很多金融科技公司,很多发展原自于北欧,北欧也没什么人,少人才这个也不对,可以分布式办公。 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点,如果东北能做到赶上还是很快,第一个是政策上要能够支持,比如说金融科技公司现在需要沙盒,金融科技有些时候是会挑战一些既往已经建制化的一些东西,他最后的效果会怎么样,会不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很多科技公司在进行运用的时候,他们会有很多顾虑,如果有监管上的沙盒的支持,其实会很有效的去尝试一些新的方向和新的手段。第二点,我们不要局限在东北,东北的企业是一个虚拟的一个概念,企业建在这,市场迈向全世界,因为整个世界现在是通过互联网也好,通过金融科技也好,已经连在了一起了,最后从哪里发力无所谓,这也是为什么北欧的企业,从金融科技上也可以占有一席之地非常重要的原因,要促成这第一个和第二个的成功,或者说是往前走的话,有一点很重要,一定要有足够多的风险资本,在这里会去支持这些企业,进行发展。所以当地的企业如果给了沙河,就表示说这一个不确定的商业模式他有可能会比较确定,风险资金可以进来,可以把风险转嫁给民间,让他们去消化,用一个市场化的手段去扶持这些大量的中小企业,他们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邓庆旭:谢谢,大家都提到了有建设性的概念。我们想问一下贾主任能不能从这几方面谈一谈,如何给东北创造好的金融科技的孵化环境。 贾魏:这个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因为东北的营商环境一直以来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近年来,应该说我们加大了力度来改善改良,提升我们的营商环境,从我新区建设以来,我是2017年10月份建设以来,我们实际上把如何做一个很好的营商环境,作为我们非常重要的目标,工作的原则来做的。近年来也是取得了很多的成绩。简单报几个数字,两年来,实际上我们真正实施一年以来,我的市场总体增加了3000家,注册审批速度非常快,我们叫1330,一天完成企业的注册,3天办完不动产登记,30天拿到施工许可,这个我们一直在坚持,现在实际上我们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一个企业的注册。 对于东北地区,特别是比较敏感的,基金的发展啊,我们也采取了非常包容的态度,包括在政策设立上也采取了包容的态度,这一年来,我们在整个的提速上,GDP水平在8左右,接近10,这在东北地区从一个小的区域发展来看,速度比较快。财政收入水平,一直保持在20%以上,整个的招商引资的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强,特别是我们获得了国家政策支持以后,我们实际上有能力和一些新兴产业的高科技公司来开始对话,比如说腾讯,比如说华为,比如说目前国内领先的科技型企业也在对话。 对于发展来讲,我还是那个观点,特别在金融发展来讲,我们采取的是差异化的原则,所谓差异化就是要做我们新的没有的、缺的,要弥补我们区域内产业结构的空白,也弥补我们科技金融这一类的企业的空白,至少在我们这打造一个新金融的高低。在政策上及因为党中央国务院很关注我们的发展,政策上给了很大的空间,我相信目前我们正在围绕东北地区最好的一个政策洼地在打造他。刚刚杨总几次谈到的政府和金融科技公司发展的友善程度,这个也请大家相信,我们也在不断的在寻求或者是在不断的定位政府在发展金融行业中扮演的角色,或者在发展科技金融,或者金融科技这个领域过程中,我们应该扮演的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政府这个角色有的时候很尴尬,推动发展审慎监管,和地方金融风险,以及地方发展的冲动之间的一些矛盾,对政府来讲也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所以地方政府也有必要在不断的提升自身掌握的技术能力、把握趋势方向的这样一个。我想有了这样一个技能上的提高,实际上对企业,对高科技企业,对新兴行业的友善程度也会提高,这是我们需要在认知过程当中的提升。总之,我们现在在打造一个行业,推动一个行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更核心的是对行业的理解、认知、对他未来发展的包容。 邓庆旭:谢谢主任,随着大刷据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多大型银行业依托的金融科技具有比以往更强的金融产品创新和风控能力,中小银行,中小机构是否有能力运用好,中小银行是否具备自主研发的配套条件。 陶志刚:小银行能不能用好金融科技?我觉得从我们振兴银行,和很多新成立的民营银行近几年的实践中,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凡是目前发展比较快的小型银行、民营银行,都是比较好地运用了金融科技手段,这个就不展开说了。 其实,对于小型银行来说,运用金融科技不一定要自己全都去研发,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多地通过合作、吸收、优化,来应用金融科技的成果。术业有专攻,科技的专注于做科技,金融的专注于做金融,金融是我们的强项,但是要和科技融合。按照人民银行前一段时间刚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金融科技就是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对金融科技的应用,对我们中小银行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以振兴银行为例,我们目前就和数十家金融科技公司有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我们引进他们的技术能力,和业务能力融合在一起,共同推动业务发展。 说到中小银行如何突围的问题,其实我并没有被大银行包围的感觉,所以也就不存在如何突围的问题。大银行做大银行的事情,小银行做小银行的事情。小银行关键是要和大银行差异化发展,错位竞争。大银行做的是大事情,小银行做的是小事情,但是也有大意义。俄国著名作家契科夫曾经说过,世界上有大狗有小狗,小狗不应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慌乱不安,所有的狗都要大声的叫,—-按照上帝给的嗓门叫就好了。 沈荣生:这个问题的针对性确实很强,从我们消费金融公司的角度来讲,我们作为一种新型的机构别无选择,只能去全力的拥抱金融科技,对于我们来讲,比如说现在银行业在金融科技的运用上,大的银行他也在同步去发展,比如说我看到一个数字,建设银行电子交易替代达到95%以上,我们作为小机构来讲,我们去实现的我们所有的都是在线上两进行一个交易,这是我们的一个对金融科技的态度。具体来讲,我们如何去实现和金融科技的结合,这确实是一个课题和挑战。 刚才陶行长也介绍了,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对于中小的机构,体量上来讲,规模上来讲,从人才的储备,业务的品种和性质来讲,我们没有必要去建立一个大而全的一个体系,现在目前上市场化的金融科技公司,在中国这几年发展非常快,定位在某一个领域做的很深的企业大量的存在,我们完全可以才却一种合作、共赢、共同成长的方式,术业有专攻,我要去做的话,我不一定有外面的专业公司做的好,我就可以找一些头部的,做的比较好的,比较适合我们这样一些产品和金融科技企业去合作,从渠道、获客,一直到风控,一直到资金管理,到贷后的监控、催收,现在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所以这些我们从金融科技的运用的角度讲,我们觉得我们还是选择还是非常大的。 第二个,在引进合作的基础上,我们可能会选择一些有重点的领域,去加强,去突破,我们选择适合我们的地方,去发力,形成我们有自己特点的金融科技的产品,或者是能力,进而第三个阶段,在某一个领域内,实现我们金融科技的一个品牌,或者是一个输出也好,还是突破也好。我们也注意到了,现在很多金融机构,特别是小的金融机构,已经申请专利技术了,有些公司做的很好,这也是我们后续去发力,持续改进的方式了。 邓庆旭:谢谢,唐科伟主任您也讲讲,你们作为第三方的公司提供哪些务实的方案。 唐科伟:其实我们跟振兴银行已经在谈合作了,沈总待会会后我也找您谈一下。我们目前能够提供的一些支持,包括实际上咱们孚临是一个,虽然是一个新公司,但是已经是B轮融资,目前估值有一亿美金,我们目前对跟金融机构的合作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我们围绕的是我们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这一块,从前端的营销,我刚才也解释了一下,电商的营销和金融的营销不太一样,他是围绕着风险,这个是独特的一个算法体系。到中间的大数据风控,尤其是在零售领域,我们的团队比较齐整。然后是随后的预警系统,比如说我们跟一个大的股份制银行的信用卡中心,就在谈联合做预警,咱们这个贷款放出去以后,有长达一年的产品,包括信用卡,包括现金分期,消费金融这一块怎么样监控客群的质量变化,然后再到贷后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效率的提升这一块,是属于我们也在做的,大概是这么一个情况,我们是一个围绕算法、大数据、人工智能去支持从前端获客到最终的贷后管理,全流程的服务。 邓庆旭:近几年区块链技术发展迅猛,这个概念其实我们也不是特别的了解,但是我们也想问一下,区块链具体腾给东北经济带来什么,有没有从哪些行业加以运用的。 杨扬:首先区块链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技术,大概最早是2008年才开始,他是被命名为区块链其实是2013年,真的是非常年轻的技术,索性中国的技术跟美国技术一样好,这是一个优势。一个缺点主要是两个,第一个是目前行业没有非常大的共识,确定标准和具体的应用的方向,我们公司现在在跟工信部一起合作,制定中国第一版区块链标准的白皮书,明年会发布。第二个是因为非区块链行业对区块链的接受度和认知不够,所以目前在区块链能够在哪个行业上应用,大家可浅海在探索一下。像1997年的互联网。 现在来看,可能有一到两个比较合适的方向,我觉得可能东北可以使用,一个是关于粮食方面的融资和溯源可能可以用到,这个专门为这次过来做的小小的准备,做的调研。现在要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可能需要做到一些小额的关于农用的,农民这些融资,让他们去做一些事情,种植粮食之后,再把这个尾款进行回收。他是碎片化的,信息高度的分散,比较适合区块链去做,据我了解没有人做这个,如果东北有兴趣,可以跟银行合作,也是扶持农业,未来也是国家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方向。通过区块链的技术能够把这些微粒的贷款发放下去,为什么说这个有可能,因为腾讯做的,基于区块链技术发票其实已经做的比较好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方向。 第二点,也是结合我们公司的监管科技,如果东北这边,政府愿意尝试率先对某一个监管条例代码化,这个就不需要再找律师了,某些条例我们可以先展开试点,把他实现代码化以后,接几家公司起来,效率会非常高,如果真的做到这点的话真的是世界领先水平。因为除了新加坡和卢森堡政府在推,其实连美国海没有干这个事情。 邓庆旭:金融机构在运用新技术的时候,其实有两个是特别需要关注的,就是平衡技术创新和风险防空的关系,唐岫立女士有很丰富的监管经验,请您谈谈自己的看法。 唐岫立:这个问题非常好,也是现在社会公众非常关心的问题,风险的定义,其实我们很多人是并不是太清楚的,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科技创新他确实会带来银行的风险,银行的本质就是管理风险,其实毫无疑问的,科技他一定会给银行的风险管理也好,或者叫经营管理也好,带来新的工具,新的方法,他会提高他的效率,会提高他的质量,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我们也知道,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在我们现实的管理中应用的时候,因为银行他不是普通的企业,他一旦试错,他的成本会比较高,他会波及我们社会的安定,所以这种科技在银行里的应用,往往是要慢一点。等到那些科技的产品成熟了、稳定了,我们才把他拿到银行那边来使用,这也是我为我们存款人,广大存款人负责任的一种做法,谢谢。 邓庆旭:我们最后一个大的问题,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讲一讲,随着消费升级的不断持续,人们对消费信贷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虽然我国整体的非金融不断的走向繁荣,东北的消费市场不很发达,主任刚才也讲了,我们连P2P这种坏账都很少,主任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贾魏:没有什么发言权,因为这段时间一直做很基础性的工作,对整体市场的研究看的比较少。但是我觉得随着整个经济复苏,或者是东北经济重新回到比较正常的增长轨道上来以后,东北的消费还是有非常大的潜力的,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如何迎接新一轮的消费的高潮的出现,这是我们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当然金融科技肯定会很助理,很给力,引导一个消费的过程。但从地方政府角度讲,我们可能更多的还是要关注一下消费者的保护问题,邓庆旭提的问题多少有点违背邓庆旭的初衷,但消费者的保护也是这样,就像我们用科技技术来创新一样,刚才唐女士讲是双刃剑,一方面技术在创新,一方面技术创新所带来的风险也同时并存,所以我们一直在关注如何在这两点上得到一个很好的平衡和推进。 对于消费者的保护,除了在教育,新一代的消费,利用新技术的消费,没有问题的,但是老一代的消费怎么办,我们人群沉淀越来越多,健康状况又越来越好,消费能力越来越强,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希望能有新的技术支撑,包括刚才两位技术大咔讲到机构本身的控制,实际上监管的控制也是非常关键的步骤,我们希望能在这上面找到一个平衡。我们也很自信,随着东北经济不断的攀升,我们的消费也会越来越好,我们也希望各家银行用好技术力量,使我们的消费走上健康、稳步、发展的轨道上来。 邓庆旭:可以每个人讲一些自己想说的话。 陶志刚:谈到消费金融的事情,和大家分享两个数据,一个是东北三省约有1.1亿人口,其中88%年龄都在65岁以下,一个庞大的人口规模,是消费金融发展的基础;第二个我看到京东曾经发布过一个数据,2017年在京东平台上消费的人群中,2008年到2017年这十年时间,东北三省在“双十一”的消费金额有五千倍的增长。其中辽宁省的消费能力排名,在全国排名第12位,黑龙江排21,吉林排24,东北三省的消费潜力是巨大的,发展消费金融很有潜力。 另外我补充说一点,刚才提到的小银行做金融科技的问题,小银行实力明显不如大的金融机构,投入方面有限制等,但是金融科技依托的技术都是新成果,甚至还有一些新的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对于同样的新技术,大的机构和小的机构,在某种程度上在同一起跑线。谁更重视,说不定就能弯道超车。小的金融机构决策半径更短,决策效率更高,新技术可以更快地得到应用,在某种程度上小机构也是有比较优势的。 唐岫立:消费金融发展的话,首先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前面在主题演讲的时候也讲到,东北地区商气比较弱,因为我们国有成分比较重,大家都在国企里面上班,也不会出来创业,还有我们是农业大省,所以老百姓对于借代的需求比较弱,大家知道2011年9月份的时候,温州爆发了金融危机,因为中小企业,个体经商户他们觉得贷款难,贷款贵,在民间借代最后崩盘了。2012年我到黑龙江调研,黑龙江大家都不愿意贷款,我们的银行愁的是,一开门大家来存钱,没有人来贷钱,银行想赚的是什么钱,必须有人贷款银行才能赚钱。 另外一点,东北的金融其实并不弱的,东北的银行家数很多,比如说辽宁有15家城商行,60多家农商行,其实浙江你看他经济总量那么大,他都不是每一个地市都有城商行的,所以东北的消费信贷如何能够快速的发展,还是要基于我们一个整个东北的经济,包括人的观念,一些基础条件,我们来合理的评价和预期。 沈荣生:关于消费和金融方面,我想谈三个观点。第一在东北来讲,东北的老百姓还是有消费能力的,消费能力很强,敢于花钱,敢于消费。但是对于消费金融的产品的使用上,还是饱受一些,和南方发达地区相对偏饱受一些,从我们比如说辽宁以及东北三省,居民的杠杆率上看还是偏低的,北京的资产都放在房子上,整个的杠杆率偏低的。这块一个是发展空间比较大,另外是怎么去挖掘消费信贷的市场。 第二,谈人才和人员的问题。我们看到辽宁,东北三省都面临人才外流的问题,辽宁城镇居民的自然增长率去年好像是稍微微微负一点,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人,有人才有消费,从我们这个消费金融公司的角度讲,我们也制定了一个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的战略。第一个我们要去和重点的一些高校在数据、科技方面去进行合作,制定一个管理培训计划,招聘一些优秀的本地或者外地的优秀的毕业生。第二个,我们也制定一个沈籍人员或者辽籍人员返乡的计划,我们现在也看到了,随着东北经济在逐步的回暖,在外地的这些,比如说从事科技,互联网数据的这些人员,在慢慢的往回回流的趋势已经形成了。所以我们制定了这么一个计划,优先招聘这么样的人员,来充实到我们的企业服务当中。 第三,我们去拥抱金融科技,去使用金融科技,但金融科技不是万能的,他可能也会产生带来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在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同时,相关的一些比如科技方面的治理,数据方面的一些治理的基础、架构,包括一些我们面向的消费者,金融知识的普及,消费者金融保护,以及其他的比如说一些像征信,这些相关的基础方面的东西,可能还要同步去加强,配套去使用,才能更好的发挥我们金融科技的作用。 唐科伟:利用金融科技来刺激消费金融的话,确实是对于东北来讲,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一个点。这个点如何既实现互联网化,又实现区域化,我的看法是要充分挖掘本地居民的消费的需求的一个,随着时间迁移的变化特点,为什么本地居民很多时候不愿意借钱,这个通过大数据能够分析出来,因为人借钱有时候有冲动性,有时候有场景性,还有时候根据他自己本身的现金流的变化决定的,这些数据特点都可以通过大数据算法挖掘出来。所以我在跟一个股份制银行谈合作的时候,他有一百多万张信用卡,但实际活跃的特别少,这个时候为什么不活跃,办了信用卡也不用,对于银行来讲,对于这个居民来讲都是一种损失,所以抓住刚才所说的消费的冲动性,或者场景化,就能够大幅度提高信用卡的活跃度,这是从落地的角度,技术科技能够帮助金融机构有效的转化提高消费金融的落地,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考虑,一方面我们要刺激,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管控好风险。如果是能够结合本地居民的一些宏观经济指标,负债率、杠杆率对应的这些情况,不让年轻人过渡消费,但是适度刺激中年人,或者是中年以上的消费,或者是这样的话,从总体的风险管理的角度,是非常必要的。 杨扬:我跟大家的观点不太一样,我觉得对东北来说,金融科技帮不了消费的提升,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美国大部分人花钱,花不到发工资的那一天,必须要借钱,很多金融科技公司,给他们非常简单的方式,就借两三天的钱,这个业务非常大,这个跟他们的习惯有关。咱中国人就比较爱存钱,我所认识的不少可能老一辈的人都这样,有一个生活习惯的问题。你给他更多的更好更便利,他没有需求就做不到。其实就不一定是金融科技的事,但是确实有可能是通过科技的手段,比如说像一些短视频APP,通过视频,这及方式,通过市场营销的方式改变大家的消费习惯,这个是可以的,但是光是从金融科技的角度我觉得很难。换句话说,广义的消费金融,消费金融发展起来不一定只是局限于东北,如果东北的政策到了,消费金融公司注册在东北,面向全国,面向全世界,消费金融业可以做起来。 邓庆旭:主要让有钱人多花钱,没钱的不要过渡花钱。非常感谢各位嘉宾,在我们新浪财经上也会有这次论坛的详细记录,也感谢各位观众坚持到现在,谢谢大家。[详情]
浙江孚临科技有限公司CEO 唐科伟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浙江孚临科技有限公司CEO唐科伟出席分论坛“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振兴东北经济”并发表演讲。 以下为发言实录: 唐科伟: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杭州的企业,我分享的题目是银行4.0转型,我们公司是一家科技公司,我们的公司主要定位是帮助金融机构,尤其是在当前这个情况下,在比如说针对东北的经济条件下,怎么样去帮助咱们东北的银行业去利用科技,进一步服务实体企业,进行金融科技驱动的数字化转型这么一个定位。所以在当前的银行业,其实大家都知道是变成了一个科技驱动、数据驱动、人工智能驱动的这么一个情况。 我个人的背景是,我之前在蚂蚁金服担任网商银行的风控输出的这么一个负责人,在之前我是在伦敦巴克莱银行从事大数据风控的工作,过去一直聚焦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去驱动数字金融这么一块业务。在两年前我创建这家公司,主要是帮助银行的业务,尤其是零售金融业务,实现自动化、数据化、互联网化这么一个整体的转型,这个在过去几年的情况下,大家能够看的到,AI、云计算、大数据这些,从以前的一些概念,到逐步落地,在这个落地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比如说东南沿海小微企业多,到了东北大的核心企业多,在不同的区域背景下,怎么样利用这些技术,比如说大数据到底在核心企业为主的这么一个环境下,去发展对应的数字金融业务,这是一个针对不同的区域会有不同的设计,在不同的收入条件下,怎么样根据各个区域的居民收入背景去设计对应的消费金融服务,来服务刺激本地的消费,所以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所以我觉得金融科技本身具有场景化、区域化,不能够统一而论。比如说最近我跟广东的一个大的银行,他在广东本地有七千万客户,广东省他分粤西、粤北,居民收入差异很大一个是烟枪发达地区,一个是靠近湖南内部地区,对应的消费金融的产品设计完全不一样。 我也跟东北的一家大型股份制银行行长交流,关于东北的小微企业,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利用这个数字金融的能力,去发展小微企业融资,东北的小微企业,大部分都是围绕着核心企业,我们如果是按照传统的一些方法那一般都是供应链的思维,供应链的思维是完全依赖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供应链数据,在这个基础上,对于供应链数据的依赖性往往会导致很多小微企业收信不充分,在这及基础上我们怎么样用互联网的的大数据,进一步下沉到更小型的,微型的企业,刺激毛细血管,怎么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方法,去进一步的服务这些小微企业,这是属于跟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不太一样,这也是我跟目前东北的大型股份制银行谈的合作,怎么样突破传统供应链金融的思维,用更新的产品设计,更新的数据采集方式,更新的风控能力,全流程的帮助他实现数字金融转型这么一个工作。 这是我结合自己的一些工作经验,以及当前正在从事的一些实践的项目来谈一下针对咱们东北的经济情况,怎么样帮助东北的银行,帮助东北的实体经济。 在当前这个情况下,大家都知道数字金融这么一个概念,是属于金融科技驱动的一个目标,数字金融在零售金融这个领域,零售金融是SME和对应的顾客这两个领域怎么样实现全流程数字化,从前大家流行的一个术语来说,叫做数据中台的概念,首先要把银行打造成一个大数据银行驱动的银行,大数据中台的驱动,背后的含义是什么,从理论上来讲,大数据中台的驱动,第一步从业务的设计、产品的设计,就应该让大数据专家参与,比如说我们要给某一个核心企业,对应的这一系列的小微企业,来进行对应的融资产品设计,从一开始不仅仅是咱们的产品经理,也要包括我们的大数据专家,我们一起去看,所以我举个例子,像我跟正大集团的副董事长,他们带领的整个团队,正大集团在中国一共是五个区,对应有五个副董事长主管,五个区域每一个区域都有几万个小微企业来围绕正大集团的生态链。正大集团他的整个IT系统都是在云上,而且直连泰国的IT中心。在这个基础上,他对应有一定的数据基础,但不是很充分,因为他只是反映了正大集团本身的供应链的数据,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服务正大集团的生态链,我们需要有对应的数据补充,这个数据可以来自于政府,可以来自于对应的税务、工商、IT企业,服务IT化公司的时候留存的数据,这些各种各样的数据综合在一起,核心企业对应的生态链的风险的理解,是需要我们前期产品设计的时候,我们大数据专家就要介入,把这个数据收集起来,针对不同的客户分级,不同的对应的风险来源,以及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大数据专家到底怎么样去,能不能够设计有效的模型,有效的风控策略,来抓住对应的产品的客群特点,客群需求来设计合理的产品,所以这是一个大数据中台的概念,在大数据中台的基础上,怎么样从第一部产品设计,到对应产品风控体系的设计,风控体系设计的前提是数据体系的设计,对应有模型体系、策略体系,这一系列的配套的设计思想,才能够实现全流程的数字化,所以这是在帮助银行进行业务数字化转型的这么一个过程中,大家银行界从业务流程设计,到对应的操作流程,都应该进行一个跟以前完全不一样的改变。 在这个的基础上,对应银行的组织架构的改变,像刚才咱们陶行长和沈总讲的,银行的组织架构已经以科技人员为主,科技人员到底占比是多少,其实是不一的,但总体来讲,这个趋势是一个大中台、小前台这么一个概念,在这个基础上,小前台根据不同的战略团队,不同的场景,灵活组织小的分队,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对应设计产品,对应驱动业务,大中台起到赋能前台的作用,大中台的所有的数据应该打通,不管是银行本身的帐户数据,还是对应的业务场景刷据,还是我们去直连的头部平台的数据,包括我们的银行,如果是直连头部银行,从监管的角度来讲,银行风控不能外包,如何把风控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面,对应的会有主动风控的要求,而不是说我们完全依赖于头部的资产平台,去做风控。所以这是从组织架构设计来讲,我们如何去保证在数字化金融转型的这么一个过程中,我们从业务到组织进行一定的保证。 我刚才介绍,第一我们要理解行业,第二我们要数据驱动,技术为先这么一个思路,才能够让数据和技术是正确的符合行业的发展,能正确的反映行业的背景、业务的风险,客群的特点这是整个数字银行,或者数字金融的一个前提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也目前聊开放银行比较多,开放银行其实从我的理解,API银行是开放银行的一个具体的表现形式,最终开放银行的承载形式是联合运营,那联合运营的一个具体的内涵就是我们怎么样联合本地,比如说东北的业务场景,如果我们东北的银行希望能够把风险分散,跟东北本地经济进行一定程度的结合,怎么进行全国的一些客群,全国的业务场景,进行一些互相的渗透,比如说像刚才咱们两家金融机构讲的,目前的客户都是全国化,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怎么样去跟头部平台进行联合运营,头部平台的分工,银行的定位,对应科技公司的定位,这三者之间,到底应该怎么样进行一个联动,最终实现不仅仅把业务指标做好,把客户服务好,同时风险也能够在联合风控的这么一个基础上,能够控制的住,同时他还能够符合我们监管的需求。这是一个对应的从开放银行的角度,怎么样利用组织,利用各个生态的不同的实体,去联动,共同实现彼此的KPI目标。 这是一个概念,叫做风险资产生成管理概念,从前期的业务设计到职能营销,职能营销,什么叫职能营销,大家都比较了解,像现在大家到电商平台上购物,基本上能够实现千人千面,这个千人千面电商的智能营销,跟我们目前所说的金融智能营销有什么不一样,一个简单的例子,电商的营销我们是给商品展示,让客户给钱给我们,但是在金融领域的智能营销,是我们展示这个商品以后,我们实际上是把钱给出去。在这个基础上,整个营销是一个基于风险的,他前端的营销的客群的不同,决定了我们后面的客群风险、产品设计以及对应的风控体系建设都会不一样。所以前端的营销跟后端的风控必须要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够在最终营销的第一道口子上,我们找到了正确的合适的客群,这样对后面的风控也会有所帮助,这是一个概念。我们怎么样基于风险的这么一个营销,以及背后的大数据风控进行统一。 风控体系建设,其实这一块目前,我觉得针对东北的情况,我们东北的国企占比成分比较严重,在这个环境下,我们怎么样去跟东北的大数据进行结合,这是我觉得对于银行业务数字化的一个核心关键。东北的大数据来自于哪里,是来自于核心企业,还是来自于政府,还是来自于我们的一些科技公司,这是属于不仅仅是银行的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其实也是东北的监管环境,或者是东北政府需要一起来大力支持的,东北的政府能不能够把自己掌握的一些核心的政府数据,开放给对应的金融机构,让金融机构能够利用这些核心大数据,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比如说税务、社保、工商,对应的这些数据,目前在东南沿海其实已经有限的进行开放、融合了。像浙江有专门的大数据管理局,其实我在三年前也来过东北,跟咱们东北的一些人社厅聊过基于人社大数据进行合作,这一块到底落地还存在一些什么样的困难,政府有什么样的顾虑。金融机构以及对应的科技公司怎么样去解决政府的顾虑,大家一起协同,把东北本地的居民和企业服务好,所以这是我觉得,对于政府来讲,对于银行来讲,大家应该要齐心协力,营造一个好的数字金融生态,把这个数字金融生态营造好了,也许过两年以后,大家会发现,本地的这些科技驱动银行,科技银行可能会发现,东北的本地服务跟全国性的客户服务一样的具有吸引力,或者甚至说风险能够实现完全可控,而不是受整个东北的宏观环境的影响,导致银行的风险难以控制,所以这是一个对于利用金融科技去振兴东北经济,通过数字银行的这么一个方式去服务东北经济,我们政府和银行应该要营造一个好的数字金融生态,要做的事。 接下来可能一两分钟我就讲一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怎么样实现这些数字金融转型,一个人才的保障,人才的保障需要观念的革新,在这个里面,当前来讲,数字金融人才是非常少的,包括数据公司找对应的人才,既要懂金融、互联网、大数据,在这个基础上,咱们东北的院校,可以对应的建设对应的数字金融专业,比如说东北财大、东北大学,都是非常优秀的大学,东软集团在全国都是属于龙头企业,所以对应的数字金融的人才其实应该是有非常好的培训基础,能不能跟咱们这些银行、科技公司一起,大学三方一起联合,培养对应的数字金融人才,这样在想方设法让数字金融人才服务本地的科技公司,以及对应的银行,这样的话才能够真正的把金融科技在东北从人才的角度落地,这是我的一个建议,谢谢。 主持人:谢谢唐总给我们很完备的银行向数字化发展的方案,接下来我们还有圆桌的对话环节。[详情]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杨臣华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杨臣华出席分论坛“东北亚贸易发展与中日韩FTA”并发表演讲。 杨臣华表示,把沿边口岸和沿海港口这种优势发挥到最大,把城市群和发展轴和各个地区的经济区来形成大的经济腹地,构建一个陆海内外联动的方向。 杨臣华还表示,为了东北经济区的区域结构更加优化和东北区域功能更加坚固,增强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我们要不断作出努力。同时,在东北亚这个经济圈里面,我们也为我们中蒙俄自由贸易区和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尽快形成,也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杨臣华:刚才施教授给我们展示了一下东北亚的合作趋势,我这个题目的设计,主要在“一带一路”框架内的东北亚经济圈的构建问题,同时,也是我们中蒙俄和中日韩,我认为这个是分开的,这两个最有可能形成自贸区的合作共赢。前面的研讨非常有技术性,也为我们带来了希望,同时也看到了一些方向。那么中日韩和中蒙俄这一块对接起来,最有可能形成我们六个国家东北亚最好的自贸区的示范。 我们内蒙中心提议搞1+4+若干个案例,我们想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如何把东北经济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与合作,这是一个大范围的思考和资源配置的方式。大家也知道,我们现在进入关键期了,喊了这么多年东北振兴,我们自身都有体会,大家也看到已经越来越近了,同时,中蒙俄自贸区也要开始建成一些行动。通过我们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对接,有很多东西面临在我们眼前,宋部长也说了,蒙古和俄罗斯这边,我们这几年也在接触,我们主动地促进他们,通过互赢的方式这种趋势越来越接近了。只有合作,才能降低政治上的不和谐,或者是说政治上的一些反对,合作最终是共赢的趋势。我想,在东北亚地区这几个国家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我是分两步走,那如何做好我们东北自己区域的事情? 我们要考虑到,如何把沿边口岸和沿海港口这种优势发挥到最大,把城市群和发展轴和各个地区的经济区来形成大的经济腹地,构建一个陆海内外联动的方向。经济区不仅是有东北经济区,还有和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整个中国内的国家确定的几个区域计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不是孤立的,你要自己自拉自唱永远是不行的。我们特别提到一下,一直讲东北地区印象当中就是东北三省,实际已经改变了,内蒙古横跨三个北,东北、西北、华北,我们基于这方面来考量一定要全面细致。而且按照这个棋盘来讲的话,是一个大的平台,大的布局。这样思考问题,我们才能共计,才能合作得更好。我们不是按棋子布局的,我们是按合作共赢,必须跟中蒙俄经济走廊和在“一带一路”如何谋篇的问题。中蒙俄经济走廊和东北亚重要窗口方面,我们提出来四条横轴,按照我们这个区域,那就是东北区域的一轴,包括内蒙古一共是四个横轴,实际上就是横跨南北,横跨欧亚,是这样的情况。在每一块大家可以看到,都涉及到东北的东北以及内蒙古,最后连接到内蒙古整个中国的大西北,然后向南,可以跟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是这样的思路来确定的。 这个功能定位,跟我们国家对东北地区和内蒙都是一致的,一个是生态方面的,一个是安全方面的,再一个就是能源方面的,还有农牧业,也就是粮食是最重要的,还有一个是我们的产业方面,安全方面。我觉得这方面跟我们国家在对这个地区的战略定位非常吻合,非常一致,我们考虑这种是可以构建一个大北方,我们谈大北方,实际上东北和内蒙古整个是北方的区域范围,有北方的话,我们在考虑我们如何发挥作用,在东北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才可以相连接起来。我们可以提出来,作为大北方的作用是怎么样的生态圈。在这个方面,我们是分政治划分,一个是中国自己分南北,南北方的实力基本上是四六开,以长江为边界,北方15个省占40%的总量,南方16个省占60%的大总量,这个时候可以看出趋势,中国的南北方四六开,对于我们东北经济区来讲,我们是占北方这一块的20%,就可以看出我们集聚的力量,我们的优势更强。从京津冀这一块已经形成了新的板块和新的优势,再下一步,东北这个经济区的板块,经济集聚的力量,可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合成一体,必须是基于这两个方面来说。 从这个棋盘上可以看出,我们这四个横轴和两个纵轴形成的都是一种带动的作用,主要就是一个谋篇,下一步布局的时候,如何开放合作共赢?这方面考虑的范围更大一些,实际上往上走,这两个最重要的纵轴,就是哈尔滨、长春到沈阳,到大连这一块,它是直接联系到环渤海,也是我们现在东北亚直接对外窗口,这是最重要的组成。再一个纵轴,就是北部,和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到内蒙古的锡林郭勒,这是面向东北亚和面向中蒙俄最关键的布局,形成我们四个“带”,特别强调原来东北三个带,特别是京沈这一代,必须延伸到呼和浩特,这也是对中国北方来讲最重要的支撑。所以,你讲能源支撑、生态支撑、产业支撑,光谈三省不行,必须把内蒙古放进去。 在这个框架当中如何来解决我们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起来应该是两个层面,一个是国家层面,我们觉得从这四个地上考虑政策和布局,我们现在有些政策还是局部性比较强的,这是我们作为地方的感觉。比如说怎么增强活力的问题,这个区域范围内,民营经济发展是最弱的,土壤是最弱的,在这个方面,我们的相关政策国家如何来助力?不光是本地区的营商环境问题,实际上很多政策在它的主体环境当中,南北方不一样,实际上还是土壤的问题,整个东北地区都存在这个问题,那就是在增强活力这方面。国家已经给我们充分定位了,对内蒙是一个战略的定位,对东北区域来讲,无论是哪一个定位都是非常吻合的。再一个,增强产业凝聚力的问题,和我们竞争力是相辅相成的,我们现在各种产业没有一个拳头产业,所以这个地区来讲,就缺乏一个产业凝聚力,都想搞,最后还是不行,所以还是要围绕国家发展定位来抓住,能源方面抓什么,生态方面抓什么,在这方面的话,增强产业凝聚力方面,也是整体经济区的竞争力方面的问题。为了东北经济区的区域结构更加优化和东北区域功能更加坚固,增强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我们要不断作出努力。同时,在东北亚这个经济圈里面,我们也为我们中蒙俄自由贸易区和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尽快形成,也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这就是我们今天大家要来讨论的问题。谢谢大家![详情]
深圳区块大陆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杨扬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深圳区块大陆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杨扬出席分论坛“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振兴东北经济”并发表演讲。 以下为发言实录: 杨扬:大家好,我叫杨扬,我是南方人,但是我老婆是沈阳人,所以也算是个半个东北人。我本科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以后在英国读了计算机工程,投资银行做了十几年,2013年到2018年一直在纽约做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员,2018年6月,去年回国创业,建立了这家深圳区块大陆公司。我们公司是一个做用区块链技术做监管科技的公司,我们是创业公司,对标的是区块链的accenture,我们是拿了北极光创投、星合资本以及乾元坤一的风险投资,我们一共做了两轮融资,现在在做第三轮融资,也是非常典型的粤海街道办的这么一家公司的样子。 我今天带来的演讲主题叫做金融科技之美,简单来介绍一下,目前有两个概念,一个叫金融科技,一个叫科技金融,他的区别是什么,金融科技是从金融的行业里面自发的产生出了科技的势能。科技金融是反过来由科技公司尝试去做金融的业务,我们这里举两个例子。美国有一家银行capital one,他基本上是纯虚拟的在线银行,你的信用卡可以在网上去做,这个很明显拿了银行的牌照,发展出来一个科技的业务。另一个比较出名的例子是脸书,是一个纯的科技公司,可是他们现在也开始尝试做金融的业务,他们近期要做的脸书的libra,他们要取代传统的支付的这么一个事情,所以脸书libra是非常典型的科技金融的例子。 金融科技在我们看来是社会化大分工的这么一个步骤,最早社会化大分工原自于第一部福特汽车,原来一台车很多个工人一起去干,分布成一个个小零件,流水式的发展出来。我们金融的产业一直在走这么一个过程,在1970年,最早时候叫银行,其实银行业是金融体系一个社会化大分工的一个体系,银行专职管流动性和信用的风险,是独立出来的这么一个专业的人士为大家去做这些风险上的管理。同时,债券就是更加细化出来,作为信用的产品独立出来,让人只投信用的部分。金融衍生品1970年最早是美元在欧洲的美元,那个时候不受纽约的监管,那个时候就有很多金融衍生品,包括外汇、利率、信用的衍生品,更进一步西画了金融的风险,变成一个个产品,把这些产品交给他应该有的投资人,让他们去搞。从产品和业务的标准化在我看来,基本上是已经完成了,这个社会化大分工的下步,应该是什么呢。 目前银行其实还有很多人,有银行家要去触达后面的企业,其实现在大家一直在做的一个事情一,我们看《长安十二时辰》,大数据的模式,蚂蚁金服大多数是程序员,通过建模的方式,2013年有一个报告,拿蚂蚁金服和保商银行做比对,保商银行做的最好,蚂蚁金服几百个人就能可以跟他做一样的业务,这个很厉害,6年过去了蚂蚁肯定做的更好了。 再往后走,香港其实最近已经发布了虚拟银行的牌照,应该我没有记错,有6家还是8家,微众银行、阿里银行,虚拟银行的概念就已经是走到了一步非常重要的这么一步。金融科技是否已经找到了最终发展的方向呢,在我看来并没有。 这里面最大的一个问题是金融科技同样是存在这个风险和隐患的,并不是说科技的发展就一定是完美的,他肯定是好的,但他不一定是完美。最大的问题是监管者其实还并不能够认识到这个像传统金融行业那样认识到金融科技所带来的风险,包括我们最近能看到的P2P相关的一些事情,就是说这些新金融科技,他所蕴含的风险。 这里面我们所认为最大的原因是,因为监管条例是用书面文字所书写的,而目前金融科技很多的商业逻辑,是用计算机代码去进行驱动的,所以书写的监管逻辑和计算机代码之间的逻辑是有一个鸿沟。 新加坡政府央行已经在尝试实现这么一个事情,把监管的法律条文变成计算机代码,他们是拿证券和期货的法律,翻译成计算机代码,交给金融科技公司执行,保证百分之百的合规,而且非常的有效率,不需要有律师在中间做没有效率的转化。这里面也有我们的一份贡献。这个方式称为codified regulation,也同时得到卢森堡政府的支持,卢森堡证监会他们提出下一代卢森堡架构也非常明确了刚才我说的监管条例代码化的,要放到他的下一代监管里面。同时新加坡政府非常激进,他们提出全新的概念APIbanking,银行不再是虚拟的牌照。他们把银行的一个个部门像市场买菜一样,通过公开的市场一块一块买过来,银行有企业的部门,有放贷的部门,有风控的功能,你只要注册一个虚拟银行,拿到牌照,可以通过市场上不同的供应商买回来,不仅仅是IT的解决方案,而是整个解决方案,比如说我一家虚拟的银行,有可能用A公司的,我是绝对有可能说我用A公司的风控的模块,但我在业务上用的C公司、D公司和E公司的,把他组合起来,这个银行究竟是什么,就不知道,就不是传统中你有一个这种中心化的这么一个银行,而他只是一个非常虚拟的一个概念,这个是目前新加坡央行正在主推的这么一个事情。你可以认为说他更像是去超市买菜,购物车里有西瓜水果,银行未来就是拼凑的概念。 更进一步的,有人提出一种概念,叫智能合约,在计算机代码的层次上,重新定义商业的架构和行为,这个其实跟前面我们说监管合规的计算机代码化其实是相一致的,未来这种企业,或者是商业逻辑和契约精神,是用计算机代码来进行完成,可以达到一个自动化,中间不需要人为的进行翻译的一个过程。脸书就是这个想法的一个推广者,libra按他们的想法,在明年年中,或者明年下半年,联合了世界28家比较大的科技公司,一起做金融支付系统和智能合约概念的这么一个东西的变革。但是这个概念还是比较超前,目前也受到各国监管部门的挑战,最后能不能落地,我们其实拭目以待,但他其实确实也是有可能会代表的一个方向。他最大的事情就是因为脸书上面有28亿的用户,有机会推广成功,但这是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一个尝试,不论他未来是不是,脸书无论会不会成功,但是有可能对于我们中国的企业来说是一个机会。 无论是金融科技还是科技金融,其实现在地域上的限制在逐渐的消除,包括新加坡的opean banking,虚拟的,分布的工作方式是会是未来的主流,人员工作不一定要在一栋大楼里面,大家可以在各个地方。 从科技给东北带来的机会,我这边有个想法是,东北的概念其实可以扩展一点,东北一个问题,人才大家都在外面,但是我在国外,美国、英国也好,他们是东北人,他们都会跟我说,他是东北人,即使他在美国生活了很长时间。可能因为生活的原因、家庭的原因,他不能回到东北来工作生活,但并不碍于他是东北人的身份。新加坡注册很多公司,但是这些公司几乎没有雇员是在新加坡,这个就给东北带来一个启示。如果东北的政策包括税收,对区块链、金融科技是起到非常友好的态度,全球的东北人或者东北的人才,都愿意来这里建一家公司,但是工作的地点不一定要在这,尤其是像开放式银行和金融科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潮流,东北可以抓住这么一个机会,把这些人才吸引回来,但是并不需要强求他们一定要回到东北去工作,只要他们的企业他们的税收能够留在东北就可以了。谢谢。[详情]
东北亚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大连)、教授、博士生导师 施锦芳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东北亚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大连)、教授、博士生导师施锦芳出席分论坛“东北亚贸易发展与中日韩FTA”并发表演讲。 施锦芳表示,东北亚区域经济地位的重要性,使得该区域的一体化发展及FTA建设成为迫切需要。施锦芳还指出,针对中日两国贸易不平衡,双边投资不平衡状况,希望东北区域能商讨建立一个进口商品博览会,对接日本优势产业,把日本先进的养老和护理保险经验吸收过来,促进东北三省的医养一体化。另外,施锦芳认为推进中日韩FTA谈判是重点,加快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能共赢。 以下为发言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分享我平时做的一些研究成果。今天我主要从微观视角出发,以中国东北地区和日本经贸合作为出发点和聚焦点,就如何进一步扩大中日之间、中日韩三国之间以及东北亚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与大家探讨。我给大家的汇报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内容:东北亚区域经济社会概况,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经贸合作,日本和中国东北地区的合作。另外,我将结合汇报内容谈一下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首先第一部分。简单普及一下东北亚区域地理概念。从微观视角讲,东北亚区域涵盖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四国以及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从宏观视角讲,就是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六国。而无论是微观还是宏观角度,东北亚区域都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中日韩三国和朝鲜半岛之间的飞行时间仅一个小时,中国和蒙古、朝鲜、俄罗斯三国边境接壤。除地缘优势外,红字凸显的指标也体现了东北亚区域的重要性,该区域的人口和面积均占到了全球的五分之一,与此同时城市化率也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接下来,看一下东北亚区域的经济概况。如表所示,一是东北亚区域GDP总量占到了全球的四分之一,其中中日韩三个经济体贡献了主要力量。二是东北亚区域出口贸易总额约占全球的20%,但同时该区域进口贸易较少,从经济学角度讲,较大的对外贸易顺差不利于一国经济长远发展,因此,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三是东北亚区域FDI和OFDI不平衡,其吸引外资相对较少,故而今后可以在这两个层面上重点做做文章。 再来看一下东北亚区域的人口和劳动力。中国和俄罗斯是该区域的人口大国,日本和韩国则面临着严重的人口少子老龄化问题,蒙古和朝鲜的人口年龄结构较为年轻,且两国人口增长率很高。因此,该区域的人口与劳动资源禀赋并不平均。再看森林面积,中国的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相对较小,还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蒙古因其沙漠地形限制,其森林面积也不理想,而森林面积较高的则是日本、韩国、俄罗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朝鲜的森林资源也非常的丰富。接下来区域宏观经济指标,从GDP总量来看,中国第2,日本第3。但从人均GDP来看,日本是28,中国是77,韩国是33。从经济学视角和国际贸易视角出发,若各个国家间经济互补,特别是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力、技术、现代管理、信息等生产要素互补,则各国可以合作建立FTA。例如,鉴于美加墨三国的经济互补性,NAFTA成为一个成功案例。尽管特朗普上台后认为NAFTA损害了美国的利益,但依旧不可否认NAFTA的积极作用。由此,东北亚区域经济的互补性也为FTA的成立奠定基础。 刚才河合正弘老师已经给大家列示了非常详细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比较,下面我再补充一下。当前,东盟、北美自贸区、CPTPP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已经成立,RCEP(东盟+中日韩+新西兰、印度和澳大利亚)谈判也进入最后阶段,而与以上组织的成员国相比,东北亚六国的人口、土地、GDP及经济增速都非常有潜力。由此,我们也具备建立这种区域经济合作及FTA的前提。值得一提的是,RCEP国家与东北亚区域国家有较多的重合,加速RCEP的谈判及建设,对于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作用重大,而如何通过规则制定发挥RCEP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作用则是我们未来关注的问题。当然,规则制定的积极延伸最终也会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 其次第二部分。中日经贸合作。从中日两国贸易状况来看,中日双边贸易规模很大,但2012年以后中日关系恶化,双边贸易规模也因此下降。2017年中日关系回暖,李克强总理访问了日本,安倍首相也率领日本500名商界领袖访华,这对中日双边贸易推动量非常大,也因此中日贸易规模有一个较大的提升。从中日双边投资情况来看,如图所示,关注两个问题。第一,中日双边投资状况和两国贸易趋势相似,也是从2012年以后,随着两国关系恶化,双边投资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第二,按照图示,黑色部分是中国对日本的投资,空心的部分是日本对华的投资,相较之下,我们能发现中日双边投资间的问题,中日之间的投资虽然总量大,但是日本对华投资远远超过了中国对日的投资。涉及到投资方式,我们发现中国对日本的投资主要采取并购方式,而日本对华投资多采用绿地投资。绿地投资可以拉动制造业,拉动就业,对经济增长具有非常直接和重要的影响。 再次第三部分。日本和东北地区的经贸合作。日本与东北地区的贸易结构不平衡,中国东北地区和日本的贸易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日本则以资本密集型产品贸易为主。同时日本对东北地区的投资也非常不平衡,这和前面日本与中国整体的贸易投资不平衡状况相类似。最后简要总结一下日本与东北地区经贸合作的特点:一是日本与东北地区的贸易投资规模地域差异较大,辽宁与日本经贸合作最为密切频繁,规模也最大,吉林居于中间部位,黑龙江最小,这主要与黑龙江对俄合作比较多有关。二是日本与东北地区的经贸合作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三是日本对东北地区的贸易投资具有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属性。 最后一部分谈一点思考。针对中日两国贸易不平衡,双边投资不平衡状况,提出一个观点,希望东北区域能商讨建立一个进口商品博览会,对接日本优势产业,把日本好的养老经验,还有护理保险,吸收过来,落地到东北三省来,实现医养一体化。另外,推进中日韩之间FTA的谈判也是重点。最后,中日两国有竞争,但两国也有共同利益存在,双方可携手到“一带一路”国家投资,通过第三方市场合作实现双赢或三赢,最后达到共赢。 时间关系我就讲这么多,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详情]
恒久远金融咨询PFS董事总经理 唐岫立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恒久远金融咨询PFS董事总经理唐岫立出席分论坛“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振兴东北经济”并发表演讲。 唐岫立建议,东北振兴的关键有五点:第一是尊重市场规律,第二要培养契约精神,第三要树立东北的自信,第四是外部经验引入的时候要注意与东北实际相结合,第五,要尊重专业性和专家。 以下为发言实录: 唐岫立:我是东北人,东北生东北长,在东北工作过十一年。在著名的东北财经大学一直读拿到博士学位,工作起步于中国人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沈阳分行,30多岁以后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到了中国银监会,后来到温州做了几年温州银行副行长,在上海做了两年金融科技,在金融科技如何支持经济发展的领域,应该说有一定的实践。 现在有一些兼职:是两家商业银行独立董事,是东北财经大学的教授,是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和浙大经济学院校外硕士导师,还有北京的几个高校及美国著名咨询机构特聘专家等,被朋友们称为政、商、学跨界精英。 我们在研究探讨金融科技如何支持东北振兴之前,首先要了解东北经济的特点。我认为东北的衰落是整个国家制造业走衰的具体表现,大家都知道东北是国家的重工业基地,我当年在东北工作那十一年,重点研究的就是东北的企业,那时国有企业比较多,我监测分析五百户东北的大中型企业,这五百户企业使用银行贷款是东三省贷款总额的90%,一边分析研究这些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资金使用效率,一边用我们银行的金融统计数据分析三省金融运行的质量,我是可以前瞻性的预判到银行贷款的质量。因为银行贷款好不好,取决于使用它的企业。金融数据变动滞后于企业变化。 东北的经济结构“两重”的特点比较明显,一个是重工业比重较大,一个是国有成分比重大。所以这些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们国家的经济重心向东南沿海转移,具体的结构调整措施包括降低国有成分比重,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还有降低重工业比重。而且我们一些机械设备、生产流水线开始大量进口。东北经济低迷是国家战略转移的一个具体体现。 东北有非常多的优秀资源,到了北京,面向全国;到了浙江、上海工作之后,我时常与东北家乡做比较,东北优势有几个方面比较突出: 第一,东北的四个大城市,城市化起步比较早,城市化程度比较高,东北的地市县一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好于江浙闽。 第二,东北的人才资源丰富,像刚刚发言的贾主任,水平之高大家已经感受到了。东北居民的整体受教育程度、职业化教育的程度都是优于全国,甚至要优于东南沿海地区。我在温州的时候,大家知道温州很厉害,浙江排名第三,温州被称为世界的温州,但是温州人整体受教育程度、职业培训程度比东北还是有差距。 第三,东北资源丰富,地广人稀,沃野千里、大江大河、青山绿水。像江浙闽一带是山多、地少、人多,普遍八山一水一分田,所以江浙闽一带的竞争是生存竞争。为什么那些地区的人个子比较矮,除了基因主要是吃不饱饭还要干重活,那一带的地耕种起来比东北难得多。生在东北应该是很幸运的。 第四,东北人的外型好,男士高大魁梧、女士高挑大气。拼颜值的时代无疑是优势。第五,东北是农业大省,工业经济落后使得自然环境被破坏程度远远小于东南沿海地区,现在人们对食品之绿色的高度重视是东北的一个新发优势、后起优势。 我去过江浙闵一带地市县乡镇一级地区,民营加工制造企业,对于污水废气排放是没有什么处理的,都是直排。很多民营企业居住与小工厂是在一起的,对自己健康的破坏是严重的。 我们再讲讲东北现在存在的问题。投资不过山海关之后,作为一个东北人,我也觉得脸上不好看,我开始留心跟大家了解一下投资不过山海关是为什么,到底是怎么来的。听到的一些评价是主要集中在几个问题: 首先就是官气重,东北的官僚主义很重,领导特别喜欢刷权利感、权利欲,但我觉得这和东北国有成分重是相辅相成的。 其次是观念比较僵化。这是过去的那种优越感,比如资源丰富、教育背景好、城市化起步早等养成的。所谓穷则思变,东北人的日子过的还是挺好的,所以就没有变革的动力,因为人都有惰性。历史上徽商、温商等,为什么勤劳,为什么要走出去,是因为他留在那个地方吃不饱饭,会挨饿,逼着他必须走出去从商,商气重是因为穷。东北沃野千里,随便抓一把玉米撒在地上都能长出来,不用出去经商。所以在东北这块土地上,我觉得很难培养出像江浙闵一带那样浓烈的商气,那么浓厚的市场化的经济。 三是经济增长慢。但我觉得这是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要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东北恰恰是第二产业比重大,是被要求降低的。东北又是农业大省,农产品价格上涨比较慢,凡是农业的省份都穷,也不是东北特有的问题。东北是一个老工业基地,进入了成熟期,或者说进入中老年期,那肯定发展要慢,所有的事物都是新兴阶段发展快,因为原来基础弱,原来的盘子小,发展的快。所以我觉得对于东北经济发展慢,还是要做一些更具体的分析,做细分,找到慢的原因,看看慢的是不是合理,不要简单的跟人家去比较GDP增长的速度。 四是人才与人口外流的问题比较严重。前一段有一些文章,说东北人口是净流出。我同意东北人往外走主要是因为气侯寒冷,还有收入低。其实收入低有点类似于当年我们中国人都喜欢出国,赚美金,美国的人力成本高,再加上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差异,在美国赚到钱,变成人民币拿回来就很有钱。东北很多人出去也有这样的目的,同样的工作在深圳可以赚更多的钱,拿回来东北花。东北的收入低,物价也低,整体的消费水平成本都是低的,所以我还是那句话,对于东北的人才人口外流,收入低的问题,我们还要有一个更具体的细分。 我个人觉得,振兴东北的思路应该有两条线:一条是发挥东北装备制造业基础深厚的优势,服务于国家大战略、中国制造的大战略。从这一两年开始,中国制造崛起已经非常明显地被提上了首要日程,前面我讲了,这么多年中国制造是走衰的,现在我觉得应该到了东北依靠制造业要重新起步腾飞,或者叫振兴的一个契机或者大的转折期来临了。 另一条是做好东北新兴产业的设计,就如我们今天的主题,金融科技怎么助力。谈到科技,关健词是互联网、金融科技,包括大数据、云计算,时间关系这个不细说了。 对于东北的几条建议,第一,尊重市场规律,国内有不少成熟经验。第二,要培养契约精神,不够诚信是很多民间资本进入的障碍。第三,要树立东北自信,我们要多看自己的优势和资源,第四,外部经验引入时要注意与东北实际相结合,寻找一些真正了解东北的专家,切实给东北提一些好的建议。第五,要尊重专业性和专家,搞经济,特别是搞金融科技,领导重视非常重要,但领导往往并不一定是专家,所以还是要多尊重多发挥专业的力量。 谢谢大家。[详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晓山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杜晓山出席分论坛“农村金融助力东北乡村振兴”并发表演讲。 杜晓山认为,金融服务东北振兴要以持续的手段服务小微、新型的金融需求。目前土地经营权的收益、分配、流转、交易、抵押担保等仍不健全,资本、科技等要素在农村的配置仍然比较缺乏。 在杜晓山看来,农村金融主要需要服务三个方向,一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例如说水、路、电、网、征信系统等;二是服务于农村地区各生产经营方面的需求,不管是大、中、小、微,各需求方需要多层次、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三是服务于农村地区各方在生活消费上的金融需求。 以下为发言实录: 杜晓山:谢谢主持人,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刚才两位教授、领导,对农村金融怎么支持乡村振兴讲了非常好的意见,我想结合东北的一些情况谈谈,这次会议的主持是金融助力东北乡村振兴,所以我想除了一般性的全国普遍存在的农村金融的状况以外,我也结合咱们东北地区,再大一点包括东北亚地区金融服务东北乡村振兴提出一些个人的思考。就像昨天大会发言嘉宾说,谈不上什么决策、供给、参考,这些都谈不上,只是一些思考。 我讲这么几个问题,一个是我认为东北三农的特点,第二个是关于乡村振兴,包括东北农村地区的看法,最后就是刚才那个嘉宾提到的关于社会企业类的,实际上就是合作金融和一些社会企业类的,非盈利性的一些金融补充形式,来谈点看法。 若干特点呢,我现在的看法是,至少有这么四个,一个就是跟全国来说,第一个特点就是它有大、中、小农业土地规模,这样的农业生产是在东北地区,在我们国家可能是属于唯一的地区,当然新疆什么的可能也有一点,但是主要的还是在东北。我进的东北包括内蒙,举例说大的,我们的国营农场,国营农场例如说北大荒集团,北大荒集团是一个一二三产业融合,而且生产的粮食产量,包括加工都特别多。至于中小的,刚才两位嘉宾已经提到的,我就不说了,就是小农在我们国家是主体,我们目前还有2.3亿户农户,其中小于10亩地有2.1亿农户,所以我们的小农户特别明显,但是东北的状况有点不同。 第二就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产区,就是我们东北,咱们举个例子说,东三省,不算内蒙在内的粮食总产量就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0%,黑龙江省一个省就大概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0%,我们有31个省、市、自治区,不算港澳台,而且商品粮调出占全国的60%。我刚才讲,北大荒集团它生产的粮食,黑龙江占10%,北大荒占黑龙江的一半,也就是5%,所以说大农业,现代农业,在我们东三省是体现的集体明显,非常重要。习总书记来,专门讲希望黑龙江对国家的粮食做出决定性的贡献,这个是事实,我们肯定还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往前走。 第三个我认为在2015年12月的时候,经国务院批准,八部委专门发布了《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这个也是在东北地区很突出的要求,当然到底做得怎么样,我看到了一些评论,好像是褒贬不一,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很大的特点,作为一个省来说,做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当然其他示范区什么的都不是农业了,我谈的是农村地区的四个特点。 第四点是东北亚对外开放前沿区位优势,东北亚地区的国家我们跟他们接壤或者是比邻,沿海、沿边,因此还延伸到中亚和“一带一路”国家的大通道,因此对俄、蒙、日、朝、韩的农产品,农业的生产贸易投资、合作等是最前沿、重要的地区,所以这是国家的一个大战略重要的载体地区所在地。 第二个问题我们来谈谈金融服务农村振兴的一些有关的中央要求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就我个人的观点,农村金融主要需要服务哪三个方向,我认为农村金融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个方向:一是服务于现代农业;二是服务于农村地区各需求方,不管他是大、中、小、微,各需求方的多层次的、差异化的金融需求服务;三是各个需求方的,刚才第二条是生产经营的需求,第三个是生活消费的需求。 这三个金融服务需要的方向我们必须做的,第一个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例如说水、路、电、网、征信系统等等,下面生产经营,生产经营是各个不同主体,然后接着就是各种不同主体的生活消费需求,这三个主要的方向。 同时我又认为我们的农村金融目前需要有这些方向,但是我们做的不够的是哪些问题呢?也是三个问题,主要是三个问题。一是我们为中国的现代农业的服务,农业现代化的服务,金融服务不足,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对多层次,或者叫各个层次的金融需求方的差异化需求满足不了,甭管是你的服务水平、产品、方式和你的意愿,都还存在着差距,包括你的能力。第三个问题是我们的农村保险加上其他的一些,但是主要是农村保险是一个非常大的短板,尤其是农业保险。当然了,金融服务除了这个以外还有直接融资、债券、股票上市,还有金融租赁、信托、期货等等这些都不足,但主要的还是农业保险不足。 这是三个应该供给的方面和三个弱点,这是我的一个简单的概括。 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中央讲的非常清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所以今年的一号文件专门对这个乡村振兴怎么落实提出了非常具体的一些要求和意见、做法,这是今年的一号文件,涉及三农的。那么《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和今年的一号文件正好是互相配合的,当然也是为了进一步贯彻前一两年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年到2022年的有关要求。 指导意见要求农村金融改革的正确方向是要完善市场体系、组织体系、产品体系,促进农村金融资源回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支持重点弱点等等,这是总的来说是这样,我就摘了一些中央要求的提法。包括围绕农业农村抵质押物、金融机构内部信贷管理机制、新技术应用推广等等,这里要求就是要满足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发挥各种金融市场的功能和作用,拓展乡村振兴资金的来源。那么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生态环境,这又是一个。 实际上我们讲农村金融要解决一个覆盖面的问题,解决一个可获得的问题,第三个满意度,这是检验你成败的三个主要方面,实际上都是融在一起的。刚才讲的是指导意见,就是金融服务三农政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又强调了乡村振兴问题县域金融机构、银行业要激励约束机制,回归本原的问题,增速的问题。具体的对商行的三农事业部的考核激励机制,还有一系列差异化的政策,担保等等,这些都提出来了。 那么对保险这块大家注意,保险这块提了这么三个方面,扩面、增品、提标,什么叫扩面?我们的保险覆盖面不够。增品是什么?增加多样化的品种,有针对性的,要解决各种差异化的需求。什么叫提标?就是说提高保险的标准,我们现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如果真给你保了的话也只保成本,提标的意思就是我们要解决一个农民的收入保险、价格的保险、气象指数保险等等不同新品种的保险,只有这些做到了,除了国家强调的粮食完全自给,谷物基本自给,这是中央的要求,推进谷物、小麦、玉米全成本保险还有收入保险试点。要谈这些,我昨天听发言里面已经有潘艳辉女士专门谈他们是怎么做的,刚才我讲的是东北北大荒集团,那是国营的,像昨天那女士那个是一个职业农民企业家,她也是大规模农业,已经有二十几万亩,她争取明年要达到四十几万亩,三年之内要达到一百万亩,那就是非常大规模了,而且到目前为止是14个村,其中三个村是村委带领着全村加入。所以实际上我后面要谈的,怎么落实中央,我们党在农村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小农如何和现代农业结合,或者叫融合发展这些要求,昨天我听了她的想法,我觉得在东北地区她可以做到这么大一个民营的,而且到目前为止四个行政村完全和她合作,她组成了一体化的,这和中央强调的发展集体经济是契合的,他们的经验是在东北地区大农业民间的经验。 今年一号文件也谈了很多,实际上和前面八部委的指导意见都是互相配合的,一号文件更多强调的是今年的工作和近一两年的工作,脱贫攻坚战马上就要完成,所以又提出了脱贫攻坚的问题。乡村振兴和三农的金融需要是多样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的供给也必然要多样化、差异化的,并需要加强综合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如何让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形金融更好地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健全金融服务组织体系,这在东北地区表现尤为明显。 现在金融,尤其是信贷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足,小微新型经营主体、农户贷款受到较多的限制,信贷的结构要进一步优化。大家可以从央行发布的数据,发现我们2018年涉农的增速低于整个银行的贷款增速。 所以长期以来,中央的文件或者是省的文件浮于政策和道义的多,而真正的获得感不明显。大家看这张表,这张表是人民银行的,可以看到我们的涉农贷款逐年下降,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虽然这么强调支农,可是实际情况确实这样的,这就让我们看出问题的严重性。 当然还有一些农机融资贷款,我还知道有些机构的金融租赁,因为大农业需要大机器,大机器又是很贵的,你买了非常不合算,所以就有一些新模式出现。 那么中小银行,尤其是农商行,中央对他们都有要求,对小额贷款都有要求。刚才李春生会长谈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问题,他比较强调了合作社内部的“三位一体”的合作,这个现在确实是一个问题。 不管怎么说,从普惠金融的视角看,金融服务东北向振兴主要是要以持续的手段,服务小微、新型的金融需求。客观来讲,目前土地经营权的收益、分配、流转、交易、抵押担保、处置边线等仍不健全,资本、科技等要素在农村的配置仍然比较缺乏,所以受到农村规模化经营主体少、农村产权资源全能较弱的制约,这是一个大的课题,当然大家都在探讨,刚才也有一些专家提了意见,中央的文件都点出来了,但是能不能落到地,这确实是金融机构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刚才我讲到我们对东北亚的开放,对外开放的合作高地主要加强出口信用保障,支持信用保险保单、质押融资,统筹境内外资源,跨市场金融服务需求,为企业搭建沟通平台,推动东北地区企业农业跨境服务,支持东北亚国际农业、生产、贸易合作。这里有个例子,这个例子还是有说服力的,哈尔滨银行在2015年联合俄罗斯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联邦储蓄银行发起第一个中俄两国非官方合作平台,中俄金融联盟,经过多年发展金融机构已经发展到72家了,而且今年我们中国财长对话声明欢迎这个联盟,启动融资跨境服务。 最后简单再说几句,我还要强调的就是合作金融,我强调的合作金融要有两个字——规范,不是挂个牌子就叫合作金融,要规范的合作金融和非盈利小贷金融,一会白女士会涉及小额信贷组织,非盈利的,就是保本归利,服务弱势群体、贫困群体的,包括供销社,供销社2015年11号文件专门谈供销社深化改革的时候,谈的“三位一体”也有这方面的内容,所以合作内容有很多的东西,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说了。 昨天我听了戴相龙同志提的一个意见,他说农信社系统为农民服务要制度化,意思就是现在只是说,没有奖惩制度,也没有规范性的文件,奖惩包括竞职免责这些慢慢在落实,而且他提出要保留合作制,并且逐步让农民占大股,我是非常赞成这个观点的,现在我们的合作经营假的多,实际上商业金融多,这个问题要解决,还是要因社制宜,不要一刀切地商业化改革。 合作金融公益、非盈利小额信贷组织的作用问题,这是农村金融市场,金融组织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缺点,这是我的一个基本观点。其他的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说了,谢谢。[详情]
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原所长、日本国环日本海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 河合正弘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原所长、日本国环日本海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河合正弘出席分论坛“东北亚贸易发展与中日韩FTA”并发表演讲。 河合正弘认为,在水产业方面,中国非常强,日本比较弱,韩国是介于两国之间。在高附加价值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上,中国是很弱,日本相对较强,对于各个国家来说都是有弱势,弱势需要保护,所以在谈判进展过程中就很困难。从各国的强弱中可以看到,各国弱的地方需要保护,RCEP在谈判过程中,也是需要建立一个高质量的贸易合作伙伴,中日韩三国应该建立一个更自由化的更高质量的自由贸易协定。 河合正弘表示,中日韩三国建立高质量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可以给亚洲带来巨大的利益,亚洲也表示会支持建立自由的多边贸易体系,不再重复中国在RCEP是发生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中日韩FTA质量是高于RCEP的。 以下为发言实录: 河合正弘(日):我是河合正弘,今天很荣幸能够受主办方的邀请来做这次演讲,非常荣幸。我今天对区域全面经济合作关系协定和中日韩FTA面临的挑战跟大家做一个简短的演说,刚才商务部的宋部长也对特朗普的特权进行了一些说明。RCEP和FTA都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RCEP和FTA如果两大贸易协定能够组成的话,可以向世界各国发出一个强烈信号,我们亚洲之间也是建立一个自由、多边的贸易体制。当局都花费了很多时间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过程,为什么花费这么长时间,经历了什么样的困难?谈判结束需要什么样的因素?什么样的条件?我今天就此跟大家做一些演说。不光是中日韩之间的FTA,还有RCEP,我今天还要对RCEP和CJK之间的区别对大家做一下介绍。 RCEP是以东盟为主的,包括日本、中国、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6个国家为主的贸易协定,中日韩的FTA和RCEP都是2013年开始进行交涉谈判的。大家知道,中国和韩国已经签订了贸易协定,但是日本和中国以及韩国都没有签订贸易协定。我们都知道,美国自从脱离TPP之后,那TPP协议就已经终止。这个是世界大型的自由贸易协定,从这张表可以看到,第一是FTAAP,现在是属于提案建议当中,第二是TTIP,第三名是TPP,RCEP是属于签署待查没有生效。现在这些为止,是FTAAP是世界第一的,但是如果RCEP签署成功,是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无论是占全世界的人口,以及占全世界的GDP,都是属于覆盖面最大的。中日韩覆盖额也是很广的,对外投资额度也是非常大的。对于中日韩来说,贸易关系都展示在下表当中,对中国来说,日本和韩国都是它非常重要的进出口合作对象。这个是海外价值链的表格,表格可以看到,对于中国和日本韩国是三国非常紧密合作伙伴的对象国。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把中间的几个表跳过了,继续跟大家说RCEP,刚才我也提到了RCEP是以东盟为中心的16个国家参与的大型的FTA,不像TPP那样,但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光包括了发达国家,也包括了发展中国家,甚至还有一些中低收入的国家都在参与其中。不像TPP那样雄心勃勃,这个一旦RCEP达成协定,那会带来一个非常大的经济效益,图表中看到红色部分,是取消关税所带来的效果,橙色是取消非关税带来的效果,两方都是带来很大的效果,虽然国家不同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不同的,但是对于GDP都是有一个非常显著的效应。RCEP至今为止是经过了非常多次的谈判,经过了87轮的谈判,9次是部长行为的,以及两国领导人峰会。在RCEP20左右章节中,3个章节有了附件,合起来有10个章节接近达成了协议。对于三国之间有争议的章节也接近达成协议,其中最为困难的是有三个章节,一个是货物贸易,一个是知识产权,还有一个是电子商务。这个表是详细介绍了20个章节,从颜色区分可以看到,橙色是我们说的困难,还有已经解决的7个,大家有时间可以抽空看一下。 RCEP至今为止,谈判都有哪些障碍呢,我们接下来对此进行简要的论述。日本和印度在意见上产生了一些分歧,日本是希望实现高度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希望有高质量的贸易,很注重投资规则的,特别是在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和电子商务领域中。从日本观点来说,看中国是觉得中国是缓慢的,特别是商品和贸易服务之间,还有知识产权和电子商务,刚才宋部长已经说了,也许宋部长对于这个有不同的意见,但是之后还可以进行交谈。中国货物已经进入了印度,但是印度非常担心是否会因为中国的货物进入导致印度的制造业无法进行发展,从而停滞。日本和韩国现在有一些关于进出口贸易冲突的问题,如果希望这个谈判在2019年结束的话,那需要一些因素。我们中国将在RCEP谈判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首先就是中日双方要达成意见的统一,在高质量RCEP建设中,中国占有非常重要的关键因素。第二个,就是中印双方,需要中国给予印度更长的时间来让印度实现制造业的贸易自由化。最后就是提到的中国和韩国,需要进一步地加快谈判脚步。中国和印度可以看接下来三个数据来显示,印度对中国进出口的比例,可以看到印度发展对中国贸易自由化是非常难的,印度的进口是出口大约4.5倍,印度是很想发展他的工业自由化的。至今为止,中日韩包括印度、新西兰、东盟这16国贸易协定下,这个表是关税自由化的比率。印度对东盟自由化是非常低的,印度对东盟是78.8,这个是RCEP人均GDP,顺序是从大到小排列的,印度人均GDP是非常低的,印度还是很贫困的。 我们可以看到,中日韩三国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强势和劣势,我们可以看到,水产业,中国非常强,日本比较弱,韩国是介于两国之间。我们可以看高附加价值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国是很弱的,日本相对强的,对于各个国家来说都是有弱势,弱势需要保护,那所以在谈判进展过程中就很困难。现在我们从刚才各国的强弱中可以看到,各国弱的地方需要保护,RCEP在谈判过程中,也是需要建立一个高质量的贸易合作伙伴,中日韩三国应该建立一个更自由化的更高质量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中日韩三国建立高质量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可以给亚洲带来巨大的利益,亚洲也表示会支持建立自由的多边贸易体系,在这里我不再重复了中国在RCEP是发生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中日韩FTA质量是高于RCEP的。接下来重要的就是以亚洲为中心建立世贸组织改革。非常感谢大家![详情]
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 白雪梅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原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白雪梅出席分论坛“农村金融助力东北乡村振兴”并发表演讲。 白雪梅表示,中和农信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采用了“四线三级”的矩阵式管理体系。“三级”包括有总部、区域和分支,“四线”是服务前端、风控线、后台支持线,还有内审线。中和农信也使用了自己的移动服务平台,在手机上已经可以完成从客户资料的采集、上传,再到发放,以及后续对客户的贷款情况进行监控的全过程。 以下为发言实录: 白雪梅:非常荣幸这次主办方能邀请我们来参加这次论坛,而且我注意到在这个分论坛是农村金融来助力东北的乡村振兴。谈到金融这一块的时候,我注意到没有请传统的金融机构,而是找了我们这么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机构来分享我们怎么在做农村金融方面的经验。 我觉得选我们有可能是就像前面几位领导和专家说的,在做农村金融这方面是我们整个金融的一个很明显的短版,中和农信是做的比较纯粹的机构,所以我也给大家讲讲我们是怎么做的。我们对中和农信的评价是有情怀的企业,负责任的金融。 我分这么六个方面跟大家介绍一下中和农信是怎么做的,第一方面我们是谁。中和农信是一家扎根农村的小微金融服务机构,我们的宗旨就是为那些不能充分享受到传统金融服务的县域内的中低农户,量身定制以小额信贷为主的信贷服务产品,以帮助他们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早日实现美好的生活。大家看中间这一部分,使命就是要打通农村金融最后100米。 我们到现在都做到了哪些规模呢?有一组数据。其实我们是从1996年开始,累计放款笔数305万笔,累计放款金额495亿元,惠及农户超500万,贷款余额103亿,再贷客户42万户,大于30天的风险贷款率1.49%,现在在全国20个省开展业务,有325家分支机构,覆盖的村庄超过了10万户。我们看右边这一张图,是我们覆盖的点。 目前客户的情况是这样,农户将近90%,我们的借款人里边初中和以下文化水平84%,妇女59%,少数民族21%。右边是客户对中和农信的评价,98%觉得对我们的服务感到满意,51%是除了在中和农信以外没有在其他金融机构贷过款,我们的效率情况是7天之内拿到贷款的占到91%,现在的再贷客户如果还有需求的话,会再次找到中和农信的几乎是百分之百。 这是我们的产品情况,无抵押贷款百分之百,贷款里面纯信用的大概是20%,还有80%是会有保证人的,这个在国际上小额贷款来讲也是非常通用的一种方式。单笔额度低于5万的占到了91%,户均贷款余额是2.5万,这个数据是一个非常非常有说服力的数据,因为从国际上来讲,我们来评价一个小额贷款机构是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说他服务的广度,你服务了多少客户,刚才我们说过我们在贷客户是四十多万,再就是你的深度,就是你服务到了怎样贫困度的人数,通常可以通过贷款额度体现,贷款额度越小说明借款人贫困数是越深的,中和农信是2.5万元,这也是一般机构很难想象的。 这个图片是一个真实的员工照片,穿着中和农信的工服。现在有将近70%的人是客户经理,我们在300多个县是有机构的,就是要靠我们这样的客户经理在线下开展业务。百分之四十几是女性职工,42%贷款用于农村种养殖,还有一些消费,用于家庭的不时之需。 这是我们一直在讲,我们要做看得见、摸得着、可持续的贷款服务。 从公司来讲,现在我们可以说是充分运用了移动互联网技术,采用了四线三级的矩阵式管理体系,我们的三级包括有总部、区域和分支,四线就是我们前面的服务前端,我们的风控线、后台支持线,还有内审线。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中和农信也使用了自己的移动服务平台,在手机上已经可以完成从客户资料的采集、上传,一直到整个发放的过程,后续对客户的贷款情况监控的全过程。 中和农信是从1996年就开始开展小额贷款业务,当时是中和农信的前身是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小额信贷项目,这也是刚才杜教授谈到的,我们的出身是做公益性的扶贫类的小额贷款机构,当年是接受了世界银行的援助,我们通过援助资金,在山区开展的小额信贷项目,当时的做法是借鉴了孟加拉的格莱美银行的做法,这些年也进行了一些本土化的改良,现在目前这张表就是我们产品主要情况介绍。 2018年中和农信也像很多金融机构一样,我们开发了手机上可以申请贷款的APP,叫中和金服,右边这张图就是一年多的时间我们中和金服累计客户的情况,注册量100多万人,累计授信额度28.6亿,其中支用24.3亿,平均支用额度1.3万,风险贷款率也略低于总体的风险贷款率,这就可以是一次授信多次循环使用,大大方便了现在的客户群体。 除了在做小额信贷以外,我们同时在协助保险公司做一些保险产品的推荐,截止到7月末保单的数量大概是62万份,其中出险之后已经理赔的是1400多个农户,挽回的经济损失是800多万元,这些有我们原来的信贷客户,也有非信贷客户。 因为中和农信的出身,我们除了经济效益以外还要讲究社会效益,所以除了提供金融服务以外,我们还做了很多客户的保护和客户的赋能的工作,包括有万场的金融教育,“家乡计划”是和一些高校的合作,高校大学生到农村跟村民们普及知识,还有农技培训、普惠金融研究支持,“她计划”是一个健康的倡导项目。 另外我们自己成立了一个中和基金,其实就是通过我们的员工捐款的形式,在客户处理一些临时家庭困难的时候提供紧急性的捐助,现在筹集了300多万,现在捐出了200多万,1600多人从中受益。 这是我们的一个愿景,展望未来中和农信还是要抓住互联网技术的契机,打造农村小微金融领域最专业、负责任的标杆企业,打通中国农村金融的最后100米,我们希望在2020年的时候能够有百万级的客户。 这是我们的使命,打通农村金融最后一百米,谢谢大家。[详情]
辽宁省沈抚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贾魏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辽宁省沈抚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贾魏出席分论坛“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振兴东北经济”并发表演讲。 贾魏表示,在沈抚新区的金融发展规划当中,我们发现金融科技领域堪称是一片“荒漠”。但同时,目前面临的劣势也是发展的优势。虽然金融科技仍然是“荒漠”,但这意味着我们在发展金融科技时,有足够的想象的空间。 以下为发言实录: 贾魏:谢谢主持人,作为第一个演讲嘉宾还是有点压力,这个题目也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题目,刚刚主持人讲今年来这么火热的一个题目,在东北地区或者在我们面对的这个行业里面,我们面对的这个领域里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所以在讲科技金融这个之前,我想把我这个新区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沈抚新区不是一个新区,是一个新设立的老区。2007年李克强总理在辽宁做书记的时候就提出沈抚的同城化发展,后来逐渐上升为沈阳经济区的发展概念,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概念一样。这十年来,由于体制和机制上的安排,两市在整个的融合上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和障碍。因此在新一轮东北振兴过程当中,辽宁省委省政府就决定将两个区融合发展,这样就把他并作一个整体的概念,出现在辽宁这个新的版图上。 沈抚新区面积不大,但是距两市,在沈阳和抚顺两市之间,是一个连接两个百万级人口城市的一个新的区域,去年9月13日,国务院批复了沈抚新区改革方案中很清晰的明确了他的定位。第一个定位就是要做东北地区开放合作的先导区,这也是东北地区的一个短板,对外合作是我们很明显的短板;第二个定位就是要做营商环境的标杆区;第三个定位是要做改革创新的、创新引领的、创新驱动的引领区,与我们今天的话题息息相关;第四个定位是要做辽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所以我们就提出了一个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十年增长级这么一个概念,大家都是搞经济工作的,增长级这个压力还是很大,量还是质量,怎么来体现。 这个新区在成立初始,我们就确定了这么几个模式和路径上的选择,做了一些基本的规范。一个想法就是产业的高新化,发展什么样的产品,这也是我们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主题。第二个是如何建设,我们提出品质化建设,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第三是产城一体化,总理之前指出,沈阳抚顺百万级的城市,他们已经高度的融合,高度的契合,深度的关联,在这一个关联区,打造这么一个新的示范区,对两个市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调整都非常重要。还有发展要绿色化了,我们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管理的现代化这样一个过程。 在新区发展过程中,在规划的产业过程当中,我们却陷入了一个迷盲的境界,规划一个什么样的产业。大家对辽宁的产业结构一直以来也是在观望,在看,我们传统产业结构发展了近一百年,无论是上世纪初,还是解放后,我们和苏联援助,到现在建成自己的工业体系,这个区域发展近一百年,资源、人才的集聚、人口的集聚、各类的集聚可以说一直极致化了,充分的释放,走上了他的一个新的转型的这么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如何来定义他的新的产业结构,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发展重要的问题。 在产业结构过程当中,金融如何参与进来,现在产业发展,金融资源的配置,越来越重要,金融如何参与进来,其实这也是今天我来和大家交流的很重要的一个话题,实际上我们是切实的选择了金融科技,或者叫科技金融。实实在在的选择了这个,我们看这个区域,东北整个的区域,从全国的整体布局来讲,战略的提升是一点点向上面走的,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自主创新区到区域发展,现在实际上国家在整体战略上,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板块战略,所谓板块战略,第一个粤港澳大湾区,第二个长江经济带,第三个京津冀,第四个是东北。东北这个板块很特殊,因为地缘、地理概念,所以上海关是一个标志,山海关之外是一个独立的,或者是体系比较完整的板块,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放在这个大局里去考虑。像不久前中央新一轮振兴东北的一个意见里头明确指出,他是关乎国家发展的大局的这么一个区域。 从经济角度上,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如何利用新兴产业的崛起这是一个并行的局面。传统产业一方面要被淘汰,一方面面临着升级,面临两个课题。新兴产业的发展业面临了是否选择这样一个地域来实现新兴产业的立足,从我们自身的整个社会环境来讲,昨天我们在讨论的时候我讲了一个话题,东北地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区域,东北集聚了1亿两千万人口,在生活习性、语言沟通、文化底蕴高度相似,交流没有障碍,不像南方隔个村还要带个翻译。这和我们未来发展金融科技或者金融科技的应用,也是关系相当密切。 我们在这中间发现,我们缺少了很多东西。在我沈抚新区的金融发展规划当中,我们提出了我们是科技金融的荒漠,因为科技发展、科技技术的驱动的金融创新在东北地区发展的沉闷,不好意思讲,我们的P2P平台暴雷的都很少,活跃的程度和整个的土壤,确实有他缺失的一面,所以我们在这里面,我在我们这个发展规划里就明确的提出了这么一个概念,金融科技我们是荒漠。所以金融荒漠和整个科技金融和新金融发展之间这种非常缓慢,我觉得我们给他定义为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一个要素之一,没有给他更多的展开。 我发展科技金融了,回到我们自己的话题,有什么优势,实际上就是我们目前面临的劣势,这个劣势就是我们发展的优势,我们是荒漠,我们没有,我们怎么做都可以,我们有足够的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去任何任意的驰骋。传统经济的薄弱,和新经济诞生的初期,应该说我们在新进入动能转化上,对我来讲,我的成本非常低,我不需要研究我们的转化问题,甚至在我的新区里边,我将放弃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和新经济之间建立的动能转化的成本是很低的,本来是一个弱势,我现在认为应该是一个优势,而且应该是一个核心的优势。我们在规划过程当中,一定会有SWOT这种分析,但是我想分析之后,我们确定的几个想法,一个叫机会开拓战略,因为我这是一张白纸,所以我有机会引进外部资源,有机会来构建一个新的结构,来支撑一些我要实现的一些目的,所以我们有机会利用外部资源来弥补我们内部的劣势。 另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来扩张内部的优势。所以在金融服务上我们就建议要使用新金融,像普惠金融、科技金融这些概念,从机构表现形式上,就是我们原来努力发展的一些供应链金融、融资担保、小贷这些,这些都是一些比较普通的形态。这也是我们选择和白沙岛合作的重要的原因,我们选择和民营经济合作。大多数我们要做一个事情,肯定天天会找一些股份制银行,请你到我这开个分行,开个分支机构,用这些东西来支撑,但是我们恰恰选择了新金融来支撑,这是我们在金融发展的一个理念。 第二个战略叫威胁转化,打造白沙岛金融小镇,我的想法是在一个物理空间,对新金融,对科技金融,对金融科技提供一个平台,金融科技现在到处都是,网络这么发达,尤其5G上来以后,大家在哪做都行,在深圳、上海都行,但是他需要一个应用场景,这个场景可能是物理的,也可能是虚拟的,这个物理场景的提供者就是我要用白沙岛这个生态金融小镇,就像瀚华董事长提的,我们要用新的金融生态支撑这个东西。我们在战略初期回避外部的威胁,用全新的概念支撑科技金融的发展。 当然有很多地方需要探讨,希望通过这次论坛有理论上的冲击和新的概念上的学习,也和大家共同来交流。实际上是做了一个小广告,也希望大家,如果有在金融科技发展上的一些想法、规划、理念、实践或者是一些需要,欢迎大家到沈抚新区来,欢迎和我们瀚华一起做的白沙岛金融小镇,在这里面开拓你们的事业,让我们共同为金融科技这个行业做出一点我们的努力。谢谢。[详情]
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海外知识产权室次长 许圣茂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海外知识产权室次长许圣茂出席分论坛“东北亚贸易发展与中日韩FTA”并发表演讲。 许圣茂认为,汽车产业和半导体产业都面临一些危机,汽车生产企业现在已经进入到硬件激烈的竞争,还有汽车消费市场已经饱和了,所以最近很多汽车企业是按照他们的二手车市场来弥补他们在新车市场受到的亏损。 许圣茂还表示,在半导体企业方面,像手机等这样的小型消费市场也接近了饱和的状态,但是他们还有一个机会,就是在汽车市场、汽车产业里面半导体的功能会越来越多。 以下为发言实录: 许圣茂(韩):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叫许圣茂,感谢邀请我参加这么大的论坛,非常荣幸,能有这么好的机会。我们有个机构,我们在中国现在有19个办事处,9月底在吉林省的长春也会开设一个办事处。我们在中国工作的时候受到很多中国政府和机构的关爱和保护,例如商务部的亚洲司,还有各省市的商务厅和商务局,在9月底的时候,吉林省商务厅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表示感谢。 我曾经在中国工作过13年,主要是在大连工作6年半,北京5年,在沈阳2年。今年到2月份,我回韩国以后,不觉得我回韩国了,我有点长期去韩国出差的感觉。我在韩国中文系毕业以后,有了很好的机会在中国工作。虽然是中文系毕业的,我的汉语还是很差,所以在有一些词汇和表达方式上会有很多差距,请大家见谅。 上面写的是CES,(英文),每年一次,在美国的拉斯维加斯举办了一个很大的全球最大的消费家电博览会,这是1990年美国的展会,左上角是关于游戏的,这边是电子吉他,这是当时的电脑,这个电脑的显示屏叫CRP(音),就是很厚的。1990年代,CES主要的产品都是消费的家电。这个是最近在CES展示的一些车辆,我选择这个图片,这样大家都能相信这个不是汽车博览会,这是消费家电博览会展示的车辆,这是最新的车辆。像丰田还有其他等等牌子都有。这个是明年CES的广告,我们都可以看到,除了消费家电以外,最大的就是汽车。最近中国有一个汽车广告,叫“芯”动、行动,我这个PPT没有那个图片,芯动是我们心别动,是另外一个心,是“芯”,“芯”动我们才能行动,我觉得中国这个广告很有创意性。 一部手机里面,大概能有几个半导体?未来的无人驾驶小轿车,会有大概几个半导体?可以推测吗?我听说有2000个半导体,比如说驱动系统,制动系统,有2000多个半导体。无人驾驶车里面的专列有多少?25万个。所以今天我想强调的话题,是5G时代,汽车产业和半导体产业之间的融合合作,这是今天要一起共享的一个话题。这个是上周在英国金融时报发了一个文章,这个图片里面数字50的意思是50以上,这个产业在扩展,50以下是缩小的状态,自经贸摩擦以来,很多方面,比如说机械等,下降最严重的是汽车产业,已经降到了46,缩小的范围最大的一个产业。 我觉得汽车产业和半导体产业都面临一些危机,汽车生产企业现在已经进入到硬件激烈的竞争,还有汽车消费市场已经饱和了,所以最近很多汽车企业是按照他们的二手车市场来弥补他们在新车市场受到的亏损。半导体企业的话,像手机等这样的小型消费市场也接近了饱和的状态,但是他们还有一个机会,就是在汽车市场、汽车产业里面半导体的功能会越来越多。这个应该是去年的一个统计,5G企业当中,最近开发汽车方面的半导体越来越多,第一名是305件的专利被美国的高通吞了,这是高通公司申请的专利。因为图片在韩国报纸,我才涂的,两个红色的是韩国企业的数据,中国企业的话,现在有华为、OPPO和中兴,一共是227件,跟韩国企业加起来差不多的数量。日本的话,日本现在有27件专利正在申请。这个图片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半导体企业大概在中国汽车产业里面他们申请的专利是越来越多的。这个是汽车生产企业在美国专利申请的情况,现在我在总部,从2月份开始负责知识产权,实际上从2009年在北京工作的时候,这十年当中一直负责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权,外观设计,最近我主要是负责专利的情况。无论是哪个里面,还有哪个国家的企业或者是个人,现在我们面临的现实是大家最想要申请的国家还是美国的,所以这个是往美国申请专利的情况,申请量最多的是日本的丰田,下面是韩国和美国企业的顺序。这个汽车生产企业在欧洲申请专利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名到第四名在欧洲申请的汽车专利,不是汽车企业,他们是半导体企业,在汽车领域最靠前的才是这个企业当中第五名,是博士(音),是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最近包括韩国的汽车公司,他们面临着一个竞争的状态,汽车企业和半导体企业之间的竞争。虽然他们觉得是竞争,但是汽车生产企业和半导体企业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多。 大家都知道无人驾驶车辆里面的智能水平等级,有六个阶段,从0开始,到5水平,0水平是我们现在一般开车的,就是驾驶员不能喝酒,驾驶员应该专注拿着方向盘开车,这是完全被驾驶员控制的状态。第二阶段,现在大部分的车辆是处于第二阶段,还有第三阶段是从今年开始利用,第三阶段我们可以放在自动驾驶的状态。这个图表红色是相当于传感器,中间的灰色是关于计算控制的机器,还有最右边绿色的是无人驾驶,驾驶辅助系统半导体的未来是前途最好的。到了2025年,我们能达到第三水平,就是在车辆比较少的公路上,我们可以放开方向盘,可以打开看手机,或者是打开啤酒,但是还是不能喝酒的。四、五的阶段是2030年才能实现,到2030年全部的过程是由车辆来控制,今年的8月8日在一个媒体发表了一个文章,业内人士说,不到2030年已经可以达到水平五的状态了。这是全球车载半导体市场规模展望,到明年会超过400亿美元的。 介绍一下韩国车载半导体产业状况,虽然现在在北京也有工厂,但是韩国在车载半导体国产化比例还是很低的,只能有2%的水平是韩国的国产化的能力,主要的企业还是三星电子和LG电子为主,这个是一个例子。三星电子最近开发了(英文)半导体,是给奥迪提供半导体,下面的ASIC是一种量身定制的半导体,半导体分两种,一种是内存,像男人的领带,谁都能戴的,但是ASIC这种芯片像衣服,需要量身定制。韩国现在在全球半导体领域领先的只有在内存领域,但是占的比例不超过30%,所以现在韩国半导体业内一个忧虑是怎么能在稀土半导体里面向中国和美国超越。主要企业以及国际间企业的合作情况,现代汽车企业委托德国公司设计动力芯片和电力还有车体芯片,他们制造完了以后,再供给给现代汽车,如果半导体数量多的话,那车也要更大一些,所以为了减少空间,在开发三芯合一的芯片。我觉得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已经开始觉醒,我为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加油,希望中国的半导体产业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大起来,从中国的内需开始积累经验,开始和日本、韩国合作,慢慢发展成我们东北亚的一个半导体的摇篮和起点。谢谢大家![详情]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何广文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农村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何广文出席分论坛“农村金融助力东北乡村振兴”并发表演讲。 何广文表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要更多地利用科技手段,另外也要促进乡村的信息化、智能化,要迎接数字时代的到来,要打造智慧乡村,要促进企业的信息化、产业的信息化,通过打造产业生态圈来提供金融服务。同时,要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与保险、期货结合起来。此外,还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引入PPP模式。 以下为发言实录: 何广文:大家早上好,我是大学教授,一直是搞研究的,可以说我是一个学习者和观察者,我一直是在研究农村需求,后来研究农村金融的供给,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来看农村金融。我观察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从目前来讲,在我们国家不管是在发达地区还是在欠发达地区,除了极个别的贫困县以外,我们一个县都有比较多的金融机构,都有好几家,这是看得到的。另外一个方面,我们的金融总量也不缺,机构不缺,总量也不缺,是不是得出这样的结论?但是如果从需求的角度观察会发现,有些地方大家是不是满足力比较低,从不同角度得出了不同的结论。那么到底怎么一回事呢?我们要想把这个问题研究清楚还是要从需求出发,然后看我们是怎么供给的,看这种供给是否能够满足需求,再寻找完善的路径,我觉得是这样一个思路。 我们要研究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我觉得首先还是需要搞清楚乡村振兴怎么振兴,它的模式是什么,金融需求在哪里,我们怎么来服务,在现有的模式下是否能够满足这些需求,怎么来完善,我觉得应该认识这样一种思路。 对于乡村振兴大家清楚,这是十九大报告提出来的五句话,二十个字,这不用多说了,大家都清楚。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而且后来还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规划,那么这个规划实际上是一个30年的发展规划,乡村振兴分三步走,2020年、2035年和2050年,实际上是一个30年的发展规划。 对于这个规划我们要清楚,不管是产业发展或者说治理有效,或者是叫做生活富裕等等,实际上都会产生金融需求,都会产生投资需求,那么这种投资它的来源无外乎私营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私营资本是有限的,所以还需要插上金融的翅膀,乡村振兴不能不依靠金融。 但是有些分析我们需要思考,乡村振兴到底怎么振兴,采取什么样的模式,需求在哪里,这些需求有什么特征,我们怎么来满足,这是我想跟大家一起简单用有限的时间跟大家一起探讨的。 对于乡村振兴,我们现在要明确它的主体是农户,乡村振兴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在有些地区,在实现过程当中,我们出现了政府主导的这样一种状态,似乎是政府的事。那么一讲乡村振兴,大家都在搞旅游开发,搞农业结合,都在搞旅游,出现这样一种状态。另外在这个过程当中,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农旅结合过程中出现政策之间不协调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要保护耕地,另外一方面我们要搞旅游开发,这里面就存在一些矛盾,在有些地方存在片面性,政府先去出资给补贴,扶持一个企业的发展,搞农旅结合,我们国土部门通过卫星一看,占了耕地,要拆掉,拆分调动以后要恢复耕地,有些地方怎么干的呢?已经是水泥地了,要恢复有成本,就拉点图去盖在水泥地上,就算恢复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有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另外在这个过程中,似乎农户就被边缘化,好像是政府的事,是开发商的事,是这样的概念在里头。我们在推进过程中,农户做的比较多的都是被动参与,因为投资比较大,主要靠资本拉动,都是这样的一种状态。 那么对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中央政府已经有关于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在指导意见里面提到有五大突破口,并且有二十多个着力点,就是产业兴旺的要点,关于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很值得研究,我们怎么来进行产业振兴。那么这里面有很多点,实际上也就是说这些着力点是我们需要发力的地方,一共有二十多项着力点,这不用多说了。 根据我的研究和调研,产业振兴它的路径我觉得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要处理好一些关系,就是发力粮食相关产业还是非粮产,根据指导意见要明确,实际上要发力粮食相关产业,就是主席讲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口粮不能丢,所以这两个方面怎么取舍的问题。 另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有些地方一讲农村产业发展,要发展产业,就是搞非粮产业,就是非粮化,这个问题也需要处理好。 同时根据我的调研,乡村振兴有六大模式,这六大模式主要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互联网+农业电商平台”、田园综合题模式,延伸产业链模式,以及工商资本推动型和“农业+特色小镇”这样一些模式,这样一些模式在不同的地区都有体现,具体体现不一样,同时发展的层次或者程度也不一样,很值得研究。 举个例子,大家一谈到田园综合体就谈到无锡的东方田园,都到无锡去看东方田园,它是依靠大字本完成的,是依托无锡、上海一代强大的消费者群体,但是在很多地方是没有这样的条件的。但是我们在一些地方也形成了一些其他形式的田园综合体,当然对什么是田园综合体大家还需要研究。 另外一个要依靠工商资本,农业的发展不能不依靠大户,不能不依靠工商资本,小农户或者贫困农户他仅仅是劳动力,很难成为创业家和企业家,所以农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工商资本,需要依靠农人,需要依靠大户。但是我们要研究怎么依靠能人,依靠大户,依靠工商资本。工商资本我也看到有些成功的模式,也有比较多的失败案例,那么这里面主要的要素我觉得需要处理好与土地和农户之间的关系,这里面有很多模式值得研究,值得再深入探讨。 另外作为乡村振兴它的金融需求到底在哪里呢?根据我的观察,除了主要来自于产业振兴以外,还体现在其他一些方面,我在调研过程中总结出来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个是传统产业的规模化,传统产业的规模化就是我们的农业、养殖业等等,它的规模化,这是在农村领域现在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很重要的方面,农村产业适度规模化也是农业发展的未来,也是农民的未来,这是一个趋势,是方向,我们不能不研究农业产业的适度规模化,在这个基础上的专业化、产业化、合作化。现在在专业化基础上的创业需求越来越突出,农民在外面务工,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有了资本积累以后就回乡创业越来越多,但是要注意农村领域的创业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技术构成相对比较低,创业模式雷同的情况比较突出。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现在农业发展已经不是片面做大的问题,而是做优、做强、做特的问题,也就是农业发展的约束从目前来讲已经不是要素组合的问题,不是劳动力,不是资金、不是技术的约束,主要是市场约束,也就是生产出来怎么卖,所以农业创业最大的约束是市场约束。所以在农村领域创业的话,我觉得也有比较多的成功的案例,也有比较多失败的案例,失败的案例主要是没有解决市场约束的问题。大家每天都要吃饭,农业是一个日部落产业,政府也有很多政策措施和办法来激励农业创业,但是大家要清楚我们的农产品,比较多的农产品都已经处于基本供求均衡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和其他的产品还不一样,它还没有办法通过简单的经济学原理、价格原理来解释。一般的产品如果供给多了,价格就会下降,需求可能上升,会拉动进一步的生产,但是在农产品面前,这个原理可能不太适用,大家要清楚,你生产多了价格可能下来了,但是消费量不一定能下得去,这就是农产品它的特征。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农业创业我们需要注意。 另外就是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现在我们搞产业大家要清楚,我们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处于一个关注弱势、关注细节、关注未来的阶段,我们现在要发展产业,我们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关注弱势,就是要关注发展的包容性,整个社会要包容性地发展,包容性地增长,使得那些弱势群体也有机会共享增长。关注细节就是要注重质量,注重技术的提升等等,这是大家要清楚的。关注未来就是要关注环保,要可持续。 同时延长产业链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主题,主要表现在农业领域前端、后端以及发展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出现新的经营主体、新的业态,以及要培育新兴产业,培育农业新型主题,培育产业集群,以及产业化的联合体等等,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有很多案例值得大家去研究。 同时乡村振兴所依赖的农村新业态和新型经营主体不断产生的过程在加速,从农村来讲我们传统的种养殖规基础之上的小额信贷需求在下降,这并不是说这些小额信贷需求没有了,并不是说农户的需求没有了,而是在转型,小农他的需求出现,就是消费需求的提升,买车,进城买房,家里房屋要改造,所以出现了家庭农场、电商,通过电商来销售自己农场的产品,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越来越突出。 作为乡村振兴来讲,我们的需求特征表现在哪里呢?它是否属于普惠金融需求呢?作为乡村振兴的需求,根据我的理解要看到产业振兴的需求,很多方面我们是可以通过商业化、可持续的模式来推进的,我觉得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不管是什么产业,我们在推进的时候,金融服务的提供也需要通过商业可持续的方式来满足它的需求。另外我觉得不宜片面强调要低利率,要以双方可持续的方式,合理的市场利率来提供金融服务。 产业发展的需求可以通过商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来满足,但是乡村文明,或者生态宜居这样方面产生的金融需求,它可能带有公共物品薪资的投资基础上所产生的需求,有不少需求是在短期内无利的,或者是低利的、微利的,甚至是无利的,但是在长期内可能对整个社会来讲是有利的,是能够走到产业上的可持续发展的。所以在这个基础下,乡村振兴还需要政策性金融,以及政府的公私合营,或者PPP,政府购买服务等等这些模式的金融服务。同时大家清楚,我们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农户群体巨大,即使是城镇化率有了明显提高,现在快到70%了,但是农民群体仍然巨大,所以我们的农户小农格局很难改变,小农的需求仍然是普惠金融需求,仍然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满足,来进一步深化普惠金融服务。 对于普惠金融,大家对它的定义很多,也有人认为它是政策性金融,也有人认为是扶贫金融,也有认为是低利率金融,但是普惠金融不是政策性金融,不是贫困金融,不是低利率金融,我对它的定义是使那些没有享受到或者没有充分享受到低利率群体在有需要的时候也能够有机会以合理的成本有尊严地持续性地获得金融服务的一种格局,是未来我们要达到的一种状态。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只不过更关注了一些没有享受到或者没有充分享受到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满足他们需求的同时我们更关注的是信贷需求,是这样一种状态。 另外作为乡村振兴我们怎么来创造新的服务,来提供金融服务呢?我觉得从需求这个角度考虑比较少,更多是考虑供给,从供给角度我们中央五部委今年还出来了乡村振兴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值得大家好好学习。这里面与乡村振兴发展规划适应,我们制定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三个阶段,这也是一个金融发展的长远规划,这是农村普惠金融推进的发展规划,我觉得很值得研究。 但是从金融推进乡村振兴来讲,我觉得应该基于这样几大趋势来思考。服务要更多地利用科技手段,另外要在促进乡村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之上创新更多基于产业生态圈、产业金融生态圈的打造,通过产业金融来实现,来提供金融服务。要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要与保险、期货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引入PPP模式,要政府采购等等这样一些,要多角度地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来发力,特别是对于需求端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同时要促进乡村的信息化、智能化,要迎接数字时代的到来,要打造智慧乡村,要促进企业的信息化、产业的信息化。 我就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有很多问题还需要再深入地探讨,谢谢大家。[详情]
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会长 李春生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合作社联盟副主席、亚太地区主席,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会长李春生出席分论坛“农村金融助力东北乡村振兴”并发表演讲。[详情]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亚洲研究所所长 宋志勇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亚洲研究所所长宋志勇出席分论坛“东北亚贸易发展与中日韩FTA”并发表演讲。 宋志勇表示,中日韩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贸易伙伴,2018年中国与东北亚地区五国贸易额合计约7585.7亿美元,中国、日本、韩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合作也是非常紧密的,如果能建成对整个东北亚区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宋志勇还表示,未来能否建设东北亚自贸区,想法可能太大胆了,但整个东北亚地区,一方面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另一方面,各国之间互补性都比较强,中日韩相互之间有很大的互补性,实际上俄罗斯和蒙古与中日韩之间的互补性也有很大,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以下为发言实录: 宋志勇:首先非常感谢有这个机会到论坛上来发表我的一些简单的研究观点和想法,我发表的这个题目叫做《加快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主要是分四个方面,一个是东北亚自贸区建设情况,一个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挑战,第三个是中日韩FTA对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最后是谈几点我自己的想法。 东北亚整个的建设情况,应该说最主要的是大家知道,东北亚是6个国家。自贸区建设,从进入到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加入到WTO以后,中国在自贸区的建设非常快,第一个是与东北签署了自贸区协议,也是一个政治决断,当时我们对整个自贸区的认识比较粗浅,做了一个早期收获,对东盟做了比较大的带动,因为他们的热带水果啊,对东盟要求比较高,我们签署这个协定,等于说早期对东盟开放比较大。从这个意义来说,自贸区建设逐渐发展起来。目前来看,我们到2019年8月份,已经完成谈判的自贸区有17个,涉及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签署协议的16个,生效的有15个,正在谈判的有12个,涉及到国家有20多个,还有包括正在研究的。应该说,在我们签署这个谈判阶段,半数以上都是周边国家,而且实际上大家仔细看一下,基本上我们签署的这些自贸协议,更多是发展中国家,还有一些发达国家,体量比较小,我们与韩国和澳大利亚签署自贸协定,对我们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过去我们签得更多的是发展中国家,大家认为中国可能就是这个水平,实际上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中国在自贸区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 中日韩自贸协定的开始,始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在这之前,我们对整个自贸协定是不太信任的,新加坡成为了日本第一个签署自贸协定的国家,应该说是这几年自贸协定协定建设,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今年是与欧盟正式签署批准了双方的自贸协定,还有一个就是日本在美国退出TPP以后,重新推动TPP,最后签署了11个国家的CPP,也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这是做的一个表,里面是相应的内容。韩国也是,在中韩签署自贸协定里面来,它走得是最快的,实际上,韩国在对外开放签署自贸协定,最开始与美国自贸协定谈判下来这个是大家没有想到,后来韩国逐渐地扩大开放,特别是与中国自贸协定的签署,应该说对韩国的对外开放和与各国的交往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包括他们现在已经签署了和正在谈判的也比较多。实际上韩国签署的美国、欧盟包括中国这几个大的市场,基本上是谈下来了,所以韩国自贸协定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再就是俄罗斯,俄罗斯国家比较特殊,整个自贸协定的建设相当于比较滞后,签署协定也是一些以前的加盟国和小的国家,蒙古就更不用说了,蒙古真正签署的自贸协定就是日本和蒙古签了自贸协定,叫EPA,现在中国和蒙古也正在谈签署自贸协定的。研究阶段已经开始了,做的可行性研究,我们前一阵上个月去蒙古调研的时候,听当地的人说,不是那么很热心,也不是很乐观。 谈一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挑战。东北亚地区,各位都很清楚,整个东北亚地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区,最重要的可能是朝鲜半岛在这个里面影响是很大的,大家肯定会考虑到的。朝鲜半岛是全球的热点地区之一,经常会出现一些比较紧张的局势,大家都意想不到的,甚至到2017年的时候,当时的状况已经是比较严重了,但是到了2018年,大家谁也没有想到,朝韩之间有了比较大的缓和,朝鲜和美国的领导人竟然见了面,这个大家是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所以,朝鲜半岛对中日、日韩的矛盾,我相信大家也经常能够看到,还有日俄领土之间的问题。所以,面临着这种复杂性可能是超乎我们的想象,一些突发事件常常让我们过去取得的成果前功尽弃了,起码再继续谈判是有很大的影响。 逆全球化的动向,这是在媒体上都可以看到的,首要就是英国脱欧,当时的情况是对世界冲击很大,现在大家所知道的是英国这种脱欧,一会说行,一会说不行的,大家觉得英国是很奇怪的一个国家。之后整个欧洲的内部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过去主张欧盟的这些政党确实力量还是存在的,但是一些右翼势力,包括主张退出欧元区的势力在上升,各个国家都在有。美国,整个逆全球化的影响太大了,特别是特朗普当选之后,他提出的美国优先政策,当选之后,很坚定的就是执行美国优先,不管是对盟国和中国等其他国家,在税务方面是绝对不会含糊的。而且他认为,他过去签署的这些自贸协定也不符合他的要求,包括跟韩国,都要重新谈判签署。还有一个他现在提出来WTO的问题,认为WTO过去偏袒一些国家。再就是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更主要的是他们在这种贸易保护主义采取的一些新的措施,包括对高端产品甚至是投资要素的流动的限制,包括外资融入产生更多的限制,对很多企业提高安全审查度,把知识产权等各方面都加入到贸易保护措施中来,形势可能并不是像我们想象得那样,应该是比较严峻的。 中日韩对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中日韩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贸易伙伴,2018年中国与东北亚地区五国贸易额合计约7585.7亿美元,中国、日本、韩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合作也是非常紧密的,如果能建成对我们整个东北亚区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无论是中国发表的《关于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若干意见》,提出了战略构想,包括日本未来也提出来要加快倡导自由贸易,努力成为全面、平衡、高水平的世界规则的制定者,而且,最近在10+6共同加入中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的谈判中也在积极努力,包括和美国的谈判,都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韩国也是。所以,在对外区域经济合作上,应该是三国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我想,三国合作可以缓解局势,首先是缓解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使之向好的方向发展,会起到比较大的作用。我们看到朝韩之间的缓和,朝鲜与美国首脑会晤,包括朝鲜把经济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面来。这些方面的形势,对中日韩未来区域合作建设,对整个东北亚地区经济稳定都会起到比较大的作用,而且有助于朝鲜半岛积极向好的方向发展。通过各国加强合作,可以降低对抗的风险,我们确实是面临着很多问题,如果中日韩之间加强合作,确实是有助于我们之间降低很多风险,包括这种对抗的情绪。所以,我想中日韩之间这种区域合作,对整个东北亚地区也是很有意义的。有助于贸易保护主义,大家知道,中日韩三国发展这么好,与经济全球化有很大的关系,日韩不用说了,他们把全球市场作为他们的重要市场,所以整个经济全球化,对中日韩经济发展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且随着中日韩经贸关系的发展,也有助于参与到全球化经济进一步发展过程中,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国家到这个阵营中来。 最后提几点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第一,加快推进中日韩FTA谈判。大家知道,2012年中日韩开始谈判,谈到今年一直是取得的进展不大,但是在第15轮的谈判中,中日韩的部长有了一个共识,我们要加快中日韩FTA的谈判,而且要打造一个RCEP+,现在10+6的谈判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按照现在的说法,年底前,应该是能签署自贸协定,所以中日韩未来建成FTA肯定要高于这个,这个是打造的共识,不断地提高规则标准,提升域内贸易投资自由化水平。第二,积极探讨推进东北亚地区贸易便利化。我觉得,贸易便利化方面,我们必须取得一个比较大的进展,涉及到信息共享,货物清关、通关,包括检验检疫标准的互认等各方面,信息的共享可以促进我们双方各国之间的这种交往,有助于贸易投资的发展。第三,未来能否建设东北亚自贸区,想法可能太大胆了,但是我想,整个东北亚地区,一方面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另一方面,各国之间互补性都比较强,中日韩我们总谈是相互之间有很大的互补性,实际上俄罗斯和蒙古与我们中日韩之间他们之间的互补性也有很大,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所以,我想对我们建立东北亚自贸区应该是有利的。最后,东北亚各国已经签署了一些自贸协定,我想这是已经有了一些比较好的基础,不管是签署多的还是签署少的,包括蒙古只有签署一个自贸协定的,但是对整个未来建设东北亚自贸区应该还是有一个很好的基础。所以,我想未来我们各国可以加强努力,共同加强合作,来争取在东北亚地区建合作自贸区。谢谢各位![详情]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经济学博士、韩国产业研究院经济统计分析本部长、首席研究员李镇勉、蒙古国财经大学副校长巴图呼亚嘎、韩国仁荷大学李凖晔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王绍媛教授、葫芦岛泳装协会会长李海峰等五位嘉宾出席分论坛“‘一带一路’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并参与了圆桌讨论。 以下为圆桌讨论实录: 主持人:下面开始分论坛的第二个阶段圆桌讨论,我首先根据主题和以上五位专家的主旨报告,我分别提一提问题然后大家再提问题,因为我们11:20分必须结束,所以时间比较紧。按照顺序先给李先生提一个问题,因为我们的主题是“一带一路”与东北亚区域合作,李先生提到了韩国制造业2030这样的计划,当然和我们制造业2025计划对接也很有空间,更重要的是我想问一下李先生,对韩国制造业和东北地区制造业的产业合作,有什么考虑?特别是最近辽宁自贸区,黑龙江也批了自贸区,在自贸区平台上产业合作有什么建议? 李镇勉:感谢主持人的提问,在我看来,当前韩国制造业2030跟中国这边的对接从大的脉络来讲有两个大的思路可以考虑。这两个方案一个是企业层面的,企业智能化的角度。还有一个方面是地区层面,地区产业园地区经济合作的层面给予思考。 在当前这样一个智能时代,特别是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时代背景下,我认为借助于地区产业园经济合作的平台,韩国政府也特别重视这一块,希望和中国在产业园合作方面,借助于这次科技浪潮的推动,在AI、大数据产业方面谋求更深远的合作,而且韩国政府目前也正在推进这方面的工作。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我在发言中提到的仁川、威海,韩中FTA自由贸易区示范园区。而且目前在仁川这样一个韩中FTA自贸示范园区中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韩国政府正在打算想把这些经验是否有机会推广到中国国内,比如像东北地区就是很好的机会,谋求跟韩国在城市之间产业园区之间利用韩中FTA的机会平台,谋求产业园区合作的平台以及发展的空间。 而且韩国政府现在也在烟台、湖州这些地方寻求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产业深入的合作,如果这一条路径能够顺畅打通的话,相信以后韩国政府和东北地区政府之间以及地方上的合作层面会打开新的合作空间。如果这种示范园区能够非常好的运行,在东北地区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韩国企业不断入驻,而中国企业也可以通过在韩国建设园区,或者FTA示范区的机会进入到韩国市场,对双方来讲都是共赢的成果。 还有在“一带一路”方面,借助于“一带一路”的合作契机,有一定的想法。中国“一带一路”政策实际上在韩国来讲也有演讲者提到的南方工作,韩国也有同样的北方政策,北方政策跟“一带一路”战略对接还是非常普遍的,所以这样的对接可以跟“一带一路”形成一个非常好的助力。以后借助于“一带一路”和韩国的新北方政策,谋求在东北地区中韩合作新的发展平台。 主持人:下面问一下巴图校长,中国“一带一路”在努力推进中俄蒙经济走廊,我想问一下从蒙古国的角度看推进中俄经济走廊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巴图呼亚嘎:谢谢主持人的问题,我们三个国家一起探讨了几年经济走廊的问题,他们已经说好了进行30多个项目,最大的挑战就是投资的问题,谁来投资,在哪里进行什么样的投资。蒙古国算是外国债务比较大的国家,所以我们很小心的决定贷款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吸引投资者。 主持人:谢谢巴图校长,看来我们蒙古吸引投资最大的问题是风险问题,因为债务太高。下面对李教授提的问题是想请他进一步阐释一个问题,因为他在报告中提出中国和东南亚经济关系,东南亚对中国经济依存度越来越高,同时韩国也有一些企业从中国转移,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要转移到东南亚。这种情况下李先生仍然坚持实质上这对中国的影响并不是太大,因为转移出去的产业到了与中国最密切、产业连接最密切的地区和国家,请李教授进一步阐释一下这样的观点。 李凖晔:我认为目前对于东南亚贸易结构带来巨大变化的变革有几个因素,首先最大的变革就是第四次科技革命。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环境下,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生产成本,生产肯定会在一个劳动力和生产成本较低的地方进行。第四次科技革命之后,生产会在离大市场很近的地方进行。所以虽然日本、韩国的企业去了东南亚国家,但是看美国和德国的一些品牌已经出现了回归本国本土的迹象。我认为在产业转移的问题上,可能是因为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原因,更重要的并不是产业如何转移,而是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信息技术在大数据的时代下会把这些生产成本和手段大幅度缩减,以后可能这些生产在距离上都不会是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以后可能会把他们的产业重心比较倾向于印度市场,如果说韩国的企业向东南亚转移是因为生产力成本下降而转移,这种生产力从成本角度来讲可能朝鲜的生产力成本会更低,以后韩国和朝鲜的合作可能会更加广泛。虽然现在看朝韩合作有一些困难和阻力,但从长时间来看这种局势会越来越明朗,而且朝韩之间肯定会有更大的合作发展趋势。 最后我再举一个例子,一百年前韩国最有钱的富人在韩国买了一块地,在什么位置呢?是在和朝鲜接壤的位置,我认为在东北亚合作当中,朝鲜半岛也是非常重要的流域。 主持人:谢谢李教授。下面问绍媛一个问题,您是东北财经大学。现在东北三省基本上一谈到“一带一路”,政府的观点、政府的角度都叫“融入”,现在叫“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您觉得从辽宁省角度来讲,目前我们感到“一带一路”倡议非常大,你觉得我们辽宁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方式和路径有哪些? 王绍媛:这个问题太尖锐了。如果从辽宁省的角度来说融入“一带一路”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从中俄蒙开始的经济走廊,从辽宁大连的角度,还要提出“16+1”产业园的建设,这可能是辽宁整体从中俄蒙的角度,大连从“16+1”的角度要加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合作。因为我是从学校基于理论上的研究,对实践了解的并不是特别多,但是大概知道从辽宁角度出发,可能最重要的还是产业园的合作。 主持人:其实“一带一路”倡议说到底是一个国际合作,如果从经济角度来讲它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国际经济合作我个人认为,不能赋予它太多、太高的期望,特别是我们东北三省,因为受地域的影响,进行地域合作的时候主要还是讲中俄蒙走廊通道的建设,通道建设有很多难题难以解决,走廊建设也是这样,所以需要更广阔的思路来代替东北三省地区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当中。下面请李会长,“一带一路”对兴城泳装产业集群带来了哪些机遇? 李海峰:我个人认为“一带一路”为兴城泳装带来了两点机遇:第一、“一带一路”国家有65个国家,涉及人口44亿人,我们的产业以前主要出口国还是以欧美为主,通过“一带一路”有了一个庞大的市场,给我们带来市场机遇。第二、从兴城泳装走出去,整合国际上的优质资源,提高我们企业的竞争力,带来了这样的机遇。举个例子,比如产业当中有通过海外的投资、并购在这些国家整合的设计、渠道、品牌,包括低成本的生产力。通过这些来提高整个产业垂直的延伸。比如有的企业在菲律宾建了工厂,通过菲律宾我们还可以辐射东南亚的工厂,也在越南建了工厂,哥伦比亚也是北美泳装产业集群,又是西班牙的后裔,通过并购以后可以通过它辐射中、南北市场,这两点我认为是给我们产业带来的两点机遇。 主持人:时间恰好,在座提问题的时间基本上没了,以后有机会我们跟各位专家学者私下交流,按照会议规定我们圆桌讨论到此结束,下一步我们要移动到主会场五楼。[详情]
葫芦岛泳装协会会长 李海峰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葫芦岛泳装协会会长李海峰出席分论坛“‘一带一路’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并发表演讲。 李海峰介绍,上世纪80年代,葫芦岛兴城泳装以“脚踏缝纫机,提篮小卖”起家,后来在省、市、县党委、政府的积极推动下,目前已经发展成为规模化的泳装产业集群,自主品牌达到1325个,电子商务发展全国领先,电子商务公司过万家,跨境国内电子商务贸易额达到40多亿元,国内电商80%在兴城。18年阿里巴巴授予示范市称号,实现了线上线下结合全途径营销模式。 以下为发言实录: 李海峰:谢谢庞院长。下面我给大家介绍葫芦岛泳装产业的发展情况。自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已过去整整五年,五年中“一带一路”建设由点及面,在发展中不断前进。经过五年的全面推进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远景转化为现实。特别是葫芦岛兴城泳装产业集群,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迎难而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国际竞争力、市场话语权和社会责任方面已经不断彰显兴城泳装行业的新价值。 兴城泳装集群发展的情况,上世纪80年代,葫芦岛兴城泳装以“脚踏缝纫机,提篮小卖”起家,后来在省、市、县党委、政府的积极推动下,目前已经发展成为规模化的泳装产业集群,自主品牌达到1325个,电子商务发展全国领先,电子商务公司过万家,跨境国内电子商务贸易额达到40多亿元,国内电商80%在兴城。18年阿里巴巴授予示范市称号,实现了线上线下结合全途径营销模式。 2019年9月葫芦岛兴城被授予泳装城市称号,2015年被中国纺织工业会确立“纺织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地区”,16年被中国服装协会确定为中国服装“十三五”创新产业示范基地。2011年兴城泳装行业协会成立,2016年园区被国家工信部确认为东北首个“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17年天诚电商产业园被商务厅确定为电子商务培训基地。葫芦岛兴城已经成为国内领先的产业集群。我做到生产量最大、市场最大、发展最好,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泳装产业的标准制定者和发展的风向标。 依托全球化营销模式优势,纺织服装产业作为传统支柱产业,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经济格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变化,当前经济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而葫芦岛兴城泳装产业在全局营销的时机趋于成熟。局统计世界五大泳装进口量是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和法国,其余进口国分别是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尼、斯里兰卡、柬埔寨等国家,中国是泳装市场进口的主要来源国,依托海外数据化仓储。天诚泳业占21个国家规划建设33个海外数据化仓储物流中心,依托阿里巴巴、易贝带动泳装产业跨境电商快速发展。从19年开始地葫芦岛兴城泳装产业开始在全球谋划布局,并购海外知名泳装产业,包括美国、英国的著名品牌。2018年葫芦岛市进出口投资贸易集团与德容集团联合收购了美国百年品牌Jantzen。一批企业在欧盟国家注册,借助“一带一路”政策互利共盈。当前所处行业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强,行业发展不再是联合游戏,行业成本趋于扁平。大量区域贸易协定也加剧了贸易碎片化,以市场、资本、网络、政策、文化为纽带,全球一体化深入发展,区域间、国家间、产业间的资源能力正在广泛增加。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国际产能协助顺利推进,“神聚”成为行业价值重塑的内在逻辑,消费需求日益多元,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创新迭代持续加快,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深度融入,开放式创新、体系化创新、可持续创新、协同创新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构建开放合作共享的产业生态,通过横向连接企业整合资源,扩大订单规模,通过纵向联系在原料、设计、生产、运输、销售等行业进行优化组合,节约成本。用“一针一线”串联起“一带一路”沿线纺织业广阔市场,乃至全球市场是葫芦岛兴城泳装产业的目标。 希望我们葫芦岛泳装行业协会与各国商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欢迎各国有识之士到葫芦岛参观考察形成合作。葫芦岛兴城泳装产业已经走了十年自主品牌创新之路,通过海外品牌的拓展,全产业链实现总产值300亿元,我们希望将葫芦岛兴城打造成全球泳装之都,谢谢大家。[详情]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王绍媛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王绍媛出席分论坛“‘一带一路’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并发表演讲。 王绍媛表示,“一带一路”就是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之路。未来,我们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向其他国家介绍中国发展的经验,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强调求同存异,共同建设美好的未来。 以下为发言实录: 王绍媛: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个问题。我们这个论坛有一个特殊性,算是一个小型的国际性的论坛,又有“一带一路”。所以今天给我的任务就是围绕着“一带一路”,然后把中国经济建设的经验,中国经济建设的智慧向在座的国际友人进行交流,所以我就选了这样一个题目“百年大变局与一带一路”,实际上想介绍的核心内容是中国“一带一路”提出的一个大的背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大背景从国际的角度来说,就是我们常说的百年未遇的大变局,为什么说是百年未遇的大变局呢?我简单分析一下它的三大因素。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回归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一个简单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实际上从内在的要求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到一定程度一个必然的选择,同时适应了百年未有的大变局,这就是今天要介绍的两大部分的内容。 首先,我们都知道二战之后世界经济发展呈现的是全球化的趋势,而全球化发展到今天,由于资本的推动,也带来了全球化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不光是中国经济,从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都可以看出,未来经济主要的推动力就是技术。从历史发展的经验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在技术革命中如果占据了一个领先的地位,它在那个时期的全球格局中就会居于一个领导地位。所以新技术革命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世界未有的大变局的一个根本性的因素。而今天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以人工智能为主的这些新兴技术的产生,不仅催生了许多新的经济业态,同时也有利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所以在这样一个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之下,伴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我们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就是为了共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第三方形成一个经济发展新的动能。 世界最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有一个报告,创新远景2030,这个报告中有一个预测,到2025年大概还将会有12种新技术的创新,而每一种创新的新技术都会带来世界经济的增长,下面就是它所预测的新的技术。所以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不管是发达还是发展中的经济体,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发展共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把创新上升到国家战略,刚才韩国的教授所介绍的韩国制造2035,中国制造2025,还有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包括这张图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创新驱动战略的设想。可能被我们更加熟知的德国工业4.0,由此可以看出新技术革命在全球的发展。 刚才所提到的也就是在技术的推动下,全球化是未来一个必然的趋势,这种必然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但是二次战后到今天的发展可以看到,全球化带来的好处是全球经济的蛋糕做大,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矛盾。这些矛盾,比如说全球化与经济多元化之间的矛盾,全球化与文化多元性之间的矛盾。技术的发展与世界格局发展不同步的矛盾,正是由于这些矛盾的出现,全球化是一个必然趋势,又有全球化矛盾带来的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就造成了一个局部失序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中需要更加有效的全球治理格局,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全球治理体系必须要与时俱进进行调整,这就是目前百年未遇大变局制度的因素。所以我们把全球治理体系简单进行一下总结,100多年以前根本无所谓也不存在全球治理的规则,大家遵循的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一个守城的大国,担心一个兴起大国的竞争,可能就遵循丛林法则,挑起战争进行解决。 工业革命开始以后,随着工业革命发展,全球经济的提升,世界中心转移到了欧洲,所以世界治理的中心也就转移到了欧洲的治理。我们再看欧洲的治理,我们也都知道从历史上英国率先实施工业革命,再加上它的殖民统治,形成了日部落帝国,所以在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的治理规则,主导者就是英国,而英国治理主要地区就是欧洲,也就代表了世界。 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之后,它是有一个变节的效应,德国从农业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后,经济也有了快速的发展。到了20世纪初的时候,随着德国实力的提升就想挑战英国的地位,成为世界治理体系的一个主导者。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国家,就是美国。美国1865年完成南北战争,快速进入了工业化。20世纪初,美国也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但是美国当时所遵循的基本治国理念就是华盛顿的治国理念“孤立主义”,美国只要建设好美国的美国,建设好美国的美洲就可以了,不要介入欧洲大陆,也不要介入世界的事情。所以德国在欧洲挑战英国,挑起了一次世界大战,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和英国来说两败俱伤,经济都在下滑。而已经发展起来的美国,在1917年就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基于“孤立主义”的思想依然无益于治理全球体系,所以欧洲就没有一个国际规则进行指导,在这样一个混乱时期没有规则,很快爆发了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战刚开始对于美国人来说也并不是有益于要介入战争,1941年珍珠港事件,所以罗斯福总统开始让美国人民意识到世界的和平需要美国人的参与,世界的和平需要美国人的贡献。因此美国介入了二次世界大战,二战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在美国的一个小城市布里顿森林召开了一系列的会议,贡献了美国全球治理的思想,形成了战后全球治理的基本格局,这就是战后治理格局。有联合国的安理会保证全球这么多年全面的安全,在贸易领域里,1948年运行的关贸总协定,1995年被世界贸易组织所正式取代,在短期的资金融通领域里保证国家金融的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保证成员国生产所使用的长期性资金的融通,有世界银行,区域性的开发银行。战后为了保证全球资本和金融市场的稳定,美国对它跨国资本的流动进行了自主的限制,这就是战后全球治理格局的一个大致的框架。 但七十年代全球进入了滞胀时期,美国代言人华尔街游说美国政府,美国政府开始放松对资本管制,也就是最后一个治理规则发生变化,但是必然会带来一定风险,这个风险很难用数学公式管控,我们知道最终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二战后的这条治理体系,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应该与时俱进进行调整。但是目前关于这些治理规则,虽然有矛盾丛丛,大家就挑战还没有达成共识。在这种失序状态里,规则又没有完整的调整起来,所以在规则调整过程中,国与国之间的实力就开始出现了变化。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我们发展到今天综合实力快速度增强,中国也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一个次变量,我们改革开放的经验、改革开放的智慧贡献出去,带动周边国家,带动全球经济进入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提出了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所谓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在尊重各个主权国家的前提下强调人类的共同性。2013年9月、10月分别提出了、完善了“一带一路”的倡议,“一带一路”的倡议就借用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通过这个历史符号介绍、推广中国经济建设的经验,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共同发展。 所以我们回到第二部分,“一带一路”就是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之路,这个倡议提出的背景,首先是借用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符号。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的丝绸之路实际上就是连接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欧洲、非洲国家的交通商业路线。最开始我们的丝绸之路因为是中国主要贸易产品,丝绸、瓷器,以此形成古丝绸之路的名称。古丝绸之路从运输方式上来看,最主要的就是从长安进行的陆上丝绸之路,还有从广州惠州开始的海上丝绸之路。后来丝绸之路的发展北上蒙古高原,途径天山北路,我们也叫草原丝绸之路。 这就是我们古代丝绸之路的形成,借用了古代丝绸之路之后,我们要把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介绍出去,重点在这个地方,把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给大家简单演示一下。我们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到今天,实际上是摸着石头逐渐积累经验,逐渐开放,我们叫它滚动式逐步开放。经过这一段历史的大家都知道,我们最刚开始开放的是东南沿海的四个城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又开放了东南沿海连线城市,其实在地理上我们把这些城市连起来,就相当于一个线,同样摸着石头主要体现的就是总结经验进一步开放,在这条线基础上我们又开放了沿海地区的面。首先珠三角、闽东南三角、长江三角洲,然后辽宁半岛,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步基本完成,有点、面、线的开放。东南沿海开放后我们要继续扩大开放格局,在这个基础上开放沿边地区、东北地区,就是今天所研讨的主题东北亚的合作,还有西北地区通向中亚地区,还有西南地区开展东南亚的经济合作。我们在东南沿海沿边地区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内陆地区,首先是沿江开放五个城市,然后逐步开放国内各个省的省会城市,这样中国的改革开放基本上就形成了东南沿海、沿边由东向西内陆逐步开放的格局。 我们都知道在开放发展的梯度中必然带来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一个弊端,那就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这种情形下,我们会继续完善经济发展和开放的格局,在2005年形成的区域开放发展格局,东西互动,协调发展,这是一个总的规划,我们都知道东北振兴,东部地区已经率先发展,继续来发展,发展的是以生产型服务业为主。中部地区崛起,西部大开发。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国内的局势已经基本形成的前提下,我们要进一步开放,在这样的趋势下,中国的十九大就提出,我们要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就是在目前的情形下向周边更加深度的融入到国际体系。所以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尼的时候就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议,我们就叫它“一带一路”。从“一带”的角度有三个方向,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方向,这个方向下面有远期可考虑,北冰洋方向,大家昨天都听到了主旨报告,其中提到中国要开始通过蒙古、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北冰洋航线,发展冰上丝绸之路,这就是我们丝绸之路建设提出的一个大背景。 我把“一带一路”倡导基础的内涵给大家介绍以下,我们都知道“一带一路”的提出,不管未来的发展是如何的,我们有初心和原则,这是了解“一带一路”最关键的内容。“一带一路”是开放性、包容性的区域协议。开放性是容纳“一带一路”国家,包容性是欢迎第三方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第二个基本原则共商共建共享,它的核心也就是合作发展,而它的主体是企业,不是政府,所以企业要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来进行产业合作。务实合作的平台,也就是利用各个沿线国家的潜力和比较优势,同时对接沿线国家现有的发展规划,蒙古国的学者已经介绍了他们国家的发展与“一带一路”的对接,其实我们“一带一路”的对接包括印度季风计划、土耳其东向发展计划,都是与我们“一带一路”倡议是连接的,通过“一带一路”实现人文交流,跨越不同区域、不同文化、不同宗教。 比如大学之间的合作,我是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的老师,我们学校有很多蒙古国的留学生,也有很多俄罗斯的留学生,这都是“一带一路”建设所带来的成效。“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重点刚才说是企业,所以加强实体合作,实体合作有两个表现,主要是经济走廊建设。这张图非常明显,六大经济走廊。第一是新亚欧大陆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中国、西亚经济走廊,北向中蒙俄经济走廊,南向印、中、缅经济走廊,这是我们合作的实体方式。现在走廊建设主要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和未来第三条亚欧大陆桥,合作重点是产业合作,基础就是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发展基础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要用好基础设施,就是互相投资。所以“一带一路”倡导的是多向投资,多方合作,也欢迎这些国家到中国来投资,这是我们合作的重点。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都知道“一带一路”倡议到今天刚过去六周年,六年时间我们取得了很多成效,可以用三个词共商、共建、共享来分享。共商,通过各种各样的论坛,将“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倡议变成全球共识,我们共同打造和谐的家园,将发展的成果汇集到沿线国家,让所有参与方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未来“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是我们新的理念,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以“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于中国,发展到今天更始于世界。它是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方案的表现,希望把沿途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我们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想向其他国家介绍中国发展的经验,与其他国家分享中国的贡献和中国的经验,我们没有意图,一定要把中国的发展模式推出去。所以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强调的是求同存异,共同建设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详情]
韩国仁荷大学 李凖晔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韩国仁荷大学李凖晔教授出席分论坛“‘一带一路’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并发表题为“韩国的新南方经济政策—增加值贸易的分析与政策应对”的演讲。 以下为发言实录: 李凖晔(韩):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有点感冒,不好意思。我是来自韩国的李凖晔教授,简单介绍一下我是1994年到北京读博士学位,可以说韩国留学生第一批最早到中国学习的留学生。 今天我发表的题目可能和东北亚关系不大,但是细想的话也是有一点关系,就是韩国新南方政策,也就是说韩国对东盟国家的一些出口和国际教育的问题。 本来是兰教授来翻译,但时间关系我就自己说中文吧,虽然我的中文不太好。今天我提供一些简单的数据,第一个数据是东盟国家最近15年当中它们对于世界贸易的关系。左边的是东盟国家对世界的出口,右边是东盟国家的进口。东盟国家第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他们的出口很热,进口速度增长非常快,这是一个很显著的特点。第二个特点是东盟国家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在提高,主要是2010年中国变成了东盟国家第一个贸易伙伴国,这个右边的图表是东盟国家进口的依赖程度,也就是中国是对东盟国家出口最多的国家。 今天我主要是通过用简单的投入产出表分析一下东盟国家如果使东盟国家和中国经济有变化,对出口和贸易方面有什么影响。做这个分析时我做了一个模拟分析,原来是夸张一些,结果看起来比较显著,我就夸张一下,不是说一定要发生这样的事情的意思。 这是国际学术比较常用的附加值投入产出表的分析办法,我们原来分析是以出口总额来分析,但这个可能看不到出口总额对国家的影响,现在国际贸易方面主要是把出口总额变成不同的一个附加值的出口项目。最详细的16个出口的附加值项目,16个最核心、最重要的附加值项目是Pure Double Counting,比如其他国家出口给中国,中国再出口给其他国家,他们来往是两次,如果重复的项目做的话也反映出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是比较好的,加入世界网络里面程度比较高的意思。 这个统计数据是根据联合国2006-2015年的投入产出表计算出来的,Vertical Specialization是总出口外国的意思,如果东盟国家出口,用多少程度外国附加值的意思。10个东盟国家当中利用外国附加产品是不同的,对外开放度比较低的一些国家,他们的程度是比较低的。 这个图表是中日韩三国对东盟国家不同的出口附加值数据,第一位是国内附加值。最左边的64.1,这个意思是韩国出口给东盟国家,韩国国内的附加值是多少。如果我出口100元的产品,韩国国内的附加值是64.1%。中间是日本,它们生产出来的附加产出是85.1。第三是中国,中国2005年是53.9,中国对东盟出口的时候,中日韩之间国内附加值是最低的,我们是中间,日本是最高。日本生产出口的时候是以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给东盟。下面这个图,日本是最低的5.2,2015年6.5,也就是说日本出口给东盟就完了。但中国和韩国是一旦出口,然后再进口来,加工再出口给世界各国。所以中日韩三个国家对东盟的关系比较密切,但他们怎么来和东盟国家经济形势有差异。 下面是我做的一个模拟分析,刚才我说比较夸张一些,这样比较容易看到方向,重要的不是数据的绝对值,主要是数据的方向是很重要的。世界经济需求在50%的话,世界经济需求提高的话,东盟哪些国家会受到最大的影响?最大的影响是2005年的越南,还有新加坡。为什么世界需求增加对越南影响这么高?因为越南是东盟十个国家当中对世界生产网络价值最高的一个国家,所以外部需求增加,他们受到的影响是最多的。 如果世界需求增加,东盟国家需求增加,哪个国家的出口增长,韩国也要提供援建,哪些国家受到的影响是最多的呢?从下面的出口总额来看中国是第一,中国是世界需求增加对东盟出口总额增加最多的国家。但是从附加值来看,中国没有。美国、日本、德国、韩国这些国家附加值的增加是比较多的。 第二个图当然是不会发生的,方向是这样,如果中国经济不景气的话哪个国家受到影响最多?世界生产网络加入程度最高的国家,他们的影响是比较高的,比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非常有意思的是,如果中国经济不景气的话,有可能东盟和中国之间的出口会减少,这样的话其他发达国家对东盟出口也受到影响。对新加坡来说,如果中国和新加坡之间的对外贸易减少的话,受到影响的是美国、日本和印度,还有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受到影响的话,韩国也是排在前四位受到影响。 以上是我发表的内容,我总结一下,现在韩国政府、韩国企业受世界贸易局势的影响,中国生产成本的提高,我们国家很多企业专门来到东盟来生产和出口。但是与世界国家之间的生产网络是非常密切的,我们会回避中国的风险来到东盟,但也回避不了世界与经济形势的变化。谢谢,我就讲到这。[详情]
蒙古国财经大学副校长 巴图呼亚嘎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经济学博士,蒙古国财经大学副校长巴图呼亚嘎出席分论坛“‘一带一路’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并发表演讲。 巴图呼亚嘎表示,蒙古国在东北亚地区的主要目标市场是中国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9月初在内蒙古三个城市举行的中蒙博览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今年在乌兰巴托举行了第三届辽宁省中小企业博览会,国家工商会计划于10月中旬在中国举行一次EXO,该组织目标是向中国出口300-500宗商品,如果能够成功,这表示世界最大的市场欢迎蒙古企业。 巴图呼亚嘎还表示,今年是中蒙建交70周年,2019年4月蒙古国总统访华,探讨了进一步深化双边合作等目标,这是两国元首第三次会晤,两国友好关系将迎来新的机遇,到2020年,两国贸易额将达到100亿美元。 以下为发言实录: 巴图呼亚嘎(蒙):大家好,我的演讲题目是蒙古国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当今世界区域经济合作日益重要,最近的国际贸易冲突给各国经济带来了挑战,但对于振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来说,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蒙古国经济体量比较小,经济机构也有自己的独特性,对我们国家来说东北亚区域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虽然蒙古国一直关注国家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的改革问题,但我们也一直在努力提高对外贸易合作的水平。特别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引起蒙古国的关注,因为我们预计这将为蒙古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蒙古国当前在经济发展上面临着一些挑战,我想提其中四个挑战: 第一、蒙古经济依赖采矿业、煤炭、铜,国际价格直接影响蒙古国经济,在世界矿产产品价格处于高位的时期,蒙古国增长达到12%。而去年蒙古经济增长是6.8%。 第二、基础设施的落后限制了经济发展,铁路、高速公路和边境港口限制了蒙古国向区域伙伴出口自然资源。 第三、在人口密度小、土地面积宽大的地区,技术设施投资巨大,外国直接投资和国际贷款机构在我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蒙古国储蓄率和财政收入都很低,但大量外国贷款会给我们国家造成债务负担。 第四、蒙古缺乏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政策,这是危险的,这也跟稳定性有关。过去三十年蒙古政府平均支出周期1.8年,目前大呼拉尔正在对宪法进行修改,努力实现社会治理的稳定。 现在我说一下蒙古与东北亚的合作,蒙古不是卖方,而是买方国家。为了成为一个好的买家发展矿业、旅游业和科技行业很重要,但也有一些障碍。蒙古国工商会强调蒙古缺乏健全法律环境和贸易促进部门,这不利于保护国内市场和吸引国外投资,本组织正在以买谁、买什么和谁买、如何买的政策施行贸易政策,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俄罗斯、韩国、日本是最优的考虑。 蒙古国在东北亚地区的主要目标市场是中国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9月初在内蒙古三个城市举行的中蒙博览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今年在乌兰巴托举行了第三届辽宁省中小企业博览会,国家工商会计划于10月中旬在中国举行一次EXO,该组织目标是向中国出口300-500宗商品,如果能够成功,这表示世界最大的市场欢迎蒙古企业。今年是中蒙建交70周年,2019年4月蒙古国总统访华,探讨了进一步深化双边合作等目标,这是两国元首第三次会晤。两国友好关系将迎来新的机遇,两国签署了18个文件,道路合作发展、贸易合作发展中期项目等,今年两国也确立两国友好合作关系25周年。2014年两国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协定,到2020年我们的贸易额将达到100亿美元,今年7月中国副主席王岐山访问了蒙古国。 中蒙合作项目进展顺利,比如二连浩特自由经贸区、比如乌兰巴托房屋处理贷款项目,以及残疾儿童发展项目,旅游方面的合作也表现良好,目前共有8000名蒙古学生在中国30个城市学习,蒙古国财经大学也与东北财经大学开展“2+2”项目,我很荣幸能参加这次论坛,我相信东北亚经济研究将有许多合作机会,两国在交易领域的合作会将让更多蒙古的优秀学生在中国有更多更好的机会。 在与东北亚其他国家的合作中,蒙俄合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今年9月俄罗斯9月普京对蒙古正式进行了访问,双方确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和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双方签署了10多个合作文件,蒙古总统在第三次参加符拉迪沃斯托克东方论坛时提议与欧亚贸易委员会达成贸易协定的可能,他还建议中蒙经济走廊加快各个国家之间的协调,建议成立东北联合协调机构,总统还提议俄罗斯是中国的天然气管道盟国,该提议得到俄罗斯总统的支持,中国领导人也对此表示了兴趣。还有一个国家是日本,尽管蒙古与日本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但最近的数据显示蒙古对日本的出口有所下降。首先这是因为我们没有签订此类合同的经验,其次是产品清单不完整。蒙古总统将于11月访问日本,在此期间双方计划讨论相关的贸易和投资问题。 专家说在与韩国进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时学习日本的经验很重要。此外蒙古国还有机会出口羊绒和药草,但更重要的是旅游业,蒙古国家工商会旅游业的发展能促进一个产品的出口,今天许多韩国游客前往蒙古,这是韩国人了解蒙古产品的重要渠道。蒙古一直以来也与朝鲜保持良好关系,未来两国经贸合作也有着更多的机会。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合作不应受到政治的干扰,我们希望共享经济、互联互通、资源优化等新方式促进东北亚经济合作。因此,我期待东北亚各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开展互利合作,在新的理念下共同发展。谢谢大家![详情]
韩国产业研究院经济统计分析本部长、首席研究员 李镇勉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经济学博士、韩国产业研究院经济统计分析本部长、首席研究员李镇勉出席分论坛“‘一带一路’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并发表演讲。 李镇勉表示,中韩双方应积极构建韩国制造2030与中国制造2025之间的合作渠道,积极寻求双方在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当中的技术合作、信息共享谋求合作共赢,深化中韩FTA合作机制,以地方产业园形式深化两国在地方的产业合作关系,依托地方的比较优势,助力于中韩的产业合作。 以下为发言实录: 李镇勉(韩):大家好,我是来自韩国产业研究院的李镇勉,今天报告的题目是“韩国制造业发展2030与韩中经济合作”。2017年5月文在寅政府提出计划,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这一规划以人本经济为发展目标,以就业增长、收入增长、创新增长和公平经济为四大经济发展方向,力争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平衡,以解决韩国经济增长的低迷和两极分化的问题。之后韩国政府于2018年12月发布了制造业活力恢复与创新战略中期规划,该规划旨在解决韩国制造业所处的困境,制造业创新的战略转换,和企业家道德精神的复原,目前此规划正在大力推进中。 当前,韩国制造业出口在整个出口贸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制造业出口占韩国贸易出口比重40%,但是目前韩国经济增长速度出现大幅下降,今年经济增长率只有在3.5%左右,面临这样的严峻经济形势,19年6月韩国政府发布了2030制造业长期发展规划,此规划的名称叫做制造业复兴蓝图与战略,这是文在寅政府在韩国发展的战略上制定的规划,这是对制造业活力恢复与创新战略中期发展规划的延伸与深化。 在本报告当中主要对韩国政府最新制定的韩国制造2030这一战略发展规划的制定背景、发展目标和推进战略进行了解读,并以此为基础,探讨韩中制造业未来携手发展的合作方案。韩国制造2030发展战略规划主要包括如下核心内容:一是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二是先产业引导与主导产业创新发展;三是打造以挑战和创新为主的产业生态链;四是以投资和创新为后援的政府支持。如果韩国2030制造业创新发展规划得以顺利实施,那么韩国制造业劳动生产力将由18年的20%上升到2030年的40%,工业增长速度将由现在的2.8%增长到3.8%,同时制造业的附加价值将大幅提升55%。中韩双方应积极构建韩国制造2030与中国制造2025之间的合作渠道,积极寻求双方在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当中的技术合作、信息共享谋求合作共赢,深化中韩FTA合作机制,以地方产业园形式深化两国在地方的产业合作关系,依托地方的比较优势,助力于中韩的产业合作。比如仁川、威海的产业运行非常顺利,为我们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以上就是我的演讲内容,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讯 9月19至20日,以“新时代、新思路、助力东北振兴与开放”为主题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成功举行。论坛由东北亚经济研究院主办,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日报》、日本瑞穗银行、韩国产业研究院、蒙古财经大学等中国、日本、韩国、蒙古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大中专院校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围绕新时代东北振兴与区域合作热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充分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献计献策。 9月19日上午,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开幕式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隆重举行。论坛设置了主旨演讲、新书发布、企业家演讲、科技展示、分论坛等五个环节。在开幕式上,东北亚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洪章教授代表学院致欢迎辞,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夏春玉教授、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市长王力威同志、辽宁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夏德仁同志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 中国建设银行辽宁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杨铁军同志,辽宁省商务厅副厅长潘爽同志,辽宁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聂少林同志,吉林省商务厅副厅长孙国华同志,吉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健军同志,中共葫芦岛市委书记王健同志,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市长王力威同志,葫芦岛市政协主席石文光同志,中共葫芦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冬梅同志,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晓霞同志,兴城市人民政府市长袁国相同志,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方红星教授等领导同志出席了本次论坛。 在主旨演讲环节,由东北亚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施锦芳教授主持。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天津市原市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戴相龙同志,中国贸促会原会长姜增伟同志,国家发展改革委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司原司长周建平同志,商务部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原院长柴海涛同志,经济日报社编委、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院长孙世芳同志,日本瑞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理事、日中投资促进机构秘书长冈丰树先生分别就“对发展东北振兴新局面的思考”、“东北振兴中的对外合作”、“关于新时代东北振兴的有关解读”、“打通东北振兴与对外开放的政策大平台”、“加快建立东北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以及瑞穗的相关举措”等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在新书发布环节,由东北亚经济研究院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2018东北亚经济发展报告》以及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东北振兴之路》正式出版发行,东北亚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洪章教授等人为新书揭彩。 19日下午,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晓霞同志,对葫芦岛市经济情况做了详细介绍。在企业家演讲环节,由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杨成义主持,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执行会长张竞强先生作为企业家代表发表演讲。国资委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莫德旺先生,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刘肖先生,华晨集团董事长阎秉哲先生,长春市工商联(总商会)主席(会长)、长春市汽车行业协会会长、吉林省通用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吉宝先生,黑龙江讷谟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董事长潘艳辉女士,内蒙古远兴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纪玉虎先生,中国并购公会创始会长王巍先生,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高级经理杨轩先生等来自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四省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八位企业家代表,围绕“资本产业‘双轮驱动’、合力奋进‘再闯关东’”,“从一镇两园看东北振兴”,“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深化开放合作实现发展共赢”,“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汽车产业看东北经济发展”,“打造合作共营新模式、构筑融合发展新优势”,“东北振兴与内蒙古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东北能够跨道超车吗?”,“中沙企业携手开拓一带一路市场”等主题发表演讲。 在科技展示环节,中国偶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郑毅先生,为本次论坛带来了精彩的人工智能虚拟互动技术的高科技展示。偶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从个性化语音、3D虚拟形象、人机语音交互、到拥有完整表情动作的人工智能虚拟人体系,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技术,实现连接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桥梁。 20日上午,以东北振兴中的东北经济韧性、“一带一路”与东北亚区域合作、东北亚贸易发展与中日韩FTA、农村金融助力东北乡村振兴、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振兴东北经济为主题的五个平行分论坛在各分会场成功举行。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周天勇教授等人发表了精彩演讲。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笪志刚研究员,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庞德良教授,韩国建国大学国际通商学部博士生导师金旭副教授,金融时报社社长邢早忠同志,新浪高级副总裁兼总编辑邓庆旭先生分别作为分论坛代表作总结报告。 20日中午,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圆满落幕。本次论坛规格高,有多位顶级专家学者演讲,代表性广泛,探讨深入,议题面宽,观点建议鲜明,引人思考。本次论坛得到了新华网、人民网、金融时报、《财经》杂志、中国金融家、当代金融家等媒体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关注,为推动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充分发挥高端新型智库作用、服务东北全面振兴、充分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详情]
盛银消费金融监事长 沈荣生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盛银消费金融监事长沈荣生出席分论坛“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振兴东北经济”并发表演讲。 沈荣生表示,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到了转型阶段,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消费金融公司,都应该去承担相应的责任。消费金融公司应该通过积极拥抱金融科技,服务消费升级,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以下为发言实录: 沈荣生: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这次分论坛,与同业、实业界、媒体的朋友做个交流,非常感谢新浪财经提供了这样一次机会,见到了老朋友,老领导、新朋友,振兴银行和我们盛银消费金融公司都在沈阳,也是因为这次论坛相聚在一块,非常感谢。 首先介绍一下盛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我们是由盛京银行发起设立,盛京银行60%的控股,与其他两家民营企业共同发起设立,是东北地区第一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2016年2月24日获批开业,注册地点在沈阳市。盛银消费金融公司的基本定位,是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面向新一代社会消费群体,为他们提供除了车贷和房贷以外的个人消费金融服务。下面我在三个方面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第一,坚持“三个”一流,培育“三高”的核心竞争力。刚才陶行长演讲,我非常有同感。作为新兴的金融机构,2016年成立前两年,一直在研究和探索业务模式,去年新的领导班子到位以后,我们开始着手研究我们的战略定位,制定了三年的发展规划。我们提出来,公司以一流的资产回报,一流的客户体验,一流的企业文化为经营管理目标,在银行金融机构这个大家庭里,消费金融公司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也是一种新兴的机构,也是一个小机构,因此我们定位是小而精、小而美,要打造精品。 为了实现这个定位,我们追求高素质的人才、高科技引领、高水平风控,作为我们实现目标的保证。业务模式以合作平台引流,线上线下渠道这三条业务主线,逐步建成一家具有专业影响力的竞品的消费金融公司。截止到6月末,我们公司的总自治28.34亿元,贷款金额23.7亿元。我们原来在做线下,传统的模式比较重,年初贷款余额只有3.3意愿,今年开始我们转到线上,拥抱互联网金融科技,迅速实现了业务模式和业务规模的突破,这也充分体现了金融科技对新兴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对我们消费金融公司的引领作用。 第二,坚持金融科技赋能,满足消费金融的需求。我们在业务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再研究如何通过牌照优势,把渠道的优势、资金的优势、科技的优势、风控的优势、互联网理念的优势如何整合到一起,形成我们独特的比较优势。我们通过利用移动互联网、微服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来实现我们的业务模式,同时在场景的打造上,我们也强化于线上平台与服务的合作,接入购物、医疗各种场景,金融加科技加消费场景,打造整体的消费金融体系。 第三,坚持提升服务质效,有效触达客户。我们服务比传统的银行机构低一些,比如刚刚有信用卡、或者还没有信用卡,刚刚大学毕业,25岁到35岁之间年轻人为主,需求他们灵活、快捷、方便的消费金融需求。但是按照传统的金融服务方式,比如说我们的传统的银行机构,可能这部分客户,还无法满足他们的金融需求,我们消费金融公司的使命和愿景就是为特定的客群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我们现在都完全的采用是线上的互联网化的进件、审批、贷后管理、风险的控制,我们力争用好的服务产品,好的服务效力来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已经到了动能转变新的阶段,最近国务院又提出了刺激鼓励消费的新的政策,我想传统的金融机构也好,还是新兴的消费金融公司也好,责无旁贷,历史的责任我们必须要去承担,我们将通过金融科技去助力消费升级,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下一步我们会按照国家的政策引领,去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详情]
辽宁振兴银行行长陶志刚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辽宁振兴银行行长陶志刚出席专题论坛“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振兴东北经济”并发表演讲。 陶志刚表示,为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服务小微企业,辽宁振兴银行和沈阳市政府合作,出资建设的沈阳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已于九月份上线运营。今后,我们会快速提升科技自主能力、大数据风控能力,更好地服务东北振兴,服务于东北的实体经济,为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极致体验的金融解决方案。 据陶志刚介绍,辽宁振兴银行的客户分布在全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级行政区,其中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客户占到79%,通过身份证OCR精准识别到农村用户58万,占到线上客户总数的26%。 以下为发言实录: 陶志刚:各位领导、嘉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是辽宁振兴银行行长陶志刚。辽宁振兴银行是全国目前已经开业的十七家民营行之一,2017年9月由原银监会批复成立,2017年11月24号正式开业。是辽宁唯一的一家民营银行。作为在东北振兴大背景下新成立的一家民营银行,服务于东北振兴,服务于实体经济,辽宁振兴银行责无旁贷。 下面我简单向大家报告三个方面的情况。 一是辽宁振兴银行的战略定位。我们的愿景是成为国内领先,专而美的科技型银行;专,就是专注、专业、专心。利用金融科技手段专注于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和传统银行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专注才能专业,专业创造价值。坚定利用科技手段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的战略方向,保持战略定力,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二是辽宁振兴银行的发展路径,即“三步走”战略,合作、自营、输出。对于一家小型法人银行而言,必须先解决生存问题,然后不断提升能力,核心是科技自主能力和大数据风控能力,在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中不断发展壮大,作为银行当中的小微企业,作为一个小微银行,和小微企业共同成长。 三是辽宁振兴银行走科技型银行之路的初步实践。一年来,我们和数十个技头部线上平台及金融科技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资产负债规模都有了快速的增长。科技自主能力、线上风控能力不断提升。截至八月末,资产规模同比增长3.1倍,付息负债同比增长4.3倍,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4倍,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长4.2倍,服务客群超过360万,而去年同期只有不到1万个客户。 我们的客户遍及全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级行政区,其中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客户占到79%,通过身份证OCR精准识别到农村用户58万,占到线上客户总数的26%,覆盖了许多从未获得过银行贷款服务的长尾客户。此外,我们的科技人员,同比增长六倍以上,自有加外包科技人员170多人,行编的科技人员占员工比例超过40%。 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我们和沈阳市政府合作,由振兴银行出资建设了沈阳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已于九月份上线运营。 今后,我们会快速提升科技自主能力、大数据风控能力,更好地服务东北振兴,服务于东北、辽宁的实体经济,为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极致体验的金融解决方案。[详情]
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高级经理 杨轩 新浪财经讯 9月19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高级经理杨轩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 以下为发言实录: 杨轩: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我是来自沙特国际电力的杨轩。很高兴来这次论坛。 沙特电力主要从事发电站和海水发电厂的开发和运营,项目总数54个,沙特电力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公司。投资运营的电场包括燃油发电、燃煤发电,也包括新能源发电的所有领域,包括太阳能光伏、光热等等。在IPP项目领域,公司发展势头迅猛,2016年我们是实现世界IPP项目落地最多的公司。 发电公司超过30G瓦,遍及中东、北非、南非,项目资产超过450亿美元,新能源项目比例达到23%,这个比例还在增加中。公司于2004年在沙特创立,此后立足沙特,向周边和全球市场拓展,2008年进入阿曼,2012年进入摩洛哥市场,2015年开拓了阿联酋、埃及、越南、巴林等市场。 公司项目总和中有很多创造的世界记录,在摩洛哥最大的单体光热电站,太阳能储能时间也是同类时间最长的。位于沙特的联合电站,还有最大的海水氮化联厂,还有世界最大的漂浮式海水氮化厂,我们也在不断刷新电价和水价。这些是公司获得的奖项。 我们通过各项目所在国购电方和购水方,一般是政府部门,对于电价和水价的招标,和购买方签订长期的协议,自行投资,其中大部分来自于银行贷款。总包商移交给我们,我们进行运维,通过售得水价、电价进行还债。这部分是我们和全球合作伙伴,合作投资伙伴也是来自全球业内企业,其中三家中国公司,丝路基金、哈电国际和正泰集团。承包方更是中国方居多,我们很多项目都很好实现了第三方市场合作。 下面这些内容是沙特电力股东的构成情况,公司最早是由沙特三大财团组建,之后陆续有沙特政府组建基金比如PIF,也有一些小股东,这些沙特政府基金和小股东并不参与公司管理。 简单说明一下,正因为公司有非常专业的技术、融资和法务团队,这些专业人员都是来自于公司内部,而不是外部利用,所以公司才能在历次投资中做出更好的投资价格,以及实行科学有效管理。 沙特电力的经营理念是提供低廉的电和水,公司的核心价值在于关注安全、人本和绩效。这是我们在全球重点市场,包括沙特、阿联酋、阿曼、约旦,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摩洛哥、埃及、突尼斯等等。 沙特电力是中东北非地区最早采取电力承包商的公司,这个电站成功发电7年,当时在整个中东国家的影响力还是很大。并且我们是最近几年中东北非企业支持走出去最多的企业。我们和中国电建、能建、哈电集团、浙江正泰等等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我们是和中资企业合作最多的外资企业,目前新开发项目中80%以上的项目都含有中资元素。 沙特政府早前公布的2030年愿景,其中一项是支持沙特本土企业走出去,加强国际合作,并成为大型跨国投资企业。我们也是电力投资行业的冠军企业,未来会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目前也获得了很多支持。ACWA Power和投资理念契合的企业一起发展,ACWA Power已经和不同领域的中资企业和投资机构签署投资协议,丝路基金在中东地区的第一笔投资也是和ACWA Power迪拜哈行(音)项目。目前和中咨已落地项目超过10亿美元。 ACWA Power早在2009年和中资金融机构(中国银行)合作,为项目提供融资,主要有工农中建四大行,在企业层面提供各种产品。去年和中资金融机构合作增长较快,2016年迪拜哈翔项目被评为最优电力融资项目,预期未来每年不同项目层面和中资合作要超过10亿美元。 这是我们和中国公司的合作案例,就不一一列举了。主要讲两个项目,一个是迪拜的Hassyan独立电站项目,我们是26.95%,哈电14.7、丝路基金7.35%,迪拜水电局51%。5亿美元是来自当地银行的贷款。 这是在越南南定的独立电站,1200MW燃煤发电厂。股权结构我们是35%,泰光电力35%,它是NIKE鞋的生产商,中投公司20%,葛洲坝国际10%。贷款25亿银行,来自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关于迪拜哈翔项目是中东第一个燃煤项目,详细执行高标准、低排放,二氧化碳的排放均优于其他标准,我们希望成为海外市场的标杆项目,带动电力设计企业走出国门,打出中国东北的电力名片。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讯 9月19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中国偶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毅出席并发表演讲。 郑毅表示,现代人工智能特别是在中国,因为中国有巨大的人口、巨大的市场,所以各种各样人工智能落地的场景非常丰富。从今年下半年到明年整年,人工智能会处于一个爆发期,在AI四小龙里会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上半年在港股、美股和中国科创板上市,这会是一波大规模科技公司上市的浪潮,明年会有一些资本追逐人工智能的机会。 郑毅指出,亚马逊、阿里、京东、顺丰已经使用了人工智能的技术,能够预测消费者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预定什么样的产品,会在附近先根据以前的预测把这些产品准备好,作为消费者下单以后一天之后就能收到货物,这是基于人工模型进行了预测。像IBM和医图科技都是为读片提供的服务。 以下为发言实录: 郑毅:首先我的介绍分几个层面,第一个人工智能最初创立时的愿景。我们通过人工智能开发了哪些技术和产品。第三分享一下在过去一年中我们把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带来的一些新的变化。 我本人在清华大学读书,后来在美国读了智能交通的博士,同时又读了金融工程的硕士,原来应该做金融行业,只不过后来去创业。毕业以后我去新桥投资,参与了深圳发展银行的项目,后来加入同方投资,并且去了美国光速投资。在这些履历中我比较自豪的是我自己也创过业,我和我的同学创立了百合网,是中国最大的婚恋网站,去年我们卖给了复兴集团。 我当时想如果每个人都有一个人工智能的分身,不管主人多忙,分身可以帮助打理社交,可以得到用户的留存和活跃度。 人工智能的愿景是什么?人工智能是非常老的概念,60年代就已经被提出来了,麦卡迪提出来人工智能应该像人一样思考。 人工智能是计算科学,通过编程用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如果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在生理学会借鉴现有的知识。比如深度学习,它用的也是模拟人神经的组织架构,让人工智能算法采集数据的时候能够快速迭代。 最后它的应用包括决策,它的决策往往比人类更专业、更快,所以导致在应用过程中会带来伦理学、社会学的思考,它是复杂的学科,在演示中我也会讲一下刚刚冒出来的创业公司,给社会监管层面带来的思考。 我们知道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非常非常多,在我们身边最容易理解的就是我们在机场过关的时候都有一个摄象头去读我们的人脸,辨识人脸和身份证、护照是不是一致。走在大街小巷上都是摄象头,摄象头都是在追踪人脸,它在数据库里可以分析有没有恐怖分子,这也是目前人工智能应用落地中最大的行业。再教育里各种人工智能领域,作业和批卷已经引入了人工智能。比如读片、医学影像,也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给医生更好的参考和决策。 在金融行业,我读书的时候我们是做各种各样的统计模型。现在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模型,非常简单的一个例子。通过安装摄象头看沃尔玛车的数量和消费者进出的人流量,就可以通过建模预测到沃尔玛下个季度的数据。比如公司的信用评估都已经使用了人工智能模型。比如向特思拉无人驾驶汽车使用人工智能的技术,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给决策系统提供建议,让汽车安全行驶,并且及时警告中央系统,前方可能有一些拥堵的可能,从中央系统如何去疏导交通。 所以在人工智能的应用行业已经触达我们各个方面,在过去人工智能还处于非常弱的阶段,弱人工智能只是在垂直领域,我们把数据给够了,它可以比人更有效率运算、去进行一些判断和学习。像阿尔法狗只能下围棋、桥牌,让它读医学影像的片子是做不了的。比如安防领域、物流领域,这些都是弱人工智能能发展。 比如我想从葫芦岛去程度,这过程我是坐高铁还是去沈阳、北京坐飞机,在这个过程中我要去吃饭,这是一个一系列的过程,整个人工智能系统要搜航班时间表、高铁时间表,这个过程中还要帮我找酒店和吃饭的地方,整个人工智能决策体系触达各种各样的领域,这个叫强人工智能,它可以对复杂的任务进行规划,然后给一个好的建议。像这样的人工智能公司最近已经崭露头角了。 比如三星两年前收购了硅谷聊天机器人的公司,以前是CIRI的团队,CIRI是一个广义的人工智能,可以问它天气预报,但它不是强人工智能的公司,所以CIRI原始团队再次创业希望开发强人工智能,复杂任务的强人工智能机器人,这个公司已经被三星收购了。 最后阶段我们叫超人工智能,它不光可以根据数据和要求做决策,同时还有创造性。我们的一个愿景,最终人工智能可以像人一样有创造的能力,比如像艺术家、音乐家可以创作,它可以有想象的能力,这个应该还是比较远的未来。 现代人工智能特别是在中国,因为中国有巨大的人口、巨大的市场,所以各种各样人工智能落地的场景非常丰富。从今年下半年到明年整年,人工智能会处于一个爆发期,在AI四小龙里会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上半年在港股、美股和中国科创板上市,这会是一波大规模科技公司上市的浪潮,明年会有一些资本追逐人工智能的机会。亚马逊、阿里、京东、顺丰已经使用了人工智能的技术,能够预测消费者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预定什么样的产品,会在附近先根据以前的预测把这些产品准备好,作为消费者下单以后一天之后就能收到货物,这是基于人工模型进行了预测。像IBM和医图科技都是为读片提供的服务。 我们公司在过去半年把我们的人工智能虚拟人的技术在中国进行落地发展,后面我们介绍一下我们做的工作。就像刚才我讲的在过去60年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在语音领域我们知道有科大讯飞,视觉领域有商汤、医图等创业公司,在过去十多年里,这些人工智能的垂直领域技术基本上都已经成熟了。 人工智能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前是从数据的输入进行训练学习和认知,发展到可以像人一样进行表达、创作、输出。所以从2019年开始我们看到在国际上,比如迪斯尼已经开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去提高动画片的生产速度。以前动画片生产的时候画师一帧一帧的画,《阿丽塔》就是一帧一帧画出来的,前几天有一个APP叫ZAO,它就是用的人工智能换脸技术,比如说经典电影片段,消费者把自己的脸换在上面,对人工智能领域是颠覆新的里程碑。因为科学的研究是无止境的,完美也是无止境的,从科学家的角度很难判断,什么时候达到了消费者的预期,从陌陌的实践可以看出,换脸只有20-30%的像,但是非常快,3-5秒就可以完成换脸。它对我们的启发是不要追求人工智能的完美,而是达到人们的体验。一会儿我们要给大家做的是给每个人提供一个分身,更好的提高生活效率。 我们和春晚合作提供人工智能技术,下面请大家观看这个短片。我们为撒贝宁先生做了一个智能分身,可以用他的声音和视觉影像表演,随后我们帮助《今日说法》节目在两会期间为撒贝宁和北京互联网法院做了一期节目,当时也得到中国最高法非常高的评价,因为当时撒贝宁两会期间确实太忙,我们就为他制作了智能分身去采访的节目。我们请撒贝宁做了脸的三维扫描,请他进我们的录音棚,读了15分钟的语音,这样就可以通过语音模型驱动脸的微表情,再通过动作库可以使智能分身动起来进行表达。 刚才讲的撒贝宁是专业级个人智能分身。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希望我有自己的智能分身,这里展示的就是我通过拍一张自拍照完成我自己的智能分身,我也可以创造一个短视频。这个是我自己做的一个好玩的东西,计划在今年十一过后,我们会和中央电视台推出一个APP叫“一样”,通过拍照做出和自己一样的分身,可以点击选择通过中央人民电视台批准的场景把自己放进去。 用人工智能虚拟人技术我们给实体经济可以带来什么样的颠覆或者改进呢?我们现在做的几件事,现在我们跟银行合作,希望为银行提供智能前台全新的服务。比如说我们要去银行前台柜台办事,可能我们要坐10-20分钟,填表,柜台工作人员再把表录入,然后办完这个事情。我们希望打造的智能前台是通过手机APP或者智能中端,大家可以和虚拟人进行交流,虚拟人背后有读的功能,可以一看我的脸就知道郑毅是什么银行什么级别的客户,读到我的数据以后,后台马上把我的数据库调出来,就问我想做什么业务,我说办什么业务,根据业务的需求虚拟人会给我一个在线填单的功能,这些都可以做并行处理,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在大堂做这些事,填完会进入后台系统,然后告诉你在几号窗口,等时间到了以后,后台会有我所有的数据,以前等15分钟的,可能现在2-3分钟就办完了,所以希望通过人工智能虚拟人和视觉学习技术达到一个前台交互界面。 在今年数博会推出了华商证券小E,一会儿我们会演示小E智能客服的服务。华商政权会把这个客服放在营业厅智能终端上,就可以跟小e互动,提供跟证券相关的服务。 娱乐层面我们也在和中央人民电视台合作,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美剧《黑镜》,一个虚拟人通过穿越支持自己的偶像在那里做真人秀。 每个卡通小人背后都是真实的人在世界各个地方,用AI形象穿越到比赛现场支持,这是几年前科幻电视,现在我们和中央人民电视台合作把科幻变成了现实。在今年中央人民电视台主持人大赛会在国庆后播出,每周六央视一套黄金档播,每周期,同时我们也会和中央人民电视台联合发布我们自己的APP,到时大家使用一下。 使用这个技术给央视省了大量的钱,央视在中国找了1000个大众评委,都是由各地广电推荐的,如果不用我们的技术就得花钱,这些大众评委飞到北京录制棚,要录制好几期,需要很多费用。有了我们这个技术可以坐在办公室用自己的虚拟的形象参与录制。 后面我邀请一下我们的合作伙伴曹德亮先生一起给大家演示一下华商证券的小e机器人。 曹德亮:接下来这个演示就如郑总所说人工智能的应用,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 郑毅:今年的“两会”发了一个文件,由智能+来接棒互联网+,智能+提到两个东西一个叫工业互联网,一个叫智能+。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我一个朋友通过创业拿到不少融资,中国有北斗卫星,可以解决中国大量出海渔船没有通讯,通过北斗卫星搞了一个通讯系统,渔船可以相互之间打电话,他们不光可以让渔民之间打电话,还可以让渔船打鱼的信息上了一个平台,打造了一个“鱼情”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们撮合大量的渔民和岸上采购方的交易,去年一年撮合量超过200亿人民币。以前传统时代是渔民定点和包销商达成合作,渔民的鱼也卖不出好的价钱,包销商也得靠渔民吃饭。有了这个“鱼情”平台,渔民可以卖给很多经销商,经销商可以从很多渔民那收鱼,大家都好了。这个相当于用卫星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打造以前传统渔业上没有的互联网新平台。 同时,我们也知道5G马上就要开始实施了,5G会给大家带来新的流量入口。回顾历史,在3G时代,大家主要是看文字,那时候像新浪、搜狐、百度,在4G时代大家开始使用的时候是像搜索,后来像长视频地比如优酷、爱奇艺,美国是Youtube,快手是短视频,长视频到短视频的变革,5G时代延迟不是问题,给大家带来新的流量入口的机会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是互动,通过人工智能,通过5G相互合作配合,有可能会使我们未来看到新的流量场景,我们走在地铁站,地铁的大屏原来在没有5G的时候没法使屏幕变成自己的,有了人工智能和5G技术随时随地传感器可以被我自己调用,我的互动可以达到以前4G时代不可能有的情况。所以我们认为在5G和AI互相配合的情况下,从明年开始中国的流量入口可能会发生一些新的变革。 感谢大家观看,希望大家在央视的主持人大赛时观看和下载我们的一样APP,谢谢各位。[详情]
黑龙江讷谟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董事长潘艳辉 新浪财经讯 9月19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黑龙江讷谟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董事长潘艳辉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 潘艳辉表示,合作社通过集约化经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让农民更多分享到了增值收益,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深度改革。同时,有效将一家一户分散的、小规模的、粗放式经营模式,调整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程度,提升了农业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在农业经营“共管共营”、农业收益“共营共享”上完成了破题。 在谈及如何更好开展涉农金融服务的话题时,潘艳辉建议保险机构可以探索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农户信用保证保险贷款等适合农户生活、农业生产的银保产品,并根据不同地区种植结构、种植作物特点,因地制宜开发特色保险产品,让不同经营主体都能选购到适合自己需求的“基本险+附加险”产品。 以下为发言实录: 潘艳辉: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下午好!感谢黑龙江建行给我提供的这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我是黑龙江的民营企业,也是建设银行帮助和支持发展起来的涉农企业。我今天的题目是打造共营新模式,构筑融合发展新优势。 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成为国家战略,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全面的、稳固的国家现代化。黑龙江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全国大粮仓,拜托黑龙江”,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习总书记在视察黑龙江时指出,“要以构建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即明确任务要求,又作出路径安排,为我们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新思路实现农业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结合我们实际,我汇报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围绕构建“三大体系”,全面提高现代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统筹农业供给侧和消费端 讷河位于世界著名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北端,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有耕地638万亩,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粮食常产40亿斤以上,是闻名全国的产粮大县,是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甜菜之乡、全国优质大豆主产地和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种植基地,素有“黑土明珠”“北国粮仓”美誉。但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讷河同其他农业大县一样,也出现了劳动力大量迁移,土地快速流动,农业发展涌现出地块碎、人力少、资金散、融资难、服务缺等问题。面对挑战,我们积极对标发达地区,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农业大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2018年,讷谟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公司以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用现代理念指导农业,用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用良种良技良法武装农业,用金融手段支持农业。公司于成立当年通过对土壤、气候、茬口等因素综合分析,采用新型农业综合种植模式,配合有机菌肥和生物微肥,精细化田间管理,利用麻茬地轮作大豆0.5万亩、玉米3万亩。大豆亩平均产量达到455斤,玉平均亩产达到1810斤,创造了黑龙江地方大豆、玉米种植产量历史之最。公司以东北农大、华中农大为技术支撑,整合2个千万元农机合作社,成立股份制农机联合社,引入九三农垦先进机械力量,实现高标准管理,高标准作业;成立股份制种植合作社,依托公司的专业种植团队,应用深松深施肥大垄双行密植技术;成立农业植保服务公司,在实行作物生长期全过程现代化无人机施肥、喷药。今年,公司在拉哈镇建设1000亩高标准农田水肥一体化示范园区,全部采用以色列膜下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新技术种植,亩增产在40%以上,为齐齐哈尔市旱田减肥增效树立了高标准样板。 二、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全面解决农民离土不离乡问题,统筹城乡融合发展 如今,农业种植已经步入了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的尴尬境遇,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巢化、农民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讷谟尔农业公司响应讷河市委市政府推进“农业共营制”号召,整合生产要素,2019年4月斥资5000万元,组建了黑龙江省规模最大的农业股份制合作社——讷谟尔农业股份专业合作社,吸纳8家股东及种地大户带地入社,实现规模流转土地22.3万亩。在运营模式方面,合作社依托前端规模种植+职业经理人运营+农业服务+企业+农户,后端保险+期货+金融对接的新型运营模式,有效破解了谁来经营、谁来种地、谁来服务的问题。在分红模式方面,合作社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村集体资产入股为主体,以“保底收益+二次分红”的方式,为经营主体提供每亩450元的资金支持,另土地股、投资股均按股份参与二次分红,同股同利(每股20元)。除保底收益和二次分红外,公司每亩土地拿出5元用于土地流转村的扶贫事业,可实现土地流转村贫困户年均增收2000元。以保国村入社分红模式为例,保国村通过土地入股、二次分红、村集体闲置资源入股方式,年获得分红144万元,其中:以3000亩机动地入股合作社,年收入135万元;合作社年末以每亩最低20元进行二次分红,年收入6万元;另外保国村将闲置学校作价30万元入股合作社,年收入3万元。 合作社通过集约化经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让农民更多分享到了增值收益,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深度改革。有效将一家一户分散的、小规模的、粗放式经营模式,调整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程度,提升了农业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在农业经营“共管共营”、农业收益“共营共享”上完成了破题。目前,讷河已经完成了15家股份制合作社的组建,“共营制”模式即将在讷河全面推广。 三、围绕农业产业链与生产链,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统筹工银农三产对接。 讷谟尔公司围绕省、齐齐哈尔市确定的重点产业和讷河市主导产业,以绿色集约生产为思路,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顺应农业公司对口工业企业的市场发展趋势,同鸿展集团、笙得利公司等工业企业建立订单种植模式,即畅通了粮食销售渠道又稳定了工业原料供应。 公司秉承头尾一体、融合发展的理念,已在玉米、大豆、汉麻产业链条中与企业建立了紧密关联的生产链条。在玉米产业链条方面,公司依托落户拉哈工业小镇的总投资20亿元的鸿展集团玉米深加工项目,年订单种植玉米6万亩;并同敦煌种业种子营销分公司建立了以产业链为基础的合作关系,计划成立玉米种子公司,打造玉米种植的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模式,开发适合讷河区域的高淀粉玉米品种,为即将落地投资百亿的生物医药中间体项目提供优质玉米淀粉原料保障。在大豆产业链条方面,2019年,结合国家大豆振兴计划和讷河大豆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县项目,种植大豆16万亩,并与黑龙江普兰种业共同成立了大豆种业公司,联合东北农业大学合作繁育大豆种子,在讷河建立大豆品种研发、繁育、制种基地,并逐步拓展订单回收、仓储、贸易、深加工等相关业务。在汉麻产业链条方面,公司成为了黑龙江首个种植工业大麻的备案企业,并正同哈药集团合作,采用地膜稀植技术试种龙麻5号1000亩,预计每亩可产50公斤工业大麻种子。 同时,金融资本也为优化农业产业链生产链、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强大后劲。建设银行专门面对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的普惠金融业务——“抵押云贷”,“抵押云贷”以土地经营权为抵押,为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提供最高授信500万元,年利率低于6%的贷款,真正解决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没有合格抵押物、种地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使低利率的普惠金融直接服务于实体经济最底部,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持。我们去年与建设银行讷河支行合作,率先使用建行“地押云贷”产品融资贷款870万元,并引领带动全市其他合作社、家庭农场共办理“地押云贷”85笔,授信金额8931万元,使用金额8661万元。另外,我们还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积极参与“保险+期货”,通过为入社成员上收入险、大灾险、价格险等多种保险,进一步增强了抗御市场风险能力。 我们将以构建农业“共营制”为主要路径,破解讷河农业发展瓶颈,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带动农户增收,实现现代物质技术装备、企业家能力等先进生产要素与经营方式高效对接。公司计划2020年,继续扩大土地流转面积20万亩,总规模达到42万亩,并力争用3年时间,创建总规模100万亩绿色农业高质高效示范区,打造独具讷河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引领讷河全市农业结构调整,擦亮讷河非转基因产地、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金字招牌”,进一步提升与建行合作金融品种及规模,与金融业界一道助力东北振兴,实现“黑土农业”效益最大化的美好愿景。 关于以“共营制”为抓手,构建农业“三大体系”,推进农业振兴我就汇报到这里。下面,我再结合今天论坛主题,就如何更好开展好涉农金融服务向各位领导提两点建议。 一、建议金融机构加大春种和秋收阶段的放贷强度 春耕的物资及机械费用、秋收后的商品流通费用是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除设施建设外支出最大的两个环节,也是最关键的两个环节,一旦因资金不足而耽搁,就可能为经营主体带来成巨额损失。现阶段我们各金融机构的授信标准主要是资产、信用、产品,而结合农业种植周期性特点进行金融服务的习惯还没有形成。因此,我建议各金融机构应该像“双十一”为开展信用卡提额业务一样,也为广大农业经营主体“提高额度”,从而确保农业生产环节顺利开展、产品销售环节及时完成,提高农业生产、经营、销售过程的稳定性,同时也能避免一些不良贷款趁虚而入,损害农业经营主体利益。 二、建议保险机构在收益险、种植险上要继续深耕 根据人民银行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产品多为保成本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约占所有农业保险险种的75%,且另25%能够上价格险、收入险的农产品多为海参、苹果、玉米等产品,可以说农业保险产品的细分度不够、结构设计不尽合理,险种可选性少,无法满足农户的多样化需求。就目前农业保险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情况,我建议保险机构一方面可以探索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农户信用保证保险贷款等适合农户生活、农业生产的银保产品,并根据不同地区种植结构、种植作物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发特色保险产品,让不同经营主体都能选购到适合自己需求的“基本险+附加险”产品。我就汇报到这里,谢谢大家![详情]
吉林省通用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吉宝 新浪财经讯 9月19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吉林省长春市工商联主席,长春市汽车行业协会会长,吉林省通用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吉宝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李吉宝认为,制造业是东北最大的优势,而东北近些年没有发挥我们的优势。他认为,如何发挥东北制造业方面的优势十分重要,不能因为要补短板就不把自己的长板继续做长,一定发挥自身的优势。 以下为发言实录: 李吉宝:尊敬的王洪章院长,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各位企业家朋友,先生们女士们大家下午好。中国的汽车工业应该说已经连续十几年产销量世界第一,去年结束了28年的快速增长,增速在减慢,同时带动整个汽车工业也在出现负增长,甚至很多企业出现了破产。可预见的未来,在三至五年内可能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将出现一个大的调整和整合,将有20-50%的自主品牌和汽车零部件企业将被兼并重组或者破产。 面临这样的危机,汽车业何去何从。是不是这就是汽车工业的拐点,大家都在探索、研究。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汽车工业不是向下的一个拐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因为中国的汽车已经连续十几年产销量世界第一,它需要一种调整,我们转型升级需要调整,结构调整、经济调整也需要转换速度。由高速增长向中低速增长,这是所有行业遵循的规律。汽车行业也不会逃出这种产业发展规律,产业发展规律基本上是这样的规律,全球化、市场放开、自由竞争、同质化、淘汰弱势企业、产业集中度上升,这个程序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但迟早是要来的。 再加上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发展一定是带来产业的拐点。我们作为一个汽车人,如何面临汽车工业的调整和整合,我作为一个汽车人已经在这个行业从事几十年,也领导过吉林省的整个汽车行业,现在我是作为一个民营企业的代表,吉林通用是如何做的,以此给大家提供一个借鉴,供大家批评和指点。 我们是2006年从国企转为民营企业,到今天从资产上增加了60几倍,从产业收入上也增加了60几倍,这个增长是如何增长的?我们重要是要掌握大趋势、大政策、大工具。大趋势,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飞起来可以,如何降下来,这就需要大政策接盘,如果不掌握大政策,顺势而涨,可能在方向上就出现错误。大趋势、大政策通过国家方针政策是可以看到大趋势和大方向的。 去年我参加习主席11月1日座谈会上,习主席讲了非常重要的话,就是产业集中度在上升,优胜劣汰是必然的。这个规律很多企业没有看到。在大政策、大方针、大趋势上已经点的很清楚,但很多企业家并没有看到这个。所以不掌握大趋势的企业,一定是要死掉的。 大政策国家在支持什么、省里在支持什么、市里在支持什么我们一定要清楚。我们在规避风险,你非得往风险上撞,你肯定要出问题。国家提倡节能环保,你不往节能环保上发展,你肯定会死掉。 掌握大工具也是非常重要的,工具是认识世界、改变世界、征服世界的手段,作为企业家你不知道这个行业什么是最先进的工具,所以要掌握大规律、掌握大政策、掌握大工具。作为企业规划如何来规划,制定蓝图,一定是想干的事、能干的事、应干的事三者交织在一起,这才是你正式的蓝图,否则不要干这样的事。 想干的事,你自己一定要有思想,发挥优势。什么是东北的优势?我想制造业是东北最大的优势,我们每个城市几乎都有制造业的基础,恰恰这些年我们没有发挥我们的优势。我们如何发挥这个优势是很重要的,所以你想干什么不能说补短板,不把自己的长板做长,而总是在补短板,这个世界你永远补不了短板,一定发挥优势,现在已经到了长板理论。所以想干的事不能胡思乱想,一定扬长避短。这个城市你要搞高科技,你具备高科技所有的条件吗?不具备,你一定会头破血流,所以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能干的事,你想干你就有这个能力吗?没有。一个是要提高能力去做这个事,再有一个是要知道自己什么长处,什么短处。 应干的事,社会需要你,汽车工业已经连续给中国增长了28年,到今年是第29年。我们汽车工业发展史就是近代工业发展史,看看英国、德国、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在快速发展中一定是汽车工业在支撑,因为汽车工业是制造业的标杆。汽车工业凝聚着人类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刚才阎董事长已经讲了汽车工业很多的特点和优势,他讲的我就不再重复,其中更重要的特点汽车是规模大、可持续、增长快的、可循环的产业。做了以后一定是很长时间的发展,只要你质量好、成本好、供货好,一定没问题。 长春作为中国汽车的摇篮,到目前为止中国最好的汽车是在长春生产。长春本地200多万每年的汽车产销量,而且每年在增加,奥迪在增量投资、丰田在增量投资,长春人一定要发展自己的产业。零部件不发展整车一定会出问题,所以我们就选择了零部件,这是我们想干的事、能干的事和应干的事。 如何做好汽车零部件,我们正在用机器代替人、用软件代替人、用科技代替人。成熟的蓝领很难找,所以用机器代替,软件代替的是白领,解决了采购问题、物流问题。第三个是科技代替人,代替的是重要的决策人,因为发展带来了拐点,世界四大工业革命都是由于技术进步,所以不掌握技术,进步就抓不住拐点,作为企业家你的战略决策就要出问题。这些就构成了如何做好汽车工业,汽车工业最近出现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两极分化,好的越来越好,不好的已经很困难了。现在可以这么说20%-50%中国的主机厂是要被兼并、重组、整合甚至破产。整车一定带着很多零部件继续,产业集中度在快速实现。 去年我们生产2800万汽车,90%的产销量集中在前十家汽车集团,今年上半年这个集中度更在加速,恐怕也就是前八家占了90%,而且这个速度还在加快,这已经是世界发展的规律。看看德国,也就是大众、奥迪、奔驰、宝马,美国就是福特、通用、克莱斯勒,日本就是丰田、本田、日产,这个规律不是人为的,是汽车产业的内在规律,抓不住内在规律盲目去发展汽车工业,一定是要完蛋的。由于产业集中度的增加,必然带来重大汽车工业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所以我们企业增长了60几倍,十几年间,这个速度还是慢的。 我们如何快速增长?我们提出了三大目标,打造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研发和生产基地,打造汽车零部件工业体系,打造中国智能制造示范园。为什么要打造这些目标?就是要迎合汽车工业发展的集中化、集群化、集聚化的目标,而这些大家不这么做是很逾越的,汽车由大到强是必然的发展规律,一定要突破3500万台,但一定要有3500万台背后汽车零部件的支持,汽车零部件不会说有10万供销能力就会给主机厂配套,那汽车同质化一定出问题,所以零部件是整车的重要支柱,整车需要集中,零部件必然要更加集中,所以汽车工业发展是个大概率、大方向,但调整、整合也是一个大概率。谢谢![详情]
华晨集团董事长 阎秉哲 新浪财经讯 9月19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华晨集团董事长阎秉哲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 阎秉哲认为,要把握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在中央大力支持东北振兴的环境下,在东北营商环境不断向好转变的环境下,要通过改革创新,通过开放合作,通过汽车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在阎秉哲看来,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带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作为制造业的集大成者,从研发制造,到售后市场,汽车产业一直是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同时也是市场新业态的引领者和培育者。特别是近年来智能制造、新能源、智能网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理念,影响和带动了整个产业链上的发展。 以下为发言实录: 阎秉哲:尊敬的王洪章所长,尊敬的张竞强会长,莫德旺总经理,尊敬的黄市长,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和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学者、还有媒体朋友,一起来进行沟通和交流,探讨在新时代用什么样的思路助力东北地区的振兴。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在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中持续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汽车产业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载体,具有强大的产业拉动力和就业的新拉动力。在国民经济当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尽管在发展的道路上饱受争议,但是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到2018年中国新车产销量连续十年达到了全球第一的程度,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当中的作用也是日益凸显。汽车产业的经济贡献作为非常显著,2018年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8万亿,占全国GDP总量的8.9%,实现利润总额超过了6000亿元,对财政贡献也很显著。以华晨集团为例,在2018年实现整车销售77.9万辆,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纳税总额达到422.8亿元,成为辽宁省省属企业当中首个跨进2000亿元门槛的企业集团,汽车产业拉动效果也非常突出,这是它和其他产业有比较优势的地方,汽车产业能够带动上下游等众多产业协同发展,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汽车产业每增加一个就业岗位,会带动相关产业增加七个就业岗位,华晨集团整车企业2018年在沈阳市的配套采购额,一个市292.9亿元,拉动地方就业人数超过10万人。 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带动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作为制造业的集大成者,从研发制造,到售后市场,汽车产业一直是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同时也是市场新业态的引领者和培育者。特别是近年来智能制造、新能源、智能网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理念,影响和带动了整个产业链上的发展。 华晨集团自身发展是这样的证明,经过和合作伙伴共同的努力,去除其他的合资合作的份额,自主品牌去年2018年研发投入已经占到了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了7%,当前受经济周期和产品结构调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汽车产业短期内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2018年中国车市出现了28年来首次的负增长,汽车产业面临新的转型升级,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汽车产业进入了理性的调整周期,这是一个特征,由高速增长向低增长进行转换,低增长、微增长成为常态。中国汽车市场是增量和存量并存的市场,汽车保有量仅为世界的平均水平,整体来看中国汽车产业仍然有十年到十五年这样的持续增长的机遇期,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销售额是2808万辆,占全球市场1/3。根据普华永道的预测,中国汽车销量将达到3500万辆,保有量达到350辆,中国汽车市场长期增长的趋势没有改变,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中国汽车产业的新常态。 第二个特征,汽车产业也正在由单纯追求数量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变。汽车行业这种变革现在越来越明显,汽车需求结构也发生较大的变化。真换购用户比例在提升,共享化、个性化需求,推动汽车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原来一款车可以卖到80万辆,100万辆,现在都是不可能的,每一款车如果卖到万辆个性化还是很快的。汽车产业新趋势新模式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电动化的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甚至有人提出来,这种新机制使中国汽车企业与国际巨头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面临巨大的赶超趋势,同时船舶车企通过和互联网公司,金融机构合作,打造新零售模式,推动汽车制造商向方案提供商转型,产业新的生态链正在形成。 汽车产业正在发生这些新变革,我们要把握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在中央大力支持东北振兴的环境下,在东北营商环境不断向好转变的环境下,要通过改革创新,通过开放合作,通过汽车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一个我和大家交流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阐述了东北地区在国家战略布局当中的重要作用,也指出了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这个突出的问题,总书记讲,还是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问题,是体制机制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靠深化改革。 华晨集团作为辽宁省综合改革的企业,同时也是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全国的国企改革双百行动的试点单位,刚才也有专家提到了“双百行动”这个改革,还是赋予企业很大的自主经营权的。我们确定了要从体制机制入手,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为重点,坚持总体设计,统筹推进,务求实效。 第一个举措,要明确企业的定位和产品定位。我们的定位是专心致志造车,专心致志造好经济适用车,收缩战线,聚焦主业,对原来集团经营的房地产项目,旅游项目,园区的项目都在剥离,特别是重点输出企业要充实全性资本,引进战略性投资者,实现做强做大。我们也采取资产转让等方式,对非核心业务都在剥离,使优良资产和资源向主业集中。 第二个举措,要梳理和理顺整个管理的架构,按照小总部大产业的格局,集团还是要管好资本,主要是体现出管资本的职能。主要负责投融资的业务,产权培育和资本运作等等。直属的企业和公司要作为利润中心,对产品开发和经营全权负责。 第三个举措,努力打造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干部队伍,选聘放宽视野,发现储备优秀的年轻的人才。实施人才强企的战略,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来建立起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使企业发展不断有活力和动力。华晨集团前几年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从今年4月份开始,人才已经回流了102个人,现在的势头是非常好的。 第四个举措,我们在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也是中央对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提出的重要任务。秉持着资源互补合作发展的理念,坚持增量必混的原则,借助“双百行动”这样的政治支持,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规划战略蓝图,选好合作的伙伴,引入社会资本。 第二个和各位专家领导交流的是,深入开放合作,实现发展共赢。 展望未来,汽车产业的竞争已经从单一企业之间的竞争,升级为产业链整体的竞争,在这种技术环境和消费环境下,自我封闭的环境已经无法继续发展。,华晨集团的发展历程,通过全面开放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与日本丰田合作,通过引进产品技术等理念,引进消化再创新,使金杯成为了当时倍受国民青睐的轻型客车的知名品牌,在同类产品当中占全国市场的90%以上。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华晨集团打造了开放式自主创新的中华品牌,面对汽车产业的多变环境,华晨集团在多个领域与行业内外的合作伙伴,特别是东北地区的企业开展合作,和金融机构开展合作。 在整车制造上,我们将继续深化和宝马的合作,华晨与宝马成功签署了合作协议,合作期限将延长到2040年。双方协调一致,将宝马更多更好的车型移植到中国研发和生产。 我们将大力推进华晨和宝马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全方位的深化宝马和华晨的合作,特别是华晨与宝马在研发、制造、质量管理、营销、以及新能源,智能制造和人才培训等方面进行深度的合作。 宝马还将在慕尼黑共同建立动力总成的研发中心,华晨和宝马的合作,必将成为新合资模式下的范例。同时还要合作发展,当前新能源,自动驾驶等汽车前沿技术领域,对研发能力,资金的需求越来越高,单靠一家企业是难以承担这样的成本的。奔驰和宝马这样的巨无霸,大众和福特,全球的大型的厂家,他们已经由竞争转为合作的模式。大家可能想象不到,在自动驾驶领域宝马和奔驰共用一个平台,共同研发。 华晨集团将紧跟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与东软集团在车联网和智能驾驶方面进行合作,共同在开发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车载信息交互系统等等,同时华晨也正在与华为、腾讯,还有美国的英伟达知名的互联网企业合作,借助大数据管理,推动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未来华晨集团将在新能源、智能驾驶、智能网联等领域,加快与整车企业的合作,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汽车产业生态圈。 在市场营销上,我们也是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当前汽车市场消费领域向满足体验的消费转念,汽车产业需要顺应这种变化,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产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并将线上服务,线上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华晨集团通过与天猫、苏宁、途虎、汽车之家,搭建起了汽车销售新平台,发展汽车后市场,提升服务之浪,未来以金融产业,科技型企业等专业机构,多领域的探讨新的营销模式。 同时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日益广泛和深远,汽车市场也在日新月异,华晨集团将重点布局在东盟、中东、南美、非洲、中东欧地区和国家,在市场开发和整车制造方面,与当地的企业和各方面合作,打造新格局。 发展需要强大的金融支撑,汽车产业的良好发展,又将持续的回馈给金融业的发展壮大,实现多方的互利共盈。 今年基于对华晨集团的长期发展的认可,我们现在已经与光大集团,中国邮储总公司开展全面合作,与盛京银行达成了10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在其他业务领域,也在多方面的寻求合作。 华晨集团旗下在香港有两家上市公司,一个是华晨中国,还有一个是新晨动力,在中国的主板上也有两家,一个是申华,一个是金杯股份,利用好上市公司这个平台,资本上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融资条件。 同时也将积极的与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等,特别是刚才国新集团,希望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展望未来,华晨集团将深入践行改革创新,开放合作的发展理念,通过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通过深化开放合作实现共生共赢,积极推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更期待我们能够与在座的各位企业家,金融家,各位朋友开展深度合作,共赢未来,谢谢大家。[详情]
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 刘肖 新浪财经讯 9月19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刘肖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在刘肖看来,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以及新能源和工业技术的交叉融合都可能驱动东北的发展。他认为,新的产业和过去的产业有可能更好的融合,文创园项目的成功落地,就是城市资源和信息产业结合发展的必然结果。 以下为发言实录: 刘肖:尊敬的王洪章院长,尊敬的各位嘉宾,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从万科的文创园和科创园看东北的振兴,从一个企业的角度,从地面部队的角度看到这些小趋势,有可能看到东北振兴的前途出路和希望,以及道路。 首先简单说一下万科是什么样的企业?我们现在的战略定位叫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世界500强去年排名244位,去年262亿,销售额在6200多亿,今年这些数应该有所增长,大概的业务板块除了大家有所知道的住宅开发之外,实际在物流板块,在商业商场板块,在物业板块,还有包括养老、教育、冰雪板块,在全国都可以排在比较领先的位置。 万科在东北的发展一直是非常稳健的,在东北有物流,网络上看到了跟大连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本身我们的物流就是中国做得最大的企业。包括还有教育、养老、商业,昨天在哈尔滨,哈尔滨市中心的几个商场也是万科收购了。其中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业务——滑雪场,吉林的松花湖滑雪场,目前是中国客流量最大的滑雪场,去年被评为亚洲滑雪场。给大家看一下数据,也看一下在东北的业务,仅地产一项,2019年是396亿,过去三四年万科在整个东北的业务增长是非常稳健的,所以我其实在我所辖的区域,我是投资的推动者,我现在说“投资必过山海关”。东北有很多人才环境,实际是投资的热土。 下面谈谈这些变化是为什么,这些趋势有哪些?是比较微观的视角,今天不再谈地产开发业务,谈一些今天的主题叫新时代、新思路,谈万科两个比较前沿的产品,一个叫科创园,一个叫文创园。 我举的是沈阳的案例,我在辽宁做了红梅文创园,也做了首府科创园,最终都会变成产业办公,即有产业落在里面,也有招商的产业落在里面。在这两个项目过程中也看到了几个变化,下面我分享一下。 第一个分享一下沈阳的红梅文创园,不知道在座有多少人吃过红梅味精,是一名日本人创立的,当时的名称是满洲文产化学株式会社,1962年变成的辽宁省轻工业厅的直属企业,变成了红梅味精厂,存在了半个多世纪,一直到2014年的时候,我们这代人和我们上一代人吃了50多年的红梅味精之后,2014年它面临着转型升级,在2014年之后它就废弃了。万科前两天把它租下来,大概有6.2万平米,有5栋历史建筑,希望做成文创园,其实是下个月会开业,等到国庆大典之后再开业。 拿下这样一个5万平米左右的项目,富有文化历史气息和每个人的味觉记忆的地方,思考什么问题呢?当时思考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是红梅文创园,给我们的城市价值是什么? 第二个红梅文创园有没有新的产业价值,过去是味精,未来是什么? 第三个红梅文创园有没有社会价值? 带着这三个问题也尝试做了回答。比如说城市价值,我们认为红梅文创园是我们探索城市文化内涵的一个很好的基地,也是留存城市变迁印记的很好的场所。所以我们基本的策略是尊重这样的历史,去精确地评估,去分类地修补,保护有形,创造无形。看到城市价值右上角这个图,就是它一个厂房,这不是文保建筑,文保建筑基本采用内部加固的方式,对这个厂房它本身已经是危房,让工人把一块砖一块砖按顺序拿下来编号,编号以后再重新砌回去,这是应当唤醒这些记忆,再现工业时代的街区。 第二个问题是产业价值。过去是味精厂,未来是什么?所以我们希望能够重塑文化的IP,构建和围绕文化的产业链条,正如它的名称叫红梅文创园,搭建文创产业的文化平台,在保护中使用,在使用中保护,我们相信只有保护中使用和使用中保护的理念,才能可持续发展。 第三个问题,我们问自己的是,我们要创造什么样的社会价值?这种社会价值就是如何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活理念,在文创园中表达,我们的回答是希望创造宜人的公共空间,激发活跃的社区文化。后工业时代再生工业的景观,通过延续生态的布局,能够提升它的社会价值。通过回答这三个问题,最想回答的问题是能不能致敬城市,传承城市中,沈阳文化的脉络。如何致敬产业,构筑文化的产业生态。第三如何致敬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激发活跃的社群文化,这是我们的初心是什么,然后我们回答的三个问题是什么。 在以文化制定城市,用产业赋能未来的基本理念中,看到了沈阳的生机和活力,做这些项目的时候看到了哪些小趋势呢,第一个趋势沈阳的文化类的IP资源非常丰富,做文创园项目之后,发现沈阳的故宫、鲁美,包括沈音,这些都是著名的IP,他们缺少新的场所去发展,这些文化很多历史传承的IP,他们也需要跟你一起焕发新的活力。第二,我们发现在做文创园的过程中,北京、上海和其他的IP愿意过来,比如最大的文化企业叫北京文化,上海华人文化,是万科入股的,我们把它直接拉过来了。在沈阳有些产业资源,在后面演讲的阎总他做过铁西区的区委书记,跟他交流了一下,他在华晨宝马,这种新兴的城市里最重要的产业,本身也和文化发生了关联。所以我们如果看到这张图,它非常丰富,包括舌尖上的红梅,艺术品商店,有一部分是万科做的,希望能够和这些北京、上海和东北原有之产业IP在一起,能够做东北最美的书坊,最有人气的美术馆,不仅传承了红梅精神,传承生活之美,过去味精是舌尖上的话,希望这种文化能变成心尖上的,为生活增添这些滋味。 进一步看,通过做文创园过程中,实际上文创园项目的成功落地,就是城市资源和信息产业结合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过去东北的崛起势头是非常大的,文化繁荣,文化IP的聚集,背后一般都是经济的发展,我们看到了过去三四年,有很大的变化,经济快速增加,对外贸易增加,产业经济区产业合作快速建设,东北振兴的势头,今年我也有幸拜访了沈阳的书记,2019年1—8月,沈阳重大项目签约投资额5200亿,超过了2018年的80%,腾讯、京东都是在沈阳投资的,而且我也看到了这些变化对我们做项目的影响。 第二,多产业的组合。如果说过去认为东北振兴是传统工业雄厚,从这个维度上去发展,今天还是有机会弯道超车的,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新能源和工业技术交叉融合,这些都可能驱动东北的发展,其实在下一个案例体现的更为突出,新的产业和过去的产业有可能更好的融合,包括创新产业资源,资源优化配置都有非常好的结合,文创园的背后是经济,是城市资源和新兴产业结合的发展,这个是我们看到的机会,也是我们认为万科作为一个有点像生态平台企业,能够把国内其他资源共同引入东北,发生乘数效应的机会。 第二个时间关系,简要介绍一下另外一个案例科创园。科创园在皇姑区,5万平米,过去是叫西窑建材市场,也是废旧钢材的集散地,大家可以想象,在建材市场城市界面,经济的动能是什么样的。我们在里面也看到新旧动能转换的机遇,我们是和皇姑区政府一起做了一个叫首府科创园,我们希望能够打造东北智能城市的产业先导区,能够构建产业链的生态雨林。我们在这个项目中,这有三个LOGO,万科也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引进了这三个大产业IP,包括微软,我们和微软在全球发布了共同实验室研究智能家居,海尔、阿里云,万科自己也收购了一个孵化器,我们选择了阿里云孵化器,也在项目里。这三个产业IP之外还有20多个行业的龙头企业,甚至是独角兽企业。包括大疆无人机,喜马拉雅的科技和好未来教育,这些都被引入了新的片区里。 我们想做的范式是产城融合,找到一些笼统企业之后,通过这种聚集,通过我们能够提供一些配套和支持,通过产业联盟的发展,通过我们对培育产业链做的一些事情,打造一些产业的智慧高地。 包括导入国际国内的一些先进的工作机制,聚集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企业,这些按照沈阳政府的话说,以企业为主,市场为导向,产学研高度加持的体系,实现产业示范区的效应,通过首府云城,体现一个产业升级的新格局。希望能够做一个智能化的产城相融的前沿的可复制的控制中心,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看一下,只要是城市硬件配上,提供接口就立刻能够实现智能城市,像这样的智能城市综合控制中心,在上海、北京都没有看到。 包括一个多功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现智慧城市商下游产业链的技术转化的高地。 对科创园也做了模型,科创园首先有产业龙头企业,因为我们确实在智能家居有合作,引入了相关的龙头企业,但是仅有龙头企业是不够的,如果想做成一个产业板块,第二件事做的是产业孵化器,其实我们还跟以色列合作也引入项目中了,最大的是阿里云孵化器。第三,提供产业技术高地。第四,需要给这些中小企业新的企业提供展厅和共享空间。 第五政企服务中心,政府很多办公企业,服务盖章,刚才有嘉宾谈到,三天和三个月的区别,在那个地方大部分时间,一天就可以做完,盖章的地方都在这个里面。另外加上“5+1+1”,产业人才的保障,科创商业配套,把政府服务和社区交流平台,为辅助抓手,这种模型基本搭建完成了,右图都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同时又相互成为一个相对有机的整体。 在建科创园过程中,文创园以小见大,科创园也看到了一个趋势,一个是营商环境是有明显的优化的,过去三四年我体会也非常深,包括营商环境的改变,我认为是东北振兴的重要基础,钉钉子、马上办、提高服务意识、营商环境的改善正在吸引很多大企业,万科集团刚才提到了,大连是第二个战略合作协议,沈阳是签了两个,长春也签了两个,一起也全部落地了,在这个过程中看到的政府工作效率的不断提升,以及服务企业提高营商环境这种战斗力和团队跟企业打交道,万科是一个很重视羽毛的企业,同时也是非常重视营商环境的企业,我们在东北增长非常快,也反应了营商环境确实变化非常好。 第二,在这个过程中还看到人才趋势,因为我们吸引这些企业之后,需要技术人才,我们看到很多技术人才回流,包括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东北振兴除了关注产业之外,同样关注产业的配套。这里关注人才,沈阳政府做了人才社区,技术人才的回流也非常重要。如果看大数据,过去几年东三省人才有外流,过去两年呈现了平稳的态势,人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截止2018年底,沈阳户籍人口增长1.2%,增速20年新高。 第三是创新体系平台,包括提速增效,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指的是沈阳市,集聚企业180家,启动很多企业上市计划。冬奥会闭幕式上的新松机器人,这种雄厚的科研力量一旦发挥出来,在建立新的动能和新的产业高地上,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最后说两句话,万科走这条道路,也是历史的必然,如果只是做办公,办公只是我们的业务之一,如果不能做创造价值增量,不能给政府迎来产业,做这些业务很难长远发展,反过头来,确实这也是新的时代和新的思路,我们可能正好处在这个东北振兴的巨大契机里,所以万科有一个优势,我们自己有一些产业,但是更重要的,我们会搭平台,吸引更多的产业过来,自己的企业有一个基本的哲学,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失败的企业。 过去成长的一切,都和时代的成长相关,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深圳特区就没有万科。今天看到了东北振兴这样的契机,希望在东北作为时代的好企业,能够跟时代共同成长,跟东北共同成长,谢谢大家。 [详情]
内蒙古远兴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纪玉虎 新浪财经讯 9月19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内蒙古远兴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纪玉虎出席并发表题为“东北振兴与内蒙古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发言实录: 纪玉虎: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很荣幸受邀参加本次论坛,并作为内蒙古的企业代表在这里发言。提到东北振兴大家对东三省关注的比较多。今天我想借此机会就东北振兴战略背景下蒙东地区的发展,以及远兴能源在蒙东地区发展中所做的工作做简要汇报。同时,就东北振兴和内蒙古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与大家进行交流分享,为内蒙古蒙东地区发展打CALL加油。 2007年,国家把蒙东地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五个市,包括满洲里、二连浩特两个计划单列市,列入东北振兴战略实施范围。大家知道内蒙古位于中国北部边疆,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东西纵深3000公里,由于东西跨度太大,蒙东地区发展和其他地区很难实行互动,从历史上看蒙东经济总量、财政实力曾一度领先,一些产业、企业和品牌曾一度辉煌。但是近年来蒙东地区和呼包鄂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我本人也是内蒙古赤峰市,在鄂尔多斯工作20年的时间。1998年赤峰市的GDP是134亿元,鄂尔多斯是100亿元,赤峰是鄂尔多斯的1.34倍,2018年赤峰GDP是1150亿元,鄂尔多斯是3670亿元,鄂尔多斯是赤峰的2.43倍。 我现在也经常在赤峰和鄂尔多斯两个地区往返,对两个地区有很切身的体会,两座城市发展一快一慢,实际上两个城市的发展变化也正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和蒙东地区发展的缩影。蒙东地区需要在东北振兴的大战略框架下加快与东三省的融合,迎头赶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东北振兴工作。总书记先后五次深入东北三省地区考察,五次参加全国“两会”东北三省地区代表团审议,两次主持召开有关东北振兴的座谈会,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2018年9月28日,总书记在沈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自治区主席顾晓林也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并在会上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的实际情况作了发言。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要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角度去把握。同时就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提出六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 二是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 三是科学统筹精准施策,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 四是更好支持生态建设和粮食生产,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 五是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 六是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民主共享东北振兴成果。 自2007年蒙东5个盟市纳入东北振兴战略以来,内蒙古市政府积极推动蒙东地区融入东北振兴战略,全区从服务东北战略全局出发认真贯彻国家东北振兴各项政策部署,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在资金和项目等方面给予东部盟市重点支持,东部盟市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今天蒙东地区基础设施成效明显,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民生事业进一步发展,蒙东地区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十二年来蒙东地区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2114亿元,增长到2018年5391亿元,一批重大项目如期建成。铁路方面通辽京沈高铁连接线建成通车。公路方面蒙东18条通道初步建成,基本与一级高速相连接。满洲里、哈拉尔机场扩建完成,二连浩特和阿尔山机场建成使用,东部盟市已运营支线机场八个。800千伏输电通道完成,建成科尔沁等六条500千伏外送电通道。锡林郭勒外送电工程已初见成效。 生态方面,蒙东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风沙治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为推动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下发了《关于落实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推动东部盟市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新一轮内蒙古东北振兴计划启动落地,推动东部盟实现跨越新发展。为重点项目、重大决策、重要改革任务,与内蒙古东部盟市发展紧密衔接起来,还就“十三五”期间内蒙古东部区域发展编制了专项规划,力求切实把国家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政策支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全区深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推进会上,发表了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深化改革,破解矛盾,奋力开创蒙东全面振兴跨越发展新局面的讲话。就内蒙古实施东北振兴建设,推进蒙东跨越发展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一是创新谋划发展思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跳出当地、跳出自然条件限制、跳出内蒙古和跳出传统思维定式,跳出条条框框限制,跳出自己一亩三分地的要求。转变思念,激发创业热情,推动蒙东地区高质量发展。 二是坚定落实蒙东发展战略定位。党中央对东北地区的战略定位非常明确,总体讲就是维护五个安全。具体到蒙东就是建设六大基地、两个屏障、一个桥头堡。六大基地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两个屏障是筑牢祖国北疆屏障和我国北方重要安全生态屏障。一个桥头堡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三是明确蒙东的产业定位。在巩固蒙东能源、冶金、化工、家畜产品加工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产业,紧盯发展煤炭清洁能源利用,智能输变电和储能装置,生物医药及蒙中医药,现代农业产业。 四是拓展对内合作、对外开放的格局。一是加快与东三省产业融合和协调发展。二是深入推进和京津冀的产业承接与交流合作。三是加快与满洲里二连浩特的对外贸易建设,深入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四是融入开放大格局。 下面我把远兴能源的情况给各位领导做个介绍,内蒙古远兴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地处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市的GDP和财政收入均列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位,人均GDP位于国内城市前列。鄂尔多斯市是国内煤炭产量最大的市,年产煤炭近7亿吨,同时也是最大的煤化工产业基地之一,同时还有羊绒、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发展潜力巨大。网传的鬼城康巴什已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目前房价翻了一番,在这里我也欢迎各位嘉宾到鄂尔多斯走一走、看一看,挖掘投资的新机遇。 内蒙古远兴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在深圳挂牌上市。截止2008年底公司总资产286亿元,实现净利润13亿元。远兴能源主业是化工产业,当前有四个板块,一个是天然碱化工,纯碱位于全国第一位,小苏打产能位于全国第一位;煤炭产业,煤炭产能300万吨;煤化工产业,煤制尿素产能160万吨;天然气产业,天然气制甲醛100万吨。 远兴能源是以天然碱为原料生产小苏打的企业,公司拥有已探明储量接近百分之百的天然碱能源,成本和环保方面明显的竞争优势,前几年纯碱市场相对低迷的时期,公司纯碱有17%的市场占有率。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诚实守信为根本,推动产业立企、产业强企、文化塑企战略,深耕主业加快转型,逐步把公司打造成国内纯碱行业龙头企业。公司还将努力打造煤化产业一体化产业链,强化产业协同效应,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同时公司还将以自身优势,在国家鼓励和倡导的新能源领域探索和寻找发展机遇。2008年由远兴能源大股东控股和远兴能源参股的公司,在阿拉善盟又发现一个矿场,初步探测为天然碱矿,未来有限注入远兴能源,这使远兴能源打造国内纯碱行业龙头上市公司引领纯碱行业变局,以天然碱重塑行业未来成为可能。 2010年8月,为切实响应中央振兴东北的战略举措。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做出由鄂尔多斯市对口支援蒙东兴安盟的决定,时任党委书记的胡春华,积极倡导鄂尔多斯企业到兴安盟投资兴业。 截至目前,鄂尔多斯企业援建兴安盟项目22项,总投资340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150亿元,项目建成10项。远兴能源作为远兴的企业,在兴安盟设立了兴安盟博源化学有限公司,投资40亿元,于2018年投产。为蒙东地区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微薄的力量,该项目主要市场面向东三省,利用区位优势缓解东三省尿素短缺的局面。 另外我们也和东北亚的韩国LG集团有深度的产业合作,在蒙古国也有投资布局,在未来蒙东地区和东三省协同发展过程中,我公司仍愿意参与其中,积极寻找更好的合作伙伴和发展机会。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蒙东地区和东北三省区位相邻,优势互补,随着基础设施的深度互联互通,借力国家振兴东北的东风,有各界有识之士的参与,我们相信一定会催生出蒙东地区和东三省深度融合共同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美丽的大草原和广袤的黑土地,必将携手缔造出东北地区更加绚丽的风景线,东北振兴战略的目标一定能实现。最后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详情]
中国并购工会创始会长 王巍 新浪财经讯 9月19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中国并购工会创始会长王巍出席并发表题为“如何再次‘闯关东’”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发言实录: 王巍:大家好,非常感谢王洪章院长和施锦芳执行院长的邀请,有机会回到东北来参与论坛,跟大家分享这样一个题目。 听了今天部分的演讲,我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感觉。在南方,在宁波、温州、无锡、苏州等地,只要开这种论坛,听到企业家演讲,基本都是很局促,而且很紧张,不断的报民工找不到、经营成本高、税收高,基本都是报忧。可是在东北的会就不一样了,前边四位企业家谈的气宇轩昂,而且听上去充满着激情,而且东北和内蒙大有希望,完全不像现在传媒上报道的,东北不行了。到底东北经济是什么样的?值得思考。我们是不是真的这样牛?信息很振奋?这得用一个大的历史视野来看,所以今天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我的题目是如何闯关东,闯关东是一个老词,为什么当年闯关东,很多原因,首先是开放。 1860年以后,设立北洋通商大臣,北方开了三关,烟台、天津、牛庄,就是今天的营口。有一个人很重要,是铁岭出身的,叫赵尔巽。他在东北做过多年盛京将军,也做过东三省总督。在牛庄开关之后,他在东北陆续开了40多个地方海关,采用了地方政策,严格说瞒着清朝政府。当时中国一共20多个官方的开放城市,而在东北几乎所有的地方城市事实上都全部开放,这是非常重要的历史。因此当时俄国、日本,包括韩国,包括英国都进来了。当时东北的大豆,油染布,酒厂等都全面开放。今天我们熟悉的沈阳古瓷牌香烟,是英国人19世纪初在沈阳建立的现代烟厂生产的。赵尔巽的第二项改革是把整个的满清的皇家土地陆续推向市场,通过买卖变成私人的,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改革。处理不好就是要掉脑袋的。东北的土地这在一八九几年到一九零几年是自由开放的,这就为人口大迁徙带来。 赵尔巽的第三个改革是鼓励全国人民到东北来逃荒。因为当时全国水灾,包括义和团拳乱,还有之前太平天国,尤其山东、河北大量受灾。大量灾民跑到东北来,这个时候东北采取了欢迎灾民,而且鼓励建住房,包括补贴,而且带来青壮年劳力还给予支持,当时的赵尔巽起了很大作用,这是当时闯关东的一个重要背景。各位,中国的闯关东这一次人口大迁徙是了不得的世界大事件。1860年东北正式开关时,大约只有300万人,到1945年统计,东北有了4000万人。3700万人在100年内迁徙东北来,全世界没有这么厉害的人口流动。包括欧洲去美国,100年内才去了3400万,包括澳大利亚的大迁徙,规模都不如东北的大迁徙,就是闯关东。 全国人民闯关东,建设了东北。东北这一百年里在中国当了四次老大。第一次是在上世纪初,东北开放之后,由俄罗斯人启动的修丁字型大铁路,从哈尔滨、齐齐哈尔、长春到大连,如果没有这个铁路线的开通,东北不可能真正开放,也不可能领先中国进入了城市经济和现代化。 第二次是张作霖时期,东北本土的民族经济发展时期。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叫王永江,财政厅长也做过省长,给张作霖出谋划策。十年时间,东三省的地方财政现代化了,包括金融市场发展起来,东北发政府和民间债券,东北的银行都是领先全国。 第三次领先是伪满时期。日本人侵略中国,把东北作为自己的殖民地和国土建设和开发,用了一切现代手段,甚至比日本本土还要投入。日本战败时,东三省加上蒙古的经济是全亚洲第一,日本第二。 共和国成立之后,这是东北第四次领先中国的时期。前30年的主要投资都投在东北,因为只有在东北才能产生重大效益,人才、技术,都是最发达的。 各位,东北四次领先中国,所以出现了东北老大难问题,什么叫老大难?当老大,自然难。我们当了多少年老大呢?从上个世纪,当了70年老大,全中国老大。因此我们今年的衡量指标全都不一样,老大是很难做的,这个老大给全中国做了大量的贡献。沈阳产业金融博物馆里有一张图,仅仅沈阳市一个城市,在五零年到八零年期间,200多个投资全国各地的企业,矿山、机械,超过50万人技术工人支援全国,才有了今天包括全国各地的显象管厂,西安四川上海的,包括全国的制药,包括全国的机械制造,几乎都从沈阳一个城市出来的。看看这个历史就了不得了,我们做了这么多年老大,这么多贡献,很多人都忘记了。今天风水轮流转,我的话可能很多人不爱听,几年前说,我们东北是有“青春期”的,但是今天到了“更年期”,“更年期”状态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跟仍然在“青春期”的深圳、江浙这些民营企业PK,我们的心态、体力都需要调整。这个时候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对标?其实,全世界都这样,看美国彼得堡,德国的鲁尔工业区等,都处于箫条或成熟或低落时期。在这种风水轮流转的环境下,如何在大的经济周期下重新定位城市发展和区位发展,而不是一味的要求用深圳的发展,用南方的发展要求东北。 如果客观的,从容一点,更大的历史视野看东北,而不是像今天这样急切,这是一个需要观念讨论的问题,。我们今天能不能再次创造一个闯关东的机会,必须要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出现了闯关东,那个时期一去不复返了,再也不可能那样了,今天还能开放吗?我们看到韩国、朝鲜、俄罗斯,看到这样的环境下,包括体制改革,开放体制改革,都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这是需要一个重新来判断格局下才能定的战略。 我一直在关注东北在全国的各种讨论,关注我们到底怎么了,有没有招,都想出谋划策,现在给我基本的感觉,还是叫“刻舟求剑”。我们希望做特区,希望用国家政策,希望靠改制,这些东西的确曾经在深圳起作用,在海南起作用,在南方起作用。但是今天的环境下,想把这套东西在东北做特区,在东北搞民营市场,搞一个体制改革, 这些东西都不太管用了,所以叫刻舟求剑,或者缘木求鱼,时代不一样了。 我们的出路在什么地方?东北振兴至少谈20年了,谈东北,不知道多少方案,都是国家级的,都是国务院的,没有几个成功的,仍然在谈。重要的是我们是听谁的,是听中央的,还是听某几个大企业家的,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听市场的。 今天主导未来是什么?一个是互联网革命,我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举止行为,消费行为投资行为都在变化,这个变化是巨大的.我前几天参加了马云的阿里巴巴20年庆典,15年时间,阿里巴巴从一个被号称是骗子的公司,15年取代工商银行,瞬间成为全球最大。今天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或者美团这几个大的公司捆起来,超过前四大银行。这是互联网的力量,彻底颠覆一切,今天生活的社会已经不在一个固态的社会了。 另外全球化,为什么特区不重要?全球化已经到今天了,哪产粮食,哪有什么资源不重要,日本没有资源,全世界收购资源,地域性,地下宝藏,或多少自然禀赋资本都不重要,是因为思维还很传统,今天不存在什么资源。迪拜在一片沙漠下做成现代化城市,而且人气非常旺,仍然有无限发展空间,整个迪拜要成为中东的硅谷,今天社会已经完全变了。 另外一个重要的力量是八零后,今天八零后甚至九零后,已经占了60%以上的人群,八零后这批人是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成长的,他们的成长时代是有选择的,我的地盘我作主,不再听你太多的政策召唤,理想、使命,不再遵循我们那代人的步调一致,他们是自我选择的一代,他们会给你面子,会听你话,但是他的内心选择,他自己的规则在发挥完全不同的作用,所以才产生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产生了金融科技化等等。我们还以为调动八零后像调动六零后这代人,他们更关心未来,归根到底不仅中国,东北也一样,东北的未来要听互联网这批人的,要听全球化,要听八零后。 所以我特别希望跟洪章院长建议,下次这样的会上,你们要请35岁左右的人来主讲,他们才决定东北的未来,我们只是帮他们减少创业的成本,帮他们鸣锣开道,帮他们摇旗呐喊。我们完成了我们时代的任务,我们改革,贡献了几十年,推动了中国从封闭落后走向开放,一代人完成一代人的事,我们已经完成了,我们叫伤敌一万,自残五千,直接推动东北走向未来可能性不大。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给年轻人机会,给这些互联网人机会,给这些八零后机会,让他们主导这个论坛,让他们主导我们的思想,让他们决定未来东北应该怎么生存。 另外全国都在谈营商环境很重要。如果加入营商环境的竞争,我估计东北是一点戏没有了。浙江、江苏等等早已经营商环境比我们丰沛多了,他们的社会设施、基础设施和商业环境,经历了中国式的市场经济,已经20年了,我们刚刚开始,我们永远追不上它。重要的不仅是营商环境,重要的还有人文环境。今天中国经过40年发展,野蛮增长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在当下的全世界之所以受到相当的误解,甚至四面树敌,是因为我们只有钱,缺少价值观,不考虑环保,不考虑可持续。这种在全世界面前亮拳头、亮肌肉,不是亮价值观、亮文化、亮教养。我们希望40年野蛮增长走向更加扎实的结构调整,人文环境我很欣赏今天戴相龙行长谈的,不是在PKGDP,我们可能要PK软环境,东北有没有人文环境,让人感觉到一种情怀。是决定东北竞争影响的重要因素。 闯关东闯什么?谁在闯?现在不是我们闯,是我们的官员要闯,是我们的制度、监管者、或者企业巨头你们来闯。闯什么?首先能不能有一个最惠国待遇,在中国任何地区城市,产生了对创业者,对投资、对文化发展有好的政策,自然引进到东北,你就学习就可以了,最惠国,只要拿来就可以。 当年东北早期开放就是这样,很有意思,赵尔巽这个人,任何人告诉他,其他地方有什么好政策,那时候不能核实,说陕西有政策,他不可能跑那里核实去,只要提出好政策,先干。东北有没有这种,葫芦岛搞一个,不是说特区,只要别人做了,我们可以做,这就了不得,在制度上有这样的开放。 另外加入东北亚经济圈,今天戴行长谈了,总而言之今天我们确实到了一个机会,再次开放东北,不单单是国家,从民间上,而且如何能够让中日韩能够接纳中国这样的庞然大物,能够平等相处,能够在今天特殊的情况下重新结盟,这是我们的期待,必须加入这个圈子。 欢迎什么人来东北?要欢迎创业者,欢迎并购者,欢迎消费者,消费就是生产力,很多人消费,传统的经济学消费是一种奢侈,是不产生经济的,现在倒过来了,消费决定一切。今天人类社会不像100年前,50%以上做制造,现在叫Service,互相提供服务,这些是全新产业,谁也想不到今天快递这个行业,十年前是没有的,今天1500万人就业,做美指、美甲,搞Party,论坛,这些服务产业不比制造钢铁,比制造汽车差。我们今天还在只谈制造汽车,制造钢铁,时代已经变了。八零后关心这个吗?九零后关心这个吗?他们关心的是社交,社交就是消费,有精神消费有物质消费,哪怕坐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个场,我今天看了一下兴城,我感觉好象跟30年前到兴城差不多,那个时候是温泉度假,今天看还是消费者来的少,所有政府政策都是吸收投资者,其实吸收消费者可能更有效果。 另外也要吸收好事者,有些人来,可能即不生产也不消费,他就没事来晃,出主意来的,或者参和闹事来。没关系,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生态都进来,一个好的社会需要一批坏的孩子才能出现好生态。当很多人不适合领导的想法的时候,领导认为你在折腾事,是在捣乱,其实捣乱是在破坏一种规则,也会造成一种生气。创业者永远是旁门左道,永远是少数异端邪说的人。平衡特别重要,一定要给创业者空间,我们经常有句话叫“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魔就是创业,叫不断的创,破坏秩序,道是压制魔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这个社会是没有发展的。因为小荷才露尖尖角,便有蛤蟆坐上边,很难看。一定要魔高一尺,道高八寸五,给魔点机会,让魔发展,这才是正常的社会,博弈的社会。 我最感到无可奈何的是东北的观念。我20年前跟当时的辽宁省长谈,能不能再现在东北发动“西部拓荒”和淘金热。我们首先要承认我们是荒地,现在大家不太愿意承认是荒地。刚才几位企业家气壮如牛,我们都发展的很好,还需要全国人民关怀吗?我们要承认我们是荒地,我们请全国人民来拓荒,要放下身段,要哭穷,不是叫你好。淘金热怎么形成的?淘金热的概念是来第一批人要赚到钱,如果第一批人到辽宁都亏了,淘什么金,那就死定了。所以要充分的宽容,允许第一批到东北创业,包括本地发展的,一定让他赚钱,不赚钱这个激励不存在,这个市场不存在,所以东北的问题非常多,但是很重要的,有没有格局、有没有视野、有没有激情,给不给创业者空间,让不让年轻人来,我觉得这是核心,所以特别希望我们的东北亚研究所,东财大,包括葫芦岛,能够通过这样的论坛,更多的用新的视野,给中国的创业者、消费者和调皮捣蛋者一个信号,到东北来试水,像当年一样闯关东,东北就大有希望,谢谢大家。[详情]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执行会长 张竞强 新浪财经讯 9月19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执行会长张竞强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张竞强建议,振兴东北经济要打造营商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他表示,总书记去年到东北来召开座谈会,第一条讲的就是要打造营商环境,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抓住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营商环境不好,就没人投资,打造营商环境,意味着我们要栽梧桐树,引凤凰来。 以下为发言实录: 张竞强: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企业家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与现在举办东北亚经济论坛的同时,我们协会联合工信部、科技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合肥举行世界制造业大会。王洪章董事长希望我能来这个论坛上讲一讲中小企业的事情。实事求是的说,世界制造业大会协会是主办单位之一,东北亚经济论坛我们只是参与方,但是我却来参加这个会议,归根结底还是家乡之情,我也愿意借这个机会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和大家分享东北如何摆脱困境、重振雄风。 上午六位专家就东北振兴出谋划策,讲的非常透彻,有很多真知灼见。刚才黄晓霞副市长又全面介绍了葫芦岛的市情,和葫芦岛市委市政府正在推进的五项工作,看到家乡这些年来发生的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 我们和南方发达地区差距主要在哪里?有的专家讲了五个方面的差距,有的专家讲六个方面的差距,我觉得他们讲的都对,但我觉得最主要的差距,就是我们民营经济不发达、中小企业少,这是我们落后的根本原因。葫芦岛的环境、地理、资源、人才、产业放在全中国来说也是中等偏上的地区。但是由于民营经济不发达,中小企业少,所以发展就比较慢。 这里面我讲一个下,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关系。实质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指的几乎是同一群体,民营企业当中95%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当中90%是民营企业。我们国家是从计划经济过来的,强调所有制,所以叫民营企业。国际惯例讲竞争中性,强调企业规模,所以叫中小企业。有的时候说中小企业,有的时候说民营企业,基本上是同一种概念。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社会就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强如美国,发达如日本和德国,他们都是中小企业最发达的国家。我们国家的中小企业发展却是在艰难困苦一波三折中发展起来的。这里简单回顾一下我们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的历史。 今年是建国7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们实行了“一化三改”,其中三改就是对农民、个体私营经济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合作社、实行混合所有制;到“文化大革命”以后由于极左思维的泛滥,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所以个体私营经济在中国彻底消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允许私营经济存在,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民营经济的发展尤如雨后春笋;我们党和政府对这一块的认识也是逐步深化的,开始的时候我们把民营经济叫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十六大确立了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十七大、十八大再次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十九大不但强调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而且把两个“毫不动摇”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略,并且写进了《宪法》,写进了《党章》。 我们差的这一块怎么补呢?我觉得第一位的,就是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1月1日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这绝不是空头政治和空喊口号,我是从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认识到这个讲话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1月1日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讲话中明确指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习总书记的这个讲话,从根本上肯定了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社会主义制度当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具有里程碑意义。为了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今年4月7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23条政策措施,这23条政策措施就是对总书记讲的六个方面的具体落实。所以中办、国办的文件是指导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纲领性文件。我觉得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包括各个民营企业家,应该认真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思想上、从观念上解决问题是第一位的。然后是认真落实中办、国办23条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是我讲的第一点。 第二,我们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民营经济、发展中小企业。从我们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历史上看,中小企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因为改革开放之前几乎为零。现在到什么程度了呢?从数量上说,到去年年末,我们国家市场主体已经突破了1亿户,其中企业3470万,个体工商户6750万户,还有120万户农民合作组织。它在国民经济当中的贡献是什么呢?我们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80%的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由此说来中小企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只有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才能发展中小企业。 我们协会有一个全国产业分布图,珠三角、长三角的企业像星星一样,密密麻麻,而东北就是寥若晨星,非常少。上午专家讲东北落后了,其实不光东北出现了问题,凡是民营经济不发达、中小企业少、传统产业比重大的地区,在经济转型、动能转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下,都表现出不适应,比如天津、山东、重庆也都先后出现了一些困难。 第三条建议,就是要打造营商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到东北来召开一个座谈会,他第一条讲的就是要打造营商环境,我觉得习总书记这个讲话高屋建瓴,抓住了我们经济下滑的“牛鼻子”。因为环境不好就没人来投资,打造营商环境就是栽梧桐树,引凤凰来。举个例子,协会在山东济南的有一个会员企业,在互联网领域深耕多年,后来他觉得济南营商环境不好,之后搬到了杭州,到杭州以后这个企业发展特别快,他跟我说在济南三个月办不下来的事情,在杭州三天就办下来了,这就是营商环境对企业造成巨大的吸引力。再一个就是招商引资,还得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因为现在全国正在进行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在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当中,就有腾挪的空间,有些企业不适合在甲地,就要选到乙地和丙地来,这时你去招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11月1日重要讲话为统领,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打造营商环境,发展民营经济,发展中小企业。我相信东北三省,一定能够走出困境,重振雄风。[详情]
国资委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 莫德旺 新浪财经讯 9月19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国资委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莫德旺出席并发表讲话。 莫德旺认为,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资源和高端装备产品的生产基地,依托较好的工业和科技创新基础,近年来东北地区传统制造业科技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快,新业态、新产业培育孵化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实现“墙内开花墙外香”,能为东北做强做大产业链的生态圈做出新动能。其次,东北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创新培育带来的新机遇。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是重要发展窗口期,东北地区聚集了众多优秀的高等研究机构,拥有大量科技研发人才,具备较强的科技创新综合实力。通过与产业资本、投资机构的协同合作,能够加快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和新经济增长点,培育带动东北振兴的新旧动能转换。再次,东北打造对外开放合作新高地带来的新机遇。东北地区区位优势很明显,具有沿边沿海的天然对外优势,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的中心枢纽。 在莫德旺看来,构建东北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不仅将对东北振兴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更能为产业资本、投资机构深化东北亚区域经济和产业合作,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全新的战略机遇。 以下为发言全文: 莫德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受邀参加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感谢主办单位的精心安排,我谨代表中国国新对本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上午倾听了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发言,收获颇丰、感触良多,更加认识到以“新时代、新思路、助力东北振兴与开放”为主题举办此次论坛,正当其时、尤为必要,对于广开思路、凝聚智慧,更好促进东北全面、全方位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借此机会,我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国新的情况。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0年的“新央企”,自2016年初被国务院确定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以来,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正确领导、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围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的综合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发展目标,积极探索“资本+人才+技术”的轻资产运营模式,构建形成了基金投资、金融服务、资产管理、股权运作、境外投资和中央企业专职外部董事服务保障“5+1”业务格局。通过设立包括国风投基金、双百基金等六支基金在内的“国新系基金”,募资总规模超过7,000亿元,截止7月底,累计投资项目170多个、交割金额超过2,900亿元。其中投资相关央企项目130多个、交割金额超过2,600亿元,超过投资总额的90%,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我们通过商业保理、融资租赁、金服公司、资信评级等功能机构,为央企提供特色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服务;参与央企市场化债转股、股权多元化改革、资产重组整合、改革脱困工作;以财务性投资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等等,在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与效益的同时,有效促进产融结合、科技创新、央企“走出去”和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动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优化和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截至今年8月底,公司资产总额3,884亿元。下面,围绕本次论坛主题,结合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实践,分享几点思考,抛砖引玉,以供参考。 第一,紧扣国家战略部署,积极把握新一轮东北振兴带来的新机遇。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东北地区在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结构调整、鼓励创新创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揭开了新时代东北振兴的新篇章。 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和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在自身壮大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支持援建企业、输出人才技术等方式,为全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此次新一轮东北振兴,既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和国家重大战略机遇高度契合,同样也给关内外的实体产业和金融资本带来了重要的新发展契机。首先是东北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新机遇。东北地区拥有良好的装备制造业基础,在“制造强国”战略深入实施的过程中,东北地区传统制造业加速智能化、现代化、信息化、绿色化,将有力地牵引带动巨大的技术和装备升级需求,带来与产业资本、投资机构等在装备升级、技术变革等多方面的合作机遇和空间。其次是东北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创新培育带来的新机遇。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交汇融合,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正迎来重要的发展窗口期。东北地区聚集了众多优秀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拥有大量科技研发人才,具备较强的科技创新综合实力。通过与产业资本、投资机构的协同合作,能够加快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和新经济增长点培育,带动东北振兴的新旧动能转换。再次是东北打造对外开放合作新高地带来的新机遇。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快建设,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东北地区区位条件优越,具有沿边沿海的天然对外优势,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的中心枢纽,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在新形势下,构建东北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不仅将对东北振兴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更能为产业资本、投资机构依托东北这一对外开放高地,深化东北亚区域经济和产业合作,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全新的战略机遇。 去年10月,国资委郝鹏书记在东北调研时强调,中央企业要坚定信心、担当有为,为推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贡献力量。包括中国国新在内的中央企业,更应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此次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新机遇,深度参与并融入东北振兴战略,与东北携手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第二,推动资本与创新深度融合,为东北振兴注入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资源和高端装备产品的生产基地,推动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将为东北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迈进注入新动能;培育孵化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在本地落地生根,实现“墙内开花墙内香”,将为东北加速新兴产业拔节生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注入新动能;构建开放合作高地,推动东北企业更好“走出去”和 “引进来”,能为东北做强做大产业链生态圈注入新动能。 依托较好的工业和科技创新基础,近年来东北地区传统制造业科技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快,新业态、新产业培育孵化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蕴藏的创新潜能进一步释放。但是我们注意到,资本要素作为三大生产要素之一,在东北地区还相对缺乏,成为制约东北地区创新技术孵化、科创资源转化、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2018年度全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东北地区仅占全国增量的3.5%。由于高科技投资和新产业培育存在回报收益不确定性高、周期较长等特点,在初期阶段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很多地区都将基金投资作为连接金融资本和科技创新的桥梁纽带,在破解创新技术市场转换难题方面发挥独特的“催化”作用。目前,东北地区备案私募基金的管理资金规模与国内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我们认为,当前东北应高度关注补齐资本“短板”,充分发挥基金投资等资本运营手段对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培育孵化的支点撬动作用和对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牵引带动作用。 以基金投资促进科技创新培育孵化和产业转型升级,不仅是在资金上提供支持,还可以通过多种手段为被投资企业赋能来提升价值。在此方面,中国国新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在投资方向和策略上,重点关注投资项目是否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否处于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是否处于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环节;重点评估项目财务回报水平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重点评估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战略方向,是否契合国新投资生态圈。截至目前,中国国新已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00多个、交割金额超过2,000亿元,涉及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与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方面,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9个子领域全覆盖。在投后管理赋能上,积极通过融资支持、管理咨询、业务协调、供应链优化等多样化手段对被投企业进行投后赋能,并积极推动已投企业和项目加强业务、技术合作和产业链协同,激发价值潜力。目前,中国国新所投企业中,3家已首批成功登陆科创板,另有12家将陆续在科创板上市。另外,中国国新发挥境外投资平台优势,构建完善央企境外投资协同合作机制,促进互利共赢、避免无序竞争;深化“投行+基金”服务模式,提供境外投资并购全流程专业化服务,促进以中央企业为主的中国企业更好实现“走出去”、“引进来”,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因此,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落实东北振兴战略方面,中国国新将积极探索在东北地区合作设立有关基金和平台,深入挖掘和投资优质项目,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助力东北地区科技创新孵化,并推动东北地区企业与国新投资生态圈互补协同合作。目前中国国新已与有关政府部门启动了相关基金的筹设对接工作。同时,我们将依托境外投资平台和国新系基金,积极支持东北地区企业获取国内紧缺资源、实施境外高端制造业并购、开展东北亚地区为主的国际产能合作等,更好实现“走出去”;推动有关核心技术、先进产能等“引进来”,做强做大东北地区相关产业链生态圈。 第三,以国企改革为突破口带动全面深化改革,将为东北振兴激发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时指出,国有企业地位重要、作用关键、不可替代,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依靠力量,国有企业要改革创新,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东北国企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在东北地区经济中的地位和比重突出,在技术、产品、人才方面的实力和优势非常明显,是东北经济的顶梁柱、压舱石。我们认为,通过推动国企改革进一步释放国有经济活力,并增强其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将是带动东北振兴全局性突破的“重头戏”。在“双百企业”综合性改革中,全国“双百企业”共446家,东北地区就有34家(中央企业层面20家,地方国有企业层面14家),充分反映了中央对东北国企改革示范作用的高度重视。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改革试点是中央关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国企改革的关键领域。运营公司一是能够发挥以财务性持股为主的优势,以基金投资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场化债转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促进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资本运营效率。二是能够发挥跨部门跨产业跨行业投资运营优势,探索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国企资产或业务的专业化重组整合,协助化解过剩产能、推进重组脱困,加快剥离低效无效资产,向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价值链高端集中。三是能够发挥产融结合优势,结合开展股权投资,拓宽企业产融结合渠道,支持国有企业多种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融资。结合我们的探索实践,可以说通过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这个市场化、专业化的运作平台,能够在助推国企改革走深走实方面发挥多重优势和特殊作用。 经过三年多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中国国新一直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运营公司试点经验和模式”作为重要目标,从搭建业务平台到规范治理管控,从完善体制机制到加强风控监督,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并积极支持推动了央企重点领域改革。在发挥运营公司平台作用,助推东北国企深化改革方面,中国国新一方面十分愿意与东北地区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开展广泛深入的对接交流合作,为推动东北地区国企改革,进而带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创新突破注入新活力、新动力。另一方面,将积极探索以市场化方式参与东北国企专业化重组整合,推动提质增效。如,探索运用金融科技创新保理、租赁产品服务,更好支持东北国企巩固深化“三去一降一补”成果;通过“双百基金”的投资,积极助推“双百企业”综合性改革;通过资信评级业务,协助东北企业提升融资能力、管理信用风险;通过推广“企票通”平台,服务东北国企票据融通、增强资本流动性,等等。 朋友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要求,中国国新将认真贯彻落实东北振兴战略部署,不忘初心、主动担当,做“再闯关东”生力军,为新时代新一轮东北全面、全方位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新浪财经注:以上发言内容有删减[详情]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晓霞 新浪财经讯 9月19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晓霞出席并发表讲话。 黄晓霞表示,葫芦岛市坚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不断深化各项改革,着力补齐体制机制短版,增强发展活力动力。同时,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等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黄晓霞表示,葫芦岛市不断深化区域合作,着力构建对接京津冀的桥头堡。具体来看,一是搭建产业转移承接地,努力把毗邻京津冀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加快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二是搭建招才引智新平台,深入实施人才服务全面振兴三年行动计划;三是建立农副产品供应地,把打造京津地区“菜篮子”作为首要任务,牢牢占据京津农夫产品供应市场;四是构筑旅游对接先行区。发挥北京后花园品牌聚集效应,对标京津冀地区旅游监管标准,打造高质量全域旅游公共体系。 以下为发言实录: 黄晓霞:尊敬的葫芦岛市的老市长竞强会长,尊敬的来宾下午好。非常高兴有难得的机会向大家介绍葫芦岛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葫芦岛市是1989年设立地级市,是辽宁省最年轻的城市,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辖6个县市区和开发区。葫芦岛是辽宁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港口城市、旅游城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温泉之城、双拥模范城五连冠等城市。是跨境贸易试点城市、省军民融合示范区。葫芦岛交通便利,是东北、华北两大经济区融合交流的节点,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沈客专。葫芦岛是国家一类口岸,当前正在打造辽西、蒙东最便捷出海口。葫芦岛市现有文物保护单位233处,风景名胜55处,AAAA级旅游景区7处,宁远古城是保留最为完整的明代古代城之一。 葫芦岛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齐全。“一五”时期156个国家级重点项目,有两个在葫芦岛。新中国第一块新锭、第一袋烧碱、锦纶出自这里。有色金属、装备制造、能源电力四大支柱产业。培育了航景科技、七星钢管一批重点企业,是我国重要的化工原料生产基地。 葫芦岛农业特色突出、产品丰富。是京津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21项农产品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地理商标数量居辽宁省第一位。近年来葫芦岛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东北振兴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补齐四个短版,做好六项重点工作,倾力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逐步推动动能转化。我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壮大新动能。一是居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我市全力打造升级军民融合示范区,构建了“一个园区、三条主线、五大板块”的“1+3+5”军民融合发展新格局。军民融合产业园企业19户,具备了资本技术穿+核、电磁弹射、飞机测试、传播海工装备、军地通用电子信息、军需后勤保障,舰载机基地、航空有机玻璃项目等加快推进。 二是新材料产业蓬勃兴起。我市以葫芦岛铝业为龙头,实施铝材深加工。二期工程将于年内开工建设,百亿元集群加速形成。 三是氢能源产业高位起步,举办了2019年辽宁氢能源产业发展峰会,首个两氢能源试运行。 四是高端旅游装备产业落地生根。作为产业龙头的锦龙豪华游艇制造项目。2018年,当年实现产值8.6亿元。 五是泳装产业独树一帜。葫芦岛泳装产业享誉海内。目前泳装生产基地初具规模,集聚骨干20余家,泳装运营基地、核心运营架构搭建完成。泳装研发中心成功引进专业团队,全市泳装生产企业达到1200余户,注册商标1335个,泳装网店4万多家,海外仓17个。 六是现代服务业急遽发展。我市建设了邴家湾服务业新业态聚集区,实施重点项目23个。 第二、科学统筹、精准施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我市不断深化区域合作,着力构建对接京津冀的桥头堡。一是搭建产业转移承接地,我市努力把毗邻京津冀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加快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承接产业转移项目36个,总投资221亿元,带动新材料、新能源、信息产业、生物科技,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发展体制加速。 二是搭建招才引智新平台。我市深入实施人才服务全面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校企、校地培训基地,深入推进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合作,连续多年组织“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葫芦岛行”,发挥了“第一生产力”对葫芦岛的拉动效应。 三是建立农副产品供应地,我市把打造京津地区“菜篮子”作为首要任务,牢牢占据京津农副产品供应市场,年销往京津蔬菜超过30万吨,同时积极引进了一批京津农副产品项目。 四是构筑旅游对接先行区。发挥北京后花园品牌聚集效应,对标京津冀地区旅游监管标准,打造高质量全域旅游公共体系。全市旅游总数保持年增长20%,京津冀地区游客占比超60%。 第三、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我市打造沿海城市新窗口,建设“一带一路”示范区为主方向。 一是瞄准重点区域引外资,坚持深耕日韩,出台对日、韩招商引资办法,建设了韩国、日本中小企业聚集区。 二是搭建开放平台,稳外贸。我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中东欧“17+1”建设,依托跨境电商平台、海外仓、俄罗斯矿业产业等平台。建设了进口商品集聚区,对外贸易稳步发展。 三是围绕港口整合求突破。我市对接招商局集团,成功将葫芦岛港口纳入辽宁钢资源整合计划,融入世界步伐进一步加快。 第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我市坚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不断深化各项改革,着力补齐体制机制短版,增强发展活力动力。我市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等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市场准入、不动产登记等改革走在全省前列。103个双休日无休打听、124项证照“即办即给”,312项审批“最多跑一次”,成功跻身全国营商环境十佳行列。 第五、坚持绿色共享发展,保护环境改善民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近年来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统筹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问题整改。渤海综合治理“绿盾”专项行动,生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滨城的绿水青山、碧海蓝天变得更加美丽。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近年来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经过几年的攻坚,我市2015年底建档立卡时的16.03万贫困人口、203个贫困村即将于今年全部脱贫,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 今天的葫芦岛,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各类群体收入稳定增加,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创新,城乡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今天的论坛为葫芦岛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创造了新的契机、搭建了新的平台,我们愿借助此次论坛的东风,我们愿进一步深化同各位领导、专家、企业家的交流合作,以最真诚的情意、最优质的环境,与海内外有识之士一道拓展新思路,携手共创振兴发展的新未来。谢谢大家![详情]
日本瑞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理事、日中投资促进机构秘书长 冈丰树 新浪财经讯 9月19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日本瑞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理事、日中投资促进机构秘书长冈丰树出席并发表了题为“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以及瑞穗的相关举措”的主旨演讲。[详情]
商务部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原院长柴海涛 新浪财经讯 9月19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商务部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原院长柴海涛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 柴海涛认为,东北振兴应该通过自贸区建设,针对制度短板,开展开创性探索和重大改革并逐步推广,以此改善整体营商环境,让制度创新成果惠及当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其中,需要弥补的制度短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建立与国际先进经贸规则接轨的贸易投资管理体系,解决市场开放度不足的问题;二是进一步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打造一流的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三是发挥自贸试验区特色优势,促进体制机制创新。 在柴海涛看来,形成东北地区协同开放的合力还离不开国内跨区域合作。他认为,如何以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为依托,把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对接起来,南北互动、交流合作,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合作,是东北振兴的新课题。 以下为发言全文: 柴海涛:在全国经济发展大格局中,东北振兴与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地缘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新时代东北经济振兴与开放指明了方向。我体会,“重塑环境”、“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这两大任务和定位,对我们推进东北对外开放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抓住有利时机,打通东北振兴与对外开放的政策大平台,形成开放型经济的新格局,是东北振兴的重要一环。借此机会,谈几点思考与体会,请教于大家。 一、以自贸试验区为抓手优化营商环境 大家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当前东北振兴突出问题之一是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营商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这些属于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要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和机制创新加以解决。以东北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全面深化改革,用制度创新和复制推广来推动营商环境的变化,是至关重要的一招。 历史上,自贸区曾经历了法国马赛港、意大利里窝那港的自由贸易港区,美国倡导的以出口加工为主要目标的自由贸易区,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自由贸易区开始向高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形发展,形成“科技型自由贸易区”等阶段和形态。这些经验,我们都可以在试验区大胆探索和实践,因地制宜,择善借鉴。同时我认为,中国的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的理念和实践,为国际贸易中的自贸区理论添加了浓重的一笔,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就是通过开放倒逼改革,通过营造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实现从依靠要素红利向制度红利的转变。这对东北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综观自贸试验区五年多来的实践,各地区自贸试验区利用赋予的改革自主权,对标国际高标准,大胆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取得了不少新鲜经验和成效,为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和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发挥了“试验田”和“标杆”作用。特别是在“放管服”、投资管理体制、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等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国务院和各部门已向全国或特定区域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150多项。比如,上海自贸试验区探索推行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已经向全国推广;浙江自贸试验区实施的只跑一次的“放管服”改革逐步推广到全国;广东自贸试验区推行的单一窗口和一站式通关服务也逐步推广到全国。在东北,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的优化涉税事项办理程序、大连片区的进境粮食检疫全流程监管、营口片区的集装箱风险分级管理制度3项创新经验,已被列入国家第五批改革试点经验,将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其他涉及政府职能转变、贸易投资便利化等领域的45项改革创新经验已在辽宁全省推广。例如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进审批流程再造,“六十证合一”使企业办理相关证照时间由50天缩减为2天;例如深化“放管服”改革,向沈阳、大连、营口三个片区下放首批133项省级行政职权;例如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对95项商事登记后置审批事项,采取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实行告知承诺等方式实施分类改革等等。积少成多,量变质变。贸易投资环境的好坏,无外乎高效率、便利化、低成本、可预期四大方面。这几个关键词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健康和长远发展非常重要,也是一个现代经济社会所具备的根本要素,我们应该在这方面给于更多的关注,使大力气,下大工夫。 2019年8月26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新设6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批复》印发,同意设立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东北地区的自贸试验区布局逐步完善,形成南北呼应的改革开放创新新格局。按照国家规划构想,新设自贸试验区更加注重与国家重大战略的融合,进一步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充分利用各地资源禀赋优势与区位优势,形成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试点格局。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重点从6个方面来进行建设和探索:一是切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二是深化投资领域改革;三是推动贸易转型升级;四是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五是培育东北振兴发展新动能;六是建设以对俄罗斯和东北亚为重点的沿边全面开放合作新高地。前两条,讲得是营商环境优化化问题;三、四、五条,讲得是产业结构转型、发展动力转换问题;第六条,专门针对东北的地缘优势,意图为提升沿边开放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创造更多的合作发展机遇。 我以为,讨论东北振兴,就应该抓住改革开放的牛鼻子,通过自贸区建设,针对制度短板,开展开创性探索和重大改革并逐步推广,以此改善整体营商环境,让制度创新成果惠及当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哪些制度短板需要我们弥补?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该高度关注。一是要建立与国际先进经贸规则接轨的贸易投资管理体系,解决市场开放度不足的问题。新的外商投资法将于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届时“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将在全国实施,落实好新法,拆除开放领域落地实施中存在的“玻璃门”“弹簧门”,切实提升市场开放度。二是进一步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打造一流的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目前自贸试验区沿用传统的海关特殊监管区监管模式, 与国际通行的“境内关外”监管模式还有差距,需要我们发挥智慧进一步创新,在缩短负面清单、加大政府协同改革力度、推进证照改革、提高“一站式”服务集成度、打造信息化智能化的智慧政府、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监管平台,推动政务数据和监管信息互通共享等方面加大力度。三是发挥自贸试验区特色优势,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在东北地区战略定位和地缘优势方面推进差异化创新,以区域特色聚集优质要素资源。 二、以自贸协定为机遇融入“一带一路”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一波三折。民粹主义思潮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泛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日益严重。从今年数据分析看,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贸易和投资疲软态势明显。几大国际组织都下调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IMF从3.5%下调到3.3%;OECD从3.3%下调到3.2%;世界银行从2.9%下调到2.6%。WTO对全球货物贸易的预测从3.7%大幅下调到2.6%。联合国贸发会报告预测,全球FDI去年下降13%(1.3万亿美元),今年有望温和复苏,但仍然低于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亚太地区是全球贸易最活跃的地区,但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发布的报告称,亚太地区的货物贸易增速放缓,剔除价格因素,出口量和进口量预计只能增长2.3%和3.5%;吸收外资则将延续3年来的持续下降趋势。 在如此不佳的外部环境下,我国国际贸易投资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速,总体超出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1-7月,我国进出口17.41万亿元,增长4.2%,利用外资788亿美元,增长3.59%。其中, 我与25个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贸易伙伴进出口半年增长3.8%,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增长10.2%,拉动我国进出口增长2.8个百分点。这是中央有力部署“六稳”措施,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企业积极应对,发挥出超常韧劲的结果;也与中国长期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具有极大的正相关性。从统计数据上看,一是我国与绝大多数自贸伙伴贸易额呈上升趋势,对一些小国更加明显,如2018年对文莱和冰岛出口增加100%。出口增长的同时扩大了进口,来自瑞士、韩国、智利和澳大利亚的进口大幅增长,让这些国家分享了中国发展红利。二是我国与自贸伙伴双向投资不断增长,2017年,吸引22个自贸伙伴直接投资1064.5亿美元,覆盖率81.2%;同年,对它们的投资流量1183.7亿美元,流量覆盖率74.8%。截至2017年,对22个自贸伙伴的直接投资存量已达11411.1万美元。 当前,我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有17个,涉及25国家和地区,其中,15个位于“一带一路”沿线。正在谈判的有13个,涉及29个国家,加快了与周边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更多的沿线国家愿意与我商建自贸区。如中日韩自贸区、REC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海合会海湾国家、以色列等。此外,我国还与9个国家开展了自贸区的联合研究,如东北周边的中国-蒙古和中国-俄罗斯欧亚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AEPA)。这些与东北振兴密切相关的多双边经贸协定,潜在商机巨大。 巧合的是,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同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若干意见》。意见提出的明确目标是: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坚持分类施策、精耕细作,逐步构建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积极推进自贸区战略,是以区域经济合作方式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快速变化和逆全球化,保持我国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从我国自贸区谈判策略看,我国的自贸协定自早期与东盟谈判的“分阶段模式”,现在改为基本采取“一揽子谈判模式”;从内容看,自开始的货物贸易、资本投资等传统领域,扩展到把生态环境保护、投资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等新议题纳入自贸区谈判框架。同时,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竞争政策、环境保护、劳工权益等领域也在逐步成为国与国之间谈判和关心的焦点。这是一个重要的动向和趋势,意味着中国特色的高标准自贸区将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市场准入领域,要实现比WTO更高水平的开放;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中小企业等新兴领域也将形成新的高标准。 与东北对外开放大通道建设密切相关的自贸协定,主要集中在欧亚地区和东北亚。从东北角度看,已经签署和正在谈判的如中国与格鲁吉亚、中国与摩尔多瓦;完成可行性研究的如中国与俄罗斯欧亚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着眼于打开北方大通道。东北亚方面,正在谈判的最重要的协定是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与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后者包括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等欧亚国家,以及日韩经贸关系密切。中日韩三国经济体量巨大,分别亚洲为第一、第二和第四,合占世界经济23%;俄罗斯经济规模世界排名11位。东北地区要实现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的中心枢纽的目标,建议官产学研各界要组织专门力量及时跟踪,深入研究,利用好国家多双边自贸协定安排,找到切入角度与契机。以区域经贸合作安排为机遇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构建东北对外开放的大通道、大平台、大布局。 三、以跨区域合作为引导形成发展新格局 形成东北地区协同开放的合力,离不开国内跨区域合作。如何以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为依托,把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对接起来,南北互动、交流合作,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合作,是东北振兴的新课题。在这方面,东北地区已经有了一些新尝试,在干部交流、创业创新、产业合作、园区共建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值得及时总结经验,深入探讨,大胆创新,形成东北自己的地域特色。 一是“飞地经济模式”。刚刚挂牌的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开工奠基,占地26平方公里,计划南北合作打造哈尔滨“创新产业生态核心圈”,这是两地进一步深化对口合作、创新区域合作模式的新探索、新尝试。这种园区合作经营模式,若干年前我在广东工作时曾到粤东地区专门调研过,当时广东省为了解决本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提出了珠三角要“腾龙换鸟”,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粤东、粤西地区转移的战略。广东的做法,主要是由珠三角发达地区与粤东粤西相对落后的地区共建产业园。具体的措施有:建立合作共建联席会议制度、干部交流挂职或任职、转出地向园区输入管理方式和园区规划方案、双方联合招商、地方财政补贴企业转移等等。其中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在共建双方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下,商定合作区的税收、土地收益和主要经济指标的共享办法,以及园区运营中经济管理和社会事务管理的分工问题。这方面,东北地区还有许多需要探索的空间,针对自身特点,既要因地制宜,又要大胆创新,摸索出自己的打法和经验。 二是物流中枢与口岸经济。东北地区边境口岸众多,仅黑龙江就拥有国家一类边境口岸15个,对俄贸易占全国的1/4。从当前东北地区实践看,依托口岸建立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的交通物流枢纽,进一步扩大跨境运输货物范围和进境口岸范围,以体现对俄合作特色和面向东北亚区位优势,已经成为主流思路并形成了具体规划和方案。下一步,既要在打造口岸集疏运体系,加快与境外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探索形成符合国际贸易、内贸货物跨境运输所需要的多式联运模式等方面加快步伐;又要在聚集和吸引内地经济要素,同步打造沿边重点开发开放区、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形成物流、综合加工、新型产业并举的口岸经济集群上功夫。边境和跨境经济合作具有天然区位优势,早在2004年,新疆与阿拉木图签订框架协议,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成为世界上首个跨境贸易投资合作中心。经过多年耕耘,聚集了不少内地资源,具备了一定的示范效应。东北地区在跨区域经济合作,以及与内地南北互动,对口合作中,突出“跨境”“对俄”“东北亚”等主题,在跨境能源资源综合加工利用、商品储运加工集散、绿色食品、商贸金融、现代物流、旅游健康等产业等方面,细化项目,招商引资,打造开放合作的特色平台。 三是边境互市贸易。东北边民互市贸易总量不大,每年仅10多亿人民币,但属于沿边开放的特色之一,打通了东北与内地食品、小商品的民间进出口流通渠道,勿以善小而不为。目前黑龙江、吉林开放了12个互市贸易区,主要进口商品是面粉、豆油、糖果、蜂蜜、果汁和冰冻水产品。近年来,逐渐扩大到日用百货和艺术品。边民互市区点设立的批准权在省级政府,用足用活互市贸易政策,适当放宽进口商品种类,解决互贸商品进入国内市场流通和加工环节问题,增加工业品进口,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就业岗位,提升边民参与度和收益等,释放边境贸易潜力,还是有空间的。 新浪财经注:以上发言内容有删减[详情]
经济日报社编委、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院长 孙世芳 新浪财经讯 9月19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经济日报社编委、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院长孙世芳出席并发表了题为“加快建立东北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的主旨演讲。[详情]
中国贸促会原会长 姜增伟 新浪财经讯 9月19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中国贸促会原会长姜增伟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姜增伟表示,当前东北亚经济局势总体稳定向好,各国经济联系紧密,是亚洲乃至全球最具有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这为东北亚地区继续发挥沿边沿海优势,着力打造中国向北开放窗口和东北亚枢纽带来了有利条件和难得的机遇。 同时,姜增伟建议,要加快信用东北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上市制度改革,推动更深层次的改革、更高质量的发展,带动东北亚各国共同合作。 以下为发言全文: 深化开放合作 助力东北振兴 ——姜增伟在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尊敬的戴行长、夏主席、洪章院长,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由东北经济研究院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我谨代表主办方之一中国国际商会对本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地祝贺,对各位嘉宾和代表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 今天我们在美丽的葫芦岛市举办这次论坛,我认为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东北振兴一系列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一项重要的行动。本次论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希望大家利用这个机会充分交流、集思广益,为助力东北振兴奉献出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近年来国家以东北地区为重点,不断深化东北地区与东北亚经贸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贸易规模持续扩大。中国目前是东北亚五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18年与东北亚国家贸易额达到7586亿美元,约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6。中日和中韩贸易额均超过3000亿美元,中俄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项目投资日益活跃。日本和韩国分别是中国第一大和第四大外资来源国,中国对韩国、俄罗斯、蒙古等国投资快速增长,与朝鲜的友好合作不断发展。跨境基础设施合作稳步推进。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同江铁路桥、黑河公路桥等项目顺利实施,“长满欧”“辽蒙欧”“哈欧”等途经东北亚地区的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上千列。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积极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大图们倡议合作迈出坚实步伐,为东北亚区域合作注入了新活力。 当前,东北亚地区局势总体稳定向好,各国陆海相通,经济联系紧密,经济总量占全球的19%,是亚洲乃至全球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这为东北地区继续发挥沿边沿海优势,着力打造中国向北开放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合作中心枢纽,带来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我们要进一步树立开放发展理念,不断增强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坚持全方位开放和高水平开放并进,商品要素开放与规则制度开放并举,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协同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建设立足东北亚、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开放合作新高地。在此,我愿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着力完善东北地区开放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国际经贸规则创新发展,迫切要求我们以深化改革为手段,加快形成共同市场的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新体制和新机制,为扩大开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要不断创新对外贸易投资的体制机制,要继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关键要建立符合中国与世界贸易经济规则相适应的制度。当前,要加快“信用东北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提升东北亚地区特别是指我们国内包括内蒙和东三省,要进一步在法制意识,以及吸引资金投资兴业、留住人才干事创业等方面还要有新的举措。同时要通过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开放,推动更深层次的改革、更高质量的发展,带动东北亚各国共同合作。 二是在统筹规划上下功夫,因地制宜作好东北地区开发开放的顶层设计。东北地区的装备制造、资源能源、原材料产业集聚水平较高,实体经济发展基础雄厚,与东北亚其他国家相比,比较优势明显。新时代东北振兴,应该以振兴实体经济为切入点,培育现有优势产业新优势,加强质量、品牌和标准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产业集群,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优势产业走出去,推进东北装备“装备中国”、走向世界。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尽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提升现代畜牧、水产业及农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发展水平,进一步发展旅游、健康、文体、休闲等产业,建设世界知名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三是在主动融入上下功夫,加快形成“一带一路”中东北对外开放的大格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蒙古草原之路倡议已经建立有效对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顺利推进。要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快建设面向俄罗斯、辐射东北亚、承接欧洲腹地及北美地区的陆海空立体大通道。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建好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和辽宁自贸试验区,探索创建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辽宁沿海经济带“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和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推进共建中日经济和产业合作平台,形成东北地区开放的标志性品牌。主动对接东北亚各国企业的需求,探索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这点我要特别强调,在对外开放中国家的地位和功能不可替代,但企业之间的合作必须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这种企业的合作突出的是在合作中共赢、在博弈中合作,甚至开拓企业之间可以开拓第三方的市场。要进一步推进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提升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水平。这一方面有待提升,发挥它的潜力。要与俄罗斯等国统筹推进北极航道开发利用、北极地区资源开发等全方位合作,积极打造“冰上丝绸之路”。 四是在加强对接上下功夫,深入推进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以对口合作为依托,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对接,才能使南北真正互动起来。与京津冀地区融合发展,重点要在创新合作、基础设施联通、产业转移承接、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加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能源保障、统一市场建设等领域务实合作,建立一批产业合作与创新转化平台。加强与环渤海地区经济联系,积极推进与山东半岛经济区互动合作。推进与长江经济带、港澳台地区的经贸投资合作,加快建立长期稳定的紧密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同时在项目投资、市场共享、产业转移承接、跨省劳务合作方面优势互补。加强与东部地区有关省市对口合作工作,复制推广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建设经验,在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服务体系、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先行先试,发挥好辐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前两天我去了江苏扬州,现在辽宁省和江苏省,包括沈阳市和扬州市现在进行着战略合作。我觉得这方面可以积极探索,发挥双方的互补优势。 五是在强化服务上下功夫,大力提升对东北地区外向型企业的帮扶力度。当前,东北地区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程度不断加深,走出去步伐显著加快,但由于缺乏信息渠道和专业化人才、不熟悉国际规则惯例和海外市场环境等原因,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积极稳妥对外投资、在海外扎根发展、维护正当权益方面等面临很大压力和一定困难,需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贸易投资促进机构进一步重视、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同时要加强国别政策研究,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服务,广泛宣传解读相关政策措施,增强企业信心和发展动力,营造有利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更好地发挥东北亚博览会和夏季达沃斯论坛等重要的展会和论坛平台作用,量身谋划、引进更多国际品牌展会和经贸活动,在对外投资贸易、先进装备制造和国际产能合作等方面为企业牵线搭桥、给予帮助。同时进一步加强企业应对摩擦、经贸仲裁、商事调解、知识产权等多元化商事纠纷的解决能力,提供全过程、一站式的对外投资服务,帮助更多企业竞争优势、抵御风险、维护权益。 我们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贸易国投资国之一,现在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过渡,我感觉最重要的是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什么德国和日本能成为贸易大国和贸易强国,关键是企业对国际规则的通晓,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已经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意识贯彻到整体的企业发展之中。中国这一步必须要加快,只有企业走在前列,特别是中国的中小企业能成为贸易投资的主体,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实现指日可待。 六是在协同发展上下功夫,努力形成东北地区开发开放的强大合力。东北地区作为区域经济,涉及水、路、港、产、城等多个方面,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必须有机统一。区域内的各个地区、每个城市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比如,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是东北地区四大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要采取更多举措支持四大城市“合纵连横”、做大做强。同时,要深化区域内部合作,加快区域通关一体化,加强政策、交通、产业等方面协同联动,以及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形成整体合力。促进东北地区科研院所和高校加快发展,加强东北亚研究院等东北地区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和智力引进力度,促进更多智力资源与东北地区开放发展紧密结合。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当前,中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稳中有进。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实现了6.3%的增长速度,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前8个月进出口总额达20.13万亿元,同比增长3.6%;实际使用外资6040.4亿元,同比增长6.9%。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中国的发展正朝着更高质量、高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好。必将为东北亚发展带来新机遇,为深化东北亚合作提供更广阔空间。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快的发展过程中,中国过去的发展,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巨大的成绩令人瞩目,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今后仍然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把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今年我们相继发布了中央政府2019年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条目从48条减少到40条,放宽了服务业等领域的市场准入。今年3月颁布了新的外商投资法,目前正在加快制定配套法规,确保外商投资法明年1月1日顺利实施。同时我们要更加加大力度保护知识产权,实施侵权惩罚性的赔偿制度,严厉打击各类侵权假冒行为,中国扩大开放的举措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做出的自主选择,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今天开会的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一定要看到,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非常明确,或者明确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离开世界经济一体化,它的发展是做不到的。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离开世界经济一体化都实现不了自身的发展,包括我们中国,一个大国靠自身的资源来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成为历史,所以要用世界的共同财富和共同资源,通过我们自身的发展为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这是我们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动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深化开放合作、助力东北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需要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民间促进的立体推进格局。政府在其中发挥着规划引领、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作用,特别是在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企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生力军,是东北全面振兴的实践者、探索者和受益者。希望广大企业发挥在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优势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特别是戴行长讲到的通过财政和金融政策,和企业自身的优势结合起来参与到东北亚包括东北地区的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人文等各领域合作项目上来。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和商协会是各国工商界开展交流合作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在推动东北开放和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贸促工作和商协会工作也要充分认识到,是当前对外开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开拓进取、砥砺前进,是我们的工作目标。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报告《加大贸易促进工作投入可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报告中指出,贸促工作使各国人均GDP平均增长5%—6%,出口平均增长7%—8%。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明确指示,要搭建更多贸易投资促进平台,增强商协会服务能力。中国的贸易促进平台不是多而是少,不是强而是弱,从中央来讲,国务院真正管理的就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当然现在有很多机构在这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座的朋友们都知道,日本在国家协调下的贸易促进机构十几个,一个机构在中国都是十个左右,或者二三十个,甚至企业也有很多的机构。中国贸促会1952年到今年67年,在日本只有一个代表处,5个人。我们在贸易进口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我们是贸易出口大国,还不是贸易进口大国,但是正在向这方面发展,贸易机构不发展不行,只要社会有需求、企业有需求,贸易促进机构的发展就会广大地推进。到日本、到德国、到美国只要有企业需求,它的贸易促进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我看还是有差距的,我想在这里专门强调这点,跟自己的工作有关,供大家参考。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明确指示,要搭建更多贸易投资促进平台,增强商协会服务能力。有关地区和部门在这一方面要加强对贸促会工作的支持和领导,同时为应对国际经贸摩擦、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和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在这一方面为政府提供平台,为企业发挥平台的作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国际商会将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和工作内容改革创新,努力实现业务国际化、服务专业化、运营市场化,积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商会组织,搭建多元经贸交流合作平台,加强政策宣介、信息共享、项目对接和企业培训,不断扩大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管理能力,更好助力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经贸合作,为推动东北地区全方位开放、全方位振兴,为促进中外经贸交流合作、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详情]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