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勇:土地资产增加和投入产出能推动经济增长

周天勇:土地资产增加和投入产出能推动经济增长
2019年09月21日 17:48 新浪财经
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周天勇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周天勇

  新浪财经讯 9月20日消息,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新浪财经联合举办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举办。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周天勇出席分论坛“东北振兴中的东北经济韧性”并发表演讲。

  周天勇表示,东北振兴不能就东北封闭地谈东北,而是一定要从全国经济布局去考虑。从全国整体的经济来看,需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一些土地利用率低的国家,土地对经济增长的潜能可能被忽视了。中国的土地资产增加和投入产出,推动经济增长还有很大的潜力。

  周天勇还表示,应重视专家们的关注点和建议,积极参与工程院、水利部的规划,地方主张要联动,甚至是地方联手专家拿方案,积极与工程院沟通,让他们做一个渤水西调龙头基地工程,或者大烟海底隧道的方案。

  以下为发言实录:

  周天勇: 东北振兴不能就东北封闭地谈东北,而是一定要从全国经济布局去考虑。从全国整体的经济来看,需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一些土地利用率低的国家,土地对经济增长的潜能可能被忽视了。中国的土地资产增长加和投入产出,推动经济增长还有很大的潜力。另外,调水改造中国北部干旱地带土地,以及贯通大烟海底隧道,可重塑横向北部新经济带和纵向东北—沿海地区整体经济带,形成辽南辽西为枢纽的丁字形地区经济布局。

  一、调水改土经济增长潜能与渤水西调龙头工程

  从2017年土地面积、人口密度,劳均耕地等国际比较看,中国13亿人,960万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144个人,劳均耕地9点几亩。

  美国3.2亿人,963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33个人,劳均耕地1070亩,是农业劳动力的耕地面积。日本1.27亿人,37万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336人,但是农业劳均耕地30人。印度13亿人,320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400人,劳均耕地是2亩。英国劳均耕地154亩,每平方公里260多人。韩国农业劳均耕地21亩。中国劳均耕地虽然平均9亩多,但全国统算,把国有农场、东北这些地多的除去,人均也就5亩左右,到南方也就二三亩。见下表。

  所以中国土地和农业的情况,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并不是很大,但农业劳均耕地面积全世界最小。我们2.6亿农业劳动力种了20.3亿亩耕地,美国237万农业劳动力种了25亿亩耕地,这是天量的差别。中国每年1/5的粮食要进口,花费500亿美元左右。经常听有些专家说小农户和大市场对接,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在全球经济开放体制下,这种规模太小的农业模式必然是穷途末路。一家种了三五亩地,和国际市场接轨,年初说我们还要种大豆,5亩地种的大豆,补贴补不起,而不补贴必定破产。

  中国的华北和西北农业、生活和工业缺水,虽然这几年气候变暖有所缓解,但是总体上仍然干旱。中国有40多亿亩未用土地,大部分分布在华北和西北,东北西部还有一部分。把这些雪山、高山峻岭全部抛掉以后,其中至少30亿亩是可改造可利用的,。

  我们曾经调过水,主要是应对华北城市和工业缺水而调的。实际上是为调水而调水。我觉得调水和改土要结合起来。增加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这样调水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就会复合式增加。

  现在有一派学者将调水视为洪水猛兽,极力反对调水。他们的理由是,大规模调水开发会破坏生态;南水北调成本过高,经济效益不好;三峡大坝也有一些问题。并提出,不要以调水而开源,应当以节流为主,即实施节水战略。

  水的供给越是充足,用水的成本就会下降;水的供给越是紧张,用水的成本会提高;节约使用的水,其技术和方式的投入是有成本的。节约的程度越高,其节水的边际投入成本就越大,好像水是节约了,但是水的成本很高,水价很昂贵。短缺往往使行政提倡节约,这是一个计划经济的理由,而计划经济节约用水,又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短缺。这是无数社会和政策试验提出的规律。

  没有水根本就谈不上生态,发展的空间就狭小,就是荒漠一些地区。调水要与建电站区别出来,南水北调成本高有它的体制问题。国际上调水比中国都多,美国调了300亿立方米水。其中洛杉矶、旧金山等西部这一带调了200亿立方米水。这个地区的农业城市工业发展就是这200亿立方米水兴起的。没有调水,就没有美国西部的兴起。

  我们想一想印度,300平方公里国土,13亿人口,怎么养活印度人?我看了一下数据非常吃惊,它调了1386亿立方米,竟然有23亿亩耕地,其中水浇地比例较大。相当于每个人调了100立方米水。中国14亿人口,把老祖宗的都江堰那些都算上,总共才调了337亿立方米,人均24立方米水。

  加拿大那个国家都调了1900多亿立方米水。其实,我们虽然是国土和人口大国,但是调水和耕地相对是弱国。我们祖宗是开疆,我们应当第二次拓土。开疆和拓土不是一回事,开疆是把这个疆域开天辟地形成国土。而拓土是把形成的国土改造成可利用的耕地、林地、宅地和其他建设用地。

  我们土地的人口密度并不大,还有的是未利用土地。如上图所示,从深蓝到黄的地方,这是降水多的分布。从深棕到深黄的地方,都是干旱的地方。像内蒙东部就有降水不足的面积的干旱地带。这些地方只要有水就长庄稼,就会长林木,就可以改造成工业用地、城市用地、生活用地。

  关于中国的调水,最大的方案有红旗河和渤水西调两个,还有水利部的南水北调小西线工程。当然,调水工程需要考虑地质、距离、水量、成本、是否自流等诸因素。我的看法是:调水一定要与改土结合起来;多水源并举、外水内调、近水近调;多种来源、多种方式、多种路线、多种技术组合;考虑综合成本和风险高低,取低调水成本、地质等风险小等方案;改造沙漠和盐碱地与有关技术相结合;改土和可利用土地分配与土地体制改革和市场机制相结合;调水改土政府公共支出、长期开发贷款、企业为开发主体、社会力量进入、市场化运作结合起来;从用水结构上,自流水用于农业灌溉(当然,要普及节水高效农业),调水用于城市生活和工商业,循环中水等用于林业生态及地下水回灌;建立起水资源的分配和水权交易机制。

  南水北调西线还没动工,如果搞起来能调170多亿立方米水。渤水西调他们想一直向西调到南疆,我认为距离太远,成本可能太高。调到东北西部和华北,可能距离上最优。我还是很赞成渤海水淡化向西调北京、天津、辽宁、河北、蒙东、蒙中、山西、陕北的这一半方案。

  淡化取水,有的说在渤海湾中间这个地方,有的说在渤海湾北部的这个地方。渤水西调已经列入工程院的重大研究项目,我在去年研究时,提出了与其他调水相结合,与改土相结合,形成中国北部新经济带。

  这个地方为什么对辽宁非常重要呢?第一、就是要取水,海水淡化,海水淡化最低成本能降到每立方米3块钱,前一阵子我到广东去,有一家科研单位海水淡化制氢综合,还有化工,那可能降2块钱左右。

  假如说就说2块钱,或者3块钱的海水提上来,管道运输,运到这带,加上成本,它用来工业城市商业用水,把腾出来的水做农业这种办法。这个地方如果发展取水的话,取330亿立方米水,基本上把华北及内蒙东北、中部这一带的干旱情况都解决了。但是大大的缓解了。从全国来讲,主要是北部新经济带半干旱未利用土地,包括一部分干旱草原改造出来,多的话能不能改造出10亿亩耕地,草原已经转换成耕地,比如说有8—10亿亩耕地,还有1—2亿亩林地、园地,再有六七千万亩的建设用地转化,这样就可以取消耕地红线,也可以取消建设用地指标,这是总体上的想法。

  但是对于辽宁来说,如果真正实行这个战略,它是非常大的机遇,取水,水运到这里是有偿使用的,水形成巨大的产量,而且300多亿立方米的水是有偿使用,得花钱的,这是第一; 第二是取水带的核电、热电和淡化联运,余热淡化水;第三是综合的产能,比如说制氢、化工、盐化工等等,制碱。另外装备,整个海水淡化的这些装备的制造,管道等等。

  这个工程咱们国家比较大的战略性意义是什么呢?其实我最近看经济增长计算索洛模型,最早的模型有土地,它的假定是土地是固定的,而且土地上投入化肥,投入资本是边际递减的,所以在索洛模型里拿掉了,人口是变动的,资本是变动的。但是如果我们拓土,比如说每年增加多少,我们增加十年,在索洛模型中就应该土地投入要素,而且可以推动经济增长,每年就会加大一个百分点的增长率。我前几天给我的团队讲了一次课,我说调水拓土做一个理论上、学术上的,可以研究计算一下,如果土地要素增长加入这个索洛模型,每年新获得的增长潜能有多大?而且,用实实在在的土地要素投入的增加,来计算增长,是实有的资产,会有实有产出,是靠谱的经济增长。

  我认为辽宁应当积极,甚至省里出钱,把这个项目研究一下,。项目应当摆在什么地方,装备、制造、淡化和电的联运条件如何。因为取水口各外都可以,只是是不是最优。河北有取水口,天津也有取水口。应当把这个水口放在哪等等,我认为辽宁应当有所竞争准备。

  辽宁海湾水污染程度低;离蒙东蒙中干旱距离近,特别是辽东、蒙东,渤海海水淡化向西调水;绕开人口密集和建设成本高的地方;工业基础条件较好;各种发电、装备、化工、制氢等等可联动。

  海水淡化,综合化工,输水管道,各类装备可形成一个产业体系,而且是持久的将海水转化为资源和产品,卖水及衍生品产业,辽宁相当于卖海水,而且衍生的产业是一个体系,这是比较大的机遇。

  二、东北—沿海贯通经济带与大烟海底隧道

  从全国的经济运输和流通看,现在辽宁半岛以及辽西走廊断点和卡脖子的两个地方。货到大连、烟台这个两地方卸下来,再装船、再物流、再仓储,到这又装卸,运到山东河北,以及东北和等地,成本非常高。而且,两地的人员流动,公路、铁路、高速和高铁都形成断点,绕辽西走廊经过天津,甚至北京,时间增加,距离绕远,流动成本提高。再拓展东北与关内辽西、京津通道,在人口密度大,拆迁费用太大,建设成本很高,绕行的成本不低。

  因此,大烟海底交通隧道,这是第二个大的工程。我觉得大烟隧道对整个东北、华北东部的长三角,甚至与“一带一路“东北周边经济连通,有非常大的意义。

  我们花2400亿的钱去修一条铁路合算,还是我们花同样的钱把这一海底隧道打通,公路、铁路、高速、高铁连通合算呢?我认为还是这一大可改变经济布局的工程合算。把这个隧道打通,是真正振兴东北的非常重要的战略性的工程。

  开通了东北到东部的第二通道,它是直的,不是绕京津线,疏通了东北到关内的“卡脖子”问题,隧道建设期投资、材料、装备制造、施工等拉动辽鲁两地的各类需求。节约了东三省与中国东部经济区的运输时间和成本,改善了东北、华北和长三角的产业分工协作和市场,重塑经济布局。如果把这个隧道打通,疏通东北周边等地,东北、到中国华北的长三角经济,甚至远到珠三角的沿海经济通道。

  而辽宁,则在调水形成的横向北部经济带与大烟隧道纵向东北至沿海经济带的结点上,其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

  投资应当选择升值的资产,特别是土地,改造了土地会形成资产,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瓶颈和做强中国的重大项目。选择这个项目,我们也有储蓄和积累能力,有这种能力了,不像几十年前没钱。技术装备、施工能力,已经达到建设重大项目的能力了,而且有一些施工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还过剩,需要加以利用。应当政府主导,监督预算,竞争参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因此,专家们的关注点和建议要重视,积极参与工程院、水利部的规划,地方主张要联动,甚至是地方联手专家拿方案,积极与工程院沟通,让他们做一个渤水西调龙头基地工程,或者进一步的大烟海底隧道的方案,我认为辽宁省应当把这个两个预案做好。十四五规划向哪投?我觉得还是舆论的影响,避免一般性工程项目课题的弊病,着重讲对东北振兴产业发展区域联动对外开放和经济增长的潜能,体制改革,解放思想都非常重要,这两个工程,不仅对全国重要,对振兴东北重要,对于辽宁更是有切身的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王进和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08 翔丰华 300890 --
  • 09-07 奕瑞科技 688301 119.6
  • 09-07 爱克股份 300889 27.97
  • 09-07 稳健医疗 300888 74.3
  • 09-07 谱尼测试 300887 44.4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