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巴菲特的投资逻辑是宏观还是价值

2020年09月04日13:52    作者:夏春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者 夏春(诺亚控股首席经济学家)

  就在我们8月11日对市场广泛误读的巴菲特指标做出澄清之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公布了今年二季度财报。投资组合里面,苹果、美国银行、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卡夫亨氏持股比重不变。减持的股票有:摩根大通、富国银行、纽约梅隆银行以及万事达卡、Visa、PNC银行等。出清的股票则是有高盛、西方石油、美国四大航空股。

  唯一新增持股为加拿大金矿股巴里克黄金(Barrick Gold),这是全球第二大金矿股,投资总额5.64亿美元,仅占伯克希尔投资组合的0.28%,但这笔投资占巴里克黄金股权的1.2%。

  市场感到惊讶,因为巴菲特曾多次嘲笑黄金投资,认为黄金并非有生产力的资产,指的是黄金没有股息或利息收入、金价被投机者炒高,以及黄金投资长远会跑输其他有生产力的资产等等。

  坦率讲,这个观点不完全准确。根据摩根资产的统计,2005年6月到2020年6月这15年,黄金的年化收益率接近10%,是同期绝大部分资产类别(发达和新兴市场股票、不同等级债券、对冲基金各种策略、全球私人住宅、房地产信托基金等)中表现最好的,而排名第二位的美股年化收益约为9%。

  那么买入金矿股是否代表巴菲特非常看好金价的表现?虽然我们认为在美联储“平均目标通胀”新政策框架下美元面临贬值,以及大国地缘政治紧张的环境下,黄金值得适度持有,但必须指出的是,看好一只金矿股不完全等同于看好金价。金矿股的盈利除了受金价影响,各类成本因素亦是关键,包括开采成本、人工成本、利息成本及运输费用等。假如金价在一年平均上升15%,在经营杠杆作用下,金矿股的涨幅是有机会翻倍的。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表现最好的基金恰恰是黄金和贵金属类基金,比科技类或医疗类基金都好,涨幅24%也明显高于黄金价格17%的涨幅。

  当然,即使金价不变,一只好的金矿股在成本改善下,盈利亦有机会上升。相反,也会出现金价上升而个股盈利下跌的情况。除了金价及成本因素,投资金矿股需要考虑现有产量、未来产能规划、矿产素质、市场份额、行业竞争,资产负债表及并购机会等因素。在一般情况下,以中长线投资为目标的投资者很少会在看淡黄金价格的情况下而投资金矿股。价格仍是影响盈利的一个关键因素,巴菲特这次买入至少是代表他认为金价的下跌空间不大。

  买黄金不等同于买金矿股或黄金基金。类似地,买房子,和买地产股或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的收益率也是差别非常大的。过去10年,香港房价平均涨幅117%,恒生地产股为16%,而REITs的平均涨幅为139%。

  众所周知,巴菲特不做宏观投资也不做行业主题投资,他的名言是,“即使美联储主席告诉我他每天的行动,也不会改变我的投资”。他的价值投资关注的是那些能够产生长期现金流、管理团队素质优秀、在所处市场拥有竞争优势、能为资本提供长期回报的公司。

  如果巴菲特担心宏观因素例如美元贬值或者未来通胀上升,他更需要对前五大、占投资组合比重七成的美股进行调整。事实上,过去十年宏观上的低增长、低通胀和低利率明显不利于价值投资,但巴菲特并未对投资组合进行大的改变。

  仔细分析会发现,巴菲特买入巴里克黄金是因为这家公司的未来展望和现金流创造能力都非常强劲,而且被视为全市场经营管理最佳的金矿业上市公司,公司的CEO的领导能力非常强,注重环保生产,也在布局铜的生产。巴菲特从伯克希尔近1,500亿美元的现金拿出不到6亿美元投资它,不值得大惊小怪。相比之下,巴菲特持有的苹果股价市值就高到1250亿美元。

  8月30日巴菲特过完九十大寿,伯克希尔旗下的子公司宣布,在过去的一年,分别买入五大日本商社略高于5%的股份。当中包括伊藤忠商事、丸红、三菱商事、三井物产和住友商事。日语“商事”通常翻译成商社。这次投资金额为62.5亿美元,伯克希尔未来更有可能将持股比例增加到最高9.9%。这个选择是因为一旦达到10%的持股比例,就需要得到这几家日本企业董事会的同意。

  消息传出后,市场再次感到意外。因为这是巴菲特第一次买入日本股票,破了天荒。我清晰地记得去年在奥马哈参加巴菲特股东大会时,就有股东问他为什么不多买一些国际股票,当时巴菲特就说主要是因为自己更了解美国股票,对国际股票不太关注。当时还半开玩笑说,如果有国际公司欢迎他的投资,是可以主动上门自我推荐的。

  另外一个股东问他会不会考虑再买入中国公司,他回答说很欣赏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比亚迪和中石油上的投资业绩也很好,有一些目标正在考虑。当时我就感觉巴菲特说话很有艺术,因为众所周知,当时中美贸易摩擦,美国正好在股东大会之前宣布要额外增加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但是巴菲特并没有用这个作为暂时没有买入中国股票的理由。

  巴菲特这次的投资对象不是普通的日本企业,而是日本传统的五大商社。它们涉猎业务范围十分多元化,由经营连锁便利店,到能源、矿冶、金属以及机械、纺织等轻重工业都有所参与。现今的商社虽然已经扩大业务,尽量多元化发展。但它们的收入大多都是离不开原材料、能源、金属等与日本实体经济息息相关的工业。

  伊藤忠会长兼CEO针对巴菲特的投资,表示“世界知名的投资家对鲜有起色的日本股票、尤其是商社股票投以关注的目光,这对于日本市场整体来说是一个大好消息”。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背后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由于疫情导致的能源、原材料价格下跌,日本商社业绩恶化,再加之“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投资”理念的普及,使得能源、原材料等对于环境不利的股票不太受欢迎;

  第二,商社是日本在财阀传统下特有的产物,近似于美国大型综合企业集团,但前者的结构和关系更加错综复杂。特别是日本法律对混业经营、交叉持股、关联交易等相当宽容。通常,一个财阀家族会以一家商社为控股公司,掌控金融、工业、科技、零售、通讯、基建等诸多产业。财阀可能只持有商社一两成股权,就可以间接控制较股票市值高出几十倍甚至百倍的资产运作;

  第三,商社常有“内部人控制”等公司治理不良现象,伤害其他股东的利益。投资商社与现在流行的ESG投资理念不符。这也是日本股市在1990年泡沫破灭之后长久难以恢复的重要原因,海外投资者一直对日本商社敬而远之。在美国股市,也有明显的“大型综合企业集团股价折价(Conglomerate Discount)”现象,也就是说把这些企业拆分后上市,反而可以获得更高的市值。

  巴菲特的投资也引发了是否应该投资日本股市的讨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12年底上任前,日经指数从1990年的高点被动性下跌到大约9500点水平,随后安倍经济学的前“两支箭”(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日元贬值和日本企业利润上升,使得日经指数上升至目前约23000点,累计上涨140%,而同期美股涨幅160%差不多。

  即使日本央行采取了大规模量化宽松、负利率,以及买入大约8%股市市值的背景下,日经指数现在点位仍比1990年的高点低40%。而美股刚刚超越疫情之前的高点。

  安倍辞职后,我们认为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最有可能接任日本首相,继续推动安倍经济学的“第三支箭”来改革日本的经济结构,释放民间投资活力。这些年,日本商社在公司治理、重视股东价值上有所改善,正是与此有密切关系。巴菲特的入股很可能进一步促进公司治理改善。

  考虑到日本的政经环境相对稳定,有望成为美国“印太战略”和“去中国化”下的赢家,比如部分产业链从中国回流日本,汽车、电子产品、半导体将因此受惠。甚至还有一些观点认为香港的国际中心地位会被弱化,有利于提升东京的金融发展。对此,我们并不认同,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会更加牢固,将来的前景更加光明。

  巴菲特投资日本商社,一种可能是担心美元贬值、通胀上涨这些宏观因素,但过去他很少以此为理由进行股票投资。我们认为,更可能的是他希望在美国之外找到一些好的价值投资标的。毕竟美国现在还是成长股的天下,而巴菲特在从70年代至今的三次成长股浪潮中,都选择了袖手旁观,苹果可能是唯一的例外。

  从价值投资的一些常见指标来看,伊藤忠商事目前股价预期市盈率为9.5倍,股息收益率(Dividend Yield)为3.2%;丸红市盈率8.8倍,股息收益率2.4%;三菱商事预期市盈率为16倍,股息收益率5.3%;三井物产Mitsui预期市盈率13倍,股息收益率4.2%;住友商事目前股价为过去12个月每股盈余9.3倍,2021年度可能面临亏损,但2022年度预期市盈率为9.3倍,股息收益率5.1%,基本上估值合理,股息收益很有吸引力。

  不过,这五间商社的股东权益回报率ROE表现一般,只有伊藤忠商事的ROE达到15%,住友商事、三菱商事、三井物产的ROE都低于10%,分别只有1.96%、7.65%、8.12%。丸红过去一年更是录得亏损。

  消息公开之后,伊藤忠股价8月31日上午一度上涨6%,创出年初以来新高。三菱商事上涨10%,三井物产上涨9%,住友商事上涨11%,丸红也上涨14%。这恰恰体现了巴菲特的影响力。有研究发现,跟踪巴菲特的持仓披露,模仿他的买卖,将长期跑赢大盘。

  除了商社股从盈利能力来看已经低估,巴菲特还在考虑与日本商社展开商业合作。伯克希尔的旗下的能源企业是保险之外的主力业务,通过日本商社在能源产业合作,参与到日本商社在新兴市场国家项目,也有助于改变投资对象偏重于美国的状况。当然,如果未来宏观因素发生明显改变,那么巴菲特就可以同时享受价值股和日元相对美元升值的收益。

  学术界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最初的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当“比较优势”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奖之后,这个现象就消失了,更常见的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对这种“产业间贸易”的理解获得诺奖肯定之后,这个现象又变回到从前。金融学同样如此,价值投资在华尔街流行时,学界并无研究,1992年之后学界重点研究价值投资,成长股持续跑赢。当学者们不再关心价值投资时,它的有效性又回来了。金融危机之后,价值和成长再次逆转。而现在人人拥抱成长股时,巴菲特的举动值得关注。

  总结来说,巴菲特的投资作风,常常是在大家觉得无聊无趣的公司中找到价值,他乐于对看好的标的进行集中投资,而非分散。这次他投资巴里克黄金和日本五大商社可能主要就是因为获利前景看好。当然,巴菲特也不是神,让一切由时间来检验吧。

  (本文作者介绍:诺亚控股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夏春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