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TCL并购事件再追踪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 11:42 《全球财经观察》 | |||||||||
并购分析第一篇: 在现今全球最大的彩电企业TTE成立之前, 李东生一直处于不断推翻自己决定又不断重新拾取信心的过程之中 文| 张衍阁 发自广东惠州
当李东生拍板决定与汤姆逊合资后,“豪赌”说法也伴随着他走到今天。当然,决定的作出需要企业家的战略眼光和勇气,而时代的裹挟以及机缘的来临却更重要。 “没并购前,TCL的彩管多从汤姆逊采购,两家公司的高层来往也很紧密。”TCL集团品牌管理中心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全球财经观察》。 “早在1999年,李东生董事长和袁信成副总裁在新加坡就与汤姆逊的总裁查尔斯岬鹿泄哟ィ滥费贩矫嫦M芄挥隩CL成立合资公司并能够控股。”这位人士说。但是当时李东生没有同意。在那位人士看来,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TCL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影响力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自身条件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与TCL一以贯之的企业目标相关——“TCL在股权结构合作中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我们希望这种合作关系不能影响TCL是一家中国企业的性质。”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2003年。汤姆逊再次向TCL表示了合资的意向。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汤姆逊的条件有所松动,即汤姆逊可以考虑放弃控股权。 据TCL集团知情员工介绍,2003年7月7日,李东生与集团董事胡秋生、集团总裁助理严勇代表TCL与飞利浦在香港洽谈合资事宜,但飞利浦对此并不热心;7月8日,恰好也在香港的汤姆逊CEO查尔斯德哈利提出双方见面的建议,并在会谈中单刀直入地提议双方在彩电业务上展开合作,开出的条件与TCL原来与飞利浦谈的条件差不多。李东生当即作出了愿意合作的意向性表态。 “汤姆逊彩电业务的品牌市场战略不太成功,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现在我们接过来以后,新的合资公司我们控股,如果搞不上去,我们就要承担亏损的责任,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实际风险。”李东生说。TCL聘请国际著名投行摩根士丹利和BCG顾问公司为其出具了风险评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让李东生“几夜难眠”—— 根据过往的数据,全球企业重组整合的失败率为60%。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企业文化背景的差异和企业管理团队风格的差异难以消除。另外,对于TCL,收购重组德国彩电企业施耐德与美国渠道商GO-VIDEO项目的失败也是前车之鉴。而缺乏足够完全胜任的国际业务管理干部,也是TCL的现实状况。 然而现在的机遇又是千载难逢。“在做项目分析时,我们认为,这个机会对我们几乎是唯一的,全球性的电视企业屈指可数,如果我们不做,今后很难再有这样的条件来形成全球产业第一的机会。”李东生说。 TCL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TCL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现任董事总经理严勇也表示,“毕竟,在国际市场上要花上5到10年的时间才能打造一个和汤姆逊及RCA具有同等知名度的品牌。既然都要冒险,我们就选择了和汤姆逊的合作。” 在资产和股权的认定方面,TCL显然对最终达成的比例很满意。“我们争取了一个好的估值原则,双方同意以经济模型来估值,我们业务是赚钱的,他们是亏损的,以经济效益来评估,我们的资产有更大的溢价;结果按净资产计算,对方投资2.6亿欧元占33%股权,而我们投资2.3亿欧元占67%的股权。”李东生在2003年11月1日的集团经管会议上回忆了谈判的过程。 同时,公司处理了造成欧洲业务亏损的法国工厂,并且把数字电视研究所放入合资公司,确保技术的竞争力。 为此,TCL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需要向TTE注入旗下全部电视机业务;而汤姆逊注入的业务和资产则是现时经营的Thomson电视机业务,具体包括其在墨西哥、泰国、 波兰、印度和中国的电视机生产工厂,以及位于德国菲林根、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和印度的三个研发中心。 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双方所有的品牌仍然归母公司,但是新成立的TTE公司则可以免费使用。合资公司不拥有汤姆逊电视机业务已申请的专利技术,合资后TTE需要就使用这些专利与汤姆逊签订专利许可协定并按照协定缴纳费用。谈判进行了三个多月。达成的合同文本就有40多份。2003年10月,双方合资的前期最为艰苦的谈判终于画上了句号。2003年11月3日,TCL国际控股公司(1070.HK)在香港联交所发布了有关成立一家合资公司的谅解备忘录的公告。 1月28日,TCL与汤姆逊签订了正式的合作合同。就在此合同签订后两天,TCL集团(000100)在深交所整体上市。2004年7月28日,TTE在深圳举行开业庆典,宣告公司成立。8月1日,TTE公司正式在香港注册。公司运营总部设在深圳。李东生出任新公司董事长,公司首席执行官则由TCL集团副总裁赵忠尧担任。新公司拥有员工29000余人,2003年全年彩电共销售1850万台,居全球第一位。合并后净产值超过4亿欧元,也居全球第一。其在全球有10个工厂,5个研发中心。 联系记者zhangyange @gfo.cn 相关专题: 《全球财经》特别报道系列文章:解剖海外并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