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银行业:本次加息行业估值无实质性影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2日 17:41 中信证券

  中信证券 杨青丽

  事项: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为了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决定:(1)从6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准备金率0.5%;(2)从5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0.09个百分点。

  点评:

  整体判断:

  对银行股没有实质上的影响。

  坚持对紧缩手段的综合评价,不能机械和单一。无论是升息、升值,还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都是紧缩措施,除了影响存贷款利率外,还影响债券及同业的收益成本及价格上、资产质量及信贷等业务增长方面。所以判断

宏观调控对银行影响,应综合地看,在分析完细细碎碎诸多因素之后,将目光落在:银行利润与预期比,而不是与不调控比,是增长的还是下降的。

  适当的宏观调控政策使经济能够平稳健康地增长。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提升使经济周期不会因调控而产生大起大落的波动,加上银行业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从制度上避免了大发展之后必是大不良历史的再现。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宏观调控,其目的不是使经济停滞发展或倒退,而是对发展节奏和发展方向的微调,是对微小偏离的纠正,是为了保证更有质量的发展。从银行业的角度分析,一方面宏观调控并未改变其增长的趋势,另一方面及时的宏观调控避免了银行业因为贷款冲动而产生潜在不良资产的后果,因此调控并未改变银行持续增长的主题,而是使成长的过程更加健康。如果不进行调控,意味着照此速度,贷款增长会更高,从而银行业绩将有超预期的增长。如果进行调控,并没有改变经济增长趋势,同时经济波动并不大,所以银行业绩仍在预期之内增长,资产质量下降也在可控范围之内,以市值计价的债券等资产损失也可以消化。从而股价也伴随预期业绩增长而仍然可以保持上涨趋势。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影响分析并非是强烈的紧缩信号。

  在货币供应适度的情况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非是强烈的紧缩信号。这是我们在2005年1月28日<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可能性探讨>中指出的。因为如果是本币供应如果存量不动,上调一次就抽走一些,自然是紧缩的,但是现在的真实情况是由于升值预期的存在,外币持续进入导致本币存量不断增加,上调一次仅使增量减少一些,并非强烈的紧缩。

  对银行股价值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或其它“紧缩”手段是经济扩张或持续增长过程中(升值预期伴随)的必然。在经济增长势头没有发生转折之前,紧缩并不改变

股票预期。所以对股价不会产生负面影响。这是我们反复强调的观点。

  

利率调整的影响分析实质影响不大。

  依然维持2006年4月28日加息以来,我们对近期一系列货币政策调控对银行股影响的观点,即不影响我们对2007年银行股贷款增长及利润增长的预期、不影响我们对银行股的评级。

  具体影响分析:

  静态的看(即假设资产负债的结构不发生变化),此次利率调整缩小了银行的利差,对银行的短期利润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根据其调整的结构性特点,短期及活期存款占比越高、5年以上贷款占比越少的银行短期内利润受到的负面影响越低。即使按照一系列偏谨慎的假设,此次利率调整对银行短期净利润的影响也仅为-6%;而根据估值模型,折线期前三年在整个估值中的占比为10%左右,因此对银行估值的影响仅1%左右(中长期我们已经假设了利率市场化下银行业净息差缩小的趋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