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个体的崛起》独家连载 > 正文
 

个体的崛起 第二十一章:个体化领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7日 16:33 新浪财经

  《个体的崛起》由欧洲首席管理大师莱恩哈德.斯普伦格撰写,是当前德国最具影响力的管理类畅销书,仅在欧洲的销售量就已超过三十万册。此书一经出版便得到了英国《金融时报》、德国《镜报周刊》、《世界日报》、英国《管理杂志》等强势媒体的大力推荐,并凭借其极具颠覆性的管理哲学,在欧洲企业界倍受瞩目,作者斯普伦格也因此被公认为“德国唯一能打动人心的管理大师”。

  《个体的崛起》莱恩哈德.斯普伦格 著,当代中国出版社授权新浪网独家连载,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强化员工的自主性

  做你自己,不要做小丑。

  ——美国摇滚歌手布鲁斯.斯普林斯廷(Bruce Springsteen)

  无价之宝

  上帝创造的是个人,而不是人类。每个人都与众不同:有自己的想法、行为方式、独特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和动机。我们应该尊重个体,欣赏并接纳他们的特质。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因此,组织中的个体都价值连城,都是应该被保护的稀世珍品。

  领导可以让每个人都重新开始。

  个人化领导是对付“齐步走”的利器,能避免员工的个体性和独特性在一致性的步调中消失。领导们都知道,如果能让集体和员工的需求和谐一致,最后肯定能让双方受益。因此,他们会把员工当作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个体创造性,并重视他们的不可替代性,把员工视为自己的工具或自己的一部分。

  独到与固执

  个人化领导的任务不是把员工塞到岗位上,让他在企业里变得默默无闻。个人化领导的任务是让个体找到合适的职位,让企业和岗位来适应员工。“企业必须以个体为中心来建造。”主管必须重视员工之间的差异性,不触及他们的独特行为方式,不扰乱他们的独特意愿,允许员工展示自己的优点。主管应该扪心自问:“我如何才能让员工活出自己,无须去雕琢他们?”他们应该将员工的创造力置于格式化和标准化之上,将员工的利益置于组织的利益之上,不要为他们寻找模范与表率,或是在企业中引入过多的管理工具,“把不可以放在一起的东西放在一起”。他们应该让员工越来越认同自己,不再否定自己。就像爵士乐团所奉行的原则典范:“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用自己的方式去演奏,并随时准备配合其他成员,这样才能演奏出和谐的音乐。”

  这就是个人化领导的艺术:放开员工,让他们做回自己。保持员工的多样性,将冲突转化为机会,让企业成为开放型组织,个体才是企业生存与成功的关键。

  相遇相知代替加工处理

  个人化领导的动力不是让员工适应既有的标准,而是让他们懂得与他人的相处之道。因此,领导关系就像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我指的不是情欲上的相爱,而是人与人之间最深的联系—他们不能把员工看作教育对象或等待救治的病人。

  领导的任务不是改变他人,不是从事教育或医疗职业,他们所能决定的只是:“是否让某人继续从事这场游戏。”重要的是,他们必须确保企业在竞争中能存活下去,所以他们必须信任员工,相信他们自我要求的能力,尊重他们的个体性。我们应该

  强化员工而非对他们进行加工处理。

  这些要求对于管理人员本身也同样适用,如果管理人员只想把领导任务简化为某个单一目标,他肯定无法完成复杂的任务。个体化领导允许管理人员用自己的方式处理问题—当然同事也享有同样的权利;他们知道自己的领导方式跟其他人不一样,所以他们也应该允许他人有自己的领导方式。个体化领导不需要管理工具,也不需要为员工树立学习榜样。他们不在乎管理的头衔,他们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短期的和长期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质的和量的。就像2000年奥斯卡影后希拉里.斯旺克(Hilary Swank)在发表得奖感言时所讲的一样:“今天,我们不仅要接受个体的差异性,还要为此庆祝……”

  领导的黄金定律

  在大多数企业中,个人化领导没有一席之地,因为开放的心灵会破坏控制者的一致性和适应者的自满,并挑起模仿者的恐惧。对于组织来说,多样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致性的解答,并在每一次组织变革之后都给出统一的答案。所以,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往往会破坏员工的自主性。

  每一项规范对于创造性、创新能力、公司的弹性与员工的责任感来说,都是一次致命的打击。因为标准化会弱化员工的责任感,让他们过于小心谨慎,而这种谨慎的心理会使员工拼命追求符合标准的行为模式。完全的责任感应该允许员工超越规则、甘冒风险、放弃标准,这才是企业未来成功的关键。

  我们需要能容纳怀疑和矛盾、接受改变的领导,他们不会将员工的个体性视为威胁,不会忽视责任感的价值,能够把不确定性看作一种机会。我们需要成熟的管理人员,能在施与受之间取得平衡;对下级不苛求,能和他们签订公平的协定,并要求他们遵守协定;保证和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高质量的管理要求包含两种意义:对自己和员工的要求都很高。

  认同以上观点的管理人员所面临的任务是很艰巨的,他们必须在多种可行性方案中做出决策;必须保证别人有权按照自己的行为方式处事,不必因为别人这样做,自己也必须依葫芦画瓢。他们必须自问:“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能放弃吗?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这些行为的副作用呢?”他们必须在各种极端中寻求平衡,避免让自己处于两难困境,但也不能成为想两者兼得而不敢决策的胆小鬼。但很多企业却完全相反,他们披着多样性的外衣,却害怕冒多样性的风险……一个围绕个体建造的企业,不会用各种规定来限制员工的行动,他们会让员工甘愿接受管束;甚至为了发挥员工的创造力而不惜摧毁现有的结构。

  给员工一个放手一搏的机会。

  从自己的观点出发

  强化员工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常常会被当成管理阶层推诿决策责任的代罪羔羊。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我认为:不应过分管束,但也绝不放任自流;既不剥夺员工的权利,也不应视而不见。我常听到管理人员说:“员工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不过我认为他们更想说的是:“如果必须降低经营成本、减少资源投入,员工是最主要的裁减目标。”如果没有员工,也就谈不上什么企业品质。品质的差别只在于员工和管理人员之间,在组织间是很难产生的。只有远离员工才能评判员工的绩效,而绩效评估是残酷与主观的,管理人员决不能“未判先怯”,主管应该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不引入其他所谓“客观”的评价工具,来掩饰评价的主观性。一个对自己的观点充满自信的主管,才是有责任感的主管。

  企业并不是具有相同性格的人的组织,而是共同解决问题的团体。所以,企业内的人是多种多样的。企业应该让员工有自由选择的机会,我们也需要新的管理人员,让他们能够选择自己的管理策略,运用自己的管理哲学。我们不能制定出一个“一刀切”的标准,而要让他们有所差别,实事求是,在某个领域选用某种管理策略。

  反对一视同仁

  个人化领导必须注意:在做每个决策前都要反省一下,“这个决策是否考虑到了公司的不同层面?是否能够提高员工的自由度与责任感?”在此,我想提出一个管理界里的重要定律,那就是—

  管理无绝对!

  管理界里根本不存在黄金管理定律。即使有,我也建议你千万不要照着做。

  演化论告诉我们,突变(也就是“例外”)是自然界的基本生存原则,因为它能维持生态体系的多样性。所以,在管理中,管理人员不应该把例外当成威胁。对自然界而言,正是这种突变的复杂性,造就了物种的多样性。同样,例外才有创造力,才能保证企业的生存。我们知道,如果一个系统中不允许例外的存在,这个系统一定会走向消亡—因为它将无法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例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适应变化的机会。为什么我们不能允许例外的存在呢?难道我们本身不是一个例外吗?请记住:每个员工都是一个例外!把你的员工看作不同的个体吧!

  但是,当这些例外的利益相互冲突时,领导阶级就必须设法在它们之间找到平衡。我们的法律秩序中就充满了例外:青少年是刑法的例外;公务员是医疗保险制度的例外;穷人收听广播可以免费;残障人士无须服兵役。当然,有些事情是不能有例外的:假如你想在圣诞夜当圣诞老人,你就不能在家休息;当你的某个下属违反了目标协定之后,除了开除他外,你可能别无选择。大量的例外之间必然存在利益冲突:有些员工喜欢与人交往,有些则喜欢安静;有些员工向往自由,有些则喜欢纪律严明;有些员工偏好例行公事,有些则善于创新思维。

  我们如何才能知道员工的偏好呢?我无法告诉你准确的答案—你可能犯的最大错误是:把自己的意愿当作是员工的意愿,这会让你陷入自高自傲的境地。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问自己的员工,让他们对自己的感觉负责。只有他们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偏好。

  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完全的平等,你也无法保证自己对所有的员工一视同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生背景、成长环境,任何人的遭遇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是生物上的例外。公平不代表平等。

  公平是按照每个人不同的条件区别对待,而非依照一个人的标准。

  自由也不是没有限制的,没有限制的自由只是空谈。真正的自由是在界限之内的自由。那界限又是什么呢?界限是各种不同的利益所形成的行动限制。在范围之内,所有的参与者都必须遵守游戏规则。如果企业想通过权力制定出人人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那么必定会扼杀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就像作家托马斯.罗斯福(Thomas Roosevelt)所写的那样:“我们应该改造长颈鹿园,使它也能适合大象的居住。”显然,只有允许多样性的存在,才能从中获利。

  区别对待员工,是企业成功的要素之一。

  但是,自由会不会导致混乱呢?请注意,我说的是有限制的自由。我们所要求的只是更多的个体性、更多的自由空间、更大的主观性,以及更少的规则、更少的束缚、更少的训练和治疗。这样做对员工有什么好处呢?也许他们会得到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有更多的追求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空间,不再轻易丧失自己的性格。

  自信

  在以个体为主导的企业里,管理人员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他人。这不仅仅指开放的工作关系,还包括管理层对自己的认知程度。他们必须对自己的想法、特长和个性有清醒的认识:我在企业中饰演什么角色?什么是我的弱点……所有这些你只能从别人的眼中来发现,你和别人的反差越明显,你就越能看到自己的特点。所以我们常说,领导别人就是领导自己,只有当你了解自己之后,你才能完全地展现自己的自信,才能大声地说出“我就是我”。有自信的领导知道自己的缺点,不会像井底之蛙那样自高自大,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他们会笑着面对自己的错误与失败。

  如果我们想决定放弃旧的权威、传统或自上而下的决策模式,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当然,你可以按照旧的制度行事,但这只能让你迷失自我。睁开眼,你忽然发现,如今的世界可以有多种选择。你必须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不依赖任何人,强化自己的独立性。个体性往往体现在对传统的偏离和反抗上。只有注意个体性,才能发现问题,因为传统的模式只能让你沿着以往的成功路线毫无偏差地走下去。“只有个体化的领导,才能让你赢得员工的信任。也只有个体的个体性,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个体性是危机的起因,同时也是危机的答案。

  个人和市场成功的秘诀正如尼采所说的:“不要把我和别人搞混了!”能提出这种要求的人,就是对自己的能力和特质有信心的人。“做你自己”是个体性领导对自己的基本要求。让自己在合适的地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你也会因此更加自信。

  信任

  所有企业都在寻找未知的价值源泉。人力资源就是企业最大的资产。但它们和其他自然资源不一样,个体是个别的,不是一致的。个体的价值也正是在于它的独特风格和不可替代性,不过,这对企业来说是很难控制的。如果企业想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就应该学会“对个体充分信任”这门课程。创造性无法在严密的组织结构中产生,自由才是培养创造力的温床。但是自由也不是没有界限的,企业必须对此有所控制,在秩序与自由之间取得平衡。

  企业必须游走于规模经济和高效率之间。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未来的企业必须努力将策略性领导和个体的创造性结合起来,我们不应只要求个人来适应企业,而应让企业个人化、弹性化。当然,我们也必须做好处理紧张关系的心理准备。

  现代企业正面临着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大的挑战。我们必须让企业更开放,更易接受员工的多样性、差异性、独特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回答这个问题:如何将新事物、改革和创造性带到企业中?我们无法给出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每个企业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决定;聪明的管理人员,也不会要求员工做出改变或遵守一堆条条框框—他们不会不断质疑组织存在的目的和意义。我们应该知道: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虽然有些讽刺意味,但我不得不说的是:最好的管理,就是不要管理。

  
  《个体的崛起》独家连载
《个体的崛起》作品介绍
《个体的崛起》序言
第一篇:无所谓企业
第二章:培养企业家精神
第三章:360º评估
第四章:训练班
第五章:绩效评估
第六章:员工意见调查的本质
第七章:个人发展方案

第八章:团队梦想 梦想团队
第九章:目标协定的结果
第十章:心理分析课程
 
 
第十一章:认同或独立思考
第十二章:以个人为中心的企业
第十三章:新领导哲学
第十四章:有效干扰员工
第十五章:精挑细选

第十六章:职务安排
第十七章:维系员工的要素
第十八章:企业效益
第十九章:决策管理
第二十章:教育
第二十一章:个体化领导
《个体的崛起》后记
《个体的崛起》书评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管理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