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 新浪首页

 

《个体的崛起》:德国最具影响力的管理类畅销书

推荐图书



南平寓言

 


永不绝望


 

 

 

作品介绍
 
《个体的崛起》由欧洲首席管理大师莱恩哈德.斯普伦格撰写,是当前德国最具影响力的管理类畅销书,仅在欧洲的销售量就已超过三十万册。此书一经出版便得到了英国《金融时报》、德国《镜报周刊》、《世界日报》、英国《管理杂志》等强势媒体的大力推荐,并凭借其极具颠覆性的管理哲学,在欧洲企业界倍受瞩目,作者斯普伦格也因此被公认为“德国唯一能打动人心的管理大师”……[全文][发表评论]
读者感言
   
以人为本,无疑是这本书最大的特点。以往的管理类书籍中也提“以人为本”,但那是满足组织优先、企业利益第一条件下的以人力资源为本,并非本质意义上的以满足人自身需求为本。斯普伦格顺应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风起云涌的“个性解放”、“个体崛起”的社会思潮……[全文]
作者的话:
    “如何管理员工”的书籍有如过江之鲫,不胜枚举。也许某些读者强烈地期盼能从我的分析中找到解决之道,但我想我会让你们失望的。本书提供的既不是一个通用的解决问题的济世良方,也不是轻松诙谐的轶事小品,它是能帮助我们从正在经历的变革中生存下来的指路明灯。尽管我毫不怀疑我应该给你们提供一个什么东西,但真的没有……[全文]

《个体的崛起》
莱恩哈德.斯普伦格
(Reinhard K. Sprenger)著

  当代人民出版社授权新浪网独家连载,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个体的崛起 第一篇:无所谓企业

 

  许多改革方案的前提是错误的。社会条件在变,劳工世界里的职场文化也在变。人们产生种种反抗行为:反对一视同仁,反对上级的错误任命,反对企业内部“适者生存”的口号。这些管理模式的花俏口号掩盖了眼前的重重危机—个体性![全文]


个体的崛起 第二章:培养企业家精神

 

  “成为真正的企业家!”这句鼓动性的口号是企业内部领导文化的唯一主导。这里所指的企业家是具有上述特质的。如前所述的那些企业家,他们有棱有角,具有很强的个体性,不喜欢合群,也没有外交手腕。他们从不去适应组织结构,而是强迫组织结构适应他们。[全文]


个体的崛起 第三章:360º评估

 

  20世纪70年代初,360o绩效评估制度曾盛行于以色列军方,但是当人们把它引入企业界的初期,得到的却全是负面效果。但是在《财富》杂志评出的世界500强企业中,90%的企业都在用这种方法。绩效评估小组要花上整月的时间和数百万的资金进行评估,这样做值得吗?[全文]


个体的崛起 第四章:训练班

 

  一个好的教练,一方面要经常给人建议,另一方面要随时吸收别人提出的建议。训练班的讲台上站着教练,下面坐着学员,在这个教与学的过程中,个体的需求被完全忽略。这种全方位的“急救式”领导,就相当于把教练丢到诊疗室里,让他们带着优越、权威和分析给员工们作出诊断,而下属们只要按照主管的要求发展即可。[全文]


个体的崛起 第五章:绩效评估

 

  这类评估方法被冠上了科学的光环,试图在评估过程中完全排除个体的主观性。如今,这股客观、公正的趋势依然锐不可挡,企业各部门的评估与控管依旧以“客观”、“公正”作为最高准则。我想问的是:绩效评估包括哪些项目?这些互相影响的因素之间如何互为因果?简言之,我们到底如何判断事物?[全文]


个体的崛起 第六章:员工意见调查的本质

 

  在人事管理类杂志上,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出售相关资料的广告,比如《开放是沟通》、《信任文化》、《跨越等级的对话》等等,这些新潮的名称包装着已过时的管理方法。诚实的水晶球却在忠心地提醒你:“小心背后的陷阱!”似乎有人对意见调查制度不满意,觉得有点刺眼,也许是找到问题的关键了……[全文]


个体的崛起 第七章:个人发展方案

 

  个人发展方案本身就是个人发展问题的一部分。它一开始就假设个体是体弱多病的,只有通过它才能恢复健康。它训练员工—直到他们变成思考的侏儒,并在无意中使他们更幼稚、更无能。这种“个人发展方案”就是一个培训系统,最终培养出了没有棱角、不会反抗的“组织人”。[全文]


个体的崛起 第八章:团队梦想 梦想团队

 

  在管理学世界里,“团队”一直是一个近乎于神圣的概念:正面、积极、有创造性,同时也是和谐与道德的象征。我记得20世纪50年代初的民主德国有一个短片,记录了一座纪念碑的揭幕式。纪念碑上镌了一行字:“从我到我们。”旁边还有解说词:“团结就是力量!”“团队精神”一直都存在于很多现代企业当中。我们正处于一个团队爆炸的时代。[全文]


 个体的崛起 第九章:目标协定的结果

 

   谈到目标协定,首先我们应该回答一个问题:“目标协定到底是什么?”在长时间的思考和资料查阅之后,我依然回答不出。行动方向?能量汇集?应该推动目标前进?应该给人一个明确的期望?是一个赏罚尺度?是客体?很可能目标协定是它们的综合。所以,我们不能单独讨论目标协定,应该把它和绩效评估体系和薪资制度放在一起。[全文]


个体的崛起 第十章:心理分析课程

 

  管理策略千变万化,我们常听到的一些口号,诸如转变策略、改革之路、结构重组等等,甚至连员工个体任务的转变,也是人们经常谈起的话题。这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未来要求我们不断改变思想和行为模式。一直以来,人们就开始利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来促进管理任务的改变。从事心理学研究的科学家们也想借此机会大显身手。[全文]


个体的崛起 第十一章:认同或独立思考

 

  过去,企业用“面包”和“鞭子”来管理员工,现在则变成了唤起员工心灵的感动。显然,由于经济条件的恶化,管理基层用意识形态的控制取代了量化的估算,然后再辅以领袖的模范事迹,作为管理员工的手段。因此,管理阶层的最高指挥原则就是:让员工百分之百的认同企业、产品、业务和愿景规划。[全文]


个体的崛起 第十二章:以个人为中心的企业

 

  那么在公司中,谁拥有权力呢?老板、主管、系统还是员工?一般来讲,我们会认为等级高的人是拥有权力的强者,而员工是没有权力的弱者。然而这个模型能适应现在的社会吗?资本家就是权力的拥有者吗?能开除员工的人就拥有权力吗?能行使自己意志的人就拥有权力吗?
[全文]


个体的崛起 第十三章:新领导哲学

 

  没有人能说清楚,优秀的领导人应该是什么样子,况且也没有人感兴趣——除了企业中负责打招聘广告的。事实上,根本没有像电影中所谓的“管理传奇”可供人们直接参照,更没有什么“管理特质”,可以在一夕之间扭转乾坤。让我印象深刻的却是各具特色的领导方式:有些聪明伶俐、行事随意,有些却顽固执拗、行事刻板;有些爱慕虚荣,有些则虚怀若谷。[全文]


个体的崛起 第十四章:有效干扰员工

 

  领导的工作就是协调众人的精力与方向,达成个人无法达到的某一目标。所以,领导是合作关系的“寄生虫”,合作团体是他们的宿主,他们没办法脱离宿主单独存在。领导阶级90%的时间在处理组织之间的问题。他们吸收组织的养分,而人们又无法摆脱他们。那么,员工们真的就像管理学理论中所说的那样无助吗?[全文]


个体的崛起 第十五章:精挑细选

 

  点子是人而不是企业想出来的。当今社会,想法才是企业最重要的产品。因此,人才之争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只有拥有顶尖人才的企业才能赢得市场。然而,对企业来说,人才是永远不够的,而且,就算某方面的人才现在用不上,企业也不能弃之不用。所以,未雨绸缪、储备高级人才对企业越来越重要。[全文]


个体的崛起 第十六章:职务安排

 

  管理阶层必须分清员工们的性格和特点,鼓励他们承担适合自己的责任。人们早晚会发现,他们只想做他们自己,不想成为他人的影子。但是,选用员工的原则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你只要问他一个问题就可以了:“你认为你最大的长处是什么?”帮助每个人找到合适自己的任务,这是对个体的最高尊重。[全文]


个体的崛起 第十七章:维系员工的要素

 

  只靠薪资没办法留住顶级人才,或许只能找到中流之资,而且还可能带来严重后果:那些资质平庸的人会想,在其他地方不可能得到这么高的薪资,结果公司付出高薪,却养了一堆庸才。钱只能保证员工每天都会来上班,却不能保证他们是乐意的。事实上,应该有更好的办法,让员工们每天都能怀着愉快的心情工作。[全文]


个体的崛起 第十八章:企业效益

 

  如果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提高业绩、努力工作、减少例行公事的作风,这些就都不是问题了。人们不能光是索取,还要给予。比如说,薪资就是对员工的报酬。如果你要别人改变什么,你必须让别人也有所得。很多管理人员认为,让员工做一些改变是理所当然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如果某件事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就不必费力去解释。[全文]


个体的崛起 第十九章:决策管理

 

  矛盾也让人们的行为条件变得更优越,矛盾的本质就是自由。由于矛盾的存在, 情况随时会改变,达成目标可能会有多种路径,有时候还会有互相竞争的目标可供选择。在这种竞争环境中,管理阶层知道,他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选择,必须每天寻找新的平衡,依据新的条件作出决定。这就是所谓的“决策”—放眼未知的未来,确定行动的方向。[全文]


个体的崛起 第二十章:教育

 

  我们能学习的是技术、工具的使用和领导的“知识”。比如时间管理,能给那些不能很好扮演自己角色的人提供帮助或建议。但有些东西你是无法学到的,比如他人的内心想法和感受,这些才是管理策略能否奏效的关键。一个刚愎自用的经理,是无法和下属认真沟通的,再好的管理办法对他来说都是无用的。[全文]


个体的崛起 第二十一章:个体化领导

 

  个人化领导是对付“齐步走”的利器,能避免员工的个体性和独特性在一致性的步调中消失。领导们都知道,如果能让集体和员工的需求和谐一致,最后肯定能让双方受益。因此,他们会把员工当作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个体创造性,并重视他们的不可替代性,把员工视为自己的工具或自己的一部分。[全文]


个体的崛起 后记

 

  我们需要的不是多一点或少一点的管理,而是这样一种思想体系:管理人员欢迎改革、怀疑和阻力,不认为员工的个体性是威胁,让员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把种种不确定性看作机会。[全文]



 

欢迎致信财经频道电话:010-62630930-5292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