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 新浪首页

 

《南平寓言》:“三农”药方再审视

推荐图书




永不绝望


 

 

 

作者的话:
 

  2004年一号文件的出台,以及农民政治的种种迹象,无不显示执政者已洞悉农民的苦难。此时,再写一本描摹农村苦难的书,不管煽情得多么成功,于我,于《南风窗》,均属多余。且不论资政价值是否式微,仅就中国农民问题的未来而言,一味地痛陈和惊呼,会不会让公众最终失去解决问题的信心?
  众所周知,中国农民问题是中国新世纪的最大问题,业已在中国权势阶层达成共识。知识分子和具知识分子气质的传媒,当下的视野,当从为农民讨说法,转变到为农民想办法。
  书斋中想不出拯农民于苦难的良策。获知闽北致力于农民问题的中观实验,已经悄悄做了五年多,我从心底生发出“看看再说”的冲动,尽管我满腹怀疑。中国是个出经验的国家,从农业学大寨开始,层出不穷的经验并没有让农民最终走出贫穷的境地。[序全文][发表评论]

  

《南平寓言》
章敬平

浙江人民出版社授权新浪网独家连载,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南平寓言第一章:四王两派

 

  我相信,“榛子王”和“葡萄王”展现在钱财面前的“风格”,对“橘柚王”和“菇王”,始终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后者作为和农民搞利益共同体的典型,代表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的“义利派”。比较之下,“榛子王”与“葡萄王”则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义派”典型人物,他们反对“科特派”跟农民搞利益共同体,他们对钱财的索取,永远不离开传统的“道”。他们成名于2000年代最初的几年,但他们的行为方式却和50年前的中共党员,没有什么不同。[全文]


南平寓言第二章:十品官  一个屋檐,两样人生

 

  两个年届知天命的同僚,怀着相同的良好愿望,从一个屋檐下走上“下派”路,迎来的命运却殊不相同: 一个被故乡民众敲锣打鼓洒泪相送,一个因老乡的举报信提前退回;一个成了巡回讲演经验的成功人士,一个成了内部总结教训时的反面例证;一个接到破格提拔的任命,一个接到“放下思想包袱”的劝慰。[全文]


南平寓言第三章:女市长 寻觅上海小姐的口味

 

  橘子红了。一个廖姓女官员,以流通副市长的身份下派到她脱离不久的乡村社会。南平实验的倡导者,期待9个流通副县长副市长们,领导千余名乡镇长、村长流通助理,迎难而上,最大程度地开拓大流通格局,让后WTO时代的闽北农民,初步对接全球化链条中的大市场,避免“橘子挂枝头,果树当柴烧”的市场悲剧重演。决策层坚信,“上海小姐”们的口味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闽北的农民们再也不能依据十数年前的老皇历,供应生产粗糙的老山货了。“时运不济”当上流通副市长?[全文]


南平寓言第四章:大奶总管 回去还是留下

 

  “大奶总管”: 回去,还是留下名义上还是政府官员的陈鸿辉,事实上已是一个道地的土“红顶商人”。旁观者说,名实不符的闹剧,是历史制造的一个小小误会。若没有下派民营企业助理的官方制度设计,他可能还在当他的乡镇长。被下派的他去一家被称为“大奶”的著名龙头企业,顶替了一个并不实用的“博士总管”的缺口,却在半路上遭遇了中纪委和中组部的“清理令”,暂免遣返的他,内心世界反复进行着那个哈姆雷特式的抉择: 留下,还是离去?[全文]


南平寓言五章秋香的非零和游戏

 

  她,别号“秋香”的邱钦玉,一个属蛇的26岁未婚女青年,一个武夷山下的乡镇信用社主任。两年前,她奉命出任乡长金融助理。在地方政府和人民银行的合作中,她张扬了信用社作为金融企业的赢利天性,消除了旧欠,并首度扭亏。一个拥有21000民众的贫困乡镇,也因为小额贷款的发放,打破了锁住贫民致富手腕的资金瓶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秋香”、乡政府和农民三方俱赢的非零和游戏。[全文]


南平寓言第六章:剥离呆坏账

 

  改革开放20余年来,我们都是把农村的东西拿到城市里去,现在我们要把钱拿到农村去。思索南平机制的人们认为,把人、财、物从城市下移至农村,一定意义上,是剥离共和国在过去50年里,对农民欠下的呆坏账。我为农民喝坏了胃。
  叶华生从省市争取资金扶持穷苦的崇雒乡,余名辉把教育局的部分人力和物力转移至谢坑村,都可以被解释为自上而下的纵向的互动联动。用中共顺昌县委书记郭跃进的话说,开展互动联动,就是把人力、物力、财力向最基层的村落倾斜,让农民直接得到实惠。
[全文]


南平寓言第七章:双簧戏 执政党重整河山

 

  将下派官员黄瑞沂和黄长荣捏合在一起,说他们合演了一出“双簧”,当然只是一种隐喻。但我将他们致力于变革乡村社会的努力,视作执政党重整河山的典范,并非见木不见林的夸张。“三个党员八颗牙,还有一颗是假牙”。中共在部分农村的领导地位,事实上已经受到削弱。从现代版《龙江颂》的真实上演,到革除陋习招致爹死了儿子还笑的非戏剧场景的出现,再到上访大户的被“招安”,我们看到下派村官对乡村危机的一次次救赎,不仅让文化素养最差的人们最大程度地享受到最高级的民主,还温热了闽北农民对执政党渐趋淡漠的感情。[全文]


南平寓言八章官的解放

 

  为什么妻子形容机关里的丈夫就像一头“困兽”?为什么当副镇长分管农业时无所事事,“降职”为村支书后,却为农民做出最大的贡献?惊诧之余,有中共高级官员感慨,都是机制惹出的变化。探询这个机制,省长说下派培养了官员,增长了他们的才干。他们经由乡村社会脱胎换骨的锻打,由起初的茫然,渐趋过渡到出色之境地。有学者说,它符合拿破仑法典的核心原则,实现了“官的解放”。“困兽”突围做雄鹰,还是做困兽?[全文]


 南平寓言九章君道臣道

 

   知人者君道也。知君道者成大事。中国科技部一副部长在求索南平实验之方法论时说,你要是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人用好了,就是“君道”,就能成大事。南平实验决策者以“制度设计假定人人自私”为原则,以乌纱帽、财富和士大夫最为看重的面子为导向,驱动五支“特使”一一将“皮球”沉到水中,在“并不广阔的天地”建功立业。[全文]


南平寓言十章时代的影迹

 

  附着在毛泽东画像上的关于过去的留恋,渗透在村民言行中的朱熹理学的痕迹,无不表明2004年的闽北,依旧是计划经济色彩浓郁的乡村社会。大山里没有市场经济,二十余年前,他们告别了计划经济体制,迎来的却是小农经济的回归。[全文]


南平寓言十一章给农民肉吃

 

  中国三农问题的出路在于“消灭农民”?土地私有化能救农民于穷苦?“盆景农业”是中国农业的未来?民主制度能消弭三农难题于无形?面对高居“庙堂”的部分专家、学者开出的三农“药方”,处江湖之远洞悉真实乡情的人们,应该针对他们挥斥方遒的论调,多打几个问号。[全文]


南平寓言十二章向上的危险

 

  我不知道中国究竟有多少记者采访或者旅游过武夷山,但我相信真正明了武夷山农民的记者并不多,因为他们看到的只是武夷山的“半张脸”,只是武夷山的鬼斧神工,以及匪夷所思的文化景观。他们见过的农民,也大多是旅游经济中活跃的一分子。[全文]



 

欢迎致信财经频道电话:010-62630930-5292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