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南平寓言》独家连载 > 正文
 

南平寓言第五章:秋香的非零和游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2日 19:11 新浪财经

  我惊讶于环武夷山的闽北农村,被绿水青山遮蔽的贫穷,超出了我的想像。可我不愿意再去痛陈“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过去两年里,李昌平以“向总理说实话”的名义,陈桂棣夫妇以一部《中国农民问题调查》,向天下人道尽了中国三农问题的危机。2004年5月31日晚,撤出 “闽北农村调查”的最后一个驿站,我已知道,我要写一本什么样的书。
   《南平寓言》章敬平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授权新浪网独家连载,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她,别号“秋香”的邱钦玉,一个属蛇的26岁未婚女青年,一个武夷山下的乡镇信用社主任。两年前,她奉命出任乡长金融助理。在地方政府和人民银行的合作中,她张扬了信用社作为金融企业的赢利天性,消除了旧欠,并首度扭亏。一个拥有21000民众的贫困乡镇,也因为小额贷款的发放,打破了锁住贫民致富手腕的资金瓶颈。知道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山西投放小额贷款实验的人们察觉,“金融助理制度”可能是一个比茅的个体实验更具普世价值的全局性实验,因为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秋香”、乡政府和农民三方俱赢的非零和游戏。

  “秋香”的世界很小,也很大。

  “秋香”的世界很小。尽管她出任主任的信用社,就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的武夷山的脚下,若以科层制的尺度衡量之,在中国的行政序列中,她只是一个“股级干部”,在改制过的金融企业中,她可能连一个部门经理都算不上。

  “秋香”的世界又很大。就任乡长金融助理以来,她在21000亟待脱贫的民众眼里,是一个可能改变几万人命运的“财富神灵”,她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被贫困的山民放大了很多倍。在他们的世界里,被我们笑称“秋香”的邱钦玉,已不仅是一个属蛇的26岁未婚女青年。

  命运在百米位移中改变

  “秋香”让我们意识到,每个人世界的大小,不仅取决于身体腾挪的半径,还被他或她所服务的对象所决定。

  “秋香”服务的对象,是武夷山市吴屯乡的民众。

  据称,吴屯乡是福建省的革命老区,武夷山市最贫困的一个乡镇。做过6年记者,吴屯乡政府的办公楼,是我见识过的最破的办公楼。如果门口没有几块牌子,我会以为自己走进了一个遗弃的村办工厂。

  吴屯乡不是廉正的典范,它的办公楼除了表明这个乡镇的贫穷,没有任何象征意义。一个随行的闽北人说,面对这样的办公楼,你完全不必去深山中查访,就可猜测出农民的住宿和生活情状。

  有一次,“秋香”去一个学校落实贷款事宜,没走几步,发现好多小女孩尾随着她。敏感的她,很快觉察到小女孩们想看仔细的不是她,而是她肩上的挎包,挎包上的一个小装饰品。我见过那个小玩意,几乎没有审美价值,也不值钱,我相信城里孩子根本没有兴趣拥有它,可是武夷山脚底下的孩子,却惊羡于它的美轮美奂。

  不要急于可怜这些孩子的贫穷和没有见识,比较起那些高山村落的孩子,能在镇上的学校读书,已经非常幸运和有福气了。

  “秋香”还认识一个被资助的小女孩,爸爸残疾,母亲失踪了。她得主持家政,同时依靠一个素不相识的干妈的资助款去读书。干妈儿童节去看她,揭开锅盖,只有一堆黑色的萝卜。惊讶的干妈好一会才明白,是一顿接一顿的重复蒸煮,让白色的萝卜变成了黑色。然而,小女孩没有表现出我们常见的痛哭流涕,而是给干妈跳舞,以欢乐和成人式的话语,向干妈表达她的感激。孩子的成熟,当然离不开家庭遭际的培养。整体性贫穷,也是让她觉得自己并不十分悲苦的一个原委。

  2002年6月,“秋香”被中共武夷山市委组织部任命为吴屯乡金融助理。吴屯是她的故乡,10年前她初中毕业考入省城福州就读银行学校的时候,她最大的期待,就是永远离开这个贫困得外人难以想像的穷山沟。

  让她回归故里的,是乡长金融助理的头衔,以及头衔后面的下派金融助理制度。2002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南平市中心支行与南平市府联合下文,选派优秀信用社主任出任乡镇长金融助理,让他们列席乡镇会议,参与乡镇经济决策。最显要的任务,是制定支农发展规划和信贷扶持政策。由于他们的人事关系在人民银行,所以他们不占乡镇的编制,也不参与选举,属非领导职务。“红头文件”同时要求,对经济态势良好的行政村,也要下派村长金融助理,由表现突出的信贷员兼任。

  推荐我采访“秋香”的,是另外一个女人,南平市银监局副局长陈敏。此前,在南平市的一家宾馆,干练的陈生动地讲述了下派金融助理制度的由来。

  2001年中,时任中共南平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的吴新华等人,赴松溪县乡村调研,发现科技特派员和下派村支书在乡村社会的意义没有完全展现,因为他们富裕民众的良好愿望和思路,常常因为农民无钱做事而尴尬难行。下派村支书从城市里化缘过来的钱物能保证公共事业的开支,就非常了不起了,至于每家每户发展生产的资金来源,农民根本就无力筹措,这使得科技特派员的科技,成了折翅的“飞机”,飞不起来。

  吴新华和陈敏等人私交甚深,日常交流频繁。陈很快就洞悉了乡村金融的困局。而乡村金融也是陈敏的心头病。乡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业已脱钩,暂且由“裁判员”人民银行代为管辖。陈一方面感叹“运动员”和“裁判员”走到了一起,另一方面考虑为伤痕累累的“运动员”谋出路。

  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过渡为金融企业的商业银行机构逃也似地撤离乡村金融场域,农业银行在1996年甩掉农村信用社的“包袱”后,迅即展开“包围城市的战争”,以支农为使命的乡村信用社虽托管于人民银行,其情态无异于汪洋中的一条船。2001年度,市场占有率已由“脱钩”前的1426%,滑落至1114%,眼睁睁地看着各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福利彩票,尤其是邮政储蓄,把乡村社会本就可怜的社会资金,抽吸到城市。

  调查数据表明,农村资金非农化倾向令人吃惊。“九五”期间,南平市农村存款总额7987亿元,而农业贷款总额不到存款的四分之一,60多亿元的农村资金被转移到城市和非农产业。

  与此同时,农民面对信用社贷款须“五户联保”的要求,不得不转向地下融资,乡村社会高利贷盛行一时,不敢冒高利贷风险的农民,则无钱投入农业生产,致富的路上,缺少“本钱”成了他们哀叹不已的一道无法逾越的坎。

  诸多信息接连反映到南平市最高决策层,金融助理制度于是出笼。

  “秋香”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陡然间回到故乡,戴上了乡长金融助理的帽子。从信用社到乡政府的路,不足100米。命运在短距离的移动中,不期而遇地把她推到“经验制造者”的行列。

  集资偿还陈年烂账

  一如我们所见到的千篇一律的“下派文章”,走访摸底,也是金融助理不可避免的第一件事,尽管“秋香”在吴屯的生活经验有16年之多。

  过去,农村信用社之所以不愿意向农民贷款,是因为农民们的“旧欠”委实太多。

  做过10年“信用社人”,“秋香”对旧欠是不陌生的,但摸底中发现的吴屯的旧欠一次次叫她大跌眼镜。羊角村的一位85岁的老汉,1965年欠下信用社45元贷款,37年没还。

  “秋香”告诉老人她是信用社的人,瞎了眼的老汉非常的不自在。尽管二十余年没有去过吴屯乡的街市,他还清晰地记得这笔陈年旧账。家里只有一个老太太,儿子没有能力赡养他。他说,不是他要恶意赖账,而是他真的还不起。

  街路村有户人家,20年前欠下7元钱,至今也没有还款。生产队时代欠下的账目,“秋香”清理得手腕都酸涩。10元,20元,……利息都翻了好几倍,至今都是呆账。期间,信贷员每年都去一次,找到欠款的人家,不是逼债,知道他们还不起,只是让他们签个字,以保证诉讼时效。

  摸底的时候,“秋香”与人分析,农民们为什么不讲究信用?贫穷!在贫穷现状没有改变的时候,贷款给他们发展农业生产,会不会意味着更多的呆坏账,更大的信用危机?

  过去,为了避免信用危机和呆坏账,信用社规定了“五户联保”制度,规定只有5户人家联名为一贷款人家作担保,贷款才可以发放。看上去,贷款的信用高了,但农民也不敢贷款了。

  考虑到农民的现实,以及人民银行南平支行强调的基本原则,“秋香”颁布了信用户的标准,告诉农民,谁家评选上了“信用户”,就不需要别人替他家担保,直接凭“信用证”,就能去信用社贷到3000元左右的款项。

  信用户的评定,依据农户的个人品质、还款记录、赢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按百分制打分,分四个等级,决定相应的贷款额度。考虑到乡村综合治理的需要,信用户的评定中,还掺和了遵纪守法、交付公粮、计划生育诸多内容。我们且不论这样的指标,是否超越了一个金融企业的范围,反正信用户评定迅速推开了。

  “秋香”说,评议方式采取“自报公议”,由信用社和村支部、村委会广泛交流意见,确定信用等级后在本村张榜公布,接受左邻右舍的评议。

  2002年下半年,评定方案率先在街路村试点。街路村,是10年前洪灾后整体搬迁撮合而成的新村落,住户集中,靠近新的农贸市场,整体经济条件较好,贷款需求又较为突出。一百余户人家最先被评定为信用户,领到了封皮上写着“信用证”的小本子,凭借这个小本子,他们去信用社贷款的利率,还可以优惠十个百分点。

  一百余户信用户带来的集体进步,给街路村戴上了“信用村”的帽子。“秋香”说,信用村的帽子,不仅仅是过去意义上的荣誉,而是和更大的优惠捆绑在一起。“秋香”规定,信用村有三个条件:

  无拖欠贷款农户占辖区内贷款农户总数的90%,所属村级经济组织及所办企业无不良贷款,同时该村村民的不良贷款占用率不超过10%;

  村委会的村官在村民中威信较高,作风正,能力强,并关心支持农村信用社工作,帮助信用社组织资金,清收旧贷;

  村委会基本账户在所辖信用社开户,资金通过信用社往来。

  大凡“信用村”里的“信用户”,贷款的数额比非信用村的“信用户”多一半,利息可以优惠二十个百分点。

  这样的消息,对于农民而言,无疑是鼓舞人心的。村民们不再满足于自家是个“信用户”,为了更大的优惠,他们急切地盼望所在村庄能评上“信用村”。尤其是吴屯乡政府所在的吴边村,毕竟是乡里的“首善村”,连个信用村都评不上,让村民觉得憋气,当然,最重要的不是面子,而是利益。村里去年以来,开始鼓励种烟叶,利润之高,远不是稻谷可以比拟的,但种烟叶的成本远远高于稻谷等传统作物。“本钱”的稀缺,促使那些心里嘀咕高利贷的人们,对村官们表示怨愤。

  吴边村的“当家人”也不是不知道信用村的好处。无奈,村集体经济组织历年欠下信用社万余元的陈年烂账,根本没有资格参评“信用村”,除非他们还了旧欠。

  一天傍晚,“秋香”去种烟农户江和兴家访问。江家的邻居一齐拥了过来,表示愿以集资的方式,归还村里的陈年贷款。显然,他们已商量过了,每户50元,先替村里还了,待村里有了积累,再还给他们。有人甚至当场拿出钱来,递交给江和兴,倡议由他领头。

  消息汇聚到村部,村支书郑培和觉得“真没面子”。郑在他宽敞的办公室里对我说: 他们村1500人,345户人家, 60%的常住户。由于1988年盖村部欠下10780元的债务一直没还,他们50余万元的授信金额受到了阻碍。

  郑找下派支书吴屯乡副乡长江和林商议。江副乡长说,你要是还不了欠债,我有什么办法?办法很快在村委会和村支部的“两委会”上议定: 自愿集资还债,每户50元。“高层意图”得到了村民大会的集体认可。

  将近200户开始依照程序申请“信用户”,50户的申请被驳回。“秋香”说,被驳回的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赌博户,一类是急着用钱治病的贫困户,譬如一对年逾古稀重病缠身的公婆。对后者她很难过,她在考虑别的办法,但不是贷款给他们,毕竟,信用社的钱,是贷款,不是救灾款。

  末了,150余户吴边村村民分三批陆续被评定为“信用户”。

  表面上看,是村部门口挂了块“信用村”的牌子,实际上是150余户村民赢得了40余万元的贷款。烟叶种植面积增加了300亩,多了2户养鱼专业户,多了1户养羊专业户。具体到个人,好处有大小之分,但没有“零好处”,更没有“负好处”。贷款3000元的手艺人江和生,买了电动车床给人打家具,当年增收1万余元。

  这年底,所有贷款的人家悉数归还了贷款。没有一笔呆坏账。有村民表示: 受益最大的是我们,我们用1万,换来了40万,算上赢利的增殖部分,更多,值得。

  

  [1]  [2]  [下一页]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与女硕士订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家居家装实用图片集
窥视房地产业偷税黑洞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