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南平寓言》独家连载 > 正文
 

第三章:女市长 寻觅上海小姐的口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2日 19:01 新浪财经

  我惊讶于环武夷山的闽北农村,被绿水青山遮蔽的贫穷,超出了我的想像。可我不愿意再去痛陈“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过去两年里,李昌平以“向总理说实话”的名义,陈桂棣夫妇以一部《中国农民问题调查》,向天下人道尽了中国三农问题的危机。2004年5月31日晚,撤出 “闽北农村调查”的最后一个驿站,我已知道,我要写一本什么样的书。
   《南平寓言》章敬平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授权新浪网独家连载,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橘子红了。一个廖姓女官员,以流通副市长的身份下派到她脱离不久的乡村社会。南平实验的倡导者,期待9个流通副县长副市长们,领导千余名乡镇长、村长流通助理,迎难而上,最大程度地开拓大流通格局,让后WTO时代的闽北农民,初步对接全球化链条中的大市场,避免“橘子挂枝头,果树当柴烧”的市场悲剧重演。决策层坚信,“上海小姐”们的口味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闽北的农民们再也不能依据十数年前的老皇历,供应生产粗糙的老山货了。“时运不济”当上流通副市长?

  2002年夏日炎炎的一天,汽车载着廖献平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着。一个福建省府的高级官员猜想,前往建阳的廖,心下当是一片惘然。

  前路就是建阳市府的所在地,廖的新岗位。过去的岁月里,人们呼她“廖副”,今后的日子里,人们还将唤她“廖副”。一样的两个字,不一样的内涵。确切地说,前者是“廖副局长”的简称,后者是“廖副市长”的缩写。

  此前三天,廖被口头通知去市委礼堂开会。发布“通知”的人告诉她,中共南平市委书记李川要开个小会,与会者是包括她在内的9个行将出征的流通副县长。曾任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的李,长于鼓舞人心,行话叫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

  彼时,廖的官方身份是南平市财政局副局长。她在这个位置上呆的时间尚不足一年。这也是她作为一个“城里人”的全部时间。在此前夕,她在南平人眼里,还是个“乡下人”,只不过是一个当乡长的“乡下人”。

  由于推行新的用人制度,她在2001年赢得了一次“公开考官”的机会。报名考试的时候,她的报名表上“现职”这一栏,填写了八个字: 顺昌县双溪乡乡长。她经常被人善意地嘲弄“慧根太浅”。做了六年乡长,也未做过“一把手”。要是告诉一个陌生人,乍听之下,可能以为她犯过什么错误。事实上,她的公务员履历上,尚未有任何污点。

  从乡长到市财政局副局长,所有的意义,绝不仅仅只是升职那么简单。这个职位意味着,她已被擢升为一个县处级的女干部,一个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一个协助掌管南平钱袋子的重量级官员。

  人们想像着,她可能会比较难过,因为感受升职带来的美好的滋味,还不足一年。这个时候,让她去一个下辖县市出任不占职数的副县长或者副市长,无论如何都不是什么好事。虽然你也很难判断它是一件什么样的坏事。

  两年过去了,“廖副”已不太记得李川鼓舞士气的原话,她只是大概地记得李川反复强调过的下派的意义,以及搞好流通的要求: 我们要尝试通过政府人力资源的注入,将原有的流通组织资源,与新生的民间流通团队有效地整合起来;我们要把分散的农民流通队伍组织起来,围绕产品或者产业形成区域性的农产品流通协会或者同业公会;我们要引进流通协会或者同业公会的机制,把供销社改造成真正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让供销社融入农村流通网络,以形成链接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桥梁。

  “廖副”认为李的话一点都不难理解。长期奔波于乡村社会,她比机关出身的官员更清晰地懂得,为什么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总是被称作“分散的小农经济”?走出校门就跟农民打交道,她比城里人更真实地知道,后WTO时代的大市场与农民小生产之间的距离,为什么常常被专家们描述成天差地别。

  在省城福州,李川对我说,廖一定能够理解中共南平市委决策层的苦心。他说,9个流通副县长、副市长的人选他都认真过问过,尽管自己和廖差不多素昧平生,可是他非常看重廖经济工作和乡村工作同时兼备的履历。

  出任过市长助理的游劝荣,曾跟李谈过一件事。1999年夏天,协管流通的游领队去上海,组织一个闽北农副产品展销会。游知晓,上海人没有笋干过不了年,就去三家大型的超市洽谈,对方各提出年供应他们笋干10万吨,游觉得每年30万吨笋干,一时根本就组织不了。归根结底,即使找到了市场,农民不上规模的小生产也适应不了需求。同时,游发现闽北农民可以提供的笋干,就形态和加工而言,业已“不再适应上海小姐们的口味了”。比较之下,浙江的商人就做得很好,他们将笋干做成小包装,可以快速食用,而不像闽北的笋干,不浸泡它两三天,都下不了锅。

  是次上海之旅,给游两点启发: 一个是要“对接上海小姐们的口味”,实质上就是摸准市场需求;一个是要将小生产过渡为规模化经营。

  游回到南平,将在上海受到的两点启发汇报给了李川,提请李考虑将乡村工作重点从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李川高度认同这位“高级幕僚”的观点。

  座谈会上,廖献平提出闽北乡村社会的现状,不利于大流通。她的论点基于三点论据: 小农意识,小富即安,缺乏诚信。

  当过两年小学教员的廖,崇尚说实话。她说的,也确是实情。当顺昌县双溪乡乡长的时候,毗邻的洋墩乡柑橘丰产成灾,给了她极为深刻的印象。该乡种植柑橘的历史悠久,果农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各家各户提篮小卖。旺销时节,竞相抬价,滞销时节,竞相压价,销售好坏靠的是运气,柑橘作为一个产业,整体价值始终上不去。1997年,产量一举突破30万吨,“卖难”成了丰收后的一大难题。末了,人们不情愿地看到了悲剧性的一幕:“橘子挂枝头,果树当柴烧”。

  李并不否认廖对现实的判断。然而,作为一个政策的制定者,他期待他的部属们突破不利条件的限制,迎难而上,最大程度地开拓大流通格局。或因为此,他以最高长官的口吻笑着“反驳”廖: 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

  出任中共建阳市委常委、流通副市长的当口,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流行一时。有赖于科技特派员的先期努力,建阳的橘子赢得了秋天的丰收。看电视剧《橘子红了》,人们想像廖感兴趣的一定不是一个地主和三个女人的故事,而是往昔流通“瓶颈”下橘子烂了没有人采摘的惨状,会不会再度出现。

  此前一年,建阳市水吉镇流通不畅、丰产不丰收的败象,已将当地人们带进了不堪回首的境地。整个水吉,100吨以上的木耳积压在农家的庭院里,销售不出去。单单南岭村,就积压了数十吨的木耳,中南海保健专家洪昭光医生极力推崇的木耳,对于这个村庄的农民,不是上好的食用菌,而是一堆废物。水吉镇该年度不够吉利的农产品,还有西瓜和蔬菜。全镇猛然种植1600亩西瓜,丰收了,但没有卖到好价钱,增收的指望迅即落空。种下的千余亩蔬菜,被流通的瓶颈卡着,农民们除了甩泪贱卖,别无选择。

  类似这样的事例,叠加在一起,让廖觉得自己的担子重得不得了。离开南平的前一天,她特地逛了一趟书店,抱回一大摞可能对流通有所助益的书,那些平日里根本就不在意的“物流”类图书,尽入囊中。

  为廖送行的同事和同学们,依据下派后非提拔即重用的组织原则,向她表示祝贺。已过不惑之年的她,淡然饮完杯中酒,人生初秋的天高云淡,与农民打交道多年所积淀的复杂情感,使得“谋事”的冲动,相对于“谋人”的心思,占据了上风。

  “反正我曾经就是一个做老师的人。”跟我说起出发建阳的心情,她依旧是那么淡淡地。

  榜样的力量

  拉着廖前来报到的车辆平缓地停在建阳宾馆的门口,迎候她上任的建阳党政要人,握住了她的手。她的副市长是“钦定”的,常委身份也是“钦定”的,她的分工也事先明确过: 工商、粮食、金融、内贸、供销社,总括起来,就是流通领域。

  建阳市下辖13个乡镇,直接听命于她的有13个乡镇长流通助理,堪以戏称“十三太保”。当过十数年的“小领导”,她晓得第一个步骤是调研、找人谈话、摸底。乡镇长流通助理的下派最早启动于2001年5月,也就是说,“十三太保”在她到来时,已在乡村搞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流通。她想,建阳乡村社会的流通情形,“十三太保”理论上应该已了然于胸。

  寻找乡镇长流通助理谈话前,廖已对南平市乡镇长流通助理们观摩了许久。此时,乡镇长流通助理中已经有了一个典型人物叫黄秀华。经由诸多渠道,廖掌握了这个榜样人物的事迹和做法,并从他的身上发现了流通助理的力量所在。

  黄是南平市野生动物保护站的一个公务员,个头不高,但结实。他的衣着打扮很有些商人的味道: 黑色西服,灯心绒裤子,皮鞋擦得锃亮,斜纹领带显得他显眼且自信。2001年5月14日,黄被下派至东游镇,出任镇长流通助理。东游是一个人口将近4万的大镇。茶叶、竹笋、柑橘、茯苓、荸荠、食用菌——东游的农副产品和它的蔬菜基地一样驰名,不幸的是,流通短腿,卖不出去的东游人,不时吟颂着当地的文化人为他们总结的顺口溜: 瓜菜河里漂,柑橘烂树梢。

  黄被人唤作“黄助理”,得益于他的第一单买卖。东游镇一个林场,欠世界银行的贷款大限已到,不得已要转让林场的中幼林。黄多方出击,利用信息优势,比预先的卖价高出了二十余万元。

  由此成名后,黄倡议镇政府组建一个农副产品流通信息中心,自任中心主任。他用“娘家”南平市林业局赞助的资金,添置了电脑设备,聘请流通领域内的龙头企业和大户以及各色与流通有关联的人等,为信息中心信息员。中心开通了一条信息热线和一个信息频道,从中国十数个涉农网站下载农副产品供求信息,利用有线电视台,在每天的黄金时段,向4700余农户免费播送两次行情。

  黄的精明之处,或者说区别于其他流通助理的地方,还在于他有着一般山里人没有的广告意识。我的同事钟岷源曾慕名前往访问,在黄的办公室,他看到一只精美的包装盒。黄向他解释,这是用来包装活鸡的。黄所谓的活鸡,就是由他培育的小有名气的“辰山牧鸡”。据称,牧鸡生活在海拔1822米的辰山山腰,喝的是泉水,吃的是虫子、蚂蚁和少量的米糠,整天介“全民健身”,5万余只鸡一齐在山上奔跑。

  一日,黄妻的闺中密友上山赏鸡。此女是一名中学教员,文才颇佳,见山坡上众鸡欢舞,相逐而鸣,不禁诗兴大发,即兴赋诗一首:

  寻寻觅觅/找到了你/带给我的是喜悦和欣慰/你在山野林间/沐浴着天地的精华/捕捉着自然的美食/你的纯正、自然、完美/让我深深觉得/我的健康,我的美丽少不了你——辰山土鸡。

  黄把女教师的诗印在了包装盒的正面。他说“有很深刻的广告创意”,在盒子的背面,他自己煞费苦心地题写了一句言简意赅的广告词: 辰山土鸡——真正绿色环保鸡,女人的月子鸡,男人的强身鸡。

  过去,东游镇的流通户多是散兵游勇,跑单帮,互相杀价,窝里斗。黄为了平息频频发生的恶性竞争事件,组建了一个“东游镇农副产品流通分会”。流通分会共有七个专业协会,会员近300人。他们把镇里的流通户分成种养大户、加工大户、流通大户和普通会员,并为他们建立档案,输入电脑网络。福建省有关专家来此考察,认为流通分会的建立,表面上看培育壮大了东游镇的流通队伍,实质上提升了流通的组织化程度。

  黄还组建了一个“茶叶专业合作社”。为此,黄借助了供销社的力量。供销社是计划经济时代农副产品流通的主渠道。“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确将农民的利益,从生产环节推广到流通环节。茶叶是东游的优势产业,可惜种植户分散经营,没有品牌,卖的都是“茶坯”原材料。外地客商收购后经过一番精巧的加工,标上品牌,价格陡增好几倍。农民们连气都没叹过,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晓得别人可以将他们的茶叶附加好几倍的价值。

  黄最得意的一个手笔,是赋予东游名产杏鲍菇以无形价值——商标。东游是中国杏鲍菇产品最多最集中的乡镇,但一直以蘑菇的通称被叫来叫去,就像所有的人都喊自己的子女“孩子”一样。2001年底,黄帮助注册“盛佳”商标。次年,“盛佳”支撑起东游农民经济收入的一片天。“盛佳”还漂洋过海,在欧美市场闯荡出一片天地。

  廖献平环顾自己的辖区建阳,尽管黄秀华那样的顶尖助理为数不多,但可圈可点的榜样人物并不缺乏。调研的时候,她发现一个叫曾昭义的镇长流通助理。中药师出身的曾,发展了麻纱镇的中药材产业,招商引资打造了工厂、公司、基地、农户四方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模式。

  曾昭义,南平市医药公司管理科科长,与黄秀华同一批下派。一年多前,曾出任建阳市麻纱镇镇长流通助理。虽说同在南平供职,廖先前与曾并未谋过面。人高马大、着旧军裤、皮肤黝黑的曾,历数一年多来的所做所思,让听取汇报的廖觉得新鲜又可信。

  曾有一部挂南平牌照的红色摩托车,麻纱的农民经常瞧见他旋风似地降临他们的地头,从摩托车里掏出笔记本和照相机,并对他们进行访问。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组建“流通办”,一个全称叫“农产品流通办公室”的半官方机构。他让镇长出任组长,“自命”常务副组长。他对怀疑他动机的人们解释道: 财政所、工商所、税务所、供销社、农行——各个机构的使命中,都有为农产品提供服务的一面,可是,长期以来他们都是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整合,“流通办”成立的目的,就是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打破农产品流通的行政壁垒。“流通办”同时将公安、城管等边缘性部门吸纳进来。此外,23个行政村的村长、66个流通户也加盟到“流通办”。临时性机构的效用很快得到体现。

  曾商业头脑之灵活,体现在如黄秀华一样的信息整合能力上。他对麻纱镇的农产品进行了全面摸底,而后编列成一个完整的流通户和流通企业档案,继而编印农产品流通信息简报,佐以图文并茂的流通信息文章,加速了麻纱镇信息网络化建设进程。

  廖献平发现曾的努力很快就演化成“看得见的钞票”。曾发布在中国农产品信息网、八闽信息网、《中国中药材经济信息》、《福建日报》诸媒介上的数百条信息,吸引客商千里迢迢来麻沙洽谈投资收购事宜。2001年,上网、登报、发信息,16个村庄销售的农副产品,货值百万元。一个宣传干事援引农民的话说:“曾助理是我们农民的导航员,他让我们由增产走向了增收。”

  客观地说,农民未必会说这些只有宣传干事才能说出的话,但曾确实为农民打开了一扇流通的窗。

  调研和走访,促使廖在短暂的时日里,察觉到那些纵论现代物流理论的书,其实距离自己很远。身边的典型,才是流动着生命意趣、真实可学的乡土教材。

  

  [1]  [2]  [下一页]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与女硕士订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家居家装实用图片集
窥视房地产业偷税黑洞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