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个体的崛起》独家连载 > 正文
 

个体的崛起 第十七章:维系员工的要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7日 16:12 新浪财经

  《个体的崛起》由欧洲首席管理大师莱恩哈德.斯普伦格撰写,是当前德国最具影响力的管理类畅销书,仅在欧洲的销售量就已超过三十万册。此书一经出版便得到了英国《金融时报》、德国《镜报周刊》、《世界日报》、英国《管理杂志》等强势媒体的大力推荐,并凭借其极具颠覆性的管理哲学,在欧洲企业界倍受瞩目,作者斯普伦格也因此被公认为“德国唯一能打动人心的管理大师”。

  《个体的崛起》莱恩哈德.斯普伦格 著,当代中国出版社授权新浪网独家连载,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为什么钱不是万能的

  生活起源于他人。

  ——法国作家米歇尔.豪艾勒比克(Michel Houellebecq)

  求才若渴的时代

  想像一下:你坐在办公桌前,按摩师正给你按摩肩膀;办公大楼的某个房间里,有人正在清洗你今天早上送过去的衣物;你的孩子正在公司的幼儿园里开心地玩耍;快递公司正在送早上你帮母亲订的歌剧门票,因为你想给她一份生日礼物。你在做梦吗?不,绝对不是。这在思科、默克(Merck)等公司里已实施多年,因为他们不止想网罗人才,更努力挽留人才。公司的健身房、洗衣房、亲子假期、为期两周的家庭聚会假期、灵活的工作时间、每年100小时的高级培训、丰富的饮食、可以和豪华餐馆媲美的员工食堂等等,都是为了留住公司的人才。当然,这些员工福利所值不菲,也非常有用,它象征着对一种价值的尊重,当你重视员工价值时,他们才会帮你创造价值。

  传统的劳资关系已发生了重大转变。现在是企业在争取员工,而不是员工应征企业。很多企业甚至设有“留才中心”,专门负责挽留企业内的人才。员工的流动性太高,就意味着顾客的流失。美国的一项调查研究报告表明:在一家企业能固定工作三年的MBA毕业生大约占总数的31%,四年的占27%,而五年以上的只有20%。

  不坚固的金链子

  近年来,我发现业界出现了两种新的趋势。一种是薪资高的企业不一定能留住那些顶尖人才。真正优秀的人才不愿留在限制自己发展的大公司,纷纷出走,于是很多大企业出现人才饥荒。而其他很多能展现员工才华的企业,特别是IT行业,就吸引了众多高素质的优秀毕业生。

  另一个趋势则是,在过去几年中,很多企业重整之后,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不再吃香了,仅仅用升迁来刺激员工显然不够。所以,在员工和企业之间,由于不再强调“升迁”而留下了真空,缺乏有效的奖励机制,因而很多优秀员工觉得自己不受重视。企业想用金钱的链子和长期的劳工合同来锁住员工,看来已经不合时宜了。

  对于如何留住人才,人们总是心存误解,总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其实,钱只不过留住人才的一个因素而已。让我们来看看美国的例子吧。《财富》经常会做一些大型的调查,比如“全美百家最受欢迎雇主榜”之类。当然,比排名更重要的是员工们选择这些企业的原因,尽管答案五花八门,但却有一个相当令人惊讶的共同点:没有人认为钱是主要诱因。当戈尔(W.L.Gore)和英特尔的员工们开始持有股票时;当微软有超过25 000名员工的身价百万时;当西北航空87%的员工认为自己参与到了公司的成功中时;当1999年底,金士顿的近600名员工每人分到75 000美元红利时,我们说,是钱留住了员工。但是:

  因为钱来的,必定因钱而走。

  只靠薪资没办法留住顶级人才,或许只能找到中流之资,而且还可能带来严重后果:那些资质平庸的人会想,在其他地方不可能得到这么高的薪资,结果公司付出高薪,却养了一堆庸才。钱只能保证员工每天都会来上班,却不能保证他们是乐意的。事实上,应该有更好的办法,让员工们每天都能怀着愉快的心情工作。要维系员工,基本上就包括三个核心要素:愉快—弹性—骄傲。我们会详细讲述这几点。

  信任才是重点

  周日的晚上,你坐在客厅里,想像着明天一早要看见你的上司、同事和员工,此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你对你的工作感兴趣吗?你迫不及待地想见他们吗?和他们一起工作你开心吗?还是你想撒腿就跑?优秀人才可能会因为高薪、工作的挑战性、良好的发展和进修机会而选择某家公司,但你是否能保证,他们能极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且长期留在公司?这就不仅仅和钱有关系了,上下级关系才是问题的关键。根据心理学的理论,重视和信任非常重要。一旦下属和主管的信任关系受到破坏,员工就会不断流失。

  肯.艾佛瑞(Ken Alvares)是加利福尼亚升阳公司(Sun Microsystems)的人事部主管,他说:“我们的目标是,让员工愉快地在公司工作,绝不能让他们垂头丧气。”他们成功了。该公司的人才流动率仅为11%,仅为竞争对手的1/3。虽然大家对“愉快”的定义不同,但都一致同意它应该包括温暖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工作气氛和同事、上下级之间的情谊。

  员工就是顾客

  第二种维系员工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的工作充满弹性。员工很少愿意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真实意见和价值观,但他们要求公司重视自己与众不同的需要。作为公司的主管,你应该及时发现他们的需要,然后找出相应的对策。比如说,A想到大学兼课,B想在孩子出生后少做点工作,C希望派驻国外,这些要求就需要不同的对待模式。

  员工为什么会跳槽呢?请听听他们的心声:“公司需要我们的个体性,并且也谈过很多次,但他们还是要求我们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按照经验、计划和标准工作。”对员工满意度的调查报告发现,越来越多的员工认为,个体的感觉非常重要。如果公司能够及时对此作出反应,组织流程的弹性就会提高。如果公司允许员工堵车高峰期在家工作,晚两个小时到公司,那么他们就不必在路上浪费两个小时了,不是吗?

  没有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人。

  这不仅仅意味着工作和家庭之间的新平衡,这更代表着“部分工时契约”的可行性。西门子、Gemini顾问公司、3M或惠普等知名企业都实行半天工作制、四日工作制、分工制、整体工作时间积分制或在家工作等弹性化的工作方法,以适应员工的不同需求:假期、盖房子、照顾孩子、上大学等等。比如,欧倍德公司(OBI-Baumarkten)的主管乌瑟.克雷伊森(Utho Creusen)在任职期间,不仅拿到了博士学位,还在大学取得了任教资格。《财富》杂志也不断提到,弹性的工作时间会吸引更多的应聘者。德勤公司的一位资深经理人说:“灵活的工作时间不仅仅是保障了成为母亲的员工的利益。我们部门有一个年轻的经理人,虽然他没有孩子,但他同样需要生活,所以他也减少了自己的工作时间。”

  弹性代表着对业务的挑战,也是生活多样性的表现。人们把事业当成能力的扩展,而不仅仅是收入的提高,他们喜欢挑战性的刺激工作,使之成为个人整体发展规划的一部分。工作能不能让人有长足的发展,是决定是否申请这份工作的首要条件。

  为谁工作?

  每个员工都希望以自己的公司为荣,也希望因自己对公司的贡献而骄傲。他们经常会问:“我到底在为了谁奋斗?”这个介于员工和公司名声之间的骄傲桥梁,就是企业维系员工的另一条纽带。

  员工对公司的很多方面都会引以为傲,比如产品、传统、公司政策等,不过,股东的利益可不是其中之一。美国的管理界有一句名言:“如果公司启用只会维护股东利益的管理阶层,那就是自寻死路。”此外,还有一件值得员工骄傲的事:有些公司自成立以来,从来没有一个员工因为业务关系自行辞职。比如联邦快递、迪尔(Deere)、哈雷.戴维森(Harley Davidson)、美国庄臣(S.C.Johnson Wax)和西北航空等。在3M公司,去年员工的辞职率还不到1.4%。

  当然,还有其他让员工们津津乐道的事:默克制药的管理层中有30%是女性;美国天然食品百货零售业龙头Whole Foods Market公司只出售生态食品,员工的素质也比一般食品公司的要高,而且公司还规定,公司CEO的薪资不能超过一般员工平均薪资的十倍;一位在SAS研究中心工作的员工说:“这份工作最吸引我的地方是,我每天都能接触到最新的科技。”很多在强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工作的员工以老总裁克雷多(Credo)为傲,因为他从来都是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股东的利益放在最后一位;医疗技术公司美敦力(Medtronic)把所有的注意力全放在患者身上,通过各种渠道跟他们取得联系,每年末都要邀请患者和他们的家属参加大型派对,让患者讲述自己的故事,不过,记者是不在邀请之列的。

  不只是美国的企业,德国企业也开始重视如何才能留住顶尖人才这个问题。《财富》杂志的调查结果可以作为参照。不过,我们还是得提到和钱有关的事,这就令人紧张了。金融市场会对无法挽留员工的企业退避三舍,不肯继续为其投资。自荷兰ABN银行成功地推出全球第一个以“员工参与指数”为指标的信用等级证以来,三年间,欧洲已有16个股市开始采用该指数,作为衡量上市公司股票前景的标准之一。许多银行都乐意把钱贷给在就业市场受欢迎的公司,认为他们的市场前景比较乐观。

  明确的判断标准

  你一定还有问题要问:在《财富》杂志上名列前茅的公司,他们的员工流动率真的比较低吗?他们的员工真的士气高昂吗?他们的业绩真的高于同行吗?当然不全是这样。盖洛普民意调查公司(Gallup)在1999年进行了一次市场调查,以55 000名员工为样本,调查了士气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相当令人惊讶,企业的成功只和四个要素有关:

  .多数员工自认每天都在尽全力工作,同时公司为他们提供了这种条件。

  .员工觉得自己的意见重视。

  .员工们相信,自己的同事也在为工作质量负责。

  .员工以公司为荣。

  我相信,只要努力,每个经理人都能达到这些要求。

    
  《个体的崛起》独家连载
《个体的崛起》作品介绍
《个体的崛起》序言
第一篇:无所谓企业
第二章:培养企业家精神
第三章:360º评估
第四章:训练班
第五章:绩效评估
第六章:员工意见调查的本质
第七章:个人发展方案

第八章:团队梦想 梦想团队
第九章:目标协定的结果
第十章:心理分析课程
 
 
第十一章:认同或独立思考
第十二章:以个人为中心的企业
第十三章:新领导哲学
第十四章:有效干扰员工
第十五章:精挑细选

第十六章:职务安排
第十七章:维系员工的要素
第十八章:企业效益
第十九章:决策管理
第二十章:教育
第二十一章:个体化领导
《个体的崛起》后记
《个体的崛起》书评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管理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