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独特优势

关新:每个人都有义务为年轻一代指出更光明的前途
关新:每个人都有义务为年轻一代指出更光明的前途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2日  15:45
王振民:香港是国际贸易金融中心 这个作用一直在加强
王振民:香港是国际贸易金融中心 这个作用一直在加强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2日  15:45
易珉:香港是更年期+青春期 内地要多关爱香港
易珉:香港是更年期+青春期 内地要多关爱香港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2日  16:00
陈林龙:去年香港实际利用外资占国家总量66%左右
陈林龙:去年香港实际利用外资占国家总量66%左右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3日  11:26

外商投资法细则 跨国公司新机遇

尼克:中澳投资审批手续流程简化 不用再等12个月
尼克:中澳投资审批手续流程简化 不用再等12个月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2日  17:01
赵斌:新外商投资法质量很高 有意识的关注了一些问题
赵斌:新外商投资法质量很高 有意识的关注了一些问题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2日  16:57
周兵:中国每月几千万人在游戏上消费 这个市场很大
周兵:中国每月几千万人在游戏上消费 这个市场很大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2日  17:07
陈文玲:中国有"三感""一度" 在中国97%的外企盈利
陈文玲:中国有"三感""一度" 在中国97%的外企盈利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2日  17:18

多边贸易体系创新与亚太区域经贸新机遇

梅林德:现在所面对的危机多和WTO的缺点有关
梅林德:现在所面对的危机多和WTO的缺点有关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3日  14:25
裴丽莎:在WTO改革中中国的作用非常关键
裴丽莎:在WTO改革中中国的作用非常关键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3日  14:16
鲍达民:国际贸易量有起有落 我们需要WTO机制现代化
鲍达民:国际贸易量有起有落 我们需要WTO机制现代化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3日  14:25
霍建国:WTO的改革处于比较复杂和艰难的状态
霍建国:WTO的改革处于比较复杂和艰难的状态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3日  14:15
屠新泉:目前WTO缺少推进多边谈判的合理机制
屠新泉:目前WTO缺少推进多边谈判的合理机制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3日  14:25

展望未来中国消费升级

李学海:中国中产懂买会买 超80%喜欢打折秒杀特价
李学海:中国中产懂买会买 超80%喜欢打折秒杀特价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3日  14:57
岳长海:5G让医疗没有国界 病人对海外医疗需求增加
岳长海:5G让医疗没有国界 病人对海外医疗需求增加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3日  15:06
胡宁峰:中国电商今年发展不错 双十一仍是爆发式增长
胡宁峰:中国电商今年发展不错 双十一仍是爆发式增长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3日  15:16
华强森:到2035年中国消费市场将超欧美商家数量总和
华强森:到2035年中国消费市场将超欧美商家数量总和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3日  15:27
段苏函:共享经济并非租赁经济
段苏函:共享经济并非租赁经济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3日  15:29

引进来与走出去中的合规与法律风险

白瑞:合规市场变得更严格 企业开帐户要花更长时间
白瑞:合规市场变得更严格 企业开帐户要花更长时间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3日  17:32
杨益: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合规风险
杨益: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合规风险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3日  17:36
宁宣凤:合规零容忍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尺度
宁宣凤:合规零容忍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尺度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3日  17:38
康韦:中国妈妈不敢让宝宝吃中国奶粉 大家不放心
康韦:中国妈妈不敢让宝宝吃中国奶粉 大家不放心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3日  17:45
吕膺昊:中资企业在海外投融资时应多地了解目标市场
吕膺昊:中资企业在海外投融资时应多地了解目标市场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3日  17:56
林志炜:仲裁的特点是不受地域和国别管辖
林志炜:仲裁的特点是不受地域和国别管辖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3日  17:47

中国企业如何进一步修炼核心竞争力

范劲松:品牌传播对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是一个机会
范劲松:品牌传播对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是一个机会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3日  19:52
高振东:讲故事是讲品牌 讲好故事就是如何经营好品牌
高振东:讲故事是讲品牌 讲好故事就是如何经营好品牌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3日  18:48
郎华: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品质和成本的聚焦点
郎华: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品质和成本的聚焦点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3日  19:35
徐井宏:中国人是全球最聪明的人种之一
徐井宏:中国人是全球最聪明的人种之一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03日  20:05

直播回放

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
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9月16日  15:02

日程安排

  • 2日下午

  • 2日晚上

  • 3日上午

  • 3日下午

  • 14:00-14:15

    主办方欢迎致辞

    14:15-15:15

    全体大会一:中美贸易战下企业如何开辟新蓝海

    15:15-16:15

    全体大会二:外商投资法细则,跨国公司的新机遇

    16:30-17:30

    全体大会三:从量变到质变,新形势下中国企业如何进一步修炼核心竞争力

  • 18:30-19:30

    大会开幕

    19:30-21:00

    2019中国企业全球化蓝皮书发布-“引进来”“走出去”上榜企业与致敬之夜

  • 09:00-10:00

    全体大会四: “一带一路”上的热土商机

    10:30-11:30

    论坛一: WTO、CPTPP、RCEP等多边贸易体系创新与亚太区域经贸新机遇
    论坛二:全球价值链新趋势下企业如何布局并深耕全球市场

    12:00-13:30

    午餐会:从4亿到8亿中产,展望未来中国消费升级

  • 14:00-15:00

    论坛三:贸易战背景下的中国-欧洲投资双向投资前景
    论坛四:粤港澳大湾区-香港在“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独特

    15:00-16:00

    论坛五:贸易战到科技战,中国科技与电子产业的突围之道
    论坛六:中非、中拉经贸合作与可持续性发展

    16:30-17:30

    论坛七:企业全球化发展的人才需求痛点与创新解决方案
    论坛八: “引进来”与“走出去”中的合规与法律风险

    17:30-17:45

    大会闭幕

    18:30-20:00

    “引进来”“走出去”企业与有关部门内部建言座谈会

拟发言嘉宾

(按姓氏音序排列)
Sir Danny Alexander 亚投行副行长
H.E. Dominic Barton 加拿大驻华大使
H.E. Edward Boateng 加纳驻华大使
H.E. Signe Brudeset(白思娜)挪威驻华大使
曹德淦 河仁慈善基金会理事长、福建省原副省长
曹德旺 福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CCG资深副主席
H.E. Nicolas Chapuis (郁白) 欧盟驻华大使
陈德铭 商务部原部长,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主席,CCG荣誉主席
陈 健 商务部原副部长,CCG顾问
陈健洲 中兴通讯(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林龙 香港银行学会副会长、中国光大银行香港分行行长
陈 宁 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CEO,CCG常务理事
陈其华 卡特彼勒全球副总裁,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 爽 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CCG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陈文玲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CCG学术专家
陈文渊 沃尔玛中国总裁兼CEO
陈志武 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耶鲁大学原教授,CCG学术专家
崇 泉 中国WTO学会主席、商务部原副部长
储 殷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副所长
Nick Coyle 中国澳大利亚商会北京首席执行官
崔 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CCG特邀高级研究员
崔明谟 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会长
邓 锋 北极光风险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
H.E. Rafael Dezcallar 西班牙驻华大使
丁立国 邢台德龙钢铁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董明珠 格力电器董事长
董增军 美国CST公司亚太区总裁兼中国公司总经理,CCG常务理事
范希文 中拉合作基金首席风险官
方 方 水木投资集团合伙人,CCG副主席
方洪波 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
H.E. Clare Fearnley(傅恩莱) 新西兰驻华大使
Giuseppe Fedele 意大利驻华大使馆公使
H.E. Graham Fletcher 澳大利亚驻华大使
傅成玉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CCG顾问
Allan Gabor(安高博)默克(中国)总裁
高燕定 燕定美中教育创始人,CCG常务理事
高振东 宝时得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总裁,CCG资深副主席
葛 越 苹果公司副总裁及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
顾维维 百度新业务市场部总经理
关 新 宽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CCG副主席
郭广昌 复星集团董事长
郭 盛 智联招聘CEO,CCG常务理事
David Harmon 华为副总裁
H.E. Zvi Heifetz 以色列驻华大使
何 梅 外联出国顾问集团董事长,CCG移民研究中心副主任,CCG副主席
Merle A. Hinrich 韩礼士基金会主席
IIDA Hirobumi(饭田博文) 日本驻华商务公使
洪明基 香港洪氏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副主席、合兴集团控股行政总裁,CCG资深副主席
洪为民 前海国际联络服务有限公司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CCG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花醒鸿 博龙资本董事总经理,中国区总裁,CCG常务理事
黄国滨 摩根大通全球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中国首席执行官,CCG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霍锦洁(Kitty Fok) IDC咨询中国区总裁
霍震宇 霍英东基金有限公司永远董事,CCG资深副主席
江 山 商务部美洲大洋洲司原司长,CCG高级研究员
蒋惟明 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
蒋锡培 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CCG副主席
金灿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CCG学术专家
蓝伟纶 Twitter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
李稻葵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CCG学术专家
李东生 TCL集团董事长
李吉平 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执行副会长,CCG顾问
李彦宏 百度公司创始人,CCG资深副主席
李毅仁 河钢集团战略总监、战略研究院院长
梁稳根 三一集团董事长
梁建章 携程集团董事局主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CCG资深副主席
梁锦松 香港财政司前司长、香港南丰集团董事长,CCG资深副主席
林育麟 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大中华区总裁
刘 德 小米科技联合创办人、副总裁、党委书记
刘德彬 誉存科技创始人、CEO,CCG常务理事
刘敏华 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长
柳 青 滴滴出行总裁,CCG常务理事
刘 星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CCG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刘永好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CCG资深副主席
龙永图 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CCG主席
吕克俭 商务部亚洲司原司长,CCG高级研究员
罗俊图 香港世纪城市集团执行董事,CCG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陆文奇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CCG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马蔚华 招商银行原行长,CCG资深副主席
Clarence Mak(麦伟坚)MARS玛氏公司大中华区总裁
毛大庆 优客工场创始人、董事长,CCG常务理事
Matt Margulies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副会长
James McGregor APCO大中华区主席
孟 璞 美国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
米雯娟 VIPKID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CCG常务理事
闵 浩 南京东屋电气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CCG常务理事
闵志东 光明食品(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德制造与资本中心执行主任,CCG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H.E. Luis Diego Monsalve 哥伦比亚驻华大使
St. John Moore 中国英国商会主席
莫天安 全球化智库(CCG)高级研究员,CGTN科技评论员
Martin Mueller 中国瑞士商会主席
Matthew Murray 美国驻华大使馆经济事务公使衔参赞
H.E. Eoin O'Leary(李修文) 爱尔兰驻华大使
Nektarios Palaskas 瑞士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
庞新星 四达时代集团董事长
Philippe Pellegrin(毕弥坚)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区总裁
Jacques Pellet(白良) 国际红十字委员会东亚地区首席代表
平泽顺 丸红(中国)株式会社社长
乔 健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
H.E. Miguel Angel Ramirez Ramos 古巴驻华大使
Sean Randoph 美国湾区经济研究所所长
H.E. Bernardino Regazzoni 瑞士驻华大使
Johannes Regenbrecht(雷宇翰)德国驻华大使馆公使
任克英 美银美林有限公司中国区主席及行政总裁,CCG副主席
Bill Russo Automobility创始人、CEO
Madhav Sharma(马德武) 印度工业联合会驻华代表
沈 峰 蔚来汽车副总裁
沈南鹏 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红杉中国的创始及执行合伙人,CCG资深副主席
宋志平 中建材董事长、党委书记
Irena Skardziuviene 立陶宛驻华大使馆公使
Tim Stratford(夏尊恩) 中国美国商会主席
孙永福 商务部欧洲司原司长,CCG高级研究员
沈 峰 蔚来汽车副总裁
Jarno Syrjälä(肃海岚)芬兰驻华大使
唐浩轩 富爱达国际董事长,CCG常务理事
Travis Tanner 绿点战略咨询副总裁
Hubertus Troska(唐仕凯) 戴姆勒中国区总裁
屠海鸣 豪都国际集团董事长,CCG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屠新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教授,CCG特邀高级研究员
Jing Ulrich(李晶) 摩根大通亚太区副主席
Inguna Viksne 拉脱维亚驻华大使馆副馆长
王伯庆 麦可思公司创始人、总裁,CCG常务理事
王翠霞 深圳康利集团董事长,CCG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王 丰 FT中文网主编
王广发,北京法政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府学校总校长,CCG资深副主席
汪泓彬 欧洲货币机构投资者大中华区总裁
王辉耀 CCG主任,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
王俊峰,金杜律师事务所全球主席,CCG资深副主席王 兴 美团创始人、CEO
王琳达 怡海集团董事局主席,CCG副主席
王 直 对外经贸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海外院长,CCG特邀高级研究员
魏建国 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CCG顾问
文 岗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
吴 穷 香港德意志银行董事总经理,CCG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伍淑清 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香港世界贸易中心总经理,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Joerg Wuttke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
谢暄晖 TVM中国创始人,CCG常务理事
徐井宏 中关村龙门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亚杰商会(AAMA)会长,CCG副主席
徐小平 真格基金创始人,新东方联合创始人,CCG资深副主席
闫 峰 香港国泰君安董事局主席,CCG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严望佳 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CCG常务理事
严 旋 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
姚力军 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CCG常务理事
杨筱萍 BP中国总裁&BP(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小雯 苏州龙遨泛人工智能高科技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创始人
杨燕青 《第一财经》副总编辑
葉雪泥 华也国际有限公司CEO,CCG常务理事
余永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张宝全 今典集团董事局联席主席、红树林品牌创始人,CCG副主席
张红力 厚朴投资联席主席、工商银行原副行长,CCG副主席
张红梅 阳光印网董事长,CCG常务理事
张华荣 华坚集团董事长,CCG副主席
张剑秋 伊利集团执行总裁
张剑炜 庞巴迪中国总裁,CCG常务理事
张 磊 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CG资深副主席 张黎刚 爱康集团董事长,CCG常务理事
张 鹏 中子星金融创始人兼CEO,CCG常务理事
张瑞敏 海尔集团董事长
张懿宸 中信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CG资深副主席
张一鸣 头条创始人、CEO
张 哲 中关村国际控股公司CEO
赵 勇 香港富华国际集团董事长,CCG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赵忠秀 山东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郑 力 长电科技CEO
钟小平 深圳前海润能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CCG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周 兵 戴尔中国副总裁
周海江 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
周延礼 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CCG顾问
周 灏 量化派创始人兼CEO
朱光耀 财政部原副部长,CCG顾问
朱 民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CCG学术专家
朱伟卿 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CCG常务理事
邹亨瑞 亨瑞集团董事局主席,CCG常务理事

最新新闻

伍淑清:香港的平台优势没有改变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07日 11:45
“美心大小姐”伍淑清:香港一些公务员没搞清身份
“美心大小姐”伍淑清:香港一些公务员没搞清身份

   “美心大小姐”伍淑清:香港一些公务员没搞清自己的身份 伍淑清:深受其害的香港商界其实应该站出来做些事情,可惜现在敢站出来讲的人还太少。 针对香港已持续数月的社会动荡和骚乱,香港美心集团创办人长女伍淑清2日在接受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专访时,批评特区政府部分公务员为了保持所谓“政治中立”而无所作为,更有甚者认不清自己的身份去参加反政府游行,她认为,特区政府应反思处理危机的能力和经验。 据港媒报道,最近有多名香港政府公务员被发现参与暴力和非法游行示威。10月31日晚,有激进示威者到港铁太子站附近堵路并纵火,入夜后警方释放催泪弹并拘捕多人,其中一名被捕男子被媒体指认为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办公室的助理文书主任。9月中旬,一名黑衣人在参加非法游行时被市民摘下头套,被网友认出是香港海关员工。 伍淑清2日在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上接受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专访时批评香港特区政府部分公务员团队“不懂得处理危机,既没有能力,也没有经验”。她表示,香港部分公务员自称“政治中立”,所以面对社会危机便什么都不管,一些人只考虑自己的饭碗,甚至还有一些公务员参加反对香港特区政府的游行。这些情况已然为香港政治和社会的一大问题。 “前几天抓了几个人,有的是海关出来的,有的是律政司的,还有的是医生。这些公务员到底是该为政府工作还是上街?这暴露出什么问题?”伍淑清反问称,“这说明他们的脑袋是不清楚的,既不清楚自己是什么人,也不清楚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不合法的,(就是)一窝蜂。”她同时表示,香港警察虽然想止暴制乱,但能力相对有限。 专访伍淑清视频截图 伍淑清对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说,香港近期风波暴露出的另一大问题是青年人的思想状况。她指出,长年忽视对年轻人的国民教育,导致香港很多年轻人完全被社交媒体洗脑,成为反政府、反体制和反中国的人,这将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已经失去了整整两代年轻人”,她愤怒而无奈地表示,“我会放弃(这些年轻人了),不会再浪费时间去跟他们讲什么,因为他们的脑子已经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事情。” 作为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监察顾问,伍淑清九月曾赴日内瓦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告诉世界真实的香港”。在那次发声后,其父伍沾德创办的美心集团旗下多个西饼店、餐馆与咖啡馆屡遭香港暴力示威者破坏,其中还包括美心拥有特许经营权的星巴克、元气寿司等。尽管伍淑清后来多次声明她不是美心的股东,也不在美心工作,但暴徒对美心的打砸攻击至今仍未停止。 伍淑清提起自己与西方人士接触的经历时表示,欧美许多政客议员对香港当下局势完全没有客观认识,也并不真正把香港视作朋友,这些人只想着自己的政治前途,因此希望利用香港的事情丑化和打击中国。“他们对中国没好感,对香港也没有好感,只是在利用香港拿选票。”她同时表示,西方的媒体对东方和中国也从来没有客观认识,在近期局势的报道中,它们和香港部分本土媒体相勾结,共同抹黑扭曲香港的真实情况。 伍淑清接受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专访。摄/ 陈青青 10月31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今年第三季本地生产总值(GDP)预先估计数字,较上年同期下跌2.9%,为10年来首跌。舆论认为,这显示香港经济已步入技术性衰退。伍淑清不无忧心地表示,今年十月香港的经济数据只会“更惨”,而明年二三月份可能要比今年年底更差。“因为香港的旅游高峰期是七月到十一月,但现在(酒店)入住率只有20%,很多店铺也关门,内地人来旅游的少了很多,日本韩国新加坡这些国家的人也都不敢来了。” 这名香港女企业家认为,香港经济的“下行周期”恐怕至少要持续三年。“一个(地方)经济坏到底的时候,不可能一下子再(恢复)上来的……就算中央有政策(支持香港经济),香港本身还有底气么?”她表示,“内地的企业来香港用香港的平台融资还行,要是内地企业不再来香港融资,你香港钱从哪里来?”她感叹说,深受其害的香港商界其实应该站出来做些事情,可惜现在敢站出来讲的人还太少。 视频来源:《环球时报》英文版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白云怡 陈青青 [详情]

环球网 | 2019年11月04日 08:17
熊伟铭:工业界和企业界之间需要更多的灵活交流
熊伟铭:工业界和企业界之间需要更多的灵活交流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华创资本合伙人熊伟铭出席并演讲。 他表示,在一些领域,学者就是学者,这点大家的观念在变。观察过去几十年,中科院出了个联想,清华陆陆续续出一些创业公司,中科院除了计算所之外,其他所还没有在推进在商业化的路上。学者和商业界、工业界做更多的结合,这样可以节省国家大量的财力,973等国家重点项目,可以通过产业界和市场方法来得到解决。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技术市场,有些行业是中国明显落后极端缺乏的,经过这次Wake call(唤醒)之后,大家说不行,我们也得自己干。 从商业角度来讲,最好都可以买,全球化分工,李嘉图的竞争优势理论,这是几百年前的理论。从这个角度对我们是好事,原来我们不投技术,我们投自行车、鲜花店、送面包等等这些。我们在Facebook之后的新经济里面,中国还是挺领先的,我们一小时送货,每日优鲜,送水果,现在点一个,这个小组讨论结束之前就能送到,这点美国做不到。但是在基础设施层面还是有很多过去没有做的事情。 在去年和前年,我们去看5000亿美元的大公司,阿里巴巴、腾讯,大家都不愿意做基础设施的投资,这个事情特别长,ROI(投资回报率)比较低。很多年前大家说互联网金融的时候,美国朋友非常羡慕,你们的Fixing common(音)有8%,我们费劲半天对冲基金才有8%。所以,这个市场的贝塔不太一样,从这个角度很多人都想去投资ROI高、时间短的业务,在这之后对我们的好处是说忽然发现又有一个新品类可以投,作为行业来讲,原来你投半导体不赚钱,投半天就是5亿美金的上市公司,没有什么可比的。现在大家忽然发现,从各行各业里面,除了foundries(晶圆代工),VC不能碰,但各种各样的设计和各种各样功能性元器件都是可以投资的。 从历史上来看,七十年代美国和日本的半导体之争也是类似的情况,那时候日本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又便宜,用在储存卡,如果不是因为日本东芝这样的公司,英特尔不会做CPU的。英特尔做8008那种产品时,没人相信每人拥有一台PC。 因为制度安排不太一样,所以我们有些所谓大基金的事,这种大基金只有Mash US上的feater with fund(音)有这样的能力,但我们有2000亿半导体大基金,这种中国愿景基金也帮助或者创造了一个市场驱动的机制,帮助我们投资人、LP和行业有更多的利益。所以,我们这些市场player能够按照市场规则,我们的规则没有变,只是在市场另外一端有不同的影响。这是看过去美日半导体之争,美俄太空技术之争,所以,我认为大家都能出来一些自己的东西,只不过我们所需要学习的经验,不要像日本一样开发一大堆只能用十年的技术,包括2G通信其实日本有自己的系统,也非常好,但我们可以背上现在全球认同的5G,我们朝着10G或20G努力,这点上可能不会走原来的完全闭门造车的道路。 促进产学研需要在学界花力气。欧洲朋友跟我讲,欧洲的文化是,学者就是学者,大家应该聚焦人类文明的这些事情上,少关注点NBA、CPU这些事儿。但美国的产业成功给大家带来一个很好的路径,有些领域,像计算、数学、物理、生物可以很好地和一些产业进行结合,同时产业提供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能够再次增强学界的一些进展,所以这个循环,在一些科学的领域可能需要建立起来。在一些领域,学者就是学者,这点大家的观念在变。观察过去几十年,中科院出了个联想,清华陆陆续续出一些创业公司,中科院除了计算所之外,其他所还没有在推进在商业化的路上。学者和商业界、工业界做更多的结合,这样可以节省国家大量的财力,973等国家重点项目,可以通过产业界和市场方法来得到解决。 吸引人才方面,过去几年2014-2015年开始,感到明显的很多学者回来,但这个制度,我们刚刚处于建立的过程中,大家还不那么习惯。如果工业界和学界打通了,很多学者像斯坦福计算机系的主任李飞飞可以加入Google Cloud作为首席科学家,我们很少见到清华大学的计算机所的所长去华为任首席科学家。所以工业界和企业界之间需要更多的灵活交流,才使得吸引人才的时候,大家能看到更广阔的应用空间。这可能需要先打通,才会有更多的人才愿意回来。 美国行业也是国有行业,整个汽车行业就是美国国有行业,财政力量使在哪个领域,是为了解决那个领域技术突破和就业问题,这是作为政府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在有些行业,像半导体行业,因为美国极为发达,而中国基本为零,让纯商业的机构来干,我们没有什么Insentive做这个领域。有些领域已经接近了没有超额利润的领域,只是在特定里需要像政府的资金支持,比如公共交通,中国的公共交通是非常发达的,而美国不一样,因为大家都是自己的汽车,所以Uber先在美国出来,不会在中国,因为中国的公交系统还可以。这要分别看不同的市场特征。最终还是要看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这个确实我们是很落后的。我经常和同行呼吁,我们应该向药监部门学习,药监部门在2015年有个巨大的转变,今天和欧洲的,美国的都能够齐头并进,这是非常棒的。在证监方面我们有点落后,从非常高的级别上来说,邓小平先生当年也说,证券市场搞得好我们就开,搞不好就关,它是作为工具存在的,而不是作为市场自己发声的机制存在。如果这个搞好了,其他的也就都顺了。[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03日 21:04
中国瑞士商会主:中国政府和瑞士开展合作是明智之举
中国瑞士商会主:中国政府和瑞士开展合作是明智之举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中国瑞士商会主席Martin Mueller(马丁·穆勒)出席并演讲。 他表示,自2010年前瑞士就在世界上创新国家的排名上位居第一。所以,中国政府和瑞士开展合作是明智之举。不只如此,瑞士是欧洲的中心,所以与欧洲其他国家联系紧密,地理位置优越。瑞士在50多个国家经营16个企业,都是高科技企业,比如移动、电信、航空。他认为,最大的价值是中欧建立起合资企业,希望双方能互利互惠。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是来自瑞士的,瑞士在欧洲的地位非常特殊,因为中瑞两国五年之前签署了自贸协定,中国的商务部长在中瑞双边自贸协定上签了字,现在我们是在欧洲和中国有这么紧密的双边合作关系不多的国家之一。去年,双边政府也签署了创新的合作协定。如果大家看看世界上创新的排名,自2010年前瑞士就排名第一。所以,中国政府和瑞士开展合作是明智之举。不只如此,我们是欧洲的中心,所以我们与欧洲其他国家联系紧密,地理位置优越,给大家一个消息,我们在50多个国家经营16个企业,都是高科技企业,比如移动、电信、航空,非常有意思的领域是国防。 所以,我在世界上很多地方访问,发现大家在媒体上所看到的这些情况,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异;而且我所看到的情况都比美国所报道的令人惊讶得更加积极。科技领域是错综复杂的,有数千个供应商,所以我们不能依赖一个国家的某个供应商。我对中国就科技领域,一点都不担忧,但现在局势有所发展。 我认为,最大的价值是中欧建立起合资企业的价值,比如收购一家瑞士的医药企业,瑞士人也开始醒过来了,说事实上摘走的是我们最顶尖的企业。因而,大家真正关注的是我们希望能互利互惠,也就是我们无法收购一家中国皇冠上的明珠,而欧洲对中国是完全开放的。从战略角度来看,政府的视角是谁收购这家企业。中国有这么多的国有企业,就意味着有政府的背景,在欧洲所有的企业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如果说一家政府背景的企业收购一家民营企业,我们就会有一些疑虑,提出问题,但这些问题无法得到答案。现在的收购没有以前那么容易了,但我们依然有紧密的合作,互利互惠,平等互利,增加透明度是问题的关键。 今年有个很大的问题,如果说政府去给R&D技术研究出钱,私营部门就会把这个资金收集过来,比如你开发自己的产品,自己的技术,用政府的钱,私营企业就进了市场,外国的公司有时候做这个工作也不难,有时候这不公平,不应该这样,如果这个问题能解决,比如在过去两年,大家对M&A(企业并购)的兴趣大大提高,很多瑞士公司发现我们的文化是非常不一样的,有时候要花好几百万美元才能把大家的思维统一起来,我同意对话很重要,但不确定对话能不能解决我们最根本的问题。 如果大家能够如此开放地、透明地讨论国企的问题,它的结果和投资,这些问题还是能够理解的。[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03日 20:48
于建伟: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经济总量会超过美国
于建伟: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经济总量会超过美国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燕园资本副总裁、合伙人于建伟出席并演讲。 他表示,从中国经济保持6%的增速来讲,以及同中美汇率比价来看,未来五到十年中中国经济总量会超过美国,到那个时候更多应该谈到互利合作,务实合作的问题。要开放,别人对我们封锁,但我们自己不能对自己封锁。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来创建自己的生态。 以下为演讲实录: 在当今情况下,科技投资、本国科技发展和国际合作面临了一种新常态,就是在很长时间内,我们要去适应和根据它去改变的新常态。我们同时要发展自己的技术,新常态会持续多长时间呢?较长的时间框架应该是十五到二十年来考虑,为什么提出这个时间维度?因为从中国经济保持6%的增速来讲,以及同中美汇率比价来看,未来五到十年中中国经济总量会超过美国,到那个时候更多应该谈到互利合作,务实合作的问题。 未来我们面临科技发展的新常态,是更常见的状况。我们自己和外部专家的探讨,认为有几组关系希望大家在自己的产业和领域内,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来有所侧重考虑的关系: 一是技术市场和技术发展的关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潜在力量和能力只能在市场里得以实现,市场同时是保持科技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在此情况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人口最多,消费能力排前列,如何用市场杠杆撬动科技发展的潜力,是大家应该考虑的因素。 二是自主研发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有些技术拿不到,肯定要自力更生,自力更生任何时候都没有错,但不能因为自力更生因噎废食,放弃对外界的视野和对外部技术的比较学习,否则很可能形成一种闭门造车的局面,甚至会形成封闭市场,在技术方面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 三是短板的问题。公司的技术研发,投了很多实用技术企业。中国每年的研发投入超过2万亿元,在全球排第二,但只有大概1000亿占到5%用于基础研发,这是短板的问题,长板和短板也是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 我想强调一点,要用整体观念看中国的研发,用生态观念看中国科技业的发展。以前有些地方,有些时候,有些企业提出弯道超车的概念,希望通过一点突破带来整个面的突破,实际这种效果从过去5-10年来看并不是特别好,特别明显。如果你看一下硅谷或加拿大科技三角洲地区的科技发展,它整个是生态概念的,同步齐头并进,包括法律法规、商业做法、知识产权保护,产学研相互之间的互动,当然政府支持不可忽略,还有开放性交流体系。大家说科技是无国界的,中国的科技也离不开自己的生态环境建设这种步伐,弯道超车也时候不一定是你技术好,只能说是运气好,做多了之后不可能次次都成功。我认为,中国在研发生态建设方面,要发挥我们体制的优势,各方面补齐短板,发扬长板。刚才说到我们的基础研发,这是要从中国体制上,包括国家基金、引导性基金发挥很大的作用。 我们现在也要考虑一个问题,中国现在的科技研发也面临稳定的可预期收入和长久可持续投资的严峻现实性问题,如果没有有效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国自己的基础研发都不可能持续。所以,知识产权保护,未来在某些高精尖技术出口管制都是要提到议事日程上的,尤其知识产权保护上,我们之前谈的更多的是我们如何保护外部的知识产权,如果中国要形成自己良好的环境,自我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国人和中国人知识产权侵犯行为也要进行打击。要以开放的心态发展这种环境,如果是自我封闭的生态环境,只能算事物的一半或一部分。要开放,别人对我们封锁,但我们自己不能对自己封锁。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来创建自己的生态。[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03日 20:41
蔚来张磊:在合作上我们的心态是Open的
蔚来张磊:在合作上我们的心态是Open的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蔚来汽车数字座舱与软件开发副总裁张磊出席并演讲。 他表示,在合作上,蔚来的心态是Open(开放)的,希望最终有个产品给到用户,吸引当地的人才,能够和各个领域最优秀的企业合作。从个人角度,从我这边观察到的情况去看,一方面我们从个人发展角度,能吸引到各地最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提供什么样的环境给他们发挥的平台,有一个往上上升的空间,最终能够把他们所长真正地发挥出来。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从企业的角度看如何布局这个问题。蔚来在硅谷、国内、欧洲都有我们的研发中心和相应的Design Center,我们的目标是做全球领先的产品,在全球化方面一方面充分利用当地最优秀的人才资源,另一方面也是能够跟各地最优秀的企业和合作伙伴去一起做最优秀的产品,从这个角度来讲蔚来比较open(开放)。 另一方面,大环境变化方面,会带来具体合作时的策略,我们希望利用最优秀的合作伙伴的积累和技术,寻找当地最优秀的人才。根据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我们会评估商业风险,对关键技术和战略方向影响比较大的方面,我们会考虑自研和更多不同合作方的机会。 我们已经量产的产品需要用到像Mobileye等成熟的产品,大家也会比较关注下一代自动技术的发展,下一步涉及到SoC和其他算法等相关核心技术。这一方面我们还是希望跟业界领先的公司有合作。从技术角度,我们会看哪些是蔚来可以贡献力量的,这些部分我们也会相应着重去关注。 过去我们一直坚持关键基础技术研发,比如电动车的三电技术,电动、电控、电池包和智能相关的智能座舱,智能网关、自动驾驶部分。这个原则我们会继续沿着产品核心关键技术走自主研发这个路径,这不是说我们和合作伙伴没有进一步的合作。在合作上,我们的心态是Open(开放)的,希望最终有个产品给到用户,吸引当地的人才,能够和各个领域最优秀的企业合作。从个人角度,从我这边观察到的情况去看,一方面我们从个人发展角度,能吸引到各地最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提供什么样的环境给他们发挥的平台,有一个往上上升的空间,最终能够把他们所长真正地发挥出来。 希望中国政府和企业还是继续保持开放的心态。[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03日 20:33
莫天安:中国应坚持不断地推动对网络空间的治理
莫天安:中国应坚持不断地推动对网络空间的治理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CCG高级研究员,CGTN科技评论员莫天安出席并演讲。 他表示,现在就应更多地注重研发方面的投资,这方面投资一定要给予巨大的支持,比如IBM,今天的阿里巴巴等等。他建议中国政府继续坚持不断地推动对于网络空间的治理,他认为,5G、人工智能等等领域之间的竞争前景非常不确定,而且也艰难,但未来是光明远大的,尽管现在处于困境。 以下为文字实录: 我想说,关于技术这一点很重要。 第一,大家都知道这一点,我想说得更清楚一点,目前在线发生的事情比线下发生的事情更重要,不管我们自己的手机多么独立,比如你去购物、去支付或者做交易、交通,比如昨天中国发布了一个5G服务的调查。现在最快的下载速度让我们看到,它可以进行对话,这样带来网络空间巨大的变化。可以看自动驾驶汽车,这些都将成为可能,不管是空中、地面、海洋和水下都会出现的。麦森戈尔斯(音译)说,他把AI看作是颠覆性技术,类似于启蒙运动一样重要,这种高度就很特殊了。 第二,我们一直在看企业家想要什么,或者大型投资者想要什么,包括智库都在看技术和模式上有什么样的改变,但其实治理是比具体的技术更重要。中国在这个角度有一个很好的全面的、系统化的构图。习总书记提出了五点建议,这一点很重要,同时有有效的治理,隐私、在线安全、自动驾驶汽车等等都是需要坚实的治理基础。比如自动驾驶的汽车如果撞了人,谁来负责?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所以,治理非常重要。 中国现在已经在一些领域是科技领先国了,比如5G。AI有所争议,数据是毫无争议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数据来源国,这也是非常有价值的。AI、人脸识别或区块链等等,为什么硅谷这么成功?我觉得开放是一点,同时政府也给了巨大的支持,比如他支持一些国防工业等等。在过去对科技主要是从政府到民用的转换,所以,现在很多先进的技术是先从民用这边发生的,尤其AI、5G,之后才变到政府使用的其他方面,这给了我们很大的挑战。中国未来能做什么呢?作为我们来说,天天在想,一方面,我还记得,当我在公司的时候,领导说为什么这些VC总是喜欢创新企业去做高科技呢?当时投资是为了减小风险成本最大化,我们把所有的风险放在桌子上,就知道为什么做高科技了,这是明智的方法。中国现在提高生产力,如果我们用关乎经济的角度来思考,就是怎么做好研发了。 所以,我们现在就更多地注重研发方面的投资,这方面投资一定要给予巨大的支持,比如IBM,今天的阿里巴巴等等,他们确实花了很多钱在做基础研究,但太不务实或风险太高了。我认为,政府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我们越来越看到,政府愿意在基础研究上花大价钱,但最近很多的研究还是没有成功,只是一些从概念上的尝试,比如原来从来没有做过的工作,或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我其实对中国关于科技方面是很乐观的,对于未来我深知更乐观。 我认为,原来的生态平衡已经没有了,需要形成新的生态平衡。作为外国人角度应该看待中国的价值观,中国怎么看待这些问题。 我现在有个呼吁,建议中国政府继续坚持不断地推动对于网络空间的治理,我想马云指出的是,今天非常艰难,明天可能会每况愈下,但之后的未来会光明远大。所以,我认为,5G、人工智能等等领域之间的竞争前景非常不确定,而且也艰难,但我认为,未来是光明远大的,尽管现在处于困境。[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03日 20:29
美湾区经济研究所所长:欢迎所有人都来中国开展竞争
美湾区经济研究所所长:欢迎所有人都来中国开展竞争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美国湾区经济研究所所长Sean Randolph(肖恩·兰多夫)出席并演讲。 他表示,想中国继续保持开放,这样可以培养信心和互信,因为中国政府不遗余力提到将会继续扩大开放,那么国有企业的问题,补贴以及一系列相关的问题,以购买力评价来算,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如果中国能进一步加大开放的力度,比如补贴力度最小,所有的外资企业都能够在中国进行公平竞争,欢迎世界上所有人都来中国开展竞争,那么中国就会更好。[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03日 20:15
徐井宏:中国人是全球最聪明的人种之一
徐井宏:中国人是全球最聪明的人种之一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中关村龙门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亚杰商会(AAMA)会长,CCG 副主席徐井宏出席并演讲。 他表示,我一直觉得中国人是全球最聪明的人种之一,在硅谷有大批华人,都是它那里最顶级的程序师,但拿硅谷来看,印度人处于大公司高管的位置,而中国大多数人处于最牛的程序师、工程师的位置,也就是说我们创造力由于文化、教育,目前有不足。当这么大一个国家,成为全球GDP第二,一是释放,二是在互联网应用领域,确实中国做得好。现在手机支付已极大普及,真拿钱掏出货币的都很少,在这方面,由于移动互联网应用高速发展阶段,我们在应用方面走到了最前面。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中关村龙门投资基金是我们今年才开始发起的一只基金,主要是做企业的PE投资,大概投资方向包括信息通讯、先进制造、生物健康和消费升级,在此前的20年,我一直在清华的产业园工作,我是清华科技园的主要创建者,也是今天中国最大的创新服务业公司启迪控股的创始人。2012-2016年我在清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做董事长。我们通过“请进来”、“走出去”,通过一系列国际合作和其他的,把清华控股从580亿的公司做成4300亿的跨越式发展。在我过去的经历里,非常幸运的,几乎涉及产业的所有领域。清华当年旗下的产业几乎囊括了全科技链条,同时,在科技金融、文化产业、科技园区以及创新服务等各个领域都有包容,都在我们的体系里。 我个人有个亚杰商会,这是个有15年历史的公益组织,亚杰商会推出的“摇篮计划”,现在已经支持和培养了中国360多位创业者,支持和帮助他们成长,可以说是中国最老牌的反向创业的服务机构,我们支持的这些已经成长起来,包括美团的王兴、拼多多的黄峥、猎聘网的戴克彬,中文在线的童之磊等等都曾经是“摇篮计划”某一期学员。二十多年来,一直在创新和创业领域做相应的推动,也希望今天通过这样的机会和大家做一些讨论和交流。 我特别特别欣赏今天讨论的题目叫“从量变到质变”,看中国这个国家过去40年,是个高速发展,下一步所谓的质变要从高速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过去的高速发展是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所带来的,就是我们整个市场人口红利的释放,资源能力的释放,甚至也走一些弯路,比如对环境的代价等等,其实我一直觉得中国人是全球最聪明的人种之一,在硅谷有大批华人,都是它那里最顶级的程序师,但拿硅谷来看,印度人处于大公司高管的位置,而中国大多数人处于最牛的程序师、工程师的位置,也就是说我们创造力由于文化、教育,目前有不足。当这么大一个国家,成为全球GDP第二,我们也不用特别得意,本来就是应该的,上千年前我们就是第一,因为你就是一个大国,只是在工业时代没有跟上,现在跟上了,一是释放,二是在互联网应用领域,确实中国做得好。比如现在的移动支付,到美国手机支付没有这么方便,我们现在手机支付已极大普及,真拿钱掏出货币的都很少,在这方面,由于我们巨大的市场,尤其移动互联网应用高速发展阶段,我们在应用方面走到了最前面。 所以,互联网应用,这个信息时代,我确实觉得中国了不得,我曾经到欧洲和德国人、意大利都讨论这个问题,在他们那里完全不如我们发达,他们觉得我们很好,但我们是不是可以拿来得意呢?这就是问题了。因为信息时代或下一步智能(时代),它最核心的东西还是材料,还是那个集成电路。现在拿我们的集成电路和全球最顶尖的比起码还有5-10年的差距, 所以,在一些核心技术、原创技术、本质的技术方面,我们必须得承认存在着差距,这是实事求是的,如果不承认,整天喊我们什么都比别人强了,那是盲目的乐观。承认强我们要看到趋势,我欣喜地看到,包括我自己做科技企业,中国很多新兴科技企业的兴起,智能技术领域,应该说我们和过去相比,和全球最好的越来越小,每一年都在缩小,相信再过若干年,我们会越来越缩小,我们在自主创新方面也能够成为让我们极其自豪,能够引领世界的这样一件事。 我一直觉得这个时代为什么变化这么快,其实不是我们现在面临什么困难,是全球各个国家的经济,它的发展速度都已经到了一个瓶颈,过去这些年是信息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高速发展和红利,这个事情差不多了。于总讲的是区块链,其实区块链的核心下一步,前面信息已经到了极度的发达,下一步大家都认为,无论市场还是产业,新人将变成最主导的东西,而区块链会对诚信、信任带来一次革命性的变化。不知道我理解得对不对。 至于这个技术怎么能够在未来解决它的效率问题,我想还是需要相当长的路,但可以看到它是一个趋势。无论如何,我们现在中国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推动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这步坎儿必须度过去,今天一些传统企业、制造型企业面临很多困难,它一定要面临的。科技的发展,我们过去是物质短缺,今天造成物质的极大丰富,生产过剩。所以,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一些年轻的产业在中国逐步地生根发芽,我们投资的在智能领域、生物领域、材料领域已经有一些好的公司逐步冒出苗头,这是我们未来的希望。 总书记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实现共赢角度来推动。中国的企业就是这两点,一是把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本事真正做上去;二是在整个国际合作中,要能够把我们的诚信、靠谱带给世界。现在有一些合作,有一些商业的运营在海外还是有一些诟病的,诚信度不够,用我们的文化、打法,其实不符合当地的文化,这些方面都是中国企业和企业家需要进一步修炼的地方。只要把这些地方做得越来越好,我们也一定能克服今天所面临的这样的挑战,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原创技术还是有的,不是一点原创技术都没有,差距还是挺大的。我刚才讲的是互联网应用领域领先,没有说互联网技术领先。对于这样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支付手段的探索是完全有益的。我也赞成在监管层面、安全层面,从国家的投入、央行的投入、各方面投入来如何把它给克服掉,所以,不是这些企业的问题,而是我们监管秩序应该大大加强,新的技术应该大大应用,所以,现在国家也推出安全可靠的工程,这是非常及时的一件事情,相信各个企业也都在参与。 我一直认为,“国际化”的另一个词汇叫“本土化”,什么是国际化?在你这儿是国际化,在他那儿就是本土化。所以,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定要走到哪儿就变成“那儿的本土化”。“请进来”也是,并不是很多全球500强公司和外国公司到中国就取得了成功,也有很多很遭罪的,我也和那些外企的老板说“你也需要本土化”,这可能是未来要探讨的一条道路。“走出去”不是为走出去而出去,“请进来”也不是为请进来而请进来,大家要共同合作产生这么一个东西,以后企业家、媒体、官员应该有更好的认知,我一直不太赞成讲故事,我认为真诚地沟通才是最实实在在的东西,把我们真真正正的价值让别人认识到。 从传统角度,我认为中国的媒体肯定需要进一步提升。我在很多地方呼吁这件事,媒体特别喜欢宣传中国某个企业特别爆点的事情,今天上市了,哪个公司一下就变成了1000亿美金的,等明天出一点问题,媒体又说多大的毛病,当年如何如何,我一直觉得联想是我特别尊敬的一个公司,因为它在80、90年代,不只是引领了中国一代高新技术的成长,也带动了一部分年青人创业和他一起进行。去年突然发生对它的强烈攻击,我不知道大家怎么想的,要辩证地、全面地、历史地看中国的发展问题。我特别希望中国的媒体,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自媒体、民间媒体,在未来可以好好干点全面的,客观地、历史地、发展地来看问题,不是要讲故事,而是把我们企业最真实的东西能够传达给外部,甚至在我们国内给年青人更好的引导。[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03日 20:05
范劲松:将有更多世界级消费品牌在中国诞生
范劲松:将有更多世界级消费品牌在中国诞生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安徽开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CCG常务理事范劲松出席并演讲。 他表示,今天中国的国力能让一大部分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的机会,但大部分中国企业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这对我们来说,如何打造这样的能力,是最需要做的。无论从产品力、品牌力、渠道力还是供应链能力和内部组织人才能力,这都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去做才能真正走向全球化。品牌传播对中国企业是一个机会。今天有更多的社交媒体和互联网媒体,这样的媒体给中国的品牌传播带来机遇。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开润股份董事长范劲松,开润股份是一家专注出行消费品公司,在创立这个公司之前我在联想集团工作。在北京,我学的是物理半导体专业,毕业以后2005年在上海开办了开润股份。开润股份从2005年到今年14年,2016年,我们成为行业内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开润分为两部分业务:B2B和B2C业务。B2B业务是专注给全球迪卡侬、惠普、戴尔这样的全球顶级品牌做代工,目前在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都有工厂;接下来,我们在布局柬埔寨和东欧的工厂。 B2C业务上,我们做了自己的出行生活方式品牌,叫“90分”品牌,是几年前和小米成立的合资公司,开润股份控股80%,小米占20%。这是专门针对年青人出行方式的品牌,我们通过四年的时间,超过了新秀丽成为中国市场份额第一,连续几年拿了天猫“双十一”的第一。今天中国的消费品牌迎来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就是“中国新国货”的机会。我特别坚信,接下来10年一定会诞生一批中国人创办的世界级消费者,这也是我们这一群人一直的梦想和坚持。 我们认为,成为世界级品牌有几个条件,第一,我们看到,中国的GDP现在全球第二。但是所有的奢侈品品牌都是一百年来,法国、欧洲的品牌,而在那个年代欧洲是GDP最高的,50-70年代二战以后,美国成为了世界的领导者,那时候诞生一批美国的世界级企业,像宝洁、肯德基、麦当劳在那个年代全球化;90年代初,日本GDP第二,诞生索尼这样的公司,今天中国GDP第二,也很快迈入GDP第一,一个品牌的国际化背后是它的国力。 第二,我们觉得中国经过40年改革开放有强大的制造业,中国今天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任何品牌要有产品力和制造力,今天这半壁江山,中国可以占据,所以,中国可以像日本当年一样做出更好的产品,更好的品牌。像今天的华为、小米一样,出去的很多产品已经被全球认知。 第三,中国40年改革开放配合了一批国际化的人才,像今天开润股份所有中高层大部分是从500强过来的,你有再好的机会,没有人才落地没法做。40年,这批外资企业帮助中国培养了一批国际化、专业化,有全球格局的人才。 第四,科技驱动,今天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全球美国还是最强的,相信这又会催生一批中国新进的企业出来,所以,经过40年,我们相信,如果中国10年前说世界级平台比较渺茫,要在柬埔寨、越南做世界级品牌比较难。但今天有这样的机会,所以开润有信心成为全球化的品牌,目前我们在日本有40个店,日本、韩国、美国都在开拓,相信接下来的十年,我们期待像日本当年的优衣库一样走向全球。 回到核心竞争力,其实很少创始人说资金是他最大的焦虑,大部分同学认为最大的焦虑是组织和人才;也没有哪个人说业务战略是让他焦虑的,这批创始人似乎天生会做业务战略的,但组织人才战略都是极度缺乏的。我们在想他为什么会做业务战略?因为创始人能杀出来的这批人,因为业务战略是靠天生的直觉,有些人生来会做业务,做渠道,做销售,但组织人才能力必须经过大量系统的训练才可以。这也看到,中国的企业当他做到一定规模时,从中型到大型企业时就会越来越少,中国有大量小的企业,但像欧美那样大规模企业通过系统化组织人才建设是极度缺乏的,这是中国企业今天需要面临的特别大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们最近发现一些焦虑,是科技巨大变革带来对这些企业的冲击。一方面对传统企业他焦虑,今天的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线上交易量越来越大,品牌的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渠道的销售方式发生了变化等等,都给这些传统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他不知道如何去应对。同时,对新经济公司,因为科技剧烈变化把他快速颠覆了,他也会很焦虑。今天,对我们这样的企业更需要把科技的创新和传统行业来结合,我们觉得所谓的传统行业适合用科技互联网的方式来重新做一遍。这是目前遇到的一个大的挑战。 另外一个挑战,今天中国的国力能让一大部分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的机会,但大部分中国企业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这对我们来说,我们看到这样的机会,如何打造这样的能力,对我们来说是最需要做的,无论从产品力、品牌力、渠道力还是供应链能力和内部组织人才能力,这都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去做才能真正走向全球化。 最后,讲故事的能力归根结底是品牌塑造和传播的能力。今天在中国的企业真正称之为品牌的公司,在中国本土的都很少。中国因为时代变迁,给过去企业成功带来大量的机会,过去靠关系、靠资源、之后靠渠道。中国品牌以前的“三板斧”在中央台做广告,找一个明星代言,三四级城市拼命扩张渠道,认为这样就可以建立品牌,但其实不行。基本上这些企业都遇到了转型的问题。中国的企业尤其从创始人到核心团队自己要懂品牌的塑造和建立,如何自己都不懂何谈传播?这是创始人自己到核心高管要懂品牌创造和重视品牌。 品牌传播对中国企业是一个机会。今天有更多的社交媒体和互联网媒体,这样的媒体给中国的品牌传播带来机遇。以前垄断性的媒体资源对中国品牌走出去非常难,但今天有了社交媒体,带给中国企业非常大的机遇。[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03日 19:52
伍淑清:香港的平台优势没有改变
伍淑清:香港的平台优势没有改变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世界贸易中心协会终身理事、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伍淑清女士发表以下观点: 我是在香港出生长大的,四十多年前,香港将很多资源、人力资本带到内地。四十年来内地发展非常快,规模非常大,香港已经失去了对于内地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而我们将会继续提供一个平台,不仅是对国有企业,也包括对私营企业,利用我们的资源拓展国际业务和全球化业务在内的更多的业务,香港能够提供很多的资源,不光在资金方面,还有电信方面以及很多联通方面的作用,这是香港现在及未来的作用。 有很多的外国人喜欢在内地开公司时把香港作为一个平台,或者做一些反向操作。香港将利用这些服务,以及在未来一段时间继续作为平台作用。 香港作为一个平台作用,而且有很多外国人在香港工作,包括外国也使用香港作为建立公司的平台。从而外国公司与内地产生更多的联系,以及与亚洲进行联系。香港不光是一个平台,不光是在全球化还是在经济方面。 香港回归祖国以后要明白自己的身份,而且作为平台,香港有方便做金融的地方,香港也是信息中心、长期交往的中心,所以香港的平台优势没有改变,香港需要很多优秀的人才,香港的人才去内地读书工作再回到香港,香港的人才也可以服务国家,服务全世界。这是我们的优势。 在香港现在读大学、工作的不光是香港本地出身的,还有内地的年轻人,还有海外回来的年轻人。我们一般看到香港年轻人最无所谓,内地来香港的年轻人最拼命,拼搏精神很厉害,海外回来的年轻人也比较好学。所以,这些年轻人怎么给他们提供机会走出去,不光是走出去旅游,而是到海外打工,边打工边学习课程,当他们更加成熟后可以利用香港的平台来发展。所以,现在在海外,比如巴拿马,是不是香港的年轻人,不管是香港还是在内地的,都可以边打工边在巴拿马大学读西班牙语,我们考虑培训人才,因为将来非洲是我们国家最大的合作伙伴。现在我们在香港培养100个坦桑尼亚的领军人才。另外在北欧芬兰的小城市只有2700人,他们的送他们的年轻人来香港交流,我们也是送香港年轻人出去交流,未来世界是一体的。所以,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做这个工作,而不只是在运作。 香港700万年轻人中,我们影响培养100万或者10万,这些年轻人是香港未来的人才,他们在全世界走,我觉得这对他们整个人生的培训是不够的。所以,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做三十年了,未来十年会专门安排年轻人在香港,不管是从什么地方来的,都要在这方面坐一坐。 香港不是大湾区的龙头,香港是大湾区的眼睛。我非常支持澳门做金融,我妈妈也是澳门出生的,所以我是半个澳门人,澳门六、七十万人,人口不多,澳门做金融有广州市支持,也为广州市出口葡萄牙、西班牙语系的国家,巴西做很多事情,巴西是葡萄牙语系的,澳门的未来发展是旅游为主,发展休闲旅游很成功,而且澳门第一任特首也做了很大的工作。谢谢。[详情]

“美心大小姐”伍淑清:香港一些公务员没搞清身份
“美心大小姐”伍淑清:香港一些公务员没搞清身份

   “美心大小姐”伍淑清:香港一些公务员没搞清自己的身份 伍淑清:深受其害的香港商界其实应该站出来做些事情,可惜现在敢站出来讲的人还太少。 针对香港已持续数月的社会动荡和骚乱,香港美心集团创办人长女伍淑清2日在接受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专访时,批评特区政府部分公务员为了保持所谓“政治中立”而无所作为,更有甚者认不清自己的身份去参加反政府游行,她认为,特区政府应反思处理危机的能力和经验。 据港媒报道,最近有多名香港政府公务员被发现参与暴力和非法游行示威。10月31日晚,有激进示威者到港铁太子站附近堵路并纵火,入夜后警方释放催泪弹并拘捕多人,其中一名被捕男子被媒体指认为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办公室的助理文书主任。9月中旬,一名黑衣人在参加非法游行时被市民摘下头套,被网友认出是香港海关员工。 伍淑清2日在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上接受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专访时批评香港特区政府部分公务员团队“不懂得处理危机,既没有能力,也没有经验”。她表示,香港部分公务员自称“政治中立”,所以面对社会危机便什么都不管,一些人只考虑自己的饭碗,甚至还有一些公务员参加反对香港特区政府的游行。这些情况已然为香港政治和社会的一大问题。 “前几天抓了几个人,有的是海关出来的,有的是律政司的,还有的是医生。这些公务员到底是该为政府工作还是上街?这暴露出什么问题?”伍淑清反问称,“这说明他们的脑袋是不清楚的,既不清楚自己是什么人,也不清楚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不合法的,(就是)一窝蜂。”她同时表示,香港警察虽然想止暴制乱,但能力相对有限。 专访伍淑清视频截图 伍淑清对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说,香港近期风波暴露出的另一大问题是青年人的思想状况。她指出,长年忽视对年轻人的国民教育,导致香港很多年轻人完全被社交媒体洗脑,成为反政府、反体制和反中国的人,这将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已经失去了整整两代年轻人”,她愤怒而无奈地表示,“我会放弃(这些年轻人了),不会再浪费时间去跟他们讲什么,因为他们的脑子已经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事情。” 作为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监察顾问,伍淑清九月曾赴日内瓦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告诉世界真实的香港”。在那次发声后,其父伍沾德创办的美心集团旗下多个西饼店、餐馆与咖啡馆屡遭香港暴力示威者破坏,其中还包括美心拥有特许经营权的星巴克、元气寿司等。尽管伍淑清后来多次声明她不是美心的股东,也不在美心工作,但暴徒对美心的打砸攻击至今仍未停止。 伍淑清提起自己与西方人士接触的经历时表示,欧美许多政客议员对香港当下局势完全没有客观认识,也并不真正把香港视作朋友,这些人只想着自己的政治前途,因此希望利用香港的事情丑化和打击中国。“他们对中国没好感,对香港也没有好感,只是在利用香港拿选票。”她同时表示,西方的媒体对东方和中国也从来没有客观认识,在近期局势的报道中,它们和香港部分本土媒体相勾结,共同抹黑扭曲香港的真实情况。 伍淑清接受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专访。摄/ 陈青青 10月31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今年第三季本地生产总值(GDP)预先估计数字,较上年同期下跌2.9%,为10年来首跌。舆论认为,这显示香港经济已步入技术性衰退。伍淑清不无忧心地表示,今年十月香港的经济数据只会“更惨”,而明年二三月份可能要比今年年底更差。“因为香港的旅游高峰期是七月到十一月,但现在(酒店)入住率只有20%,很多店铺也关门,内地人来旅游的少了很多,日本韩国新加坡这些国家的人也都不敢来了。” 这名香港女企业家认为,香港经济的“下行周期”恐怕至少要持续三年。“一个(地方)经济坏到底的时候,不可能一下子再(恢复)上来的……就算中央有政策(支持香港经济),香港本身还有底气么?”她表示,“内地的企业来香港用香港的平台融资还行,要是内地企业不再来香港融资,你香港钱从哪里来?”她感叹说,深受其害的香港商界其实应该站出来做些事情,可惜现在敢站出来讲的人还太少。 视频来源:《环球时报》英文版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白云怡 陈青青 [详情]

熊伟铭:工业界和企业界之间需要更多的灵活交流
熊伟铭:工业界和企业界之间需要更多的灵活交流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华创资本合伙人熊伟铭出席并演讲。 他表示,在一些领域,学者就是学者,这点大家的观念在变。观察过去几十年,中科院出了个联想,清华陆陆续续出一些创业公司,中科院除了计算所之外,其他所还没有在推进在商业化的路上。学者和商业界、工业界做更多的结合,这样可以节省国家大量的财力,973等国家重点项目,可以通过产业界和市场方法来得到解决。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技术市场,有些行业是中国明显落后极端缺乏的,经过这次Wake call(唤醒)之后,大家说不行,我们也得自己干。 从商业角度来讲,最好都可以买,全球化分工,李嘉图的竞争优势理论,这是几百年前的理论。从这个角度对我们是好事,原来我们不投技术,我们投自行车、鲜花店、送面包等等这些。我们在Facebook之后的新经济里面,中国还是挺领先的,我们一小时送货,每日优鲜,送水果,现在点一个,这个小组讨论结束之前就能送到,这点美国做不到。但是在基础设施层面还是有很多过去没有做的事情。 在去年和前年,我们去看5000亿美元的大公司,阿里巴巴、腾讯,大家都不愿意做基础设施的投资,这个事情特别长,ROI(投资回报率)比较低。很多年前大家说互联网金融的时候,美国朋友非常羡慕,你们的Fixing common(音)有8%,我们费劲半天对冲基金才有8%。所以,这个市场的贝塔不太一样,从这个角度很多人都想去投资ROI高、时间短的业务,在这之后对我们的好处是说忽然发现又有一个新品类可以投,作为行业来讲,原来你投半导体不赚钱,投半天就是5亿美金的上市公司,没有什么可比的。现在大家忽然发现,从各行各业里面,除了foundries(晶圆代工),VC不能碰,但各种各样的设计和各种各样功能性元器件都是可以投资的。 从历史上来看,七十年代美国和日本的半导体之争也是类似的情况,那时候日本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又便宜,用在储存卡,如果不是因为日本东芝这样的公司,英特尔不会做CPU的。英特尔做8008那种产品时,没人相信每人拥有一台PC。 因为制度安排不太一样,所以我们有些所谓大基金的事,这种大基金只有Mash US上的feater with fund(音)有这样的能力,但我们有2000亿半导体大基金,这种中国愿景基金也帮助或者创造了一个市场驱动的机制,帮助我们投资人、LP和行业有更多的利益。所以,我们这些市场player能够按照市场规则,我们的规则没有变,只是在市场另外一端有不同的影响。这是看过去美日半导体之争,美俄太空技术之争,所以,我认为大家都能出来一些自己的东西,只不过我们所需要学习的经验,不要像日本一样开发一大堆只能用十年的技术,包括2G通信其实日本有自己的系统,也非常好,但我们可以背上现在全球认同的5G,我们朝着10G或20G努力,这点上可能不会走原来的完全闭门造车的道路。 促进产学研需要在学界花力气。欧洲朋友跟我讲,欧洲的文化是,学者就是学者,大家应该聚焦人类文明的这些事情上,少关注点NBA、CPU这些事儿。但美国的产业成功给大家带来一个很好的路径,有些领域,像计算、数学、物理、生物可以很好地和一些产业进行结合,同时产业提供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能够再次增强学界的一些进展,所以这个循环,在一些科学的领域可能需要建立起来。在一些领域,学者就是学者,这点大家的观念在变。观察过去几十年,中科院出了个联想,清华陆陆续续出一些创业公司,中科院除了计算所之外,其他所还没有在推进在商业化的路上。学者和商业界、工业界做更多的结合,这样可以节省国家大量的财力,973等国家重点项目,可以通过产业界和市场方法来得到解决。 吸引人才方面,过去几年2014-2015年开始,感到明显的很多学者回来,但这个制度,我们刚刚处于建立的过程中,大家还不那么习惯。如果工业界和学界打通了,很多学者像斯坦福计算机系的主任李飞飞可以加入Google Cloud作为首席科学家,我们很少见到清华大学的计算机所的所长去华为任首席科学家。所以工业界和企业界之间需要更多的灵活交流,才使得吸引人才的时候,大家能看到更广阔的应用空间。这可能需要先打通,才会有更多的人才愿意回来。 美国行业也是国有行业,整个汽车行业就是美国国有行业,财政力量使在哪个领域,是为了解决那个领域技术突破和就业问题,这是作为政府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在有些行业,像半导体行业,因为美国极为发达,而中国基本为零,让纯商业的机构来干,我们没有什么Insentive做这个领域。有些领域已经接近了没有超额利润的领域,只是在特定里需要像政府的资金支持,比如公共交通,中国的公共交通是非常发达的,而美国不一样,因为大家都是自己的汽车,所以Uber先在美国出来,不会在中国,因为中国的公交系统还可以。这要分别看不同的市场特征。最终还是要看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这个确实我们是很落后的。我经常和同行呼吁,我们应该向药监部门学习,药监部门在2015年有个巨大的转变,今天和欧洲的,美国的都能够齐头并进,这是非常棒的。在证监方面我们有点落后,从非常高的级别上来说,邓小平先生当年也说,证券市场搞得好我们就开,搞不好就关,它是作为工具存在的,而不是作为市场自己发声的机制存在。如果这个搞好了,其他的也就都顺了。[详情]

中国瑞士商会主:中国政府和瑞士开展合作是明智之举
中国瑞士商会主:中国政府和瑞士开展合作是明智之举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中国瑞士商会主席Martin Mueller(马丁·穆勒)出席并演讲。 他表示,自2010年前瑞士就在世界上创新国家的排名上位居第一。所以,中国政府和瑞士开展合作是明智之举。不只如此,瑞士是欧洲的中心,所以与欧洲其他国家联系紧密,地理位置优越。瑞士在50多个国家经营16个企业,都是高科技企业,比如移动、电信、航空。他认为,最大的价值是中欧建立起合资企业,希望双方能互利互惠。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是来自瑞士的,瑞士在欧洲的地位非常特殊,因为中瑞两国五年之前签署了自贸协定,中国的商务部长在中瑞双边自贸协定上签了字,现在我们是在欧洲和中国有这么紧密的双边合作关系不多的国家之一。去年,双边政府也签署了创新的合作协定。如果大家看看世界上创新的排名,自2010年前瑞士就排名第一。所以,中国政府和瑞士开展合作是明智之举。不只如此,我们是欧洲的中心,所以我们与欧洲其他国家联系紧密,地理位置优越,给大家一个消息,我们在50多个国家经营16个企业,都是高科技企业,比如移动、电信、航空,非常有意思的领域是国防。 所以,我在世界上很多地方访问,发现大家在媒体上所看到的这些情况,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异;而且我所看到的情况都比美国所报道的令人惊讶得更加积极。科技领域是错综复杂的,有数千个供应商,所以我们不能依赖一个国家的某个供应商。我对中国就科技领域,一点都不担忧,但现在局势有所发展。 我认为,最大的价值是中欧建立起合资企业的价值,比如收购一家瑞士的医药企业,瑞士人也开始醒过来了,说事实上摘走的是我们最顶尖的企业。因而,大家真正关注的是我们希望能互利互惠,也就是我们无法收购一家中国皇冠上的明珠,而欧洲对中国是完全开放的。从战略角度来看,政府的视角是谁收购这家企业。中国有这么多的国有企业,就意味着有政府的背景,在欧洲所有的企业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如果说一家政府背景的企业收购一家民营企业,我们就会有一些疑虑,提出问题,但这些问题无法得到答案。现在的收购没有以前那么容易了,但我们依然有紧密的合作,互利互惠,平等互利,增加透明度是问题的关键。 今年有个很大的问题,如果说政府去给R&D技术研究出钱,私营部门就会把这个资金收集过来,比如你开发自己的产品,自己的技术,用政府的钱,私营企业就进了市场,外国的公司有时候做这个工作也不难,有时候这不公平,不应该这样,如果这个问题能解决,比如在过去两年,大家对M&A(企业并购)的兴趣大大提高,很多瑞士公司发现我们的文化是非常不一样的,有时候要花好几百万美元才能把大家的思维统一起来,我同意对话很重要,但不确定对话能不能解决我们最根本的问题。 如果大家能够如此开放地、透明地讨论国企的问题,它的结果和投资,这些问题还是能够理解的。[详情]

于建伟: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经济总量会超过美国
于建伟: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经济总量会超过美国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燕园资本副总裁、合伙人于建伟出席并演讲。 他表示,从中国经济保持6%的增速来讲,以及同中美汇率比价来看,未来五到十年中中国经济总量会超过美国,到那个时候更多应该谈到互利合作,务实合作的问题。要开放,别人对我们封锁,但我们自己不能对自己封锁。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来创建自己的生态。 以下为演讲实录: 在当今情况下,科技投资、本国科技发展和国际合作面临了一种新常态,就是在很长时间内,我们要去适应和根据它去改变的新常态。我们同时要发展自己的技术,新常态会持续多长时间呢?较长的时间框架应该是十五到二十年来考虑,为什么提出这个时间维度?因为从中国经济保持6%的增速来讲,以及同中美汇率比价来看,未来五到十年中中国经济总量会超过美国,到那个时候更多应该谈到互利合作,务实合作的问题。 未来我们面临科技发展的新常态,是更常见的状况。我们自己和外部专家的探讨,认为有几组关系希望大家在自己的产业和领域内,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来有所侧重考虑的关系: 一是技术市场和技术发展的关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潜在力量和能力只能在市场里得以实现,市场同时是保持科技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在此情况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人口最多,消费能力排前列,如何用市场杠杆撬动科技发展的潜力,是大家应该考虑的因素。 二是自主研发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有些技术拿不到,肯定要自力更生,自力更生任何时候都没有错,但不能因为自力更生因噎废食,放弃对外界的视野和对外部技术的比较学习,否则很可能形成一种闭门造车的局面,甚至会形成封闭市场,在技术方面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 三是短板的问题。公司的技术研发,投了很多实用技术企业。中国每年的研发投入超过2万亿元,在全球排第二,但只有大概1000亿占到5%用于基础研发,这是短板的问题,长板和短板也是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 我想强调一点,要用整体观念看中国的研发,用生态观念看中国科技业的发展。以前有些地方,有些时候,有些企业提出弯道超车的概念,希望通过一点突破带来整个面的突破,实际这种效果从过去5-10年来看并不是特别好,特别明显。如果你看一下硅谷或加拿大科技三角洲地区的科技发展,它整个是生态概念的,同步齐头并进,包括法律法规、商业做法、知识产权保护,产学研相互之间的互动,当然政府支持不可忽略,还有开放性交流体系。大家说科技是无国界的,中国的科技也离不开自己的生态环境建设这种步伐,弯道超车也时候不一定是你技术好,只能说是运气好,做多了之后不可能次次都成功。我认为,中国在研发生态建设方面,要发挥我们体制的优势,各方面补齐短板,发扬长板。刚才说到我们的基础研发,这是要从中国体制上,包括国家基金、引导性基金发挥很大的作用。 我们现在也要考虑一个问题,中国现在的科技研发也面临稳定的可预期收入和长久可持续投资的严峻现实性问题,如果没有有效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国自己的基础研发都不可能持续。所以,知识产权保护,未来在某些高精尖技术出口管制都是要提到议事日程上的,尤其知识产权保护上,我们之前谈的更多的是我们如何保护外部的知识产权,如果中国要形成自己良好的环境,自我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国人和中国人知识产权侵犯行为也要进行打击。要以开放的心态发展这种环境,如果是自我封闭的生态环境,只能算事物的一半或一部分。要开放,别人对我们封锁,但我们自己不能对自己封锁。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来创建自己的生态。[详情]

蔚来张磊:在合作上我们的心态是Open的
蔚来张磊:在合作上我们的心态是Open的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蔚来汽车数字座舱与软件开发副总裁张磊出席并演讲。 他表示,在合作上,蔚来的心态是Open(开放)的,希望最终有个产品给到用户,吸引当地的人才,能够和各个领域最优秀的企业合作。从个人角度,从我这边观察到的情况去看,一方面我们从个人发展角度,能吸引到各地最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提供什么样的环境给他们发挥的平台,有一个往上上升的空间,最终能够把他们所长真正地发挥出来。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从企业的角度看如何布局这个问题。蔚来在硅谷、国内、欧洲都有我们的研发中心和相应的Design Center,我们的目标是做全球领先的产品,在全球化方面一方面充分利用当地最优秀的人才资源,另一方面也是能够跟各地最优秀的企业和合作伙伴去一起做最优秀的产品,从这个角度来讲蔚来比较open(开放)。 另一方面,大环境变化方面,会带来具体合作时的策略,我们希望利用最优秀的合作伙伴的积累和技术,寻找当地最优秀的人才。根据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我们会评估商业风险,对关键技术和战略方向影响比较大的方面,我们会考虑自研和更多不同合作方的机会。 我们已经量产的产品需要用到像Mobileye等成熟的产品,大家也会比较关注下一代自动技术的发展,下一步涉及到SoC和其他算法等相关核心技术。这一方面我们还是希望跟业界领先的公司有合作。从技术角度,我们会看哪些是蔚来可以贡献力量的,这些部分我们也会相应着重去关注。 过去我们一直坚持关键基础技术研发,比如电动车的三电技术,电动、电控、电池包和智能相关的智能座舱,智能网关、自动驾驶部分。这个原则我们会继续沿着产品核心关键技术走自主研发这个路径,这不是说我们和合作伙伴没有进一步的合作。在合作上,我们的心态是Open(开放)的,希望最终有个产品给到用户,吸引当地的人才,能够和各个领域最优秀的企业合作。从个人角度,从我这边观察到的情况去看,一方面我们从个人发展角度,能吸引到各地最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提供什么样的环境给他们发挥的平台,有一个往上上升的空间,最终能够把他们所长真正地发挥出来。 希望中国政府和企业还是继续保持开放的心态。[详情]

莫天安:中国应坚持不断地推动对网络空间的治理
莫天安:中国应坚持不断地推动对网络空间的治理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CCG高级研究员,CGTN科技评论员莫天安出席并演讲。 他表示,现在就应更多地注重研发方面的投资,这方面投资一定要给予巨大的支持,比如IBM,今天的阿里巴巴等等。他建议中国政府继续坚持不断地推动对于网络空间的治理,他认为,5G、人工智能等等领域之间的竞争前景非常不确定,而且也艰难,但未来是光明远大的,尽管现在处于困境。 以下为文字实录: 我想说,关于技术这一点很重要。 第一,大家都知道这一点,我想说得更清楚一点,目前在线发生的事情比线下发生的事情更重要,不管我们自己的手机多么独立,比如你去购物、去支付或者做交易、交通,比如昨天中国发布了一个5G服务的调查。现在最快的下载速度让我们看到,它可以进行对话,这样带来网络空间巨大的变化。可以看自动驾驶汽车,这些都将成为可能,不管是空中、地面、海洋和水下都会出现的。麦森戈尔斯(音译)说,他把AI看作是颠覆性技术,类似于启蒙运动一样重要,这种高度就很特殊了。 第二,我们一直在看企业家想要什么,或者大型投资者想要什么,包括智库都在看技术和模式上有什么样的改变,但其实治理是比具体的技术更重要。中国在这个角度有一个很好的全面的、系统化的构图。习总书记提出了五点建议,这一点很重要,同时有有效的治理,隐私、在线安全、自动驾驶汽车等等都是需要坚实的治理基础。比如自动驾驶的汽车如果撞了人,谁来负责?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所以,治理非常重要。 中国现在已经在一些领域是科技领先国了,比如5G。AI有所争议,数据是毫无争议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数据来源国,这也是非常有价值的。AI、人脸识别或区块链等等,为什么硅谷这么成功?我觉得开放是一点,同时政府也给了巨大的支持,比如他支持一些国防工业等等。在过去对科技主要是从政府到民用的转换,所以,现在很多先进的技术是先从民用这边发生的,尤其AI、5G,之后才变到政府使用的其他方面,这给了我们很大的挑战。中国未来能做什么呢?作为我们来说,天天在想,一方面,我还记得,当我在公司的时候,领导说为什么这些VC总是喜欢创新企业去做高科技呢?当时投资是为了减小风险成本最大化,我们把所有的风险放在桌子上,就知道为什么做高科技了,这是明智的方法。中国现在提高生产力,如果我们用关乎经济的角度来思考,就是怎么做好研发了。 所以,我们现在就更多地注重研发方面的投资,这方面投资一定要给予巨大的支持,比如IBM,今天的阿里巴巴等等,他们确实花了很多钱在做基础研究,但太不务实或风险太高了。我认为,政府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我们越来越看到,政府愿意在基础研究上花大价钱,但最近很多的研究还是没有成功,只是一些从概念上的尝试,比如原来从来没有做过的工作,或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我其实对中国关于科技方面是很乐观的,对于未来我深知更乐观。 我认为,原来的生态平衡已经没有了,需要形成新的生态平衡。作为外国人角度应该看待中国的价值观,中国怎么看待这些问题。 我现在有个呼吁,建议中国政府继续坚持不断地推动对于网络空间的治理,我想马云指出的是,今天非常艰难,明天可能会每况愈下,但之后的未来会光明远大。所以,我认为,5G、人工智能等等领域之间的竞争前景非常不确定,而且也艰难,但我认为,未来是光明远大的,尽管现在处于困境。[详情]

美湾区经济研究所所长:欢迎所有人都来中国开展竞争
美湾区经济研究所所长:欢迎所有人都来中国开展竞争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美国湾区经济研究所所长Sean Randolph(肖恩·兰多夫)出席并演讲。 他表示,想中国继续保持开放,这样可以培养信心和互信,因为中国政府不遗余力提到将会继续扩大开放,那么国有企业的问题,补贴以及一系列相关的问题,以购买力评价来算,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如果中国能进一步加大开放的力度,比如补贴力度最小,所有的外资企业都能够在中国进行公平竞争,欢迎世界上所有人都来中国开展竞争,那么中国就会更好。[详情]

徐井宏:中国人是全球最聪明的人种之一
徐井宏:中国人是全球最聪明的人种之一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中关村龙门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亚杰商会(AAMA)会长,CCG 副主席徐井宏出席并演讲。 他表示,我一直觉得中国人是全球最聪明的人种之一,在硅谷有大批华人,都是它那里最顶级的程序师,但拿硅谷来看,印度人处于大公司高管的位置,而中国大多数人处于最牛的程序师、工程师的位置,也就是说我们创造力由于文化、教育,目前有不足。当这么大一个国家,成为全球GDP第二,一是释放,二是在互联网应用领域,确实中国做得好。现在手机支付已极大普及,真拿钱掏出货币的都很少,在这方面,由于移动互联网应用高速发展阶段,我们在应用方面走到了最前面。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中关村龙门投资基金是我们今年才开始发起的一只基金,主要是做企业的PE投资,大概投资方向包括信息通讯、先进制造、生物健康和消费升级,在此前的20年,我一直在清华的产业园工作,我是清华科技园的主要创建者,也是今天中国最大的创新服务业公司启迪控股的创始人。2012-2016年我在清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做董事长。我们通过“请进来”、“走出去”,通过一系列国际合作和其他的,把清华控股从580亿的公司做成4300亿的跨越式发展。在我过去的经历里,非常幸运的,几乎涉及产业的所有领域。清华当年旗下的产业几乎囊括了全科技链条,同时,在科技金融、文化产业、科技园区以及创新服务等各个领域都有包容,都在我们的体系里。 我个人有个亚杰商会,这是个有15年历史的公益组织,亚杰商会推出的“摇篮计划”,现在已经支持和培养了中国360多位创业者,支持和帮助他们成长,可以说是中国最老牌的反向创业的服务机构,我们支持的这些已经成长起来,包括美团的王兴、拼多多的黄峥、猎聘网的戴克彬,中文在线的童之磊等等都曾经是“摇篮计划”某一期学员。二十多年来,一直在创新和创业领域做相应的推动,也希望今天通过这样的机会和大家做一些讨论和交流。 我特别特别欣赏今天讨论的题目叫“从量变到质变”,看中国这个国家过去40年,是个高速发展,下一步所谓的质变要从高速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过去的高速发展是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所带来的,就是我们整个市场人口红利的释放,资源能力的释放,甚至也走一些弯路,比如对环境的代价等等,其实我一直觉得中国人是全球最聪明的人种之一,在硅谷有大批华人,都是它那里最顶级的程序师,但拿硅谷来看,印度人处于大公司高管的位置,而中国大多数人处于最牛的程序师、工程师的位置,也就是说我们创造力由于文化、教育,目前有不足。当这么大一个国家,成为全球GDP第二,我们也不用特别得意,本来就是应该的,上千年前我们就是第一,因为你就是一个大国,只是在工业时代没有跟上,现在跟上了,一是释放,二是在互联网应用领域,确实中国做得好。比如现在的移动支付,到美国手机支付没有这么方便,我们现在手机支付已极大普及,真拿钱掏出货币的都很少,在这方面,由于我们巨大的市场,尤其移动互联网应用高速发展阶段,我们在应用方面走到了最前面。 所以,互联网应用,这个信息时代,我确实觉得中国了不得,我曾经到欧洲和德国人、意大利都讨论这个问题,在他们那里完全不如我们发达,他们觉得我们很好,但我们是不是可以拿来得意呢?这就是问题了。因为信息时代或下一步智能(时代),它最核心的东西还是材料,还是那个集成电路。现在拿我们的集成电路和全球最顶尖的比起码还有5-10年的差距, 所以,在一些核心技术、原创技术、本质的技术方面,我们必须得承认存在着差距,这是实事求是的,如果不承认,整天喊我们什么都比别人强了,那是盲目的乐观。承认强我们要看到趋势,我欣喜地看到,包括我自己做科技企业,中国很多新兴科技企业的兴起,智能技术领域,应该说我们和过去相比,和全球最好的越来越小,每一年都在缩小,相信再过若干年,我们会越来越缩小,我们在自主创新方面也能够成为让我们极其自豪,能够引领世界的这样一件事。 我一直觉得这个时代为什么变化这么快,其实不是我们现在面临什么困难,是全球各个国家的经济,它的发展速度都已经到了一个瓶颈,过去这些年是信息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高速发展和红利,这个事情差不多了。于总讲的是区块链,其实区块链的核心下一步,前面信息已经到了极度的发达,下一步大家都认为,无论市场还是产业,新人将变成最主导的东西,而区块链会对诚信、信任带来一次革命性的变化。不知道我理解得对不对。 至于这个技术怎么能够在未来解决它的效率问题,我想还是需要相当长的路,但可以看到它是一个趋势。无论如何,我们现在中国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推动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这步坎儿必须度过去,今天一些传统企业、制造型企业面临很多困难,它一定要面临的。科技的发展,我们过去是物质短缺,今天造成物质的极大丰富,生产过剩。所以,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一些年轻的产业在中国逐步地生根发芽,我们投资的在智能领域、生物领域、材料领域已经有一些好的公司逐步冒出苗头,这是我们未来的希望。 总书记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实现共赢角度来推动。中国的企业就是这两点,一是把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本事真正做上去;二是在整个国际合作中,要能够把我们的诚信、靠谱带给世界。现在有一些合作,有一些商业的运营在海外还是有一些诟病的,诚信度不够,用我们的文化、打法,其实不符合当地的文化,这些方面都是中国企业和企业家需要进一步修炼的地方。只要把这些地方做得越来越好,我们也一定能克服今天所面临的这样的挑战,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原创技术还是有的,不是一点原创技术都没有,差距还是挺大的。我刚才讲的是互联网应用领域领先,没有说互联网技术领先。对于这样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支付手段的探索是完全有益的。我也赞成在监管层面、安全层面,从国家的投入、央行的投入、各方面投入来如何把它给克服掉,所以,不是这些企业的问题,而是我们监管秩序应该大大加强,新的技术应该大大应用,所以,现在国家也推出安全可靠的工程,这是非常及时的一件事情,相信各个企业也都在参与。 我一直认为,“国际化”的另一个词汇叫“本土化”,什么是国际化?在你这儿是国际化,在他那儿就是本土化。所以,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定要走到哪儿就变成“那儿的本土化”。“请进来”也是,并不是很多全球500强公司和外国公司到中国就取得了成功,也有很多很遭罪的,我也和那些外企的老板说“你也需要本土化”,这可能是未来要探讨的一条道路。“走出去”不是为走出去而出去,“请进来”也不是为请进来而请进来,大家要共同合作产生这么一个东西,以后企业家、媒体、官员应该有更好的认知,我一直不太赞成讲故事,我认为真诚地沟通才是最实实在在的东西,把我们真真正正的价值让别人认识到。 从传统角度,我认为中国的媒体肯定需要进一步提升。我在很多地方呼吁这件事,媒体特别喜欢宣传中国某个企业特别爆点的事情,今天上市了,哪个公司一下就变成了1000亿美金的,等明天出一点问题,媒体又说多大的毛病,当年如何如何,我一直觉得联想是我特别尊敬的一个公司,因为它在80、90年代,不只是引领了中国一代高新技术的成长,也带动了一部分年青人创业和他一起进行。去年突然发生对它的强烈攻击,我不知道大家怎么想的,要辩证地、全面地、历史地看中国的发展问题。我特别希望中国的媒体,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自媒体、民间媒体,在未来可以好好干点全面的,客观地、历史地、发展地来看问题,不是要讲故事,而是把我们企业最真实的东西能够传达给外部,甚至在我们国内给年青人更好的引导。[详情]

范劲松:将有更多世界级消费品牌在中国诞生
范劲松:将有更多世界级消费品牌在中国诞生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安徽开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CCG常务理事范劲松出席并演讲。 他表示,今天中国的国力能让一大部分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的机会,但大部分中国企业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这对我们来说,如何打造这样的能力,是最需要做的。无论从产品力、品牌力、渠道力还是供应链能力和内部组织人才能力,这都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去做才能真正走向全球化。品牌传播对中国企业是一个机会。今天有更多的社交媒体和互联网媒体,这样的媒体给中国的品牌传播带来机遇。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开润股份董事长范劲松,开润股份是一家专注出行消费品公司,在创立这个公司之前我在联想集团工作。在北京,我学的是物理半导体专业,毕业以后2005年在上海开办了开润股份。开润股份从2005年到今年14年,2016年,我们成为行业内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开润分为两部分业务:B2B和B2C业务。B2B业务是专注给全球迪卡侬、惠普、戴尔这样的全球顶级品牌做代工,目前在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都有工厂;接下来,我们在布局柬埔寨和东欧的工厂。 B2C业务上,我们做了自己的出行生活方式品牌,叫“90分”品牌,是几年前和小米成立的合资公司,开润股份控股80%,小米占20%。这是专门针对年青人出行方式的品牌,我们通过四年的时间,超过了新秀丽成为中国市场份额第一,连续几年拿了天猫“双十一”的第一。今天中国的消费品牌迎来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就是“中国新国货”的机会。我特别坚信,接下来10年一定会诞生一批中国人创办的世界级消费者,这也是我们这一群人一直的梦想和坚持。 我们认为,成为世界级品牌有几个条件,第一,我们看到,中国的GDP现在全球第二。但是所有的奢侈品品牌都是一百年来,法国、欧洲的品牌,而在那个年代欧洲是GDP最高的,50-70年代二战以后,美国成为了世界的领导者,那时候诞生一批美国的世界级企业,像宝洁、肯德基、麦当劳在那个年代全球化;90年代初,日本GDP第二,诞生索尼这样的公司,今天中国GDP第二,也很快迈入GDP第一,一个品牌的国际化背后是它的国力。 第二,我们觉得中国经过40年改革开放有强大的制造业,中国今天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任何品牌要有产品力和制造力,今天这半壁江山,中国可以占据,所以,中国可以像日本当年一样做出更好的产品,更好的品牌。像今天的华为、小米一样,出去的很多产品已经被全球认知。 第三,中国40年改革开放配合了一批国际化的人才,像今天开润股份所有中高层大部分是从500强过来的,你有再好的机会,没有人才落地没法做。40年,这批外资企业帮助中国培养了一批国际化、专业化,有全球格局的人才。 第四,科技驱动,今天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全球美国还是最强的,相信这又会催生一批中国新进的企业出来,所以,经过40年,我们相信,如果中国10年前说世界级平台比较渺茫,要在柬埔寨、越南做世界级品牌比较难。但今天有这样的机会,所以开润有信心成为全球化的品牌,目前我们在日本有40个店,日本、韩国、美国都在开拓,相信接下来的十年,我们期待像日本当年的优衣库一样走向全球。 回到核心竞争力,其实很少创始人说资金是他最大的焦虑,大部分同学认为最大的焦虑是组织和人才;也没有哪个人说业务战略是让他焦虑的,这批创始人似乎天生会做业务战略的,但组织人才战略都是极度缺乏的。我们在想他为什么会做业务战略?因为创始人能杀出来的这批人,因为业务战略是靠天生的直觉,有些人生来会做业务,做渠道,做销售,但组织人才能力必须经过大量系统的训练才可以。这也看到,中国的企业当他做到一定规模时,从中型到大型企业时就会越来越少,中国有大量小的企业,但像欧美那样大规模企业通过系统化组织人才建设是极度缺乏的,这是中国企业今天需要面临的特别大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们最近发现一些焦虑,是科技巨大变革带来对这些企业的冲击。一方面对传统企业他焦虑,今天的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线上交易量越来越大,品牌的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渠道的销售方式发生了变化等等,都给这些传统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他不知道如何去应对。同时,对新经济公司,因为科技剧烈变化把他快速颠覆了,他也会很焦虑。今天,对我们这样的企业更需要把科技的创新和传统行业来结合,我们觉得所谓的传统行业适合用科技互联网的方式来重新做一遍。这是目前遇到的一个大的挑战。 另外一个挑战,今天中国的国力能让一大部分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的机会,但大部分中国企业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这对我们来说,我们看到这样的机会,如何打造这样的能力,对我们来说是最需要做的,无论从产品力、品牌力、渠道力还是供应链能力和内部组织人才能力,这都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去做才能真正走向全球化。 最后,讲故事的能力归根结底是品牌塑造和传播的能力。今天在中国的企业真正称之为品牌的公司,在中国本土的都很少。中国因为时代变迁,给过去企业成功带来大量的机会,过去靠关系、靠资源、之后靠渠道。中国品牌以前的“三板斧”在中央台做广告,找一个明星代言,三四级城市拼命扩张渠道,认为这样就可以建立品牌,但其实不行。基本上这些企业都遇到了转型的问题。中国的企业尤其从创始人到核心团队自己要懂品牌的塑造和建立,如何自己都不懂何谈传播?这是创始人自己到核心高管要懂品牌创造和重视品牌。 品牌传播对中国企业是一个机会。今天有更多的社交媒体和互联网媒体,这样的媒体给中国的品牌传播带来机遇。以前垄断性的媒体资源对中国品牌走出去非常难,但今天有了社交媒体,带给中国企业非常大的机遇。[详情]

郎华: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品质和成本的聚焦点
郎华: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品质和成本的聚焦点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远东智慧能源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兼首席投资官郎华出席并演讲。 他表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品质和成本的聚焦点,技术很好,成本很高不行;质量很高,成本很高也还行;成本很低,质量很差也不行。所以,这三个点集中的地方就是核心竞争力。 以下为演讲实录: 谢谢主持人,远东控股是在智慧电力、智慧城市、新能源和EPC(工程承包)方面做一些工作。之前我是在另一个大型国企做国际董事长兼CEO。这个题目是叫“走出去”,“引进来”,我们在国企里是走得比较成功的,我们在海外并购将近400多亿人民币,德国、法国都有,并且很多并购的企业进去的时候都是亏损的,三年之后6个企业基本全部扭亏为盈,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这种成绩单能数出来的还不多。我之前一直是在外企,在国内做中国区总裁,2008年回到中国,对中外的情况还是有了解。现在的题目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引进来”,这个新的条件下,提这个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我们看到最近提改革比较多,提开放很少,我不占用大家的时间,大家一起讨论。 主持人问挑战,大家自己可以想想,今年你们的企业遇到的挑战和前几年有什么不一样。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我们在德国做个并购,内部的资金要到境外去,层层批,非常难,和过去几年相比也关了很多门。国外的挑战也是这样,之前看到中国企业来,比如德国经济部挺支持的,繁琐的调查两个月搞定,现在三个月、六个月了,六个月交易不确定性让中国企业付出了很多定价的红利。同样一个标,中国企业去拿人家Siner Paper(音)。分手费占到总交易成本的10%甚至20%,这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个巨大的成本。当中有些也是中国企业自己做得不好,刚才有嘉宾讲诚信问题,中国企业和人家签的交易协议都是法律Banning的(音),分分钟连人都消失了,人家也吃了很多亏,就慢慢防备你中国企业。我刚才讲的例子,中国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出现双重挑战,一个是内部的,一个是外部的。 回到主题,我们做并购一年要做100多个项目,凡是看到中国企业说我的核心竞争力是和政府关系好,或者拿着创始人大照片到处做广告,碰到这样的企业我们马上就走,因为这不是核心竞争力。 我给国际化一个定义。它真正的名字不叫Globalization,叫Multinationlization,是多个国家的。国际化就是你的客户和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本土之外,三分之一的生产和供应链来自多个国家,员工三分之一以上不是本国人,这是标准的国际化。讲故事这件事情,中国人挺能讲故事的,但讲了之后上下接不上,讲到露馅了。我看到中国企业在海外支持很高端的活动和品牌,但产品拿出去质量很差。所以回到主题,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品质和成本的聚焦点,技术很好,成本很高不行;质量很高,成本很高也还行;成本很低,质量很差也不行。所以,这三个点集中的地方就是核心竞争力。[详情]

麦健陆:中美两国在全球范围需要更多的透明度
麦健陆:中美两国在全球范围需要更多的透明度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APCO大中华区主席James McGregor(麦健陆)出席并演讲。 他表示,中美两国都是“全球价值链”的主要参与者,在全球范围需要更多的透明度。中国的技术政策在过去几十年来看,非常好的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中国的技术发展也促进了世界的技术发展,这是中国的战略选择。“中国制造2025”清晰地传达了一个信息,中国要做精做好制造业,走向世界。 美国企业有超过上千亿在中国的年销售量,在农业领域、科技领域是非常明显的。从政策角度出发,应该更好地促进两国的透明度。[详情]

高振东:讲故事是讲品牌 讲好故事就是如何经营好品牌
高振东:讲故事是讲品牌 讲好故事就是如何经营好品牌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宝时得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总裁,CCG资深副主席高振东出席并演讲。 高振东表示,讲故事不应该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讲故事对企业来讲,讲的是品牌,怎么样创造一个品牌,让这个品牌让消费者接受。“讲故事”是中国的语境,我们国家说讲好中国故事,做中国的品牌。我们讲故事讲不好。中国经营企业,从企业价值来说,从最低的制造爬升到做研发,到价值链最高的品牌,所谓要讲好故事就是如何经营好你们的品牌。 以下为实录原文: 制造业,我个人认为,几个大的方向我们应该首先看到。 第一,全球化不可逆转,这是由于资本的逐利性所决定的,只要我们仍然是用这套现在人类经济活动方式进行,那么全球化就是个自然的过程,不可能最终把世界市场割裂为几个小的区域。 第二,全球化当前局部的逆全球化是完全有可能发生,而且已经在发生,这次只是局部的,而且发生在市场和金融的局部割裂。 第三,中国政府对待这种局部的全球化逆转情况之下,我们的开放会更大,中国对世界市场的开放会更大。 回到当下技术的割裂,人才的封闭的情况之下,企业如何作为,只要能够明白资本逐利部分,在任何情况之下,最根本的,我们还是要以市场的逻辑来谈企业。市场的逻辑,对核心的问题,我们是否能够真正针对市场,针对消费者需求,能够开发出、创造出更满足市场需求的,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这是我们真正要从制造业角度做的事情。当前局部的逆风,只要对任何企业是同样的局部逆风,而不是人家没有,只有你,只要是一视同仁的事情,就不是问题;从大的战略层面,只要我们妥善应对就不是问题。 讲故事不应该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讲故事对企业来讲,讲的是品牌,怎么样创造一个品牌,让这个品牌让消费者接受。“讲故事”是中国的语境,我们国家说讲好中国故事,做中国的品牌。我们讲故事讲不好。中国经营企业,从企业价值来说,从最低的制造爬升到做研发,到价值链最高的品牌,所谓要讲好故事就是如何经营好你们的品牌。[详情]

于伟:区块链有优点 但当下没有办法克服它的低效问题
于伟:区块链有优点 但当下没有办法克服它的低效问题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高伟达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于伟出席并演讲。 他表示,区块链技术只是在实现数字货币中间的一部分,而不能替代全部。区块链有它的优点,比如它的留痕,不可篡改等等,但当下确实没有办法克服它的低效问题。我们做过大量测试,银行同业大金额的交易,交易笔数少问题不大,交易频度高,特别是中国的银行体系都是以秒计算区块链数量的,这在当下还解决不了,可能需要技术天才去努力,获取有一天能把它克服掉。 以下为文字实录: 我是高伟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伟,高伟达是一家在深圳科技版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我们和很多同龄人类似,上过大学、当过兵,进过外企,然后自己创业。由于高伟达所从事行业的特点,我们认为金融科技2.0时期正在到来,相对于所谓1.0时代,它是以互联网金融、P2P、现金贷、大数据这些技术作为基础的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现象。 现在新的2.0时期有如下四个特点:从央行、银保监会强势监管之下,由大型金融机构成立的科技公司,比如建信金科为代表的一批国家队开始登场,同时大规模和民营金融IT服务公司进行合作;第二,他们的主要目标是防范系统性风险,同时通过技术手段能更好地冲沟银行的系统,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的需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未来多元化金融产品的需要;第三,他要大量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云架构、微服务技术手段去实现上述目标。 所以,新的金融科技2.0时代已经正式开始。 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执法的问题,大家很关心,认为这是中国方面不可接受的话题。其实我们在和美国公司,特别是美国公司合作,IBM、微软、思科等都有合作,企业之间都有这样的条款,类似于要严守美国的法律,因为我们要做他们产品的转售,要把他们的产品卖到中国的国有银行,它的数据中心,实际美国的企业甚至使馆从过去多年来都会定期到客户现场去确认,这个设备是不是在这儿。 他们有个40多个国家限制的对象国,我们都要签承诺书。这个意义上讲,我不认为这是新鲜事儿。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希望能够克服当前的困难,使得我们当前的科技行业能够共享,我们共同发展的成果。 回到具体的区块链话题,高伟达公司四年前就开始运用区块链在银行同业和供应链领域分别展开。大家都知道,区块链有个共同的特点是去中心化的,同时是交易效率比较低的,当前比较难以克服的很现实的问题,这些问题,我认为我们最高的领导人提出这样的话题,是强调基于区块链的思路和逻辑,我们去构建,大家知道中国央行呼之欲出的数字货币,要为它做好铺垫,因为从根本上讲,数字货币实际是对目前为止传统金融流通、纸币流通一次根本性的颠覆,这个颠覆不仅仅是区块链,还有很多相关技术的支持,这件事情会引起中国一次新的可能的技术革命。这是金融科技2.0的正式开幕。 区块链诞生的理由是很理想的,是IT的一批极客所幻想的极端民主化的模式,这种模式在现实世界中,特别是各个主权国家还存在的情况下是很不现实的,它现在更多的,包括我们所谈到的比特币的交易都是在暗网,在公开政府基本都限制。全世界主权国家真正承认它的就是日本和新加坡等几个。我认为,凡是支持区块链,支持数字货币的都有一个很强烈的潜在动机——去美元化,使自己的主权货币成为流通的,进入到这个体系中间。区块链技术只是在实现数字货币中间的一部分,而不能替代全部。区块链有它的优点,比如它的留痕,不可篡改等等,但当下确实没有办法克服它的低效问题,我们做过大量测试,银行同业大金额的交易,交易笔数少问题不大,交易频度高,特别是中国的银行体系都是以秒计算区块链数量的,这在当下还解决不了,可能需要技术天才去努力,获取有一天能把它克服掉。 我之所以特别强调金融科技的2.0,他有别于1.0,1.0时代简单来讲是互联网金融引导,中国的消费者是老实的,听话的,不太善于维护自己的权益,所以我们的个人数据在互联网上被滥用;第二我们政府是宽容的,给的BAT公司三家特别的权力,他们几乎都拥有全牌照金融机构,和他们相比,法国的Google、Facebook、Twitter、亚马逊这些成功的企业没有这些牌照,这点上,这些企业的成功不得不说是在中国特殊国情下的成功。移动支付话题,当下而言,我认为它是有很大风险的,万一微信出了问题怎么办?万一阿里巴巴出了问题怎么办?难道中国人的生活就要停顿吗?这样的情况下,央行迅速推出数字货币,无论于国于民还是于全球都是一件非常具有深远意义的事情。这点上,我认为主权国家一定要有主权政府的行为,而不能放任这些在我们看来有了钱就要飘起来的人去掌控,我们都是做实体经济的都清楚。 前段时间,我和全球化智库苗秘书长一起参加“北京-东京论坛”,我们一起参加一个话题。那天苗秘书长回答一个问题非常好,就是旅游的问题,中国和日本现在旅游出现大大的逆差,中国人去的多,日本来的少,日本企业家明确说不希望自己的数据被滥用,使得个人隐私被暴露、搜集过去。我们今天是全球化智库组织的论坛,既然中国强调要希望融入全球,希望按照一种国际秩序分工的话,首先得达到全球化的标准,遵循国际的标准,像现在肆意滥用个人的隐私,画像权、图像权、姓名权,没有得到保护的。这个意义上,中国银行界发起的金融科技2.0革命,其中矛头所向就是要纠正迄今为止滥用公民数据的现象,要把它纳入有管理的,有保证的安全体系中间。 简单来说,我认为今天中国的互联网没有什么原创,基本都是追随者,追随国外的成功模式,运用国外大量的成功技术,因此,我并不认为改革开放40年,我自己从事的IT行业。中国到现在为止,我没有看见一件我们原创的技术,全部都是学来的。 关于讲故事,国企十几年不乏很成功的这样那样的故事。在当下,当别人对你疑虑重重,充满了不信任,甚至认为你是小偷的情况下,你如何讲好自己的故事。刚才我和徐总有一些有益的讨论,就是一条,我们要讲互相的信任。我们最近有个业务条线,实际也在尝试着向东南亚地区,整个服务网络已经延伸到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等等,我们也和北欧一些小的国家,比如挪威的技术公司在进行探讨。这个过程中,我开宗明义就要求我们的谈判小组说,你要和他们讲清楚,同样的银行,中国的银行客户数和他的交易量是非常之大的。你在挪威、欧洲的银行应用的成功不见得拿到中国来就可以成功,不是它自然而然就成功,比如它的语音识别等很多东西。 我们过去曾经参与过中国银行界几次大规模的系统改造,几乎全世界这方面顶尖的科技公司我们都看到了,他们的产品我们也参与过测试,事实上,我们会发现,中国的国情确实就是中国的国情,我们拥有全世界4.7万家网点银行,像邮储银行,这样的机构需要更好、更精准地告诉对方,中国这样的国情,特殊的情况,可能使我们产生不少属于我们自己很鲜明特色,中国痕迹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只能靠双方的沟通和理解。但有一点,建立一些统一的规则是有必要的,像知识产权、个人隐私,这都是我们应该要格外关注的。[详情]

王浩宇:非洲等国没那么可怕 可能有千载难逢的机遇
王浩宇:非洲等国没那么可怕 可能有千载难逢的机遇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大禹节水集团董事长,CCG常务理事王浩宇出席并演讲。 王浩宇表示,我想用一句话告诉在场的90后和更多关注“一路一带”的90后,其实非洲等“一路一带”沿线国家没有那么可怕,反而有可能是你千载难逢的机遇,特别是对那些心中还是有一份梦想,有一份追求,不甘于现状,希望有所创新。 以下为实录原文: 现在一窝蜂进入非洲,或者非洲国家一窝蜂来接受中国不同产业的参与的热情,可能也还是需要进行再思考的。 总的来说是非常有信心,我们作为正在进行全球化的企业,在中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在过去20年时间我们在中国不同的地形地貌,不同的水源,不同作物,不同气候,不同地理结构都有充分的经验和实践,这些积累我们希望通过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通过和各位大使和CCG所有站在“一带一路”国家和中国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让我们在中国这些很好的方案能够更好服务于拉美国家、东盟国家、“一带一路”国家。 对于有什么建议给90后的企业家这个问题。首先,90后也觉得自己不年轻了,第一批90后也已经要步入30岁了。其次想问一下在场的90后有多少,这就是可持续发展,有这么多的90后在关注“一路一带”。言归正传,我来分享一下,从我个人经历来说,在美国大学一毕业,第一时间我就选择进入了非洲,在非洲、中东、拉美进行了很多地方的商业拓展。我在那里看到了更有机遇的人生,前面我提到,你在中国感觉到没有机会的产业,自己只能在这里坐一辈子办公室,但到非洲、埃塞俄比亚、中东,如果你有勇气接受挑战可能迎接你的是不一样的未来。 在这里,我想用一句话告诉在场的90后和更多关注“一路一带”的90后,其实非洲等“一路一带”沿线国家没有那么可怕,反而有可能是你千载难逢的机遇,特别是对那些心中还是有一份梦想,有一份追求,不甘于现状,希望有所创新,你天天听着马云的演讲,看着马化腾的视频,如果你想自己成为下一个他们,可能大门今天就在拉美国家,在非洲。特别是针对有海外留学背景的90后,过去你毕业之后第一选择是进入500强跨国企业,但今天,我认为最佳选择不在那里,进入那里你是坐一辈子办公室,那么抓紧和台上大咖们抓紧联系,打开人生的钥匙可能就在这里。[详情]

亚洲之家事务总监:中国是东盟经济一体化重要推动力
亚洲之家事务总监:中国是东盟经济一体化重要推动力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亚洲之家企业事务总监Charlie Humphreys出席并演讲。 他表示,2016年创建了东盟经济委员会,实现了经济一体化,中国是重要的推动力,以及最重要的成员国之一。中国经济的参与,使东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大多基础设施的开发都是中国的国企进行投资的,他们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来帮助建设,也撬动了一些民间资本。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很高兴能参加会议。我更多关注东盟国家,希望在东盟国能够找到一些机会,有三点我想分享的: 第一,东盟不是东南亚,不能完全说是东亚,通过经济一体化东南亚区域有非常棒的机会。2016年创建了东盟经济委员会,实现了经济一体化,中国是重要的推动力,以及最重要的成员国之一,南韩、日本、新西兰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不同国家连接不同的市场。东盟国家之内也创建了,并且连接市场。 第二,东南亚国家有什么特点,尤其是中国经济上如何参与,最大的机会是基础设施建设,在东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是大问题,而且可持续发展也是大问题,但机会还是有的,有很多新的基础设施的需求。尤其是能够帮助发展中的区域,的确机遇是巨大的,中国也建立了亚投行,来进行环保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府间的一些合作,包括中国和东盟国,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这个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大多基础设施的开发都是中国的国企进行投资的,他们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来帮助建设的。也撬动了一些民间资本。这中间是非常有好的机会,包括文化的关系。从更商务的角度讲,这是有很多的特征,在很多的东南亚国家中,他们正在快速往前发展,从原来的农村的区域向更多数字相连的方向发展。而且可以看到独角兽的技术公司向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出现,比如新加坡,新加坡成为一个非常大的整个区域的商业中心,随着技术发展,这也是很大的机会,是跨区域的。每个区域在当前也是很显著的。比如华为和阿里都有很多的机会,在电商、通信等等都是快速发展的。关于市场开放,本身也有很多的商务和中小企业在东南亚国家的发展,我们有非常重要的任务要做,还包括日本的投资、西方的投资在这个区域已经很长时间了,很可能有更好的机会能够在区域的发展,还有现有的基础设施的发展,通过我们更多地参与,包括中国的企业参与,还有国有企业,更多是支持经济一体化,帮助一些单独国家的发展。 第三,就市场来讲如何来进行发展。有很多欧洲的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开始向一些东南亚国家发展,当然它们总体的趋势,东南亚在这个区域里有很多中国的发展。但是有一些是文化方面的共性的,包括商业环境各方面,以及它们在进行运作关系当中,很多中国公司看到其中有一些相似形,这是它们的有优势。而且很多中国公司与其它国家有贸易伙伴关系,而且在欧洲一些公司也有一些中国公司在东南亚进行很多合作,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这肯定是鼓励这样的合作在未来的发展。 回到基础设施方面,大规模的投资方面这也是非常大的机会,在可持续性方面在这个区域有很大的挑战,包括像其它的发展中国家。而且看到其中一部分的解决方案能够来实现在政府层面的合作,同时还有公司之间的合作,能尽力长期可持续性的合作伙伴关系,能到这个社区里去。通过当地的人民,其中一个方面东南亚国家人口相对比较多,而且有越来越多更好的教育,能够实现城市化,这也是非常好的机会,能够建立当地的团队,并且与当地的一些经济环境结合在一起。 东南亚的确有很大的机会,我作为外来人的确机会是巨大的,而且挑战也是有的。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区域,这个地区经过一段稳定的政治,现在有更多的变化和波动,尤其是在过去几年。有些波动还是积极正面的,有些是挑战比较大,所以政治体制以及政治环境一定要稍微审慎一些,这样可以更好了解他们对外国投资的监管制度。有些经济体正在开放过程中,所以会存在一些外企是否能够公平竞争的问题。中国企业如果希望在东南亚进行发展的话,一定要找到一个合作伙伴,建立一个良好的结构。尤其是私营企业,如果能够一起合作的话,能够更好地促进东盟国家的一体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种积极正面的方式。 有一些国家在东南亚,可能是有一些对于中国比较敌视的,是民粹主义的中心,东南亚有些国家政府认识到有政治方面的分歧。还有文化,或者社会当中有民粹主义的思潮,这可能和中国投资相关的,因为中国投资在增长,在发生变化。从我的角度,从外部往里看,如果能给出一些建议的话,希望能找到好的合作伙伴,能够与政府进行建议性的方法进行合作。东南亚很多国家是有一些长期主导经济当中的企业,但是它们可能也是有中小企业是非常有活力的,我们可以与他们建立长期的关系。 目前最值得信任的投资者,在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中是日本,很多欧洲公司嫉妒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因为他们是多年以来建立的。[详情]

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闭幕 王辉耀发表致辞
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闭幕 王辉耀发表致辞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CCG理事长,国务院参事,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王辉耀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实录原文: 各位嘉宾,我们最后几分钟汇报一下此次会议的成果。 此次会议来自各地的很多嘉宾,在过去一天半的时间举办得非常成功。这次会议得到了非常多的参与的方面,我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感谢。此次会议的举办得到了全球化智库、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中国外商投资协会、联合国·中国系统的共同举办,得到欧盟商会、加拿大商会、瑞士商会和英国商会等各国商会的协办,获得了多方支持,国际机构,河仁基金会、阿登纳基金会、麦肯锡咨询机构和各界的支持,非常感谢。 此次参会获得了多家媒体的报道支持,同时感谢来自各方的300多名代表,十多位大使、联合国驻华总代表、欧盟大使、多家国际机构的官员、近百家企业代表参加会议,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中国企业,来自几十个国家的各界人士、各国智库、各国使馆官员。 此次会议,搭建了“引进来”“走出去”的交流平台,这也是中国第一个“引进来”“走出去”的交流平台,而且是在进博会前夕,同时也是第六届中国企业家论坛。 此次会议内容非常丰富,两天下来举办了差不多20场活动和分论坛,话题非常广泛,涉及到香港在未来中国开放中的作用,包括最近刚刚讨论的《外商投资法实施细则》“一带一路”、WTO、CPTTP、RCEP、全球价值链、中产阶级在中国的发展,涉及到双边的话题,中欧投资、中国东盟、拉美,包括贸易战到科技战;法律、合规与企业竞争力;今天还举办了麦肯锡早餐会,在早餐会上麦肯锡发布了《中国与世界报告》,非常全面。 CCG作为国内领先社会智库为大家搭建了这个平台,起到了交流的作用,有很多双边多边参与的人士,会议内容非常丰富,也给大家创造了一种合作的商机,特别感谢众多同事的参与。 在中国目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CCG持续不断举办这样的会议,本身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我感觉到大家热情的参与,包括来自世界各地众多的企业、智库、专家、大使馆,这是十多个大使、公使参加中国企业家论坛最多的一次,我们也得到了知名企业家、商务部和两家协会的领导的参与,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 这次会议将会建言献策,我们的团队会梳理大家在讨论中的真知灼见,将作为有价值的观点上报有关部门。最后我要感谢主办各方、协办方、赞助单位、媒体支持单位的支持,感谢团队,包括唐蓓洁、许海玉的会议团队做出的大量工作和投入,同时感谢昨天和今天坚持听会的嘉宾,感谢各位代表精彩的发言,同时还有各方面参会代表对会议的支持。 今天的会议到此要告一段落了,但中国的“引进来”“走出去”仍将继续,感谢大家的参与。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详情]

唐凯千:去年巴中贸易超千亿美元 90%大豆出口到中国
唐凯千:去年巴中贸易超千亿美元 90%大豆出口到中国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巴中工商总会会长Charles Tang(唐凯千)出席并演讲。 唐凯千表示,巴中贸易额2018年超过1000亿美金,有90%的大豆从巴西出口到中国。中国现在开始大量向很多的拉美进行投资,来帮助拉美发展。 以下为实录原文: 巴西总统刚刚离开中国,宣布从今以后中国人去巴西已经免签了。中国多年累计在巴西投资了750亿美元。巴中贸易额2018年超过1000亿美金,有90%的大豆从巴西出口到中国。中国现在开始大量向很多的拉美进行投资,来帮助拉美发展。几年前我在牛津大学演讲,提到了埃塞俄比亚大使讲的话,当时我也接受了BBC world的访问,在牛津演讲当中我有说,中国在非洲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会把失落的非洲大陆转成一个希望的大陆,会有非常快的发展。 中国也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制,从人类历史开始的时候,基本都是权力为上,军队武力为上。但是中国从来没有派军队到任何地方,而是派了商人去投资,中国并不是破坏这些国家,让这些国家的人受苦,而是给当地带来了繁荣。在牛津的会议上,卢旺达总统他们都同意我的观点。 对巴西来说,巴西是特别值得信任的供应国,所以中国一定要找到一个食品安全的原料供应国,比如巴西这样的国家,还有阿根廷、哥伦比亚和其它主要的农产品供应国,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以及可信任的原料供应国。从现在开始我们将会看到稳健的增长,就是双边关系的稳定增长。 对于巴西来说,它也有自己的弱点,就是缺乏基础设施,中国企业肯定会在巴西创建自己的基础设施上进行大量投资。通过巴西,从大西洋到太平洋,还要通过秘鲁这条路径,通过双边的关系也会得以更好的加强。 对于中国的投资者来讲,在能源、发电、配电以及石油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当然,在巴西有非常多的机会,铁路、与太平洋的连接,高铁的建设等等。圣保罗有巨大的客流量。在矿业、农业方面,中国在战略角度,巴西或中国都需要能够有战略资源,这些战略资源是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以及食品安全方面非常必要的。所以,我想这里是有很多的机会,让中国的公司也能够在巴西有更多的投资。[详情]

埃塞俄比亚大使: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是互惠共赢的
埃塞俄比亚大使: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是互惠共赢的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埃塞俄比亚大使 Teshome Toga Chanaka出席并演讲。 他表示,在中国政府的强烈支持下,很多中国企业走出中国,走向非洲,在埃塞俄比亚都找到了新的项目。当然有很多人误解和批评,但我们认为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是共赢的。在过去11到13年,埃塞俄比亚经济增长大概是11.2%,是快速增长的经济体之一。首先,中国基础设施的发展对此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次,有很多中国企业在埃塞俄比亚进行投资,它们带来了资金,带来了技术,也带来了专业技能。他们在非洲生产,出口之后,把技术转让给非洲,同时创造了就业机会,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贡献。所以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是双方互惠的。 以下为文字实录: 非常感谢唐浩轩先生(介绍),首先我要感谢CCG组织本次会议,同时请我来参加。 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也是很重要的,不仅对中国,对非洲也是如此。我在这里仅仅从非洲,以及埃塞俄比亚角度谈论这个问题。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从此中国经济开始经历了巨大的转型,中国也从农业经济体转变成工业化经济体,现在已经在向高科技经济体转变了。这意味着大多数中国企业需要重新迁移,非洲也希望让自己的经济发生转型,也希望在转型过程中让人民获益,所以大家有了共同的利益。中国的企业希望能够找到新的地域来进行发展,非洲是非常好的机会。从2000年开始,中非之间的合作得到了机制化的安排,从那之后中国也成为了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中国也是非洲国家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中国在非洲投资建设了大量的基础设施,这对于非洲经济转型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中国的参与,以及非洲对中国企业来说有着巨大的机会,这是双方共同获益的过程,共同参与,共同受益。 在中国政府的强烈支持下,包括政策上的支持,比如走出中国,走向非洲,很多中国企业在非洲,在埃塞俄比亚都找到了新的项目。当然有很多人误解和批评,但我们认为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是共赢的。拿我自己的国家为例,在过去11到13年,埃塞俄比亚经济增长大概是11.2%,是快速增长的经济体之一。首先,中国基础设施的发展对此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次,有很多中国企业在埃塞俄比亚进行投资,其中一个就是华坚集团。它们带来了资金,带来了技术,也带来了专业技能。他们在非洲生产,出口之后,把技术转让给非洲,同时创造了就业机会,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贡献。所以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是双方互惠的。 那怎么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呢?需要做大量工作。非洲资源非常丰富,人口众多,但是我们缺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对于非洲来说非常关键。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是核心,最为重要的是人力资本的开发,这也是重点。如果中国进行投资,为非洲提供一些机会,我相信我们可以一起进入中国市场,这对全球市场是非常好的。目前非洲出口基本是大宗商品出口,我们在全球市场从来没有具备竞争力,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真的应该增加一些产品附加值,增加价值。外商直接投资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想增加产品价值的话,的确会面临挑战,我们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不断合作,更多地合作,更多地积极参与,更多地和中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很多人对中非合作伙伴关系有批评,因为他们说中非合作关系预设了一个叙事背景,一家中国企业在非洲进行了投资,创造了8000多个就业机会,或者多少就业机会,这对非洲国家是非常重要。对于非洲来说,我们的年轻人一定要积极参与,因为我们的失业率很高,这对非洲政府和非洲人口都是挑战。就业机会是很重要的,一定要给年轻人创造就业机会。 非洲在产品上也应该更多提高价值和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技术来增加价值和生产效率是很重要的。[详情]

卢玉亮谈中国企业走出去:中非机会巨大 建议不等不靠
卢玉亮谈中国企业走出去:中非机会巨大 建议不等不靠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四达时代集团副总裁卢玉亮出席并演讲。 卢玉亮表示,不等不靠,中非之间的机会非常地巨大,刚才埃塞俄比亚的大使也提到,无论是数据上,还是已经在非洲运营上的一些企业反馈上,中非一定是非常巨大的市场。 以下为实录原文: 今天我主要先讲讲我们对非洲的理解。 主持人说关健词是可持续性发展,四达时代主要做什么呢?从一个非洲普通家庭的视角,一个普通秘鲁家庭看的电视,用的机顶盒、外面的卫星信号,每个普通家庭平均看到150多个频道是由四达时代提供的,我们在非洲做媒体运营。我们的业务主要是三个:电视业务、手机OTT业务、正在孵化的新业务。四达时代在非洲有1700多万手机用户,最有价值的是付费电视的家庭用户1300万,在非洲37个国家有运营。 希望大家看到四达时代的运营能够想要走出去或者已经“走出去”的企业有一些建议。四达时代为什么要选择“走出去”,同时要选择可持续性发展?我介绍的业务属性就决定了四达时代是运营型公司,我们在非洲卢旺达已经运营了十年,我们最早卢旺达用户现在还是我们的用户,每天看我们的电视和电视节目,就使得我们必须要运营,四达时代是运营性品牌类公司。 如果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角度来看,有一个角色扮演的过程,这里有政府决策、企业决策,也有生态的角色。走出去的企业看中国政府,希望中国政府能给我们一些政策,包括资金支持、合规性培训、人才上的支持,使得我们有信心,至少在对外运营的时候,同时我们遇到问题也有我们的大使馆,有驻外机构给我们提供及时的指导和支持,这是对中国有依有靠。 作为企业,自主运营,尤其是四达时代是一家民营企业,我们更多认为应该意识上要“无依无靠”,很多时候在非洲运营要从价值从服务的角度讲,在本地市场能有什么贡献,而不是先想到利益。 第三,不等不靠,中非之间的机会非常地巨大,刚才埃塞俄比亚的大使也提到,无论是数据上,还是已经在非洲运营上的一些企业反馈上,中非一定是非常巨大的市场。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时代中,我相信中非的机会会更大。所以在座的企业,我们也在勉励自己不等不靠,有时候没有所谓的万事俱备。 作为一家运营型公司,还要有战略上的自信,同时要有战略上的耐心,所谓耐心就是要投资。我们在非洲2002年进入,2007年开始卢旺达运营,到现在已经有百亿人民币的投资,作为民营企业,我们的投资有自有资金,也有债权投资者,也有股权投资者。无论资金投入上,还是整个市场布局上,一个简单的例子在非洲某一个国家,我们和非洲本土但并不来自本国的竞争对手,也就是非洲最大的付费电视是竞争对手。在竞争的时候,它们在这个国家所布的站点是11个,而四达时代在这个国家一次性布的站点是73个,他们完全是商业逻辑,跟着经济带和主干道,哪里有付得起的钱就在哪里做网络覆盖,四达时代是做了全域、全网、全人口的覆盖。我们相信,给每个非洲家庭,让他们买得起、看得起、看得好电视,享受到这种数字世界的美好是我们的愿景,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自信和耐心的来源。 说到品牌问题,四达时代在品牌上已经建立了,我们在当地已经有一定的积累。非洲一家很有影响力的媒体评选非洲本地的100家消费类品牌中,我们是中国上榜的企业之一,另外两家是华为和传音公司。 因为四达时代在非洲运营了480多个频道,在每个国家我们有点像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江苏卫视,不仅是做自己电视品牌,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去之后也是委托我们做一些广告合作,希望有一些2C的。有一个合作方跟我们合作很紧密,说你们在非洲做得这么好,用不用我们把你们成功的经验回传到国内,在国内建立影响力,这家企业说感谢,我们最主要市场还是在非洲,反而不希望把非洲已经良性的运营拿到了国内,免得跟风的企业过来形成比较大的竞争。我要佐证的是非洲市场是时不我待,很多企业都在加紧布局。 跳出四达时代,给大家一些建议。中国讲中非之间是合作越来越紧密,如果按照中国的“风口论”,风口选择对了,猪都能飞上去,中非政策利好是风向,行业选择是风口,这里行业选择和切入的市场的选择,市场类型的选择一定看对非洲市场的理解。在中国政府倡导“走出去”的同时,要求每个企业要梯次承接中国的一些产能,所谓梯次就是强调时机,非洲市场需要什么还是要有节奏感。选对了风口,真能起飞的话,还是要看风力,就是企业自身的能力。 最后给大家一个建议是,中非之间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但是我说事业共同体或者利益共同体,在整个非洲对于品牌的认知,对于“中国制造”的认知,中国的产品已经覆盖到地摊上了,比如大家去非洲企业一定要有一个共同体的概念,就是有一个中国企业团组的概念。就是他们评判我们的高铁,我们的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质量好不好,开始于对地摊上贩卖的“中国制造”的评判——“中国制造”的鞋子好不好,做的是不是假货,质量是不是能经得起使用和市场的检验。这对其它的“中国制造”产品是有影响的。我看到了这个问题,也看到这个机会,中国政府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管理上应该这方面有更多的管理和过滤。 以上是我们的建议。[详情]

范希文:2018中国和拉丁美洲贸易额已达到3000亿美元
范希文:2018中国和拉丁美洲贸易额已达到3000亿美元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中拉合作基金首席风险官范希文出席并演讲。 他表示,中国和拉丁美洲的合作基金也是关注拉丁美洲国家投资的基金,中国和拉丁美洲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么强大的贸易合作关系,就像现在的关系,现在贸易额已经达到3000亿(美元)规模,这是去年中拉之间的贸易额。中国和拉丁美洲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增长,而且很多领域都有所增长。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主要是关注在拉丁美洲的投资。 中国和拉丁美洲的合作基金也是关注拉丁美洲国家投资的基金,中国和拉丁美洲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么强大的贸易合作关系,就像现在的关系,现在贸易额已经达到3000亿(美元)规模,这是去年中拉之间的贸易额。中国和拉丁美洲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增长,而且很多领域都有所增长。我们基金的使命就是在拉丁美洲进行投资,支持中国企业走出中国到拉丁美洲,这个基金已经投入了10个不同的项目,分别位于巴西、阿根廷、秘鲁、牙买加、厄瓜多尔。我们也希望在哥伦比亚和墨西哥进行更多投资,我们在不断努力,希望能够开发一些新的项目。 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真的是很大的,同时对我们的基金也是一个新的主题。所以我们怎么能够把社会责任结合到最终的投资决策中,我们作为基金非常喜欢或者非常欣赏这样的可持续发展投资的概念。你们都知道ESG代表环境、社会、治理,这三点也变得非常重要。在我们做投资决定的时候这是三个重要的基本原则。我们在选项目的时候,选地方的时候,比如加勒比区域等等,一些地区的能源是缺乏的,很多国家把重油作为能源原料,带来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我们希望寻找到一些投资机会,能够帮助我们一方面利用拉美富饶的天然气储备,利用它把重油发电设施转换成更加环保的发电设施。 拉丁美洲有这样的传统,保持环境方面做得非常好,很多国家法律法规是非常严格,而且执行也非常严格。所以在那些地方进行投资的话,我们一定要尊重当地的常规或者习俗、法律法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法律法规,我们要遵守。为了我们这样的基金能够从长远的角度进行投资的话,必须对社会、环境各方面要负责,企业治理要合法合理。 中拉投资基金在投资过程中刚刚开始把ESG三个原则纳入投资决策考量中,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会对这些概念更加地关注。 拉美这个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近代逐渐走向比较成熟的民主制度,但是在拉美投资的时候,每个国家有不同的风险。 企业关注的最主要的首先是一个国别的风险。因为拉丁美洲的政治情况,还有制度情况都不一样,特别是最近这一段时间大家也关注到拉美一些国家,特别是我们认定非常好的,具有投资环境的国家都发生了一些社会骚乱的问题,比如智利最近发生了地铁票涨价,导致一周前百万民众上街游行,甚至有一些人在这过程中失去了生命等等的事情。这样的事情是投资人要特别关注的,特别是很多投资人在拉美没有直接生活的经验,对当地国家的了解基本都是书面的,所以国别风险是首要风险。 第二,对投资人来说汇率风险,在我们脑子里一般是极为关注的方面。拉美的这些国家从历史上看差不多300年,都经历过反反复复的经济发展的阶段。汇率风险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比如像阿根廷在历史上也多次发生过货币危机,前前后后两三百年时间也有不下十次的货币危机。最近一次大选前,阿根廷比索8月11日初选之后发生了大幅度贬值。几年前官方汇率不到10,折合八九比索,今天已经将近60个比索。汇率风险现实存在,可能给投资带来非常大的损失。 还有劳工风险、当地法律监管风险,都是投资人需要非常关注的。[详情]

吕膺昊:中资企业在海外投融资时应多地了解目标市场
吕膺昊:中资企业在海外投融资时应多地了解目标市场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金杜律师事务所金融资本部合伙人吕膺昊出席并演讲。 吕膺昊表示,如果给中资企业在走出去投融资过程中一条最重要的建议,我的建议是尽量多地了解目标市场。不少的企业客户,有时候会想当然地觉得去海外市场投资,去哪里都差不多,甚至有人觉得到海外要注意的风险,要关注和分析的风险,与国内做投融资的项目是类似的,实际上完全不同。 以下为实录原文: 谢谢CCG,谢谢黄律师。非常荣幸今天有机会与在座各位分享作为律师的角色,协助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融资过程中的一些观察和心得,我将其分为三点: 第一,如果给中资企业在走出去投融资过程中一条最重要的建议,我的建议是尽量多地了解目标市场。不少的企业客户,有时候会想当然地觉得去海外市场投资,去哪里都差不多,甚至有人觉得到海外要注意的风险,要关注和分析的风险,与国内做投融资的项目是类似的,实际上完全不同。举个例子,我做了很多东南亚的项目,我的体会是,在东南亚市场上,大部分东南亚国家充斥了大量的“白手套”或自成“白手套”,他们都喜欢跟中国投资人说,我手上有资源,我背后有多么显赫的一个角色,但你永远不会看到我后面的那个人,你只需要和我谈就行了。我们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出于市值管理的需求,仓促间头脑一热就去投资,但对于东南亚的政治生态、商业形态、潜在环境、风险和合规没有进一步了解就做出投资决策,到头来失败的项目相当多。 在拉美,由于国家信用的问题,由于工会劳工组织势力传统上比较庞大的问题,中国企业到拉美从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往往三天两头会遇到一些劳工冲突的问题,而且还有一些政治因素在推波助澜,所以我们观察到很多不能说是失败,但本来可以预先防范管理好的风险,到头来导致这个项目的推进受到重大挫折,或者说经济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后果。 在非洲市场,可能和大家的直觉有点不太吻合。最近几年,非洲市场上的当地政府、公益团体和民众对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意识提得越来越高,相关法律每天都在变,相关标准逐步提高,导致中资企业先期进入这些项目的时候,基于当前条件估算到的成本已经设定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发现成本很难控制。总体来说,需要对于不同市场在有经验的顾问协助下,甄别风险、量化风险,最终实现管理风险的策略。 第二,如果有同样的选择,对于海外投资经验不是特别多的企业客户,尤其是民营客户,尽量先到发达国家市场试水,然后再考虑发展中市场。 第三,厘清一个概念,大家经常说防范和杜绝风险,实际上法律和合规风险没法杜绝,用管理风险的概念更为合适。我把风险分为三种:一是可以通过法律合规工作杜绝的风险;二是没法杜绝,但可以通过结构化、合同及其他软性措施降低风险对于项目的影响。三是基于给定的风险决定推进项目还是不推进项目。对于第三种风险,在不能量化的情况下,我们要综合考虑,不仅仅是考虑法律合规,要考虑法律上、财务上和税务上的各种因素,最终形成这种法律风险会不会阻止投资决策的结论。[详情]

林志炜:仲裁的特点是不受地域和国别管辖
林志炜:仲裁的特点是不受地域和国别管辖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北京仲裁委员会秘书长林志炜出席并演讲。 他表示,企业走出去,在争议解决方面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第一,理念方面。第二,谈判过程中没有将争议解决和合规作为很重要的谈判点。第三,真正发生争议以后,我们不太会用国际商业通用的办法来解决争议。现在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候,对于一些标准和建设工程的标准不统一,大家都以为是当地标准或者都以为是中国标准,但真正打起来的时候发现没有约定,这就是合规对争议解决的影响。 以下为演讲实录: 北京仲裁委员会作为仲裁方式解决争议的机构,与合规正好是一头一尾两个方面。仲裁的特点是不受地域和国别管辖,全世界的案例都可以受理,目前我们受理30多个国家的案件,每年国际案件100件左右,平均案件标的超过5000万人民币。 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促使我们去研究企业走出去,在争议解决方面会有什么样的问题。根据这几年来的观察,感觉到有几个方面需要大家注意。 第一,理念方面。中国企业有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望,商业谈判投入精力非常大,但对于法律条款特别是争议解决条款不太注意,往往管它叫“午夜条款”。国外对“午夜条款”是特别重视,我们是都谈到半夜,爱怎么定就怎么定吧,往往争议解决条款定得不好,交给不理解中国、不理解中国企业的仲裁机构,可能会给中国企业最终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是理念问题。 第二,谈判过程中没有将争议解决和合规作为很重要的谈判点。争议解决方面,其实仲裁有很多的谈判点,仲裁地、适用法律、适用语言、仲裁机构等都可以谈,但往往我们一个条款就解决了。我们看到有些国外的公司的仲裁条款往往是一章或一节,有很多内容都是可以作为博弈的条款的。作为合规这块,确实存在一些中国的规范和国外规范不太统一和一致的地方,这里面,我们有些建筑企业有一些很好的做法,我用我的标准,你用你的标准来进行衡量,达到一个安全规范的标准就可以了,但我不一定用你的标准,这都可以去谈。当然这里有多少可以去谈,数量还是比较少。 第三,真正发生争议以后,我们不太会用国际商业通用的办法来解决争议。比如在国际仲裁或者去诉讼的时候,他们经常用交叉盘问证人的方式去进行庭审,证人的选择、培训等方面我们差得还是比较多。现在有些企业争取把争议解决拿到国内来,它又是拿国内的一种方法处理国外的案子,比如对质量的鉴定、一些情况的核对,我们不能用国内的方式找一个鉴定机构去解决,可能还有其他的方式。 前期出现合规问题可能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公权力上的处罚;二是在合规过程中在争议方面产生问题。现在我们经常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候,对于一些标准和建设工程的标准不统一,大家都以为是当地标准或者都以为是中国标准,但真正打起来的时候发现没有约定,这就是合规对争议解决的影响。 争议解决特别在走出去请进来的过程中是全仲裁,它的管辖比较确定,而且有国际执行力。在这里到底选择国际仲裁机构还是国内仲裁机构,这是需要大家考虑的。 实际上做争议解决这部分工作是反馈合规工作的,因为它有一些触犯法律和触犯规则产生的争议,出现以后怎样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合规水平,这是争议解决里关于对合规更重要的意义。[详情]

康韦:中国妈妈不敢让宝宝吃中国奶粉 大家不放心
康韦:中国妈妈不敢让宝宝吃中国奶粉 大家不放心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执行总裁康韦出席并演讲。 康韦表示,我们看到今天中国的妈妈不敢让宝宝吃中国奶粉,打疫苗都问有没有进口疫苗,这都是对这个行业最大的伤害,大家不放心,不敢使用自己的药品,老百姓吃不到放心药。 以下为实录原文: 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它其实就是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GMP,把已经回收的原材料再次利用,使得产品效价低于原始效价,病人使用后没有效果,疫苗没有效果,试想如果是狂犬病孩子或者脑膜炎的孩子打了疫苗却得不到预防。另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贿赂,疫苗采购环节的贿赂,所以采购部门没有对质量进行核准,而是为了更多的回扣采购了低质量的产品。所以,这是两大利益冲突带来的最大的挑战。 所以,这个行业由于部分企业带来的巨大的挑战。我们看到今天中国的妈妈不敢让宝宝吃中国奶粉,打疫苗都问有没有进口疫苗,这都是对这个行业最大的伤害,大家不放心,不敢使用自己的药品,老百姓吃不到放心药。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没有企业信誉,同时还被罚款,像长春长生罚款91亿人民币,基本上就消失了。所以无论是信用问题、经营问题还是生存问题都受到挑战。 那么有什么好的方法吗?从国际经验来看,这个行业首先要树立一个行业自律合规的准则,一切以患者利益最大化、给患者提供最优最好的治疗方案为标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RDPAC正好也带来了合规这块,知易行难,什么是合规?尤其是面对每一个医生的行为时,跟他讲,什么应该讲,什么不应该讲吗?所以我们有严格的定力,推广的时候什么内容可以讲,什么不可以讲,必须要科学,另外和他交流的方式,不可以有任何的礼品,不可以有任何的品牌提示物等等。但我们每年发现还是有风险,因为这不能做,那不能做,但它可以绕过去。所以在今年这一版上,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叫做“合规价值观”,价值观,就是说有时候不用别人规定,自我去判断,比如你是医生,当你给你的孩子开药时你会考虑到什么?你一定会考虑到这个药是否对我的孩子最好,而不会考虑到谁给我什么。所以,合规价值观、合规诚信和合规关爱是最高理念,这是经过了这么多年,发展上升到从条规变成文化。[详情]

宁宣凤:合规零容忍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尺度
宁宣凤:合规零容忍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尺度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金杜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合规业务部负责人宁宣凤出席并演讲。 宁宣凤表示,合规零容忍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尺度,只有在把关的时候零容忍,在发生事情的时候才能做到可控,包括技术上很多的处理,事关管理层,无论是国企、民企、外企。 以下为实录原文: 我是金杜合规部的负责人,我本人的专业是隐私保护、合规安全。我们在合规业务部门中有专门的合伙人,专注于劳动、税务、海关、反垄断、数据合规、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 之所以提到这些,是因为这些领域中,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合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问题,包括中兴的事情,实际上是国际贸易下进出口长臂管辖、以及原产地、以及对敌对国家出口限制。 合规零容忍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尺度,只有在把关的时候零容忍,在发生事情的时候才能做到可控,包括技术上很多的处理,事关管理层,无论是国企、民企、外企。零容忍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广泛接受了。但是,就像吕膺昊律师讲到的,杜绝风险可能没有办法,你只能与之共存、与之管理,这涉及到预先的制度设计、责任分担、公司架构 上设置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专门的岗位,去进行制度设计梳理和执行,设计追责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所有的目的使得合规系统化、标准化、可管理、可控制,并且要长效。 当然光有制度是不足够的,需要落地、需要培训、教育,无论在高层、执行层还是中层,因为有时候可能只是一个员工的个人行为,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所以这种宣传贯彻非常重要,同时这种日常监管很重要。很多公司甚至会设立内部的热线,员工发现问题就要打电话举报,鼓励内部对问题的这种举报制度,甚至像GE(通用电气)这种老牌的令人尊重的公司,会设计这种热线,问题由我自己发现比被监管机构发现好,我发现把隐患消灭在没有爆发前,同时消除损失、消除影响,使自己合规,免得造成进一步的违法。 合规问题的处罚最简单的是以金钱处罚,上千万、上百万、上亿、几十亿,就像高通在中国滥用反垄断的案子是被罚款68亿人民币的。 合规不是可选项,是必选项。一旦违规,轻则企业生死攸关,重则企业创办人性命堪忧,都要搭进去。如何做到合规?企业文化的建立、零容忍原则等等是一系列的。[详情]

杨益: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合规风险
杨益: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合规风险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原局长、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原副部长杨益出席并演讲。 杨益表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通过立法立规,加强国际合作和对国际问题的监管,很多著名跨国公司都被处罚。在这种潮流下,对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受到很大影响,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着严峻、巨大的合规风险。 以下为实录原文: 很高兴今天下午有机会与大家就企业合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过去我长期在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工作,负责反倾销反补贴的产业损害调查,对企业合规问题有所了解。 企业合规问题是老问题,不是新问题。但实实在在地说,过去中国企业对企业合规问题不够重视,这个话题也并不是热门话题。但这两年企业合规问题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这是因为强化企业合规监管,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潮流。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通过立法立规,加强国际合作和对国际问题的监管,很多著名跨国公司都被处罚。在这种潮流下,对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受到很大影响,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着严峻、巨大的合规风险。这些年来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遭受了很多的处罚,让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对100多家中国在海外的企业进行了处罚,被列入黑名单。 企业因为合规问题受到处罚的严峻事实,使中国社会和国人产生很大的震惊,合规问题不仅是简单的企业信用问题,严重的是关注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问题。企业如果严重违纪或不合规,马上会涉及到休克、破产、倒闭。所以,企业合规是一种软实力,它不仅是国家法律层面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内在的需要,也是企业现代管理、现代治理体系和能力的具体表现。所以,在“引进来”“走出去”的过程中,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不管是在国内发展还是走出去,不仅需要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更需要具备强大的合规竞争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企业合规管理问题,完整其组织架构,建立切实可行的合规管理体系和制度,才能使企业形成一种合规文化,才能使企业在“引进来”“走出去”的过程中,行稳致远,提高自身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合规问题不仅仅是企业自身要做,它也是企业政府责任。从引进来来说,从企业各方面开放的领域都在扩大,政府要做的最重要的是营造公平的营商环境,贯彻竞争中性原则,不管是民企、国企、外企一视同仁,在制定政策,特别是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鼓励投资的政策方面,也要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同时,增加透明度的原则,制定政策的过程中要提前征求意见,在执行过程中尽量避免朝令夕改。国家在这方面非常重视,前段时间公布了优化营商环境,这是在实实在在的贯彻和营造有利于各种不同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 从“走出去”来说,政府责任也很重要,这两年从国家有关部门,从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联合发文,海外企业合规指引,政府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工作,另外还做一些国别投资指南,商务部有做这样的工作,驻每个国家的使馆经济商务处每过几年都会编一本国别投资政策,当地国家合规方面、法律法规方面的政策。 同时,加强对企业合规人才的培训,涉及到合规重大问题的研究。对国际和个别国家所谓非国际通行规则,带有一些歧视性以合规为名的保护措施和政策,企业可以积极向主管部门反映,包括商务部、外交部也可以通过多双边途径交涉和维护,或者是争取把一些不合理的,或者是不合法的政策规定打掉,在这个过程中积极维护“走出去”企业的合法权益。[详情]

白瑞:合规市场变得更严格 企业开帐户要花更长时间
白瑞:合规市场变得更严格 企业开帐户要花更长时间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中国光大控股新经济基金投资总监Bryan Bachner(白瑞)出席并演讲。 白瑞表示,在过去11年中,合规市场变得更加严格,并且我们越来越重视合规了。 在过去五年里,我看到的变化是真实的。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从11年前开始做PE,当时在香港开立帐户需要一周完成。但今天任何一家企业开设一个帐户,要花更长的时间。 以下为实录原文: 感谢主席和主办方邀请我发言,我非常高兴参加今天这个群星闪耀的讨论。首先分享一下我在合规方面的经验。特别有意思,我来中国已经11年了,我的工作一开始是在雷曼兄弟做法律咨询业务,当时被收购了。当时我做法律方面的咨询,后来我在光大做新经济方面的工作,这一点在过去11年中特别有意思,我们负责很多行业的合规和法律风险,公司在北京也有11年的历史,我们的资金是美元和人民币共同定价的。早期时,合规的风险很大,风险敞口很大。 后来结构变得更复杂,要求变得更严格了,有很多的原则,尤其涉及到原则的时候,我们意识到要有足够的管制和规制。从我们业务这一侧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并且责任越来越多。 在过去11年中,合规市场变得更加严格,并且我们越来越重视合规了。这是一种特别有趣的变化,尤其是在过去的五到十年间,我有幸见证了PE(私募股权投资)在房地产的变化,以及新经济的范围,在中国的AI、物联网等新经济的PE。还有一些更复杂的原因, 在过去五年里,我看到的变化是真实的。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从11年前开始做PE,当时在香港开立帐户需要一周完成。但今天任何一家企业开设一个帐户,要花更长的时间。只是开帐户就有这么大的变化,也就是说现在的监察越来越严了,所有利益相关方都要进行检查,要看它的国际背景都是干净的。这是好事,因为它提高了透明度,至少从我的角度来看,我们的透明度对于我们公司有着巨大的影响,透明度因此提高了,国际合规因此提高了,作为一家公司我们是准备好了应对这种挑战的。[详情]

苗绿:人才的全球化流动是一种服务贸易 也是一种投资
苗绿:人才的全球化流动是一种服务贸易 也是一种投资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CCG副主任兼秘书长苗绿出席并演讲。 她表示,贸易是非常重要的工具,中国的“一带一路”主要是促进基础建设的发展,也是互联互通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更多中国企业家开始探索跟欧洲的合作,但是又不限于双边的,而是开辟整个全球市场,这也是代表中国企业家很多声音。他表示,人才、人的流动,也是全球化的一部分。它是一种服务贸易,同时也是一种投资。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这部分的讨论是关于“贸易战背景下的中国-欧洲投资双向投资前景”,这个主题比较热门。中欧的经济合作如果能够产生更多的商机,而且对双边的投资而言有怎样的意义。正在进行中的中欧BIT协定,欧洲企业现在面临怎样的机会和挑战,如果加入“一带一路”的项目的话? 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今年上半年中欧双边贸易达到了3400亿美元,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去年比较疲软,即便如此中国也在欧洲投入了80亿美元,年增长率7%。而欧盟在中国投资100亿美元规模。这些数字都是比较大的。截止到今年2月,(欧盟)在中国大概有47万个项目投资,总共投资额达到1320亿美元,在国际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两国的贸易和投资还是有比较稳健的发展。 中欧关于双边关系在贸易和投资方面在改善,在过去几年确实有非常好的发展,其中包括农业、生态方面的合作。今天午餐的时候我与一些非常尊贵的嘉宾进行了讨论,很多都是会去上海参加进博会,这是非常重要的会议。今天CCG的会议也希望能够为外国投资者发出一个信号,中国愿意开放自己的大门,会越来越开放。 观察者不仅把眼光放在双边贸易和双边投资,也包括了三边的关系。德国也是属于多边框架中的领导者,德国在国际事务上也发挥了作用,尤其中欧贸易角度。 过去70年,都是没有什么大的战争的,贸易投资是非常重要的和平与繁荣的工具,所以我们应该利用它让人们从中获益。我记得去年欧盟外部服务委员会请我参加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叫做“欧亚互联互通”,欧盟也有自己的互联互通的门户,中国虽然有“一带一路”,欧盟也有自己的措施。希望两个大陆之间能够加强互联互通,贸易是非常重要的工具,中国的“一带一路”主要是促进基础建设的发展,也是互联互通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比较紧张的冲突下基本保持平衡,更多中国企业家开始探索跟欧洲的合作,但是又不限于双边的,而是开辟整个全球市场,这也是代表中国企业家很多声音。 很多嘉宾提到人才、人的流动,也是全球化的一部分。它是一种服务贸易,同时也是一种投资。在追究旅游业当中会有非常大的赤字,根据联合国数据,在服务方面的赤字将近有2.4万亿美元,这包括在欧洲还有我们国家学习留学生数目的赤字,希望不光是贸易和投资,还有在各方面的全球化,能有更多的活动或者有机会谈论这些问题。希望我们未来的前景会更好。谢谢![详情]

雷宇翰:德中贸易占欧盟与中国贸易的40% 且仍在发展
雷宇翰:德中贸易占欧盟与中国贸易的40% 且仍在发展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德国驻华大使馆公使出席Johannes Regenbrecht(雷宇翰)并演讲。 雷宇翰表示,德国与中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德中贸易占到欧盟与中国的贸易的40%,而且我们仍然在不断发展,可能要达到一年2000亿欧元左右。 以下为实录原文: 非常感谢!德国与中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德中贸易占到欧盟与中国的贸易的40%,而且我们仍然在不断发展,可能要达到一年2000亿欧元左右。在双边贸易发展过程中,我们有非常活跃的投资。今年,有200多家德国公司将会参加上海进博会,德国科技部作为非常重要的嘉宾,也将参加第二届进博会。此外,来自法国的领导人也会来到进博会,展示了欧盟对中国进博会的重视。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我们见证了双边关系非常深度的结构性的变化,在未来还有一些不确定性,也将面临非常多的挑战。当前,中国从欧盟的互补性伙伴向竞争对手转变,这些感受是越来越深了。同时,我们看到中国有非常大的市场,孕育着巨大的商机,我们也希望企业能够有越来越多技术方面的发展,增强科研能力,并且拓展到中国。对于汽车自动驾驶、车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未来技术,现在越来越多向中国转移。所以这对于德国汽车行业来讲有一些基本的挑战,尽管现在很大一部分在中国生产,但是否能够把将近2/3(的产业)卖到中国,还不是非常清晰。 对于中国的投资协议现在正在进行谈判当中,中欧峰会2020年9月份将由德国来主办,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会议,27个来自欧盟政府的首脑,加上习主席的参与,到时候会执行中欧之间的协议。而且还有中国关于投资方面的承诺,我们也非常期待着能够实现更平衡的中欧贸易的发展。 还有一点很重要,即改善与中国国有企业的竞争中性问题。有很多贸易方面的研究,我们也非常期待不论是私人还是国有企业之间能够有更加公平的竞争,希望中国政府降低对于一些国有企业的保护。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有共同的、相互认同的贸易投资标准,即能够在WTO框架、双边框架中建立标准。在莱比锡召开的中欧峰会能够给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窗口,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讨论中欧监管方面的问题。明年在北京也会召开一个监管会议,将会有欧盟代表来到中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来开展更多的讨论。 高科技是中德之间的一个合作领域,但中德之间目前更多合作是在传统制造业,如汽车产业的合作。德国在AI发展方面有很多研究成果,从德国制造业角度来说,市场营销,以及大规模生产,也是越来越向其它国家进行拓展,这对我们本身也造成了一定挑战。我们需要看到这些卓越的研究,以及一些其它的包括生态系统和大学方面的发展对于德国的影响。还有包括德国,有一些应用科技大学,我们需要有足够的合作伙伴和财政方面的资源来支持我们向更大范围发展,讲到大数据、AI方面就会显得尤为重要。[详情]

汪弘彬:中国是旅游出口大国 欧洲是很重要的市场
汪弘彬:中国是旅游出口大国 欧洲是很重要的市场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欧洲货币机构投资者大中华区总裁汪弘彬出席并演讲。 汪弘彬表示,中国其实是很大的旅游出口国,欧洲已经是很重要的市场了。除了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传统的旅游大的目的地之外,比如芬兰、中东的捷克、克罗地亚,小众国家成为很重要的地方。 以下为实录原文: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前面几位国外嘉宾分享他们观点,站在欧洲或者世界角度来评判,闵总代表中国企业家的角度,一样的观点我不重复。 我们公司是总部在伦敦的企业,有50年了,是从事财经媒体跟金融信息服务的公司,我们服务的主体是整个金融的行业。今天的话题谈到怎么看中国跟欧洲之间的贸易或者投资,在现代局势下的关系,所有实体都会有资金流的流向。 昨天参加这个论坛,大家也有很多的谈论,外资企业在中国过去几年觉得做生意很困难,有很多隐性的条款不利于企业真正的发展。但是2018年到现在金融市场有一系列立竿见影的开放政策,而且都已经开始实施。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改革会对欧洲这样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经营会带来好处。 中国其实是很大的旅游出口国,欧洲已经是很重要的市场了。除了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传统的旅游大的目的地之外,比如芬兰、中东的捷克、克罗地亚,小众国家成为很重要的地方。我今年还专门去了芬兰看到很多中国游客。人的输出是对那里有经济贡献,同步会过去的就是文化的交流。这么多公使、大使会参加进博会,进博会很多产品,中国大陆消费者肯定是相对陌生的,但如果能够更多去到那些国家,了解到当地产品的时候,这些产品回到中国市场,打开局面的容易度会更高。 还有教育的输出,欧洲会成为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才交流的目的地,而且这些人一部分会成为当地的移民,也可能未来他们会成为中国跟欧洲很多重要市场,包括未来新兴的小众国家市场很重要的经济纽带。[详情]

肃海岚:今年芬兰在中国投资量比中国在芬兰投资量大
肃海岚:今年芬兰在中国投资量比中国在芬兰投资量大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芬兰驻华大使H.E. Jarno Syrjälä(肃海岚)出席并演讲。 肃海岚表示,今年芬兰在中国投资量比中国在芬兰投资量更大,可能是今年有一笔比较大的并购案。 我看到中国对芬兰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为这个市场还在不断地增长。虽然说经济增速有所减缓,但是中国增长率仍然和其它国家相比是非常不错的。 以下为实录原文: 非常感谢CCG。很荣幸能够在诸位面前做简短发言。 在1953年的时候,芬兰是西方国家中第一个和中国签署贸易协定的国家,在亚洲芬兰也是主要贸易伙伴之一。除了贸易以外,还建立了经济对话。规模和其他国家相比,虽然我们国家小,但是投资是非常活跃的。今年芬兰在中国投资量比中国在芬兰投资量更大,可能是今年有一笔比较大的并购案。 在欧盟的项目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要促进和中国贸易的关系,这是我们的重要工作之一,要和中国建立更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而欧洲在中国应该有更好的市场准入,需要建立一个更公平的企业竞争的环境。 我看到中国对芬兰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为这个市场还在不断地增长。虽然说经济增速有所减缓,但是中国增长率仍然和其它国家相比是非常不错的。 第二,结构性的变化也是进展中,这对我们企业是很大的机会。中国现在提供更细分的市场,而且这些市场的需求在更强地增长,尤其是中国中产阶级的发展的确带来了很强的社会变革,以及经济增长的变化。比如说对服务业的需求,以及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会有更强的要求,这些都可以从芬兰提供产品和服务。 中欧关系发展会向越来越多的领域拓展,不光对于贸易和投资,同时也能够促进竞争,竞争是对于创新最大的驱动力,我们也是在这个方向上非常重要。[详情]

西班牙驻华大使:希望通过进博会推动中欧关系更密切
西班牙驻华大使:希望通过进博会推动中欧关系更密切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西班牙驻华大使Rafael Dezcallar出席并演讲。 他表示,西班牙和中国有非常好的长期关系,这个关系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他希望向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市场进军,希望中国政府能够给西班牙很多的承诺,包括更多的市场开放、对外国投资者更加友好的营商环境,这些机会将进一步推动双边关系顺利发展。他表示,希望通过即将在上海举办进博会,推动中欧关系更加密切。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就市场规模而言,中欧是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有非常长的历史。虽然过去一段时间似乎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还是有非常大的机会克服这些问题。就像大家知道的,在谈判角度来讲,我们希望中国与欧盟之间的投资协议能够达成,而且将会持续地在接下来几年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但是我们的一些承诺在明年才能逐步完成,包括对投资者的保护、知识产权保护,还有基础设施项目的透明度以及效率问题。这些问题谈了很多年,也希望最终得到解决。而且我也希望通过即将在上海举办进博会,推动中欧关系更加密切。 中欧之间存在非常大的机会,这个机会有很多是关于问题的解决,我相信很多国家在与中国的关系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对欧盟来说,我们选择把问题放在桌面上讲,我们是用外交、谈判、对话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很重要的,可以来保护彼此,同时也可以保护过去70多年以来我们建立起来的双边的关系。我们关系的稳定和透明度是无价的。我们应该避免出现危及双边系统的稳定性的事件。通过对话进行的合作,我觉得中欧能够有机会展示出来这种方法比其它的方法要更加有效。所以我们继续用当前的方法发展,取得更好的成果。因为这种对话和发展比其它的一些方法更加有用,我们将会等待结果,但是我们相信我们是非常有前景的。 西班牙和中国有非常好的长期关系,这个关系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我们的投资关系,有很多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上是比较活跃的,有些已经在中国市场很长时间了。我们也看到中国在西班牙的足迹也非常重要,西班牙也是全世界外资直接接收国,在中国的水平未来也会有所提升,相信还是有很大机会的。包括在气候变化对应方面、基础设施方面、服务业方面的机会都会非常地大,我们将进一步发展。而且在西班牙的投资方面也在不断地改善,上周我参与了一个关于化学品和爆炸品方面的合作。当然我觉得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投资向好的方向发展,在出口方面我们贸易相对不是很平衡,对于西班牙双边贸易方面,出口和进口都是比较大的,但是在中国方面存在非常大的不平衡性,不然我们是没有办法和中国开展非常稳定的长期的关系。我们也是希望向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市场进军,我们也希望中国政府能够给我们很多的承诺,包括更多的市场开放、对外国投资者更加友好的营商环境,这些机会将进一步推动我们双边关系顺利发展。 讲到“一带一路”,习主席去年(访问西班牙)和我们签署了很多合作协议,而且有很多非常有意义的项目可以开展,比如在铁路方面等等,这都是非常好的发展。并且也促进全世界高铁网络的新的发展。 尽管在“一带一路”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当然也是有很多积极正面的方向,中国政府也注意到了在一些国家的问题,在寻找一些解决方案。我们也非常高兴能够与中国进行合作,在我们自己的连接举措基础上,在2017年的10月份做出了这样的计划,我们希望能够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中找到一些共同点。我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前景,但我认为很多问题可能会出现,这些必须得到解决。[详情]

闵浩:中欧关系不光是买货卖货 应做更深度的合作
闵浩:中欧关系不光是买货卖货 应做更深度的合作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南京东屋电气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CCG常务理事闵浩出席并演讲。 闵浩表示,在欧洲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不光是买货卖货的关系,而应该做更深度的合作。在欧洲完全可以做这样的事情,就是我们在技术方面、产业方面做深度的融合。 以下为实录原文: 在欧洲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不光是买货卖货的关系,而应该做更深度的合作。在欧洲完全可以做这样的事情,就是我们在技术方面、产业方面做深度的融合。我们刚开始进入欧洲市场也是简单卖东西,把中国产品做好卖到欧洲,但是现在在欧洲做另外一件事,我们和欧洲一些重要的领先的企业做合作产品开发,做联合品牌,这些产品开发以后卖到全世界,不光卖到欧洲。中欧之间将来这样的合作可以越来越多,欧洲是在整个技术方面有非常多年的沉淀,包括品牌方面也有很多。中国这两年在一些新技术方面确实也有比较长足的发展,比如AI技术方面、互联网技术方面、smart home(智能家居)都有非常好的发展,这和欧洲是非常好的互补关系。 中欧之间的合作是大有前途,我们不光可以做货物方面的合作,贸易方面的,服务贸易,包括旅游,我们还可以做人才方面双向的流动。中国的人才往欧洲流动,现在相对比欧洲人才往中国流动高得多,中国应该打开大门欢迎全世界人才到中国定居、工作。[详情]

段苏函:共享经济并非租赁经济
段苏函:共享经济并非租赁经济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分享成长投资管理合伙人,CCG常务理事段苏函出席并演讲。 段苏函表示,共享经济现在是一片哀鸿,哪怕巨头也是在自亏中。我和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一位教授聊过这个问题,我们常说共享经济,但我们做的共享单车真的是共享经济吗?共享经济和租赁经济的区别大家注意到了吗?共享经济是把原有的东西拿出来共享,但共享单车是买了一堆东西来租给大家,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并不是很好的模式。我今天提出租赁经济和共享经济的区别这个问题供大家思考,我们要了解它不是盲目的共享经济。其实我看好未来的共享经济,它将是先进的一个经济体系。真正做好共享也许需要区块链,区块链这种新技术会让共享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以下为实录原文: 非常感谢CCG提供这个分享的机会。未来,新中产大概有4.8亿。进博会正准备召开,未来五年我们进出口的商品将超过10万亿美元,以后会有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进入我们的视野,老百姓将有更多、更优质的选择。以后房子不会卖更多的时候,消费场景会转变,消费场景和人的关系也会转变。这种消费升级是带来了产业影响和投资机遇的。 我们的基金过去重点关注医疗大健康领域和互联网领域,现在我们又增加了一个大居住基金。这个基金围绕智慧生活产业链上下游的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相关领域进行投资。这里有巨大的机会。居住消费升级倒逼供应链和生产行业整体的提升,质量将越来越好。家居产品是轻工业,这是中国的优势产业,但很多东西比较落后,很多东西不能和意大利等欧洲的产品相比。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成本上升、环保压力增大,我们如何同国外竞争?这里带来的思考是,我们需要进行新技术的结合,比如AI、大数据、物联网等等,基于新技术的赋能升级我们的智能家居。 上个月底,我们投的一家智能床垫的公司已经在A股上市,销售额23亿,全球生产量达到400万张,年产量目前达到200万张,它的发展很好。这个床垫不仅让你睡得着,而且可以让你睡得更好。这种智能床垫的增长说明了消费升级的紧迫性和生长空间。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中国企业要避免价格竞争,变成价值竞争才会更高地去提高品质,通过创新功能取胜。 共享经济现在是一片哀鸿,哪怕巨头也是在自亏中。我和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一位教授聊过这个问题,我们常说共享经济,但我们做的共享单车真的是共享经济吗?共享经济和租赁经济的区别大家注意到了吗?共享经济是把原有的东西拿出来共享,但共享单车是买了一堆东西来租给大家,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并不是很好的模式。我今天提出租赁经济和共享经济的区别这个问题供大家思考,我们要了解它不是盲目的共享经济。其实我看好未来的共享经济,它将是先进的一个经济体系。真正做好共享也许需要区块链,区块链这种新技术会让共享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详情]

华强森:到2035年中国消费市场将超欧美商家数量总和
华强森:到2035年中国消费市场将超欧美商家数量总和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院长Jonathan Woetzel(华强森)出席并演讲。 他表示,总的来说,他对中国的消费经济很乐观。中国经济增长率是6%,这其实已经是非常大的成就了,因为这么大的经济体,实现这么快速的成长,中国的成绩值得肯定,中国经济一年增长量相当于澳大利亚一年的GDP总量。中国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他认为到2035年,中国消费市场能够超过欧美商家数量的总和。 以下为演讲实录: 先祝贺CCG,今天的会议蛮成功的,看到这么多国内外的老朋友、新朋友,这样的交流很丰富,特别是涉及了目前国际形势上一些冲突的讨论。 首先看消费经济,大家都很清楚,新的经济不是新的事情,就是以消费为主,以效率为主,也是以城市为主。从投资到效率,从农民到城市,从工业到消费,这是一个很大的过程中,中国已经进入这个过程。大家应该清楚这样一个过程应该有一个波动性,可能会有上有下,这是一定的,这个方向是确定的,一定前进,不能后退的。消费经济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其次,消费经济的特点是大家都有一个期待,就是每年有增加,要把自己的健康水平,自己家庭的消费能力提高。中国有这个特点,过去的20多年,大家对未来有很大的相信。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比较乐观的背景。乐观是有道理的,我们看到中国的消费能力是那么强,而且是刚刚开始。从全球的角度来说,如果我是生产消费产品的企业,我有两个可能的客户:一个是美国的老龄化客户,60多岁很有钱的人,他们比较老了,没有工作了,已经退休了。一个是中国的年轻人,年轻的中国人可能没有那么多钱,刚刚开始要增加财富积累了。这两个客户是全球消费企业最关键的一些客户群。 第三,技术对消费市场是很大的加速。中国的技术现在已经非常发达了,40%的消费已经发生在网上,此外中国还有很多全新的技术,只能在中国市场看到。中国对全球最大的影响就是怎么消费,怎么了解这个产品是可靠的,谁给你的这个印象等,中国一些媒体是全球最强的影响者。总的来说,我对中国的消费经济很乐观。 老龄化的问题,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成果,如果没有老龄化,就意味着我们还没有发展。老龄化是发达国家的特点,从社会角度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但从经济角度来说还不是发达国家,这是很有意思的角度。社会发达了,经济还没有发达。 中国经济增长率是6%,这其实已经是非常大的成就了,因为这么大的经济体,实现这么快速的成长,中国的成绩值得肯定,中国经济一年增长量相当于澳大利亚一年的GDP总量。当然中国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中国的奢侈品领域增长达到2/3,超过60%,而且仍然有很大的增长潜力。每个中国人都想变得更加富有,每个中国人都在奋斗,和二十年前的中国人相比他们更加幸运,时代给予了他们更多的机遇。中国的时代、中国的家庭,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奋斗的人的收入都有增加,增长率达到10%-20%。与美国相比,美国中产阶级的增长总量及平均量在减少,所以中国比美国在这个领域做得更好,世界对于中国消费升级、中国消费市场的态度是积极的。 我认为到2035年,中国消费市场能够超过欧美商家数量的总和。不管是奢侈品市场,还是整体市场总量都能超过欧美经济量的总和。中国的经济总量应该由中国的中上级消费者支撑,中国的90后、00后的消费量已经超过了70后和80后的总和,他们在过去一年一直在进行消费,未来会有可观的增长。 我认为共享经济就是把闲置的物品重新利用起来。当前有93%的时候,你买到的物品和服务都是闲置的,甚至有很多物品你只有10%的时间在使用它们,它们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这是很大的浪费。浪费经济就是非共享经济,共享就是如何使经济更加便捷高效。但是,如果不能把你闲置的物品再运用起来,提升效率,共享经济也会变成了一种浪费。可以通过闲置物品租赁让你的资金回收回来,再用于其他的领域,比如教育、医疗行业。要让闲置物品变成一种很好的资产来源,而不是成为一种负债,让你的资产能够扩大,而不是让你的负债越来越多。 如何进行数据综合监管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从医疗来看,数据的使用越来越被重视,医疗不再是单一的医疗行为,从基因、临床、体检、治疗等等都是连续的过程。在大数据方面,不光三甲和公立医院,就连民营医院也开始非常注重大数据的搜集、保管、利用。以往大数据采购都是国外采购为主,目前中国提出了国产化,这导致了一个变化,原来是叫“引进来”,引进大设备,现在引进来的是核心技术,这标志着中国从过去的单一的国产化转向了合作。 世界都在变化,在过去五年应该认识到这些变化,每年的形势有所不同,中国同世界的关系也在变化。虽然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我们可以想出更好的方法落解决这些问题,去满足大家的期望,把这些问题拿到桌子上来讨论。 我认为平台能够为经济助力,要看它们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我们要想一下他们的角色,他们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和质量。并不是说有垄断的公司产品价格就会上升,实际上它在下降。其实可以看到这背后的创新科技,其不只是为了部分的消费群体而创新的科技。 关于数据隐私,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法规,如果我被镜头录下来,是否一定要获得我的同意?每个国家对数据隐私有不同的理解和规定。 中国有7亿多城市人口,未来二十多年可能会增加3亿多,会达到10亿城市人口,全球历史上以前都没有过这样的数字。所以最核心的挑战,未来新增的3亿城市人口是否能够和现在的城市人口有一样的机会,这是核心的机会和核心的担忧。 公平的发展模式,更公平的、更和谐的发展模式是我的愿景。[详情]

胡宁峰:中国电商今年发展不错 双十一仍是爆发式增长
胡宁峰:中国电商今年发展不错 双十一仍是爆发式增长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京东集团副总裁、战略投资部负责人胡宁峰出席并演讲。 胡宁峰表示,整体中国电商今年的发展都是非常不错的,相信其他大大小小的电商在今年的“双十一”仍然是比较明显的爆发式增长。这不是我们一家做得独好,而是中国整体消费在目前阶段非常强劲。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是全品类的爆发,您注意到我刚才说到的例子,有些逐渐的不是传统的品类,比如生鲜超市不是传统电商做得特别强的,这些品类也在呈现更加强的增长。 以下为实录原文: 这几天进入了11月,中国电商有几个著名的节日“6.18”、“双十一”,从11月1日起,电商已经进入了促销大卖季。 “双十一”从11月1日凌晨开始,我把京东在双十一起步的数据和现象与大家分享一下,这能够从很大程度上让大家对目前中国消费的情况有一个直观感受。 “双十一”从11月1日凌晨(00:00)开始,销售的数据来看,分不同的品类,有的是前30秒可以看出,有的是前30分钟,有的是第一个小时,但整体看品类在今年有着一个大的爆发。分享几个数据:京东超市开场前60分钟同比增长翻了6倍;手机18秒卖出1万台,美妆产品第一小时成交是去年12倍,健康在第一小时比去年翻了2.8倍。今年从电商消费“双十一”的表现来看,中国整体消费还是非常强劲。 我们不会那么细地关注竞争对手的数据。但有一点可以说,整体中国电商今年的发展都是非常不错的,相信其他大大小小的电商在今年的“双十一”仍然是比较明显的爆发式增长。这不是我们一家做得独好,而是中国整体消费在目前阶段非常强劲。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是全品类的爆发,您注意到我刚才说到的例子,有些逐渐的不是传统的品类,比如生鲜超市不是传统电商做得特别强的,这些品类也在呈现更加强的增长。 电商线上线下提供一体化服务特别明显,或者说消费者眼里不在乎我是线上还是线下买的,中国的消费者越来越成熟,消费升级在他们眼里越来越是一体化的世界,在哪里买方便、价格好、品质优他们就去哪里买,所以这里展现出中国消费者眼中的消费世界正在迅速的一体化和全球化。 第二方面,除了整体要买更好的东西之外,在大件和服务方面,整体消费升级是很明显的趋势,这里有几个数字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除了刚才讲的品类之外,很多服务方面,比如医疗服务和教育服务,像互联网医院一小时同比增长18倍,各类药房的滋补类产品增长达到4-5倍以上,海外直采燕窝销售数据是去年18倍。我自己看了都觉得像是故事一样,甚至一天之内在京东拍了5套别墅,手机靓号拍了1.2万个号,最贵的手表拍了130万,整体的消费升级在互联网电商来看非常明显。 第三方面,从我们眼中看到的消费区域市场的变化。在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电商渗透率非常高。今年十一月一日的成交可以看出,消费前五名的城市是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成都,不出任何意外,这些城市消费最强。但从消费增幅的城市来看,前五位分别是黄山、荆门、新余、南平、三门峡。整体用户数下单同比增长104%,这超出了北上广深和其他的一二线城市,下单新用户中72%是来自于地县级城市,新用户占比最高的五座城市焦作、保定、聊城、泉州、温州,这些信息很琐碎,但从琐碎的信息中大家可以感受到中国的消费市场是巨大的、多层级的市场,电商已经做了17、18年了,从2004年刘总转型电商之后,整个电商市场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了。大家感觉到地县级城市的潜力刚刚开始。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的升级在这一点上特别强。 分享一下全球化和供应链的趋势。举个小例子,今年我们的“开门红”生鲜单品最大的进口生鲜,京东自营果蔬单个突破2亿的是新西兰的佳沛奇异果,我们没有想到它成为我们单品突破最高的,整个生鲜增长6.5倍,而它增长了13倍,这里可以感觉到中国消费者对全球好物的消费能力和鉴赏力。这背后是京东和海外的供应商做了一年多两年多不断的投入和铺垫,从点击下单到货,背后是从新西兰的采买、国际货运、整个过程的冷链、24小时不间断跟进保障服务,才能在消费者点单后保证12小时送到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只有把这些做到以后,才能感觉到中国消费者对全球好物的消费能力。 所以,消费全球化也在一步步的实现中,我就通过这几个数据和事实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从京东和国内大型电商渠道来看,消费数据是在增长的。 今天不管是阿里、京东和其他的电商,消费占比在中国的绝对量是越来越大了,在此基础上期望每年再能够翻番不太现实。在这样的体量下,如果是达百分之几十的增长,其实还是挺可怕的一个数字。这里有一些品类对线下有侵蚀,典型的是线下商超尤其是大型商超的日子并不好过。这种现象不仅在中国存在,在全球都很明显。前段时间我从欧洲和美国回来,美国的线下也受到明显挤压,有的是因为电商,有的是因为它自身的调整,最明显的例子是big box(大型零售店),大的零售的店。今天的消费者除了对价格有追求之外,对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便利性的追求也在提高。 我分享一个底层的思考,如果我们就看中国,虽然消费在过去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对比过去现在有所放缓,但看一个基础数据,中国经济中,资本和企业家有很大的压力,因为整个金融市场的调整,包括前段时间的去杠杆,整个市场都有着巨大的调整。但要看今天,并没有出现失业潮。 市场出现拼多多这匹黑马,某种角度它也是特别让人尊重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这是好事,对于消费者和整个市场而言,垄断永远是问题。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定位,拼多多从它的起步到现在,大家开玩笑说“五环外市场”,它有很多独特的优势,更好的服务于地县级客户,相对对品质不那么关注的消费者和消费品类,这是因为每家公司定位不同,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从这个角度来讲,京东非常愿意市场上出现更多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 今天主要的电商是全区域、全品类、全层级在提供服务,大家各有侧重,向客户提供服务的时候,消费者到京东都会在心中清楚要什么东西,也不会过多想背后的品质,因为京东有些自营的产品是全链条负责的。到有些品类的时候,你可能会从其他的角度想得更多一些。从这个角度而言,未来我们是在全层面,大家都有竞争和合作的。 今天在我们眼中没有一个简单的电商和线下的概念,它不是完全分割的,不是井水不犯河水,是连在一起的。某种意义上,线下传统的企业现在也都做了很好的转型,也在往线上做服务。京东今天也不只是一家电商公司了,也已经变成相对来说全渠道的公司了。 我们不太关注竞争对手做什么,我们想得很清楚,从2007年京东自建物流,颠覆了所有行业投资人的看法,自己做很粗很笨的活,也决定了我们的未来是在整个产业链的服务中,仍然会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基础设施做好。 从这一点来看,美国现在是这样,但欧洲、以色列等国,因为整个消费、制造越来越多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技术层面还是有很多的办法,中国今天越来越开放,在技术输出方面也在做很多功课。在这一点上,我自己会感觉到有挑战,但是整体还是有很多的办法来解决的。 中国对垄断的关注和治理远远不够。在欧美对垄断的关注程度有一百多年接近两百年的历史,多少次强制对垄断巨头的分拆,但中国没有,在中国这是新话题。放到今天来看,这件事情在国内也要引起关注,因为当一个平台垄断到一定地位,如果没有合适的监管和舆论监督,最终会对竞争、对消费者带来损害。 我们更多希望把服务共享出来。 作为零售商就要承担零售商应该承担的责任,是平台,如果对品质和产品本身有明确的承诺那就要对它负责,这是很清楚的。 关于未来到2050年的展望,2050年最炫酷的和今天的思路是一样的,就是人人能够买得起他认为的好东西,以好价格,拿到好服务。[详情]

岳长海:5G让医疗没有国界 病人对海外医疗需求增加
岳长海:5G让医疗没有国界 病人对海外医疗需求增加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佳能医疗系统(中国)常务副总裁岳长海出席并演讲。 岳长海表示,大健康领域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5G技术让医疗没有了国界,所以现在很多市场中出现了“走出去”,不少的病人对海外医疗的需求也在增加,同时国人对优质资源和医疗水平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也使“引进来”变成了现实。很多先进医疗和先进医疗专家走入前台,为人民提供良好的健康保证。 以下为实录原文: 谢谢主持人和各位朋友们。特别要感谢CCG论坛能够在一个消费的时间段给我们安排了一个交流消费的话题。坦诚说,我是做医疗的,我是佳能医疗中国有限公司的,大家可能认为日本佳能企业特长是光学和照相机,但其实医疗是佳能百年来的梦想和重要的服务领域。从2016年,佳能全面收购东芝医疗以后,完整了整个佳能医疗的板块。我是做医疗的,我就想从医疗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下中国未来的消费升级。 第一,任何消费升级都离不开需求。近几十年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和健康需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消费的重点已经从原来的奢侈品、穿金戴银进入到大健康需求。很多人知道,年轻的时候穿着名牌戴着奢侈品,倒不如从年轻的时候注重健康,注重健康消费的培养。所以这一需求决定了未来大健康领域的消费市场将有很大的升级和转型。我国现在进入了老龄化时代,在邻国日本的老龄化程度比我们更严重,标志着大家对健康的认识要发生不断的变化和需求。 第二,任何的消费需求离不开政策。特别是中国制定了2030大健康规划以来,中国对健康的投入政策进行了大幅度整体的改观。所以,在这方面整体促进消费升级转型,也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大健康领域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5G技术让医疗没有了国界,所以现在很多市场中出现了“走出去”,不少的病人对海外医疗的需求也在增加,同时国人对优质资源和医疗水平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也使“引进来”变成了现实。很多先进医疗和先进医疗专家走入前台,为人民提供良好的健康保证。 正是这些供需关系和政策关系的影响,未来整体的发展过程中,健康领域的消费升级将是一个大的变化和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此,原来我们做大型医疗设备的厂家仅仅是提供五大型医疗设备的研发、技术手段、售后支持和临床使用。现在已经完全不够了,大型医疗设备厂家和其他一些包括房地产商等行业的人员一样,已经开始从单一的提供大型的某一方面的设备服务,转型成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 作为一个中国人,现在的带量采购是利好,逐步让我们有了自主产品,大型医疗高端设备逐步通过国产化替代进口,这像医疗专家一样,我从事这个工作二十五、六年,前十年和专家一起出国开会交流都是去学习的、去取经的,而近十五年来的感觉,一年比一年感觉到,专家年轻化,出去更多的也是交流和引领学科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受益的。当然我作为服务于日资企业的一名员工也是希望有更多的产品能够更好的服务中国市场。[详情]

王采宜:培养复合型人才 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
王采宜:培养复合型人才 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小米集团国际政府事务副总裁王采宜出席并演讲。 她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很大困境,国家要成立一种机构或机制,帮助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让在这个领域的中国人能够走出去了解全球各个国家的宗教、文化和信仰,同时让中国企业走到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能够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更要做一个企业全球公民。我们不单单是去那边投资雇人,帮助当地发展产业,同时也要关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让当地人更加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企业文化。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小米是一家新公司,成立有九年的时间,我们的员工平均年龄27岁,所以刚才主持人夸我很年轻,我非常开心,我们公司很少有人夸我年轻。 今年,小米进入了世界500强,也是世界500强中最年轻的公司。为什么在短短的九年时间,小米能够从零到一,并且成为了世界500强呢?这在以前的时代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小米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和互联网、高科技的蓬勃发展,政府在高科技技术方面对中国公司的支持以及对中国公司“走出去”的所有政策的支持。所以短短九年时间小米就可以做到这么大。 同时,小米还得益于全球价值链的变化。全球价值链已经从物理价值链转变到数字化价值链,它的生产流程和概念已经全球化了。以前,我们卖货“一货千厂”,是一个产品卖给所有人,但现在通过数字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经做到“千人千厂”,通过大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可以整合全球价值链的network。通过全球价值网络来整合全球的最优资源,我们把所有的生产动线都用全球的最优资源形成一个closed loop(闭环)。 小米在短短九年时间进入世界500强,去年营收超过2000亿人民币,今年上半年的营收超过960亿人民币,我们40-50%的收入来自于海外市场。通过大数据可以和用户进行最直接的沟通。我们的CEO雷军是世界唯一一个直接和user direct interact的老板(和用户直接沟通的老板)。小米是世界上唯一一家拥有“米粉”的公司,我们的“米粉”超过3亿,用户超过2亿。 为什么我们能这样做?我们的profit非常低。不知道在座多少人用过小米的东西,小米产品价格非常低,我们规定所有产品的价格net profit 不超过5%,因为我们的理念是让所有的人都能用上高科技产品,带来美好的生活。所以,我们要通过数字化和大数据把中间流程精细化和精简,才能达到既能盈利又能让全球普通老百姓都能过上用高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很大困境,国家要成立一种机构或机制,帮助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让在这个领域的中国人能够走出去了解全球各个国家的宗教、文化和信仰,同时让中国企业走到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能够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更要做一个企业全球公民。我们不单单是去那边投资雇人,帮助当地发展产业,同时也要关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让当地人更加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企业文化。透明也是其中重要一环,关键要靠人了解和沟通,大家才能更好的对话。这是我简单的几点想法。[详情]

李学海:中国中产懂买会买 超80%喜欢打折秒杀特价
李学海:中国中产懂买会买 超80%喜欢打折秒杀特价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美国威特集团董事长,CCG副主席李学海出席并演讲。 李学海表示,新零售在线上线下的销售,个性化,最重要的是性价比质优价廉。电商和实体店都是驱动销售的渠道。中产阶级懂买会买,追求性价比和快捷的服务与实用,网红明星代言都是他们考虑的因素。他们中有15%认准国货,45%喜欢国货,有35%认为国货和进口都可以,但80%以上都喜欢有打折、秒杀、特价等等,Costco进入中国市场很火爆就是很好的例子。 以下为实录原文: 感谢CCG邀请我来参加论坛,用几分钟和大家分享一下年轻人消费的想法。中国转变成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有些数据说2030年中国消费将是欧美的总和,2010年对经济增长贡献达到37%,到2018年上升到76%,城镇化加速推出,消费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中产阶级年龄化,70后、80后和90后是最大的最有潜力的消费群体。我们了解到他们的生活状况、有怎样的消费观,更好部署新时代消费的机遇。中产阶级有一定的经济实力,40%以上都有房有车,他们渴望生儿育女,他们工作了十年左右50%都购房,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因为贵所以购房比例稍低,三四线城市更多。他们70%都认为自己在理想的行业里工作,80%使用微信,60%使用微博,40%使用QQ,有35%使用短视频,也有35%是使用客户端和社交平台等等。 新零售在线上线下的销售,个性化,最重要的是性价比质优价廉。电商和实体店都是驱动销售的渠道。中产阶级懂买会买,追求性价比和快捷的服务与实用,网红明星代言都是他们考虑的因素。他们中有15%认准国货,45%喜欢国货,有35%认为国货和进口都可以,但80%以上都喜欢有打折、秒杀、特价等等,Costco进入中国市场很火爆就是很好的例子。 第二个案例,在中国每年销售2800万辆汽车,汽车成为中产阶级家庭生活的必不可少的部分,这一方面比美国多45%,出行消费占到GDP的9%。有7000家网站是全球流量最大的网站,平均每天访问超过11亿人,流动端活跃用户3780万,这些数据证明网上的行业,他们都想通过网上看汽车。我们也打造了汽车生态园,作为汽车之家的超级合伙人,为他们提供网下场景,为消费者买车提供200多天的试乘试驾活动,驱动线下的消费。这些都是以前比较少的消费模式,不是单纯去4S店买,也不会单纯看到线上图片就去买,因为几十万亿、几百万车都有体现,这是新零售的模式。 我们关注开发娱乐、体育等业态的发展,这就是从4亿到8亿的中产阶级未来八年到十年中,推动中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动力。 过去几年,由于电商很快捷方便,很省钱,所以发展很快。但新零售最重要线上线下结合,不管线上还是线下,都是工具和渠道,最重要的还是性价比。大企业会两样都做,因为这只是工具和渠道。 我们现在要转型,两方面都要做。 在高科技和数字化经济的引领下,消费市场更加公平和更有竞争力,消费增长更快。[详情]

王直:如果跟不上数字化浪潮 企业是会被淘汰的
王直:如果跟不上数字化浪潮 企业是会被淘汰的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对外经贸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海外院长,CCG特邀高级研究员王直出席并演讲。 他表示,在“全球价值链”的环境下,所有的商品和货物都是相互联系的。现在中国和欧盟等很多国家都在积极谈判有利于双方的贸易协定。双方政府应该站在战略利益的高度上思考未来三十年市场的走向。中国政府要给予长远利益考虑,要站在高度、站在长期利益的角度来考虑什么是符合中国长期利益的。 他希望政府进一步开放,真正落到实处;希望企业要做好内功,一定要把基础打好,迅速跟上数字化浪潮,如果跟不上数字化浪潮,企业是会被淘汰的。 以下为演讲实录: 在“全球价值链”的环境下,全球环境是如何的?全球环境下是以成本为趋向的,同时环境似乎支持旨在降低成本的任何政策,如果政策设计是为了降低成本,我们就会更多地去执行这些政策。我们一定要抓住当前发展的趋势,只有抓住了全球价值链的趋势才能知道该以什么样的形式,以什么样的成本去生产商品和货物。但实际上全球价值链趋势能够帮助中国融入到全球市场中,使劳务合作更加多元化。中国能够帮助很多人脱贫,就是因为中国根据市场趋势主动融入国际市场中,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各要素的流动中做出了积极的姿态。例如,中国积极进入世贸组织,与很多国外工厂合作,比如汽车产业就能说明这一现象。如果我们所有的生产要素都由中国工厂来生产,中国不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的汽车生产国。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与国际市场上的外国企业进行合作,利用各国不同的成本优势。我们希望中国能够将所有的区域潜力、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激活出来,例如现在的信息科技正在高速发展,比如华为公司就从中受益颇多。 政府应该放松网络的特定管制,以此更好的促进电子商务及贸易便利化;保证信息和产品的自由流通,采取一些实际行动来降低交流和货物沟通的成本。中国对外部市场很多方面是不够清晰的,但如果想要更积极地融入国际市场,中国政府需要做出姿态,去与相关外国政府进行谈判,建立一些双边的贸易联系和协定,中国政府需要做出更多的行动来促进贸易便利化,可以从欧盟或日本等国学习一些有用的借鉴经验,对于所有的商品交流最好的环境就是政策便利化支持。 在“全球价值链”的环境下,所有的商品和货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中国为国际市场提供了很多中间产品的生产和制造,我们与欧美、日本等多个国家有合作。 现在中国和欧盟等很多国家都在积极谈判有利于双方的贸易协定。我认为双方政府应该站在战略利益的高度上思考未来三十年市场的走向。中国政府要给予长远利益考虑,而不是目前短期的一年、三年、五年的短期利益来考虑贸易战和贸易战的影响。我们有五年规划,需要站在高度、站在长期利益的角度来考虑什么是符合中国长期利益的。 最后,我希望政府进一步开放,真正落到实处,不能只说不做。对企业的希望 ,企业要做好内功,什么是工业革命4.0,基础是数字化 ,一定要把基础打好,迅速跟上数字化浪潮,如果跟不上数字化浪潮,企业是会被淘汰的。[详情]

安峰山:企业全球化应该追求共享发展和合作共赢
安峰山:企业全球化应该追求共享发展和合作共赢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新希望集团首席品牌官安峰山出席并演讲。 他表示,民营企业走出去面临几个方面的困境:第一,信息不对称。第二,应对风险的能力相对薄弱。第三,是一个通行的问题,即国际化人才的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希望政府一方面能够设立类似鼓励基金,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另一方面,希望政府能够设立引导和服务的部门帮助企业去对接国际市场,通报其他国家的政府风险,设立一些投资红线和管控机制,帮助和引导企业走出去,同时能够减少企业收购的成本。此外,也希望政府和企业共同建立基金,培育我们需求的国际化人才。 以下为文字实录: 感谢主持人,感谢CCG给新希望集团机会介绍新希望的全球化之路。“民以食为天”是古老的名言,也放之四海而皆准,同时也是新希望开展全球化的底气所在。新希望1982年创立,37年来发展成为在全球拥有近700家公司,近8万名员工,销售收入接近1300亿人民币的民营企业集团。在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排名第31位。 新希望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同时得益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新希望是中国民营企业中最早走出国门,开展全球化布局的民营企业。早在1999年,我们就到越南投资开设了第一家海外企业,胡志明市新希望饲料公司。经过二十年的海外发展,新希望现在在全球近30个国家拥有超过1万名员工,海外营收接近40亿美金。国际化战略是新希望的战略之一,也是希望打造世界级农牧企业宏伟目标的重要途径。新希望全球化之路大概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跟着国家的方向在走。“顺应潮流,领先半步”是刘永好董事长的企业发展理念,新希望一直把党和国家指引的发展方向作为企业发展的方向。新希望在企业建立之初就一直扎根农业,在国家提出积极扩大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之后,我们企业就积极响应国家政府的号召,走出国门,在越南设厂,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排头兵。在国家启动“一带一路”战略之后,我们抓住商机开始在“一带一路”重要国家进行全球产业链的布局,在沿线各个国家通过产业链布局来投资设厂,开展投资并购,通过这种方式来建立全球产业链,使得企业海外营收近些年来连续超过国内的水平。 第二,新希望积极探索与海外市场、海外企业和海外消费者共享发展之道。新希望坚持共享、共赢理念,实现三方共赢:一是共享发展红利,我们在印尼、越南、埃及等亚非发展中国家,通过投资设厂,利用我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当地落后地区的农业加工发展。二是共享优质资源,建立优质产业带,比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依托当地最大的牧场和公司,第三大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向全球供应优质的动物蛋白产品,同时实现双方在营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和食品安全合作上的互利共赢。三是共享先进经验,在发达国家通过投资并购来获得先进的资源、技术专利、品牌,通过在美国波士顿设立生物农业,通过和法国、英国、荷兰、以色列科研机构和民营企业合作,开展生物食品安全方面的研究,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在农业先进技术、经验和管理信息等方面的共享。 第三,新希望全球化之路始终聚焦在农牧企业。新希望是一家农牧企业,创立37年,海外布局20年,始终不忘初心,植根三农,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让生活更美好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发展理念。我们开展全球化布局也是为了服务于企业这样一个农牧主业。目标是打造世界级的农牧企业,让中国农业的明天变得更加美好。 民营企业走出去面临几个方面的困境:第一,信息不对称。民营企业对国际市场、其他国家的国情和当地市场条件的了解,相对处在弱势地位。第二,应对风险的能力相对薄弱。因为农业是投入大、周期长的产业,我们要在当地长期扎根经营,这样不可避免受到当地自然条件、气侯条件、金融市场、政府政策及全球局势变化等的影响。第三,是一个通行的问题,即国际化人才的匮乏。 在这种情况下,希望政府一方面能够设立类似鼓励基金,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另一方面,希望政府能够设立引导和服务的部门帮助企业去对接国际市场,通报其他国家的政府风险,设立一些投资红线和管控机制,帮助和引导企业走出去,同时能够减少企业收购的成本。此外,也希望政府和企业共同建立基金,培育我们需求的国际化人才。 企业全球化应该追求共享发展和合作共赢。[详情]

梅林德:现在所面对的危机多和WTO的缺点有关
梅林德:现在所面对的危机多和WTO的缺点有关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CCG高级研究员、前日内瓦贸易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中心(ICTSD) 总裁Ricardo Melendez Ortiz(梅林德)出席并演讲。 梅林德表示,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危机有很多和WTO当中的一些缺点有关系。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需要不同角度分析这些问题,这不是多边贸易系统第一次遇到挑战,我们也需要尽可能渡过这些危机。之前大家提到关于CPTPP等等,这些在我看来或者是一些其它的区域的框架的基础上,欧盟它所发挥的作用通过双边或者多边方式,各种各样的规则规定进行的一种推进,这样的一些机会能够真正地建立多边的项目,这些是可以重新回到台面上来加强我们已经到位的一些东西。我们必须要考虑当前的一些考虑,比如很多人会告诉你第一次要做的关于WTO内部的争端解决机制,这个机制还是能够使用的,包括欧盟或者其它一些国家,我们至少能够找出来如何在我们当中使用这样一些机制,同时解决政治方面的一些紧张局势,随着时间慢慢解决。 以下为原文实录: 在全球范围之内,现在对任何人来讲,我们讲WTO或者WTO的一些危机,并不是什么新话题了。但是我们想就背景做一些介绍。 现在有很多相关的新闻的报道,需要能够了解全世界的贸易,更多还是跟WTO承诺一致开展的,而且对于规则规定来讲,在上一轮谈判当中也确实开始在持续回落。能够在国际贸易当中主导的一些规则规定,这个过程当中会有一些个别国家结合在一起,并且来更加深入达成在国际贸易方面的合作体系。它们也开始将WTO一些规则进行拓展,我们不应该来丢失这样的观点。 WTO是有能力让成员团结在一起,研讨未来发展的议程,而且还包括我们现在新经济当中的受数字经济的影响,同时还会存在着一些问题,是我们在多边主义基础上解决。还有很多是政治方面的问题,还有税务方面的问题,这些都会与这方面的规则规定进行更好的协调,包括一些补贴问题,补贴方面定义虽然还有一定争论。 还有一些问题是和向更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的挑战,包括国际方面的挑战,很多和可持续性发展目标密切相关的,也是我们昨天讨论过的。 有一个问题,对于今天的论坛非常核心的一点是我们需要更多的工作,更多的多边角度,那就是投资方面。它就像硬币的两面,但是由于一些历史问题,在监管的一些框架方面,形成机制方面是非常不一样的,我们今天要谈到的关于“一带一路”的问题,包括对于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问题当中,其中包括全球的投资框架的有机发展的问题,现在的投资框架其中要考虑当前经济特征和变化问题,经济方面的一些数字化问题。同时也要考虑到其它的一些关键的问题。比如说投资监管方面的问题,其中包括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等等的问题。 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危机有很多和WTO当中的一些缺点有关系。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需要不同角度分析这些问题,这不是多边贸易系统第一次遇到挑战,我们也需要尽可能渡过这些危机。之前大家提到关于CPTPP等等,这些在我看来或者是一些其它的区域的框架的基础上,欧盟它所发挥的作用通过双边或者多边方式,各种各样的规则规定进行的一种推进,这样的一些机会能够真正地建立多边的项目,这些是可以重新回到台面上来加强我们已经到位的一些东西。我们必须要考虑当前的一些考虑,比如很多人会告诉你第一次要做的关于WTO内部的争端解决机制,这个机制还是能够使用的,包括欧盟或者其它一些国家,我们至少能够找出来如何在我们当中使用这样一些机制,同时解决政治方面的一些紧张局势,随着时间慢慢解决。 非常重要的是,在我们分析各种会议的发展,包括WTO内部讨论的角度,我们有时候会忽视比较大的背景或者角度,我们不应该低估真正在多边系统构建当中的努力。 (WTO的改革)从我的角度来讲: 第一,如果看RCEP、CPTPP,甚至WTO,能够看到主导的主题是对于所有的国家,比如WTO的成员去加强自己的系统规则和合作,而不是让它们减弱。这已经是非常值得我们乐观了。 第二,应该有大概的理解,解决方案不是通过重商主义的方法解决,不是通过进口、出口的这种方式。而且不是通过各个行业的负面清单或者正面清单,而是合作,通过规则,以及合作机制来解决,这是大家都同意的。争端解决方面没有成员说过他们想看到WTO的争端解决机制的消失,没有人这么说过,大家都觉得操作运行上有问题,包括程序上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主动寻找解决方案的方法。 之前作为谈判官曾经做过的一些谈判,每次都没有很容易的方式来进行谈判。最终的结果我们也不知道会有怎样的WTO,以及在WTO中现在面临的问题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欧盟、日本等等,大家都希望能够找到解决方案。但是我们觉得这个合作机制不应该是敌意或者不满的,应该是共同的解决方案。[详情]

屠新泉:目前WTO缺少推进多边谈判的合理机制
屠新泉:目前WTO缺少推进多边谈判的合理机制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教授,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屠新泉出席并演讲。 屠新泉表示,目前WTO的机制里缺少一种允许或者说推进多边谈判的合理机制,目前还是随机的方式,而不是制度化的形式推进多边谈判,这导致很多不确定性、不透明性,成员可以在这方面做出一定努力确定更好的多边谈判的框架。 以下为原文实录: 我们现在最需要耐心,过去WTO很成功,现在为什么没有效率了。回顾多边贸易的历史,真正意义上多边的谈判成功的只有一次,就是乌拉圭会合。或者在WTO成立之前,70年代、80年代,多边贸易体制也面临非常严重的危机,所以危机是很常见的一种状态,这如何在大范围形成共识,是需要时机的,不是完全靠主观努力实现的,着急也没有用,就得等待时机。 比如WTO之所以能够成立,乌拉圭会合之所以能够成功,很重要推动力是冷战的结束,这不是主观努力就能够得到的时机。 从以往的时间来看,制度的变化落后于实践是正常的,我们经常讲制度要与时俱进,其实制度变迁总是要慢于实践的,因为实践的探索往往会更容易或者更快一些。但是等待时机不是意味着大家什么都不要做,等着就可以了,而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渐进推进相应的规则调整。在这个方面来看,大家都一直在做,都是做了很多正确的事情,比如CPTPP、RCEP、WTO里的现在电子商务的谈判等等,都一直在取得进展。这种焦虑感也没有必要那么强烈,我们一直在取得进展。 从WTO周边谈判来讲,这也是一个非常可行的方式,不强求所有成员都要同步推进,这也不现实。部分国家,尤其是对于比较发达国家来讲,它们应该有这个自由推进相应规则的制定。这点来看,目前WTO的机制里缺少一种允许或者说推进多边谈判的合理机制,目前还是随机的方式,而不是制度化的形式推进多边谈判,这导致很多不确定性、不透明性,成员可以在这方面做出一定努力确定更好的多边谈判的框架。 我刚才讲到目前来看要制定大范围一揽子的WTO新的规则或者WTO改革很困难的,但是就一个议题谈周边协议也有局限性,在一个议题下很难形成利益交换。我个人一个想法是有没有可能把相关议题,两个议题捆绑起来谈,比如说产业政策的问题,包括高新技术的研发补贴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另外一面是很多国家实行越来越严格的出口管制,技术出口限制,这两个问题是一体两面的,或者说有的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为什么要高新技术的产业补贴或者政府的支持,就是因为我们想要进口很多技术,别的国家不出口,这样出口限制规则没有,单纯讨论补贴规则这是很难形成均衡的规则。类似这样的问题可以统一起来讨论,这样才能形成比较平衡的国际规则。[详情]

鲍达民:国际贸易量有起有落 我们需要WTO机制现代化
鲍达民:国际贸易量有起有落 我们需要WTO机制现代化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加拿大驻华大使H.E. Dominic Barton(鲍达民)出席并演讲。 鲍达民表示,自从WTO改革之后,国际贸易增长了40%,国际贸易量总是会有起有落的,加拿大3500万人,是依赖国际贸易的,我们一定要站起来确保多边主义的运行。我们一定要强调多边主义的重要性,使大众就能够理解多边主义有什么好处。 关于WTO的改革,我们需要WTO机制现代化。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国际体制经历重大变化,不仅仅是经济,技术、气候变化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所以我们的体制当然也要进行调整。 以下为原文实录: 非常感谢各位对多边主义运行机制做的介绍,我相对而言是作为外部人士,我有三点想代表加拿大表达一下: 第一,我们不能够忽略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性,在现在全球有各种各样的贸易争端,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强调多边主义所发挥的作用,这个对各国发展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也认为让社会中小的团体积极参与加入其中也是很重要。现在全球化面临挑战,但是多边主义能够给我们带来好处。自从WTO改革之后,国际贸易增长了40%,国际贸易量总是会有起有落的,加拿大3500万人,是依赖国际贸易的,我们一定要站起来确保多边主义的运行。我们一定要强调多边主义的重要性,使大众就能够理解多边主义有什么好处。 第二,关于WTO的改革,我们需要WTO机制现代化。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国际体制经历重大变化,不仅仅是经济,技术、气候变化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所以我们的体制当然也要进行调整。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都应该扮演建设性的角色,大家来这里也是希望能够做一些建设性的工作。从加拿大的角度来说,有一个13个国家的群体,包括澳大利亚、日本等,主要是研究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国家小组的形式合作是希望能够改进体制,同时对话过程中希望有更多国家参与。 第三,希望WTO是黄金标准,但是并不意味着在WTO多边框架下不能做更小型的多边或者双边的机制安排。WTO是更高的标准,但是CPTPP也是非常好的机制,还有RCEP区域性经济安排也在不断发展。我们希望能够把我们经济体进一步整合,这样大家都能够从中获益,我们也对这些概念非常支持。对政府来说,要推动这个贸易,比如和G7国家的讨论,和G7集团的合作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有些耐心,我非常同意,我们并不是什么都做不到,但是我们在做的工作还是要积极一些。我们也是有很多好的事情可以做,我们也是需要做一些非常重要的决策。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在思考我们区域的贸易协议等,我们自己有自己的安排,我们如何来解决未来面对的挑战,我们将会持续来推动开放。其中有一点,很多人对于CPTPP是比较积极的,将来也会越来越多,可能有更多的标准,更高一些,就会有更好的成员。我们希望推动它,因为这对我们大家都是有帮助的。[详情]

成政珉:中国企业走出去 首先要从思维上“走出去”
成政珉:中国企业走出去 首先要从思维上“走出去”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副院长 Jeongmin Seong(成政珉)出席并演讲。 他表示,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走出去”,这是过去十年来的趋势,中国促进企业海外运营,走国际化道路。在中国本土市场企业竞争非常激烈,这也是促使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因素之一。中国企业走出去,首先要从思维上“走出去”,有一个全球化的视野。在走出去之后更好地实现本土化需要更多的人才,如果能够做到的话,不断的重复,从国际化角度思考,但从本土化的角度行动。 以下为演讲实录: 刚才问到政策的问题,前面两位嘉宾从不同角度,从人才需求和时代特质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中国政府从政策上要更好地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包括人才、技术等等。中国政府的政策可以更好地符合世界趋势。 第一,在我看来,全球价值链变得更短,因为有更多技术密集型企业。这里有一些原因,比如逆全球化趋势,全球化在持续,但遇到了新的挑战,也带给全球价值链一些挑战,全球价值链同时反映了全球化的趋势。比如技术密集型企业、5G等高新技术的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国家和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够更好地推动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这是从政策角度国家可以做到的,如何帮助企业在海外更好实现本土化,同时更好地促进创新。 第二,可视化。亚洲是一片热土,超过30%的直接投资(FDI)和超过70%的贸易交流在亚洲,所以亚洲是贸易和物流的热土。中国是人工密集的市场,当前中国技术也在快速发展。现在还有一些东南亚国家,比如越南、柬埔寨更多参与到这片地区的价值链中,如何更好地实现亚洲的全球价值链可视化也是非常好的机遇。 第三,我们要思考新兴科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比如,人工智能、3D打印、电动汽车,现在汽车制造业所需要的元件的变得更少。 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走出去”,这是过去十年来的趋势,中国促进企业海外运营,走国际化道路。在中国本土市场企业竞争非常激烈,这也是促使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因素之一。刚才的嘉宾有提到人才的问题,政府如果能够更好地培养国际化人才,这也是政府可以为全球价值链做的。 中国政府可以更加深入的改革开放,比如金融领域要更加开放,更多地吸引外资,同时吸引更多国际化人才来到中国。中国有很多的人才在海外学习,但如何更好地吸引海外人才来到中国,这是政府应该做的。我们相信创新应该是“双向”的,除了中国的信息流,中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之外,中国如何在海外市场、在全球范围促进更好的信息网络和数字经济的往来,这需要双向的创新。 中国企业走出去,首先要从思维上“走出去”,有一个全球化的视野。在走出去之后更好地实现本土化需要更多的人才,如果能够做到的话,不断的重复,从国际化角度思考,但从本土化的角度行动。[详情]

裴丽莎:在WTO改革中中国的作用非常关键
裴丽莎:在WTO改革中中国的作用非常关键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澳大利亚驻华使馆副馆长、公使衔参赞Elizabeth Peak(裴丽莎)出席并演讲。 裴丽莎表示,我们一直谈,不断谈WTO,非常清楚一点谈判功能已经没有办法更好运行了,我们这些功能可以进行改善的,我们不要再不紧不慢了,我们需要解决重要的问题,使得WTO重新回到正轨上来。现在现实是,中国非常大的经济发展,对于在WTO改革中,中国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以下为原文实录: 澳大利亚相对还是比较乐观的,我们有漂亮的沙滩、丰富的资源、勤劳的人民、具有创新性的人民,而且有不受干扰的经济的持续增长,我们在面对这些挑战的时候,我们是从我们的角度发展的,我们希望能够有进展,不是原地不动或者保持现状。像日本、加拿大或者一些国家,我们和它们一起非常积极保障长期利益的共识,在区域或者全世界我们需要一些透明性的、可预测的一些规则,而不是在到底谁对谁错的准则的基础上。加拿大、日本和一些国家也是最积极参与国,来保护世界贸易多边或者双边的一些体系和规则,还有区域的层面的一些体系。 从双边角度来讲,在过去12月里,我们也有一些新的自由贸易协定,印尼和香港的自贸协定,使框架更加稳定了。 区域来讲,我们也是非常积极参与到CPTPP,包括日本和澳大利亚我们之间也交流CPTPP。当然有很多好的想法,对澳大利亚政府我们是有积极的态度。我们加入CPTPP有12个月历史了,有7方的参与,很多的渠道。在参与方第一次会议当中,能够有非常透明地加入的准则达成了一致,在网站上有流程,国家都可以看到如何可以加入CPTPP。这是一个信号,能够展示出CPTPP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能够作为我们更大的区域协议的发展基础。我们欢迎大家对我们机构感兴趣,已经有一些国家非正式提出了对我们的组织感兴趣。就像饭田博文所说,我们非常希望明天能够有所成效,能够有一个结果,这是超大型的区域性的贸易协定。刚才饭田博文所提到的亚太这个区域人口占全球50%,GDP占全球30%,出口占全球20%,包括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所有的东盟国家出去能够签订一个协定的话,按照一定规则规范做事情,这就是非常大的成就,而且是向全球发出的一个重大信号。昨天我们谈判代表和其它国家在紧密合作,希望能够最终明天有一个成效。 关于WTO,梅林德说的很好,所有活动都是双边和区域性的活动。我们在谈判自由贸易协定的时候,WTO很多规则作为条款加入我们的谈判范围。谈判当中的确有一些挑战,WTO争端机制方案上我们也有一些争议,尤其是关于电商的谈判,80个国家现在都已经同意电商多边参与。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的谈判所发出信号的代表意义是不可忽略的。 中国对WTO的未来来说非常重要,中国对WTO的改革日程的反馈意见也是非常重要的,WTO在过去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但是的确中间也有一些问题。我们是需要把WTO的体制现代化来确保它的机制现在是与时俱进的。我还是非常受到鼓励的,在部长的带领下,中国将会作为东道主国来组织WTO的峰会,在WTO的机构里,中国毫无疑问是一位领导型的国家,澳大利亚肯定会积极参与WTO论坛的讨论。 我在中国有3年了,我和屠教授互动是最有意思的,他是非常有思想的学者。我还是有点和他不同的观点,我不觉着我们应该有耐心,我们面前的危机接下来几天就要出现了,我们不能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问题来看待,因为它是系统性的,它和WTO很多的问题密切相关。我们一直谈,不断谈WTO,非常清楚一点谈判功能已经没有办法更好运行了,我们这些功能可以进行改善的,我们不要再不紧不慢了,我们需要解决重要的问题,使得WTO重新回到正轨上来。现在现实是,中国非常大的经济发展,对于在WTO改革中,中国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在CPTPP方面我是同意的,因为之前大使先生也说得非常好了,所有的国家都是在开放表达自己的利益,知识产权方面、国有企业方面、关税方面、自由化,CPTPP里98%的关税都会去除,非常高的标准,而且我们也希望能够来准入的标准。在RCEP里我们就不应该过于推到框架之外,但是我们要达成一个完整协议。不论明天发生什么,我们都需要继续保持现在的步伐,期待有更大的协议,它离我们已经不远了。[详情]

霍建国:WTO的改革处于比较复杂和艰难的状态
霍建国:WTO的改革处于比较复杂和艰难的状态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CCG高级研究员霍建国出席并演讲。 霍建国表示,WTO的改革确实现在还呈现比较复杂和艰难的状态,这需要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因为最终还是要通过这个机制解决问题。 以下为原文实录: 从WTO改革角度上,中国参与WTO改革已经明确表示,我们支持多边贸易体制,让WTO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这点上我们应该把它分成两个层次,具体的改革能不能分成两个层次看待,在它的原则问题上,它的主要职能上,谈判功能、贸易审议、争端解决,能不能不要推倒,而是认可支持它,让它发挥作用。如果第一步能够圆满完成,第二步可以进入到具体的新的规则方面,包括电子商务,包括新的国企的标准、公平竞争的标准,以及产业政策和补贴的变化。在大原则指导下,下面会好解决一点。 现在很多问题是混在一起的,有原则性问题,也有规则性问题,就使得主要的贸易方意见不完全一致,使得改革很复杂。大家寄希望于明年哈萨克斯坦贸易部长会,在这个会议上领导人的决定是推动认可原则,或者说能够支持到多边贸易体制里来,剩下交给贸易部长研究,牵头组织具体规则的谈判,能做到这点,未来的改革趋势就会比较好一点,就会走得顺一点。现在看来困难还是比较大,因为各方都在牵头推动各自的理念。我特别发现加拿大跟欧盟谈的关于上诉机构的改革,他的意见就有可取性,是把上诉机构大法官放到统一的数据库,每个案件随机挑选法官,组成裁决组。这就是改革上比较可操作的。 WTO的改革确实现在还呈现比较复杂和艰难的状态,这需要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因为最终还是要通过这个机制解决问题。 在当前为什么叫WTO改革的十字路口,我们一定要坚定支持多边体制的改革,多边体制某种意义是对弱小国家利益的一种保护,通时达国在多边体制下应该是一种约束,大国如果不愿意承担这种责任,这个世界将会走向国家混乱或者冲突不段,对全球经济发展,对整个贸易,世界的繁荣都是不利的。我希望现在大家还是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详情]

华为副总裁:如何让本土化和全球化资源更好的整合
华为副总裁:如何让本土化和全球化资源更好的整合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华为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Andrew Williamson出席并演讲。 他表示,从“全球价值链”来看,世界更加依靠中国,同时,中国也更加依靠世界。华为参与全球价值链越来越多,原因是华为在全球有很多的发展规划。当前是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5G科技是一个热点,华为是科技领先的企业。如何让华为本土化资源、全球化资源更好的整合起来,是现在面临的问题。当前华为遇到一些挑战和不幸的事件,一些怀疑的声音,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承受了很多,相信华为能够渡过这个难关。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是学经济学出身的,今天的问题对我非常有吸引力。这么多年我和我的团队展开“全球价值链”研究,和银行的“全球价值链”报告来看,我非常同意他们的观点。这一份报告研究中国、美国和欧盟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当前,世界在发生什么?从“全球价值链”来看,世界更加依靠中国,同时,中国也更加依靠世界。在这种互相依靠的“全球价值链”的情况下,依旧存在着挑战。 中国企业有这种世界机遇,他们可以更多的走出去,但是当他们走出去的时候,有很多来自于其他国家的政策性挑战。在我工作期间,参观过很多发展中国家智能(手)机制造厂商,在参观过程中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感受,生产链是人工密集型,生产链的资金也是非常密集的。我记得上周我和美国一位著名学者去参观智能(手)机生产线,当时我们了解到的数据是,他们的生产量下降了28.5%,这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外商投资的减少。对此,我问他们一个问题,当时他们是这样回答我的:他们有获得这样的资金,但是遇到一些资金上的挑战。如何更好的使用(资金),这是我思考的一些问题。如何更好地把投资应用到研发上,更好的匹配到生产线上? 华为参与全球价值链越来越多,原因是华为在全球有很多的发展规划。我们在全球各个厂家有很多的元件制造商,这是我基本的想法,如何让华为本土化资源、全球化资源更好的整合起来。 回到您的问题,当前是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5G科技是一个热点,华为是科技领先的企业。政府如何更好地帮助我们呢?除了人才培养和政策支持之外,必须要意识到政治利益的冲突,已经影响到民间、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这是非常严峻的问题。 当前华为遇到一些挑战和不幸的事件,一些怀疑的声音,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承受了很多,甚至(被)和国家安全等战略问题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不得不想到德国汽车、物联网、国际标准如何更好的推动网络安全,相信华为能够做到,能够渡过这个难关。[详情]

郁白:希望中欧之间的开放和对话成为合作的新里程碑
郁白:希望中欧之间的开放和对话成为合作的新里程碑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欧盟驻华大使H.E. Nicolas Chapuis(郁白)出席并演讲。 作为欧盟驻华大使,他从欧盟的角度来提出两个工作重点,他表示,第一,“一带一路”项目要做到可持续的连接,互联互通。工作要有合理的监管框架,整个竞标一定要透明,而且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一定要公开,同时这个项目的可及性一定要得到地方的认可。第二,国际规范和标准一定要到位。现在全球援助的60%是来自欧盟,而“一带一路”今天并不是援助项目,它是一个商业贷款项目。所以需要来考虑公有和私有资金,”我们希望中国和欧盟之间开放和对话将会成为中欧合作的新的里程碑。“ 以下为演讲实录: 感谢王辉耀理事长。来到北京,来到中国的时候,一谈到“一带一路” 大家都觉得是一个标志性的项目,是习主席标志性的项目。好像大家觉得它就是一个决定了的项目,大家不能拿出来讨论。感谢陈健部长刚才所提到的一些需要处理的问题,这样才能够让“一带一路”的项目,“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实现它所承诺的目标。就像陈部长所说,六年之后的“一带一路”现在已经遇到了一些问题。在去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时候,我们也看到中国政府也做好准备来听取或者试图调整适应,把“一带一路”项目试图进行一些调整,这样能够适应实际的需求。 从欧盟的角度来说提出两个我认为是工作重点的事情: 第一,可持续的连接,互联互通。意思就是如果投资在基础设施,你不能降低发展的水平,你的基础设施应该满足东道主国的需求,而且一定是合理的,而且可持续的,从财务、融资的角度来说是可持续的。同时,今天很多的项目,尤其在东南亚、中亚的一些项目,很多项目从财务角度来说并不具有可持续性,我想中国政府也意识到了,而且在寻找出路和途径。我们一定要理解这种短期的结果看起来还不错,但是从长远来说并不是很好,我们应该采取额外的措施拯救未来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一定要有合理的监管框架,整个竞标一定要透明,而且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一定要公开,同时这个项目的可及性一定要得到地方的认可。 第二,国际规范和标准一定要到位。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在欧洲,担心“一带一路”是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新的标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是有国际规范和标准的,我们也是巴黎俱乐部,也请中国参与,这是一个国际的俱乐部,大家能够针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对于欧洲来说,大家如果看“一带一路”的话,需要现在建立一个有结构的官方的对话机制,在中国负责国际开发的项目,以及要与布鲁塞尔进行对话。下周在北京将会开放第一次对话,就是中国国际开发和发展机构,以及我们的负责开发的总负责人,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对话在发展政策方面建立更好的对话机制。在这样的框架下,我们能够对接一些项目,欧盟是第一个全球的捐赠区,现在全球援助的60%是来自欧盟,而“一带一路”今天并不是援助项目,它是一个商业贷款项目。所以我们需要来考虑公有和私有资金,我们希望中国和欧盟之间开放和对话将会成为中欧合作的新的里程碑。 在座的客人们提到了政治问题,这就是“一带一路”是中国的还是全球的?是中国想建立一个全球的联盟,还是通过这个框架来进行国际开发?好像界定不是很清晰。“一带一路”所有权是中国,比如“一带一路”论坛是在北京,并不在其他地方召开,这可以改变,为什么不在其它地方开呢?好像大家没有这个意愿,尤其4月讨论的时候,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宣言完全是用中文进行的,之后我们进行不断讨论、谈判,希望能够其成为更国际化的。一些中国官员跟我抱怨了,说共同宣言最新的一个版本太欧化了,不是中国的宣言。好像双方之间在进行着竞争,“一带一路”它应该是合作还是“一带一路”应该是和现代的国际规则斗争。 如果中国不喜欢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标准,为什么还要建立一个新的标准呢?陈部长说接下来我们可以改进现在的规则,但是我们不想看到的一个新机构。陈部长说希望是补充,我们不太愿意看到国际开发建立新的标准。国际开发不仅仅是中国,它应该是全球的一个项目。中国当然有非常好的项目和倡议,但是有的时候也会有一些不太好的想法,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应该在联合国的框架,在国际开发银行的框架下。亚投行新银行是非常好的多边银行,世行、亚投行、亚行,以及欧洲投资银行,欧洲复兴银行等等这些都愿意一起合作,但前提是在联合国的框架里。[详情]

张华荣:一带一路是解决世界贫穷的商业模式
张华荣:一带一路是解决世界贫穷的商业模式

  新浪财经讯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华坚集团董事长,CCG副主席张华荣出席并演讲。 张华荣表示,怎么样理解“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它是全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经济模式。“一带一路”更重要是使欧美市场获取更好的产品 ,是解决世界最贫穷的一个商业模式。“一带一路”是中国产业国际化的一个坎坷的例子,“一带一路”是一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很重要的动力。 今天上午话题是“一带一路”,这两个话题都跟我们企业很贴近、很息息相关。30年前华坚只是几个工人的企业,2010年中国有3万多人,一年出口5亿美金,到今年我们在中国出口量很少了,只有3000工人,出口量不到1亿美金。在非洲去年出口4000万美金,有8000个工人。 在过去的3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发展都是健康稳定的发展过程,这是大家肯定的。这里面我们全部做的是欧美的生意,今天发财了,感谢欧美市场给了我们中国企业成长的机会。 怎么样理解“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它是全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经济模式。“一带一路”更重要是使欧美市场获取更好的产品 ,是解决世界最贫穷的一个商业模式。“一带一路”是中国产业国际化的一个坎坷的例子,“一带一路”是一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很重要的动力。[详情]

主办单位

全球化智库(CCG)
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CAFIEC)
商务部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CAEFI)
联合国驻华代表处(UNCHINA)

往届回顾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