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公立医院改革要坚持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目标: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比较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补偿、运行、监管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五大任务:
一、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公立医院布局,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
二、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监管机制。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进一步完善分配激励机制。
三、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来补偿的机制。
四、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五、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
卫生部部长陈竺回答委员询问时表示,医改是世界难题,公立医院改革涉及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是一言难尽的。
明年,中央财政将会继续按照医改意见以及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医药卫生事业的投入。
在稳定职工医疗保险筹资极力的同时,也逐步扩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支付范围。
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保障基层用药的安全,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中医院都不姓中了,姓西了。探究它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如果中医医院都做中医的话,收费很低,养不活医院。
医改今后3年的阶段性目标 |
2011年基本医保制度覆盖城乡居民 |
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提高 |
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 |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 |
到2011年抓好5项改革 |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
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
2008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布 |
2006年医改基调已定 |
2005年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称“市场化非医改方向” |
2000年确定实行医药分业等几项原则 |
1990年医改大争论 |
1980年《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出台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6日正式公布,提出“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全文]
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认为,这一制度强调保障基本、加强基层、扎实基础,既体现了初级阶段的国情,又体现了卫生工作追求“社会公平”的重要原则,很有针对性。[详细]
我国将逐步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首次实现医保的全覆盖。国家还将把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职工、大学生、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或居民医保范围。另外,城镇职工或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逐步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逐步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详细]
从今年开始,国家“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力争让群众少生病。同时,国家将免费给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等服务。[详细]
我国将加快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同时,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葛延风说,国外很多国家都建有基本药物制度,推进这一制度旨在降低费用,是保证老百姓有药可用,用得起药,能合理用药的手段。[详细]
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同时采取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药事服务费主要用于补偿其向患者提供药品处方服务的合理成本,与销售药品的金额不直接挂钩。[详细]
从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和政府有效监管出发,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形式。胡祖才认为,上述改革将明确医院所有者和监管者的责权,解决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既办医院又管医院的问题,有利于多元化办医和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监管。清华大学教授白重恩表示,国内很多行业没有实行管办分开,如铁路、教育。从政府转变职能来看,政府部门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详细]
《意见》提出“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这意味着我国医师制度的重大变革,有助于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煤炭总医院院长王明晓表示,我国医疗人才管理是封闭式的,医师为医院所有,人才流动受制约。医师多点执业一方面可以增加医务人员的经济收入,而且自身价值也得到社会认可,另一方面也使得基层群众能就近得到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详细]
协和医院主任医师张凤春认为人人都想不掏钱,却想看好病、享受最好的医疗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医疗问题绝对不仅仅是国家一方面能够解决的,必须树立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承担这样的理念。医改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两个反面的问题所能解决的,只有一步步的去完善。[详细]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表示,《意见》虽强调政府主导,并不意味着排斥社会资本的介入。相反,《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多元卫生投入机制,正是为了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详细]
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表示,《意见》最大的亮点是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改革基本原则,标志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整合。贾康说,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其最大特点就是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责任。[详细]
曾益新院士表示,“理事会+院长负责制”的模式,便于实现“管办分开”。即考虑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卫生部门负责从行业的角度来管理。具体来说,理事会由投资主体组成,可以包括政府资产的代表者、医院的投资者、社会名流等,起监督、管理职能。[详细]
中国到底存不存在看病难,到底算不算看病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缓解了农民看病的后顾之忧,但农民看病缺的不仅是钱。在农村地区,缺医少药仍是相当突出的民生问题,很多乡镇一级的基层医院,空有几百万投资盖起来的新楼房,优秀的医生不愿意去,即使有也很难留住人才。[详细]
为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贵”问题,《意见》指出,国家将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管理。意见》指出,为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国家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其余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 [全文]
《意见》提出,中央政府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结合我国用药特点,参照国际经验,合理确定品种和数量。同时,新医改意见要求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全文]
《意见》明确了政府、社会与个人的卫生投入责任,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直接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全文]
医改公益性须看9亿农民受益几何
中国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终于在万众期待中对外公布。回归公益性可以说是这次医改的核心理念,而9亿中国农民能否在新医改中真正受益、受益几何,也是这一核心理念能否得到体现的重要检验标准。为此,新方案规定:3年内新农合覆盖率要达到90%,参保标准要提高到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全文]
在新医改方案的实施细则中,最引人注意的内容是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3年投入8500亿,那么平均每年就是2833.33亿元。这笔开支主要的流向是“补需方”,即投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中的经费。未来3年内,政府预算用于医保的开支,每年平均至少需要1300亿元。 [全文]
根据近些年政府财政支出项目和目前已公布的部分新方案信息,顾昕“掰算”了未来3年8500亿新增卫生投入的流向“谱系”。其中,主要投入是三大类:用于医保补助即补助城镇居民和新农合等参保,约3900亿,公共卫生约600亿,而各类医疗机构将迎来4000亿投入量。 [全文]
即将面世的新医改方案将在基本药物制度、医药分开、基本医疗保障、公立医院改革等方面作出诸多修改。此前争议较大的基本药物“定点生产、统一配送”等内容将会被取消。这一做法曾被认为是“统购统销”模式,有浓厚的行政干预色彩,遭到部分专家和医药界人士的强烈反对。[全文]
医改:张茅新职位上的老问题
张茅调任卫生部党组书记引起各方关注,张茅于2006年5月开始担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发改委官方网站显示,张茅负责基础产业、社会发展、就业和收入分配方面的工作,而医改正是其负责的领域之一。因此,张茅也成为发改委参与医改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全文]
“两会”步伐渐近,此前被预期在“两会”前有望亮相的医改各项配套方案仍按兵不动。有消息称,基本药物的定价方式有可能从原来统一定价方式改为实施国家指导价,由各省在招标采购过程中确定最终价格。[全文]
久拖不决的“医改”方案终于通过,其内容基本和意见稿一致,不过在目标和任务上更为集中和明确。由于该方案并没有直接分拆具体投入方向,本稿惟一令人惊喜的是一个数字——“8500亿元”。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普药和基本医疗器械是未来三年“医改”最大的受益者。[全文]
在这个欲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中,以社会医疗保险为主体、以商业健康医疗保险为补充的医改基调早已确定,业内人士纷纷预期,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业务平台、由商业保险公司按商业化模式运作的“结合型”健康险业务试点,将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 [全文]
尽管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被外界批评为晦涩难懂,但嗅觉灵敏的企业早已嗅到了商机,并已经提前在中国的医疗市场布局抢位。行动迅速的包括IBM、西门子、思科、GE等众多跨国企业。“医疗,将是2009年IBM重点关注的三个领域。”IBM相关人士透露,如此明确的“厚看”医疗行业,IBM还是第一次。[全文]
尽管山东省物价局和济南市卫生局都矢口否认此次价格调整与医改有关,但山东省卫生厅办公室主任张立祥却认为这种说法符合形势的发展。“现在医改的大方向已经有了,围绕这个方向,各个省可以做一些探索,但现在不会有大动作。”引起更多注意的是价格调整与医改方案设想的差异。[全文]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涉及十几个部门,相当复杂,目前尚无灵丹妙药可以解决”,“解决难题只靠一个方面是不行的。”
自2009年开始,在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医院建设,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再支持改扩建5000所中心卫生院。
我们最希望知道,卫生的投入占GDP的百分之几,这最容易看出国家对卫生的重视程度。现在是打马虎眼,没说太清楚。
“8500亿是个预算值,而并不是一笔钱拿在手里等着分配的概念。他认为,在新医改实施的具体方案公布之前,很多数据其实尚不明朗。”
我们的公立医院走向法人化,这就是坚持所谓的“四分开”原则,走向广泛分开,使得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在制度环境上能够公平起来,政府对他们采取一视同仁的监管,让所有的医院竞争起来,让他们为我们的参保者提供良好的服务。[详细]
作为一个居民看到政府承诺未来会提高补贴的力度,当然这是一个好消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摊医疗的费用。但是作为一个学者,我要说这仅仅是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一个方面。[详细]
老百姓也一样,民众的信心靠什么维系?靠的就是现实的、有操作性的措施,指向看病的低廉与便利。
实现医改的三年短期目标,即缓解了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又扩大了内需、刺激了经济发展。
可以预见:2011年基本医保制度覆盖城乡居民后,“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也必将明显改善。
努力建立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私医疗机构合理搭配的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只有两成人愿意到社区医院看病,新医改究竟能不能解除社区医院叫好不叫座的窘境呢?
作为公共产品,就得覆盖全民、公平享有,而且制度一旦确立,就必须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
行业净利润增幅应高于利润总额增幅,重点投资持续快速成长的细分领域龙头公司。
医药板块整体估值水平面临提升,维持行业“推荐”投资评级。
医改政府投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中长期看,行业的健康成长将为投资者带来稳健的投资收益。
医改是长期利好,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将直接受益,中药及各地方大型普药厂商亦将受益。
医改推行初期将大大提高病患的支付水平,从而刺激医疗卫生产品消费水平显著增长。
投资策略仍维持为“业绩增长+医改受益”,重点关注普药、中成药和专科用药类个股。
根据2009年一季度的行业和市场表现,我们认为二季度可继续超配医药行业。
医药商业企业能否从中获益,最重要的是看公司的运营效率,区位优势和规模优势也将日益重要。
医改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影响是长期而渐进的,总体对行业运行非常有利。
建议重点投资具有业绩高成长的、高分红及高转送的个股,关注核心竞争力的各类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
医改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影响是长期而渐进的,总体对行业运行非常有利。
医改是对行业整体的利好性机会,建议选择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够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公司作为战略配置。
场会借此概念炒作意味非常浓厚,所谓相关获益公司也需要仔细甄别。
之所以快速推出医改,我觉得主要是针对内需。
先从我的经历讲起。我是一个长在小城镇的80后,父母都是乡镇医院的医生。
全民医疗是个世界性的大难题,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把这个问题做得很成功。
如果要保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那就不能将它变成营利性机构,也就不能实行企业化运作。
医改如果对老百姓是一件好事,对医药类上市公司也是一件好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