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申银万国:游走在泡沫边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3日 10:55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当前A股的高估值只能说处在“啤酒泡”阶段——泡沫化的初期,未来资金进入股市的趋势还将持续,而企业在2008年的利润增长仍可能超出预期

  2007年A股经历了大幅上涨,超越了年初投资者的预期。如果我们分解沪深300指数涨幅,可以发现这种上涨主要来自于上市公司盈利的增长和估值的提高。

  2008年预计这两个因素都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除了盈利的超预期增长,资金还会维持A股较高的估值水平。

  我们认为,2008年A股走势将呈现“回暖-调整整固-上扬”趋势。2008年年中,紧缩政策可能出现松动,投资者发现投资和企业盈利增长再次超出预期。市场再度活跃,指数将有望创出全年新高。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我们判断2008年全年波动幅度为4500-7000点,对应2008年市盈率波动区间为24-36倍。

  我们设想的行业轮动是:2008年上半年投资于消费服务类行业,包括地产、银行、轿车、航空、医药;而2008年下半年转向国内需求的投资品,包括电力、煤炭、钢铁等等。

  一个泡沫的完美设想:“金融脱媒”

  受财富效应影响,大量资金不断涌入A股市场,2007年每个月几乎都有1500-2500亿资金流入市场,推动整体估值水平不断上升。推动资金入场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实际利率水平的不断下滑,导致居民储蓄开始不断离开银行系统,“金融脱媒”趋势已经显现。

  当前发生的居民储蓄搬家——“金融脱媒”,恰恰是中国金融市场和产业结构出现“泡沫化”趋势最重要的背景。

  如今,全球通胀压力将越来越大。从历史上看,当全球通胀迅速袭击新兴市场体的时候,大多数国家的利率调整都显得滞后而不灵活。同样在中国,当通胀大幅上升时候,我们的利率政策显得不够灵活。我们认为2008年仍将存在较大通胀压力。在CPI继续高企的背景下,目前真实利率为负的情况仍将持续。

  那么,这对股票市场而言意味着什么?

  研究1980年代后期,日本、韩国等国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特征:从时间序列上,我们可以依次观察到通胀上升、利率政策滞后、实际利率为负、居民储蓄“搬家”离开银行、资本市场估值上升、股票价格上涨。

  这种情况也正在如今的中国上演。股票价格快速上涨虽然引发了泡沫的担忧,但与此同时,A股上市公司业绩大幅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相信这种高估值是合理的。

  观察海外市场历史经验,我们发现,狭义金融脱媒阶段(居民储蓄离开银行系统),市场尽管估值较高,但具有企业盈利支撑。真正泡沫严重大多出现在广义金融脱媒阶段(企业投资资金不再倚赖银行信贷,直接融资比例快速上升)。

  当前的中国也出现了一些广义金融脱媒的迹象,而且我们注意到一些“肥皂泡”的先兆也已经出现。比如:国家对大型国有银行信贷控制越来越紧,但是对中小银行控制力度不足。此外,社会资金大量投向房地产、股权和矿产资源。2007年仅上市公司的IPO和再融资投向这些领域的资金就超过1050亿元。

  我们担心,在中国金融市场进入广义脱媒阶段过程中,会出现“肥皂泡”。不过中国政府也完全可能出台一些阻碍中国金融泡沫加重的政策,如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以抑制国内通胀;严厉的前瞻性的加息;开放资本流出;甚至动用行政手段管制信贷等。但是,从长期看,也存在一些政策调控的难点,例如要素价格的改革会推动通胀的上升。

 [1] [2] [下一页]

   订《证券市场周刊》分享高端投资智慧 邮局订阅:8折 即392元 发行部订阅:7折 即343元
     联系电话:85650313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