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陈李:A股市场泡沫诞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3日 23:45 《新财富》

  无论从股市上升的速度,还是投资者心理与社会氛围看,中国目前的市况已经堪比历史上两次著名的泡沫时期:1999年的纳斯达克市场和1989年的日本市场。中国已经完全准备好了泡沫诞生的市场环境。

  陈李/文

  任何泡沫都是理性因素推动的。

  16个月上涨155%,使得A股市场“泡沫”初现。自2006年11月以来,估值水平快速提升。4个月不到的时间,静态市盈率从24倍快速攀升到40倍。其上升速度已经堪比历史上两次著名的泡沫时期:1999年的纳斯达克市场和1989年的日本市场(图1)。

 

  从风险-收益平衡来看,A股投资者目前对风险的容忍度已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他们愿意为了一定收益而承担非常高的风险。隐含ERP(股票风险溢价)是刻画投资者风险认知非常好的指标,目前只有3.7%,距离历史最低水平3.4%只有0.3%的差距(图2)。我们估计,投资者将进一步提高风险容忍度,“一切为了更高的收益水平”。从估值和风险偏好角度出发,A股的泡沫正在慢慢积累。而这个泡沫有可能继续放大。我们强调一点,任何泡沫的诞生都是由理性因素推动的,而且这些理性因素在泡沫产生的当时,甚至在事后都是合理的。只是被资金热烈追捧后,正面因素被持续放大,直至产生泡沫。下面,我们就来观察推动A股泡沫产生的“理性因素”。

  强有力的经济、资本市场支持。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相信,未来5年,中国经济将持续强劲增长。一季度“又好又快”的经济数据,让部分投资者提出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无周期的繁荣期。这是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中国经济,这辆巨型大客车在5档上快速行驶了27年后,发现还有个6档可以换。经济强劲如斯,企业盈利大幅增长自然水到渠成。

  而资本市场的上涨,具有更多的理由。包括实际利率水平较低,宽松的货币和信贷环境,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等等。论证颇多,不再详述。

  存在“理性”的催化剂。

  经历过泡沫市场的经济学者早已总结好了泡沫的规律。金德尔伯格(Kindleberger)在《狂热、恐慌与崩溃:金融危机历史》(《Manias, Panics, and Crashes:A History of Financial Crises》)中总结了新兴市场泡沫的根源:投资者相信,由于出现了某种技术(比如1999年的IT技术推动的新经济),或者某些社会制度变革(比如1989年的日元加速升值),企业盈利前景将出现长久的、根本性的改变。

  A股也准备好了这个催化剂。除了人民币升值以外,投资者认为,股改、资产注入和整体上市、股权激励和国有企业市值考核,都将永久性地改善企业的长期盈利。简单从PB-ROE的对应关系出发,我们发现,目前A股股价隐含的上市公司盈利水平ROE已经上升到12%,超出实际2006年ROE 9%,显示投资者期盼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继续上升。

  投资者心理和社会氛围准备好酝酿泡沫。

  经典的行为金融学理论向我们揭示了1999年IT泡沫期间出现的一系列社会心理因素,由此反观目前中国的投资氛围,是多么类似的场景重现(表1)。我们再来比较目前的A股和1989年泡沫时期的日本。经济学家总结了推动日本产生泡沫的原因,再观察当前的中国,又是极其类似的政策背景和投资者认识(表2)。

  中国经济已经完全准备好了泡沫诞生的经济/资本市场环境、理性催化剂、社会氛围和心理情绪。接下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迎接泡沫!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补充,请发邮件至xincaifu@p5w.net。(《新财富》2007年05月号最新文章)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