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浙江 政府创新的基层动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5日 11:0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周 扬 上海报道

  第三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2005-2006年度)浙江省有4个项目入围,是全国入围项目最多的省份。此前的2003—2004年度,浙江省的湖州市“户籍制度改革”和温岭市“民主恳谈会”两个项目,也入选“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优胜奖。

  浙江的经济发展在全国遥遥领先,而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也一直紧随经济的步伐,走在全国的前面。

  然而,2005年宏观调控的后续效应令浙江经济增长方式的负作用无限放大,浙江经济在寒冬中思忖着如何转型。

  有论者以为,加速政府的自身转型要比经济转型更急迫也更重要,因为前者是后者得以实现的基础。

  这一年,我们看到各种来自浙江基层政府的创新动力,就如同当年温、台、甬的个体私营经济萌芽,政府改革的冲动同样有着势不可挡的意味。

  民主恳谈与分权治村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算是个民间奖项,连续三届,浙江都是全国入围项目最多的省份。浙江如此受青睐似乎与其经济的发达程度有关。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国权认为,浙江市场经济发达,给政府造成很大的创新压力,浙江各级政府正通过体制创新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从政府与市场相互呼应的角度看,政府应该不断进行适应性的改革和创新,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建立起法治经济,对政府权力进行限制。

  对于行政者权力的约束在浙江有两个成熟的基层实践案例,其一是温岭市的民主恳谈会;其二是武义县的分权治村。

  温岭的“民主恳谈”是对温岭城镇、乡村和市直机关开展的各种基层民主活动的统称。各级政府在对公共事务作出决策前,先在干部和群众之间开展平等、公开、双向的讨论,形成一定共识之后,通过地方设立的程序作出最终决策。

  这种政府与百姓间的恳谈交流从2000年发端,到2005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民主恳谈的形式被引入到温岭新河镇的人大会议上,百姓可以对镇财政预算评头论足,并最终促成政府预算的修改与调整。(详见本报2005年8月1日《一个镇财政的民主恳谈实验》)

  民主恳谈最初作为一种政府吸纳群众意见的方式,并没有法律依据对政府行为进行强制约束。世界与中国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凡认为,将民主决策的机制与人大工作结合起来,才会对政府决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民主恳谈由此从体制外平稳过渡到体制内,对行政权力的约束才顺理成章。

  武义县的分权治村与民主恳谈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村支部和村委会之外引入独立于农村基层政权的权力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建立一个闭合式的分权监督系统,监委会行使的监督权和党委的领导权、村委的行政权分立,使其能够不依赖于外来权力支持和人的因素,自主运行。(详见本报2005年12月8日《分权治村 浙江武义的民主试验》)

  村委的行政权在监委会的监督之下逐渐变得公开透明,而且监委会代表村民问责和修正行政者行为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温岭与武义两地的创新都有过迫不得已的经济根源,基层政府的改革动力并不需要上级命令的层层下达,其自身的生命力令这种创新的扩散和发展速度惊人。

  温岭的民主恳谈最初只是在一个镇实施,但现在温岭全市的所有党镇机关都在“恳谈”,并且正在其上级政府——金华市的范围内迅速扩散;武义的分权治村最初只是在后陈村一地推行,现在已经覆盖到武义县的所有行政村,与此同时,因为全国各地络绎不绝的考察者,监委会的实践被带到中国不同省份的许多县市。

  与武义县一同入选第三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其他浙江项目还包括:长兴县“教育券制度”,温州市政府“效能革命”,绍兴市政府办公室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各个层级的政府创新在浙江省全面铺开,会不会犹如早年个私经济与块状经济的星火燎原,引领浙江省走出一时的发展困境?

  政府创新下一步

  浙江经济在改革以来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微观经济主体的自发创新、基层政权组织的主动支持和地方政府的保护性默许,这三种因素的组合构成了支持经济增长的制度创新网络。

  回顾浙江改革伊始,制度需求并不明确,指导思想是针对旧体制的弊端,寻求可行的改进方案,从制度供给来看,并非一开始就设计一个完整的一揽子方案,而是通过试点,探索、总结经验,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结合、互动,逐步提高制度供给和制度供给的质量。

  二十年的法制建设使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有法可依,有规则可循,地方政府可直接支配的“放权让利”资源已大为减少,那么下一轮改革中地方政府行为的着力点究竟在哪里?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姚先国认为,政府应当适时、迅速地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退出,专司“裁判员”职责,低层级政府尤其应当如此。在尽力减少对企业直接干预的同时,切实担负起经济调控职能,包括规划、引导、协调等。

  同时,政府要管好自己,精简机构,降低制度运行成本,尽力减少社会财富的虚耗。

  目前浙江正在进行的地方政府改革,虽然大部分是自发而动,却在浙江省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有了不同程度的反映:

  在政府改革方面,浙江未来五年计划:加快投资体制改革,管好政府投资,激活民间投资,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健全协调配套的企业投资行为监管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建立高效规范公正透明的网上审批系统,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机制,分类推进

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进公共事业体制转换。建设科学民主的政府决策制度,加强行政应急机制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完善
公务员
管理和培训制度,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提高行政运作效率。

  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负责人俞可平提醒政府改革者,评价一个政府的好坏,主要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它是否恪尽职守;评价一个政府是否履行其正当职责,也不在于它管得多或管得少,而在于它有没有管应该管的事,有没有去管不应该管的事。

  俞认为,目前存在的一个认识误区是,“政府管理过程必须绝对民主”。在它看来,政府管理应当充分民主,这是民主政府的基本要求。但是,政府管理毕竟带有强制性,在特定条件下,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公共利益,政府必须对社会事务实行强制性的管理。

  对于浙江政府的创新而言,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结合推进已是共识,但政府的有形之手介入多深,抓得紧还是松,还有待未来的实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