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改革试点 浦东先行这半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5日 11:00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范利祥 上海报道 “我们是只做不说。”12月16日晚,浦东新区发展计划局局长陈建语气中难掩疲倦之意。华灯初上,这位浦东政界公认的女强人没有急着回家,而是有条不紊地整理着案头的文件,为明天的工作做准备。
不仅要忙着编制浦东新区的“十一五”规划工作,为国务院批准的有关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的细化工作,也要一直奔波,这两项工作都要在1月9日的浦东新区两会之前拿出来。另外,向中央争取相关功能性政策的事情也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半年,浦东没有给自己留任何喘息的时间。 金融先行 重点突破 杨德红的日子也骤然紧张起来。12月20日,上海国利货币经纪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原任上海国际集团总经理助理的杨,出任新公司董事长。 几个月前,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了这个浦东金融界呼唤已久的专业从事货币经纪业务的公司。该公司由上海国际集团旗下的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和英国德利万邦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 这正是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金融先行”思路的产物。 8月10日,央行第二总部在浦东挂牌;10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了在浦东试行跨国公司外汇资金管理改革试点的“九项措施”。 此外,9月17日和11月5日,浦东新区政府分别与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签署银政战略合作协议,两家金融机构分别将 100亿元、300亿元巨额贷款投向浦东,并以浦东为平台展开金融创新。 其它方面的先行先试也在稳步推进。 12月10日,洋山深水港一期正式开港。更早前的11月7日,海关总署新的便捷通关措施在浦东率先试行。 而不久前,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二期项目获批,而在此基础上的“港区联动”,自由港或洋山港物流园区的监管模式也将顺势推行。 作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试验田”的四大“新市镇”(外高桥、金桥的曹路、张江的唐镇、川沙)规划也已经出台,其中外高桥新市镇已于9月7日正式运作。 “自6月份以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取得的成果是非常显著的,甚至是突破性的。”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秘书长杨周彝对“浦东速度”这样评价,“有些方面其实在改革方案获批之前,就已经开始向中央争取了,这次是搭了综合配套改革的‘便车’。” “央行二部在这里落户,还会有后续效应。”杨周彝补充,包括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都有可能把总部的一些功能放在上海,这将会极大地推动浦东金融领域的全方位改革。 “既不可能齐头并进,也不可能四面出击,而是要在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一位上海市政府官员解释,“综合改革总体上要有部署,具体推进实施要体现出重点。”就是“要抓住改革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着力突破,充分体现重点攻坚的先发效应,通过重点突破带动改革全局。” 两大方案破冰 “破冰”、“攻坚”,是当下中央和上海市赋予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艰巨任务和战略意义。 15年来,在改革已从单项改革转向综合配套改革的关键时刻,实现了从改革后卫到前锋转变的浦东,再次进入决策层的视野。 6月21日,国务院96次常务会议批准浦东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时,温家宝总理指出,“上海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是改革开放以后,创办经济特区、推进浦东开发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新的部署。” 整个上海亦为之振奋。改革方案获批后各项细化落实工作随即紧锣密鼓地展开,急需做的就是抓紧制订细化方案。 10月25日的上海市委常委会上,专题审议浦东的试点工作,市发改委报告了《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以下称《总体方案》)和《2005年—2007年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三年行动计划框架》。 在自费改革的基础上,推进经济运行市场化、商务环境国际化、功能开发区域化、增长方式集约化、公共事务社会化和政府管理法制化。《总体方案》提出了基本思路方向。 总体目标也由此确定:通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过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率先形成制度比较完备、运行比较高效、在国际制度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另外,关于政府改革方面,《总体方案》也勾画了蓝图。如争取国务院政策协调支持,对审批依据属于国务院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文件范畴内的经济事务行政许可,在浦东新区试行备案制、告知承诺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探索项目审批从“一门式”推进到“一表制”;全面推进管办分离;把工商、物价、质量监督等部门的分散执法体制改变为综合执法体制;完善政府分级管理体制,不与上海市搞上下一一对口,建立互补型行政管理体制;专业政府部门转型为公共服务部门;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实行非税收入集中管理,并争取国家支持在浦东进行增值税转型试点等等。 一位上海市官员告诉记者,“总体方案经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后,需要报送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 《三年行动计划框架》则聚焦重点,选择改革需要着力突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力争在近期取得实质性进展”,“体现阶段性和操作性,并根据每年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也已成为浦东新区“十一五”规划的核心。记者从浦东发展计划局了解到,规划《讨论稿》为浦东所辖六大功能区域进行了定位。而且,浦东还在紧张地建立新的功能区域管理机制,以规划一体化促进功能区域一体化。这也是获批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 “双组长机制”助推 上海市市委、政府高层多次召开会议对这两个方案进行专题研究,人大、政协也多次调研。“四大班子全部动起来,这是比较少见的。”上海市政府一位人士表示,这项改革是其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有了浦东这面‘旗帜’,有了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权,全市各方面要以此为引领,深入、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工作”,“通过改革,为上海城市发展模式转型提供制度保障”。 “改革是个系统工程,任务相当艰巨。”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秘书长杨周彝说,“获批方案中的十大内容,比如社会领域(教育、文化、卫生等)、混合经济、自主创新等方面的改革,都在谨慎推进。” 不过,杨认为,这场改革最大的难题是“政府自己改革自己”,即政府转型。为此,“推动政府转型,探索公共服务型政府体制和机制”,也成了6月份获批方案中的头条内容。 “一旦碰触到部分政府部门的利益,肯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抵抗。”杨周彝说,在这一块要谨慎操作,以防成为改革的阻力。 另据了解,目前中央已经明确,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实行“双组长部市合作机制”,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上海市市长韩正双双担任组长。 不仅如此,在上海这一层面上,也将建立一个双组长制。上海市副市长周禹鹏、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杜家毫担任组长,浦东新区区长张学兵任常务副组长。 “这种领导机制,对浦东化解中央部委和地方层面的改革阻力,将起到巨大的作用。”杨周彝表示。 “这是非常管用的领导机制。”前述政府人士也表示,“在中央部委层面,国家发改委可以与有关部委协调,帮助浦东推进具体的先行先试措施,获得倾斜政策。而在地方层面,有市长、区委书记、区长出面协调,对各部门都好说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