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与垃圾和平共处

我们该如何与垃圾和平共处
2019年07月16日 08:03 扬子晚报

原标题:我们该如何与垃圾和平共处

  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开始执行,上海市民每天都要接受“灵魂拷问”:“你扔的是什么垃圾?”而垃圾分类也即将逐步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推行实施。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这么着急实行垃圾分类?垃圾与我们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联系?上海推行垃圾分类一开始是否太过严格?网上流传的“猪分类法”有科学依据吗?在7月13日晚间CCTV1首播的《开讲啦》节目中,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执行主任李金惠一一解答了大家的这些疑问。

  主讲嘉宾

  李金惠

  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

  执行主任

  精彩观点

  我们吃鱼的时候,会发现我们吃了好像多少个塑料微珠、塑料碎片,因为鱼吃进去了,塑料它也不降解呀。这种微塑料会通过生物链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当你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恐怕就会觉得塑料问题跟我相关。

  垃圾分类收集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就是从一个垃圾的制造者变成垃圾的管理者,分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管理的过程。

  “猪分类法”是有道理的。关键是这个东西猪能吃,说明可以生物降解,可以进入到后续垃圾处理系统中。

  海洋里的塑料垃圾,会通过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

  我今年三月份参加联合国环境大会,五月份参加《巴塞尔公约》的会议,有一个非常大的感触,就是(国际上)对海洋塑料关注的程度非常之高。

  海洋塑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海洋塑料污染里边的80%以上是从陆源过去的,是从陆地迁移到海洋里去的。在东太平洋地区有一个塑料岛,这个塑料岛有多大呢?相当于39个我们国家的台湾岛的面积。但这个好像离我们太远了,大家不会关注。但是我们再想一想,海洋垃圾,它会慢慢变得易脆,然后有一些崩裂成小碎片,几个纳米、几个微米、几个毫米……最后它变成了微塑料。我们吃鱼的时候,会发现我们吃了好像多少个塑料微珠、塑料碎片,因为鱼吃进去了,塑料它也不降解呀。这种微塑料会通过生物链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当你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恐怕就会觉得塑料问题跟我相关了。

  垃圾跟我们人的关系究竟是什么?人跟垃圾的关系是互相伴生的。

  我们人类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生产更多的产品、消耗更多的产品,也产生更多的废物的这么一个过程。所以垃圾也记录了我们的文明历史。

  分类的核心在于观念的变化:从垃圾制造者到管理者

  有人讲,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比方说,废纸可以再造,钢铁也可以提炼钢。我给大家讲的是,这要加上一个引号,就是,在特定条件下,垃圾才能变成资源。

  比方说塑料,你可做任何东西,但是废塑料上粘有很多其他的脏东西,它就没有办法进行利用;或者后续要消耗大量的水去给它清洗,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给它分开。所以大家看到垃圾的资源属性的时候,其实它和环境属性还是密切联系的,就需要我们去开展一些工作提高它的资源属性。而这个过程实际上就跟垃圾分类的不断深入、不断细化是密切结合起来的。

  日本有一个理念叫“城市矿产”:在电子垃圾废物当中,蕴含了大量的资源。这些电子废物混在生活垃圾里烧掉会变成其他的有害物质,但是把它分离出来,这个资源就得到充分利用了。

  垃圾分类收集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就是从一个垃圾的制造者变成垃圾的管理者,分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管理的过程。我到瑞士的时候,有一次看到一个人拿着一大编织袋的东西过来,一个一个地把里边的东西分拣出来,然后投到不同的容器里边。他把每一个易拉罐踩扁,让它体积最少,因为这样减少了后续运输方面的一些压力。他把一编织袋的垃圾分类投放,至少花了五分钟的时间,但是他在那里非常耐心地去做这一件事。所以,(垃圾分类)这实际上还是一个意识问题,它不光是一个意识的提高,它是一种新时尚,一种文明。

  通过资源循环再利用,破解垃圾处理的“邻避效应”

  垃圾分类是你从投放开始,到收集、转运、处理、处置,它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如果大家都在想“别人做好了我再做”,那这个事是做不了的。

  我们发现,最近十年来,垃圾焚烧方面遇到的“邻避效应”是非常频繁的。很多地方在建处理设施的时候,有很多就被打回去了,根本建不了,选得离谁家近了都不同意。

  怎么破解“邻避效应”?

  我在前几年到台北北投的垃圾焚化厂去了两次,每一次他们都请我到旋转餐厅吃饭——他们已经把垃圾厂的烟囱变成了一个餐厅,还很舒服;另一个就是它的公共设施,比方说游泳池等等,和当地居民共享;再一个,它(垃圾焚化厂)边上建立了一个类似于休闲性质的公园。

  我们最近一直在思考,包括联合国环境大会,其实它形成了一个决议,就是零废物,英文叫zero waste。这个“零废物”的概念,实际上并不是说整个过程中不产生废物,而是说趋于零的填埋。通过什么途径呢?通过“资源化”。

  回收废弃物的过程当中,实际上就是垃圾本身既对立又统一的一个转换。通过我们的垃圾分类,把垃圾很好地利用起来,变成了资源,实现了一个循环,我们也要通过技术创新去推动这个循环,让它更精细,效率更高。

  我们能做的不光是把垃圾分类好,可能还有另外一个责任,怎么把这个东西给它循环起来,包括技术的研发、技术的使用,技术创新,要分门别类,非常有针对性地开发相关的技术,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以我觉得不管是垃圾分类还是垃圾减量,最重要的还是从我做起,希望大家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把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做好。

  胡艺秋 整理

  李金惠教授还回答了网友们的问题

  1 垃圾分类需要一开始就搞这么严格吗?

  李金恵:我觉得一开始就要严,你这儿严了,后续的处理过程它才能对接。你这儿没有分好,后续它要建设施,实际上成本就会大大提升。

  2 能不能实现全国统一的垃圾分类原则和标准?

  李金恵:在国际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垃圾分类的系统,各个国家都是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比如,有的地方总是下雨,就要考虑总下雨的处理方式和标准;有些标准在北方合适,在南方就不合适。

  3 “猪分类法”真的有据可循吗?

  李金恵:“猪分类法”是有道理的。关键是这个东西猪能吃,说明可以生物降解,可以进入到后续垃圾处理系统中。

垃圾分类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18 苏州银行 002966 7.86
  • 07-17 景津环保 603279 13.56
  • 07-17 科瑞技术 002957 15.1
  • 07-16 丸美股份 603983 20.54
  • 07-16 大胜达 603687 7.3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