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龙:德银给中国银行业的警示,没有谁可以大而不倒

2019年07月15日16:38    作者:陈志龙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陈志龙

  即将迎来150周年大典的世界著名银行德意志银行,最近传出要裁员1万8千人。显然,德银这次是出大麻烦了,这个老牌的帝国银行能否安然度过这个寿辰,至今难以准确预料。

  德意志银行是德国最大的银行,也是欧洲大陆保守的传统银行的典范。但过去20多年间,这家保守的传统商业银行在向投行转型过程中,在与华尔街的投资银行20年的马拉松竞赛中,曾一路狂飙,遥遥领先。华尔街有句名言,“小心那个向你投食的手,最终也是拧断你的脖子的手。”德银的辉煌源自它进入投行,最终问题也出在投行,多次“弯道超车”的德银,正被残酷地甩出了赛道。

  上世纪90年代初,通过从华尔街的美林证券等大机构成建制地挖成熟强悍的极具攻击性的“大白鲨式”的团队,短短几年时间,德银的投行业务不但在纽约迅速站稳脚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创造了这家欧洲百年银行近三分之二的利润。当然,按华尔街的行规,新增利润的大半奖金都落入了团队长艾迪臣和他那个50人的核心团队之的腰包中。在法兰克福的德银总部,只听取规模和利润报告的“老板们”并不知道伦敦和纽约的交易员们究竟做了什么。只知道他们赚了大钱,华尔街的大佬们在各种场合恭维德银的巨大成功,华尔街的投行小伙伴们私下对他们咬牙切齿,这就够了。没几年时间,所向披靡的德银又以近百亿美元的巨资收购了拥有百年历史、的美国第八大投行Bankers Trust,价格之高震惊了华尔街。并由此迅速奠定伦敦和纽约投行界的地位。他们不仅大举引入了CDO、CDS和ABS等衍生品的交易合约,在衍生品市场,债券发行、固收类交易、垃圾债券等方面也全面开花。在这世界上,从有任何一家非美国本土的银行,像德意志银行这样在美国本土拥有这样的规模和这么完备的功能。

  经过十多年的高歌猛进,到2007年次贷危机前夕,德银的资产负债表已经从1994年开展投行业务时的5730亿德国马克扩张到了2.2万亿欧元。次贷危机蔓延到欧洲引发了欧债危机,当欧洲其它一些银行亏得底裤都没有了、面临破产时,德银当年却实现了近50亿欧元的历史最高水平的赢利。在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肆虐的那几年,德银却逆风飞扬,大踏步进入全球衍生品市场的前五强,其在伦敦和纽约的投行“精锐部队”也开始大规模快速膨胀。

  好运不会永远属于德银,2010年7月22日,次贷危机中上台的奥巴马政府主导国会通过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严厉的金融监管法案《多德——弗兰克法案》,奥巴马发誓“必须坚决地对华尔街进行彻底的改革”,法案要求“金融市场有更大的透明度”,以结构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为代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必须暴露在阳光下”,包括华尔街天文数字般的巨额花红和奖金必须受到监管。总统和国会授权司法部、证监会、FBI对危机全程复盘,“我们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包括德银在内的所有大型机构的海量交易、以毫秒计的高频交易记录都被监管当局还原,以期追溯危机中高杠杆的“做空力量”和“作恶势力”。

  危机前,抵押贷款“双雄”的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杠杆大约是75:1。那意味着其资产很小的损失就会使“两房”陷人不抵的境地。德银的杠杆率与两房相比不分伯仲,万亿级的敞口风险远大于两房。“两房”高层都从政府的旋转门出去的,他们与国会关系密切,但是他们玩火的终局还是玩完。保尔森在白宫地下室的战况汇报室向总统作了一次秘密汇报,财政部的一个工作小组领命“必须像军事行动一样快速精确地接管它。”为避免金融动荡和恐慌,保尔森保证说:“总统先生,我们的动作会非常迅速,让他们措手不及。他们听到的第一个声音将会是自己的头撞在地上的声音。”两房就这样被接管了。

  所有的癫狂都有一个冷静的时刻。美国1300多万家庭在次贷危机中丧失赎回权而失去住房,无家可归流离失所,佛罗里达和内华达州近14%的金贷款都丧失了赎回权。大量的欺骗性、掠夺性贷款被涂脂抹粉证券化后再卖给投资人,狼吞虎咽吃了一肚子子“有毒资产”的华尔街投行成片倒下,苟延残喘的机构包括加州第一联合抵押贷款公司被执法部门一批批送上被告席吃罚单。把华尔街收拾一遍之后,终于瞄准了德银这头野蛮生长的“怪兽”。它的那些不靠谱产品被认为误导了投资者,大量的高能高频交易违背了监管指引。按照摩根大通的估算,2013年的巅峰时,德银的衍生品交易规模最高时已经超过75万亿美元,占其全球本的近四分之一,是当德国GDP的20倍。美国执法部门长期调查后认定,德银把大量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出售给投资者,这类交易合约中存在大量的有毒资产,德银和雷曼、贝尔斯登一样就是在“死亡飞行”不同的是,德银居然幸运地活下来了。由于危机前贷款支持者、购买者和证券化机构普遍忽视了对产品的尽职调查,大量底层资产为废弃物和垃圾资产,最终底层资产的坍塌导致系统崩溃。美国司法部门认定德银存在对投资人的严重误导行为。光这个罪名就够德银喝一壶的了。曾经赚钱赚到手软的德银开始偿到罚单罚得腿软的滋味。2016年,经过漫长调查,美国执法部门向德银开出了140亿美元的罚单,这一数额甚至比当时规模世界第一的投行JP Morgan资产还要高,以惩戒德银在市场不计后果的鲁莽和“死亡飞行”。潮水般的诉讼涌向德银并把它淹没。

  如果足额支付140亿罚金会让这家百年老年直接倒闭。双边政府、德银与美执法部门反复斡旋谈判,罚金虽被砍了一半,但也足够伤筋动骨了——最终罚款数为72亿美金。要知道,过去15年间,德银全球投行业务的净利润才为250亿欧元,而同一时期德银为其缴纳的罚金高达120亿欧元。而过去这些年盲目如蛇吞象做大投行业务的同时,传统业务的根基被削弱,德银投行粗放和鲁莽赚快钱传染给传统银行业务,导致传统信贷管理的松驰和不良资产的剧增。德银从此一蹶不振,进入一个高危期。而最近德银的大规模裁员和巨额敞口风险再度让人们关注这个步入险滩的昔日的金融帝国如何“走出迷途”。

  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后,各国监管当局开始关注与高杠杆如影随形的“金融密集度”“金融化过度”问题。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债务、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其合理边界,过犹不及。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现代金融体系不可避免地创造过量债务,创新无度监管缺位的资产证券化和衍生品交易累积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危机前全球衍生品敞口风险高达400万亿美元,伦敦和纽约交易室的一个意外事件,都可能导致金融体系的瘫痪和崩溃。小布什、保尔森、特纳(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主席)在各自的回忆录中,都回望了接管“两房”以及贝尔斯登、雷曼爆雷前的那些特殊的日子。长期以来,投资者和银行家们都以为有一个安全阀在保护他们的利益,对巨型金融交易背后极端的黑天鹅风险考虑不足。“两房“是政府资助的抵押货款巨型金融机构,以为永远“大而不倒”。然而万亿美元级的巨型公司猝死,只是在一个财长与总统的密室电话会议之后。两房“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风险计算并长期掩盖风险”。而在被接管前,内部报告说“某个参变量的上升将导致放大的惊人的损失,该变量如果进一步上升将导致更大的额外损失。灾难性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一一结果是灾难性的可怕。所以,我们认为两房的毁灭是不可避免的,他们正‘坐在火药桶上’,它没有时间了。”“总统先生,您也救不了它。”不知德银的衍生品敞口是否如传说的那么惊人,无疑它是又一个“坐在火药桶上的”银行帝国,德银曾经是“上帝般的存在”,此次能躲过一劫吗?

  最近,从历次金融危机的骨牌效应系统研究所谓“大而不倒”,透视金融脆弱性的内机制在传导(动),这种管道般的传导类似大小齿轮的相互咬合、相互强化、相互共振,危机的引信一旦触发,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从“两房”、贝尔斯登到雷曼到欧洲的许多老牌的百年银行……一些富可敌国牛逼了上百年的金融帝国一夜猝死,天亮了它们不再醒来,它们恢弘的自我毁灭具有宿命的特征。金融业的本质是风险管理,短时间“大跃进”,通过盲目的过度交易鼓大肚皮,极端杠杆做大规模,其宿命般的结局都是可以预料到的,“只有上帝才知道那恐慌的扳机何时扣下,致命的棺材钉何时落锤。”没有谁可以大而不倒。

  (本文作者介绍:南京大学长江产经智库特聘研究员,高级编辑,财经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张文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德意志银行 金融风险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