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汽车行业:景气新阶段谁主沉浮 (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 14:23 顶点财经

  相比较而言,我国在汽车工业上属于一个后发国家,美国、欧洲和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比较成熟。我们希望通过对日本汽车工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分析,并结合当前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特定环境,与投资者一起交流对上述问题的认识。

  2.日本国内汽车工业:5大阶段,出口撑起半边天

  2.1日本汽车工业发展经历5个阶段我们将日本国内的汽车工业(不考虑日本汽车企业在其他国家建厂的产销规模)发展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起步期、加速成长期、持续成长期、前成熟期和后成熟期,每一时期在产量规模上的特征如下表所示:

  在日本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1990年日本国内汽车产量达到1348.68万辆,成为历史峰值,至今仍未超越。

  整体来看,日本国内汽车工业在度过起步期(百万辆级规模)后,经历了约8年的“加速成长期”,期间复合增长率达到23.29%。之后又经历了约10年的“持续成长期”,期间复合增长率为6.92%。然后实现向成熟期的过渡,即我们所定义的“前成熟期”,过渡时间也用了约10年的时间,期间复合增长率仅为2.02%,并于1990年达到历史峰值。在达到峰值之后,日本国内的汽车产量一直处于徘徊水平,未能再有所突破。最新的数据显示,2007年日本国内汽车产量为1159.63万辆,同比增长0.98%。

  2.2出口支撑日本国内汽车工业半边天

  日本的汽车出口基本演绎了和日本汽车工业发展相似的运行阶段,并最终形成对日本国内汽车工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日本汽车出口数量在1985年达到峰值,当年,日本实现出口673.05万辆,在汽车总产量中占比达到54.85%。后续年份日本的出口量一直未能实现超越。

  但由于国内市场疲软以及出口的恢复性增长,2007年虽然日本汽车出口量未能实现超越,但出口在国内产量中占比却首次实现超越。最新数据显示,2007年日本实现汽车出口655.02万辆,与历史最高水平相比仅相差18.03万辆;在当年国内产量中占比56.48%,首次超越1985年的水平1.63个百分点。

  我们认为,自主研发能力的形成以及石油危机冲击背景下日本汽车经济节油的优势凸现,内外双重因素共同支撑了日本汽车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出口的迅猛发展。

  而目前出口规模之所以未能实现超越,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国际化布局背景下,日本汽车企业可以采用在异地建厂的方式进行战略扩张,多元化生产方式的运用相应削减了外销规模。但在日本国内汽车市场基本饱和的背景下,出口对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意义更加显著,得益于其在技术、研发领域的深厚优势,我们认为日本汽车未来出口仍呈现良好前景,出口对日本国内汽车工业的贡献力度将逐渐增加。

  2.3本土市场:历史上持续、快速增长的期间有限

  和日本国内汽车产量在1963年跨过百万辆相似,日本本土的汽车市场规模也在1963年跨过越了百万辆大关(当年国内市场实现销售121.05万辆,出口9.86万辆),并在随后的1963-1970年实现了快速增长,复合增长率达到20.33%,这段时期也是日本本土汽车市场达到百万辆级之后,增长最快的一段时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