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面临挑战:独资 还是新一轮合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0日 15:01 第一财经日报 | |||||||||||||||||||||||||||||
挑战二:独资,还是新一轮合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句话,用于跨国公司在华的进退,再适合不过。
1993年9月,“跨国公司与中国”会议在北京召开,西门子、巴斯夫、摩托罗拉等50多家跨国公司的代表和中国政府高层官员齐齐到场。会议当晚,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南海邀请了其中15个比较大的跨国公司代表——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对他们第一次正式的邀请。 这一年,被海外观察家视为跨国公司在华大规模投资的开始。当年的统计证实了这一看法,FDI(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突然放大,合同外资达到了1114多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是270亿美元,几乎都是上一年的一倍。 在刚刚开始时,合资成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基本模式,一方面国家政策规定外资进入“必须由中方控股”,外资企业只能被动合资;另一方面,跨国公司需要中方合作伙伴帮助打开市场。 在中国市场十余年的纵深发展过后,跨国企业在华呈现两种趋势:先前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部分开始倾向独资;随着中国市场的深度开放,一些还没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开始在新的尚未完全放开的领域寻求合资。 据商务部本月14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跨国公司在生产投资中,57%的跨国公司在生产方面投资倾向于独资新建;有37%的跨国公司愿意与具备一定技术和生产资源或能力的企业合资;倾向于通过并购相关生产工厂来投资的跨国公司为28%。 2004年年末,UPS与合作了16年的中外运签署协议,在2005年12月底之前,由中外运向UPS移交23个城市的国际快递业务,种种关于UPS在中国市场独资运作的猜测真相大白。 在此之前,雅芳、松下、西门子、联合利华等众多知名外企,纷纷在中国加速了其独资化的步伐,而这种变化和趋势对中国企业和市场所带来的影响也正逐渐显露出来。 与上述跨国公司相比,宝洁中国的独资路径则清晰可见。 2000年,宝洁先后抛弃浪奇和熊猫,旗下的分公司恢复独资身份;紧接着,宝洁中方股份仅余象征性的1%;2004年5月同和记黄埔彻底分手,到目前为止,宝洁在中国10个法律实体,已有9家实现独资。 合资企业的独资化趋势,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战略选择。 一种是IBM的瘦身式,基于未来的战略定位考虑,制造业属于IBM的非主流地位,因此选择了将股份转让给合作伙伴长城国际,彻底退出合资公司。 另一种是西门子、宝洁、雅芳等公司的圈地式,收购合资公司的中方股份,因为这些合资公司是他们在中国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一切发生的背景是,2004年是中国入世三周年的日子,中国开始兑现入世的承诺,WTO规则给了跨国公司更多的主动权。 在市场开放方面,银行、证券、保险、分销等重要服务部门所享受的过渡期将逐步结束,也将按照入世的承诺,逐步开放。 这使得一个趋势凸现:新一轮的合资开始逐渐明朗。 2004年7月,美国安海斯-布希(即AB公司)开始对中国第四大啤酒制造商——哈尔滨啤酒的股份进行强制性收购,最终完成在啤酒市场的布局。 3个月后,在另一个领域,华纳横店成立,成为华纳进军中国文化产业的一枚新棋子。 2004年年末,又有传闻称呼花旗将参股建行……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进入和退出,折射出他们在战略上台阶的成熟。 相关链接:跨国公司的中国策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