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安利:另类生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0日 13:52 第一财经日报

  黄德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安利是一个很年轻的公司,进入中国刚刚9年的时间,不敢当老大。”在黄德荫的谦虚背后,一组数据反映出来的安利中国的发展速度却是十分可观:2003年的销售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2004年的销售额还要有一个50%的增长。

  这就是一个在中国仅仅9岁的跨国公司取得的成功业绩。正如黄德荫所说:每个公司都拥有自己的文化,而安利中国所迈出的每一步都和中国文化息息相关。在经历了1998年4月
的几近灭顶之灾后,安利中国的营业额由当年的3.2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001年的48亿元人民币。安利中国的另类生存,在整个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背景中,显得相当醒目。

  “安利有一个独特的文化:在企业内部,每一名员工都有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永远都希望前进。这种态度被整个团队分享,也算得上是安利的企业文化;在对外界的影响方面,从进入中国以来,安利始终非常努力地把讯息不断地传递给消费者,对消费者介绍安利是一个怎样的公司,从而为消费者提供不间歇的品牌体验。”虽然黄德荫表示,他也不知道如何对外解释安利的企业文化,但是深处其中,黄德荫谙知在“摸着石头过河”的9年时间里,安利如何不断地完善自身。

  一个非常简单明了的例证就是安利中国的广告策略。黄德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介绍说:安利中国年销量中有1.5%的比例用于宣传广告。用安利中国的销售量一比,每年安利有1个亿用来宣传品牌。

  “这就是安利进入中国后,和国外有所不同的策略之一。在国外,安利并不是完全不做广告,但是在传统的直销市场,销售人员的介绍和产品的口碑对一个直销企业更为重要。但是中国有所不同,消费者相信‘广告’,愿意购买通过公众展示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安利在中国广告宣传相对较多。”

  安利所带来的“品牌体验”体现在不同的方面:赞助奥运;用跳水冠军做产品代言;连续3年的健康跑活动等等。这种与海外安利其他公司大相径庭的广告宣传,不仅成功接近了安利与中国公众的距离,也大大提升了安利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从1998年安利中国采取雇佣销售代表和店铺销售的经营模式来销售产品开始,到后来逐步形成具有安利中国风格的宣传模式。安利无论是作为一家跨国企业进入中国,还是以一种独特的营销文化进入中国,都附着了相当丰富的文化冲突的内涵。而其在策略上的善变和内心的把持不变,又使其成为直销企业的一面镜子。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安利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