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如何不在汹涌的信息海洋“溺水”

投资者如何不在汹涌的信息海洋“溺水”
2018年12月26日 16:00 新浪财经

牛市来了?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线索Clues | 理性投资 

  可能大家对一个现象有所体会,当波动率大幅上升时,市场各方声音将此起彼伏,媒体的信息量也随之剧增。而植根于社交网络的自媒体带来的扩散效应更是令人应接不暇。

  以标普500指数的历史波动率为例,去年是6.7%,今年初到12月24日是16.4%。《线索Clues》编者发现,2018年截至昨天的信息摄取量是去年全年的1.3倍以上。这并非完全因为我们拓宽了信息来源,而主要在于多数信源供应的内容都比去年明显增加。《线索Clues》编辑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吸收那些隐含对栏目用户存在价值的信息。

  如何不在日益汹涌澎湃的信息海洋里“溺水”?这确实是编者需要不断加码训练的能力。

  我们假设存在这样一群读者(用户),他们不愿意也不可能像编者一样每天把绝大部分时间花在浏览财经资讯。他们希望花费在阅读枯燥乏味的投资资讯的时间越少越好,比如每天不超过5分钟

  面对这样的投资者,独立投资顾问通常建议他们进行中长期投资,规避短线的频繁操作。最理想的投资标的可能是一篮子证券组合,目的是分散集中持有个券的风险

  在建立这个“篮子”以前,投资顾问会根据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设计期望回报、回报流及风险特征与之匹配的组合。这样的组合通常是中长期的,需要设定再平衡的规则。

  在建立组合以后,投资者的日常关注点将落到影响组合业绩变量的发展。责任心强的投资顾问应该将这些变量清晰地为投资者列举出来,因为组合构建所依据的未来假设,正是基于这些关键变量,例如经济增速、利率、汇率,等等。

  编者身在国内,每个交易日早上正式工作前(一般在7:00-9:30),需要把隔夜全球市场发生的事件通读,而在上一日下班后(一般在19:00-23:00)则要把当日美股盘前、早盘的消息过滤一遍。基于以上已经吸收的信息,结合亚太交易时段发生的事件,概括对于栏目读者——即前述假设的投资而言比较重要的事态发展。具体到工作产出,《线索Clues》编辑每交易日将所见所感不断收录于“环球市场胶囊”。

  对于投资者来说,我们认为保持对市场的观察是必要的,目的是修正此前判断,必要时调整投资组合。

  行为金融研究领军人物、2017年诺奖得主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对年轻人的投资建议是持有偏股的分散组合,同时小心避开阅读报纸体育版面以外的内容。这是塞勒以他独有的幽默提醒投资者,不要因为某些新闻产生非理性投资行为。

  不过,编者认为,即便投资者知道浏览财经媒体报道与“赚钱”没有必然关系,仍有必要坚持摄取当中的信息。这是因为,判断的形成有时需要一些关联信息触发。这种信息就像催化剂,但也是需要萃取的。

  现实问题是信息太多,必须提高吸收效率,这时建立“索引”就很有必要。

  举例而言,当我们阅读美联储FOMC声明,应该知道这个一般由几百个英文词组成的官方文件,其背后每个词汇具体所指。比如,声明里的“经济活动”、“通胀预期”、“商业固定投资”,等等,具体指哪些指标。了解了它们就相当于建立了有关这一文档的简单“索引”,可以迅速形成联想,了解美联储怎么判断经济形势

  这是基于对词汇理解的基本索引。有些可能是基于市场交易行为变化的索引。

  比如,投资者要对市场上的“拥挤交易”有所了解,像去年及今年初的做空“恐慌指数”VIX),随后的做多FAANG+BAT”,做多原油,做空美国国债,做多美元,等等。

  有了这些认知,投资者可以对前景有所预判,押注时结合风险偏好“适可而止”。因为均值回复是有效市场的基本规律,那些远离均值的交易,其回归过程往往异常惨烈,尤其是当它们拥有规模巨大的金融衍生品敞口。这在前面提到的空VIX、多FAANG+BAT、多原油、空美债中都充分体现。

  然而,对于上面提到的投资者,他们面对的数据远不止这些。例如,中国宏观经济指标有200个以上,这当中被宏观分析师重点跟踪点评的大约有50个。即便如此,如何能高效率吸收它们,使之应用到投资决策过程,还需要更有效的工具。

  幸运的是,没有人一天拥有超过24小时,哪怕是多出1毫秒。效率就如同杠杆,高效者的杠杆率是常人的1倍以上,低效者的杠杆率则不足常人的1倍,由此人们产生了信息吸收的效率差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编者认为,面对投资这样一件具有持久性的事,值得不断完善准备工作——建立并维护自己的“索引”,找到能事半功倍的工具,从而减少信息吸收成本

  尽管如此,在人们还没有被“基因编辑”开发出新潜能,又或者没有被植入AI芯片时,不要轻信投资可以是一件轻松事。合理“降维”可能是更现实的选择。

  最后,保持相对稳定的核心持仓,视乎个人偏好,拿出少量(10%-20%)资金进行短线博弈,对于那些不满足于“单调”的投资者是很常见的举动。

  所谓“战术”,是着眼于中短期的相机而行。例如,事件驱动产生的交易性机会,或基于某种技术形态、资金流向特征的交易行动,还包括短线“套利”、对冲,等等。这些决策的线索可能来源于相对频繁的日常观察。

  市场上有大量可供实施战术的工具——交易所交易产品——能满足不同场景需要,而这也需要另一套“索引”。不过,投资者应避免失去独立判断,因短线交易能产生确切收入的只有您的券商。

  最近三年,最受宠的A股场内基金华夏上证50ETF按交易日的上涨概率是50%,日涨幅的均值约为0。

  虽然编者不相信投资是一件轻松事,但少花些时间做随机游走式的阅读,多花些时间陪伴家人是完全有可能的。

  谨以此文记录2018年圣诞节翌日有感。

  (线索Clues / 李涛)

  👉编辑精选:

  寻找达里奥的“圣杯” 如何查询资产相关性

  提前做“最坏打算” 如何衡量证券价格波动风险

  “长生生物”式的雷怎么避?

  《线索Clues》周年记 从宏观分析师“火”了说起

  新浪财经诚聘—海外市场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涛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12 嘉元科技 688388 28.26
  • 07-12 航天宏图 688066 17.25
  • 07-12 沃尔德 688028 26.68
  • 07-12 交控科技 688015 16.18
  • 07-12 方邦股份 688020 53.8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