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王剑
在完成银行历史财务情况分析以及经营业绩预测后,便可以进行股票价值评估。
一、 绝对估值法
未来现金流折现(DCF)模式是目前主流方法之一。绝对估值法是将未来每期现金流按折现率进行折现,将现值加总。
其中,V为股票价值,CFt是未来第t期的现金流,r是折现率。
1.股息折现模型(DDM)
实践中,常用两阶段法和三阶段法对股利进行预测。后者将银行未来划分为三阶段:相对准确预测的第一阶段(一般选3-5年)、增长率下行的第二阶段(增长率逐年下行)、永续增长的第三阶段(一般假设一个很低的甚至为0的增长率)。
通过简化方法,在第二阶段直接预测ROA和权益乘数以得到ROE,再用戈登公式估算股息,即:基于预测的ROE和分红率,算出股息。第三阶段一般就假设ROE相对稳定,分红率也不变,可得到稳定的股息增长率。一般来说,未来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规模增长率会下降,资本压力减轻,利润留存资本的需要也是下降的,因此分红率可逐年提升。第三阶段甚至可以进一步简化,直接假设这一阶段股息的永续增长率,比如3%或0。
其中,g为股息增长率,d为分红率。
以下是一个虚构的例子,评估表5-27银行2019年末的价值(设2019年末净资产为100元)。第一阶段是2020-2022年,假设分红率为30%;第二阶段是2023-2028年,简单预测ROE逐年下降(为简化计算,该ROE公式的分母为上年末的净资产),并假设分红率逐年上升;第三阶段,简单假设从2029年开始,股息增长率保持在2.7%。
然后使用10%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得到2019年底的银行价值为125元,净资产是100元,对应PB是1.25倍。三个阶段预测的股息为18元、34元、73元,分别占总估值125元的14%、27%、58%。可见,越是靠后的阶段,也是越不可靠的阶段,也是该方法的缺陷所在。
关于这里的折现率,其全称是股本折现率或股本成本(COE),理论上应该包括股东所要求的无风险收益率和风险溢价,常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计算:
其中,ri是股票i的股本折现率,rf是无风险收益率,rm是市场的预期收益率,rm-rf是市场风险溢价。B1为股票i的系统性风险,即每单位市场风险溢价,将会对应多少单位的个股风险溢价:
经典文献中,无风险收益率一般使用长期国债收益率。B1则一般使用该股票历史经验值,大部分大型银行的B1在0.5左右,一些中小银行可能在1.0上下。
2.股权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
股权自由现金流(FCFE)是指净利润(一般加回折旧等非现金支出)扣除了必要的现金(偿还债务、资本开支、增加运营资本等)支出之后,剩下的可以用来分配给股东的现金流:
其中,NI是净利润,D是折旧等非现金支出,CE是资本开支,ΔWC是新增的运营资本,ΔDb是新增债务。后续估值与DDM一样,用股本折现率将FCFE折现,不再赘述。
银行业计算FCFE时的难点在于:首先,存在不属于FCFE计算公式中的债务。比如,以结算存款为代表的被动负债,其成本低廉,并且可以创造价值,不应被视为常规债务。其次,银行业务机会很多时,恨不得将所有利润全留作资本以获取更多业务机会。这时,FCFE可以视为0,难以界定真正的必要资本开支,银行的运营资本也很难界定。
两种方法哪种更为合理,取决于估值结果是为谁估值。为有控制权、有影响力的持股部分估值,可以用自由现金流折现,为中小投资者、财务投资者用股息折现,两者之差,为所谓的“控制权溢价”。
3.EVA折现模型
EVA折现模型思路是:银行估值是当前权益的真实价值与未来每年创造的经济增加值(EVA)的现值之和。EVA指的是在净利润的基础上,进一步扣除资本的成本。股东投入资本是有机会成本的,公司为股东真正创造的价值,应是净利润扣除资本成本的剩余部分:
EVA=净利润 – 资本成本 = 净利润 – (投入资本 × 资本成本率)
EVA折现模型克服了前两种模型中越远的现值占比越高的缺陷。但难点是如何确定当前权益和未来利润的“真实价值”。一般来说会通过剔除会计上主观计提拨备的影响,还原真实的资产质量。银行的不良贷款确认有一定的主观性, EVA折现模型可能仅适用于资产质量比较容易把握的银行股。
4.绝对估值法的倒算用法
综上三种方法都对多项假设有依赖,且估值结果对一些假设变量非常敏感。可以通过“倒算”用法进行调整,一般做两项工作:一是在银行的基本面数据变化时,相应调整假设变量的取值,新估值结果与现在市价之差额是新变化带给股价的边际影响。二是,观察调整假设变量的值,评估有无明显不合理之处。
二、 相对估值法
相对估值法是在假设市场有效的前提下,认为市场赋予同类股票的估值水平是相对合理的。缺陷在于市场整体出现非理性估值时,也只能得出错误估值。
1.估值乘数的选择
估值水平一般用“估值乘数”来表示,即以股价为分子,以每股对应的某种指标为分母。其中,最常用的是市盈率(PE或P/E)。但对于商业模式或盈利尚不稳定的新兴产业,或者包括银行业在内的周期性行业而言,净利润大幅波动时,不能认为其价值也是随时波动的,用PE估值不合适,一般选取某一种是其盈利来源的核心驱动因素的、相对稳定的变量作为估值乘数的分母。比如,我国银行业的资本其实是其核心驱动,PB(市值/净资产)是银行股常用的估值乘数。用市净率计算的优点除了比较稳定以外,也相对比较真实,大多按公允价值入账或者已经充分计提拨备。一般选取同类银行的平均PB水平作为参考,比如国有大行、全国性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等各自分类,在此基础上适当调增或调减。
2.PB与绝对估值法的关系
从戈登增长模型出发,将PB与绝对估值法结合。假设要评估第0年末的估值,预计第二年股息为D1,未来股息年增长率为g,折现率为r,那么股票价值(P)为:
再将股息分解为净利润乘以分红率,净利润分解为ROE乘以上第0年末的每股净资产(PBS0):
上再除以(PBS0),得到PB为:
分红率不变的情况下,股息的增长率同步于净利润增长率。净利润的增长又来自于上年净利润的留存(不考虑资本补充),即:
代入PB公式,得到:
(1)在其他条件相同时,ROE越高,PB越高。盈利能力越强,估值就越高。
(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当r高过ROE时,PB就会小于1倍,即公司给股东带来的回报率不及折现率时,就会破净。
(3)当PB>1时,分红率越低(即成长空间越大)估值越高,而PB<1时提高分红率则有助于提升估值。
综上,如果该银行股的实际交易价格严重高于或低于此PB水平,那么估值不合理。没有完美的估值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会尝试多种方法来酌情选取合适的值。
三、 低估值之迷
全球银行股普遍处于低估值状态,甚至比很多盈利能力不是很强的行业都低。如果直接套用上述绝对估值法的方法,评估出来的银行价值经常会明显超过市价。
我们先回到前文的PB公式:
ROE、d都是较为稳定的值,有可能是市场投资者给了银行股一个很高的折现率,才导致估值极低。通过分解折现率,只能是风险溢价过高导致了这一结果。如果风险溢价很高,代表投资者觉得这笔投资风险很大,要求收益率补偿也较大。
更全面客观地说,银行被投资者普遍视为高风险,一是因为其超高的财务杠杆水平,导致其经营风险被放大;二是其经营风险无法用公开信息来衡量。
(1)超高的财务杠杆:银行ROA水平很低,是利用了很高的财务杠杆来实现很高的ROE,这同时也放大了风险。因此,有些银行控制风险的能力很强,经过风险调整后其资产依然能长期获得高收益,是能够享受较高估值水平的。
(2)难以精确衡量的风险:首先微观层面,比如不良贷款的认定是有一定的主观成分的,不存在绝对的“真实不良贷款率”。其次,银行商业模式优势建立在私有信息之上,外界难评估其真实风险,该不确定性会在估值上体现折扣。
对低估值现象,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方法来纠正,部分银行会通过市值管理的工作以便于投资者进一步了解本行情况,有时能使估值水平有所修复。至此,银行财务分析全部完结,下篇将对银行战略展开讨论。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士,CFA持牌人,曾供职于浙商证券、光大证券研究所,担任金融行业分析师,2018年加盟国信证券,任金融业首席分析师。)
责任编辑:陈嘉辉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