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点显峥嵘 |
|
|
|
预期需要冷思维 |
|
不难看出,法律的修改对证券市场的发展将起到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首先,将给证券市场提供更多的创新空间,提升证券市场的活跃度,活跃市场气氛。其次,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与建立法律追究制度,让违法违规者负起相应的责任,这样就有助于减少因证券市场高管们的道德风险所带来的投资陷阱。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信息固然会对证券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并不是迅速起效的“十全大补汤”,部分利好效应可能要慢慢地才能体现出来,很难成为目前中国股市拐点的助推器。更为重要的是,制约当前证券市场疲软走势的因素并不是通过法律修改所能够解决的。也就是说,决定一轮行情是牛是熊,并不是法律的完善所能单独决定的。如果上市公司业绩不改善,即使有再多的利好,也难以改变目前积弱难返的现状。>>>评论 |
· |
两法修改成焦点 辩证对待市场利好预期 |
· |
修改证券法开拓多重利好想象 有助市场走出低迷 |
· |
股市低迷股民受损 救市场危局建和谐股市 |
· |
证券法修改影响大盘几何 |
|
|
混业为谁留空间 |
|
|
|
几家欢喜几家愁 |
|
|
|
如何对接《公司法》 |
|
在法学界人士看来,《证券法》是《公司法》的延伸。不过,《公司法》先于或者是同时和《证券法》修改都是正常且符合逻辑的。 然而,《公司法》先修改并获得通过,可以为《证券法》留下很好的“制度接口”。这次修改草案在上市公司部分做了较大调整:在上市条件中,删掉了现行《公司法》中“公司在最近3年内连续盈利,并可向股东支付股利”和“公司预期利润率可达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规定。上市公司总股本可低至3000万元。将“持有股票面值达人民币1000元以上的股东人数不少于1000人,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5%以上”的要求改为:“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评论 |
· |
公司法修改要点解读:公司自治为证券法留伏笔 |
· |
证券法修订触动股市四敏感神经 不会早于公司法 |
· |
吴邦国表示公司法与证券法修改列入计划 |
· |
|
|
|
一视同仁VS合法权益 |
|
一个显著的现实是——中国股市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所处的地位向来就是劣势。同2001年相比,目前的市场格局更加复杂。公众投资者和大股东的利益难以协调,证监会和国资委在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上的立场也不尽相同。证监会要对市场负责,对投资者负责,因此更倾向于对投资者和市场的保护。而国资委出于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角度,很难对公众投资者做出让步。国资委此前对全流通的态度是“对所有投资者一视同仁”。这一表述甚至有别于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稳步解决目前上市公司股份中尚不能上市流通股份的流通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要尊重市场规律,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其中的提法与国资委所说的“对所有投资者一视同仁”显然有本质区别……>>>评论 |
· |
2005资本市场八大猜想
投资基金大机构时代来临 |
· |
环境与投资人:资本市场制度巨变 |
|
|
开闸意味什么 |
|
|
|
做空还是落空 |
|
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公开表示,中国股市应该尽快推出卖空机制,但前提是必须解决好中国股市的系统风险问题,否则股市的风险还要大。此后不久,经济学家韩志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深沪股市目前尚不具备引入卖空机制的条件。而对于引入“做空机制”业内人士的态度似乎迫切的多“市场缺乏必要的避险工具是导致证券业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某证券公司高层人士的话分明透露出对尽早推出做空机制的渴望。他分析说:“在一个单边市中,只有上涨才能获利,因此市场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空头存在,这正好解释了为何亏损股也能持续上涨的现象。”更有业内人士断言:一旦推出做空机制,中国股市的价值投资理念才会更深入人心。>>>评论 |
· |
《证券法》修改紧锣密鼓
“做空”禁律有望破除 |
· |
证监会:有悖于《证券法》
“T+0”没戏 |
|
|
触了哪根经 |
|
该人士透露,关于银行资金入市,本次证券法的修改内容有所涉及。但“储蓄资金是绝不可能入市的。无论任何时候也不会作出这种例外,即将老百姓存在银行的血汗钱拿来炒股。”他同时表示,银行贷款并非绝对不入市,比如银行向证券公司提供贷款,实际上也会达到相同效果。倡导银行业开展证券贷款业务,可能会加重股市过度投机的风险,当前的中国股市并不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市场,因而目前并不适合银行贷款介入。而银行资本金入市,首先要求银行设立自己的证券公司或者证券部(欧洲模式),或者通过专门的子公司运作(美国模式)。2003年12月通过的新《商业银行法》已经为商业银行从事信托、证券业务,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预留了空间。>>>评论 |
· |
证券法修订触动四大敏感神经 |
· |
保险资金入市需避险 专家建议删掉证券法第35条 |
· |
证券法修订草案:银行贷款可入市 |
|
|
|
|
可以攻玉吗 |
|
|
|
成思危法制观 |
|
|
|
周正庆法制观 |
|
|
|
博弈背后较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