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2004上市公司年末特刊导读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 13:03 证券时报 |
时间的车轮辗过一段痕迹,2004年正淡出我们的视野,走入历史。在时光交错之际,暂停手中的秃笔,抑制内心的波澜与冲动,回望300多个日夜,拾起记忆中的残片,串掇成12页薄薄的特刊,作为我们对一年历程的回忆。 穿过波诡云谲、起伏跌宕的资本市场,透过人事的起伏沉沦、行业兴衰变迁,对“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的政策传递,成为推动2004年证券市场及上市公司变化的主要原动力。始于年初的宏观经济调控,成为这场变化的指挥棒,在抑制过热的投资、清除短期泡沫的同时,经济发展主题从粗放式的“数量”向“质量”转化。 在宏观调控的指挥棒下,证券市场利益格局、资本流向、资源配置都为之改变。以德隆系为代表的一批投机资本终于出局,在过去的多年中,利用经济转轨期制度和法律漏洞,这些投机资本利用令人眩目的金钱游戏,滚雪球式地敛聚大量社会财富,巧取豪夺了大量的证券市场资源,在满足私己贪欲的同时却极大损害着公众的利益。 新旧势力交替间,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国有资本和以江浙民企为代表的新民营资本崛起,成为记忆中2004年资本市场最大的一抹亮色。大型国企强势崛起让一度甚嚣尘上的“国退民进”淡出市场。其实从20世纪以来,大型工业企业一直扮演着经济转型和发展的中心角色。可以预见的是,大型国企将成为证券市场越来越强大的力量。以江浙的民营企业为代表,新民营资本正成为我国经济中最活跃和健康的一部分。中小企业板块的设立使得证券市场增添新的活力。通过中小企业板块,让最具生命力的民企成为一个个社会公众公司,也是对新公有制下经济基础有益的补充。 让我们的目光回到市场,2004年依然让人沮丧和失望,市场最大的积弊———“股权分置”仍是一块坚冰,但希望的曙光愈来愈近。在2月发布的“国九条”的方向下,以保护公众投资者利益、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为目的的政策措施接踵而至。8月,“新股发行试行询价制度”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同时暂停发行新股;9月,《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11月份,沪深交易所颁布新的《股票上市规则》;12月,《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和《新股发行试行询价制度》经过向各方征求意见、修改后正式实施。一系列政策透露出标本兼治的意蕴———既有解决现实紧迫问题的针对性措施,又有完善和健全市场根本机制的政策内涵。而“整体上市”、“以股抵债”、“独董事件”正是大变化的前兆。 记忆残影中的世事无常和人生跌宕总能更多引起回忆的感伤,在韶华已逝后,一批国企强人黯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尽管他们无缘财富排行,但他们都在不同岗位留下人生的闪亮。值得欣慰的是,在他们的背后,还有像谢企华、李东生、张近东这样一批层出不穷的中坚力量,正凭借过人的智慧和勇气,继续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前进。 但在倾听市场脉搏、记录市场的脚步的同时,往事并不如烟,除了殷鉴不远的如德隆崩溃般的阴影外,还应该警惕如宋如华、许宗林般的丑恶人性。同样,还有值得我们尊重和感动的,如谢企华般的有责任的智慧,如张近东、李东生般的有责任的财富。时光可以带走财富和权力,唯有智慧和责任留在历史。 时光流走,一切都将成为历史,我们不敢奢望手中的秃笔能挽住历史的脚步、定格记忆瞬间,我们无权作出历史评判,我们也无意传教什么,记录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秉承客观、公正、责任的信念,守望证券市场家园,我们是一群记录者,我们一直在路上…… 2005再见! 白皮书之红事 白皮书之黑事 白皮书之争论 白皮书之人物 白皮书之黑马 白皮书之宏观调控下的原生态 白皮书之原材料背后的博弈 白皮书之全球战略下的竞争 白皮书之价值 100证券分析师、基金经理认为最具有投资价值的20家上市公司 白皮书之进入与退出 白皮书之风险与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