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 新浪首页
拯救券商——折射了怎样的股市未来?

  当前,中国证券市场正处于历史性转折时期。为推动股权分置改革,政府需要拿出足够的勇气与资源扶植券商,以提供一个平稳的、向上的市场环境。因为,如果缺少了发达的资本市场和健康的证券经营机构,仅靠银行如何能摆脱间接融资比重过大所蕴含的金融隐患?一位网友发出这样的感慨:“也许有人会说政府不应救助券商、不必救助资本市场。但是,有多少人愿意去故纸堆里翻一翻,上世纪三十年代西方金融危机和经济大萧条之前也正是这样:许多人曾振振有辞,‘政府怎么可以救助私人银行?’人们啊,不要以为左手烂掉与右手无妨。”
  与央行宣布拟对申万、华安两家券商提供再贷款仅一日之隔,汇金便证实拟出资重组银河证券,这再次体现了监管当局的新共识:拯救证券公司刻不容缓。除了要处置高危券商,也要给生病券商“买药钱”,更要给运作较规范的券商补充运营资金。“若任由券商的流动性困难状态持续下去,即使规范的券商也跨不过这一道生死门。”一位券商老总的话道出了全行业的心声。选择由中央汇金公司出资重组这一形式,还向外界发出了强有力的政策信号: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一样,应从防范金融风险这一高度来认识券商的运营风险。与过去给所谓政策不一样,这回给的是真金白银,在实实在在救券商背后,更折射了管理当局拯救股市的决心。看到这一点,广大投资者才能高屋建瓴,认清股市的未来走向。

 
淘汰——生死较量
     中国证券业协会昨天公布的统计显示,2004年度114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44亿元,利润总额为-103.64亿元,扣减资产减值损失后利润总额为-149.93亿元,而2003年122家券商全年亏损还不到9亿元。尽管各项业务同2003年相比都有超过25%的增长,但比起超过1600%的亏损增长,业务的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监管层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6月12日,为推进股权分置改革顺利进行,央行开始拉券商一把——给予申银万国、华安证券再贷款支持。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这无疑是雪中送炭,有利于增加券商日常经营资金的流动性。不过,此前央行再贷款都是给予问题券商的,现在开始眷顾发展规范、盈利能力好的券商,监管层的意图值得琢磨。分析师表示,大盘越下跌,券商的问题暴露得越多,管理层的扶持政策会部分对冲负面影响。长远来看,将会出现两方面变化:券商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开,优胜劣汰的洗牌将不可避免;券商与基金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 专家认为券商亏损数字有水分 三分之一将被淘汰 · 2004年券商龙虎榜揭晓 券商去年全行业亏损
· 114家券商去年亏150亿 · 新会计准则影响券商账面资产
· 券商裂变时代来临 监管思路转变为扶优汰劣    
 
永动机与死结
      券商是股市的重要力量,它留下的窟窿,央行在想方设法补。这当然令券商兴奋,马上有不少自认为有资格的券商,纷纷向央行申请下一个批次的贷款;这应该也能激发投资者的热情,有央行的支持,投资股市还会有错吗?香港《信报》有一篇社论指出,这些“死结”包括:内地股市的基本结构毛病,包括作为中介人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机制不严,外部监管不足,以致经常出现券商挪用客户资金的案件。此外,现行法律对中小投资者保护不足,对损害投资者权益的行为缺乏民事责任的规定;对证券发行、交易、登记结算等方面都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但这些死结不能指望央行来解决,央行也只能动用资金解燃眉之急,不能给股市制造一部万能永动机,让券商、上市公司、管理层等一劳永逸。银行和股市紧密结合到了一起,股市自然融入中国金融体系,并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影响,毫无疑问大大超过以往,不可避免地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呈现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可以想象,如果股市还是像以前那样不负责任,还是流于大机构和利益集团与政府的博弈,还是置诸多“死结”于不顾,只寻求一时的获利快感,中国的经济终有一天会被其拖垮。
· 央行间接援手券商 政策治标不治本考验股市死结 · 危机中的救赎 不能等待本土券商归零后再开始
· (今日观察) 扶持券商做大做强 · 券商激励机制存弊端
· 网上调查:67%网民认为央行需要对券商再贷款 · 央行等4部门联手托市 推三大利好彰显救市决心
 
态度说明一切?
       事实上,从目前来看,数字本身的意义不大,央行明确的表态更具有实质意义。分析人士认为,这表明在证券市场极其低迷的时刻,政府正通过央行这个金融货币的供给主体来给予证券市场以资金和精神上的支持。从某种意义上来,这是一次实质意义上的政策救市举措。可以说,通过央行支持证券市场发展的举措不同于政府领导人发表的言论,它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支持与救市。证券市场的拐点已经出现目前还不能下断言,但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个春天大约是可以预期的,毕竟以积极的态度与积极的手段来解决困扰多年的股权分置难题,对于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无疑是有着转折的意味。分析人士认为,此举给目前众多陷入资金困境的证券公司一丝曙光,央行的表态也就意味着不仅仅是央行,包括地方金融机构在内的其它金融机构,未来给予经营正常的合规证券公司以资金融通的便利亦具有可能性。而这一点也就是笔者所说的此次央行的具体支持数额“事小”,带来的示范郊应和引导郊应“事大”的理由所在。
· 央行对两券商再贷款 不在多少关键在态度 · 央行再贷款需要抵押和担保 严禁在二级市场投资
· 有形手助推券业发展 央行再贷款即将启动 · 央行再贷款将惠及整个证券市场
· 为证券公司提供再贷款意义何在    
 
大鱼吃小鱼  强者恒强
     银河证券的重组是随后而来的国内券商大重组的序幕。据了解,自包括南方证券在内的大量券商相继倒闭之后,券商的行业问题已经摆到国务院的桌面上,券商问题处置小组已经成立了一段时间。在业内,证券公司将有1/3死亡、1/3重组、1/3救活的划分也得到了普遍认同。与此同时,6月4日,证监会风险处置办给相关机构发出了一份《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建议稿)(以下简称建议稿)征求意见。“虽然建议稿还远不成熟,但是它涵盖了证券公司风险处置各层面的规范,从托管、接管、行政重整到破产关闭,分类明确,层层推进。”上海源泰律师事务所廖海分析,“总体来说,建议稿是偏严厉的。” 而目前,关于央行给予部分优质券商再贷款扶持的传言已经得到证实。宣称“力争两年之内解决证券公司风险”的证监会,正按照“扶优劣汰”的方针稳步前进。
· 银河证券获汇金数十亿元出资 券商重组大幕开启 · 券商去年亏损百亿亟盼央行注资
· 经国务院批准中央汇金公司拟出资重组银河证券 · [注资行动]汇金公司拟斥100亿人民币注资银河证券
· 专访银河证券总裁 重组是落实国九条一重大举措    
 
盈利成券商死穴
      据排名数据可知,证券公司2004年的盈利能力与2003年相比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一些老牌强势券商由于历史包袱的压力,已经从利润总额前20名的券商当中消失。而部分近年来上升较快的区域券商却表现抢眼,华西证券、红塔证券甚至挤近了利润总额的前五名。在盈利能力下 降的同时,反应券商资产状况的净资本指标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部分券商净资本下降的幅度比较惊人。统计数据表明,2004年券商利润总额排名前20名的券商合计为13.87亿元,平均每家券商盈利6937万元,而2003年的数据分别是21.33亿元和1.07亿元,券商的去年的盈利能力明显下降。统计数据表明,在实施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之后,券商的净资本数额出现了较大幅度的缩水。据统计,排名前20位的券商净资本共计329.3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09.91亿元下降了20%。2003年净资本超过10亿的券商有22家,而去年底净资本超过10亿元的券商减少到了14家。上海某大型券商2003年的净资本高达70亿元,经过调整后,去年年底的净资本已经减少到了37亿元。
· 统计数据表明券商盈利能力下降明显 · 114家券商去年亏150亿 创新试点公司名列前茅
· 社保基金为券商综合服务打分 中金公司倒数第一 · 2004年券商经营业绩座次排定 全行业呈亏损状态
· 券商加速新一轮大洗牌 · 扶优汰劣 券商裂变时代来临
· 德恒案背后隐现券商危机 委托理财面临灭顶之灾    
 
央行——润物细无声
      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尤其是短期利率品种继续下跌,包括央行票据发行利率已回落到较低水平上。结合央行对近期不加息的信息,表明央行试图在维持货币市场充足流动性的同时,再逐步增加或恢复股市的流动性,或者说加快推进合规资金进入股市的进程。相关信息显示,央行在研究了上述两家券商提出的再贷款申请并经贷前调查认为,这两家公司经营基本正常,没有发现挪用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情况,但存在流动性困难。其实,大部分券商都面临了类似这样的流动性困难,并成为制约券商健全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券商的生存危机也影响到整个股市的健康发展。正如央行所表示的那样,为支持证券市场稳健发展,推动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央行才可能考虑拟对这两家证券公司给予再贷款支持。这种处理态度的基本转变,是央行对陷于危机的中国股市改革认识或看法已发生根本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央行支持当前中国股市改革的其他措施,或者不易察觉或者还有待于日后陆续推出。但是,从总体上讲,央行谨慎支持当前中国股市改革的政策取向已非常明显。
· 央行支持股市重振 相关措施将在不易察觉中推出 · 央行支持股市重振
· 管理层再出利好组合拳 五道金牌威力几何 · 四部门联动 六道实质利好密集空降股市
· 央行再贷款 券商蜂拥而至    
 
对象与用途迷雾
      有消息说,此次央行再贷款是作为周转贷款提供给券商的,首批规模大概在200--500亿之间。再贷款的利率低、期限长。一业内人士表示,从央行贷前调研的两家公司来看,其贷款对象有两种可能性:一是那些可以挽救的券商,一是资质比较好的、有资金需求的券商。贷款将扶持部分券商度过结构性难关。有消息人士表示,这笔贷款主要用途是支撑大盘,贷款期限是一年一年的来。一家券商表示,据目前的了解似乎没有特别限定。公司申请的再贷款将主要是用于“流动性周转”,此次央行提供的再贷款属于“周转贷款”,是用于维持公司日常经营的。另外一家券商则表示,希望能用于公司托管资金垫付以及其他用途。东北证券研究所所长郭来生表示,券商目前最缺乏运营资金,再贷款应当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周转资金,特别是流动资金。也有券商表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公司委托理财到期支付的问题,因为从去年证监会下达有关清理规范资产管理业务的通知后,公司新的业务已经停止,但目前老的合同正在到期,由于市值缩水严重,还本付息的压力非常大。这时候,再贷款应先用于解决这部分历史遗留问题。
· 央行再贷款救券商 资金用途仍属迷局 · 券商可再贷款重仓股现“升”机
· 证监会五条力挺投资时代 救市终归是一时之策 · 证券管理层的手和股民的脚
· 股市动荡更需多方呵护 · 券商集合理财自产自销
 
警惕——利好难成金饭碗
      股市低迷而后利好政策出台的规律,使人不能不怀疑,这些政策都是在市场逼迫之下的举动,而非立足于长远发展市场的举动。此次四道利好政策,又是在股市下跌、沪市破千点的情况下产生。利好政策出台虽然仍可收一时之效,但政策利好麻痹症正在蔓延。对付政策利好麻痹症的唯一方法是加大政策刺激的力度,以叠加效应支撑利好预期。但这会带来三个问题:第一,政府能够支付的代价究竟有多大?下调股息红利税从风传到出台的时间之长,说明政府对于支付代价疑虑极大。第二,能否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如此次暂免征收股权分置试点改革中发生的印花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所谓暂免,市场的合理疑问是,政府是否会在股市回暖后,再祭高税收的法宝呢?第三,利好政策的出台是否会加大市场强势阶层的寻租空间,在上市公司与投资者间造成新的不公平?种种疑问反而增加了市场预期的不确定性。在中国股市市场与政策失灵并存的情况下,应该着重警惕以政策代替市场说话,这将造成市场效益与政策效益的双重低下,并在持续的低下中因短期行为可悲地陷入政策代替市场的局面。
· 行政至上弥漫中国股市 利好政策不能吃一辈子 · 股市振兴之道远在救市之外
· 央行报告:中国股市缺乏持续向好的市场基础 · 央行新政否冲击股市
· 央行释放资金宽裕信号 股市资金供给开辟新航道    
 
  欢迎各媒体合作 来电:010-82628888转5174          来信至:finance2@staff.sina.com.cn
  欢迎投稿 信箱:finance2@staff.sina.com.cn 策划、制作: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