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证券获汇金数十亿元出资 券商重组大幕开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5日 05:35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刘欣然 胡 欣 翁海华 汪恭彬 北京、上海报道 6月13日晚,本报从有关方面得到的消息,中央汇金公司将在近期对银河证券进行重组,第一步数十亿元人民币的出资即将到位。
银河证券的重组是随后而来的国内券商大重组的序幕。根据记者了解,自包括南方证券在内的大量券商相继倒闭之后,券商的行业问题已经摆到国务院的桌面上,券商问题处置小组已经成立了一段时间。在业内,证券公司将有1/3死亡、1/3重组、1/3救活的划分也得到了普遍认同。 与此同时,6月4日,证监会风险处置办给相关机构发出了一份《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建议稿)(以下简称建议稿)征求意见。 “虽然建议稿还远不成熟,但是它涵盖了证券公司风险处置各层面的规范,从托管、接管、行政重整到破产关闭,分类明确,层层推进。”上海源泰律师事务所廖海分析,“总体来说,建议稿是偏严厉的。” 而目前,关于央行给予部分优质券商再贷款扶持的传言已经得到证实。 宣称“力争两年之内解决证券公司风险”的证监会,正按照“扶优劣汰”的方针稳步前进。 重组银河 6月13日当晚,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了银河证券总裁兼股改筹备组组长朱利先生。 “汇金即将对银河证券进行重组。”朱利对本报记者证实了以上消息。 朱利接着指出,在资本市场处于转轨的关键时刻,汇金公司选择银河证券给予扶持,是国家发展资本市场,扶持证券公司有关政策的具体体现。 据悉,在此次重组之前,银河已经确定了股份制改造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完善公司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独立存管制度;第二步在6月份,申请创新类券商资格;第三步实行股份改制。 6月13日,银河证券办公室证实,这一步工作已经完成,公司的独立存款方案正在等待证监会的验收。 按照6月4日建议稿的思路,行政重整将成为证监会重启券商重组大幕的主要手段之一。 该建议稿指出,“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可以自行或组织有关机构对出现经营危机的证券公司提供资金救助,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责令强制股权转让、引入新股东、根据实际资产状况减少注册资本等强制性重整措施,促成证券公司重组。” 联合证券研究所所长吴寿康认为,“按照当前的情况分析,行政重整将会大面积铺开,同时,行政重整具有广阔的操作空间。” 一位券商人士分析,政府力推的“行政重整”不外乎四种方式:央行再贷款;直接注资;直接增资扩股;先减资做实注册资本,必要时再增资。 央行再贷款方式尚待有关部门审批,而直接注资方式也呼之欲出。 获得央行再贷款的申银万国,最近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增资股改工作也开始加速。 对另外一些没有获得创新资格的中小券商来说,增资工作显得尤为迫切。金通证券、北京证券、昆仑证券、兴业证券以及天一证券等都积极进行重组增资工作。 “减资”的方式,由于目前还受到法律法规限制,尚无法确定真正实现时期。 央行再贷款之辩 从提供“买棺材钱”到给“买药的钱”,从高喊“监管”到治病救人,证监会此举当属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毕竟,不能让这个行业全体死亡。 据华安证券相关人士透露,近期,证监会、央行曾会同七家券商在兰州召开了有关央行为流动性不足的券商提供再贷款的会议。 随后一些优质券商接到证监会机构部“需不需要资金”的询问电话,一名券商高管透露,当时,证监会官员语气含糊,没有明说资金来源。 申万一位人士透露,央行共有四个部门在运作这件事,信贷部、内控部、计划部和金融稳定局。他说,券商要首先提出申请,经证监会审核合格后推荐给央行,再由央行审核,认为合乎标准的才考虑给提供再贷款。 他还透露,再贷款的利率比较低,只有0.9%。 央行的内部人士表示,这件事情央行一直没有明确表态,现在只是做调研。 其实,央行对于给券商提供“治病钱”实乃不得以而为之。 2004年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周小川表示要“最大限度地防范金融机构套取中央银行资金,保障中央银行的资金安全”。权威人士称,此话所针对的正是那些在使用央行再贷款后,“无力”偿还的国家级或地方金融机构,包括券商。 在过去几年,为防止投资者挤提保证金,央行不得不为鞍山证券、新华证券、南方证券直接拿出15亿、14.5亿和80亿再贷款。在掏钱之前,央行公开明确表示对此做法不满。 4月26日,央行副行长项俊波在“2005年中国金融改革高层论坛”上表示,央行正尽快制定《金融机构破产条例》。 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市场经济中,金融企业应当有生有死,存在着优胜劣汰。如果没有优胜劣汰,就不是市场经济。因此,必须建立这样一个机制,使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特别是最差的金融机构能够被淘汰出局。 有经济学家却认为,央行作为最后的贷款者,有必要解决现在券商存在的短期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在严格的监督状态下,为资产质量不错的公司提供再贷款,可以帮助这些券商渡过难关,存活下来,从而降低金融系统风险。” 他认为,即便是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比如美国,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也是有一定联系的。格林斯潘就讲过,对于资本市场,美国的联储目前能够做到的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当资本市场出了问题,就是所谓有可能崩溃的情况下,货币当局可以考虑注入流动性;二是当资本市场出现泡沫或泡沫破裂,货币政策或许可以采取一些办法,减轻其调整的痛苦。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现身 作为建立券商退出机制重要一步棋子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报道称年初其设立方案已得到国务院的批准,相关部门将争取在今年上半年完成该基金的设立工作。此后就没有下文,其运作形式也一直如迷。 《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建议稿)第一次传出了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相关信息。 建议稿表述:“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负责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有权代表客户维护其合法权益。” 其功能则是,“当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决定对证券公司指定其他机构托管、接管、强制转移客户、处置证券类资产、取消证券业务许可及关闭时,由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按照国家政策收购个人对被处置证券公司债权及弥补被证券公司挪用的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 但现实的问题是,投资者保护基金这扇门已经破了一个大洞——200多亿的资金已经被提前透支。其中包括行政接管南方证券动用的80亿元再贷款;鞍山证券、新华证券倒闭动用的15亿元和14.5亿元;辽宁证券被托管时央行提供的40亿元再贷款——随着托管家数的增多,这个数字仍会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央行人士透露,所有被处置券商动用的央行再贷款,最终都要由投资者风险处置资金偿还。 投资者保护基金的资金来源一直不很明确。年初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曾联合下文,将公开发行股票、可转债时,所有申购冻结资金的利息作为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来源之一。还有说法是券商每年也要向此基金交纳年费。资金问题成为阻碍投资者保护基金顺利诞生的一大问题。 令人忧虑的是,这诞生之前就欠下的巨债,未来多久才能还得清,而本已捉襟见肘的资金,又能支撑多久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