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正文
 

股市振兴之道远在救市之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5日 16:0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谭昊

  在今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之后,中国股市进入空前的政策发布密集期。仅以6月13日为例,当日公布的对市场有较大影响的政策就有三条。

  第一条是财政部、国税总局关于对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支付进行税收优惠,以及
对个人投资者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减半征收所得税的政策;第二条是央行有关部门正式表态,拟首批对申银万国(资讯 行情 论坛)和华安证券两家证券公司给予再贷款支持;第三条是中国证监会宣布,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为避免上市公司股价非理性波动,维护投资者利益,维护上市公司形象,可以通过二级市场增持股份。

  以上三类政策的各有其侧重的阶段性。目前看来,救市政策已经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效。一个明证是,在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作用下,沪深两市在6月8日爆发井喷行情,当日大盘涨幅超过8%。

  而直接促进股权分置改革的政策,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推出,预计将来一段时间仍将是政策制定的重点所在。

  至于中长期的治本之策,种种迹象表明,管理层的思路正趋于清晰。据悉,目前有关部门已经拟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不久将面向社会征求意见。这显然是把住了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的主脉。

  众所周知,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股市主要是实现融资功能的场所。市场的制度也主要是向融资者而非投资者倾斜,这就造成过去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不高,恶意圈钱泛滥等诸多问题。而一个资本市场要繁荣发展,根本之道是要有好的上市公司,能够吸引大量投资者的介入。在当前阶段,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已经是刻不容缓。

  另外一个层面,则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提高市场调节的效率,实现政府行政调控的逐步淡出。

  事实上,中国政府对于股市的救市近年来一直引发颇多争议。反对者认为应该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政府不应该对股市进行干预。然而,一到危急关头,还是每每可见政府之手的作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股市的制度框架并没有实现完全的市场化,因此,单纯依靠市场自发调节,往往会出现“市场失灵”。

  在这种背景下,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推进,下一阶段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对中国股市的制度进行边际调整,使之更有利于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尽量减低“市场失灵”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近期所推出的上市公司可回购自身流通股的政策,就有利于稳定市场的估值体系,避免过度恐慌而造成的股市非理性下跌。将来,随着改革的推进和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做空机制的推出也只是时间问题,这也将进一步提高市场自发调节的效率。而目前交易所正在大力推进的权证业务,也会对市场效率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

  总体而言,当前阶段的救市政策仅是权宜之计,这一点也已经被管理层清楚地认识。未来股市政策的趋向所在,应该体现在提升市场微观个体(上市公司、券商等)的素质以及提高市场调节效率的制度设计上。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