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银行业:利差仍然在扩大 紧缩政策影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1日 15:10 安信证券

  安信证券 高源

  报告关键点:

  研究表明,加息后银行利差仍在扩大,尤其是存款活期化较高的银行。

  调控的更多不利因素来自调高准备金率对银行资金的进一步抽紧。

  报告摘要:

  5月18日,人民银行宣布采取进一步调整银行准备金率及加息等政策。

  我们认为:对于上市银行,主要的压力来自于准备金率的调高,而加息仍然扩大了银行基准利差,加息本身属利好消息。

  从银行的资产方考虑,下阶段资产配置的中长期化趋势加速度放缓,资金向债券投资倾斜。

  从银行的负债方考虑,存款成本的压力加大。但二季度末,主动信贷投放减弱导致的重估调整将在一定程度上舒缓这一压力。

  选股标准一:资金相对充裕,超额准备金率较高的银行股;..选股标准二:一季度贷款增速存在优势的股份制上市银行;..选股标准三:加息中最为受益的银行。

  相对而言,目前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的估值更具吸引力。给与行业“同步大市-A”评级。

  1.关于货币政策的讨论

  1.1.回顾去年以来一系列的货币政策

  在之前的调控政策中,实际对市场利率产生影响的调控手段主要是准备金率的调高,它带动了市场真实利率水平的抬升。

  加息主要起到巩固市场利率水平的作用,且之前央行的加息行为,人为扩大了银行利差(尤其在收益率曲线的中长端),形成利好。

  1.2.关于此次货币政策的实施

  在多次准备金率调整之后,上市银行超额准备金率已经明显下降,这意味着同等程度的准备金率调整,将对银行资金面产生较之以往更大的压力;上周末,出于对调控政策的预期,银行股出现调整。但实际的加息力度低于预期,而且我们惊喜地发现,银行的实际基准利差依然在扩大!(详见本报告第二部分)

  2.本次加息后,银行利差仍在扩大

  2.1.利差仍在扩大

  由于本次加息后一年期以上银行存款利率上升幅度均超过18个基点,普遍的误解是银行利差因此将缩小,其实不然!

  我们曾在之前的研究中反复强调,重估中,银行负债方的一个重要变化是银行存款的活期化,合理的解释是银行中长期存款首先流向短期存款,继而向其他资产流动。而如此之高的一年期以下存款比例,导致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平均存款利率减去平均贷款利率)在本次加息后不降反升。典型的例子是活期存款比例最高的招商银行,利差扩大接近9个基点。

  2.2.息差变化,表现各异

  一个更严格的角度是考察银行的净息差,上市银行的息差升降各异,两个决定性的因素是活期存款的比例和贷存比。工行和中行由于整体贷存比不高而导致息差的缩小。

  3.关于上市银行经营,三个投资组合的概念

  3.1.银行的贷款组合,贷款中长期化速度放缓

  几乎从可观测到的数据开始,即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中国商业银行的中长期信贷投放速度始终高于平均贷款增速,这意味着中长期贷款的占比在显著增长。

  之前的几次加息扩大了银行中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利率差别,我们曾因而预测贷款中长期化趋势加剧。一季度银行的信贷投放情况与我们的预测相一致,比较突出的例子是兴业银行,中长期贷款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预计超过100%。(图)

  这种资产结构的内部调整,是银行应对利率政策的主要措施。本次加息后,5年期以上贷款吸引力减弱,这或将有助于缓解贷款的加速中长期化。

  3.2.银行的资产组合,近期将向债券投资有所倾斜

  一季度银行一年期加权贷款利率出现下跌,这足以证明同期贷款的大力投放主要来自商业银行主动的信贷创造,这极有可能是出于商业银行对调控政策的预期,我们对上市银行的调研也印证了这一推断。

  商业银行在一季度加速放贷后,无论是出于主动收缩或被动调控,在二季度末开始,我们都将看到贷款增速的整体回落。

  显而易见,年初以来始终低迷的债券市场将由于贷款增速的放缓而上涨。

  3.3.投资者的资产组合,存款的吸引力增强

  自本轮资产重估开始,储蓄存款的流失是相当明显的现象,这意味着存款,相比较股市、楼市等其他潜在投资对象,对投资者吸引力的减弱。

  提高存款利率,包括之前市场上对取消利息税的传闻,本质都是希望提高存款这一投资标的的回报率,以吸引投资者更高的资产配置比例。

  比较几个主要投资对象的回报率,一年期存款吸引力在考虑本次加息之后增强,这有可能引起储蓄存款(向商业银行)的回流,从而加重银行的负债方(成本)压力。

  “好消息”是,如果考虑到二季度末开始,由于商业银行主动信贷投放的减弱,资产重估进入一个短暂的调整期(请参考安信

证券宏观评论),股市、债市等的潜在回报率(即相对于存款投资的吸引力)将有所回升。

  4.近阶段银行股的选股标准

  4.1.之前市场的反应已消化部分不利因素

  总结我们之前的观点,对上市银行而言,更多的压力来自准备金率的调整,而加息仍在为利差的扩大做贡献,上周银行股价反应了部分投资者的过分悲观预期。

  4.2.在银行股的选择方面,我们倾向于优质的股份制银行

  4.2.1.选择相对而言资金充裕,超额准备金率较高的银行

  依照一月末的数据推断,目前股份制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高于大银行,但较之之前的几次调控,银行所受的资金压力明显加大。

  4.2.2.选择一季度贷款发放力度较强的银行

  银行经营的本质在于被动吸收存款并将其投入到贷款为主、债券投资等其他手段为辅的投资组合中,并依靠负债方与资产方之间的价差(即利差)赚取利润。我们相信,在当前这样一个经济上升周期,银行信贷投放的迅速增长是其利润增长的最主要来源。同时伴随税改、非息收入增长等利好,使得我们对未来三年行业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充满信心。

  由于基数较低、体制灵活,一季度股份制银行的贷款同比增速明显高于国有银行。

  考虑到中行与工行在去年同期面临上市压力,主动压缩了贷款投放,二者的贷款实际增幅更为有限,考虑到呼之欲出的贷款增速控制,这将影响其全年利润增速。

  一季度贷款发放较快的股份制银行,全年贷款和利润的增速更有保证,尤其中长期贷款占新增贷款比例较高的兴业银行,全年的利差扩大将十分显著。

  4.2.3.选择加息中最为受益的银行

  存款活期优势及略高于行业平均的贷存比,使招商银行成为最能从此次加息中受益的银行。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