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刘杉:对人民币施加升值压力的是中国经济本身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 04:06 中华工商时报
人民币升值压力是中国经济内生的,与美国的压力无关。 刘杉 如果说,市场比政府更懂得经济规律,商人比官员更会权衡利益,那么,对于美国新任财长保尔森而言,其骨子里更是一个精明的商人。 保尔森9月16日在G7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上针对中国的讲话,被舆论普遍评价为是一个比较温和的讲话,其并没有对人民币升值施加更大的压力。 保尔森对中国金融改革的观点,被媒体归纳为“三段论”,即短期,人民币需要表现出比目前更多的灵活性,改革的步伐应当更快一些;中期,中国应当开放资本市场;长期,中国货币政策应当能符合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地位。 不难看出,相对于短期内的人民币升值,中长期的资本市场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及利率市场化,才是保尔森所关注的重点。 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一直是美国财经官员访华的重要话题,也是共和党高官取悦于美国选民的有效方法,而到了保尔森这里,似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保尔森言论的变化,其实不仅是保尔森自身看问题的视角不同,而是中国经济已经发生了变化。 在我看来,保尔森不给人民币施压,既不是向中国示好,也不是采取柔性战术,而是保尔森看到,人民币已经走上了升值的不归路。 人民币现在是不是继续升值,不取决于保尔森的压力,也不取决于美国国会的什么法案,而是由中国经济的自身规律决定。 我多次说过,人民币升值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所致。大国经济在走过一个快速增长阶段后,都要经历一个本币币值重估的过程,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不仅是日本升值了日元,早前的联邦德国,也对马克汇率进行了调整。 今天不是昨天,昨天已经成为历史,人民币该不该升值的话题已经成为过去。已然进入汇率制度改革轨道的人民币存在着升值的惯性,而这种惯性发展,不需要外力再施加任何作用。保尔森作为长期在市场里摸爬滚打的商人,看到了人民币的这一特点,因而,他的诉求则走向了更长远的战略层面,即要求中国开放市场,要求中国的货币政策与世界经济相协调。 长期担任高盛CEO的保尔森,对战略问题的认知水平,显然高于一般的专家和官员。 事实上,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对人民币施加升值压力的不是美国官方和国会,而是中国经济本身。 长期双顺差不断刷新外汇储备记录,导致人民币流动性泛滥;房地产成为支柱性产业的错误政策导向,不仅使房价出现泡沫,更使得中国企业缺乏创新动力;而商业银行在自身流动性压力和房地产高额利益诱惑下,大量向房地产市场提供贷款,其结果是银行体系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由于担心金融体系产生系统性风险,中央政府挤压资产市场泡沫的政策手段也不敢使用到位。 与人民币币值低估纠缠在一起的经济现状是,贸易摩擦、流动性泛滥、高房价、输入型的通胀压力、居民消费不足、产能过剩、企业缺乏创新能力…… 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求人民币加快升值步伐。 所以说,人民币升值压力是中国经济内生的,与美国的压力无关。 保尔森正是看到了人民币自身的规律,因而,他把美国未来的利益放到了市场开放方面。 有人认为,保尔森作为一名投资银行出身的财政部长,更多代表了华尔街的利益,因而,其会为那些投资银行家们游说中国。不可否认,曾为商人的保尔森会自觉不自觉地为华尔街说话,但保尔森鼓吹中国开放金融市场的做法,实际更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 相对于传统的制造业,美国在服务业方面具有更强的竞争力,特别在金融领域,美国公司具有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银行、保险、证券、基金、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等,美国企业都在世界市场占有领先地位。 由此说来,保尔森实际从国际贸易角度,对中美两国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判断,因而,保尔森更愿意发挥美国的比较优势,促使中国加快开放金融市场的步伐。 保尔森9月13日关于中国经济的讲话颇能代表他的真实想法。保尔森说,美国需要用“世世代代”的战略眼光看待美中关系,这是因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以全球经济主要领导者姿态”出现的国家,要保持一种战略眼光。他说:“美国很需要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一个可以作为全球经济领袖的中国。美国和中国分享了经济利益,并且将在能源和环境领域加强合作。对我们来说,最大的风险不是中国将取代美国,而是中国不进行必要的经济改革,不能够保持它的增长率。” 一个“作为全球经济领袖的中国”,一定是一个“领袖级”的市场,而在这个市场里,金融开放才刚刚起步,因而金融服务业市场的潜在利益要大于竞争激烈的制造业市场,而获得这一利益的方法就是促使中国进行改革,推动中国开放市场。 在企业中,搞战略的眼光,要高于搞销售的,而保尔森就是一个公司的战略制定者,所以他的眼光超越了人民币汇率。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