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杉:股市吹大中国经济泡沫 可能引发经济危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 01:48 中华工商时报 | |||||||||
刘杉 我的同事水皮近来很有成就感,不是发了大财,而是他的预测得到了应验。一个预测是他在年初称上海大盘指数要上2500点,一个预测是工商银行在股价达到4元后还要涨30%。 水皮的预测没有多少理论分析,按照他自己在博客说的,更多的是凭感觉,这次水皮
我走眼的原因不是因为水皮有多么正确,而是中国经济的宏观政策让我的判断有误。 很多人认为,中国股市目前疯涨的原因是股改成功,加上新的会计准则实施,以及对上市公司的估值发生了变化。 不可否认,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让中国股市进入了全流通阶段,新的市场基础正在形成。而新的会计准则的实施则对上市公司未来的价值评估有了新的结论。 但无论是股改的成功,还是估值的变化,这一切的变化都没有改变中国股市的核心问题。 中国股市有两个最要命的问题至今没有大的变化。一个问题是上市公司的质量。虽然今年一些优质的大盘股陆续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但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水平并没有质的改变。无论是公司治理水平,还是信息披露质量,都没有达到正常资本市场的要求。在上市公司依然以圈钱为目的的资本市场里,股市的走牛缺少坚实的基础。 另一个问题是证监会的监管理念依然陈旧。的确,尚福林主席对股改的顺利完成功不可没,但在现有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安排下,勇于改革的尚福林同志,恐怕也没有勇气和能力改变证监会的职能定位。虽然证监会也强调监管,但其工作的重心依然是技术性的工作,某种程度讲,证监会干了很多本是交易所干的工作。而只有将监管机构的职能定位在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股市的制度层面才会有深层次的变化。 那么推动股市指数大涨的原因是什么? 除了大盘股上市即记入指数外,更重要的是资金的力量。从工商银行的价格狂涨,到中国人寿的定价达到90倍市赢率,以及基金一次发行400亿的市场情况来看,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对股市的判断实际已经偏离了准确的估值区域。市场的做多力量,更多是在资金的推动下形成的。 导致股市越来越泡沫化的原因,除了机构投资者的疯狂外,恐怕不得不检讨现有的货币政策。 由于央行没有将抑制通货膨胀作为政策目标,使得市场中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日益严重。国内的投资者在通货膨胀预期下,为了保值增值的目的,只有将银行存款投入到资产市场里。在经过对房地产的一轮炒作后,大量的资金又流入股票市场。而在资产市场价格飙升后,实物商品市场的价格也开始出现上升局面。可以说,由流动性过剩引发的在资产市场表现突出的通货膨胀现象,正在出现全面化的趋势。 那些鼓吹工商银行业绩高增长的机构们是否已经忘记,工商银行等国有银行的资产质量改善,并不是自身经营的结果,而是不良资产剥离后留下的漂亮身躯,而在这些漂亮躯壳下的国有银行们,依然保持着原有的治理结构,同时在快速增长的信贷总量后面,还隐藏着不良房贷的魔鬼的身影。 我担心,中国经济会走上日本经济的老路,在股市泡沫不断膨胀引领下的中国经济,会不会加大自身的泡沫水平,从而产生资产市场泡沫破裂引发的经济危机。 我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