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古洪庆:地方官的崇拜将使幸福指数沦为下个GDP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 11:39 新浪财经

  古洪庆

    日前,局长邱晓华说,人均GDP等硬指标已经无法反映人们的精神需求。他们即将推出一些软指标,来适应各方面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生、人文方面的需求。其中,“幸福指数”一词,将名不见经传的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教授邢邢占军带到了公众面前,从对“幸福指数”的学术研究,一跃成为各地政府争夺的热门顾问,地方政府开始展开“幸福指数”排名争夺。(9月21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展地方经济,就是为了让百姓生活的更幸福。一直以来,从地方政府到国家有关部门,GDP的增幅成了测量城市发展的“速度仪”,并盲目的认为,一个城市的GDP增幅越高,城市的工商业等发展就越好。可是,随着地方政府政绩观念越来越强,上报的数据“水分”也越来越大,导致每次统计数据一公布,立刻引起社会哗然。

    老百姓惊讶主要缘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每年GDP都在增长,而且增幅似乎一年比一年高,可是他们并没有感到生活更加幸福。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的统计数据远远高出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结果。今年8月份,国家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我国上半年GDP增速达到10.9%,而按照此前31个省市区所公布的GDP计算,我国上半年的GDP增幅应为12%。两个数据之间,整整相差了8048亿元,孰真孰假?如此大的“误差”,是统计口径不一,还是国家压低数据如果将8048亿远均分给13亿人,每人将会得到619元,如果真能如此,老百姓应该会感到更加幸福的。可是事实上呢?除了质疑之外,更多的“声音”指向的是地方政府为了政绩而拼命的往GDP里“注水”。因为说这话的老百姓是有根据的:不久前,记者在中西部一些乡镇调查时发现,有的经济欠发达乡镇为完成税收任务,获得税收返还,以及营造所谓的政绩,竟以回扣、返点等“优惠政策”从外地买税充账。

    正因此,不久,国家统计局就要推出软性的“幸福指数”,试图将“GDP崇拜”这个帽子掀去。但是我们更担心的是“GDP崇拜”帽子被掀去,取而代之的“幸福指数”会不会沦为下一个GDP?

    据称,有关“幸福指数”的测量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学术界也为此争议不断,地方政府更是无所适从。特别是测量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质疑几乎从未停止。甚至有人希望把提到用“数据”等手段来检测,可是这些数据采集如果只是各地政府统计数据简单地“复制”,脱不掉“水分”的外衣,“幸福指数”必然将会成为下一个GDP。这不,测量工作还没个影儿,各地政府已经展开“幸福指数”排名“争夺战”了。

    其实,长期以来,各地追捧的GDP和民众的“幸福感”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政府要致力于提高GDP,因为这是一个地方经济增长的标志,经济增长老百姓口袋鼓了,

生活质量提高了,当然就幸福。可是,就是因为GDP增长成了当前地方经济发展的唯一标志,成了考核官员的政绩“数据”,同时,由于地方监管部门听属各地政府“管辖”,所以地方政府可以在“真空”状态下向GDP里“注水”“增高”,从而使其失去了本来应有的衡量作用。

    现在,“幸福指数”的热点爆发了,但是老百姓幸福的增长与否,增长多少,直接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关,也必然会扣上政绩的“帽子”,如果在测量过程、标准等方面有一点不妥,可能还会出现中央、地方各一本帐,各打各的算盘,地方官员的崇拜将使“幸福指数”沦为下一个GDP。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