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国资本市场未来10年将发展到多大规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1日 04:29 金融时报

  记者 卓尚进

  8月8日、9日,沪深股指继续走高,作为两市权重第一的工行A股股价连创新高,8日收于6.37元,盘中多次涨停,9日收于6.54元,再涨2.67%,带动银行股板块整体走强。按照8日和9日工行A股和H股的收盘价,工行总市值分别为1.99万亿元和2.18万亿元,分别折合2610亿美元和2888亿美元,已超过花旗银行的总市值,成为全球总市值最大的银行股,并成为全球总市值第四大上市公司(按照8日的总市值比较)。

  根据沪深两市证交所统计的数据,8月3日沪市股票总市值达到了15.69万亿元,深市则达到了4.66万亿元,两市股票总市值合计达到了20.35万亿元,首度突破20万亿元,已接近2006年我国GDP总量21.09万亿元。至8月9日收盘,沪深两市总市值又上一台阶,首次突破21万亿元,为21.15万亿元,首次超过2006年GDP总值。

  沪深证交所的统计数据表明,两市

股票市值总值,2005年末为3.24万亿元,2006年末为8.94万亿元,至2007年1月9日首次突破9万亿元大关,之后屡创历史新纪录,如1月19日突破10万亿元,至6月13日突破18万亿元,至8月3日首度突破20万亿元,至8月9日首度突破21万亿元。从今年1月初到8月初,两市股票市值总值平均每月增加约1.7万亿元。因此,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已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中国资本市场无疑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10年中国资本市场到底将发展到多大规模?这是境内外投资者都在不停地探讨的热门话题。

  1996年至2006年:中国资本市场“第一个黄金成长期”

  中国资本市场从1990年和1991年分别成立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以来,仅仅才发展十六七年,只能算做一个“少年”。但是,“少年”应当是发育最快的年代,是最具发展前途的。中国资本市场这个有为“少年”,在未来10年成长为“青壮年”的进程中,将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和强大的生命力,并将在国际资本市场竞赛场上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是丝毫没有问题的。

  未来10年,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的收入水平稳定提高、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企业业绩的长期较快增长和境内外资金的持续流入等因素决定,中国资本市场将获得一个非常难得的“十年黄金成长期”。

  其实,未来这一举世瞩目的“十年黄金成长期”,早已是建立在过去中国经济和金融第一个“十年黄金成长期”的基础之上的。

  记者从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中选取了几组有代表性的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表明: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从1996年到2006年,在十年间增长了3.9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从1996年到2006年增长了5.07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1996年到2006年增长了4.18倍;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从1996年到2006年增长了10.16倍;全国保费收入,从1996年到2006年增长了7.46倍。

  与此同时,作为资本市场发展的几项主要指标表明,过去10年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是高速发展的10年。证券市场筹资金额,从1996年的235.3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2204.43亿元,十年间增长9.37倍,证券市场市价总值从1996年的9842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8.94万亿元,十年间增长9.08倍。

  2007年至2016年:从“金融僻壤”到“金融资本强国”

  从过往10年的增长经验数据看,并结合今后经济和金融发展的趋势来分析预测,今后10年中国GDP平均每年增长10%,至2016年将达到约54万亿元左右。而今后1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证券市值总额将会增长约5至10倍,证券市值总额及其占GDP的比例将会由目前的约50%提高到约100%至160%。即到2016年,证券市值有可能增长到44.7万亿元至90万亿元,约占到当年GDP的比例为83%至166%。在未来10年间,中国将从“金融僻壤”崛起成为世界上的一个“金融资本强国”。

  从当代发达国家金融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演变趋势来看,一个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应当是银行、证券和保险(指广义保险,包括了商业保险、社会保险及

养老保险等在内)三大基本金融子产业均衡的结构和布局,即三者比例大致应当为1∶1∶1,而且是资本市场高度发达,成为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最重要的渠道,证券市值总额一般要占到GDP的100%至200%。只有如此,才能保障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和持续发展,并有效防范国内国际系统性金融风险或金融危机的发生。如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末,全球上市公司市值已经达到43.64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全球GDP总和。当年末,美国上市公司市值已达到其GDP的137%,英国为140%,日本为105%,加拿大为133%,经合组织国家平均为109%,而非经合组织的高收入国家则平均达到了193%。

  从中国金融产业的均衡发展目标看,今后10年中国证券业和资本市场应当超前加快发展。从2006年三大金融子产业的总资产及其比例看,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在这里指商业保险)的总资产分别为37万亿元、8.9万亿元(以证券市值代替)和1.97万亿元,其比例为1∶0.24∶0.053。如果要实现这一发展的目标,还需要证券业和资本市场超常规发展和开拓创新。

  中国要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真正的经济强体,不仅需要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度发达的现代制造业体系,而且更需要拥有一个以现代资本市场为核心的高度发达成熟的现代金融体系。否则,中国依然不能摆脱在经济和金融上受制于人的、被动挨打的落后局面。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让我们看看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是大了还是小了,就会一目了然,不辩自明。

  两个证交所的统计数据表明,至2007年8月6日,两市总市值为20.68万亿元,占2006年GDP的比例约为98%,但在市场规模、结构和运行效率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

  如果中国资本市场到2016年证券市值要达到74至90万亿元,则从2007年起每年平均要增长6.5万亿元至8.1万亿元的市值。2007年的证券市值增加大致符合这一增长速度,是完全合理的。

  在过去28年的时间里,中国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67%,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最大奇迹。从2001年至2006年,中国的GDP从9万多亿元增长到约21万亿元,但在2001年以后长达四年半的时间里,中国股市却与国民经济的总体趋势完全背道而驰,走出了实际跌幅达约80%的超级大熊市。其间,各方投资者损失累累,苦不堪言。

  有伟人说过,每一次历史的倒退都会以一次更大的进步为补偿。中国股市从2001年至2006年之前出现的超级大熊市和投资者巨大损失,终于在资本市场股改这一制度性变革的进程中得到“历史性补偿”,上证指数从2006年年初到2007年5月底上涨近190%就是这种“补偿”的成果。

  在初步完成“历史性补偿”之后,为了在经济、金融上追赶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国资本市场应当而且有可能持续快速增长。因此,从2007年到2009年这三年内,中国股票市值平均每年增加6.5万亿元至8.1万亿元,两市总市值分别达到约20万亿元、26万亿元和34万亿元的规模,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中国经济发展最近这二三十年来一直在国家的计划或规划指导下迅速发展,但是中国金融业尤其是证券业却一直没有一个科学的、完善的五年计划或十年规划,不能不说有点遗憾。在境外巨额资本对中国资本市场和中国优质资产一直虎视眈眈的形势下,在人民币长期升值的趋势下,制定一个中长期的金融业发展规划和资本市场发展规划,应当要提到中国金融业管理层的当前议程之中。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莫为浮云遮望眼”,才有可能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