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农行改革:应该理直气壮立足城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 02:02 第一财经日报

  何志成

  近来,农业银行(下称“农行”)的股份制改革之争,已经从确立怎样的现代银行治理模式,演变为对农行的重新定性或定位的问题,也就是说,对农行股份制改革的争论焦点已经不是要不要改,什么时间完成股份制改革的问题了,而是必须首先解决农行是主要服务于农村的商业银行,还是按市场选择经营的商业银行。这似乎是应时之题,因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有统帅农村金融的国有银行,实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输血”作用。

  市场化的结果是金融主体城市化

  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历史大潮中,农行选择从政策性银行到专业银行,再从专业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这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金融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决定了国有金融必须走市场化之路,而市场化的结果必然是金融主体城市化,农行也不能例外。

  为什么从农村金融中脱胎而生的农行也要走城市化或市场化之路?为了生存。且不说面对外资金融就要开始的激烈竞争,就是面对十余家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竞争,不走市场化之路,就只能选择消亡。因为现代金融的本质已经不是“抽血与输血”的关系,现代金融的业务重心也不是简单的存款与贷款,现代金融的本质是:怎样将大量的信息资源以最快的速度,最大限度地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这不仅是指现代金融已经出现了虚拟金融和实体金融的分化,而虚拟金融是完全建立在(最优、最快)信息处理的分析和决策之上的,更是指: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实体金融,也离不开对信息资源的依赖。在现代社会,99%以上的信息都产生在城市,传播在城市,要将这些信息转变为生产力,也大都体现在大城市,体现在最高层次的超大型金融机构的最高层。这就是为什么银行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地“扎堆”于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的原因。

  中国金融不仅要在封闭保护的条件下挣钱,而且要在国际化、全球化、

信息化,充分自由的、完全市场化的竞争中挣钱,所以必须完成现代金融治理结构的转变——进行股份制改革,这个改革的目的不是股份制,而是通过股份制引进国际金融巨头或现代金融的管理理念,迅速缩小与世界先进金融的差距,形成最大量、最集中、最快速、最准确地处理信息和实现信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在这个水平上与外资金融展开同场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有银行业或掌握着绝大部分国家金融资源的超大型国有银行必须坚守城市舞台,组成联合舰队,应对外资金融的竞争。

  靠商业金融“反哺”农村不现实

  再来看农行的历史定位。我们的思路不应该局限于农行与农村金融的关系,更不应该将一家正在转变中的商业银行退回到纯粹服务农村的政策性银行,农行应该理直气壮地立足城市,并通过城市经营带动农村、服务农村,成为在经营领域跨度最大,能够实现城乡联动的全方位商业银行。

  但现实的问题是,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而现在的农村金融的确力所不及。于是,人们很自然地想到农行,想到农行这几年的农业贷款似乎越来越少。回答这个问题也要分两步。首先,农村金融机构是不是少了?其实,现在定位于或部分定位于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不少,农发行、农行、农信社,性质恰好覆盖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及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现在又多了一个“为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性金融服务”的邮储银行。有这样强大的组合,基本乡乡(甚至大村)都有机构,为什么大家仍然认为,我国的农村金融服务效果很不理想?一方面,必须承认农村金融服务的组织仍然存在缺陷,没有为农村和农民服务好,但更本质的原因,是农村金融本身就是机会很少,利润很低,在信息传播链上处在最“末梢”,所以只能是低层次的市场化,是以服务(不是经营)为主的市场化;另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解决所谓“抽血与输血”的关系问题。从农村抽血或农村资金流向城市是世界性的问题,靠商业金融去“反哺”农村是不现实的。纯粹的农业就是不赚钱,而且还不能让它赚大钱,在利润率很低的农业中,金融业再掺和进去分一层,农产品将彻底失去

竞争力;进一步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农村金融机构增加贷款,而项目呢?为什么农村贫穷,农业项目都是“乌龟壳”,这不是想不想贷的问题,而是贷了必然烂账多的问题。不仅中国如此,全世界都是如此。怎么办?只有靠国家的财政转移支付。从金融业的角度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金融服务,不仅是农行的责任,而应是中国所有金融部门和银行业的责任,农行只是其中更直接、更便利、更有用武之地的力量而已。

  说明问题还得依靠数据。据经合组织统计,发达国家2005年对农业的各种补贴高达2225亿欧元,占农业收入的29%,补助的水平在10年中维持稳定。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这些补贴绝大部分是直接补贴到农民手中的。其中欧盟对农业生产者的补贴占农业收入的32%(2004年为33%),

澳大利亚占5%,美国占16%,日本、挪威和瑞士则分别高达56%、64%和68%。最有意思的是,新农村运动的发源地韩国补贴比美日都高,为63%。这些补贴仍然仅仅是用于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出口补贴、增加别国农产品进口关税和国内生产补贴的财政投入,其他针对农村的财政投入还没有包括。

  效益好,“反哺”能力才更强

  从金融角度讲,银行服务农村和针对农业的项目是有国家贴息的,有政策性银行的由政策性银行承办,没有政策性银行的国家,商业银行也可以承办,有的国家甚至要求无论什么银行都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农业贷款项目,亏了国家补。道理在于:完全依靠行政力量迫使农村资金循环在农村是不现实的,反哺农村的资金只能来自于国家,而国家之所以能有更多的钱支持农业,帮助农民,那是因为国家在城市收了更多的税,是因为城市借了农村的钱赚了大钱,所以城市必须反哺农村。换句话说,城市“借用”农村的资金越多,产生的利润越多,对农村的反哺能力才越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良性循环”。

  农行怎样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怎样定位为农业和农村服务?首先必须明确,农行是国家金融体系中实现城市—乡村资金良性流动的主要桥梁,是将国家从农村“借入”的资金在城市实现增值性经营的主要机构。同时,像其他金融机构一样,农行要适度承担政策性金融业务,主要承担大型支农项目的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贴息贷款,起到一定的“输血管”作用。总之,衡量农业银行对农业的贡献,不仅要看贷款中的农业比重,更主要的是看整体效益,看给国家增加了多少反哺农村的实力。(作者为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营业部高级经济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