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比银行上市更重要的两个命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 06:31 第一财经日报

  何志成

  最近,备受市场瞩目的中国工商银行沪港两地同时上市的方案已经获批,这意味着,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攻坚战已经打响。

  上市、加快上市,这似乎成了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包括金融体制改革的最重要战略选择。但是,我们关注的不应是银行上市的时间,更不是上市的价格,而是在表面“喧嚣”背后,中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和金融体制是否能抵御国际金融资本和周期性金融危机的冲击。显然,这两个问题比是否成功上市更现实,而且更具战略意义。

  为什么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必须加快改革,这既有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考虑,更有WTO协议即将在年底给予外资金融以国民待遇的“紧逼”,为了应对外资金融的“同场竞技”,我们的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必须强筋健骨,并在管理机制上满足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于是,在加快上市的背后实际需要解决的有如下重要问题:

  第一,资本充足率必须大大的提高。从已经上市的两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看,资本充足达标率,即资本金占总资产的比重已经由2003年年初的0.6%上升到2005年年末的75%左右。第二,不良贷款率必须大幅度下降,降到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下。众所周知,在2003年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超过了25%。而由于国家大比例地注资和近乎“包圆儿”式地接下这些银行的不良资产,这个比例已经迅速下降到8.%左右。第三,风险管理与平衡发展的能力与国际水平看齐。第四,产权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从对“国家”负责变为对股东负责,并在经营上具备独立性。

  从上面列出的问题顺序上,明眼人可以看出,前两个问题,只要国家下决心可以迅速解决;而后两个问题,不仅仅是决心问题。当前的难题恰恰是:虽然已经有两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成功上市,而且中国工商银行也即将在沪港两地同时上市,但是,后面的两个问题不管在形式上还是在实质上,都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引申开来的是,中国的金融业体制改革不仅没让人放心,而且担心的程度反而加剧。比如巨额的不良资产,从银行转到“社会”,总量没有减少,而银行在这两年新生的不良资产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再如严重的道德风险,最近中行等连爆大案,说明经营银行的高管阶层没有让股东放心。

  更需指出的是:我们银行的稳步发展意识以及在这个意识的基础上建立的抗击周期性经济危机的能力没有得到数据上的证明,而大量相反的数据反而让人担心。最近最高决策层为什么又一次将

宏观调控的重点放到银行和金融问题上,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银行的贷款刹不住,不仅一般的商业银行刹不住,那些所谓完成了股份制改革的银行也刹不住。对银行业贷款猛增的看法虽然在银行业和经济学界存在分歧,但从国际惯例和我们银行过去的历史看:经济过热往往与贷款过多有关,而股份制改革并没有抑制银行业的放贷冲动,相反,短期的利润驱使往往增加了“快放、多放”贷款的动力,并给已经过热的经济推波助澜。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权威指出,一旦中国的经济过热演变成周期性的危机,将首先在银行业反映出来,因为它们太多的贷款集中在过热的行业上面。一旦出被迫性的集中调整,必然又造成一大堆新的不良资产,给国家和社会再背上更沉重的包袱。

  因此,银行业股份制改革最需要解决的是让银行家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结成一体,让银行家与股东结成一体,这不仅靠制度,更要靠股份利益凝结成有利于企业长远稳定发展的意识和文化。遗憾的是,改革后的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仍然不是真正的股份制。

  (作者为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营业部高级经济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