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房地产:须继续加大调控力度促健康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2日 00:56 金融时报

  记者 王晓欣

  在北京新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出台后,北京市丰台区政府日前举行了“廉租房实物配租摇号仪式”,首批39户申请实物配租廉租房家庭通过电脑摇号确定了选房顺序,这些家庭选房后在月底就可搬进新居。2007年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全面而密集,涵盖房地产市场的土地、楼市结构、交易环节税费、行业环境、住房保障、加息、提高首付款等方方面面,政府“稳定房价”的调控方向已具体化为“住房保障”,并在后半年基本建立起了住房保障体系的框架。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颁布及有效实施,使得有些大城市的楼市,不同幅度地出现了成交量和价格的“双降”局面,部分城市甚至降价幅度高达20%。

  加强和改进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之一。2007年房地产宏观调控总体思路是把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放在了突出位置。今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城市廉租房建设,把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住房制度改革和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意见被业界称为“24号文”,它标志着政府住宅调控思路的转变,其关键是要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加快住房分类供应体制的实施。“24号文”首次明确提出把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指出要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临近年底,建设部等几大部门又接连下发《廉租住房保障办法》、《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两个重要办法,对“24号文”中的精神进行落实。我国新的住房保障体系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受益群体由最低收入扩大到低收入;二是保障类住房面积限定在50平方米至60平方米;三是政府责任细分为省级政府负责、市县落实;四是明确保障类住房开发的四个资金来源。预计2008年落实和完善现有政策是房地产业的主旋律。

  有关部门最近又公布了两个文件,即《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补充通知》。这两个文件的核心是通过加强房地产银行信贷的管理,调整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模式,区分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与消费,让以投资为主导的房地产转变为以消费为主的行业。而对于第二套住房界定的重要性,并非仅是谁购买第一套住房、谁购买第二套住房的问题,而是预示着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也预示着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模式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未来中国的房地产将是一个居民自住消费、民生的市场。可以说,“房贷新政”直击要害。

  今年的宏观调控虽然在抑制需求方面出台了密集的金融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增加供给方面却显得不足,调控政策并没有很好地扭转供需关系,供不应求仍然是目前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2007年12月,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颁布了《土地储备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及完善了土地管理,这对于加大打击开发商的囤地行为有了更强的法律支撑,可以进一步释放闲置土地,增加商品房的供应。2008年,进一步清理整顿闲置土地,从源头上增加土地供给,必将成为政策调控的一个主要方向,开发商的囤地成本必将大大增加,这将有助于缩短从土地到商品房的时间周期,起到增加房产供应的效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已经明确了2008年政策实施的主基调,财政政策依然保持稳健的方向,而货币政策将由稳健转向从紧。今年频繁的加息、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历史最高点以及提高第二套房贷的首付款和贷款利率,已经非常明显地体现出了金融紧缩的趋向。这已经定格了2008年的政策基本思路就是货币政策从紧,楼市的调控也将在国家大的从紧政策框架下,面临进一步的紧缩。

  2007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无疑翻开了新的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