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财政转移支付出现新变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2日 00:57 金融时报

  记者 程瑞华

  “现在我们也和城里人一样了,生病、失业都有了保障。”提起社保,来自贵州贞丰县沙坝乡的农民工罗家林乐得嘴都合不上了。用他的话说,最让他满意的是“到了退休,还有工资拿”。这一变化就发生在今年。而体会到这一变化的绝不止罗家林一人。

  来自财政部的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前11个月,全国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达到4128.46亿元,同比增长28.6%。随着中央财政支持社保和就业投入的增多,预计今年中央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将增长20.2%,达到2419亿元。农民工纳入社保体系的人数将超过3000万人。这些数字给我们透露出的一个明确无误的信息,就是我国的财政正在迅速地向公共财政转变。

  今年政府“钱袋子”支出安排出现两大明显变化:“公共”两字的分量重了,关乎民生的支出安排“含金量”高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让全体人民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和公共财政阳光”成为今年财政政策最突出的特点。在2007年预算草案中,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解决“上学难、上学贵”和“看病难、看病贵”等等有关民生问题的财政支出,凝聚为一份引人注目的中央财政“民生清单”。

  长期以来,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是以政府主导型投资的经济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为主,而以提供公共服务产品为主的公共财政体制建设滞后,导致了一个令人尴尬的局面:经济虽然快速发展了,但由于公共服务产品跟不上,使得公众深受教育、医疗等问题的困扰。同时,由于分配不平衡,一部分人未能真正共同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导致收入差距拉大,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一大隐患。

  今年,中央财政预算坚持把支持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了各项支农惠农财税政策,进一步完善落实了支农惠农政策。国家财政在不断加大支农力度的同时,对种粮农民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等措施,同时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全面减轻农民负担,努力促进农民增收。根据预算草案,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共达3917亿元,比2006年增加520亿元,增长15.3%。让9亿农民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与此同时,国家财政减少了国家建设型支出,缓解投资的快速增长势头。2007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反弹的态势,月度累计投资增速呈现逐月加快态势,新开工项目及其计划投资额增加迅速,使全年控制投资增速面临较大压力。从公共财政本质和对投资进行调控两方面看,国家财政还将减少对一般领域的建设型支出。

  日前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2008年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规模,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稳健的财政政策,合理把握财政支出规模,着力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优化支出结构,较大幅度增加对社会保障、卫生、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努力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