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再创近11年新高 CPI向何处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2日 04:36 金融时报

  记者 程瑞华 王晓欣

  物价,无疑是2007年经济生活中最牵引人心的话题。今年以来,我国CPI在食品类、居住类价格上涨的带动下逐月攀升。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的月度形势报告显示,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9%。再创近11年新高。很多专家直言,目前通货膨胀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对于CPI的持续走高,业内人士认为,首先是国际市场价格的带动。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这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进而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

  其次是成本增加的推动。近十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一直低位运行,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现在的价格,多数低于十年前的水平,只有个别品种略高于十年前水平。但与此同时,种植养殖成本随着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而大幅上升,所以,目前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

  另外,供求结构失衡也是物价上涨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年以来,特别是进入四五月份以后,以猪肉为主要标志的食品价格一路上扬,带动CPI持续走高。

  严峻的物价问题俨然已成为宏观调控的焦点。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专家分析认为,当前中国物价面临着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的双重通胀压力。近几年经济高速增长,也形成了价格上涨压力。特别要注意的是,国际市场某些商品价格上涨也会影响国内市场价格。而这一点,在今年粮食价格的上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毕井泉认为,由于今年涨价对明年的滞后影响较大,加之受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市场需求旺盛以及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等因素影响,明年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完成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任务相当艰巨。

  为了防止经济过热与明显通货膨胀,今年6月份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将“价格上涨压力加大”作为突出问题之一,随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又将“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任务之一,这表明决策层已将物价上涨列入调控的重要议程,而价格手段在货币政策中日益受到央行的重视。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2008年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并指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央行日前宣布,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调整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4.5%。这突破了2004年以来每次提高0.5个百分点的惯例,显示了央行调控宏观经济的决心。

  针对物价上涨过快问题,国家发改委表示,将采取六大措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大力发展生产,保障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重点农产品的供给;加强粮食等重要产品储备调节和进出口调节;健全大宗农产品、初级产品供求和价格变动的监测预警制度,做好市场供应和价格应急预案;强化市场监管,抓好教育收费、医

药价格、通信资费、农资价格及涉农收费等监督检查;完善和落实因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助办法;稳定消费者心理预期。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经济运行中同样存在遏制通胀的诸多因素。一是粮食连续四年丰收,小麦、稻谷、玉米国内供需基本平衡。总体上看,明年粮价可保持基本稳定,大豆食用植物油价格已达到历史最高点,随主要生产国种植面积扩大,预计明年5月以后大豆价格可能逐步趋稳。

  二是猪肉供应也将逐步充裕。目前,猪粮比价为8.5∶1,高于5.5∶1的盈亏平衡点,生猪存栏逐渐恢复,预计到明年二季度后猪肉价格将出现明显回落。

  三是绝大部分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价格可保持基本稳定。同时,财政增收、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外汇储备增加、进口渠道畅通,都将是抑制物价过快增长的因素。

  在这些条件存在的背景下,加之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保持物价稳定,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是能够实现的。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