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与欧盟扩大共同利益 实现长远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8日 01:44 金融时报

  中欧货物贸易不平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由全球产业转移而导致的加工贸易方式。加工贸易是造成中欧贸易顺差的绝对因素,而加工贸易在本质上是全球产业转移的结果,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对产业链条进行重新调整布局的结果。

  如果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收益综合考虑,中欧之间总体经贸利益格局基本上是平衡的。目前,虽然中欧关系中旧的问题和矛盾在发展,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出现,但是,中欧关系的基础未变,双边关系的广度和深度得到实质性拓展,共同利益愈发深厚,发展前景愈加广阔,这是中欧关系的主流。

  11月28日,第十次中国欧盟领导人峰会将在北京拉开帷幕。本届峰会的主要目的在于回顾中欧过去十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巩固双边合作机制,制定未来十年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强中欧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持续强化共识、解决中欧关系发展不断遇到的新问题、扩大共同利益,有利于实现双边关系的长远发展。

  潜力巨大 发展迅速

  中欧领导人会晤每年举行一次。十年来,中国和欧盟发生了重大变化,中欧关系也逐步深化并发展成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自2003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欧双方政治对话不断加强,经贸关系发展迅速,教育、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也不断深入开展。10月25日,中欧举行了第三轮战略对话。这一对话机制已被证明是双方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双边问题坦率深入交换意见的重要渠道。第二届中欧论坛10月也在欧洲举行,论坛议题广泛、讨论深入,上千位来自中欧政界、学术领域以及媒体的人士参加。一系列活动表明,中欧间的接触正不断发展,日趋活跃,并已建立了顺畅的交流渠道。目前,除首脑会晤外,中欧还形成了l3套对话机制,目前,民间组织举办的不同规模的对话更是越来越多,内容涵盖中欧关系的各个方面。

  在中国与欧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下,这几年来中欧双边经贸关系得到了全面、持续、快速的发展,目前,欧盟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不仅是我出口产品的传统市场,同时也是中国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的主要来源地。欧盟拥有我国目前所急需的

能源、环保、交通、
化工
、汽车、电子和农业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且转让态度积极,这使欧盟成为中国引进技术的第一大来源地,我国从欧盟引进的高新技术项目占我国从全球引进总数的一半以上。中欧贸易发展,为中欧关系奠定了扎实的共同利益基础,中欧双方都从这种关系中获益匪浅。

  经贸关系的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强了双边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反映当前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广度和深度,中欧商签《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的谈判已于今年初正式启动,并将更新1985年《中国与欧共体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在科技合作方面,中欧在伽利略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方面合作非常顺利。不久前结束的“中欧科技年”实现了“携手创新、互利共赢”的预期目的。当然,中欧关系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去年10月欧委会出台的第六个对华政策文件中反映出欧盟对华的疑虑有所上升;在中国对欧盟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欧盟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欧盟也一改原来的低调做法,要求加快人民币的升值步伐等。

  顺差、汇率将成为讨论重点

  近年来,在中欧双方贸易实现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中国对欧盟贸易顺差也连年扩大。欧盟认为,人民币汇率低估是中方形成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可以说,贸易顺差问题将成为中欧峰会讨论的重点。

  今年前10个月,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达1028亿美元。与美国的高调行动相比,欧盟在人民币汇率上的态度一向温和。随着中国对欧盟贸易顺差的不断攀升,欧盟对华态度正发生微妙的变化。在欧盟看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同时,并没有对欧元实现相应的升值,这是欧洲国家近期对华贸易指责最多的一个领域。针对中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现状,前不久,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提议,允许欧盟委员会不再需要等着接到企业的申诉后再开始调查,而是自身可以开始采取反补贴行动。这是欧盟贸易防卫手段出现的一个最大的政策变化。最近,曼德尔森又向中国发出警告称,如果中国政府不能采取有效手段缩小欧盟与中国的贸易逆差,欧盟或将被迫采取反倾销措施,抵制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甚至可能会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申诉。

  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希望以损害贸易伙伴的利益为代价,而是希望达到互利共赢。例如在中国对欧盟贸易顺差过大、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上,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正在采取减少出口退税、从欧盟购进更多商品等具体措施,来逐步解决这一问题。此外,人民币汇率也是欧盟关注的问题之一。10月19日,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发表演讲时明确表示,中国将继续按照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的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逐步实现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

  专家认为,欧方应该正确认识中国的货币政策。历史经验表明,倘若中国发生金融危机,欧洲国家的利益也将受到损害。曼德尔森也认为,欧盟仍将坚持通过对话与合作来寻求解决问题,贸易保护主义无益于欧洲和欧中经贸关系的长远发展。

  储蓄率是中欧顺差重要因素之一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研究部主任、研究员李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汇率问题确实对中欧货物贸易的不平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主要因素。比如说,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对欧元是稍有贬值,在这个情况下,中国自美国的进口增长了15%,而中国自欧盟的进口增长得更快,达到21%,如果认为汇率是中欧贸易不平衡产生的主要原因,那么,在经济学意义上就解释不通了。

  中欧之间贸易顺差的确在扩大,这有多方面的因素,汇率是其中一个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因素。首先,中国的出口对汇率是缺乏弹性的,中国的劳动力以及其他一些要素价格比较廉价,对于对外贸易来讲,这些价格可能比汇率更重要,因此,汇率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次,中国的出口越来越受到新的贸易格局——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只要这种全球性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多,程度越来越高,中国的加工贸易肯定会越来越多,这跟传统的产业间贸易是不一样的,因为加工贸易必然带来贸易顺差。三是近期美国经济出现放缓和衰退迹象,这迫使很多中国出口商寻找新的出口地。

  对于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专家认为,中国经济的储蓄率远远高于欧洲经济的储蓄率。储蓄率高的经济体会在贸易上流向低储蓄率国家,而单纯依靠汇率来纠正失衡效果是不会很好的。

  中欧货物贸易不平衡产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由全球产业转移而导致的加工贸易方式。加工贸易是造成中欧贸易顺差的绝对因素,而加工贸易在本质上是全球产业转移的结果,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对产业链条进行重新调整布局的结果。根据中方统计,在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中,95%是加工贸易产生的,而这95%中又有81%是由外资加工贸易企业,主要是欧盟在华企业的出口产生的。两个数据结合起来,也就是说,中国对欧盟贸易顺差的70%是由在华外资企业,主要是欧盟在华外资企业产生的。从这个角度说,单纯以原产地规则统计出来的货物贸易顺差并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双方的贸易利益和贸易平衡状况。

  在货物贸易上,中国拥有较大的顺差,但是在服务贸易上欧盟有顺差,同时在对华投资中获取较大收益。根据最新公布的《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7》,欧盟是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第一大来源地和出口第三大市场,是中国服务贸易的最大逆差来源地。在欧盟对华投资中,70%以上的欧盟在华投资企业处于盈利水平,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20%,而欧盟在华企业的平均利润率水平至少在30%以上。欧盟在华企业盈利的汇回,在加工贸易中的利益掌控以及价格转移,使其所获实际利益远远超过账面水平。如果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收益综合考虑,中欧之间总体经贸利益格局基本上是平衡的。单纯以货物贸易的不平衡进行推论,进而指责中国非公平竞争是片面的,不仅有失公允,更不符合事实。

  李钢认为,双方都需要以新的视角,在更深层次上审视现状,面向未来重新定位,并借此作出政策上的相应的调整。

  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说,欧盟与中国的关系总体“非常良好”,中国是欧盟为数不多的战略伙伴之一,欧盟希望欧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能“尽可能全面和稳定地发展”。

  目前,虽然中欧关系中旧的问题和矛盾在发展,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出现,但是,中欧关系的基础未变,双边关系的广度和深度得到实质性拓展,共同利益愈发深厚,发展前景愈加广阔,这是中欧关系的主流。中欧双方应该通过进一步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妥善解决双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推动中欧关系深入发展。

  相关报道

  超七成欧盟公司在华盈利

  日前,中国欧盟商会与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联合发布了《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07》。调查显示,80%以上被调查公司表示他们在华发展业务主要是为了进入或服务中国消费市场;69%的被调查公司计划在未来两年里增加他们的在华投资,并愿意在华投资建立研发中心;76%的被调查公司在华盈利或至少达到盈亏平衡;在经营亏损的公司中有82%的公司预期在三年内盈利;73%的被调查公司对于未来业务增长持乐观态度。此外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欧盟企业的销售和服务趋向于从一线城市向二线、三线城市转移。此次调查的对象包括大约200家已在中国大陆开展业务的欧盟企业。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